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太亨利-路得记注释》

《马太亨利-路得记注释》

举报
开通vip

《马太亨利-路得记注释》路得記 亨利馬太(Henrg Matthews) 路得記 亨利馬太(Henry Matthews) 全書綱要 這一篇記述某一個特別家族的家庭事件之短篇歷史,適切地擺在「士師記」以後(在這裏所發生的事件,乃是在士師記時代裏面),又適時擺在「撒母耳記」以前,因為故事的結尾介紹了大衛。然而猶太人在他們的聖經中,卻與這兩卷書分開,列在另外的五卷書(Megilloth)裏,而其次序為:路得記、耶利米哀歌、傳道書、以斯帖記;或許「撒母耳」為它的作者。 它既不述說神蹟和律法;也沒有戰爭的勝利和國家的改革;僅只是拿...

《马太亨利-路得记注释》
路得記 亨利馬太(Henrg Matthews) 路得記 亨利馬太(Henry Matthews) 全書綱要 這一篇記述某一個特別家族的家庭事件之短篇歷史,適切地擺在「士師記」以後(在這裏所發生的事件,乃是在士師記時代裏面),又適時擺在「撒母耳記」以前,因為故事的結尾介紹了大衛。然而猶太人在他們的聖經中,卻與這兩卷書分開,列在另外的五卷書(Megilloth)裏,而其次序為:路得記、耶利米哀歌、傳道書、以斯帖記;或許「撒母耳」為它的作者。 它既不述說神蹟和律法;也沒有戰爭的勝利和國家的改革;僅只是拿俄米的先受苦後得安慰,路得的先轉變後被高升。許多類似的事件曾經發生過,我們也許認為值得記述下來。但是神所見乃是值得傳述其精義給我們;即使普通的歷史家們,也會認為他們有自由揀選他們的主題。 本卷書的盼望: 一、引導我們歸向神的恩典保守,啟示我們祂在個人事務中如何施恩憐憫,教導我們在一切事上都能認識神(撒上二7-8;詩一一三7-9)。 二、引人歸向基督,祂是由路得而出,本卷書列舉祂的都分族裔譜系,由此下接到馬太福音第一章的家譜。在路得由摩押女子轉變到彌賽亞譜系的事實中,我們得著外邦人得致呼召進入我主耶穌基督裏的靈訓。 第一章概述拿俄米和路得的苦難。 第二章為她們的勸勉與謙卑。 第三章為她們被帶領與波阿斯的聯合。 第四章是她們美好的結局。 並且讓我們記住這情景是被安置在伯利恆,我們的救主降生之地。 第一章 拿俄米的苦難 在這一章裏面,有拿俄米的苦難: 一、身為一位窮的主婦,被饑荒所迫而遷往摩押地(1-2)。 二、身為一位悲傷的寡婦與母親,為丈夫和兩個兒子的死亡而哀痛(3-5)。 三、身為一位關心的婆母,熱切善待她的兩個媳婦,然而如何能夠在男丁喪失下返回她的故鄉(6-13)。俄珥巴悲傷地離去(14),路得在憂懼下與她同行(15-18)。 四。身為一位窮貧的婦人回到她的故鄉,得著朋友仁慈的接待(19-22),一切事似乎都是悲哀的臨到她,然而卻又全然轉變成美好的。 「當士師秉政的時候,國中遭遇饑荒。在猶大、伯利恆,有一個人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兩個兒子,一個名叫瑪倫,一個名叫基連,都是猶大的伯利恆的以法他人。他們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裏。後來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婦人和他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娶了摩押女子為妻,一個名叫俄珥巴,一個名叫路得,在那裏住了約有十年。瑪倫和基連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1-5) 第一節的頭一句話告訴我們這個故事發生的時期,那是「士師秉政的時候」,不是在以色列沒有王的混亂時代;但是在士師記時代發生的這些事,卻無人曾經告訴過,博學人士的猜測也極不肯定。那必定是在士師時代的初期,因為與路得結婚的波阿斯,是喇合所生,而她是在約書亞時代接待那探子的人。 有人認為是在以笏時代,有人就認為是底波拉時代;那位博學的派崔克主教(Bishop Patrick)卻認為是在基甸時代,因為在他的時期,我們讀到米甸人侵犯以色列人所引起唯一的饑荒(士六3-4)。當士師們分別統治各城市,神也特別眷顧伯利恆,著眼於一位君王、彌賽亞,出於兩位外邦母親,喇合與路得。 一、「國中遭遇饑荒」,是指著「迦南地」,就是流奶與密之地。這乃是神對他們的罪愆施行審判(利二十六19-20)。祂箭袋中有許多箭。在士師時代,他們常被仇敵所壓制;若他們對於責備仍不悔改,刑罰將接踵而來。若土地得著休息,而仍不豐收的話,那稱為「糧食之家」的伯利恆,就不會缺乏。一個肥沃的土地變為歉收,將迫使其中的居民抑制他們的奢侈,並且節約他們的浪費虛榮。 二、關於在饑荒中愁苦的那一個家庭,那是「以利米勒」,他的名字之意思「為我主為我王」,符合當時以色列被士師統治的光景,因為耶和華是他們的王,而且在苦難中安慰他和他全家,神是屬他們的,且永遠統治掌權。他的妻子「拿俄米」,意思為「友善悅人」。但是他兒子的名字為「瑪倫」和「基連」,卻是「疾病」和「憔悴」的意思,也許因為孩童瘦弱不像長壽的樣子之緣故;也像我們愉快事物能產生虛弱、衰殘、枯萎與死亡一般。 三、這個家庭因為饑荒,由伯利恆遷移到約但河的對岸摩押地去,謀求生存(1-2)。似乎當以色列缺乏糧食時,摩押地卻甚富裕。神的恩典時常臨到外邦人或不認識祂的人,賜給他們較認識、並敬拜祂的人更豐盛的眷顧。「摩押自幼年以來,常享安逸。」(耶四十八11)當以色列「拿著空器皿,抱頭而回。」(耶十四3)並非因為神更愛摩押人,只因他們在這事上有他們的分。 以利米勒往那裏去,原未打算長久居住,不過暫時寄居,度過饑荒,像亞伯拉罕,在相同的光景之下,下到埃及,與以撒到非利士地一般。當時: (1)以利米勒悉心照顧他的家庭,並帶著他們同行,無疑是值得稱許的,因為「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理。」(提前五8)當他在街上時,他並未遺棄他的家,自行覓求生路,而使他的妻兒各自謀生。乃是成為一個仁慈的丈夫和善的父親,他到任何地方去,都帶著他們同行,不像約伯記第三十九章十三至十六節所述的鴕鳥。然而── (2)我不認為在那種情況之下,他遷移到摩押地去是被證明為應當的,亞伯拉罕和以撒不過是迦南的寄居者,他們的遷移是值得贊同的。但是以色列的後裔當時已經定居,不必再向異教的境域遷移。