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举报
开通vip

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时,循环系统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阻力下降同时伴心输出量正常或增加,肺循环阻力通常略有升高。体循环阻力下降被认为是感染性休克的首要血流动力学改变,这种状态通常被称之为高动力型血流动力学状态。严重感染常导致左右心室的功能受到明显抑制,可表现为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心肌顺应性下降。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基础是外周血管收缩舒功能异常,从而导致血流分布异常。在感染性休克发生的早期,由于血管扩和通透性的改变,可出现循环系统低容量状态。经过容量补充后,血流动力学则表...

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时,循环系统主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为体循环阻力下降同时伴心输出量正常或增加,肺循环阻力通常略有升高。体循环阻力下降被认为是感染性休克的首要血流动力学改变,这种状态通常被称之为高动力型血流动力学状态。严重感染常导致左右心室的功能受到明显抑制,可表现为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心肌顺应性下降。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基础是外周血管收缩舒功能异常,从而导致血流分布异常。在感染性休克发生的早期,由于血管扩和通透性的改变,可出现循环系统低容量状态。经过容量补充后,血流动力学则表现为高动力状态。外周阻力下降、心输出量正常或升高,作为循环高流量和高氧输送的形成基础成为了感染性休克的主要特点。感染性休克的这种氧输送正常或增高状态下的组织缺氧是分布性休克的主要特征,与低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梗阻性休克氧输送减少的特点明显不同。严重感染时,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功能也发生改变。微循环的功能改变及组织代谢功能障碍可以存在于感染过程的始终。炎症反应导致毛细血管皮系统受损、凝血功能异常、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管容量减少、组织水肿;组织通血微血管密度下降,无血流和间断血流的微血管比例增加。这些改变直接导致微循环和组织间的物质交换障碍,在器官功能不全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同时,炎症反应导致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使细胞对氧的利用也明显受到影响。这些改变的共同作用使组织缺氧及代谢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加速了休克的发展。推荐意见1:感染性休克以血流分布异常为主要血流动力学特点,应注意在整体氧输送不减少情况下的组织缺氧。(E级)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通常表现为一个进行性发展的临床过程。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为了能够更早期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进行识别和诊断,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不断形成新的共识。1991年8月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和重症医学会(SCCM)联席会议规定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明确定义和诊断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SIRS是机体对不同的严重损伤所产生的全身性炎性反应。这些损伤可以是感染,也可以是非感染性损伤,如严重创伤、烧伤,胰腺炎等等。如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下列表现,可以认为存在这种反应: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分;③呼吸频率>20次/分,或PaCOj32mmHg(4.3kPa);④血白细胞>12000/mm3,<4000/mm3,或幼稚型细胞>10%。会议同时指出,由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SIRS为全身性感染(sepsis);严重感染是指全身性感染伴器官功能不全、组织灌注不良或低血压。感染性休克可以被认为是严重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沿用的诊断感染性休克的标准常包括:①临床上有明确的感染;②存在SIRS;③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原基础值下降的幅度超过40mmHg至少1小时,或血压依赖输液或药物维持;④有组织灌注不良的表现,如少尿(<30ml/h)超过1小时,或有急性神志障碍。这些指标在今天看来,尚不能完全体现将感染性休克作为临床过程来认识以及早期诊断的要求。2001年有关方面的专家对相关的概念进行重新论证,认为虽然这些定义在临床应用方面存有一定缺陷,但尚无足够的证据改变1991年所制定的这些定义。临床上需要更具体的指标(如生物学指标等)对全身性感染的严重程度进行更为明确的区分。会议建议应用PIRO系统,希望其能提供更清晰的、定量化的诊断标准。PIRO系统包括易感性(Predisposition)、感染侵袭(Insultinfection)、机体反应(Response)和器官功能不全(Organdysfunction)。