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热综合实验

传热综合实验

举报
开通vip

传热综合实验实验五传热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空气—水蒸气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mPr0.4中常数A、m的值。2.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Nu=BRem中常数B、m的值和强化比Nu/Nu0,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二、实验内容1.测定5~6个不同流速下普通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对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u=AR...

传热综合实验
实验五传热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空气—水蒸气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mPr0.4中常数A、m的值。2.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Nu=BRem中常数B、m的值和强化比Nu/Nu0,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二、实验内容1.测定5~6个不同流速下普通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对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u=ARemPr0.4中常数A、m的值。2.测定5~6个不同流速下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对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u=BRem中常数B、m的值。3.同一流量下,按实验1所得准数关联式求得Nu0,计算传热强化比Nu/Nu0。三、实验原理(一)普通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的测定1.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对流传热系数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用实验来测定。因为<<,所以:(W/m2·℃)式中:—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2·℃);Qi—换热器传热速率,W;Si—管内换热面积,m2;—对数平均温差,℃。对数平均温差由下式确定:式中:ti1,ti2—冷流体的入口、出口温度,℃;Tw—壁面平均温度,℃;因为换热器内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且管壁很薄,故认为内壁温度、外壁温度和壁面平均温度近似相等,用Tw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管外为蒸汽冷凝,因此,将壁面平均温度近似视为蒸汽的温度,且保持不变。传热面积(内):式中:di—传热管内径,m;Li—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由热量衡算式:其中质量流量由下式求得:式中:Vi—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量,m3/h;cpi—冷流体的定压比热,kJ/(kg·℃);ρi—冷流体的密度,kg/m3。cpi和ρi可根据定性温度tmi查得,为冷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ti1,ti2,Tw,Vi可采取一定的测量手段得到。2.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空气在管内作强制湍流,且被加热,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其中:,,物性数据λi、cpi、ρi、μi可根据定性温度tmi查得。这样通过实验确定不同流量下的Rei与,再用线性回归方法即可确定A和m的值。(二)、强化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及强化比的测定强化传热又被学术界称为第二代传热技术,它能减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以减小换热器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现有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使换热器能在较低温差下工作;并且能够减少换热器的阻力以减少换热器的动力消耗,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和资金。强化传热的方法有多种,本实验装置是采用在换热器内管插入螺旋线圈的方法来强化传热的。螺旋线圈的结构图如图5-1所示,螺旋线圈由直径3mm以下的铜丝和钢丝按一定节距绕成。将金属螺旋线圈插入并固定在管内,即可构成一种强化传热管。在近壁区域,流体一面由于螺旋线圈的作用而发生旋转,一面还周期性地受到线圈的螺旋金属丝的扰动,因而可以使传热强化。由于绕制线圈的金属丝直径很细,流体旋流强度也较弱,所以阻力较小,有利于节省能源。螺旋线圈是以线圈节距h与管内径d的比值以及管壁粗糙度为主要技术参数,长径比H/d是影响传热效果和阻力系数的重要因素。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了形式为的经验公式,其中B和m的值因螺旋丝尺寸不同而不同。在本实验中,采用普通管中的实验方法确定不同流量下的Rei与,用线性回归方法可确定B和m的值。