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孙维刚老师经验

孙维刚老师经验

举报
开通vip

孙维刚老师经验孙维刚老师经验 孙维刚老师经验 一、让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何让中学数学教学在整个中学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在于正确的观念和有效的实行两个方面。 一、关于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 人们常把数学在社会生活和科学中的地位与数学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同等看待,其实,它们有着重要的不同。 几乎在一切人类活动中,都离不开数学工具,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一切领域,数学更是重要的工具,是基矗但以此来认识中学数学教学的作用,却不够全面,甚至是舍本取末了。 中学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各科知识吗?诚然,它们是需要的,但是,仅此而...

孙维刚老师经验
孙维刚老师经验 孙维刚老师经验 一、让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何让中学数学教学在整个中学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在于正确的观念和有效的实行两个方面。 一、关于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 人们常把数学在社会生活和科学中的地位与数学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同等看待,其实,它们有着重要的不同。 几乎在一切人类活动中,都离不开数学工具,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一切领域,数学更是重要的工具,是基矗但以此来认识中学数学教学的作用,却不够全面,甚至是舍本取末了。 中学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各科知识吗?诚然,它们是需要的,但是,仅此而已吗?爱因斯坦曾援引过劳厄的一段名言:“当一个学生毕业离开学校时,如果他把几年来学到的知识忘光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那么,这时他所剩下的,才是学校教育的真正成果。” 我理解这“真正成果”,是指知识之外的东西,是人的能力、素质。就是说,学校的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的教育既要见“物”(知识)更要见“人”(能力、素质)。数学教学,尤宜如此。 北京大学张筑生教授曾谈过一种看法:“数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方式的科学。”因此,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自然地应当表现为,通过教授数学知识,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素质。 在这个目标逐步实现的过程里,中学生逐步掌握了数学知识,并且由于能力和素质的大大提高,必将使其它课程的学习效果大大改观。在非智力因素等同的条件下,智力的差异是决定性的。因此,把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定在“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能力,发展和完善学生的素质,使学生的聪明日益长进”上,不恰恰是使中学数学教学在整个中学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远见卓识吗!而且也正是中学教育的需要。 二、有益的实行 1.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总使知识以“系统中的知识”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着眼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使学生养成从系统的高度去把握知识、认识世界和进行思考。 2.着眼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的同时,着意于数学思想的渗透,更着重哲理观点的升华。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哪一位不同时是思想家、哲学家?他们都是站在思想的高度、站在哲理的高度进行观察与思考的。把这些思想和哲理观点编成教材来教中学生,他们无法接受,学会了也是教条,无助于他们以此为武器进行思考和应用,当然增长不了聪明才干。但是在数学教学中点点滴滴地长期渗透,则会使学生在耳濡目染过程中得到熏陶。 3.课堂上,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学生“超前思维,向老师挑战”的课堂气氛。例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写出来了,由学生思考、分析,到讲台上讲解;定理、公式写出条件时,鼓励学生想出它们的结论;再进一步,学生主动构造定理、公式;甚至,瞻前顾后,审时度势,提出应该给谁以定义和如何定义;乃至,对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都抢在前面猜想它的下一句是什么……这样做的优点,将使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同时,一切都是自己动手完成,历景艰难”,熟知其中的“沟沟坎坎”,必将印象深刻、记忆久远。