该系统相应地反映:①病人的基础情况、对炎症反应的基因特征;②致病微生物的药物敏感性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感染源的部位、严重程度和对治疗的反应;③机体炎症反应特点和特异性生物学指标(如降钙素前体、C反应蛋白、人类白细胞抗原、白介素等)的意义;④器官受累的数量、程度及其相应的评分系统。从对感染过程的认识和对感染性休克的定位,可以看出一些基本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正在影响着对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和临床治疗的决策。推荐意见2:应重视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一个进行性发展的临床过程,对这个过程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E级)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目的与意义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对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断、预后的判断以及治疗过程中效果的观察、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反馈与调整至关重要,早期合理选择监测指标并正确解读有助于指导对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常规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用于基础循环状态、容量复苏和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其核心容是组织灌注与氧代谢状况,包括全身和局部灌注指标的监测。常规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体循环监测参数: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CVP)与心排血量(CO)和体循环阻力(SVR)等;肺循环监测参数: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AWP)和肺循环阻力(PVR)等;氧动力学与代谢监测参数:氧输送(DOJ、氧消耗(VO2)等;氧代谢监测参数:血乳酸、脉搏氧饱和度、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j或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j等。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时组织持续缺氧,传统临床监测指标如心率、血压、尿量、神志、毛细血管充盈状态、皮肤灌注等往往不能对组织氧合的改变具有敏感的反应。此外,经治疗干预后,心率、血压等临床指标的变化也可在组织灌注与氧合未改善前趋于稳定。因此,监测和评估全身灌注指标(DO2、VO「血乳酸、ScvO2或ScvO2等)以及局部组织灌注指标(胃黏膜pH测定或消化道黏膜pco2测定等)很有必要。临床上,CVP、PAWP和心室舒末容积是常用的反映心脏前负荷参数,体循环阻力(SVR)为监测左心室后负荷的指标,肺循环阻力(PVR)为监测右心室后负荷的指标,每搏输出量、心室每搏做功指数、射血分数等指标反映了心肌收缩力变化情况。监测CVP对调整右心容量起到了一定指导作用,但在反映左心前负荷方面仍有较大局限性。相比之下,PAWP与左心前负荷的变化更具相关性。但是,CVP和PAWP都是通过压力代容积方法来反映心脏前负荷,会受到心室顺应性的影响。从理论上讲,直接监测心室舒末容积是最理想的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指标。肺动脉漂浮导管6亚2广62标导管)是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有效手段,通过漂浮导管获取的参数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近年来有些研究显示,肺动脉漂浮导管会增加病人并发症,使死亡率升高,但也有随机、多中心、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表明,在危重病治疗中肺动脉漂浮导管对病人死亡率、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器官支持治疗时间均无影响,研究者分析认为:医务人员对漂浮导管数据的误解、无效的治疗方案、缺乏更全面的知识培训是肺动脉漂浮导管不能给危重病人带来益处的主要原因。综合评估DOrV02及两者的相关性可以实现组织氧动力学优化治疗,氧摄取率(O2ER)作为评估氧供需平衡的指标,比单纯应用DO/口VO"敏感。正常情况下,DOp变时,氧摄取率变化,VOJ保持不变,即VO2不受DO2影响。但当DO3降到某一临界值时,VO2依赖于do2而变化,O2ER增加也无法满足组织氧合,于是发生了无氧代谢。另外,O2ER可以作为判断病人预后的指标。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j反映DO/口丫02的平衡,当DO2不能满足组织氧需要时SvO2下降。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时,可因血流分布不均或组织氧利用障碍使SvO2升高,所以SvO/值需要与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一起解读。近期研究认为,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对指导早期复苏有重要价值。血乳酸作为全身灌注和氧代谢的重要指标,其升高反映了低灌注情况下无氧代谢增加。血乳酸水平升高对预测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病人预后很有价值,血乳酸清除率比单一血乳酸值更有意义。