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保柱仲景术全集汇编】

【李保柱仲景术全集汇编】

举报
开通vip

【李保柱仲景术全集汇编】+\【李保柱仲景术全集1】世传针灸家十二经脉流注之说是错误的!2009-02-0814:31天地大人身,人身小天地,中国古代的医圣先哲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根据宇宙自然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的影响,发现了人体气血流注现象和循行路线,难道就是后人所说的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等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吗?非也!何以知之?古之时辰歌云“夜半子兮鸡鸣丑,平旦寅兮日出卯,食时辰兮禺中巳,日中午兮日昳未。晡时申兮日入(又称下晡)酉,黄昏戌兮人定亥”。君不闻内经脏气法时论有言“肝病者,日出慧,下晡甚,夜半静。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日出静。脾病者...

【李保柱仲景术全集汇编】
+\【李保柱仲景术全集1】世传针灸家十二经脉流注之说是错误的!2009-02-0814:31天地大人身,人身小天地,中国古代的医圣先哲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根据宇宙自然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的影响,发现了人体气血流注现象和循行路线,难道就是后人所说的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等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吗?非也!何以知之?古之时辰歌云“夜半子兮鸡鸣丑,平旦寅兮日出卯,食时辰兮禺中巳,日中午兮日昳未。晡时申兮日入(又称下晡)酉,黄昏戌兮人定亥”。君不闻内经脏气法时论有言“肝病者,日出慧,下晡甚,夜半静。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日出静。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日中静、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日昳静。肾病者,夜半慧,日昳甚,下晡静”。且伤寒论亦有言“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更有河图配数歌“亥子一六水,寅卯三八木,巳午四九火,申酉二七金”等古圣先哲的心法口诀。可证世传十二经脉流注之说有误。详细论述和考证之文将在近期发表,在此不赘。【李保柱仲景术全集2河图洛书与仲景方术之关系河图洛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难题,是我国上古先民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就创造出来的无字天书,时至今日,对于绘有河图洛书的实物以及河图洛书在上古时代的真实用途,除少数人知晓外,芸芸众生茫然无知。    在周成王时代,河图洛书还在皇宫里陈列着,经幽王之乱,西周国宝被犬戎劫掠一空,河图洛书从此流落民间不见踪影。孔子一直等到晚年,也未能见到河图洛书,于是发出“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这一千古慨叹。老子作为周守藏室之史,虽未言及河图洛书问题,但肯定知晓河图洛书,只是没有明言而已。有人据此而言“老子和孔子是那个时代两位学识最渊博的人,如果他们解决不了这一问题,其他人就更无从谈起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河图洛书蕴涵着生命数理,通晓之人秘不示人。所以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河图洛书问题竟成为千古难解之谜。后来一些硕学鸿儒,在研经读史过程中,对河图洛书的产生和用途提出过各种见解,但由于没有上古的河图洛书实物进行验证,同时又拿不出有说服力的文字证据,所以这些见解都只能算一家之言,很难得到学术界认同。;@!L+E4{2D0f0|    河图洛书研究过程中最著名的事件是宋代由陈抟处传出的河图洛书两种图式,有些人利用这两种图式来解释《易经》。由于《易经》是一部难懂的书,而由陈抟处传出的这两种图式又没有古代的河图洛书实物来证明,这时有些人不仅对河图洛书的这种用途表示怀疑,甚至对河图洛书本身是否存在也产生了怀疑。.O  S0V2P-W#H  到了清代考据学昌盛,一些学者因从未有人见过古代的河图洛书,于是断言河图洛书纯系陈抟伪造,历史上根本不存在河图洛书,并将此定为铁案。从此以后,就很少有人再提及河图洛书了。  S%u!G.T&O-A  当代学术风气活跃,人们又开始关注河图洛书问题,有人认为河图是古代的气象图,洛书是古代的方位图,但这一研究结果依旧存在两个致命的弱点,即既没有找到古代的河图洛书实物进行验证,也没有找到古代的文字材料加以证明,同样未能被学术界接受。1I5Y4j2z4T#o2~0g  如果将中国上古史比作一项皇冠,那么河图洛书就是这项皇冠上两颗最耀眼的明珠。《易。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在中国上古时代能被称作圣人的有名人物不过女娲,伏羲,神农,皇帝,仓颉数人而已,这些圣人如何使用河图洛书,未见文字记载。即便后来被儒家尊为圣人的孔子,一生中天天期盼,也一直未能见到河图洛书,他甚至将河图洛书的再现看的比生命还要重要,才发出“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这一千古慨叹,由此可见这两颗明珠在中国上古时代的分量。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不了解上古的河图洛书,就不知道古代圣人的所作所为,不了解上古的河图洛书,就无法解读上古先民的语言,文字和思维方式,不了解上古的河图洛书,就无法编写出完整的中国上古史,不了解上古的河图洛书,就无法揭开人体生命之谜。孔子很少言及尧舜以前的事,司马迁的《史记》也只能从黄帝时代写起。此后有疑古倾向的人,甚至把有关上古的传说全部否定掉。即使在当代,历史界,考古界,文物界对一些新发现的上古先民所创造的珍贵文物也不明究竟,难下断言。因此,破解河图洛书之谜,已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疑难问题的关键所在。&R$O+|6l0k#U3j  _6q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在上古时代既已存在,但河图洛书实物以及河图洛书在上古时代的真实用途却鲜为人知,直到宋代,一些研究《周易》的著作中才出现各种图式,并称其中的两种图就是上古的河图洛书。