学生向老师挑战,如果思考失误了,将从反面加深对正确认识的理解;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当然要大大改善只模仿教师一个人的局限性。另外,这种给学生们以在自己同伴面前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将是一种很好的鼓励青年积极追求的方式。 4.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学数学需要做题,别的课程也如此,但怎样才能起到做题的作用,达到做题的目的呢?我认为,题不在多而在精彩。在这里,精彩是指题目本身无错误,不只是对定义、定理、方法进行复述,题目的思路应充满活力、综合性强等等。但更重要的,是“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一题多解,将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理解;多解归一,是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乃至不同知识类别及思考方式的共性,上升到思想方法、哲理观点的高度,从而不断地抽象出具有共性的解题思考方法——多题归一。为了这种“把题做透”的目标能够实现,教师必须少留作业。 5.倡导学生从小进行学术研究。围绕中学数学内容,从初一到高三只要你去发掘,可以研究的课题大量存在。近10年来,我的学生在报刊、杂志发表的及在中学生论文比赛中获奖的论文,有30篇以上。这里也一定要指出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学生进行研究,最大的收获不是成果本身,更不是获奖,而是成长。 二、孙维刚老师怎样教数学 孙维刚怎样教数学?他说:“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 孙维刚的教学方法被称为“结构教学法”,讲究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比较和联系。他从不担心学生的脑子够不够使,比如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课本上只是延长三角形底边并做出一边的平行线引导学生做出证明,而孙维刚则是把问题交给学生,上来就让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证明。几种证法出来后,孙维刚再问“那么多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学生答“(n—2)1800,”并把几种证法写在黑板上,孙维刚做总结—这就是数学归纳法的思想。数学归纳法是高二才接触的东西,可是,求三角形内角和的初一学生就知道了,这么教学生受得了吗?可跟着孙老师学下去脑子就会“强大”起来。 一个初一的学生问他的数学老师:“您在课上讲,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总称,有理就是有道理的意思,我不明白整数和分数有什么道理呢?” 老师回答:“这是数学上的规定,没有什么。” 这一问一答被孙维刚听到了,他为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而欣喜,也为老师轻率的回答而遗憾,甚至感到了残酷—几经如此,求知的火花将熄灭,孩子们将会懒于思考。 孙维刚说:“科学上的任何规定都有为什么,数学尤其如此,世界上没有没有为什么的事。”“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 1980年9月,孙维刚开始了从初一教到高三的“大循环”实验,这下就3轮17年。 有一位同事满腹委屈地跟孙维刚说:“这点儿东西(指教学内容)开揉碎地给他们(指学生)讲了8遍啦,可一考试,48个有47个照错不误,这学生可怎么教?而人家重点中学的学生,你怎么教,他怎么会,你不教,他也会。” 孙维刚说,应当承认,学生的聪明程度是有差别的,有的老师曾用这样的办法—找来重点中学的练习与作业连夜复印,第二天布置给学生。重点中学讲什么,怎么讲照过来,这套办法当然行不通。因为你的学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作业,这么做永远赶不上重点中学的学生。 他说,根本的办法在于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 第一轮实验班上到初二结束时,不少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不及格,但孙维刚的教学实验并没有因此止步。等到这个班初三毕业参加中考时,数学平均分达到了94。47。 1985年春节,班里女生蔡冰冰因为平常学习成绩很好,上课时有点儿无所适从,所以来跟孙维刚聊一聊怎么学习。孙维刚说,我上高中时听数学课,有一次忽然觉得老师在讲以前讲过的东西,我就掐大腿,结果还疼。这说明,我不是在梦里,老师的确在重复以前的知识。这种感觉在以后的课堂听讲时经常出现,而且频率越来越高。为什么?实际上是许多知识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高中时要学的余弦定理,你就应该明白勾股定理就余弦定理的一个特例。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那么数学就变得简单多了。 那次“春节谈话”之后,孙维刚和蔡冰冰约定,谈话内容不要向别的同学透露,这或许是怕别的同学误以为孙维刚在鼓励“上课走神”吧。但蔡冰冰的成绩却使他反思起“听课”的效率——听讲要专心,专心的标准是什么?