临床上评估局部灌注经常通过评估器官功能来实现,如心肌缺血、尿量减少、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神志异常、血清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胆红素升高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病人组织灌注减少,co2蓄积和清除障碍,消化道%2力测定与胃黏膜pH值监测是临床评估消化道灌注的方法之一,也是评估危重病人预后的良好指标。舌下二氧化碳图法测定组织PCO2(PtCO2),因其无创、应用简单且与胃力计获得数据密切相关而引起关注。最近出现了床边直视下监测微循环状态的技术,该技术应用正交极化光谱(OPS)成像观察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病人的微循环变化,包括血管密度下降和未充盈、间断充盈毛细血管比例升高。这种情况持续存在与器官衰竭进展和死亡密切相关。由于技术进步和理论发展,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无创或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其中以食道超声技术、心阻抗血流图(ICG)、无创心输出量监测(NICO)、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及锂稀释法测定心排血量(LiDCO)等技术最具代表性。简单和相对无创是这几种方法的优点,但仍不能完全替代肺动脉漂浮导管。推荐意见3:对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病人应尽早收入ICU并进行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E级)推荐意见4:早期合理地选择监测指标并正确解读有助于指导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治疗。(E级)常用监测指标的选择与影响因素临床表现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具有一系列组织灌注降低的临床表现,如平均动脉压(MAP)降低、尿量减少、皮肤温度降低或花斑、毛细血管再充盈速度减慢和神志改变,这些表现可以作为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依据和观察指标,缺点是不够敏感,也不能较好地反映组织氧合。作为治疗目标,一般认为尿量必须达到0.5ml/(kg・h)以上。尿量容易受治疗措施影响,利尿剂、补液速度和类型、血管活性药物都可以增加尿量,临床医师在观察尿量变化时应考虑这些因素。与收缩压或舒压相比,MAP能更好地反应组织灌注水平,故一般将MAP低于65~70mmHg视为组织灌注不足,在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支持中需要将MAP维持在65mmHg以上。使用血管收缩药可提高MAP,但此时组织灌注仍有可能不足。推荐意见5:对于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应密切观察组织器官低灌注的临床表现。(E级)推荐意见6:对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病人应尽早放置动脉导管。(E级)中心静脉压(CVP)和肺动脉楔压(PAWP)CVP反映右心室舒末压,PAWP反映左心室舒末压,两者均为反映前负荷的压力指标。一般将CVP在8〜12mmHg、PAWP在12-15mmHg作为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目标。因此,应在严重感染诊断确立时就早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而应用肺动脉漂浮导管则需结合临床谨慎考虑。对CVP和PAWP的临床价值仍存有争议,如有研究表明CVP不能反应全身组织的缺氧情况,即使在健康志愿者中,CVP和PAWP也与心室充盈程度无必然关联。除医务人员技术原因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CVP和PAWP的测定,如心率、左心室顺应性、肺静脉压和胸腔压等。正压通气和低于10mmHg的呼气末正压(PEEP)不会影响PAWP,但高于10mmHg的PEEP会使PAWP明显升高。动物实验表明,腹腔高压或腹腔室间隔综合征可提高CVP和PAWP,腹压达20mmHg以上时尤为显著。因此,单一CVP和PAWP测量值的价值不大,但在参考基线水平基础上观察其动态变化则有一定意义。推荐意见7: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病人应尽早放置中心静脉导管。(E级)推荐意见8:CVP为8〜12mmHg、PAWP为12〜15mmHg可作为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目标,但应连续动态观察。(E级)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SvO2是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复苏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SvO2是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反映组织器官对氧的摄取状态。当机体氧输送降低或氧需求超过氧输送时SvO2降低,提示机体无氧代谢增加。当组织器官氧利用障碍或微血管分流增加时,SvO2升高,尽管此时组织氧需求量仍可能增加。在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早期,全身组织灌注已发生改变,即使血压、心率、尿量和CVP仍处于正常围,也可能出现SvO2降低,提示$丫。2能较早反映病情变化。ScvO/口$丫。2有一定相关性,在临床上更具可操作性,虽然测量的ScvO2值比SvO2值高5%〜15%,但它们所代表的趋势相同,可以反映组织灌注状态。一般情况下,SvO2围约为60%〜80%。