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艳情诗背后的心灵冲突约翰·邓恩和他的早期爱情诗

艳情诗背后的心灵冲突约翰·邓恩和他的早期爱情诗

举报
开通vip

艳情诗背后的心灵冲突约翰·邓恩和他的早期爱情诗 第 14卷第5期 2004隹 济南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 VoI.14 No.5 2004 艳情诗背后的心灵冲突 约翰·邓恩和他的早期爱情诗 张海霞 (济南大学 外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摘 要: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早期爱情诗中反映出他对情爱和女性的矛盾思想。一方面,他肯定世俗性爱是 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他的爱情诗表现 出强烈的男权意识和歧视女性的基督教神学 思想。这种矛盾心态是当时动荡不安的英国...

艳情诗背后的心灵冲突约翰·邓恩和他的早期爱情诗
第 14卷第5期 2004隹 济南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 VoI.14 No.5 2004 艳情诗背后的心灵冲突 约翰·邓恩和他的早期爱情诗 张海霞 (济南大学 外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摘 要: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早期爱情诗中反映出他对情爱和女性的矛盾思想。一方面,他肯定世俗性爱是 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他的爱情诗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 出强烈的男权意识和歧视女性的基督教神学 思想。这种矛盾心态是当时动荡不安的英国社会现实和诗人坎坷的命运际遇在其诗作中的反映。 关键词:约翰·邓恩;艳情诗;人文主义;基督教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42{2004}05—0025—04 约翰·邓恩(John Donne,1572—1631)是英国 文艺复兴末期出现的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其诗作 在英国文学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一页。然而,在群 星璀璨的英国文坛中,他又是极富争议的一位。17 世纪著名诗人评论家约翰 ·德莱顿与 18世纪的约 翰逊博士都曾以尖锐激烈的语气批评约翰·邓恩, 指责他“专心标新立异、滥用牵强附会的比喻为能 事”,说玄学派诗人既不模仿 自然,也不模仿生活; 既不描绘物质的形态,也不表现心灵的活动;他们 无动于衷地看着人们的行动和生活当中的变化,他 们的作品也就是冷冰冰的,毫无生活气息;因为他 们一心只想道前人之所未道 ,只是为了语不惊人死 不休[‘](PL74)。此一论断未免太过偏颇,抹杀了邓恩 诗歌的思想性和社会性。事实上,对文学作品艺术 与思想两方面的全面分析是文学欣赏的必要条件; 文本并不是 自足的、封闭的,它摆脱不了世事性, 因为作家无法脱离他的时代,“作者们生活在他们 的社会历史中,既在不同程度上塑造那个历史和他 们的 社 会 经 历,又 被 那 个 历 史 和 经 历 所 塑 造”[2](P5 。邓恩自己在一次布道中也说,“每个人 都不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岛都是大陆的一部 分,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角,人和人类是不可分 的”。邓恩在现代的声名主要依赖于他早期的艳情 诗[3](P76)(傅浩认为不称爱情诗是因为其中包含有 不那么崇高的色情),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可发现, 这些艳情诗背后隐藏着一个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突出表现为世俗的、激进的人文主义爱情观和与之 相对的基督教精神中的女性观在作品中并陈。这 种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是当时动荡不安的英国社 会现实和诗人坎坷的命运际遇在其诗作中的反映。 