这两种图式在上古时代是否存在,它们是否就是上古的河图洛书,它们在上古时代有何用途,一直是千古难解之谜。关于河图洛书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顾命》“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弘壁,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洛书)在东序”。从这则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河图应是玉一类物品,或者是刻在玉上的一种图,和其它玉器同时陈列在一起,并无任何神秘之处。郑玄为《尚书》作注:“图出于河,帝王之所受。一有洛书二字”。说明郑玄曾看到有的《尚书》文本中有洛书二字。按中国人传统审美观念,西序陈列五件玉器,东序也应该陈列五件玉器,这样才显得对称和谐,并与“越玉五重”记载相符。可见在西周成王,康王时代,河图洛书都还存在。'h-E,v2f!K,J)L  经幽王之乱,西周积累的货物宝器被犬戎劫掠一空,估计河图洛书也不会幸免。老子作为东周守藏室之史,一直未言及河图洛书,因为天机不可泄露。孔子曾入周参拜过明堂,会见过老子,孔子是否与老子讨论过河图洛书问题,文献中未见记载。孔子一直盼望能见到河图洛书,直到老年时仍为见到。从西周灭亡到孔子而立,中间不过二百多年时间,两件国宝的失落,竟在中国历史上铸成一件千古憾事。+B8?2V-B,^/v/z  q0]  关于河图洛书用途的记载最早见于《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则记载同时指出了河图洛书的出处和用途,可惜记载本身过于简略,既未说出河图洛书的具体用途,也未讲清河图洛书是如何出现的。在一般人看来,既然古代圣人都以河图洛书作为某种行为的 准则 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 ,说明河图洛书应是至高无上的圣物,除了天赐或自然存在之外,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解释。#E6`.e!Z;]6W,F8]$~  古代也曾有几位学者对河图洛书做了比较客观推测,如汉代郑玄认为河图洛书是帝王传受之物,元代俞琰认为是刻有图文的玉器。南宋薛继宣认为是记有当时疆土国界之类地图的文物,被作为王位传授的象征物。这些推测虽然找不到直接的证据,但也没有超出《尚书。顾命》和《易。系辞》所论述的范畴,因为这些物品确有帝王可藏,圣人可则之处。7Z+M2Y;m+W  有人依据孔子“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的慨叹,推测河图和凤鸟一样,也是一种瑞物,只有政治清明时才会出现。然吉祥物虽可能为帝王收藏,却很难找到圣人可则之处。8U:O4j;o+m8Q  有人将“河出图,洛出书”解释成从黄河和洛水中冒出了图和书,如扬雄在《核灵赋》中说:“大易之始,河序龙马,洛贡龟书”。还有人将“马负图,龟负书”与“河出图,洛出书”合在一起进行解释,提出以黄河龙马所负之图为河图,洛水神龟背上所负之书为洛书。这中带有神话色彩的猜测,只能给否定河图洛书存在的人提供一种口实。对河图洛书研究影响最大的当属西汉刘歆。刘歆认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刘歆博学多才,是汉代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他或许是对各种古文献进行综合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后得出上述结论的。刘歆的论述提供了两条重要的信息,在伏羲继天而王之前已有河图,到禹治洪水时,仍在使用洛书。刘歆论述的不足之处是未能将伏羲则河图而画八卦之说与《易。系辞》中观天察地而制作八卦之说统一起来。《易。系辞中》对伏羲制八卦过程做了详细记述“古者包牺氏之王于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后来有人又将河图与周易后天八卦的产生连在一起,两千年来,人们一直为河图与周易八卦之间的关系争论不休,使许多有识之士耗费毕生精力也研究不出什么结果。在河图洛书中取得重要进展的首属仲景及其先师佰祖等民间高手,以及宋代陈抟处传出的河图洛书图式。仲景及其先师根据河图洛书和八卦撰著了千古不朽巨著《伤寒杂病论》。而陈抟在《龙图易》中提出龙图三变的三组易学图式,其第三变的两幅图,就是后来被刘牧称为洛书与河图的图式。图式的提出为人们进一步研究河图洛书提供了一种依据。这两个图式究竟是陈抟自己由周易悟出来的,还是确实看到古代的实物,陈抟没有说,他托伏羲之名,又将河图洛书与周易及“龙马负图,神龟供书”拉到一起,河图洛书之谜并未明言,反而使清初一些学者否认有河图洛书的存在,并认为河图洛书是纯系陈抟伪作,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河图洛书,这一判决被定为历史铁案,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学术界占据统治地位。其实陈抟传出的河图洛书八卦图式是仲景时代的河图洛书八卦历代秘传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又将各种现代科学手段引入《周易》及河图洛书的研究,对河图洛书提出一些新的设想。但都只能算是一家之言,无法得到确证。7F  `8O#S$J-X5\  现代考古学的进展为河图洛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977年安徽阜阳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太乙九宫占盘上所刻的数字和文字内容分别与由陈抟处所传出的洛书及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灵枢经。九宫八风篇》完全相同,他说明宋代所传的洛书图式并非陈抟伪作,而且这些图式在战国时已经流传着,但它还不足以证明这种图式在上古时代就已经存在。"p!Y0U'w+M,`.[9w  令人惊讶的是1987年6月,在安徽省含山县长岗乡凌家滩一处新石器时代墓地上,出土了一件5000年前的玉器(习惯上称之为含山玉片),有的考古学家曾对玉片做过考证,认为玉片周围一圈的圆孔可能与古代的洛书有关,但当时人们并不知道洛书在上古时代有什么用途,所以这一研究结果并未引起学术界普遍重视。%j;Z  L5D;f-j7?1@#_-y  Q  对于河图洛书这种在没有文字时代创造出来的珍贵文物,到了有文字时代反而失传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它们的图形和真实用途又未见于任何文字记录,这就给研究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即使像含山玉片这样重要的实物已被发掘出来,人们仍然以陌生而怀疑的目光审视着。