在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中,SvO2<70%提示病死率明显增加。临床上,SvO2降低常见原因包括心输出量减少、血红蛋白氧结合力降低、贫血和组织氧耗增加。推荐意见9:SvO2变化趋势可反映组织灌注状态,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C级)血乳酸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时组织缺氧使乳酸生成增加。在常规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改变之前,已经存在组织低灌注和缺氧,乳酸水平也已升高。研究表明,血乳酸水平持续升高与APACHEII(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H)密切相关,感染性休克时血乳酸>4mmol/L,病死率达80%,因此乳酸可作为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但单纯血乳酸水平尚不能充分反映组织氧合状态,例如合并肝功能不全的病人,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进一步研究显示,感染性休克复苏6小时乳酸清除率210%的病人,血管活性药用量明显低于清除率低者,且病死率也明显降低(47.2%对2.7%,P<0.05)。积极复苏后仍持续存在高乳酸血症者预后不良,因此提出了高乳酸时间(lactime)的概念,即乳酸>2mmol/L的持续时间。更多学者认为,连续监测血乳酸水平,尤其是乳酸清除率对评估疾病预后更有价值。因此,动态监测乳酸水平变化或计算乳酸清除率可能是更好的监测方法。推荐意见10: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时应该监测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C级)组织氧代谢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时,局部组织灌注及氧代谢改变往往发生较早,监测局部组织灌注状态与传统的容量、压力、血氧等指标相比,对于早期诊断、判断治疗效果与预后更为重要。胃肠道血流低灌注导致黏膜细胞缺血缺氧,H+释放增加与CO2积聚,消化道黏膜pH值(pHi)是主要反映组织细胞氧合状况的指标,而PtCO2的监测较pHi更为直接、精确。研究显示,严重创伤病人24小时连续监测pHi,pHi>7.30组生存率明显高于pHi<7.30组;pHi<7.30持续24小时,病死率可高达50%。因此,有学者认为,以纠正pHi为治疗目标,有助于改善感染性休克的预后。但最近一项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却显示,即使维持胃黏膜pHi>7.30,病死率也并未显著降低(38.5%对39.6%)。因此,尽管测定pHi可了解组织氧合,但能否作为感染性休克病人指导治疗的指标尚不确定。有关黏膜动脉CO2分压(PCO2)测定及黏膜-动脉PCO2差值(Pr-aCO2)监测判断感染性休克预后的研究显示,在尚未有效复苏时,该项指标不能评价预后;而经早期复苏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重症病人,死亡组黏膜PCO2及Pr-aCO2明显高于生存组,说明此时局部氧代谢状态与感染性休克病人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对休克病人局部氧代谢研究表明,舌下PCO2与胃黏膜PCO2相关性很好,且可通过OPS在床旁直接观察和实时监测,不失为了解局部组织灌注水平指标的一个实用、直观的方法。总之,局部灌注与组织氧代谢监测可能成为今后更有效的休克监测与预后评估指标,但目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特别是缺乏用其评价干预性治疗效果的大样本临床研究证据。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以血流分布异常导致组织灌注不足为特征的综合征。分布性休克要求容量补充充足以满足组织灌注需要,但过度补液则可导致肺水肿,降低感染性休克生存率,这使血流动力学支持方案复杂化。因此往往不能依据单一监测指标来判断支持的目标或终点。另外,临床监测结果与病人真实血流动力学状态之间存在差异,给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血流动力学状态分析判断及治疗反应评价带来困难。评价单一指标都有其局限性。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应用血流动力学监测各项指标,结合病人生理状态,提示机体现有和储备血流动力学情况,从而指导治疗。它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病人基础状态,不同疾病,疾病发展不同阶段与不同治疗方案的影响,全面统一评判各种监测指标的价值和局限。对于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意义在于强调需要全面、动态地评价心排血量是否符合机体氧需要,从而优化治疗方案,最终提高生存率。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进行液体复苏时,可应用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评价心脏对容量补充的反应性,当反应性良好时,继续补液将带来益处,否则,则增加肺水肿发生危险。如自主呼吸的病人,中心静脉压的动态变化是评价心脏对容量反应的较好指标,当给予一定的容量负荷后中心静脉压(CVP)上升<2mmHg时,提示心脏对容量反应良好,可继续输液治疗。而对于正压通气病人,CVP动态变化有时不能准确预测心脏对容量的反应,此时应用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与脉压变异度(PPV)则可能评价作用更好。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关于PPV报道多局限于外科手术后病人,对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病人的评估价值则有待进一步证实。