精神集中,不走神。孙维刚觉得这不是一个思想的回答,只把精神集中到老师的讲授内容上,很可能是跟在老师的后面亦步亦趋,处在被动姿态。他建议它;一个例题提出来了,自己先试着去判断它的真假;一个定理或公式写出来了,自己先试着去证明它;一个例题写出来了,自己先试着分析、解出它。甚至在学习进程中自己设想,该提出什么命题了,该定义什么概念了,让思维跑在老师的前面。如果达不到大幅度的超前,也要设想正在说着的这句话的下一句是什么。 从1987年开始,孙维刚就不再给学生留家庭作业。而这时的第二实验班,数学成绩却相当惊人——198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一、二等奖共15人,这个班占12名(北京拥用千所中学,重点赛区前137名,这个班占12名(北京拥有千所中学,重点中学50所以上),中考数学平均成绩96分(满分100),高考平均102分(满分120)。 大多数中学生,上到高三,数学课就不再学新东西,他们要开始整整一年的复习。而孙维刚则要把高三教材的全部内容都讲完——微积分、概率,他相信,让同学们掌握的东西越多,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越强,而讲课越琐碎越重复,学生思维受到的限制就越多。 孙维刚说:“人们喜欢说,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做人成长没有惟一的标准,但我认为还是有最高标准,比如正派、诚实、无私。” 很多学生的家长信赖孙维刚这个“品牌”,尽管这个“品牌”的另一面听起来颇为“残酷”,1983年初,孙维刚给他的第一轮实验班立下了班规:不许留长头发,不许穿皮鞋,不许唱庸俗的流行歌曲,男女生不许轻浮地说笑,不开生日晚会,不寄贺年卡。 这套班规是怎么出台的?那一年,北京22中一位物理老师跟孙维刚聊天,提醒孙维刚注意,那些中考成绩前几名的学生在22中上完高中后,考大学往往名落孙山,为什么?因为他们相对优秀,更容易引起异性同学的好感,更容易分散注意力…… 孙维刚这套班规一出台,就流传于附近的诸多中学,在不少学生的想象中,孙维刚堪称“凶神恶煞”。但10余年来,这套班规却被孙维刚的学生遵守着,更有不家长正因为这种严厉,才更愿意把孩子交给孙维刚。 1991的,学生桑丽芸母亲把孩子送到孙维刚的初一新班时说:“我宁可孩子将来是个笨蛋,也不能让她成个混蛋。”如今让这位乡亲自豪的是,她的女儿桑丽芸就读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系。 “宁可孩子是个笨蛋,也不能让他成个混蛋”这句话曾被孙维刚多次在家长会上引述。学生温世强的父亲还保留着1994年1月12日的家长会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孙老师:“一如既往,我们要坚持品德第一,学习,第二;训练发达的脑子第一,学分第二。” 学生张悦的父亲说,孙老师班里的学生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们懂礼貌,知道向收发室的大爷和电梯工问好,家长会服务时站得笔直,双手接物,毕恭毕敬。学校劳动,图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馆搬书,都愿意找这个班的学生,因为他们干活儿认真。我们这些家长也都是在50年代、60年代成长起来的,对那个时代中一些美好的东西非常留恋。在孩子上中学的这6年里,孙老师就是我们和孩子最多的话题——孙老师怎么样了,孙老师说什么了,等等。 孙老师说什么了呢?他给学生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普通一兵》,讲“活着,是为了他人的幸福”。在一次数学讲座之后,他给学生们布置的作业是:今天回家,向爸爸妈妈问一声好。 第三轮实验班的建班方针是,第一,诚实,正派,正直;第二,树立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争取为人民做较大贡献;第三,做一个有丰富情感的人。 1997年8月,这个班的学生毕业之后,孙维刚曾这样谈论他的高三(1)班:“快乐幸福的标准因人而异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理想是成为划朝代的科学家,他们应考虑更大的例题,比如国家、人民。我以为,我他们的幸福快乐就是刻苦学习,磨炼自己,奉献于他人。这一阶段的成功就在于获得一种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和卓越的品格修养,人们说,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做人成长没有惟一的标准,但我认为还是有最高标准的,比如正派、诚实、无私。” 1998年4月27日,孙维刚住进了肿瘤医院接受第8次手术,这一次是直肠癌,前7次是膀胱癌。30多位学生家长日夜轮流陪床护理,直到孙维刚6月1日出院。这些家长都还记得,7年前,当他们把学生送来时,孙老师被查出患有膀胱癌,他对学生家长说:“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活6年就行,一定要把他们送进大学。我要让一半的学生考上清化、北大。” 一位学生家长回忆说:“那一年,孙老师患膀胱癌,手术治疗时不去协和医院,要去北京六院。因为六院离22中近,他住在高层,上课间操时,孩子们看见孙老师站在窗口。” 很难说是孙维刚的情感还是孙维刚的班规在无形中约束着他的学生——因为每个中学都强调纪律和秩序,但布鞋、短发、不谈恋爱所标榜的价值观正被普遍地漠视。孙维刚说:“作为一个中学老师,面对流俗,我是苍白无力的,我无法左右社会上的大气候但可以构建自己的小气候。” 三、全班55%怎样考上清华北大 我在成希春校长的领导下,1980年开始进行教学教育实验。事实上,这是任教我们班全体老师和我们班同学及家长们风雨与共齐心协力的集体实验,我的工作,绝对离不开大家的帮助。 