$K-z"Y*F!o5f  解读河图洛书最重要的实物含山玉片是破译河图洛书的关键所在。据测定,含山遗存玉片距今约5000年,所以玉片的制作年代应在5000年以前,玉片所包含和反映的是更为遥远时代的事物,如果没有此前的长期积累,是不可能突然出现如此精美而复杂的图形的。玉片为长方形,四周钻有23个圆孔,围绕中心有两个大小相套的圆圈,在内圈中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心八角形图案,内外圆之间被八条直线分成八等份,在每一份中各有一个箭头,分成八小格,在外圆与玉片四角之间,也各有一个箭头,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琢成这样一块玉片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玉片四周方,中间圆,是古人天圆地方盖天说思想的反映,内含着整个宇宙地球时间和空间以及方位的概念,显示了中国古人独特思维模式和丰富的想象力,观察力及其聪明智慧。内外圆之间被八条直线分成八等份,八个箭头分别指向八个不同的方位,是最原始的八卦方位图式,在没有文字时代所创造的原始八卦图表示日月东升西落,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外圆与玉片四角之间的四个箭头,表示冬至日太阳从东偏南方向升起,向西偏南方向落下,以后逐渐北移,到夏至日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向西偏北方向落下,以后又逐渐南移,太阳的这种依次往复运动即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的就是一岁,四时八节七十二候的变化也尽在玉片上。四周的二十三个圆孔表示的是河图生成数一至十的九种组合,从左上角第一个圆孔顺时针数起1/6  2/7  3/8  4/9  5/10  6/2  7/3  8/4  9/5,始于1/6,终于9/5,复归原处。这说明上古人已非常的聪明,他们不仅找到洛书一至九九个变化数和九个方位的最佳对应关系,而且能用二十三个圆孔就能表达河图1——10生成数的九种组合共99数,由此可知含山玉片是最古老的没有文字时代的河图洛书图式。无独有偶,半坡及姜寨等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盆口沿上的图案所反映的既是八方位图,而且也是河图洛书简图。至此,曾经争论多年的河图洛书之迷,也就能从含山玉片上得到较为满意的结论了。河图洛书圣人图之以留世,使人深玩其意,各了性命。河图1——10数是天地生成数,洛书1——9数是天地变化数,万物有气即有形,有形即有质,有质即有数,有数即有象,气形质数象五要素用河洛八卦图式来模拟表达,它们之间巧妙组合,融于一体,以次建构一个宇宙时空合一,万物生成演化运行模式。河洛八卦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是古人高度智慧结晶,明其理则上可知天文,下可知地理,中可通人事,其精于此道者,代不乏人。黄帝族的风后“演河图法而为式用之,创十八局”,就是将河图的数字打乱,重新编出十八种图式,用来传递军事情报信息。医圣仲景先师之河洛八卦昭示下的仲景方术推演河洛八卦图式为十八种,创立人体三阳三阴配脏腑六病天度气数图和人体三阳三阴配脏腑六病部位图以及阴阳九型十八种人类个体差异气质分型人体三阳三阴配脏腑六病生成演化耗散结构图等二十多种图式,以数定象,因数明象,务穷宇宙人生造化之秘,在此基础上撰著了千古不朽医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三百九十六条方**,以示人辩气质和病证而论治之道,融理法方药为一体,伤寒与杂病为一炉,开创了仲景方术个体化诊疗模式,深刻揭示了人体生命演化过程中疾病产生的本质和演化传变规律。仲景方术其理论溯源本于河图洛书,物生谓之化——河图形圆,阴阳合一,五行一气,十月怀胎先天生成无为顺生自然之道。物极谓之变——洛书形方,阴阳错综,五行克制,九九八一后天变化有为逆运自然之功。人禀天地阴阳五行之气数而生,病乃先天,先天生成病,医乃后天,后天变化证,六病辩病位,九纲定病性,“观其病证,知犯何逆,随病证而治之”。,_!v  U7?7r6p4I  医圣张仲景在三元九运艮八运天之气8/4伤寒主事之际撰写了千古不朽医著《伤寒杂病论》,时隔一千八百年后的今天又恰值三元九运艮八运,与仲景时代天运同步,隐秘千年而不传的张仲景术终于大白于天下,争论千年而不休的《伤寒论》真面目也终于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中医之振兴指日可待,避世高人,山中人和闲人将复出以济世,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而衰落多年“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的道家文化会再次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其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回归自然思想将会更加深入人心,大行于世。#e3\)~"V$B0q7o:Z2}          生命圆圆一个圈  乾旋坤转任自然  识得阴阳五行理  宇宙万物一掌中【李保柱仲景术全集3】九变十化气数图解读《伤寒论》条文之一病乃先天医学观是仲景撰著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在《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一书中称“到目前为止,科学研究的结果,比古人更加进步,而懂得自然与物理世界的知识,而且可以部分把握物质和运动物质,的确有了空前的成绩。但是,累积古今中外几千年的今天,人类知识的范畴,可以远上太空,细入无间,仍然不能明白切身生命的奥秘,并未寻求到宇宙生命奥秘的结论。从这个角度看来,可以说,芸芸众生,熙熙攘攘,依然还在混混噩噩,无识无知的过着莫名其妙的人生。这个世界,几乎成为机械的世界,距离自然愈来愈远,这个世界上的人生,几乎成为机械的人生,枯燥乏味。而神秘学所讲究的,虽然还没有离开人体和自然物理的关系,但它是讲究精神生命的学问,它在追求精神生命和宇宙生命综合的究竟。因此,我们现在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古相承的人生与宇宙奥秘之学,必须要从学术的整理而寻求配合科学的求证,才能光前而裕后。”南老师所论发人深思。/n5C"\6N#[  V%\]K  源远流长的道家和道教文化奠定了中医药学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其影响是巨大的,而病乃先天医学思想就是典型的道教医学观,古之为道者必须兼修医术,以达借医传教,以医弘道之目的。