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对世界本原的理性回答

对世界本原的理性回答

举报
开通vip

对世界本原的理性回答对世界本原的理性回答——评郭店楚简中老子的“道”一()郭店楚简《绝智弃辩》(老子甲)中,老子主张“以道治国”。其治国方略就是视素保朴,少私寡欲”⑴。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老子认为机谋(智)、巧言(辩)、诡诈(巧)、贪婪(利)、用己而背自然(忄为)、私心忧虑(虑)是造成社会混乱的根本原因,必须绝弃。从治国考虑,根本问题是人,是人的思想。如果能活其人之本性以大其真,轻其私心以减少私欲(视素保朴,少私寡欲),就一定能把国家治理好。如何“视素保朴”?其形上根据就是“道”。什么是道?老子说:“有道昆成,先天地生,敓穆,独立...

对世界本原的理性回答
对世界本原的理性回答——评郭店楚简中老子的“道”一()郭店楚简《绝智弃辩》(老子甲)中,老子主张“以道治国”。其治国方略就是视素保朴,少私寡欲”⑴。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老子认为机谋(智)、巧言(辩)、诡诈(巧)、贪婪(利)、用己而背自然(忄为)、私心忧虑(虑)是造成社会混乱的根本原因,必须绝弃。从治国考虑,根本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是人,是人的思想。如果能活其人之本性以大其真,轻其私心以减少私欲(视素保朴,少私寡欲),就一定能把国家治理好。如何“视素保朴”?其形上根据就是“道”。什么是道?老子说:“有道昆成,先天地生,敓穆,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第21简至第20简)道恒亡名,…••侯王如能守之,万物将自宾。”(第18简至第19简)“道恒亡为也,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定。”(第13简至第14简)老子明确地告诉我们“道”是实在性的存在,是本原性的,是可以作为社会生活依据的客观法则。一、“道”是可以作为社会生活依据的客观法则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崩溃的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逐渐发展,奴隶和奴工也逐步向农民和手工业者转化。刚刚摆脱奴隶制枷锁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珍惜已得到的自由,希望得到更多的自由。当时的思想家们十分重视“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主张。老子更重视“人”,主张给“人”以充分的自由,不仅要尊重“人”,而且要顺其自然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老子在《绝智弃辩》(老子甲)中十六次使用了“民”这一概念。“民”与“圣人”(贤明的统治者)相对,民”即庶民,就是现代意义的老百姓。老子说: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身下之。”(贤明的统治者,虽处于统治老百姓的地位,但应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公仆而居于百姓之后;虽高高在老百姓之上,但应言辞谦恭而礼遇百姓。)圣人居亡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守持无为之道而事事,实施以德感化而使其效法。)教不教,复众之所过。”(以不对百姓训诲为教,使有过失的人闻过而自返。)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帮助万物自然发展,而不能妄为。)老子这里所说的民”,不是厥初生民”(《诗大雅生民》)的民”,也不是一君而二民”(《周易系辞下》)的民”,而是指从奴隶制枷锁下摆脱出来的取得了一些自由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在奴隶制崩溃,新的生产关系形成过程中,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对他们的态度是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们都十分重视民”。孔子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形式下,要求统治者克己复礼”,对内部提倡相亲相爱,对百姓要宽松一些,要给人民一些好处(爱人”)。老子与孔子相比,其思想更接近民”的要求,他不仅明确提出要重视民利”(绝智弃辩,民利百倍),而且要求统治者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公仆而居于百姓之后(以身后之),应言辞谦恭而礼遇百姓(以言下之),应自知满足(知足),有所为而无所求取(为亡为),事奉他人-1-而不役使他人(事无事),帮助万物自然发展而不妄为(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一切思想家,他们的政治主张都与他们对世界对社会的总看法紧密相联。