以利米勒比他的鄰居們,更有何理由必須前往?若由於他的不善理家而虛耗了家產,出售了土地,或是抵押了它(參四3-4),使他變成比別人更為貧困的光景,就按照利未記第二十五章三十五節所列出神的律法,他的鄰居們有義務來幫助他;但是他的情況並非如此,因為他是「滿滿的出去。」(21)即使停留在家裏,似乎那饑荒也並非嚴重到無法維持生活;而且他的負擔只有兩個兒子,也不太重。 若他不能滿足於鄰居們的短缺,就在饑荒時期將不能使他滿足,除非他能像從前一樣享用豐盛的飲食;若他不能在那時期中生活在盼望裏,而耐心等候,那就是他的過錯,他玷辱了神,祂曾賜給他們美好的土地,他的弟兄的手發軟,他作出壞的榜樣。若別人都像他那樣去作,迦南地將杳無人煙。 注意!那是一個不滿足、不信靠、不堅定靈性的明證,對神安排的境界感覺厭煩,一旦遭遇到許多不適或不便,就立刻離開它。想要逃避前面的苦難是愚拙的,我們必須接受它。善加利用它是智慧的,變換環境就鮮能收補救之效。或者,若要遷移,為何一定要去摩押呢?若他從事查考,或者他會發現以色列也有許多支派,例如在摩押對面約但河西岸這邊就有;若他滿有對神的虔敬與尊崇,甚或熱愛他的以色列同胞們,他就不會輕易寄居於摩押人當中去了。 四、以利米勒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娶了兩個摩押女兒為妻(4),大家都認為這是惡劣的行為。迦勒底如此說:「他們干犯了上主的道和律法,娶了外邦女子為妻。」若他們始終不結婚,直到返回故鄉以色列為止,他們可能不會偏離過甚。也許以利米勒不會想到,當他們到摩押寄居時,他的兒子會跟摩押人發生婚姻關係,然而他們將帶領年青人結交不良的朋友,作些超過良善習俗的敗行。雖然他們會認為,他們是信守要道的,對於誘惑可以抵擋,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行動,也不明白將發生甚麼後果。也沒有跡像顯示,他們娶的女子有改信猶太信仰的事,因為俄珥巴「已經回到她所拜的神那裏去了。」(15) 可見摩押的神仍是她所信的。一項無根據的猶太人傳說:路得是摩押王伊磯倫的女兒,甚至迦勒底的解經家也贊成此說,但是其他的傳說和記載卻不同意,因為波阿斯與路得,是和以比讚(他作以色列士師,是在伊磯倫死後二百年間)同時(士十二章)。 五、以利米勒和她兩個兒子的死亡,拿俄米以後的悲慘情況逐漸減輕。她的丈夫逝世(3),接著是她的兩個兒子(5),在他們結婚後不久,誠如經上所說:「他們的日子減少,因為他們干犯了律法與外邦人結婚。」且看: (1)不論我們走向何處,都不能勝過死亡,它的死亡之劍在各處飛馳。 (2)我們逃避責任,便不要盼望豐盛發達。「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在各種光景之下,「必喪掉生命」。 (3)當死亡臨到一個家庭時,常會禍不單行。一個被接走,準備第二個不久接踵而去。當拿俄米失去丈夫以後,她把盼望寄託在她兒子們身上,但是「早晨發芽生長,晚上割下枯乾。」他們於結婚後不久,被埋葬了,而且又都沒遺下子女。我們的世俗的享受如此的無定與短暫,因此我們的智慧應當確認那些不能被死亡剝奪的事物;然而拿俄米的處境是那樣的悲慘困苦,如同經上所說:「那知喪子、寡居,這兩件事,在一日轉眼之間,必臨到你。‥‥‥誰為你舉哀,我如何能安慰你呢?」(賽四十七9,五十一19)只有神能在人們沮喪絕望時施予安慰。 「她就與兩個兒婦起身,要從摩押地歸回;因為她在摩押地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於是她和兩個兒婦起行離開所住的地方,要回猶大地去。拿俄米對兩個兒婦說:你們各人回娘家去吧。願耶和華恩待你們,像你們恩待已死的人與我一樣!願耶和華使你們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於是拿俄米與他們親嘴。他們就放聲而哭,說:不然,我們必與你一同回你本國去。拿俄米說:我女兒們哪!回去吧!為何要跟我去呢?我還能生子作你們的丈夫麼?我女兒們哪!回去吧!我年紀老邁,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說,我還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你們豈能等著他們長大呢?你們豈能等著他們不嫁別人呢?我女兒們哪!不要這樣。我為你們的緣故甚是愁苦,因為耶和華伸手攻擊我。兩個兒婦又放聲而哭,俄珥巴與婆婆親嘴而別,只是路得捨不得拿俄米。拿俄米說:看哪!你嫂子已經回他本國和他所拜的神那裏去了,你也跟著你嫂子回去吧!路得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裏去,我也往哪裏去;你在哪裏住宿,我也在哪裏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裏死,我也在哪裏死,也葬在那裏。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的降罰與我。拿俄米見路得定意要跟隨自己去,就不再勸她了。」(6-18) 請看: 一、拿俄米對以色列地所生的情感(6)。雖然,當饑荒持續時,她不能留在那裏,然而一旦饑荒過去時,她便不能停留在外。雖然摩押地在她需要時供給她安全和生活所需。但是,她卻不以它為永久安身之所;沒有一處的地方,只有聖地,神的會幕所在之地,祂曾說:「這是我永遠安息之所。」(詩一三二14另譯)請思想: (1)神終於施恩於祂的子民;因為雖然祂堅持良久,卻不永遠堅持。當士師時代,他們時常遭遇責罰與逼迫而呼喊,但逼迫終將過去,不久以後,神就會興起一位拯救者。因此,經過饑荒的責罰,神終於仁慈地「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給他們。」(6)神的賞賜是豐盛的,而且祂所眷顧的糧食,是生命的支援物:「祂使我們的性命存活。」(詩六十六9另譯)雖然祂的憐憫恩慈在饑荒以後,更引人注意;但是,若我們長久享受它,而永不明白饑荒的內容,我們就不會認為是價值較輕的。 (2)拿俄米於是回國,盡她對同胞的本分,她經常探詢本國的情況,他們的收成如何、市場如何,消息仍然不太樂觀。然而像那先知的僕人一般,當他連續觀看七次,並未看見雨的先兆,最後他看見一小片不過人手掌大的雲,霎時間彌漫天空(王上十八43-45)。拿俄米終於得著伯利恆豐收的消息,其後她便認為除回國以外別無他途。