研究强化手段的强化效果(不考虑阻力的影响),可以用强化比的概念作为评判准则,它的形式是:,其中Nu是强化管的努塞尔准数,Nu0是普通管的努塞尔准数,显然,强化比>1,而且它的值越大,强化效果越好。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评判强化方式的真正效果和经济效益,则必须考虑阻力因素,阻力系数随着换热系数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导致换热性能的降低和能耗的增加,只有强化比较高,且阻力系数较小的强化方式,才是最佳的强化方法。四、实验流程1.实验流程实验流程图见图5—2。实验装置的主体是两根平行的换热套管,空气由旋涡气泵吹出,由旁路调节阀调节,经孔板流量计,由支路控制阀选择不同的支路进入不同的换热管的内管。蒸汽由加热釜产生后由蒸汽上升管上升,经支路控制阀选择不同的支路进入套管壳程。装置结构参数如表5—1所示。图5—2空气-水蒸气传热综合实验装置流程图1.普通套管换热器;2.内插有螺旋线圈的强化套管换热器;3.蒸汽发生器;4.旋涡气泵;5.旁路调节阀;6.孔板流量计;7.风机出口温度(冷流体入口温度)测试点;8、9.空气支路控制阀;10、11.蒸汽支路控制阀;12、13.蒸汽放空口;14.蒸汽上升主管路;15.加水口;16.放水口;17.液位计;18.冷凝液回流口表5—1实验装置结构参数 实验内管内径di(mm) 20.00 实验内管外径do(mm) 22.0 实验外管内径Di(mm) 50 实验外管外径Do(mm) 57.0 测量段(紫铜内管)长度l(m) 1.00 强化内管内插物(螺旋线圈)尺寸 丝径h(mm) 1 节距H(mm) 40 加热釜 操作电压 ≤200伏 操作电流 ≤10安2.实验测量手段1流量的测定:孔板流量计与压力传感器及数字显示仪表组成空气流量计。空气流量由下式计算:式中:Vt0——20℃下的体积流量;ΔP—孔板两端压差,KPa(即数字显示仪表读数)由于被测管段内温度的变化,还需对体积流量进行进一步的校正:式中:Vi—实验条件下(管内平均温度)下的空气流量,m3/h;tmi—换热器管内平均温度,℃②温度测量:a)空气进、出传热管测量段的温度由电阻温度计测量,可由数字显示仪表直接读出。b)管外壁面平均温度Tw(℃),由数字式毫伏计测出与该温度对应的热电势E(mv,热电偶是由铜─康铜组成),将E值代入公式:Tw(℃)=1.2705+23.518×E(mv)计算得到。五、实验方法及步骤1.实验前的准备检查工作①向蒸汽发生器中加水至液位计上端红线处。②向冰水保温瓶中加入适量的冰水,并将冷端补偿热电偶插入其中。③检查空气流量旁路调节阀是否全开。④检查蒸汽管支路各控制阀是否已打开,保证蒸汽和空气管线畅通。⑤接通电源总闸,设定加热电压,启动电加热器开关,开始加热。2.实验操作A.人工实验操作①合上电源总开关。②打开加热电源开关,设定加热电压(不得大于200V),直至有水蒸气冒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换热器出口处有水蒸气。③启动风机,用放空阀来调节流量,在一定的流量下,稳定5—10分钟后分别测量空气的流量、空气进出口温度、壁面温度。④改变流量,待流量稳定后再分别测量空气的流量、空气进、出口温度、壁面温度后继续实验。⑤实验结束后,依次关闭加热电源、风机和总电源。一切复原。B.使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试验①启动计算机并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操作;②合上电源总开关、加热电源开关,设定加热电压(不得大于200V),直至有水蒸气冒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换热器出口处有水蒸气;③计算机数据采集a.用放空阀调节流量,待操作稳定后,用计算机分别对空气流量、空气进出口温度、换热器水蒸气温度进行采集;b.改变空气流量,待操作稳定后,分别用计算机测量空气流量、空气进出口温度、水蒸气温度;c.用计算机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和整理,得出实验结果,并通过显示器显示或打印出来。六、实验注意事项1.刚刚开始加热时,加热电压可在180V左右,但不能过大;2.由于采用热电偶测温,所以实验前要检查冰桶中是否有冰水混合物共存,检查热电偶的冷端是否全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3.检查蒸汽发生器中的水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特别是每个实验结束后,进行下一个实验之前,如果发现水位过低,应及时补给水量;4.必须保证蒸汽上升管线的畅通。在给蒸汽发生器电压之前,两蒸汽支路控制阀之一必须全开。在转换支路时,应先开启需要的支路阀,再关闭另一侧,且开启和关闭控制阀要缓慢,防止管线截断或蒸汽压力过大突然喷出;5.必须保证空气管线的畅通。在接通风机电源之前,两个空气支路控制阀之一和旁路调节阀必须全开。在转换支路时,应先关闭风机电源,然后开启和关闭控制阀;6.调节流量后,应至少稳定5~10分钟后读取实验数据。七、实验数据整理1.将普通管实验数据填入表一。并以一组数据为例写出计算过程;2.将粗糙管实验数据填入表二。并以一组数据为例写出计算过程;3.以Re为横坐标,以Nu/Pr0.4为纵坐标,将上述表中数据绘制在同一双对数坐标图中;4.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表1普通管实验记录 1 2 3 4 5 6 7 传热管内径dim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流通截面积A,㎡ 3.14 3.14 3.14 3.14 3.14 3.14 3.14 孔板压差(Kpa) 0.15 0.48 0.91 1.47 1.98 2.49 2.95 空气入口温度ti1(℃) 26.2 32.3 34.7 36.8 38.9 40.8 42.4 空气出口温度ti2(℃) 75.1 73.9 73.1 72.2 72.3 72.4 72.6 壁面热电势E(mv) 4.15 4.13 4.12 4.12 4.12 4.11 4.10表2普通管数据整理 1 2 3 4 5 6 7 壁面温度Tw(℃) 98.9 98.4 98.2 98.2 97.9 97.7 97.4 平均温差Δtm(℃) 43.8 41.9 41.4 41.2 40.0 38.9 37.3 管内平均温度tmi(℃) 