一、想法的产生和演变 (一)请给我时间  北京22中不是重点中学、生源不理想,但改变一个孩子的情况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所以,我要从初一接新生,请给我6年的时间。  今天我说22中生源不理想,人们会认为我夸大其词,这是因为大家只了解现在的情况。1980年我接的这个班,没有一个第一志愿报22中,除了两个第二志愿外,都是第一志愿市重点,第二志愿区重点,第三志愿才是22中。即使这样,仍有一些人不来报到,我们只好又补进了一些就近分配的学生。  我当时就认识到孩子的改变应当是全方位的,首先是思想品德。所以,我教学数学,更当班主任,从初一到高三,6年一循环,其中我患膀胱癌的1991--1992学年度,我同时担任高三(4)和初一(1)两个班的班主任和数学课,这样,三轮实验完成共用了17年。 (二)击一猛掌  1986年,第一轮实验班的蔡冰冰同学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北京市唯一入选首届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的学生,引起轰动。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一个6年前考不上重点中学的女孩子,竟取得北京市中学生数学顶尖成绩,这不是仅仅着眼于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掌握知识所能达到的,更不是督促学生大量做题,刻苦加刻苦所能企及的。而是从以知识为目标,转移到以活生生的学生本人为目标,通过教学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睿智非凡,全面发展他们素质使他们成才。这件事击我一猛掌,于是从1986年入学的第二轮开始,我提出了新的想法。 (三)新的想法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强调这个发展是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的发展。  要把德作为第一标准,因为我们需要的为大众谋福利的人才。  智,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要通过知识的教与学,不断发展孩子的智力素质,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把不聪明的孩子变聪明起来,让聪明的更加聪明。 爱因斯坦援引劳厄的话,说:“当一个学生毕业离开学校时,如果把老师教他的知识都忘光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这时他所剩下的,才是学校、老师在他身上教学的真正成果。”这就是说,真正的成果,是知识之外的东西,是能力,更是能力之上的智力素质。  如何实现这个想法? 二、我的做法  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把德、智、体融为一体,统一在建设一个优秀集体为人民炼一炉好钢的实践中。 德育和智育是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的,远大的理想将产生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反过来智力素质提高,使人看得远,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健康的身体,不但是学习和工作的保证,同时,艰苦的体育锻炼,将造就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德育的实践上,我们提出:1、诚实、正派、正直;2、树立远大的理想,要为人民多做贡献;3、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使别人更幸福。  在教学上发展智力素质,我们的主要做法有:1、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八方联系,浑然一体,造成学生总是浮想联翩思潮如涌的思维状态;2、更着重向哲理观点的升华,高屋建领;3、课堂上,造成学生超前思维向老师(包括课本)挑战的势态,在思维运动中训练,互相传染聪明与才智;4、题不在多而求精,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5、从初一开始即进行问题研究,写论文;6、各科都少留作业,数学不留硬性家庭作业,不收作业,保证学生每天睡眠9小时左右,6年如一。  在学校的体育安排之外,我们班内组织小组蓝球赛,集体游泳,练田径,每天放学后,女生跑800米,男生跑1500米。教歌,每年举办一次文艺演出班会。 三、实践来检验  实践指什么?指效果。教学教育上的效果,更在于时间延伸中的考察。 虽然我们为实验班22中时期的进步而高兴: 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班风正派,纪律严明,课堂安静,教室干净,考试时即使老师发完卷子离开,铃响同学自己收卷送去,也绝无人作弊;向社会及希望工程捐款捐物,我们班最为踊跃;学校扫除,各处室都愿意我们班去帮忙;每个寒暑假,都要拿出一两天,把全校师生数吨重的新课本,练习册从区仓库搬运回学校;同学之间真诚友爱,困难抢担,利益相让,谁有了好书、好解法,巴不得立即让全班都知道。有人说,高考中差一分,能差出一操场人。可是,对于每人可能在高考中加10分的4个直辖市级三好生名额,班上排名前15名的同学都放弃了,这是为了增加靠后一些的伙伴考上北大、清华的机会,而这肯定要让自己去担风险。 智力素质上,以第三轮班为例,闫王君同学获第3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为国争了光,为22中、东城区、北京市争了光,这块金牌是近5年来北京市唯一的一块数学国际金牌。