她的摩押新交親友們,不能使她忘記以色列地,雖則我們在惡劣環境之中,有其理由,但是,當這理由消失以後,我們絕不能繼續活在其中。被迫偏離神的律法,與被迫和邪惡的人相處,是極大的困苦。但是一旦這強迫的力量消失了,而這種情景下仍不知如何抉擇者,將變成極大的罪惡。當她的兩個兒子死亡以後,她立即開始想回去,因為: 1她將這困苦視作她全家留戀在摩押地的責罰;她聽見了管教的聲音,便立刻順服回轉。若她在丈夫去世後立刻返回,或許可以挽回她兒子們的性命。若一次苦難不能使我們對於罪惡覺醒,再一次苦難必定能夠達到目的。當死亡臨到一個家庭時,必定有某方面的差錯需要改正:當親屬們離世時,我們當反躬自問,是否遠離職守需要歸回:「神思念我們的罪,而攫去一個兒子的生命。」(王上十七18)而且,若祂將我的道路用荊棘堵塞住,祂或許要向我說:「我要歸回前夫」(何二7),像拿俄米回她故鄉一樣。 2因為摩押地如今對她而言是憂傷之地,她在空氣中所呼吸的很少喜樂,因為她的丈夫和兒子們陸續死去,即使眼睛看不見他們,但在心中卻抹不去他們;如今,她要再回到迦南地去。 神從我們中間取去我們倚靠過甚的安慰,在我們寄居的地土上,我們可以多多思想另一個世界中我們的家,憑著信心和盼望向家奔跑,世界對我們而言是充滿了痛苦,而天家就將是何等的平安和美好。 二、她的兒婦對她所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現的親情,特別是其中的一位,她也仁慈地回報她們。 (1)在返回猶大地的途中,她們親切地陪伴著她;她的兩個兒婦並未聯手說服她留在摩押地,而且,當她決心返回家鄉時,她們必定在分手時待之以禮,對她表示尊敬;如同她們會陪她,至少到達邊省最遠之處,替她帶著行李,因為似乎沒有跡象顯示,有任何僕人隨行(7)。我們更可由此想見,拿俄米即將成為以色列人之際,對她們是如何仁慈,而且得著她們的敬愛。在這件事上,卻成全了一切婆婆的榜樣,俄珥巴和路得當然深切體會她的仁慈,因此她們願意厚厚地回報她。也可以看見她們過去相處是何等的和諧。 雖然,她們保留對摩押的情感(15),但是拿俄米卻始終保持對以色列神的信心,然而對於仁愛恩慈毫無妨礙,對於親戚的職分也無缺憾。婆婆們與兒婦們通常是生疏的(太十35)。因此,若她們生活在仁愛裏是應當稱讚的;也讓凡是能維持如此的親屬關係的人,都是以能如此行而得著讚美為目標。 (2)當她們與她同行不遠時,拿俄米便以仁慈的心腸勸她們回去:「你們各人回娘家去罷。」(8-9)當她們悲傷地離開她們丈夫的家時,她們還有父母和娘家可歸回,會受接納和安適可居,不必到外鄉去。拿俄米建議她們回到母親那裏去,總比在婆母身邊好,特別是她們的母親尚有房舍可居,而婆母就漂泊不定尚無固定居所之際,她遣開她們: 1、附帶稱讚。凡能對有關係的人善予恩待,都是值得讚美,也就是說:「你們是逝去丈夫的妻子,也是我的兒婦,但是不需你們再盡本分。」請注意!當我們的親屬離去,因為死亡或別的原因,我們若已經善盡了我們的本分,作好的見證,是值得安慰的,且可減輕離別的痛苦;而當我們在一起時,我們應當如此行,致使當我們離開時,不會對於在親屬關係上的舛錯,感到歉咎。 2、附帶禱告。當朋友離別時,特別需要禱告,她們回家禱告祝福;婆母的祝福實在少見。她兩次提到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唯一的真神,她引導她的兒婦們仰望祂為一切良善的泉源。她在禱告中求祂恩待她們,像她們恩待她或已死的人一樣。這也許是憑信心禱告與盼望,由於她們善待親屬,神將會恩待她們:「凡澆灌的,也必被澆灌。」而且,她們將因再結婚而歡欣。「願耶和華使你們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9)注意! (一)這合乎使徒的訓示:「所以我願意年輕的寡婦嫁人,生養兒女,治理家務,不給敵人辱罵的把柄。」(提前五14)當她們證明自己是良好的妻子,若不被祝福嫁好丈夫,將是何等的可憐,特別是沒有兒女的寡婦們。 (二)結婚的光景,乃是平安的光景,因為在丈夫的家中,將比在母親或婆母家中更為平安。 (三)這平安乃是神的恩典。在我們外面的環境中,若有任何滿足與稱心的話,在裏面一定有神同在。有些人們配合不適宜,就在丈夫家也少有平安。苦難常使人產生感謝。然而神是靈魂安息之所,除了天堂以外,也沒有完全的安息。 3她以宏大的仁慈遣別她們;她與她們親嘴,頗想送給她們些更好的東西,但是金子、銀子她都沒有。這離別的親嘴,將是真誠親情的印記。若(雖然她不再看見她們)她願意,當她活著時,常能保持這愉快的回憶。若親屬必須分離,且讓她們像這樣慈愛地分離,如此就她們將會(若她們在這世界上永不再見時)在永遠的慈愛中相見。 (3)這二位年輕的寡婦不想和她們的婆婆分離,她們深受這位虔誠的以色列人的善言所感動。她們不但不願分離而放聲大哭,而且決心跟隨她:「我們必須與你一同回你本國去。」(10) 這實在是婆母仁慈罕見的例證,也是一件使她們因為她的緣故,對以色列人產生良好印象的見證,即使是俄珥巴,她後來回到她所拜的神那裏去,但是現在卻決心和拿俄米一同前行。 (4)拿俄米專心一致地勸她們不與她同在、同行(12-13)。 1拿俄米力陳她的困苦境遇,若在迦南她有其他的兒子,或是任何近親,有盼望與她們結婚,為已死的人們留後,贖回家業已抵押的財產,將使她們有在伯利恆安居的盼望。但是,她沒有兒子,也想不出有任何親近可盡近親的本分,於是說明她無法再生兒子作她們的丈夫,因為她已年紀老邁,不能再有丈夫,以她的年紀當想到離世死亡,而不想到結婚重新開始新生活,或者,若她有一個丈夫,也不能盼望再有小孩子,更況,即使她有兒子,她也不能想像這個寡婦始終不結婚,一直等到她兒子們出生以後長大成人達到可以結婚為止。還不僅如此;她不能只顧她們的結婚,最大的悲傷是陷於困苦的境域,她不能按照她的意願為她們而行:「我為你們的緣故,甚是愁苦,因為耶和華伸手攻擊我。」 請看: (一)她判明在困苦中主要是因為神譴責她:「耶和華伸手攻擊我,我是罪人;我使神困擾,我要自己承擔它。」這種困苦情況,我們也常會遭遇,雖然別的人在這困苦上有分,但是我們應當順服管教,好像它是專對我們一樣,不要讓那些責難臨到別人的家裏,讓我們替他們承擔下來。 (二)她為她們所遭遇的災難哀傷,她是罪人,而她們是受難者:「我為你們的緣故,甚是愁苦。」對於別人的責備歸於自己,或勇於承擔,是一種慷慨仁慈的美德,拿俄米能易於祈望她自己過於她的兒婦們:「回去吧!女兒們哪!我沒有力量再為你們作甚麼有益之事。」