孔子从历史文化本原观出发,上自三皇五帝下至周公,对历史的典章制度进行清理,修礼乐、述《易》理、作《春秋》,继承历史的人本精神,以便把历史本原清晰化、条理化,最后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经典,提出了“克己复礼”的政治主张。老子从古始的鬼神崇拜以及后起的宗教崇拜的疑问思考中吸取营养,以未有天地之前的混沌以及混沌的运动为对象,进行理论探索,提出“有道昆成”的哲学命题,“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以为“天下母”(万物的根本),从而建构了道家的天道本原论。老子从天道本原观出发,提出了“视素保朴,少私寡欲”的以“道”治国的方略。与孔子比较起来,老子的从天道本原观出发所提出的政治主张更符合摆脱了奴隶制枷锁的“民”的要求。老子用于社会现实生活的“道”是可以作为现实生活依据的客观法则,如果统治者能够遵循,是可以把国家(邦国)治理好的,是可以得天下的。然而当时的统治者,不管是想争当霸主的大奴隶主,或是靠剥削农民而发家的封建地主,他们都不愿放弃既得的利益,更不愿满足摆脱了奴隶制枷锁的“民”的愿望而使他们得到更多的自由。不仅老子的治国方略不能被接受,就连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政治主张也遭到冷遇。因此,春秋晚期的兼并战争愈演愈烈,天下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二、“道”是客观实在性和形上性的统一老子的“道”源于自然(天道贵弱),“道”的具象就是宇宙初始的混沌(有道昆成)。作为形上意义的“道”(可以为天下母)是宇宙初始的混沌运动变化的抽象(返也者,道动也)。从总体意义上来说,老子的“道”是对世界本原的理性回答,是古始神话本原向哲学本原论的转变。然而老子并未完全摆脱巫史思想家的影响,他所提出的“道”这一哲学范畴,既不是纯粹的“具象”,也不是完全的“抽象”,而是“具象”和“抽象”的统一。《绝智弃辩》(老子甲):“有道昆成,先天地生,敓穆,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滔,滔曰远,远曰反。”(第21简至第22简)“卑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第20简)“返也者,道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第37简)有道昆成,先天地生,•…强为之曰大。大曰滔,滔曰远,远曰反”,描写道”的具象。昆”,通混”。《诗小雅采薇序》陆德明释文:昆,本又作混。”昆成”,混然自成。混然,混同未分貌,犹混沌。《淮南子天文训》:“道始于虚廓,虚廓生于宇宙。”虚廓,天地未形成时的状态,亦即天地未形成时的“混沌”。“滔”,广大貌。形容范围极广或时间极长。“远”,遥远。指空间距离大。意思是:“道”从大而言,则广大;从广大而言,则遥远;从遥远而言,则又返回为近。它遥远则天地莫能尽,它返回为近就在人身的周围。敓穆,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卑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返也者,道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阐释“道”的“抽象”意义。“敓”,“夺”的古字,更替。“穆”,和谐。“独立”,不依靠其他事物而存在。“不改”,王弼注曰:“返化终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道“”可以使四时更替万物和谐,它自己却不依靠其他事物而存在,返化终始而不失其常,可以为天下万物之母。“卑”,谦卑。“小谷”,山间的小水流。谦卑之道在天下,如山间小水流在江海里一样,言“道”是本,自本而末,末而不离其本。“返”,往返。谓循环往复。“动”,运动。“弱”,柔弱。意思是说循环往复是“道”的运动;柔弱胜刚强是“道”所施为。“具象”说明“道”的客观实在性。“道”产生于天地未形成之前的虚廓,不依靠-2-其他事物而混然自成;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广大、高运,而又近在身边,似乎不在,又无所不在。“抽象”说明“道”的形上性。“道”是天地未形成之前,“混沌”运动变化规律的抽象;它返化终始而不失其常;它在天下万事万物中发挥作用,“犹小谷之与江海”,自本而末,末而不离其本;它循环反复,使四时更替万物和谐,柔弱胜刚强。老子的“道”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物质的”是对“道”的本原性的描写,“精神的”是对“道”的永恒性的阐明。“有道昆成”、“可以为天下母”是对“道”的本原性的描写,“返也者,道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是对道”的永恒性的阐明。老子的“道”的这种“二律背反”性正反映了中国哲学从神话本原向哲学本原论转变的特征。在对待世界本原这一问题上,老子的道”虽然跳出了神话本原的樊离,然而却没有去掉神话本原的烙印。老子的道”不是西方哲学纯思辩型的范畴,而是东方式的对世界本原的理性回答。
本文档为【对世界本原的理性回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83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11-1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