仲景生于汉季,秉承道家医学思想,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创新,将毕生的临证实录撰成千古不朽医著《伤寒杂病论》16卷396条方**,以示人辩病证而论治之道,“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大匠示人以规矩,但不能使人巧。仲景仙逝后,历代注释之著如汗牛充栋,但大都是各呈己意,少有深得仲景之旨者,什么“伤寒论是祥于寒而略于温”,什么“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之里有寒是错简”等,都是未识仲景之道的见仁见智之说,如此之论不胜枚举,究其因是后人不知仲景著书的原意和立论根据。下附三则名人患病轶事,以证病乃先天医学观的潜在科学价值及其在疾病的预防控制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8X+x"Y!P;@  @!K*a5d&Q6R  一陶弘景1o!F%u;m*z-i:b  道教经典《云笈七签》载“陶弘景.......年二十九时,于石头城忽得病,不知人事,而不服药,不饮食。经七日,乃豁然自差,说多有所睹见事,从此容色瘦瘁,言音亦跌宕阐缓,遂至今不得复常”。,f1C;L.@+c!g4_-t7~  余用仲景方法:陶氏气质分型是5/1少阴之人,气数图示29岁时患太阴阳明合病,病位在胃肾,胃弱肾虚而生痰,痰迷心窍,故不知人事,而不服药,不饮食,其经七日而愈者,人体有自愈机制也。患此怪病者,当以治痰为先,痰去则病除,仲景有方有法,学者自明。4Q  o#V)m&c:\!}&O  陶氏气数图示:5/1  4/9  3/8  2/7太阴病-J0x$?4}8F/P%G(c.x                          1/6阳明证  Q8O.W1|  R  L2G  二傅山&N&]2b%E5{'J  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载“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先生六岁,啖黄精,不乐谷食,强之,乃复饭。”  j%G'J4l)m2@:P-D-D  余用仲景方法:傅山,傅青主先生气质分型是7/3厥阴之人,在6岁时患厥阴太阴并病,厥阴病“饥不欲食”兼太阴病里虚寒“食不下”,肝胃寒而肺气热,呈寒热错杂之证,故不乐谷食,强之乃复饭,何独喜啖益气健脾滋阴黄精药,天性使然也。9^7m-l0~)q8T:|  傅氏气数图  7/3厥阴病!l:Y3h:b6l9u$n#X            6/2)P3S5l*Z"t+N            5/1/T2C9b'@6T,f            4/9:}%\(i3S:A4^1t:V&s            3/8!U:B1m  m(V4j0l3~8p            2/7太阴证,h/];P$@8_6g)N(U  三严嵩#Z6j5N+W1F#v2C#U  《严嵩年谱》引《耳新艺术卷8载:“分宜(严嵩)朝退,忽暴疾,家人救不苏。京师名医延请略遍,而服药都不少效,举家皇皇,且欲议后事。有彭孔者,善医而甚无名,闻而自荐。入视,修一剂,谓分宜夫人日饮此,当呕出多痰,痰去,至夜半方醒,明晨可全无事,若吾来迟,即无济矣。诸医咸自笑之。煎服有顷,果呕痰数升,再服,复睡去,至三更忽能言,次日遂愈。其年63岁。”3》$P4H&v"l;E  C6Y;g*U  余用仲景方法:严嵩气质分型是7/3厥阴之人,63岁逢九之年正患阳明太阴合病,其病也在胃肾,与陶氏相同,胃弱肾虚而生痰,痰迷心窍,故不省人事,痰去则病愈。严嵩功高盖主,显赫朝野,京师名医束手无策,而民间草泽医却起死回生,所以,自古中医之真髓在民间,仲景学说之真传也在民间。  R-Q8a#~$o4y%i.N1n(y8I1V/u#D%)(['i3C"t  f  严氏气数图7/3  6/2  5/1  4/9  3/8  2/7  1/6阳明病3f8[,@6G5a*?9x                                  9/5]p%c#d&L#Q6c"M2]                                  8/43E;c*e9h6X:A!o1K                                  7/3(f6_)\1Q%k                                  6/2-a%?2e"_2M0w#)                                  5/11A6p;^9b-b.c9e  k                                  4/9+v8S(U%`.j4e                                  3/8#L6k8S4R+k&b7u/F&I                                  2/7太阴证1f3l(F)\-L8N以上三人之病同中有异,气数使然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遗传气数图,学会仲景方术可济世活人,何乐而不为。学中医需要悟性,学仲景方术更离不开悟性,三阳三阴六病生成演化耗散结构图揭示出疾病的本质和演变发展规律,那就是——一种疾病在动态有序变化中可出现不同的证,而不同的病在各自的动态有序变化中又可出现相同的证,同病可以异治,异病可以同治,以病证为转移“观其病(脉)证,知犯何逆,随(病)证治之,”仲景把征候同方剂直接联系起来,建立了方以病证而立,方与病证一体的有机联系,合病证而治之万无一失。仲景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居高临下,高瞻远瞩,观其气数图就可知过去现在未来,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才是上工的水平。"`2g"S"o6I;?:R:z/`  千古不传之秘——《张仲景术》在网上发表,有违师训,但医乃仁术,目睹世人疾苦,目睹众多仲景学说崇尚者苦无入门之捷径,故公开部分内容,以告当代之治医者,并以告当代仲景方术的有缘者,还《伤寒杂病论》的本来面目。人类已陷入疾病治疗的误区,自山西王叔和卫汛以下千古无一人通晓仲景之旨,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中医之真髓在民间,仲景学说之真传也在民间。,h*d9E:?)o5L8I*i  大医者,“一遇其人之病,先审其人之气质,按其人之性情,据其人之居处服习,观其病证,以得其致病之原与夫病之所在,然后随节气,就方舆,切脉对症,而投之以药,无不有随手而效者”。-v)B6B+K  I3S$a7~,s  凡医者,“不解素问为何文,九卷为何意,略知药性,拘守成方,究之胸中不通,指下不明,不论其人之形气与天行之节候,致病之根源,是以投之剂而多死者”。    