但是: 2拿俄米勸阻她兒婦們不與她同行,是否適宜?因為若是與她同行,她或許可以把她們從摩押的偶像敬拜中拯救出來,而使她們信靠以色列的神。無疑的,拿俄米願意如此作,但是: (一)若她們與她同行,勸導所收的效果不會大,因為凡是僅由親戚朋友的勸告而改變信仰,多半出於禮貌的應許,很少能長期持守信仰。 (二)若她們真與她同行,她會使她們深思熟慮這一個問題,先坐下來計算一下改變信仰的代價是否值得,我們的救主曾經告訴那位熱心的人:「夫子!袮無論往那裏去,我要跟隨袮。」耶穌說:「來吧!你能忍受我所遭遇的麼?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認識這一點,然後再考慮你是否能甘心情願地跟隨主。若拿俄米如此和她的兒婦們研討,經過慎重考慮而改變思想,與經常保持心中的想像相同,所謂早熟就早爛,誠然如此。 (5)俄珥巴輕易地被說服放棄她軟弱的意願,而回她本國,親屬和她父親的家去;她們彼此又放聲而哭(14),深受拿俄米所說溫柔的話語所感動。然而二人的影響和效果卻大不相同:在俄珥巴方面意味著死亡對死亡,拿俄米所說核計前往迦南將會遭遇的困難,以及服事她又象徵著背叛她們的神。但是,恰巧相反地,卻加強了路得的決心,和她對拿俄米的親情,而她的智慧與良善在這種場合更表露無遺。因此,對她而言,乃是意味著生命對生命。 1、俄珥巴與婆婆親嘴,表示親情的離別,也是永久的道別,無意嗣後再跟隨她,好像馬太福音第八章所提到的那位,他要跟隨基督卻容他先回去埋葬他父親一樣。俄珥巴的親嘴表示她對拿俄米的親情,與不願離開;但是她愛她不夠,足以使她為她而離開故鄉。這好像許多人雖然對於基督有情感與重視,但卻缺少祂的救恩,因為在他們的心裏不能為祂捨棄任何事物,他們愛祂而卻遠離祂,因為他們愛祂不夠,而更愛別的事物。好像馬太福音第十九章二十二節所說:那位少年人聽見這話,就憂憂愁愁的離開基督走了,也是如此。然而: 2路得忠於她,或許當她從家中出來時,便決定與她一同前行,義無反顧;也或許在她未決定以前,出於對以色列神和祂律法的誠摯情感,這些都是出於拿俄米的諄諄訓誨,而使她得著許多認識。 (6)拿俄米催路得回去,要求她像弟婦一樣:「你弟婦已經回他本國。」(15)當然也回到她所拜的神那裏去了;因為不論她與婆婆同住時怎樣行,但是當她居住在敬拜基抹假神者之群中時,若她想對以色列神表示尊敬,那是不可能之事。大凡棄絕與聖徒交通而返回摩押地的人們,必定斷絕與神交通,而去敬拜摩押的偶像邪神。至於:「你也跟著你弟婦回去罷。」意即:「若你願意回去,現在就回去,這是你堅定忠貞的最大考驗,持守不渝,你將永屬神。」像俄珥巴的背叛所遭遇的攻擊需要臨到,凡是能完全忠誠的必將顯明,如同路得此時一般。 (7)路得的最嚴肅的表白,終止了勸說。她的不可搖動的決心不會離開拿俄米,也不再回到她的國,和她的舊親屬那裏去(16-17)。 1、沒有任何事物說得比這更美好、更勇敢了,她似乎滿有另一個人和另一種言語,目前她的嫂子已經走了,如今是神恩典臨到這個人使其作明智抉擇的例證:「願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歌一4)她婆婆的勸導使她更為堅決;如同約書亞對百姓所說:「你們不能事奉耶和華。」但是他們熱切地說:「不然,我們定要事奉耶和華。」(書二十四19、21) 2、她求她婆婆不要說反對她前行的話:「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因為你目前催我的話,不能搖動以前你訓誨我的話,也不能改變我的決定;所以不要再勸我了。注意!對那些決心歸向神而遭遇到試探與誘惑使他們改變決定的人,這確實是一件困擾和不安的事。凡未經思想它的人,將不會聽見它,「不要催我」,引伸之意就是「不要反對我」。注意!我們要認定那些敵對我們的人,實際上就是攔阻在我們去天國迦南途中的仇敵。他們也許是我們的親戚,但是他們不能成為我們的朋友;他們將在事奉神或教會事工上勸阻我們或是妨礙我們。 3、她對她的婆家非常執著,不稍偏離退讓;她堅持神與天國的立場,她是愛她的婆婆,但不是她的美麗、財富、歡樂(這一切都將衰殘消逝)。而且她的智慧、德行與恩慈,這些她仍擁有,即使在她目前貧困、愁苦的環境中,她毅然堅持保守著。首先,她決心與她同行:「你往那裏去,我也往那裏去。」雖然那是從未看見過的地方,而我曾在卑賤惡劣的光景中磨煉成長,那地距故鄉遙遠,但是與你同在,一切道路都會暢順。 其次,她要與她同住:「你在那裏住宿去,我也在那裏住宿。」即使它是一所茅屋,甚或還不如雅各所枕的石頭;你的杖立在那裏,我的杖也立在那裏。 第三,她以她的喜愛為喜愛:「你的國就是我的國。」由拿俄米的個性中,她堅決確認偉大的國家必是聰明而穎悟的國家,她認定他們完全依順她的婆婆,而她婆婆無論走到何處,都是她國家的榮耀(如同所有的人都應當學習聲稱與美善國家──天國──的關係);因此她為她是他們的一分子而喜樂:「你的民將成為我的民,互相往來,值得效法與關心。」 第四,她將與她參加召會,因此她也屬於那真實的聖壇:「你的神就是我的神,而與那些摩押虛謊的假神告別,我將敬拜以色列唯一的又真又活的神,單單信靠祂、事奉祂,在一切事上受祂的管轄。」這就是以耶和華為我們的神。 第五,她願死在同一個床上:「你在哪裏死,我也在哪裏死。」她認為當然她們都必要死,在一切可能的光景之中,拿俄米因為年紀較大可能先死,等到她的日子滿足,在同一個房子裏,她願意分享她的死亡的喜悅;她盼望死在同一個地方,這表明在同一的光景中死亡:「讓我像公義的拿俄米一樣地死去,讓我最後的結局也像她一般。」 第六,她願意與她埋葬在一個墳墓之中,把骸骨擺在她旁邊:「也葬在那裏。」這表明她不願意死後屍體被運回摩押地,以表示對它仍留任何懷念;因為她與拿俄米已經靈命相通,甚至將來在另一個世界中仍在一起。 1、她堅持忠於拿俄米,發出另一個嚴肅的誓言:「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這是舊約的祈求形式)一項堅決的誓言結束了這一次爭議,而且遺下一個久遠的本分,永不背離她所選擇的義路: 第一,這暗示死亡終將使她們分離。她能許願在同一地方死亡與埋葬,但不能在同一個時間;也許可能她先死亡而使她們相離。注意,只有死亡能使她們相離,別的都不能如此;一個死亡的時刻,就是相離的時刻,我們應當時常想到而加以預備。 第二,既然決定沒有其他事物可以使她們相離,當然包括她自己的家與國,他們的任何祈求,以色列方面的任何不利,以及貧窮與逼迫的恐懼在內:「不!我願永不離開你。」