亦有文献报道,收缩压变异度(SPV)和dDown也是评价正压通气时病人心脏对容量的反应性的较好指标。近期有试验表明中心静脉压变化指数[Cvci(%)]也可以较好地评价心脏对容量的反应性。这些临床实践体现了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进行血流动力学动态监测与恰当支持的全面理解。推荐意见11:对于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病人,需动态观察与分析容量与心脏、血管的功能状态是否适应机体氧代谢的需要。(E级)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早期液体复苏对于严重感染病人,保持循环稳定的最好治疗是早期复苏,液体复苏初期目标是保证足够的组织灌注。一旦临床诊断感染或感染性休克,应尽快积极液体复苏,6h达到复苏目标:①CVP为8~12mmHg;②平均动脉压>65mmHg;③尿量>0.5ml/kg/h;④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70%。若液体复苏后CVP达8~12mmHg,而ScvO2或SvO2仍未达到70%,需输注浓缩红细胞使血细胞比容达30%以上,或输注多巴酚丁胺达到复苏目标。按上述复苏目标,Rivers等对263例病人进行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其中130例接受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133例接受常规治疗,两组病人基本条件无差异,EGDT组病死率30.5%,对照组46.5%;在同一时期,EGDT组平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II)评分明显降低(13.0±6.3对15.9±6.4),表明发生脏器功能不全者少。出院病人中,EGDT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3.8天,EGDT还使突发心血管事件的比例下降50%(绝对值减少10.7%)。全身组织乏氧可通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表现、乳酸水平来早期识别,而不一定会有血压下降。当病人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表现,且血乳酸>4mmol/L,提示严重组织乏氧,应接受EGDT。严重感染病人单纯提高氧输送可能难以维持氧供和氧需平衡,因此应尽量减少病人氧需求。机械通气、镇静、镇痛既可减少呼吸作功,又能降低呼吸肌耗氧。接受机械通气的病人胸腔压较高,允许CVP达到12~15mmHg,腹压高的病人也是如此。液体复苏并不等同于持续输入液体。液体复苏是指早期容量扩充,并要严密监测病人的反应。在这个时期,要在短时间输入大量液体,但同时要严密监测病人反应以防止发生肺水肿。对可疑低血容量病人可先快速补液:30分钟输入晶体500~1000ml或胶体300~500ml,并判断病人对液体复苏的反应(血压增高及尿量增多)及耐受性(有无血管容量过负荷的证据),从而决定是否继续扩容。同样是严重感染的病人,其容量缺乏程度却大有不同,随着静脉扩和毛细血管渗漏,大多数病人在最初24小时都需要持续大量液体复苏,入量明显多于出量,此时,不能再以入量/出量比来判断对液体的需求。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病人液体复苏时,晶胶体的选择仍存在很大争议。目前关于感染性休克液体选择方面的多项研究显示,晶体胶体临床应用对病人预后的影响并没有差异。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选用生理盐水或白蛋白同样有效。胶体的渗透压高于晶体,能更好地维持血管容量。推荐意见12:对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病人应积极实施早期液体复苏。(B级)推荐意见13: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早期复苏应达到:CVP为8-12mmHg,平均动脉压次5mmHg,尿量M.5ml/kg/h,ScvO2或SvO2>70%o(B级)推荐意见14:在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早期复苏过程中,当CVP、平均动脉压达标,而ScvO2或SvO2仍低于70%,可考虑输入红细胞悬液使红细胞压积>30%和(或)多巴酚丁胺。(B级)推荐意见15:复苏液体包括天然胶体、人造胶体和晶体,没有证据支持哪一种液体复苏效果更好。(C级)血管活性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初始治疗应为积极的早期目标指导性液体复苏,既便在容量复苏的同时,亦可考虑合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或)正性肌力药物以提高和保持组织器官的灌注压。必要时还应辅以应用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和多巴酚丁胺。多巴胺(dopamine)作为感染性休克治疗的一线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兼具多巴胺能与肾上腺素能a和p受体兴奋效应,在不同剂量下表现出不同的受体效应。小剂量(<5呢/kg/min)多巴胺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具有轻度血管扩作用。中等剂量(5〜10呢/kg/min)以P1受体兴奋为主,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及心率,从而增加心肌做功与氧耗。大剂量多巴胺(10〜20呢/kg/min)则以%受体兴奋为主,出现显著血管收缩。既往认为,小剂量(<5^g/kg/min)多巴胺还可以通过兴奋多巴胺受体而扩肾和其他脏血管,增加肾小球滤过率,起到肾脏保护效应。但近年来的国际合作研究提示,小剂量多巴胺并未显示出肾脏保护作用。