一 方面,邓恩在他的艳情诗中坦率地强调和肯 定世俗的肉欲之爱,这有悖于基督教教义,接近于 古典精神。古典精神与基督教所宣扬的教义是不 共戴天的。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是神权中心与来世 主义。现世是孽海,一切罪孽的根源在肉体的要求 或邪欲。人应当禁欲,抛弃现世的一切欢乐和享 受,刻苦修行,以期到来世可登天国,和上帝在一起 同享永恒的幸福[4](PL22)。《新约·彼得前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有 “亲爱的兄弟啊⋯⋯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 的教导;《哥林多前书》中提出了“男不近女”、“守素 收稿日期:2004—03—19 作者简介:张海霞(1972一),女,山东济南人,济南大学外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安常”的口号。与基督教教义相反,古典文化是建 筑在人本主义和现世主义的基础上的,邓恩对世俗 肉欲之爱的肯定是对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传统 的继承。 文艺复兴运动“宣扬感性幸福的享乐主义”: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5](川 一147) 然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爱情诗在总体上仍受中世纪 传统、特别是中世纪后期所谓“宫廷爱情”传统的影 响,所描写的爱情主要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或者 是彼特拉克式的甜腻腻软绵绵的理想化爱情。例 如本·琼森的爱情抒情诗《致西丽雅》这样写道:“你 就只用你的眼睛来给我干杯,/我就用我的眼睛来 相酬;俄 者留下一个亲吻在杯边上 ,/我就不会 向 杯里找酒。”(卞之琳译文)邓恩不满足于这种空中 楼阁般的精神之恋,他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突出 表现有血有肉的男女间的世俗爱情:“在其早期表 现(例如约翰·邓恩的《歌与十四行诗》)中,英国玄 学诗进一步的特点是对待性爱的革命性和高度独 创性的态度。”【 ](P495) 《跳蚤》是邓恩艳情诗代表作之一。诗人用跳 蚤建构起一个奇妙的比喻,阐述性爱的合理性,批 判压抑人性的世俗观念。一个男子(诗人 自己)向 情人提出做爱的要求,那女士却认为那是“罪孽、耻 辱、神魂颠倒”,她会因而“失去少女的清白”,并予 以拒绝。说话人于是拿跳蚤做比喻,希望能说服他 的情人。在他看来,爱情不应仅仅是“甜言蜜语”。 性爱才是“尽情享受快乐”,同跳蚤吸他们的血一 样,只不过是 自然的要求,与罪孽无关,“就那么一 丁点事儿”,不值得大惊小怪。说话人明确提出,真 正的罪魁祸首是“世俗观念”,它横亘在情人之间, 使他们不能“享受快乐”。 第 19首挽歌《献给就寝的情侣》更是展现了一 幅赤裸裸的情爱场面:“充分地裸露,一切欢乐都由 你而起。/为了品尝完满的欢乐,灵魂须脱离 肉 体,/肉体也必须脱去衣裳。”诗人劝他的情人脱去 衣服,与他共寝,共享欢愉:“摘掉那幸福的束胸,它 令我羡妒,/永远能挨在,永远能站在那近处。 褪去衣裙,袒露出如此美丽的形体,/仿佛山丘的阴 影从开花的草原上逃逸。/耳丈下那银丝打制的头 饰,而展现 /--/g生长在你头顶之上 的柔发冠冕; 在脱掉那双鞋,然后安全地踏入/这爱情的神圣殿 堂,这柔软的床铺。”在诗人看来,性爱本身决不应 该受到压抑,也不应该受到鄙视,它是“神圣的”,是 人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该得到满足,应该得到 26 尊重。这种大胆的性爱在基督教看来是大逆不道 的,却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邓恩的艳情诗反映出他反对中古以 来盛行于情诗中的女性崇拜风尚,这又是与文艺复 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背道而驰的。中世纪以降,在 西方文学尤其是诗歌文本中,无论是骑士传奇还是 但丁的抒情诗,女性都是以遥远的、可望而不可及 的女神形象出现的,她象征着美、真理和启示,“作 为爱和美在尘世上的代表以及作为和谐、和平与安 慰的光辉之神而加以理想化的崇拜”( ](P2 ,女性被 认为对男性有净化、提升的作用。大诗人锡德尼、 斯宾塞和莎士比亚都写下过以这样的理想爱情为 主题的十四行诗。 