首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知识要点

高考政治总复习知识要点

举报
开通vip

高考政治总复习知识要点高三政治总复习经济常识 知识要点 第一课 1、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2、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价值能否实现依赖于其使用价值) 某种产品价值的实现条件:①凝结着人的劳动;②该产品得到社会承认,交换成功 二者关系: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有 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价值。 3、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高考政治总复习知识要点
高三政治总复习经济常识 知识要点 第一课 1、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2、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价值能否实现依赖于其使用价值) 某种产品价值的实现条件:①凝结着人的劳动;②该产品得到社会承认,交换成功 二者关系: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有 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价值。 3、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它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是平均的劳动时间) 4、 劳动生产率:分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两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生产者要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 5、 (金属)货币:它是特殊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主要指黄金和白银。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它是商品,有价值,纸币没有价值,所以不具有此职能。) 6、 价格: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没有货币就没有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决定价格只能围绕价值波动,而不会背离价值太多);价格反映价值 7、 纸币: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代表货币行使流通手段职能。) 8、 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过多则 会导致通货膨胀;过少则会导致通货紧缩)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价格×商品数量)÷货币流通次数 9、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      ③实行等价交换(价格=价值,不是指每一次交换都相等,它只能存在于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反过来,价格也会影响(调节)供求。(因此,价格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 作用: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其实质就是运用价值规律来配置资源。所以说,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调节者,既“无形的手”,与之对应的是计划既宏观调控,“有形的手”) ②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出售商品是以价值量(社t)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而不是以(个t),所以,生产者要获取利润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个t)低于(社t)) 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兼并、破产是正常的)   总之,它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 第二课 1、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区别于资 本主义)。 我国的经济制度(既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集体和国有成份;     非公有制经济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既占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①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②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 3、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要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都可以利用。 4、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 (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优劣,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为标准,而要看它是 否适合现实的生产力状况。) ㈠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㈡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多层次,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5、 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其他分配方式有: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分配;福利性分配; 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分配制度? ①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②是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决定(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 ③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P44 6、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信号:价格、供求、竞争)   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 平等性:这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是指交换当事人没有社会地位差别;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价格由价值量决定,并在竞争中形成的(而不能人为制定)所以,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竞争可以促使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优胜劣汰;可以保证价格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灵活变化,并反过来调整供求关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所以,它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生产者要遵守公平竞争,垄断等非公平竞争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法制性: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生产、经营,否则,经济秩序遭到破坏,任何经济活动都将难以进行。 开放性: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市场具有开放性。只有开放,才能实现生产要素在更广的范围内自由流动,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者也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广泛利用他人优秀成果,占领市场。所以,它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7、 市场的弱点和缺陷: 自发性(为追求自身利益,自发调节,产生一些不正当的行为) 盲目性(不能掌握各方信息,无法控制经济变化趋势,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滞后性(不能及时调节,造成浪费) 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缺陷,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8、 国家的宏观调控: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主要任务、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手段:主要手段:经济手段(货币、利率、汇率、信贷、财政、税收、价格) 法律手段 辅助手段:行政手段(营业执照、各种许可证等  带有强制、命令的色彩) 9、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这就要求在初级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只有坚持效率优先,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才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如果在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只能导致普遍贫困。同时,又要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鼓励先富带动后富,适当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才能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三课 1、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①它是市场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关系着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 ②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关系到产品的丰富程度和市场的活跃程度 ③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所以,企业素质的高低,是否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状况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2、 企业的组织形式:股份制(公司制)是一种比较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的形式。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可以用,不能笼统说它是公有还不能是私有,关键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和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股票价格和银行利率的关系(略)P72 3、 我国的企业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它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壮大 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产权清晰、权现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搞好国有企业,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4、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的实质就是要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方法、途径:微观上(对企业而言):①加强科技创新,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技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科技水平,从而转变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②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价值规律和我国的国情办事,合理组织生产过程,实现资源充分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③提高经营者素质,依法经营,遵守职业道德和市场交易原则,积极参与正当竞争,生产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树立品牌意识,发展名牌战略。④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 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 宏观上(对国家而言):①国家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整顿市场秩序,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②制定并实行规范的兼并、破产制度,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激发企业活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③鼓励行业合并,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④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突出厂长在生产经营中的中心地位和指挥作用;健全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管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企业 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作用。 第四课 1、 为什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①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②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③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我国农业现状:成就:建国以来,在发展农业、增产粮食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不足: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表现:①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②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③农业生产面临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搞好农业的重要性:农业基础地位是否巩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因此,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2、 结合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复习:如何搞好“三农”问题?特别是如何应对入世后的挑战?略(正确理解产业化经营。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战略) 3、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如何发展工业?①要振兴工业中的支柱产业(P108),缩短我国同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 ②要加快企业科技创新步伐,使企业要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③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 4、 第三产业的四个层次划分(略)P110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生产力提高必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促进一、二产业的发展;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最主要途径),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掌握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农业为二、三产业提供重要的原料、劳动力和广阔市场;②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为一、三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资料和技术设备;③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为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促进一、二产业的发展,可以吸纳大批从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5、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卫生安全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意义:①是保障和落实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②是充分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力的 保证。 