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兴奋a和P受体双重效应。兴奋a受体作用较强,通过提升平均动脉压(MAP)而改善组织灌注;兴奋p受体作用为中度,可升高心率和增加心脏做功,但由于其增加静脉回流充盈和对右心压力感受器的作用,可部分抵消心率和心肌收缩力的增加,从而相对减少心肌氧耗。因此亦被认为是治疗感染中毒性休克的一线血管活性药物。常用剂量为0.03〜1.5Hg/(kg-min),剂量超过1.0Ng/(kg-min),可因对p受体的兴奋加强而增加心肌做功与氧耗。近年一些研究还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对于容量复苏效果不理想的感染性休克病人,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酚丁胺合用可改善组织灌注与氧输送,增加冠脉、肾血流及肌酐清除率,降低血乳酸水平,不加重器官缺血。肾上腺素(epinephrine)肾上腺素由于具有强烈的a和p受体双重兴奋效应,特别是较强的P受体兴奋效应,在增加心脏做功和氧输送的同时,也显著增加氧消耗,其促进组织代谢的产热效应也使组织乳酸生成增多,升高血乳酸水平。因此目前不推荐作为感染中毒性休克一线治疗药物,仅在其他治疗手段无效时才考虑尝试应用。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已发现感染性休克病人血中血管加压素水平较正常显著降低。某些观察显示,在感染中毒性休克病人中,血管加压素通过强力收缩扩的血管,提高外周血管阻力而改善血流分布,可升高血压和增加尿量。也有人推测其作用可能与抑制交感神经冲动及增益压力反射有关。血管加压素还可与儿茶酚胺类药物协同作用。由于大剂量血管加压素收缩血管作用极强,使包括冠脉在的脏血管强力收缩,甚至加重脏器官缺血,故目前多主在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药物无效时才考虑应用,且以小剂量给予(0.01〜0.04U/min),不需要根据血压调整剂量。临床上现有的药物主要是精氨酸加压素以及特利加压素。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多巴酚丁胺具有强烈的P1、P2受体和中度的a受体兴奋作用,其P1受体正性肌力作用可使心脏指数增加25%〜50%,同时也相应使心率升高10%〜20%;而P2受体作用可降低肺动脉楔压,有利于改善右心射血,提高心输出量。总体而言,多巴酚丁胺既可增加氧输送,同时也增加(特别是心肌的)氧消耗,因此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一般用于经过充分液体复苏后心脏功能仍未改善的病人;对于合并低血压者,宜联合应用血管收缩药物。其常用剂量为2-20^gZ(kg-min)。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往往存在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血清游离皮质醇正常或升高,机体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反应改变,并失去对血管活性药物的敏感性。曾有学者主根据机体接受ACTH刺激试验后血清皮质醇的变化区分“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并将“无反应组”视为相对肾上腺功能不足,建议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但近年来也有部分学者主即使没有ACTH试验,只要机体对血管活性药物反应不佳,即可考虑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宜选择氢化可的松,每日补充量不超过300mg,分3-4次给予,持续输注。300mg以上并未显示出更好的疗效。推荐意见16:对于感染性休克病人,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必须建立在液体复苏治疗的基础上,并通过深静脉通路输注。(E级)推荐意见17: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均可作为感染性休克治疗首选的血管活性药物。(B级)推荐意见18:小剂量多巴胺未被证明具有肾脏保护及改善脏灌注的作用。(B级)推荐意见19:对于儿茶酚胺类药物无效的感染性休克病人,可考虑应用小剂量血管加压素。(C级)推荐意见20:对于依赖血管活性药物的感染性休克病人,可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C级)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集束化治疗血流动力学紊乱是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最突出的表现。血流动力学支持是感染性休克重要的治疗手段,目的是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器官灌注,逆转器官功能损害。作为严重感染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早期目标性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已证实能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病人预后。但除此之外,其他一些重要治疗也显示出明显改善预后的效果。规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落实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治疗指南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目标性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是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的关键性容,但还需同时联合其他有效治疗,即形成一个联合治疗套餐,称之为“严重感染的集束化治疗”(sepsisbundle)。