現在: 2、這是決心歸向神與信仰的一個模型。我們必須認識: (一)我們必須以神作為我們的神:「這神是我永遠永遠的神,我已經承認祂。」 (二)當我們以神作為我們的神之時,我們也應在任何光景之中,以祂的百姓為我們的百姓;即使他們是貧窮卑賤的,若他們是屬於祂的,就應當是屬我們的。 (三)既然與他們有分,就應和他們甘苦與共。我們應當與他同負一軛,背起同一十字架,喜樂前行,到神要我們去的地方,也許離鄉別井天涯海角;住在祂要我們去住的地方,即使是一座監牢;死在祂要我們死的地方,置放我們的骸骨在那些正直人的墳墓裏,他們平安而寧靜的安息在他們的墳墓中,即使那是默默無聞平凡人的墳墓。 (四)我們必須決心繼續堅守對基督的忠誠,甚至勝過路得對拿俄米的親蜜程度。她決心除非死亡才能使她們相離。但是,我們必須決心死亡本身不能使我們離開基督的職分,而且我們必須確認死亡本身也不能使我們對基督的喜樂相離。 (五)我們必須將我們的靈魂與神聖至高的決心緊緊地連聯合,忠心持守;並向神發誓忠於祂。聯合緊密,體會也就愈深刻,凡出乎真誠的,必無懼於確信。 (8)拿俄米於是安靜了:「當拿俄米見路得定意要跟隨自己去。」(18)[這是她主要的目標,堅決地要跟隨她]。「就不再勸他了」。她對路得所作的嚴肅決定,超過她的祈望,看見她決心的毅力,如何對試探保持緘默。有些人的信心缺乏堅定的意志、試驗引誘者,猶如一座門半開半閉,常遭盜賊覬覦。但是,決心則迥然不同,不僅緊閉其門而且加閂,抗拒惡魔,迫使牠倉惶逃跑。 關於拿俄米與路得之間的爭辯,迦勒底(Challdee)的意譯是如此:『路得說:「不要催我離開你,因為我願意成為一個信靠真神的人。」拿俄米說:「我們被命令要守安息日,當天我們行路不能超過二千肘。」路得說:「好的!你往哪裏去,我也往哪裏去。」拿俄米說:「我們被命令,不要與外邦人住宿全夜。」路得說:「好的,你在哪裏住宿,我也在哪裏住宿。」拿俄米說:「我們被命令,要遵守六百一十三條箴言誡命。」路得說:「好的!你的國民遵守甚麼,我也願意遵守,因為他們將與我同是一國的民。」拿俄米說:「我們被禁止敬拜任何外邦的神。」路得說:「你的神就是我的神。」拿俄米說:「我們對犯罪的人,有四種死法:用石頭打死、燒死、絞死,和用刀殺死。」路得說:「好的!你在哪裏死,我也在哪裏死。」拿俄米說:「我們有墳墓。」路得說:「我也葬在那裏。」』 「於是二人同行,來到伯利恆。他們到了伯利恆,合城的人就都驚訝。婦女們說:這是拿俄米麼?拿俄米對他們說:不要叫我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瑪拉(就是苦的意思),因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滿滿的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的回來。耶和華降禍與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這樣,你們為何還叫我拿俄米呢?拿俄米和他兒婦摩押女子路得,從摩押地回來到伯利恆,正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19-22) 拿俄米和路得,在長期的疲累旅程以後(在我們想像中,這段累人的路程,可能在拿俄米對那位改變信仰者的善言訓誨,和她倆的和諧談話裏得著安慰),終於來到伯利恆。而且,她們適逢「動手割大麥的時候」到達,那是第一次的收成,接著才是收割小麥。目前,拿俄米親眼看見她在摩押所聽見的消息屬實:「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路得也看見這美地的最佳光景;跟著她們有機會為過冬而準備。我們的年日是在神的手中,無論在機會與事物上都是如此。請注意這個地方: 一、鄰舍們在此時的驚訝:「合城的人就都驚訝。」(19)她所熟識的人都來看她,詢問她的情形,歡迎她回到伯利恆來,或許他們對她驚訝,至少她是如此一貧如洗,將是本城的一項負擔。由此顯示她從前生活得相當富裕,否則,便不會使人如此重視。倘若那些原本富裕的環境敗壞,淪落成貧窮玷辱的境地,他們的衰落就更使人驚訝,而且婦人們說:「這是拿俄米麼?」這些以前的親密友人們驚訝於她的現狀,她是那樣的破爛憔悴,使她們不敢相信她們自己的眼睛,或者想像這位就是從前她們所看見的同一個人,那樣的活潑、健康、愉快:「這是拿俄米麼?」枯萎的玫瑰與盛開的玫瑰,是何等的不同。 拿俄米目前的落魄容姿,如何能與她從前富裕時相比!若任何一個人,以輕看的語氣責備她的不幸(「這就是那位不能像她的鄰人那樣安心忍受,而必須流浪到異鄉的人嗎?看她弄成甚麼樣子!」)。這類人的個性可能非常卑賤低下。沒有甚麼比對落魄者洋洋得意更為殘忍;然而我們可以想像大多數的人會同情與憐憫地問:「這就是那位過去生活得多麼裕餘,擁有多麼美好的房屋,待窮人多麼慈善的人?怎麼變得這樣襤褸?」那些曾經目覩聖殿華麗輝惶景像的人,看見聖殿衰殘荒涼的光景,定然會黯然落淚;情況正復相同。注意,苦難能在短期內造成巨大而驚人的變化。當我們看見疾病與年紀老邁如何改變人們的容貌和性情時,我們應當想到伯利恆人所說:「這是拿俄米麼?簡直認不出那是同一個人。」神,由於祂的恩典,使我們適應這一切的改變,特別是重大的改變: 二、關於拿俄米靈性的泰然自若。若有人因為她的貧窮而輕看她,她不會對他們驚訝,好像她曾經是貧窮與驕傲一樣。然而以一種聖潔的忍耐,接受別人對她不幸的同情:「不要叫我拿俄米,要叫我瑪拉(「拿俄米」意味著和靄愉快);但是我一切愉快的東西都已經浪費掉;叫我「瑪拉」,就是「苦」的意思,因為我目前是一個靈裏憂愁的婦人。」(20-21)她將她的心帶到環境裏,我們也時常如此作,當我們的環境不盡如己意的時候,請看: (1)她情況的變化,像描述的樣子,只是對神眷顧的體會,而非激動地怨天尤人。 1、那是個非常悲傷而孤獨的變化。她滿滿的出去;因此她想到她自己和她的丈夫與兒子的時光。我們大部分的富裕豐滿是由我們的和善的親戚而來。但是她如今卻空空的回來,一個沒有兒女的寡婦,賣光她所有的財物,所能帶回家的,恐怕只剩穿在身上的破舊的衣服了。由此可見我們所謂的富足,是何等的不可靠(撒上二5)。即使在那種富足之中,我們也有苦難。然而有一種富足,靈魂與聖潔的,我們便永不虞圚乏,或被人剝奪而去。 2、她經歷到神的手,祂大能的手,在苦難之中:「耶和華降禍與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注意!