与这一崇拜女性的人文观主流相左 ,邓恩的艳 情诗充满了男性意识和男权思想,强调的是男子享 受本性快乐的感觉。如上面例举的《跳蚤》、《献给 就寝的情侣》两首诗中,我们昕不到女性的声音,她 一 直是一个沉默的、模糊的人物,两首诗都立足于 诗人(男性)对他的情人的欲望之上,都是男人按照 自己的意愿一步步引导女性,而女性则一直处于被 动、从属的位置。在所举第二首艳情诗里还有这样 几行:“放开我漫游的手,让他们去吧俏 面,后面, 中间,上面,下面/哦,我的美洲,我新发现的大陆/ 我的王国,当有人占有的时候最安全”。情人(女 性)已物化成 了诗人 可以随心所欲征服统 治的领 域,是“新发现的美洲大陆”,是战利品,可以对她彻 底“占有”,如同自己的私有财产。 邓恩更在许多艳情诗中毫不掩饰对女性的轻 蔑态度。他否认女人有心灵:“可别在女人体内冀 求心灵,至多她们只有/秀美和聪慧;她们只不过是 木乃伊,一旦被占有。”(《爱的炼金术》)女人被贬低 为只有肉体没有心灵的“木乃伊”,完全与“女性崇 拜”的传统背道而驰。他还反复质疑女人的忠贞: “得把这疑惑弄明白,女人没有一个是真心的/这难 道是我的命运,要在你的身上验证确凿?”(《哀歌》 l5)在《去捉一颗陨落的星》中,诗人认为即使走遍 天涯海角,历尽千年万载,经历了天下无数奇妙的 事,你也找不到忠贞不渝的爱情,因为女人的爱只 能持续到分离后你给她写的第一封信为止,“她不 等/我到门催 已经对不起两三个男人。”男权 中心 的思想从来都是对两性持双重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男人可以有不 检点的行为,女人却被要求必须绝对忠实于丈夫。 邓恩的男权思想与人文主义爱情观相矛盾,体 现的是中世纪基督教精神。基督教教义集中体现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在《圣经》中,而《圣经》“事实上都是以父权制这种 男、女关系的世俗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为先决条件,“圣经的和一 般喜爱的上帝形象是一种天上的全能父权制,他按 照其无法解释的、显得专横的意旨赏罚:这种上帝 形象几千年来控制着人们的观念⋯⋯为男性占统 治地位的社会效力,其办法是:它使压迫女性的机 制显得合情合理。如果说上帝在其天国是统治其 子民的主,那么,这个社会是男性居统治地位,这也 是理所当然的”[8 3(r,32-36)。以《圣经》为中心的基督 教主流传统背着父权制的包袱,打下了不管有意无 意忽视女性的烙印,其中甚至有下述否定和贬低女 性 自主的内容 : 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像在圣徒的众教 会中一样,因为不准她们说话。她们总要驯 服,正如律法所说的。(《哥林多前书》) 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的驯服。我不许女 人讲道,也不许她管辖男人,只要沉静。因为 先造的是亚 当,后造的是夏娃;且 不是亚 当被 引诱,乃是女人被引诱,陷在罪里。(《提摩太 前书》) 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更加否认女人是上帝的 映象:女性并非上帝 的荣耀 和映象(托 马斯 ·阿奎 那),她被视为不完美之人,是无理性的、诱惑人的 东西。这儿有一个关于抹大拉的马利亚的例子:最 初,在《新约全书》中她是耶稣高贵的朋友,被许多 教父称为所有使徒中的使徒;但是按父权制方式编 辑的《圣经》(发生于公元 501~1000年间)把马利 亚歪曲为同犯下重大罪孽之人混在一起 的人,她变 为淫荡与性罪过的女性原型。奥古斯丁证实 了当 时的这种情况:在他看来,情感是肉体,理性是灵 魂;女性是肉体的化身,男性是灵魂的化身,两者相 互之间的关系反映基督教的世界秩序: 凡是 肉体控 制、灵魂 伺侯之 处,家庭关 系 就是颠倒的。女人控制男人的家庭,情况还要 糟糕。然而,那种男人下令 、女人服从的 家庭 关系却是正确的。因此,那种由灵魂控制、肉 体伺候的人都是正确的。[8 3(r,82 84) 在基督教父权制社会,男性拥有话语权,操纵 语义系统,创建关于女性的符号、女性的价值、女性 的形象和行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女性是 以虚幻或扭曲的形象出 现的,她们是夏娃、潘多拉、抹大拉的马利亚,是为 男人享用而创作出来的尤物,是一种被动的、缺乏 自主能力的次等客体,是“缺席”的“缄默”的,或者 是邪恶的淫荡的不贞的,这些女性形象渗透着男性 的主观意识 和偏见 ,成为邓恩艳情 诗中的女性基 型。 约翰·邓恩的艳情诗背后掩藏的诗人复杂矛盾 的内心世界,是 17世纪动荡不安的英国社会现实 和诗人坎坷的命运际遇在其诗作中的折射。