集束化治疗的目的一方面为了促进临床医生落实重症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的各项措施,规治疗行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的可行性和依从性,进一步达到落实指南和改善病人预后的目的。所谓早期集束化治疗,是指根据治疗指南,在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确诊后立即开始并在短期(如6-24h)必须迅速完成的治疗措施。将指南中的重要治疗措施组合在一起,形成集束化治疗措施,从而保证指南的落实。一般认为,早期集束化治疗应包括早期血清乳酸水平测定;抗生素使用前留取病原学标本;急诊在3h、ICU在1h开始广谱抗生素治疗;如果有低血压或血乳酸>4mmol/L,立即给予液体复苏(20ml/kg),如低血压不能纠正,加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MAP次5mmHg;持续低血压或血乳酸>4mmol/L,液体复苏使中心静脉压(CVP巨8mmHg,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巨70%。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治疗是早期集束化治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早期集束化治疗强调时间紧迫性,尽可能在1〜2h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CVP和ScvO2,开始积极液体复苏,6h达到上述目标,并通过监测和调整治疗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在努力实现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同时,早期集束化治疗还包括:①积极的血糖控制;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③机械通气病人平台压<30cmH2O;④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使用活化蛋白C(APC)。尽早达到集束化治疗目标可明显改善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预后。Rivers的研究显示,6h实施并完成早期目标性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德国的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中,30例感染性休克病人接受标准化治疗,包括6hEGDT、24h完成强化胰岛素治疗积极控制血糖,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APC的应用,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集束化治疗组医院病死率显著下降(27%对53%)。英国的一项前瞻性、双中心研究纳入101例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在6h达到集束化治疗复苏目标组病死率为23%,而6h未达标组病死率为49%,即达标组医院病死率下降2倍。与24h未达标组比较,24h达到复苏目标组病死率从50%下降到29%。因此尽早达到集束化治疗目标可显著降低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病死率,提示临床上积极推行集束化治疗有助于治疗指南的落实。虽然不少研究显示采用集束化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病死率,但现有研究表明临床医生对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很低。最近一项前瞻性双中心观察研究表明,6h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仅为52%,而24h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仅为30%。德国Sepnet的研究显示,临床医生对指南的认知性不够,而且认知性与依从性之间存在很大差异。92%的医生接受小潮气量通气,但只有4%的医生实施小潮气量通气;而对乳酸监测、血糖控制、ScvO2监测的认知率在50%左右,实施率不超过20%。强烈提示急需提高临床医生对指南的认知性和依从性,才有可能最终改善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的预后。通过教育、培训、规临床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医生对集束化治疗的认知性和依从性,从而达到降低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的最终目标。最近研究显示,与回顾性资料比较,通过教育、培训、实施集束化治疗方案,ICU医生对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死率明显下降。因此,提高ICU医生对集束化治疗的认知性和依从性,有助于治疗指南的落实,对改善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推荐意见21:在积极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支持的同时,还应达到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其他的治疗目标。
本文档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7007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7-18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