劳动者的义务:①提高职业技能(其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代表着国家的技术实力和生产力水平;也是其个人迎接挑战的需要);②遵守职业道德(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 比较:公民道德规范基本要求:略 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略 6、 订立劳动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的基本原则:平等自愿(核心)、协商一致、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最基本、最重要) 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①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②有利于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③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④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其主人翁地位。 7、 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 内容包括:社会保险(核心)、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必须坚持的原则:①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  ②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意义:①有利于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②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 业活力;    ③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根本性措施) 第五课 1、 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按其最终用途,分为两部分: 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社会物质储备 消费:个人消费/公共消费 2、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如何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对立 ①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 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P5-6 ③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3、 财政: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 财政收入的形式(渠道):税、利、债、费 通过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各种职能才得以实现。因此,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体现政府的政策。 ★财政支出按具体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其他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补贴支出) ★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 ①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②促进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代表着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 财政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国家通过财政支出,可以 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③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这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④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⑤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因此,要大力增加财政收入。如何增加? 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 ㈡要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略)P18       (比较:偷税和骗税的异同) 因为:①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公有制为主体);②税收的增长主 要依靠生产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而不是加重企业和人民的负担;③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企业、个人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的关系。所以,我国的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税收的作用:①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保证);  ②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通过调节人们的经济利益,使之调整经济行为) ③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完善税法,加强对税收的监管。特别是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管理。 第六课 1、 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①依法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②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③经理国库) ④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2、 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 3、 银行的地位: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 作用:①为国家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②(能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③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4、 我国公民存款储蓄的政策、原则P54 5、 公民存款储蓄是一种投资行为,具有重大的作用: ①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 ②调节市场货币流通,稳定币值,调节供求关系 (③有利于增加个人收入,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6、 商业保险是建立在商业原则和参与保险人意志基础上,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 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的一项措施。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作用:为企业的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社会保险是解决大多数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只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其费用由个 人、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 第七课 1、 商品服务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市场。它是基础市场,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要完善市场经济,首先要健全市场体系。) 2、 市场上的一切交易活动必须遵守市场交易原则,作用:①它有利于规范经营者和消费 者的交易活动,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②也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 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③不仅可以维护市场秩序,减少纠纷,维 护消费者利益,还可以提高销售者的信誉,给其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它包括:自愿、平等、公平(灵魂、试金石)、诚实信用(基本精神)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把遵循市场交易原则和加强法制建设及道德建设结合起来,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的活动和行为,使市场交易健康运行。 3、 影响家庭消费水平的因素P79~80 4、 生产决定消费(为消费提供对象;决定消费水平及方式;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影响生产(只有产品被消费了,其生产过程才算真正完成;一个新的消费热点,能带 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要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5、 家庭消费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又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 的社会需求的创造,以及新的市场的开拓。所以,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①必须 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坚持适度消费(信用消费); ②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重视精神消费;  ③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④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6、 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为:①在市场上,消费者占据主导地位,商品能 否销售得出去,主要看能否得到消费者的承认,只有这样,商品的价值才能得到实现,经 营者才能获得尽可能的收入和利润;②消费者权利行使得越充分,社会资源越能得到优化 配置,市场运行就越规范,越有秩序。 7、 消费者的权利:略 P87~89 8、 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①懂得相关的法律、组织机构(略) ②途径 略 P89~90  ③公民作为消费者应增强权利意识,要学法、懂法、用法,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又要守法,懂得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时,不能滥用手中权利,损害经营者的正当利益,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 第八课 1、 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 强;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化 2、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目标:各成员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贸易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3、 世贸组织的积极作用:①降低关税水平,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②它规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各项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有秩序进行;③它实施了一些有 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款,使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4、 世界市场价格的基础――国际商品价值 5、 外汇、汇率、外汇储备 略 P106~108 6、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关系? ①是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客观要求。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略)P110~111   经济全球 化是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开放性、竞争性)。 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资金、技术)。 7、 对外贸易:P115 包括两部分:进口和出口 正确认识进口和出口的关系:①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首先要努力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才能保证多进口;②在扩大出口的同时,要适当增加进口,进口能带动出口。 8、 关税的作用:增加财政收入;调节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从而调节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 9、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对待贸易;展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 ★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①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可以节约 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③可以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科技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 力;④可以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促进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 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10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时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P124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㈠为什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①才能自主地掌握本国的经济命脉,实现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保障政治独立;②才能真 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③才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的 经济安全。 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①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②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平等互利:指贸易双方地位平等、权利相同;友好协商,权利和义务对等 11 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的关系:相辅相成,不能分割,更不能对立。(辨析: 进口越多,越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入世后更要预防和积极应对外国的倾销和反倾销。保护产业安全,进而保护国家经济安全。运用法律武器,积极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高三政治总复习哲学常识知识要点 前言 1、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2、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 3、 哲学和具体知识的关系: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没有具体知识就没有哲学,所以,具体知识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概括出了众多具体知识的共性,反过来,) 对具体知识的进一步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哲学是具体科学之母)。