第四届雷达表中国青少年英才科学奖竞赛(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作文、计算机、外语)中,北京籍得奖学生共4名,其中2名在本班:陈硕、闫   王君。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区前10名中,第二轮班占了4名(包括第1名),第三轮班,则是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获一等奖5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6人,1997年高考,全班40人全体上线,上本科线39人,重点线38人,进入北大、清华22人,占全班人数55%,而6年前小学升中学的考试中,只有16人的分数达到区重点最低录取线,另有15人的分数属就近分配数段。 身体素质上,当年身材瘦小的初一(1),6年后变成了平均身材在年级里最大的高三(1),上高二、高三后,校田径运动会上团体总分压倒性第一(高中组12个班,一般的班为30分左右,而本班126分一次,122分一次)任晓军获北京市中学体操个人全能第二名,合唱比赛每次都是第一,7人会钢琴,4人会手风琴,1人会小提琴,陈帆的书法获北京市中学生一等奖。 但是,更使我们受鼓舞的,是同学们离开22中以后的表现,第二轮进入北大、清华的15名同学1997年大学毕业,其中11人被保送国内研究生,或出国全奖学金研究。超过了人才荟萃的北大、清华毕业读研究生的比例,其中,李毅到美国密士根大学的第二年,获全美大学生计算机机芯设计比赛第三名。第三轮班现在读大二,其中在北大、清华的22人中,有18人的成绩在中等以上,其中半数在前几名,须知在北大、清华的学生个个都是全国各省市屈指可数的拔尖生。联想到他们在22中的阶段,我们不搞题海,不买练习册,高中数学不买课本,每天睡眠9小时左右,等等,充分表明,我们所选择的不搞应试教育而走发展智力素质的道路,是正确的。 在身体及其他素质方面,刘婷上大一时获清华大学生运动会女子800米第三,1500米第四,第二年则获清华大学女子800米第一名。张海飞获北京大学男子铅球第三,桑丽芸获北京大学女子800米第七。而北大、清华的近两万名学生中不乏特招的体育特长生,任晓军入选清华大学男子健美代表队,陈帆则代表清华大学获刚刚结束的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书法二等奖。 评价效果,我们更看重恐怕也最不放心的,是对思想品德的素质检验。到目前为此,情况让我们踏实。第一轮班的同学大学毕业已经9年。用团支书苏泳的话说,咱们班的同学在工作岗位上,哪个不是好样的!例如李兵同学刚进中科院微电子中心就参与并完成了两个课题,目前已被确定为中科院科研骨干,完成了两个“八五”攻关课题和一个攀登项目。而吴岳则设计了刚刚竣工的秀丽的国际金融大厦,他的领导,北京建筑设计院的李铭陶副院长对我说,在设计院年轻一代建筑师中,吴岳是最优秀的,第二轮班有8人进清华,其中4人(吕华威,廖诩民,戴亦欣,蒋博澜)以德、智、体的良好素质得一、二、三等奖学金。第三轮班则有7人在北大、清华获一、二、三等奖学金,第三轮班的同学1997年进入大学不久,就有9人被选为班长、团支书、系学生会部长、副主席,其中有7人是在北大、清华当干部。北大数学科学院院长彭立忠教授说:“孙老师给我们北大送来了一批高素质的学生。”他称赞担任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学生会学习部长的闫王君全面素质很好;而担任文体生活部长的女同学曹君诚实、热情,受到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同学们的称赞;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编辑说他去清华时,听到对刘婷同学的好评;在北大生命科学院担任团支书的桑丽芸同学主持2000人参加的全北大新生军训结营式,圆满成功;担任北大物理系学生会统筹部长的雷易鸣同学,每天自带面包当午餐,去香饵胡同希望工程工作站当志愿者,度过了自己宝贵的暑假,开学后,以被选为北大物理系学生会副主席。已经是清华大学经(72)班班长的王一同学,以其优秀的表现,以被选为清华大学经济学会会长。第二轮班的彭壮壮同学在获得美国西屋科学奖(俗称少年诺贝尔大奖),进入哈佛大学后给我来信,请转告打听他归宿的人们,唐朝诗人王昌龄有两句话:“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不过,就时间的延伸而言,现在还不到做出结论的时候,历史刚刚开始。  我希望我们三轮班的每一位同学,时时检点,刻刻奋进,使自己真正成为人民可信赖的人才。同时,我还衷心的希望得到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汇报批评指正,使其中错误的,不致谬种流传,使其中有益的,能为青年老师参考。因为,这些实在不是我的发明,是22中、东城区、北京市领导和那么多老师教给我的。 四、在教学中提高学生智力素质的做法 不是最好的,但它是有效的 --谈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智力素质的做法 孙维刚 当前,人们在对"人才素质"和"如何提高素质"的认识上,从大范围看,还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准确地理解中央所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张,这关系到是否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一位校长曾对我说,他不赞成一种做法,一说素质,就是减少课程,增加活动课,做游戏、切菜、揉面、做馒头;另一位校长告诉我,现在流传一种说法--"蹦蹦跳跳"长素质。 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和说法,反映了对素质教育的一种表面化认识,或是一种曲解。