火神派传人吴佩衡医案:8n:F'x4m)U    杨某,男,31岁,初诊1923年3月,始因微感风寒,身热头痛,连进某医方药10余剂,每剂都以苦寒凉下,并重加犀角,羚羊角,连黄等,愈进愈剧,犹不自反,殆自危在旦夕,病已20日始延余诊视。斯时病者目赤,唇肿而焦,赤足露身,烦躁不眠,神昏谵语,身热似火,渴而喜饮滚汤水,小便短赤,大便以数日不解,食物不进,脉浮虚欲散。此乃风寒误治之变证缘由误服苦寒凉下之药太过,已将真阳逼越于外而成阴极似阳之证,外虽现一派热象,是为假热,而内则寒冷已极,是为真寒。如确系阳证,内热熏蒸,应见大渴饮冷,岂有尚喜滚饮乎?况脉来虚浮欲散,是为元阳将脱之兆。苦寒凉下之品不可再服,惟有大剂回阳收纳,或可挽回生机,病象如此,甚为危笃,急拟白通汤加上肉桂一剂治之。处方:附片2两  干姜1两  上肉桂3钱(研末泡水兑服)葱白四茎,拟方以后,病家云及是晚因无人住持,未敢煎服。次晨,又及来延珍,余仍执前方不变,并告以先用上肉桂水泡服试用  ,若能耐受,则照方煎服,舍此别无良法。病家乃以上肉桂与服之。............后体健甚于前。(选自李心机编著的《伤寒论通释》第38页)9O/N8H2p;`1c#C4N8F'}  余用仲景方术诊断可知:杨某气质分型是8/4太阳之人,气数图示28岁时就患有少阴病,脾肾阳虚,阳气不足,其病呈隐匿渐进的特点,31岁时发作少阴中风兼太阴里虚寒证,属外假热而内真寒,宜急服四逆理中辈等大剂热药以救其阳,而前医不识仲景之道,误投犀角连黄等苦寒凉下之品,误诊误治,险失性命,幸遇云南名医吴佩衡医术入神而起死回生,吴老乃仲景之弟子也,然只识辩证论治之道,未识仲景之术,未得仲景之真传也。以上肉桂水泡服试用,亦不失为上策,医道之难由此可见一斑。假如吴老操张仲景术,断不会以药试病。由此说明,尽快建立中医临床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化诊疗模式的重要性。吴老临证,善用姜桂附,是火神派传人,用之恰确可回生,但此派有违仲景之旨,不可盲从,医者临证要据证用药,片面使用热药害人不浅,学者当明之。7R6\5K!R+N'l#v9U7R  杨某气数图示:8/47/3  6/2  5/1少阴病  *O&B/?3h0z.D/F1p                      4/90u.F.y$X;r  `8f*[;c5T&^7r)Y/X                      3/8太阳证,U2U.W9y+E&I                      2/7太阴证-D9L'\)E8?御医之后赵绍琴医案::P!e#l6z,X.D"Z  某女,52岁,初诊1965年秋。患重症肌无力,住院半年,所服皆八珍,十全大补,归脾,左归及右归等温补滋养之类,其效不显。四天前因突然发热38。5度,病情陡变,致饭前不注射新斯得明,则无进食之力,且体温渐增,乃请我会诊。患者面色萎黄,形瘦肉削,精神萎靡,两目难睁,舌胖苔白,糙老且干,两脉虚濡,按之略滑,沉取弦细似数。一派虚象,但心烦梦多,小溲色黄,大便两日一行,身热颇壮39。4度。诸医皆谓,久病气血大虚,舍甘温除热,别无良法。余久思而日,阳虚气弱,法当甘温,药量虽小,病势理当少轻,岂可对症之后,热势反增?夫新病多实亦有虚者,久病多虚亦有实证,且虚证可能夹有邪实,实证之中亦有夹虚,真假虚实,错综复杂,变化莫测,病无定体,治有定理。本病高烧,进甘温而病势续增,脉象虚濡之中按之略滑,沉取弦细似数。此属本虚而标实,真虚而新感实邪,似白虎证。可拟试用白虎法,以观动静........(经用一剂白虎汤药后,身热即退,体温正常)(选自李心机《伤寒论通释》第39页。1j1k*f6J-^7_9f  余用仲景方术可知:此女气质分型是1/5少阴之人,气数图示早在1959年46岁时就患有阳明里虚热病,病位在大肠和肾,大肠燥热伤津,熬干肾水,致虚阳外浮,肾无阳气则脚无力,脑无阴气则眼目不明,故患重症肌无力,随着病势的进一步演化传变,到了1965年52岁时呈现阳明病厥阴证,是内真热而外假寒,重症肌无力属中医之痿证,治痿要独取阳明,宜急服白虎汤加人参清热保津,以求虎啸风生,金飙退热之效,怎乃前医所取尽是八珍,十全大补等温热之品,阳明虚热病用此热药,犹火上浇油,愈治愈重,阳明病只有清下二法,待阳明热势退后再行调理之品才是上策。名医赵绍琴在疑似难辩的复杂情况下用轻剂白虎汤一付取效,也可谓是仲景之弟子也,然也只识辩证论治之道,未识仲景之术,未得仲景之真传也。.H&m3o-a8U({9y(H4E;q  该女气数图示:1/5  2/6  3/7  4/8  5/9  6/1阳明里虚热病(V  P3m1c'i  `"n&h                                  7/2'O)m*F4|:d(y                                  8/3,a-h0\  J,`2S8^5s                                  9/40V6^'a!J#p)u0Y/y(|                                  1/5#N4X:?*C  u%F6S  [7@                                  2/6$V*t.G1I0I"v$p                                  3/7厥阴证-F!p4l/]+f%`!W:C6I  从以上二则医案说明仲景方术是检验治医者临证水平高低的试金石,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医临床规范化诊疗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疾病治疗新理念,是破译生命之谜的一把金钥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道至简的仲景方术最终会形成一门崭新的学科——人类形态气质学。二8d2E+u7~1p*J!F6b!f仲景《伤寒杂病论》本来是为百病立法的临床医著,是集伤寒温病杂病于一体,理法方药俱全的大经大法,其396条方**,字字珠玑,有方有证曰法,无方有证曰论。但长期以来,世人由于不明仲景撰著之旨,不得仲景秘术,再加之宋臣林亿等人将一部完整的《伤寒杂病论》重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遂使后人误解为《伤寒论》是专论外感伤寒的,《金匮要略》是专论杂病的,这种错误见解一直流传至今,影响极大,贻害后学。&Z.|.d(p#D,c/k0k%j4a,Z'J9E!E7u  学习研究《伤寒论》,首先要弄清伤寒和杂病的真正含义,在仲景时代,伤寒二字的意义是非常宽泛的,《难经》有言“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在这句话中,“伤寒有五”的“伤寒”二字是外感疾病的统称,“有伤寒”的“伤寒”二字是指麻黄汤证的伤寒,因汉时对疾病的分科,只将外感急性发热的疾病统称之为伤寒,除伤寒以外的疾病则统称为杂病,伤寒与杂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至于仲景所称的伤寒,则是泛指,并非专指外感疾病之伤寒,它包括本气自病之伤寒和外邪致病之伤寒,因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气自病之伤寒是内伤病,即《难经》所言的“正经自病”,其病九年一变,其证逐年在变,而外邪致病之伤寒是外感病,其病证传变迅速,随时而变,按日计传,故此种伤寒“所以贵疗于早也”,明乎此则《伤寒》书可读矣。  