所以,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第一课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却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性的概括。 1、 整个世界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所以,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不是意识、精神的产物。 2、 意识:从起源看: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并非从来就有) 从本质看: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实践 客观事物 人脑 意识 (从图见:缺乏三者之一,就没有意识) (人脑只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是意识的载体,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其他动物虽有大脑,却没有意识;有了人脑,并非就有意识,意识来源于客观事物,没有客观事物也没有意识;没有实践也就没有意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才能作用于人脑) 3、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区别:是否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宗教观念是客观事 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所以是错误的意识。) 5、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 ㈠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不等于人们的认识都一样;也不等于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 原因:①客观方面: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最根本的原因) ②主观方面:A立场不同(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前提,是应当永远坚持的立足点)、 B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世 界观不同,观察与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同,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否正确。一 个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态度是否正确,不仅影响着他的人生道路,而且会影响到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认识事物)、   C知识构成不同 (一个人原有的知识正确与否,极大地影响着他对事物的理解。所以,我们要多学习科学知识,认识事物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㈡ 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消极的阻碍作用(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事物的发展) 4、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另一方面,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这样不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5、 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第二课 1、 联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注意横向、纵向的历史联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否定、割断、捏造事物的客观联系(要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方法论: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地 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 联系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原理:因果联系: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同时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 方法论:要承认并善于具体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正确认识事物,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认识某一现象时,我们既要看到它产生的原因,又要预见它可能产生的后果 原理:整体与部分: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影响整体(整体功能和部分功能的关系P55-56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着眼于整体,寻求最优目标,选择最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②重视搞好局部,发挥整体最大功能 3、 原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 的主体,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包括事物在空间位置保持不变或性质在一定时期内不变两种。)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弄清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立足今天,面向未来,寻求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③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成长壮大 5、 原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表现:①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不可违抗。(违背规律必然遭到惩罚) 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方法论: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按规律办事,就必须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二者关系见P80) 第三课 1、 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面,这两个面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矛盾 对立:双方性质相反,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统一①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②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 ★ 对立和统一二者始终不可分割(既要看到双方对立的关系,又要看到双方统一的关系) 矛盾具有普遍性 表现: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无处不在);又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无时不有)。同时,矛盾又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敢于承认矛盾、揭示矛盾;②要善于全面(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矛盾,防止片面性 (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 矛盾具有特殊性,表现在: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也各不相同;③矛盾双方的特点也各不相同(矛盾特殊性规定着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本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 ,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事物,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这是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3、 原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二者相互联结,①普遍性寓于(存在于、包含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因为普遍性是同类事物中许许多多不同的特殊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性质和特点);②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③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我们认识事物时,必须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去进一步研究事物的特殊性。(如: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 原理:复杂事物都包含着多种矛盾,这些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①主要矛盾支配着次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但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①要善于抓住重点、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因为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所以,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我们工作的中心任务); 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因为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且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5、 原理:矛盾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规定着事物的性质。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二者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主要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变了)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①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性质;②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因为矛盾双方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会相互转化,支流能 促进或阻碍主流的发展,如果任其自流,就会改变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所以,有时要阻止双方的转化;有时要促进双方的转化。 6、 学习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见P112) 第四课 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根本原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②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方法论:要学会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①重视内因的作用,②不能忽视外因(对于外因,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因为有些外因起促进作用,有些起阻碍作用) 2、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②质 变是量变的必然结;③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量变引起质变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数量的积累;二是内部结构的变化,既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但构成事物的成 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方法论:看问题、办事情要:①当我们要保持事物的性质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②当事物只有改变原有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我们要不失时机地 促成飞跃;③要重视量的积累(反对急于求成)(因为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引起 质变);④要学会“优化结构”,促成事物的发展。 3、 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P133-134 为什么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P135-136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①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要充满信心;②又要做好充分准备,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 4、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唯物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 题;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第五课 1、 人区别于物的特点:主观能动性(包括①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②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③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2、 为什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①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提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才能利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③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战 胜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挫折和暂时的失败。 3、 ★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①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以规律为指导),从客观条件出发(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前提、基础);  ②要努力实践、学习,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观念、能力、方法、身心健康、立场、正确的价值取向) 4、 认识总是要发展的,不能满足于已有的认识,要不断地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实现两次飞跃) ★认识的根本任务: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什么?因为①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②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加深刻;   ③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真理: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科学理论:系统化的真理性认识 5、 如何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①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前提);②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关键)(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科学的思维方法: 分析: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综合: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加以综 合 ★在分析和综合过程中,需要有创新思想、创造性思维,才能更好地推动认识和实践的发 展。