这样去做,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开展活动是对的,但是,一是要注意比重;二是要明确目的(这是更重要的),而不是为了每个学生都达到唱歌跳舞的多高水平,也不是为了调剂学生的过重负担而放松放松。作为有几十年教龄的教师,我从心眼儿里赞成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分析它之所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我看原因有三: 其一,逐级向上,都要选择、考试,这样即使一再减少课程内容,缩小范围,降低难度,还不是95分就"上去"了,90分就"下来"了吗?而且,愈是容易的题,考前就愈可以让学生通过大量、机械的重复练习,形成条件反射式的"快速、准确"解题。所以,从根本上说,考试和选择的办法要改革。 其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水平不容忽视。如果把学生奉为祖国的花朵,就不会忍心看到孩子们为做过多的作业而深夜十一二点还不睡觉。 其三,教师们的观念直接体现其水平。退一万步说,即使只为了取得好的分数,一条路是猜题、压题,进行大量练习,采用题海战术;另一条路呢?是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智力素质,造就一个强大、智慧的头脑,凭它,去答卷子,这时好成绩自然在其中了。 据我了解,很多优秀教师是不多留作业的。我听过北大附中周沛耕老师的课,那绝妙的讲解,春风化雨,把孩子们把"融化"了,完全不用再强化练习了。 从1987年起,10多年来,我基本上没给学生留过硬性的家庭作业,学生没交过作业,我也没判过作业。我是这样来进行教学改革试验的:从接初一年级一个班开始,担任数学教师兼班主任,直到这个班高三毕业,6年一循环。我们班(实验班)的各科老师也不多留作业,从而使学生在6年中,一直都能做到每天睡眠8.5小时以上,部分学生做到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 那么,学习质量保证了吗?考试成绩合格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以1991年~1997年的第三轮实验班为例(我校并非重点中学),在1996-1997学年度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有5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6人获三等奖。 1997年高考,我班40人全部考入大学--38人上了重点大学,其中22人进入北大、清华。我班阎君同学获第3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我想,我们致力于培养能力,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智力素质,学生的头脑逐渐"强大"了,在试题面前"运筹帷幄"、"纵横捭阖",难题自然是"落花流水"了。所以,我们的教学,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完善学生的智力素质。至于一说减轻学生负担,就是减少课程内容,改百分制为5分制,这不免还是没抓住关键。要知道,智力素质的关系,是脑子,是思维水平。 我们总结了一些在教学上提高学生智力素质的做法,简单说来有如下几点: 1.站在系统的高度选择教学知识; 2.着眼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更着重于哲理观点的升华; 3.课堂上,促使学生超前思维,并形成向教师(包括课本)"挑战"的态势,使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4.题不在多而在精,更在于"知题善任",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 5.从初一年级开始,即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写小论文; 6.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和体育锻炼。 当然,这种做法不见得是最好的,更不是唯一的,但实践证明,它是有效的。我觉得,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现在已经到了应该在深层次上下功夫的时候了,要切切实实地"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了。 五、神奇的孙维刚 1992年,孙维刚执教的北京22中高三(4)班,高考平均分达534分,全班40人中有15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1996—1997年度全国数学联赛中,全班共14人获奖;1997年高考,全班40名同学平均分为558.67分,数学平均分为117分,38人达到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线,600分以上的9人,22人考入北大、清华。而在当年升入中学时,这个班2/3的学生,成绩低于区属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 孙维刚怎样教数学?他说:“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 孙维刚的教学方法被称为“结构教学法”,讲究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比较和联系。