17世 纪是英国历史上冲突和斗争最为激烈的时代。上 半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矛盾丛生,斗争愈演愈 烈;后半期则爆发了对英国甚至全世界均产生深远 影响的大革命、大战争、大毁灭。邓恩的文学生涯 主要集中在 17世纪上半叶,在一首诗里,诗人这样 解剖当时的社会: 新哲学怀疑一切,/火的原素已被扑灭;/ 太阳消失,地球也不见了, }人的智慧所能寻 到。/人们直爽地承认世界 已经衰亡/而在星 球和天体上/才戈到了多种新物;他们看/这里已 被压碎成了原子一般,/一切破裂,全无联 系,/ 失去了一切源流、一切关系:君 臣、父子,都已 不存⋯⋯(《世界的解剖一周年》) 这里的“新哲学”指的是哥白尼提 出的“太 阳中心 说”,它摧毁了天主教会关于上帝创造天地 的思想 , 推翻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天主教传统观念,给予漫 长的、宗教的封建神学统治以致命打击。直到 16 世纪仍深入人心的中世纪产物等级制受到全面否 定:“君臣、父子,都已不存”;传统宇宙秩序和谐观 念变得衰败混乱:“人类和整个世界,/都已脱节已 变残;⋯⋯世界在摇篮中就已坠落,/她掉转脑颅, 伤残密布,/-T-宙的榫所以全都接错⋯⋯整个世界 从初始就已腐朽, 个夜晚于是开启白昼。”(《世 界的解剖一周年》)此外还有宗教改革运动蓬勃发 展:德国路德教派改革,瑞士兹温利(1484—1551) 领导的宗教改革,法国加尔文教派改革等,尤其是 路德、加尔文教派脱离罗马教皇对罗马天主教的宗 教影响极其深远、重大。在英国国内,1533年亨利 八世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皇,确立了独立的英 国国教;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时代全国充斥着政 治斗争、经济矛盾和宗教冲突。 17世纪在欧洲文学史上又被称为“巴洛克时 代”,迈纳斯在《英国巴洛克文学中的精神学基础》 中“把这一时代的精神界定为对立倾向的冲突⋯⋯ 例如扩展与集中、宏观与微观、罪恶与拯救、信仰与 理性、专制与民主、反构造与构造学”等,通过这种 普遍的类比,迈纳斯得出结论:巴洛克时代在各方 面表现了冲突、矛盾和紧张状态[93(P125)。同样,《十 七世纪早期英国文学》一书中,D.卢斯(Douglas 2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Ruth)也对这个时代的各种对抗进行了探讨,他说: 1600—1660是一个转折时期⋯⋯社会生活的各方 面都呈现出新旧交替时期既冲突又融合的趋势,如 科学与宗教、政治和经济、法律和文学、音乐和建 筑,这种时代特征显然来自现代主义对中世纪残余 思想的冲击[10](PP卜 。社会的巨大变革无疑会给 作为天主教徒的邓恩带来思想上的强烈 冲击 ,原来 已经认定的属性变得不再那么明确了,一切都变得 不再那么确定。与他的同时代人一样,邓恩开始以 怀疑的目光审视人间的各种关系、世上的一切,信 仰和理性的问题深深地困扰着他 ,“一种怀疑主义 精神和悖论贯穿于几乎他所写的一切⋯⋯情感和 理智的冲突在邓恩的诗中永久地进行着”[1I](P2 , 如约翰·加利(John Carey)指出:和这个时代其他新 教徒一样,邓恩也深深地受到加尔文主义 (Calvin— ism)的影响,但他同时又是阿奎那(Aquinas)的崇拜 者,这就意味着邓恩不可避免地处于关于人类理性 的两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评判的两难之中⋯⋯在邓 恩的作品中,我们发现他总是在这两种可能的上帝 之间摇摆不定l12](P240)。在这里,阿奎那 的上帝 指 信仰,加尔文的上帝则代表理性。 就邓恩个人来说 ,有两件事对他的一生影响甚 大:婚姻和改信国教。邓恩出身于一个家境富裕的 天主教徒家庭 ,外祖母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 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乌托邦》的作者、天主教的殉 道者托马斯·莫尔的侄女。邓恩早年受文艺复兴时 期世俗文化 的影 响,纵情声色,但也颇有抱 负。他 以自己的才华赢得 了掌玺大臣托马斯 ·伊格顿 (Thomas Egerton)的青睐,并于 1597年至 1601年 期间担任伊格顿的私人秘书。他在这一时间创作 的诗歌作品“勾勒出了一个想象汪洋恣肆而又高度 个人主义的个体,一颗既醉心世俗功名又渴求精神 获救的敏感心灵⋯⋯”[13](P4 ) 1601年邓恩同伊格顿夫人的侄女安妮·莫尔 (Anne More)秘密结婚,这一事件给他的事业带来 了始未料及 的、毁灭性 的打击 ,他 因此失宠甚至人 狱。