l;^2O5z.s'f;J2s)G"p-w(f-G(u:p3e6_  《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之正气不足,抗邪无力则本气自病,外邪乘机而入,邪随体化而发病,如正值生命演化期是太阳伤寒8/4之人,邪随体化,则易从寒化,寒伤太阳,对于此种内外合邪致病之伤寒,仲景在《伤寒论》第4条云“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若欲吐,若躁烦,脉急数者,为传也”。天之六气寒伤太阳8/4和3/8,故曰“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太阳病在人身之部位是从背项到头,司一身之表,太阳受病传与不传,病轻病重,医者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其传变路线对男子而言太阳伤寒8/4内传厥阴7/3,太阳3/8内传太阴2/7,“若欲吐”知邪已传太阴也,故“为传也”。对女子而言太阳伤寒4/8受邪内传少阴5/9,太阳8/3受邪内传少阳9/4,“若躁烦”知寒邪入里化热,或入少阴5/9,或入少阳9/4,“躁烦者”是“心躁烦”也,故也“为传也”。外邪致病之伤寒是外感病,人体受邪之后,其传与不传视正气的抗邪能力而定,若有上述之“若欲吐,若躁烦,脉急数者”便可知是传也。紧接着第5条仲景云“太阳病二三日,其二阳证不见者,为不传”。太阳病8/4其内传路线是一日太阳8/4,二日厥阴7/3,三日阳明6/2,四日少阴5/1,五日少阳4/9......,“二阳者”阳明6/2是也,病伤寒已两三天,对于男子而言伤寒8/4首传半表半里厥阴7/3,继传阳明6/2,对于女子而言伤寒4/8,首传少阴5/9,再传阳明6/1,两者二三日邪均传里入二阳即阳明6/2或6/1,若丝毫不见阳明征候出现,就可判断为不传,此二条有证无方是仲景大论,仲景用气数图示人以规矩方圆,并告治医者疾病的传变路线,惜此绝术湮没千年而不彰,遂使后人终不得仲景之旨。4R7M1c%v"y'y8Q-f&x;}#Z!o2N)x"N+S  在《伤寒论》中三阳三阴六病气数图的纵向发展过程,是疾病固有的,稳定的,必然的动态有序演化规律,其传变顺序是永恒不变的,医者必须明确其传变路线,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的临证服务,对于这种疾病的传变和转属,后世人在研究《伤寒论》时,由于不知仲景秘术,几乎无不言“传经”,其实“传经”之说有违仲景之旨,仲景六病各篇从无“传经”二字,也无“六经”之名,三阳三阴六病不是经络学说的“六经”,与经络无关,只有在用针灸辅助治疗时才称“经’,如《伤寒论》第8条“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此条仲景不称伤寒而称太阳病,大有深意。太阳病8/4内传厥阴7/3是本气自病之伤寒,七日来复,即使不治也七日可自愈,若七日不愈则又传阳明6/2,此时可针足阳明6/2,使经不传则愈。至此外邪致病之伤寒和本气自病之伤寒就不难分辨了。6L6q/u&E*j7h$W8V/r+R%P/U.y"e+`4m#D  古人云“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伤寒论》第九条云“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纵观各家对此条文的注释,每多各呈己见,无一得仲景垂方立法之苦心者,如晚清伤寒大家,火神派祖师爷郑钦安对此条文注释云“此言风寒之轻者也,逢太阳旺时,亦可自解也”,随文释意,似是而非,郑师爷尚且如此,况其下者乎,缘由不明仲景撰著立方立法之旨和对秦汉时三阳三阴独特时空分布理论模式的了解。秦汉时一昼夜除用12时辰表示外,尚有自成体系的三阳三阴时空概念,那就是《扁鹊阴阳脉法》所云的“平旦曰太阳,日中曰阳明,晡时曰少阳,黄昏曰太阴,夜半曰少阴,鸡鸣曰厥阴,是三阳三阴时也”。对此仲景亦云“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以日中曰阳明故也。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以晡时曰少阳故也。少阳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以黄昏曰太阴故也。太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以夜半曰少阴故也。少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以鸡鸣曰厥阴故也。厥阴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以平旦曰太阳故也”。用九变十化气数图表述如下:0R  Y,B._0D)_#H!Z-P7`'U&f4\  太阳病     阳明病     少阳病     太阴病     少阴病     厥阴病2l$Z*v&L%^){$e0T"M1I+v"O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E4Y5H0I$H%y'w#a!R5P  `$P4P#s  7/3     5/1     3/8     1/6     8/4     6/2/w;X2e3k4_8s+y3[]F/a8_2L-t'}.t  6/2     4/9     2/7     9/5     7/3     5/11p4}3X%d,f,t0f/f+P4e:L&{!T3z%j"?6V5S 日中曰阳明   晡时曰少阳  黄昏曰太阴    夜半曰少阴   鸡鸣曰厥阴    4/9"e"e1h4|}Z8M(E0Q'_,w5m-O2N"B6V8L!r  I                                          3/8#q)O  y(J2M"F*I1N5m"Q$q.H"b+C0E                                          2/7)a3m([9S2u  ~:W9J%\.Q9M5r                                          1/6'g:w%R#r8_.v  @/X7Y%N2e(g(F3h;a                                          9/5  u4T%h$^:M,g.B8H5C%P1Z)U  e,~"G3c&x,k3l$a                                          8/4;b${*E(N(J,p"q#h'Z*b'~1G'),p9F"Y                                        平旦曰太阳;U*f1N5Q%\%\"m2R4R.q,K"c$K8l%D 通俗的讲就是“太阳病解于阳明,阳明病解于少阳,少阳病解于太阴,太阴病解于少阴,少阴病解于厥阴,厥阴病解于太阳,以病传有序,邪随体化故也”。