50.6 53.1 53.9 54.5 55.6 56.6 57.5 ρ(kg/m3) 1.091 1.083 1.086 1.078 1.075 1.071 1.068 Cp 1.005 1.005 1.005 1.005 1.005 1.005 1.005 Pr 0.698 0.697 0.697 0.697 0.697 0.697 0.696 λ*100 2.830 2.847 2.854 2.858 2.846 2.872 2.878 μ*100000 1.96 1.97 1.98 1.98 1.99 1.99 2.00 流通截面积A,㎡*10^-4 3.14 3.14 3.14 3.14 3.14 3.14 3.14 管内流量Vi(m3/h) 6.17 12.79 19.06 25.71 31.03 35.88 39.97 空气流速u(m/s) 5.46 11.31 16.86 22.74 27.45 31.74 35.36 管内传热面积Si㎡*10^-2 6.28 6.28 6.28 6.28 6.28 6.28 6.28 传热量Q(W) 0.092 0.161 0.222 0.274 0.311 0.339 0.36 αi(W/m2·℃) 0.033 0.066 0.085 0.106 0.124 0.139 0.151 Re 6078.4 12435.3 18494.9 24761.3 29657 34164.4 37764.5 Nu 0.023 0.046 0.059 0.074 0.086 0.097 0.105 Nu/(Pr0.4) 0.026 0.053 0.068 0.085 0.099 0.112 0.121表3强化管实验记录及数据整理 1 2 3 4 5 6 7 传热管内径di,m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孔板压差(Kpa) 0.15 0.48 0.91 1.47 1.98 2.49 2.88 空气入口温度ti1(℃) 78.2 75.0 74.2 72.7 73.0 73.7 74.4 空气出口温度ti2(℃) 78.2 75.0 74.2 72.7 73.0 73.7 74.4 壁面热电势E(mv) 4.14 4.14 4.13 4.13 4.13 4.13 4.13表4强化管数据整理 1 2 3 4 5 6 7 管内传热面积Si,㎡*10^-2 6.28 6.28 6.28 6.28 6.28 6.28 6.28 管内平均温度tmi(℃) 54.65 53.65 54.15 54.55 55.95 57.45 58.75 ρ(kg/m3) 1.078 1.081 1.079 1.078 1.073 1.068 1.063 Cp 1.005 1.005 1.005 1.005 1.005 1.005 1.005 Pr 0.697 0.697 0.697 0.697 0.697 0.696 0.696 λ*100 2.858 2.851 2.854 2.857 2.868 2.878 2.885 μ*100000 1.982 1.987 1.980 1.982 1.990 1.998 2.002 壁面温度Tw(℃) 98.6 98.6 98.4 98.4 98.4 98.4 98.4 平均温差Δtm(℃) 41.8 41.3 41.0 41.3 40.1 38.7 37.5 管内流量Vi(m3/h) 6.24 12.81 19.07 25.71 31.06 35.97 39.53 流通截面积A,㎡*10-4 3.14 3.14 3.14 3.14 3.14 3.14 3.14 空气流速u(m/s) 5.52 11.3 16.78 22.74 27.48 31.82 34.97 传热量Q(W) 0.088 0.165 0.230 0.281 0.317 0.348 0.367 αi(W/m2·℃) 0.034 0.064 0.089 0.108 0.126 0.143 0.156 Re 6004.6 12383.9 18386.6 24736.3 29634.2 34017.8 37135.9 Nu 0.024 0.048 0.062 0.076 0.088 0.099 0.108 Nu/Nu0 1.043 1.043 1.051 1.027 1.023 1.021 1.029 Nu/(Pr0.4) 0.028 0.052 0.072 0.088 0.102 0.114 0.125普通管lnNu/(pr^0.4)~lnRe曲线由直线得出k=0.8226即m=0.8226代入式中算出lnA=3.69*10^-6所以直线方程:lnNu/(Pr^0.4)=3.69*10^-6+0.8226lnRe强化管lnNu/(pr^0.4)~lnRe曲线由直线得出k=0.8104即m=0.8104代入式中算出lnA=3.37*10^-6所以直线方程:lnNu/(Pr^0.4)=3.37*10^-6+0.8104lnRe�EMBEDEquation.3����EMBEDEquation.3����EMBEDEquation.3����EMBEDEquation.3����EMBEDEquation.3���图5-1螺旋线圈强化管内部结构�EMBEDPBrush���lnNu/(Pr^0.4)lnRelnNu/(Pr^0.4)�EMBEDOrigin50.Graph���lnRe_1039363397.unknown_1134675866.unknown_1137518773.unknown_1399029222.bin_1399233905.bin_1229917111.unknown_1135923620.unknown_1135923730.unknown_1135886978.unknown_1135921092.unknown_1135886953.unknown_1044809253.unknown_1044960967.unknown_1043826972.unknown_1043839737.unknown_1040922808.unknown_997164109.unknown_1038812094.unknown_1039363343.unknown_1035220391.unknown_997164101.unknown
本文档为【传热综合实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漫妮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9-06-17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