接下来的几年每况愈下,众多子女的拖累、寄 人篱下的生活以及疾病缠身等使邓恩沮丧压抑、怀 疑幻灭。然而,尽管命运如此多舛,他仍然不肯放 弃自己的进仕野心,但那时在国教确立的英国,他 唯一的出路是阪依国教,放弃世俗追求,投身上帝 和神学的怀抱,这使他内心极度矛盾、痛苦与困惑。 他的诗歌反映了来自他个人内心和来 自社会的冲 突与挣扎。 28 总之,邓恩的艳情诗表现了他极度困惑、充满 了怀疑和幻灭感的内心世界,既表现了他个人的痛 苦,也是反映当时那个充满宗教和政治纷争时代的 一 面镜子。他既是世俗的,又是宗教信仰虔诚的, 他的“头脑天生是严肃的、具有宗教气质的;但不是 天生虔 诚或禁 欲 的,而 是世俗 的和野心 勃勃 的”[6](P2 。反映在他的艳情诗里,就是进步的人文 主义观和封建的基督教神学这一对矛盾思想的冲 突和碰撞。这也是和他同时代的几乎所有其他诗 人的共同特点,因为只有“当人文主义与西欧的宗 教势力相结合的时候,人文主义才能在本地的土壤 中生根,而没有宗教势力,就不可能对中世纪晚期 的世俗社会产生持久的影响”[14](P583)。邓恩和他 的艳情诗是他那个时代、他那个社会的产物。当 然,邓恩的艳情诗中表现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而 是复杂的和多层次的,以上所述只是他 内心充满矛 盾、充满冲突的一生的一个侧面,只是他那个新旧 交替、变化频仍的时代的一个侧面。 参考文献: [1]李赋宁.英国文学论述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1997. [2]爱德华·赛义德.赛义德自选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3]傅浩.约翰·邓恩的艳情诗和神学诗[J] 外国文学评论,1995, (2)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5]黄伟合.欧洲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 .1991. [6]Preminger,Alex(ed).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ry and Poet— ics【Aj.PUP,1974. [7]阿克尼斯特.英国文学史纲[M],戴镏龄等译 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1959. [8]温德尔,E.M.女性主义神学景观[M].北京:三联书店, 1995. [9]Wellek,Rene&Warren,Austin.Theoryof Literature[M].New York:Harcourt Bruce Jovanovich,Inc.,1977. [10]Ruth,Douglas.English Literature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1600—1660)[M].Oxford:Clarendon Press,1977. 1l1]Grierson,H.J.C.Introduction to The Poems of John Donne [Cj.Oxford:Clarendon Press,1912. [12]Carey,John.John Donne:Life,Mind&Art[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13]Parfitt,George.John Donne:A Literary Life[M].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1. [14]赵郭华.基督教哲学 1500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 责任编辑:吴学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本文档为【艳情诗背后的心灵冲突约翰·邓恩和他的早期爱情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9701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3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0-12-13
浏览量: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