厥阴病7/3消渴患者,一日中平旦太阳时即3点至5点其血糖水平最低即是明证,因厥阴病解于平旦太阳时故也。这是人体抗邪机制的自然良能反应,少阴病五更泻患者,每到鸡鸣时就去如厕,气数然也。以上所述非不学问人所可妄谈。三2007-02-0721:07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理论思路中,中风伤寒与温病同属于太阳病的范畴。“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这就是后世所言的“伏气温病”,又曰“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寒,(冬不藏精)所致,非时行之气也。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人身之正气为主,司天之邪气为客,“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本气自病则外邪入侵,邪随体化而病成,寒伤太阳8/4和3/8,风伤厥阴7/3,暑伤少阴9/5和5/1,湿伤太阴2/7,燥伤阳明1/6和6/2,火伤少阳4/9。用气数图表示即:*b$O.h%o1W)J'|  d!n&c'l4z0F({.g寒伤太阳  风伤厥阴  燥伤阳明  暑伤少阴  火伤少阳  寒伤太阳  湿伤太阴  燥伤阳明  暑伤少阴5I/b7m%[2O  `0X,q  V1m'C'^.L/U9T4`)k0j.`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4K$U*l*P)i&C6_#q)d%o0z$I'j4a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l/s.p5S$B1Y:{0L1s6Q!r7D*O-V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l'b  b)t  f"i&d-k0b*_*q9w5B6i4z%t)I,m/h9y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7l/f4S1X$@:@*z'@5d'S"Q"u2l0k$N  S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i7O-L6v,b;b+N.H/I  T7V6{'P6d;`8m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X&z*I5B"Q#D'X:o6X9J2m5P-X+g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U9J,c3J1z.J!g,`-Y3X!I%f5G4^"m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0U:x  f5z.[%_)X!U/e+T/w  K,G*S-q.]/?'y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M3?,v/W3?;E0p/w-_'Q5P9L6D1F2X(e  寒邪外入,本气自病成伤寒,温邪内生,本气自病而成温,而导致温病产生的先决条件有二: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温病是本气自病,非外邪所致,故与伤寒治法不同,伤寒易治,汗出而解,温病难疗,汗下非宜,对此种温病,仲景在伤寒论第六条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此乃借温病以分别伤寒之言,冬伤于寒,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至春变为温病,寒伤太阳8/4不即病而成温,若误用汗法以治温病,温病内生,病在厥阴7/3,故仲景曰风温,风温为病本宜麻杏石甘汤以清解之,若被误下病又传阳明6/2而成秋温,秋温为病宜用白虎汤治之,怎乃又被火治所误,病又传少阴5/1而成冬温,冬温为病,死人最多,因为少阴是生命的根本故也。温病表里皆热,传变极速,肾水有立时熬干之虑,当以清热保津为治疗大法,大小承气汤辈也可暂用急下存阴。若屡经误治失治病已八九日不解,则入里传于少阴9/5,脉沉而数,心烦不寐,急服葛根芩连汤或黄连阿胶鸡子汤以保心阴而固中气,以达肝肾之气升而心肺之气降之效,使生命圆运动恢复正常旋转而病愈。$F9P4a-e:E9u*[.o.i,}!T+_9]!N  民国8年1919己未年,天道正值三元九运震三运,天之气太阳3/8寒水主事,世界范围的传染性流感夺去了数千万人的生命,“太原阎百川先生以山西人民病温病,服银翘散必加病,且有服至三剂而死者,以为《温病条辨》乃中医治温病无不遵守之本,银翘散为《温病条辨》第一方,而不见效如此,乃聘请各省大医,赴晋开办中医改进研究会,20年之久,结果不得办法,会址改为西医学校而罢”。“伤寒温热之争辩,至有清一代为最烈,伤寒家之斥温热,犹严父之逐劣子,认为不屑教诲。温热家之排伤寒,如蛮族之抗敌国,指为不共戴天。伤寒温热同属中医,一则陈义较高,范围较广,一则述理稍浅,范围稍小”。不要认为,伤寒论只是论述治伤寒病的,后世的温病学才是治温病的,明乎此则历千年而不衰的伤寒温病两派之争可休矣。$V1j8r3|  U;S;v/l"M;z,m5G/~0[8U.`9o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多发的急性传染病和各种内伤疾病都与天道运行有关,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宫,度180年为一周,三分之为上中下三元,即三元六周甲子时空理论模型。三元九运每运二十年,共计180年为一大循环,周而复始,以至无穷,天人共处有序运行之中。)V$d1k3B+H&D7q!K3z&Z:i5s9F*e,s"H*h  汉建安22年,天道值三元九运艮八运,天之气太阳8/4寒水主事,寒伤太阳8/4和3/8,伤寒疫病横行,“家家有僵死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复族而丧”。面对如此悲惨情景,《伤寒杂病论》应运而生。)t/H8M8K;Q0X:X'j1_,g7Y2I  明末崇祯14年,天道值三元九运兑七运,天之气厥阴7/3风木主事,风伤厥阴7/3,山东,河南,河北,浙江等地瘟疫流行,患者甚多,甚至延及全家,由于医家当时用一般治疗外感病的方法,或用治疗伤寒的方法治疗,或妄用峻攻祛邪之剂,往往无效,甚至导致病情迁延,进一步向危重阶段发展,致使枉死者不可胜数。吴又可的《瘟疫论》应运而生。