沒有任何事物能夠在苦難中,使一個仁慈的人得著滿足,只有神大能的膀臂;一切都是出於耶和華(撒上三18;伯一21)。特別是有些苦難,也是出於耶和華,我們應當順服,善盡職分而心悅誠服。這就是那位神的名號:「我是全能的神。」(創十七1)與我們立約的神。祂的允許苦難臨到我們,但祂仍是守約施慈愛之神,而祂的富足將是我們患難中的造就和供應。祂在屬世的事物上倒空我們,卻知道如何以祂自己充滿我們。 3、她情緒激動地道出苦難如何臨到她:「祂使我受苦。」這苦難之杯乃是一苦杯,甚至其後能結出正義的平安果子;然而眼前卻不是快樂的乃是愁苦的(來十二11)。 4、她以從神來的苦難為一種說明:「耶和華降禍與我。」(21)注意!當神管教我們時,祂會「重立見證攻擊我們,向我們加增惱怒。」(伯十17)暗示祂對我們的不喜悅;每一個管教之杖有一種語態,就是見證的語態,指出我們的不是,見證我們應悔改的地方。 5、她靈性的順服,有如此的改變:「不要叫我拿俄米」,因為我不再快樂,不論是對我自己或是對我的朋友們:「要叫我瑪拉」。這實在是適合我現在光景的一個名字。許多人遭遇厄運與破產以後,卻還依然情願被人稱呼以前所享有那些悅耳的名字或頭銜。拿俄米不這樣作,她的謙卑不願在沮喪的光景下擁有一個榮耀的名字。若神要降禍與她,她願意親自接受它,而且甘心情願地被叫瑪拉──苦。注意!我們應當使我們的心謙卑,順服在神的恩手之下。當我們的環境變成卑微時,我們的靈也應隨之卑微;因為它本身並非一項苦難,乃是能使我們得著益處。許多苦難對你毫無效用,若你還沒有學習到如何面對與忍受它們。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羅五3-5)。 第二章 路得的謙卑與勸勉 在信仰歷史中,簡直沒有那一章能像這裏,如此降抑認知卑微如同路得者,在身分上是一位貧窮的摩押藉的寡婦,在行為上於鄰舍的田中拾取麥穗,以及其後詳細情節。但是神所安排的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為著將她引向基督族系,也象徵著外邦教會的歸向基督(賽五十四章)。因此使故事更為不尋常;其中許多節句都是滿有啟發性與教育性。其中包括: 一、路得的謙卑與勤勉,去拾取麥穗,神引導她到波阿斯的田裏(1-3)。 二、波阿斯在各方面對她的恩惠(4-16)。 三、路得回到她她婆婆身邊(18-23)。 「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的親族中,有一個人名叫波阿斯,是個大財主。摩押女子路得對拿俄米說:容我往田間去,我蒙誰的恩,就在誰的身後拾取麥穗。拿俄米說:女兒阿!你只管去。路得就去了,來到田間,在收割的人身後拾取麥穗。他恰巧到了以利米勒本族的人波阿斯那塊田裏。」(1-3) 拿俄米如今安居在伯利恆的舊友當中;我們所知的情況: 一、她的富有親族,波阿斯是個大財主(1)。按照迦勒底文字的含義,在律法上有力,若他兩方面都是,那將是一項極為罕見與美好的聯合,既有財富又靈性剛強;能滿有這些便確屬強壯。他是拿順的子孫,他也是曠野時代猶大族的首領;而且是撒門的兒子,或許是耶利哥妓女喇合的幼子。「波阿斯」的名字,帶有「在他裏面有力量」的意思;他是以利米勒的親族,而後者逐漸式微衰落。請看: (1)波阿斯雖然是一位富人與名人,但是仍有貧窮的親屬。每一枝樹幹並非最高的枝幹,讓那些世界的名人們,不要羞於與他們的卑微與失意的親屬們為同伴,以免他被視為傲慢、輕看、不近人情。 (2)拿俄米雖然是一個貧窮的可憐寡婦,也有富親族們,即使她不以此自誇,不倚靠連累他們,甚或在苦難中返回伯利恆也不祈望他甚麼。那些擁有富親的窮人們,要知道神使他們滿有智慧的恩典(我們應當默認),如此以富親族為傲是一種大罪,而信靠他們更是愚拙。 二、關於她可憐的兒婦路得: (1)她的光景是非常低下和貧窮,這是對一個年輕的改變信仰者的信心與忠誠的一項巨大的試探。那些伯利恆人們,若接連著邀請拿俄米與她兒婦到她們家中,當然很好(這將是對一個年紀老邁的寡婦的巨大的支持,以及對一位新改變信仰者的巨大的激勵)。但是代替品嘗過迦南佳餚美味的,是無從得著所需食物而僅能拾取麥穗,否則便會挨餓。注意!神已經揀選了世上的窮人;而他們約略相似,因為雖然神已經揀選他們,然而人們通常會忽視他們。 (2)她的品格,在此情況下仍是良善的(2);她並沒有向拿俄米說:「讓我回到摩押地去罷,因為在這裏無法生活,缺乏一切,但是在我父親的家裏,有足夠的糧食。」不!她並不注意她們從那裏出來的國家,事實上,她有很好的理由可以回去。以色列的神將是她的神,而且雖然祂熬煉她,但是她卻信靠祂而永不背棄祂;然而她的祈求僅是:「讓我到田間去拾取麥穗。」那些出生在良好環境之中,又被悉心照顧撫養長大的人,大都不會想到他們將會遭遇逆境,以及他們將會以如何卑賤的工作維持生存[註:「素來吃美好的食物的,現今在街上變為孤寒;素來臥朱紅褥子的,現今躺糞堆。」(哀四4)]當情況是如此的孤苦,讓路得被記念是一個偉大的例證: 1、謙卑:當命運使她窮困時,她不會說:「拾取麥穗,實際如同乞討,我羞於如此作。」乃是她愉快地順服接受了。至高的靈性容易陷於饑餓而不易屈服;但是路得卻兩者都不是;她並未告訴她婆婆,她是靠別人的零碎施捨長大的。雖然她不是如此長大的,乃是她淪落到這種地步,而感到不適。但是,她卻出於自願,而非她婆婆的命令。謙卑是青年人最光榮的品格,且為最佳徵兆之一,在路得的榮耀以前,就是這個謙卑美德。注意她在出發去拾取麥穗前所說的話,是何等的謙卑:「我蒙誰的恩,就在誰的身後拾取麥穗。」她不曾說:「我要去拾取麥穗,沒有人能否定我的自由。」乃是「我要去拾取麥穗,盼望有人能容許我自由。」注意!窮人不應祈求仁慈像討債一樣,而應謙卑地求告,以它為恩惠,不論事物多麼微小。 2、勸勉:她不曾向婆婆說「讓我去拜訪城中的婦女們,或是到田野去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散散心,我不能一天到晚和你在一起垂頭喪氣,憂愁不樂。」不!那不是遊戲乃是職分,她的心所專注的:「讓我去拾麥穗,或許有些益處。」她是一位品德善良的婦女,不喜愛吃懶散的飯食,而願意受苦。這是年輕人的榜樣。讓他們學習合時工作,並且一旦著手去作,就盡力去作。勤奮的心志乃是這個世界與另一個世界的吉兆。不要貪愛睡眠、不要貪愛遊戲、不要貪愛閒蕩,但要喜愛殷勤作工。這也是窮人的例證,要為生活而工作,不要為易得著而向人行乞。我們不要以正當的工作為恥,不論它是何等卑賤,因為沒有任何工作是可恥的。