创新思想、创造性思维:要求立足于已知事实,根据已知的规律,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第六课 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稳定性、独立性) 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起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起阻碍作用) 2、 价值观:人们断定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3、 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个人的人生选择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例:人类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反对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在谋求其经济价值时,要重视其生态价值,保护环境,坚持可 待续发展战略; 个人要追求崇高的人生价值) 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集中体现了 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它同时成为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 准;“三个有利于”既生产力标准是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的标准。) 5、 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因为:①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 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它正确的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 利益的关系;③它是我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因为: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集体主义价值观与之 相适应,并为之服务;②发挥集体主义(道德)的调节作用,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反对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③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有利 于解决市场中产生的各种矛盾 第七课 1、 人的属性:①自然属性(人类生存、延续的前提条件);②社会属性(最主要、最根本的本质属性)。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 2、 ★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个人与社会相区别,不能等同; ②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①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促进或阻碍);②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3、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①这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 ②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③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包括: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4、理想对人生、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①推动社会进步;②民族团结、 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③人生的精神支柱) 5、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  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6、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①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②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条件) 第八课 1、 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不是纯粹的主观思维活动) 2、 实践的特征:①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②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是主观见识之于客观的活动);③社会性历史性活动 3、 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 4、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㈠ 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㈡ 认识反过来指导实践,正确的认识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起阻碍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5、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阶级斗争、改革、发展农业)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要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6、 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改造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①思想②认识能力和思维方法③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改造思想,主要是改造“三观”,这是核心,起决定作用的是世界观。) 方法:①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三观”; ②要认真学习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科 学文化素养,改善知识结构,从而改进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 7、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加强道德建设),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高三政治总复习政治常识知识要点 前言 政治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决定。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第一、二课 1、 从产生过程看,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因此,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当然,还具有社会管理属性)。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国体) 2、 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看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3、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是相对于专制(个人独裁)而言的。它是指在一定(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它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世界上不存在超阶级的民主。因而,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民主和专政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对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所以,民主制国家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既要发展民主,又要加强专政的职能。 4、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1) 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必须既发展民主又加强专政。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②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③我国目前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仍较低,因此我国的民主还不够成熟,必须进一步完善。 如何建设我国的民主政治?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 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②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发展新型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它是立国之本,是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政治保证。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人民更好地当家作主,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实现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③(加 强专政职能,打击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有利于维护安定的社会环境,巩固国家政权。 如何更好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①加强国家的专政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 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②发展人民民主,重视法制建设,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③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加强国防建设。 (2) 我国的国家职能:㈠对内职能:①政治职能。即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②经济职能,既国家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的职能(国家要转变行使职能的方式,改变过去的行政指挥、命令为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③文化职能。即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且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即国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 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 ㈡对外职能:①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②发展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我国的国家职能既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又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5、 国体与政体(政权的组织形式)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作用。(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不同)政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而且应该是民主共和制。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首先,它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为什么):①它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政体反映国体);②它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的基础。 其次,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优越性(意义):①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②有利于 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③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6、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①“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②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③“一国两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不 是“完全自治”,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一定的外事权等) “一国两制”的意义:①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②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③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为什 么?) 7、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我国的国家机构: ① 最高权力机关:A。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的权力有: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B。国家主席是最高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职权有:颁布法律权、发布命令权、任免权、荣誉授予权、外事权。 ② 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职权: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 ③ 最高国家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④ 最高国家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是我国唯一的法律监督机关) ⑤ 最高军事领导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8、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决定了我国的国家机构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① 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其表现 见课本);   ② 对人民负责原则(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求做到:一是密切联系群众。二是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的监督。三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 依法治国原则(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概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本质是为了崇尚并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宪法和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 中体现,也是国家机关存在和行使权力的依据。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 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当家作主的地位。因此,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 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严格依法办事。) ★如何推进依法治国?①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完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②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③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本文档为【高考政治总复习知识要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705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9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高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1-01-31
浏览量: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