9~3W9g-O.z  r]U&i5H:C'E6f  清乾隆58年1793年,天道值三元九运乾六运,天之气阳明6/2燥金主事,燥伤阳明6/2和1/6,京师患大疫,很多医生按明代大医张景岳的治法来治疗而无效,并使患者有些因之而死,又以明代温病大家吴又可的方法治疗亦无效,桐乡医生余霖投大剂石膏药活人无数,而《疫疹一得》专著应运而生。同期吴鞠通之《温病条辨》也应运而生。这是天道气数使然也。5Z  x4H1D'r(R3a  {#~#Y0w!y%y5}.I&z;)&r,c  2003年“非典”爆发时恰值天道三元九运兑七运,天之气厥阴7/3风木主事,病在厥阴7/3肺肝,当时因对这种周期性爆发的急性传染病认识不足,整个人类社会陷入极度的恐慌和危机四伏之中,“病从天降”现象自古有之,惜未引起世人的高度重视,导致耗资数百亿无功而返。“非典”的爆发充分暴露出现代医学的软弱和中医学的滞后现状。.W()/^+y6u-?}Y;p4L8v+f"n4T;l,Z*[  2005年全国首例H5N1型禽流感患者湖南12岁女孩贺茵死于少阴病厥阴证,其病本在少阴1/5脾肾,其证标在厥阴3/7肺肝。气数图示:6p6e-q4g#o4]-a$Q2g.k:X:k*x,W    9/4  1/5少阴病                    :|#g$h.Q*c/Y-O]u4z1s0M9i3s6B/E        2/6$l4P  y.S4M3E7U5}3[$S6r#^1j        3/7厥阴证                3q  B:o3y6Q/@&[2z#`]b]W;@}N"V1{大量的证据表明,人类的诸多疾病都与天道运行有关,只是这种“病乃先天”医学思想还没有引起世人的关注。我们现在又恰值天道三元九运艮八运,天之气太阳8/4寒水主事,与仲景时代天运相同,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爆发一场全球性的流感大疫,到时按仲景法治之可也,天道不绝人。下一步离九运,从2024年始到2043年止,天之气少阴9/5君火主事,内外疮痈疾病将再次光临人类,到时遵山西傅青主之《青囊秘诀》方法治之可也。揭开仲景方术的神秘面纱2006-12-0413:09仲景曰:病乃先天,而医乃后天,先天生成病,后天变化证。观其病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2E+m"F3K  W-w  B)i!G东汉大医张仲景以撰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而著称于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在《伤寒论》自序中曾二次提到“方术”一词,批评当时的人“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而自己却“余宿尚方术”。无独有偶,后世诸多医家也曾提到“方术”一词,《太平御览》有“仲景方术,今传于世”之句,清陈士杰在重刻《金匮玉函经》序中称“仲景当汉季年,笃好方术以拯夭横。”清陈世铎在《辩证奇闻凡例》中亦云“祖父素好方术”。那么仲景先师为何如此崇尚方术呢?明白“方术”的内涵对研究仲景学说至关重要。其实,方者,技也,术者,数也。方术就是方技和术数的合称。秦汉时众多方术士所专长的服饵,烧炼,医,卜,星,相等诸术统称为方术。:k  S(]'W:|-?  稽考古文献,方术一词在先秦时本指治道之术,《庄子天下》云“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唐代道士成玄英疏“方,道也,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悉召文字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的记载。《后汉书》立有《方术传》将医术与卜筮诸术同归为一类。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就此曾云“方者隅也。医药改病,各有所立,专精一隅,故药术称方。”《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称“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歧伯,俞跗,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汉兴有仓公........。”《汉书艺文志》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并称为方技,耐人寻味。《汉书艺文志》中还有一处提及方技,云“侍医李柱国校方技。”颜师古注云“方技,医药之书。”后来方技一词渐渐与方术混用。而“术数”一词最早出现于《内经上古天真论》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句。班固《汉书艺文志》总序中说”术数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史官已废久矣,其书既不能具,虽有其书而无其人......盖有因而成易,无因而成难,故因旧书以序术数为六种”。+^6F1X-w$u"`7h  综上所述,医经,经方,房中,神仙等属方技的范畴,而命,卜,相等推算人事灾疾,占断吉凶诸术属术数范畴。方术的内涵可谓博大精深。%Q&\8x4\:)!_+?  张仲景博通五术——山医命卜相,不但以方名,而且还以术著,岂止“垂妙于定方”。〈伤寒杂病论〉原著十六卷是用方术结合*p;s(Z(Y2p)S形式写成的。其方的部分依据的是〈汤液经法〉,而术的部分是采用〈三元九宫太乙术〉加以推算而成的396条方**。仲景仙逝后,仲景亲传弟子山西河东人卫讯和魏太医令山西高平人王熙,字叔和开始收集整理仲景遗论,将〈伤寒杂病论〉的396条方**撰次为〈张仲景方〉15卷流传于世,而千古不传之秘——〈三元九宫太乙术〉即〈张仲景术〉1卷秘不示人。;K+W5b.`0m0m-T0y  一千八百多年来,医坛学子都在〈张仲景方〉的辩证论治上下功夫,而从无人问津研究寻觅〈张仲景术〉,此犹未识仲景之道,未尽仲景之真传也。余由是搜歧黄之秘,探〈伤寒〉之源,博极群书,历时十五载寒暑,足迹走遍大半个中国,方获仲景之术,方得仲景之真传也。其后运用仲景方术进行了大量的临床验证,其效如桴鼓之相应。时至今日,仲景奇方以活人无数,而仲景异术却鲜为人知。目睹世人疾苦,今将仲景方术公之于世,以求证于博雅诸君。余在此大声疾呼,〈张仲景方〉是伤寒论的精品,而〈张仲景术〉才是伤寒论的神品。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曾撰文称“张仲景〈伤寒论〉既有辩证论治的学问,也有辩证知机的奥妙,两个层次则有高下之分,精粗之别,不可混为一谈。”
本文档为【【李保柱仲景术全集汇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一叶轻舟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21-05-24
浏览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