只有罪惡是低下的,其他的任何事情,我們都不應視作如此,因為都是所允許的。 3、關於她的婆婆,雖然她只是她的婆婆,而且由於她丈夫的死而不受拘束,她也很容易設想她從此可脫離丈夫的母親的管束,然而她仍恭謹地順服她。她不會不讓她知道或未經允許而外出。青年人應當如此尊敬他們的父母與長官;這是他們應有榮譽的一部分;她曾說:「婆婆阿!若你願意跟我去,我將去拾取麥穗。」甚或者:「你坐在家裏安逸,讓我外出受苦罷。」青年人應當工作,且讓年輕人接受年長的指導,而不可讓他們勞苦。 4、關於信靠神:體會:「我蒙誰的恩,就在誰的身後拾取麥穗。」她並不知道往那條路走,也不知道去問何人,但知順服和信靠神,而得著善待她的朋友們。讓我們保持對神的正確信心,而且深信若我們行為良善,祂也必善待我們。 這光景也發生在路得身上;因為當她單獨外出,既無嚮導又無同伴去拾麥穗時,她卻恰巧達到波阿斯的田裏(3)。在她而言似乎是偶然的,她不知道這是誰的田,她也沒有任何理由到這田而不到別的田;因此對她來說是「恰巧」的;但是神引導她的腳步來到這田。注意!神時常智慧地安排許多小事,這些小事湊在一起似乎是偶然的,為的是祂自己的榮耀,和祂子民的益處。許多大事件由於某一微小的轉機而成功,對我們似乎是偶然的巧合,然而卻是經過神計劃的指引。 「波阿斯正從伯利恆來,對收割的人說:願耶和華與你們同在!他們回答說:願耶和華賜福與你!波阿斯問監管收割的僕人說:那是誰家的女子?監管收割的僕人回答說:是那摩押女子,跟隨拿俄米從摩押地回來的。她說:請你容我跟著收割的人拾取打捆剩下的麥穗。她從早晨直到如今,除了在屋子裏坐一會兒,常在這裏。波阿斯對路得說:女兒阿!聽我說,不要往別人田裏拾取麥穗,也不要離開這裏,要常與我使女們在一處。我的僕人在那塊田收割,你就跟著他們去。我已經吩咐僕人不可欺負你;你若渴了,就可以到器皿那裏喝僕人打來的水。路得就俯伏在地叩拜,對他說:我既是外邦人,怎麼蒙你的恩,這樣顧恤我呢?波阿斯回答說:自從你丈夫死後,凡你向婆婆所行的,並你離開父母和本地,到素不認識的民中,這些事,人全都告訴我了。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翅膀下,願你滿得祂的賞賜。路得說:我主阿!願在你眼前蒙恩。我雖然不及你的一個使女,你還用慈愛的話安慰我的心。到了吃飯的時候,波阿斯對路得說:你到這裏來吃餅,將餅蘸在醋裏。路得就在收割的人旁邊坐下;他們把烘了的穗子遞給她。她吃飽了,還有餘剩的。她起來又拾取麥穗,波阿斯吩咐僕人說: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麥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並要從捆裏抽出些來,留在地下任她拾取,不可叱嚇她。」(4-16) 現在波阿斯出現了,他向他自己的僕人們,以及那位貧窮的異邦人所表現的態度,是十分的端莊有禮。 一、對他自己的僕人們,與僱用為他收割和收集禾捆的人。收成的季節是忙碌的時期,所有的人都在工作,波阿斯家道殷富,產業頗豐,也很忙碌。因此,在他手下有許多人作工,也靠他生活著。[「貨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物主得到甚麼益處呢?不過眼看而已。」(傳五11)]此處波阿斯表現出一位良善的主人: (1)他有一位監管收割的僕人(5),在大家庭裏通常需要一位監管眾僕人中的僕人,負責分派他們的工作與飯食。在神的家中,牧者就是這種僕人,必須是聰明而忠心的,向主人說明各樣事情,像此處的那人一樣(6)。 (2)然而他自己仍然來到收割人們的中間,察看他們工作進行的情形,若他發現任何事情差錯便予糾正,並且下令改進。這不但是為他自己的利益(凡完全把事情交給別人不加過問的人,常會使事情半途而廢;主人精明的眼睛,常使馬長得肥壯),同時也可鼓勵他的僕人們,因為主人前來察看並勉勵他們,常使他們幹得更為愉快起勁。那些生活安逸的主人們,也應當仁慈地體念那些終日為他們辛苦工作的人們,在烈日之下忍受炎熱與勞苦的光景。 (3)波阿斯與他的收割人們,彼此交換仁慈與虔誠的問候: 1、他對他們說:「願耶和華與你們同在。」他們回答說:「願耶和華賜福與你。」(4)由此可見,他們表現出: (一)你們的互相尊敬;他視他們為好僕人,他們視他為好主人。當他來到他們中間時,並未責備他們,好像找他們的錯處或者表現他的權勢,乃是為他們禱告:願耶和華與你們同在。使你們富足,賜給你們健康與力量,保守你們脫離災難。至於他們,也不會乘他不注意的時候咒詛他,像有些天性惡劣的僕人們憎惡他們主人的眼光一樣;他們回應他的禮貌:「願耶和華賜福與你,使我們的工作對你的豐富有益。」在一個家庭裏若能像這樣的主僕善意對待,必定能和睦相處。 (二)他們對於神的聯合順服,他們用相互代禱表示彼此親善,他們不僅表示他們的禮貌,而且表示他們的虔誠,進而體認一切良善都是由神同在與祝福而來。因此,我們應為自己和別人,將神擺在任何事物的價值與祈望之上。 2、因此,讓我們學習運用: (一)禮貌的問候,作為對朋友們誠意的親善。 (二)敬虔的歡迎,像此處的短禱一樣,可以提高我們仰望神的心意。唯一使我們應當注意的,他們不曾流於形式儀文,否則他們妄稱耶和華的名,也是徒然。但是,若我們以莊嚴審慎的態度來應付,我們便可以與神維持美好的交通,而從祂得取仁慈和恩典。這種問安逐漸變成流行的習慣,以祝福收割者的好運:[註:「收割的不夠一把,捆禾的也不滿懷,過路的也不說,願耶和華所賜的福,歸與你們,我們奉耶和華的名,給你們祝福。」(詩一二九7-8)] (4)他由收割的僕人那裏,知道他在田裏遇見的外邦女子的情形,便吩咐他們不要欺負她(9),也不可羞辱她(15)。作主人的人們應當注意,不僅自身不傷別人,同時也不讓他們屬下的人作出傷害的事;他又吩咐他們要善待她:「並要從捆裏抽出些來,留在地上任她拾取。」這雖然適於某些主人禁止或責難僕人們的浪費原則,但是他們不會阻止僕人的善意,而以明智的指示,給予許可。 二、波阿斯對路得非常良善,由他所聽到與所看到關於她的情形,他給予她許多恩惠;神也感動他去眷顧她。在他的收割者群中,他注意到這位陌生人,由監管收割的僕人那裏,知道她是誰以後,這是有關他的事情演進的特別情況: (1)那監管收割的僕人,對波阿斯簡明報告她的良好言行(6-7)。 1、她是外邦人,因此,根據神的律法:「可拾取所遺落的莊稼。」[註:「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利十九 9-10)]她是摩押女子。 2、她與他的家族有親屬關係;她跟隨拿俄米回來,而拿俄米是波阿斯親屬以利米勒的妻子。 3、她是位改變信仰者 ,因為她是由摩押地出來,到以色列定居。 4、她是十分謙遜有禮,未經獲得許可從不拾取麥穗。 5、她是非常勤奮,從早晨到現在認真地做工。貧窮而勤奮願意吃苦的人,是值得同情鼓勵的。如今,在白晝的炎熱下,她偶或到田邊的小屋裏略事休憩,有人聯想她或許暫時退到屋內去祈禱。然而她迅即返回做工,而且,除了短暫的休憩以外,都在認真的做工,雖然這並非她慣常所為。僕人們應該在對主人的態度和報告上公正無私,而且注意不誤傳別人的不實在之事,也不妨礙主人的博愛仁慈。 (2)波阿斯隨即在各種情況下對她極為仁慈: 1、他要她跟著收割的僕人,在他們收割的那塊田拾取麥穗,因為她不需要到其他任何地方去,使她得著更好的得著:「常與我使女在一處。」(8-9)因為同性別的人宜於相伴。 2、他吩咐他所有的僕人們,親切地對待她,並尊敬她。是的,他們都會這樣作,因為他們已看見主人對她的仁慈。她是一個異鄉人,或許由於她的語言、衣著,和舉止與他們不同。但是他吩咐他們不能在任何事上羞辱她或叱嚇她,像粗魯的僕人對待陌生人一樣。 3、他歡迎她享用他為僕人們準備的一切,他要她不僅喝為他們打來的水(9),(或許那是從伯利恆著名的井裏所打來的水,那井在城門旁邊,其後大衛王曾經渴想有人打那井裏的水給他喝[「大衛渴想說,甚願有人將伯利恆城門旁井裏的水打來給我喝。」(撒下二十三15)],而且「到了吃飯的時候,到這裏來吃他們的餅。」(14) 並且歡迎她享用調味汁:「來吧!將餅蘸在醋裏。」使它更可口些;因為神允許我們擁有既營養又美味的食物,不僅是應許我們的需要,也為使我們喜悅。他為鼓勵她指引僕人們,他親自參加與收割人一同坐下吃飯。對於伸手幫助窮乏人的善意幫助,無人會加以藐視[註:「他張手賙濟困苦人,伸手幫補窮乏人。」(箴三十一20)]注意!波阿斯對那些收割工人並未虧待,供給他們的也超過對外邦人的供應,因此:[註:「有施散的,卻更增添。」(箴十一24)] 4、他稱讚她對婆婆的盡心孝敬,雖然他沒有親眼目覩,但是他曾聽人說過:「凡你向婆婆所行的,這些事人全告訴我了。」(11)行善的固然必得稱讚,但他特別稱讚的,乃是她遠離故鄉,改信猶太教;迦勒底人有話說:「你已經改變了信仰,且居住在素不相識的百姓當中。」凡是能捨棄一切的,接受真實信仰的人,是值得加倍的榮譽的。 5、他為她禱告:「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12)她對以色列國的熱愛,而她自己卻生為外邦人,可見神在她身上所施行的恩典是何等大,因為她信靠在祂翅膀之下。凡是憑信心來到神恩典翅膀底下,而對這恩典滿足與信靠的人,必會確認如此行切能得著賞賜。由於這個意念,猶太人形容一個改變信仰的人是一個聚集在神翅膀下的人。 6、他鼓勵她繼續拾取麥穗,不要中斷;因為我們對於我們窮親屬們所能作的最大仁慈,乃是幫助鼓勵他們的勤勞。波阿斯吩咐僕人們,讓她在捆中拾取麥穗,因為別的拾穗者不准到那裏去,而且不可羞辱她,也就是說,不要叫她是賊、不要猜疑她會拾取超過被允許的(15)。這一切表示波阿斯是一位慷慨的人,同時是遵行律法關懷外邦人的人。 (3)路得以極謙卑與感謝來接受他的恩惠,而保持適宜的行動,像他一樣;但卻從未想到她不久以後便會成為這塊目前拾取麥穗的田地的女主人。 1、她對他盡量保持尊敬,而按照此國的習俗向他敬禮:「路得就俯伏在地叩拜。」(10)注意!良好的教養是信仰的偉大裝飾;我們也應當對應當得榮耀的人回報榮耀。 2、她謙卑地自己承認不配得他的恩惠:「我既是外邦人。」(10)又說:「不及你一個使女。」(13)既穿得不好也沒有好教養,既不靈巧又不敏捷。請注意!這頗適於我們謙卑地省察我們自己,並且時時警惕於我們日漸衰微,更應認為別人比我們強。 3、她對他的仁慈深為感激;雖然在他來說不值甚麼,或者超過按照神的律法所要求的;然而她仍讚美並欽佩它:「怎麼蒙你的恩呢?」(10) 4、她祈求他的善意繼續:「願在你眼前蒙恩。」(13)並且擁有他所告訴她真誠的話:「你還用慈愛的話安慰我的心。」這些都是高貴與重要的,我們常忽略對於下屬的人的仁慈一瞥,或友善的談話所得著的良好效果,而所費甚微,應當經歷不加吝惜,它將增加他們善行的榜樣。 5、當波阿斯讓她與收割的人一同吃餅時,她吃得不多,而且放棄休息,隨即起來去拾取麥穗(14-15)。她不曾與她的工作或需要為藉口,超過她的飯量多吃,或是少吃,不足以應付下午作工所需。節制是勤勉的友伴;而且我們必需靠飲食使我們有力作事,並非使我們不適。 「這樣,路得在田間拾取麥穗,直到晚上,將所拾取的打了,約有一伊法大麥。他就把所拾取的帶進城去給婆婆看,又把他吃飽了所剩的給了婆婆。婆婆問他說:你今日在哪裏拾取麥穗,在哪裏作工呢?願那顧恤你的得福。路得就告訴婆婆說:我今日在一個名叫波阿斯的人那裏作工。拿俄米對兒婦說:願那人蒙耶和華賜福,因為他不斷地恩待活人死人。拿俄米又說:那是我們本族的人,是一個至近的親屬。摩押女子路得說:他對我說:你要緊隨我的僕人拾取麥穗,直等他們收完了我的莊稼。拿俄米對兒婦路得說:女兒阿!你跟著他的使女出去,不叫人遇見你在別人田間,這才為好。於是路得與波阿斯的使女常在一處拾取麥穗,直到收完了大麥和小麥。路得仍與婆婆同住。」(17-23) 此處: 一、路得作完了當天的工作(17) (1)她留意不浪費光陰,因為她在田間拾取麥穗直到晚上。我們對於善行不要厭倦,因為在適宜的季節我們必須收割。她從未藉著任何理由坐下或者回家,直到晚上;讓我們趁著白晝完成那差遣我們的工作。她也從不絲毫濫用波阿斯的仁慈;雖然他曾吩咐他的僕人們,從捆裏抽出一些來,留在地上任她拾取,但是她仍然繼續拾取那些散落的麥穗。 (2)她小心謹慎地不讓她所收取的散失,而親自打穀,以便帶回家,而易於應用。「懶惰的人,不烤打獵所得的。」因此或許失去它的益處:「殷勤的人卻得寶貴的財物
本文档为【《马太亨利-路得记注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0170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7KB
软件:Word
页数:45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0-12-27
浏览量: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