他从不担心学生的脑子够不够使,比如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课本上只是延长三角形底边并做出一边的平行线引导学生做出证明,而孙维刚则是把问题交给学生,上来就让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证明。几种证法出来后,孙维刚再问“那么多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学生答“(n—2)180,”并把几种证法写在黑板上,孙维刚做总结—这就是数学归纳法的思想。数学归纳法是高二才接触的东西,可是,求三角形内角和的初一学生就知道了,这么教学生受得了吗?可跟着孙老师学下去脑子就会“强大”起来。 一个初一的学生问他的数学老师:“您在课上讲,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总称,有理就是有道理的意思,我不明白整数和分数有什么道理呢?” 老师回答:“这是数学上的规定,没有什么。” 这一问一答被孙维刚听到了,他为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而欣喜,也为老师轻率的回答而遗憾,甚至感到了残酷—几经如此,求知的火花将熄灭,孩子们将会懒于思考。 孙维刚说:“科学上的任何规定都有为什么,数学尤其如此,世界上没有没有为什么的事。” “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 1980年9月,孙维刚开始了从初一教到高三的“大循环”实验,这下就3轮17年。 有一位同事满腹委屈地跟孙维刚说:“这点儿东西(指教学内容)开揉碎地给他们(指学生)讲了8遍啦,可一考试,48个有47个照错不误,这学生可怎么教?而人家重点中学的学生,你怎么教,他怎么会,你不教,他也会。”     孙维刚说,应当承认,学生的聪明程度是有差别的,有的老师曾用这样的办法—找来重点中学的练习与作业连夜复印,第二天布置给学生。重点中学讲什么,怎么讲照过来,这套办法当然行不通。因为你的学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作业,这么做永远赶不上重点中学的学生。 他说,根本的办法在于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 第一轮实验班上到初二结束时,不少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不及格,但孙维刚的教学实验并没有因此止步。等到这个班初三毕业参加中考时,数学平均分达到了94.47。 1985年春节,班里女生蔡冰冰因为平常学习成绩很好,上课时有点儿无所适从,所以来跟孙维刚聊一聊怎么学习。孙维刚说,我上高中时听数学课,有一次忽然觉得老师在讲以前讲过的东西,我就掐大腿,结果还疼。这说明,我不是在梦里,老师的确在重复以前的知识。这种感觉在以后的课堂听讲时经常出现,而且频率越来越高。为什么?实际上是许多知识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高中时要学的余弦定理,你就应该明白勾股定理就余弦定理的一个特例。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那么数学就变得简单多了。 那次“春节谈话”之后,孙维刚和蔡冰冰约定,谈话内容不要向别的同学透露,这或许是怕别的同学误以为孙维刚在鼓励“上课走神”吧。但蔡冰冰的成绩却使他反思起“听课”的效率——听讲要专心,专心的标准是什么?精神集中,不走神。孙维刚觉得这不是一个思想的回答,只把精神集中到老师的讲授内容上,很可能是跟在老师的后面亦步亦趋,处在被动姿态。他建议它;一个例题提出来了,自己先试着去判断它的真假;一个定理或公式写出来了,自己先试着去证明它;一个例题写出来了,自己先试着分析、解出它。甚至在学习进程中自己设想,该提出什么命题了,该定义什么概念了,让思维跑在老师的前面。如果达不到大幅度的超前,也要设想正在说着的这句话的下一句是什么。 从1987年开始,孙维刚就不再给学生留家庭作业。而这时的第二实验班,数学成绩却相当惊人——198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一、二等奖共15人,这个班占12名(北京拥用千所中学,重点赛区前137名,这个班占12名(北京拥有千所中学,重点中学50所以上),中考数学平均成绩96分(满分100),高考平均102分(满分120)。 大多数中学生,上到高三,数学课就不再学新东西,他们要开始整整一年的复习。而孙维刚则要把高三教材的全部内容都讲完——微积分、概率,他相信,让同学们掌握的东西越多,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越强,而讲课越琐碎越重复,学生思维受到的限制就越多。 孙维刚说:“人们喜欢说,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做人成长没有惟一的标准,但我认为还是有最高标准,比如正派、诚实、无私。” 很多学生的家长信赖孙维刚这个“品牌”,尽管这个“品牌”的另一面听起来颇为“残酷”,1983年初,孙维刚给他的第一轮实验班立下了班规:不许留长头发,不许穿皮鞋,不许唱庸俗的流行歌曲,男女生不许轻浮地说笑,不开生日晚会,不寄贺年卡。 这套班规是怎么出台的?那一年,北京22中一位物理老师跟孙维刚聊天,提醒孙维刚注意,那些中考成绩前几名的学生在22中上完高中后,考大学往往名落孙山,为什么?因为他们相对优秀,更容易引起异性同学的好感,更容易分散注意力…… 孙维刚这套班规一出台,就流传于附近的诸多中学,在不少学生的想象中,孙维刚堪称“凶神恶煞”。但10余年来,这套班规却被孙维刚的学生遵守着,更有不少家长正因为这种严厉,才更愿意把孩子交给孙维刚。 1991的,学生桑丽芸母亲把孩子送到孙维刚的初一新班时说:“我宁可孩子将来是个笨蛋,也不能让她成个混蛋。”如今让这位乡亲自豪的是,她的女儿桑丽芸就读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系。 “宁可孩子是个笨蛋,也不能让他成个混蛋”这句话曾被孙维刚多次在家长会上引述。学生温世强的父亲还保留着1994年1月12日的家长会记录——孙老师:“一如既往,我们要坚持品德第一,学习,第二;训练发达的脑子第一,学分第二。” 学生张悦的父亲说,孙老师班里的学生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们懂礼貌,知道向收发室的大爷和电梯工问好,家长会服务时站得笔直,双手接物,毕恭毕敬。学校劳动,图书馆搬书,都愿意找这个班的学生,因为他们干活儿认真。我们这些家长也都是在50年代、60年代成长起来的,对那个时代中一些美好的东西非常留恋。在孩子上中学的这6年里,孙老师就是我们和孩子最多的话题——孙老师怎么样了,孙老师说什么了,等等。 孙老师说什么了呢?他给学生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普通一兵》,讲“活着,是为了他人的幸福”。在一次数学讲座之后,他给学生们布置的作业是:今天回家,向爸爸妈妈问一声好。 第三轮实验班的建班方针是,第一,诚实,正派,正直;第二,树立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争取为人民做较大贡献;第三,做一个有丰富情感的人。 1997年8月,这个班的学生毕业之后,孙维刚曾这样谈论他的高三(1)班:“快乐幸福的标准因人而异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理想是成为划朝代的科学家,他们应考虑更大的例题,比如国家、人民。我以为,我他们的幸福快乐就是刻苦学习,磨炼自己,奉献于他人。这一阶段的成功就在于获得一种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和卓越的品格修养,人们说,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做人成长没有惟一的标准,但我认为还是有最高标准的,比如正派、诚实、无私。” 1998年4月27日,孙维刚住进了肿瘤医院接受第8次手术,这一次是直肠癌,前7次是膀胱癌。30多位学生家长日夜轮流陪床护理,直到孙维刚6月1日出院。这些家长都还记得,7年前,当他们把学生送来时,孙老师被查出患有膀胱癌,他对学生家长说:“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活6年就行,一定要把他们送进大学。我要让一半的学生考上清化、北大。” 一位学生家长回忆说:“那一年,孙老师患膀胱癌,手术治疗时不去协和医院,要去北京六院。因为六院离22中近,他住在高层,上课间操时,孩子们看见孙老师站在窗口。” 很难说是孙维刚的情感还是孙维刚的班规在无形中约束着他的学生——因为每个中学都强调纪律和秩序,但布鞋、短发、不谈恋爱所标榜的价值观正被普遍地漠视。孙维刚说:“作为一个中学老师,面对流俗,我是苍白无力的,我无法左右社会上的大气候但可以构建自己的小气候。” 六、教人要教心 1980年,孙维刚开始进行“大幅度普遍提高学生素质”的教改实验。十几年下来,他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作法。而让他体会最深的则是要当好班主任。 孙维刚当教师35年,从未间断过当班主任。即使1990年5月发现膀胱癌后到1992年12月痊愈的两年间亦是如此,那两年,孙维刚7次手术两次住院,但仍当着两个班的班主任。 孙维刚当班主任,实实在在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去建设一个好集体。他认为一个人没有目标,他的生活将百元聊赖。一个班级更是这样,要焕发勃勃生机,首先要统一一个正确的目标,一个团结大家为之奋斗的理想和追求。 电影《带兵的人》中,连长这样说过:“浇菜要浇根,教人要教心。”那么,怎样才能“浇”到心上? 孙维刚会浇。以前,他每天参加值日扫除,近几年会议和社会工作较多,他仍力争7点多到教室扫地擦桌子,大扫除到厕所干拧墩布的脏活儿,学生摔伤或有病,他送他们上医院,他作错了事,或哪怕心里错怪了谁,他都会在全班面前检讨,赔不是。 1993年1月的一天早晨,孙维刚在路上帮助扶起一位驮着鱼缸摔倒的小贩,到校时,比他们班早10分钟到校的约定晚了5分钟。 怎么办?孙维刚原可以说明原因,但他没这样做。社会上很多人对某些领导做错了事总要诸多开脱本来就不满,孙维刚觉得他不能给孩子们再描上这样的一笔了。 于是,他在黑板上写下:“今天我迟到了,对不起大家”。然后走出门外,在凛冽的寒风中站了一个小时。 事后,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孙老师有病,工作又那么繁忙,这我们都清楚。有一天早晨,老师迟到了,他自惭自责,竟然在教室门口罚站。那一天风很大,望着门外的老师,同学们心里说不清楚是感动是难过。孙老师就是这样,要求同学们做到的,自己绝对以身做则。 1992年1月,孙维刚的4名学生代表北京参加第七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住在中国农科院。竞赛第1天早晨,他正要离家前往时,突然大量尿血,他患膀胱癌以来还从未出现这种情况,刹时间,孙维刚惊呆了。但随即镇定下来,下楼乘公共汽车赶到农科院陪伴他的学生,直到晚上安顿他们睡下,孙维刚才乘公共汽车回家,一整天不断尿血,第二天,孙维刚又带病去了。 1995年,学生闫君去合肥参赛,孙维刚送他上火车,合肥兵败,孙维刚到车站接他。1996年1月,闫君又去天津参赛,又是孙维刚陪他上天津。3月初闫君要到武汉参加国家集训队为期一个月的考试,孙维刚深夜送他上火车,回来时,孙维刚带着全班同学去西客站接他回来。7月份,闫君去国外参加奥林匹克大赛,期间,孙维刚陪他跑步,帮他翻译资料。终于,闫君获得第3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多少个刮大风的夜晚,孙老师穿着一件旧军大衣,骑一辆破自行车,来到我们家,在灯下和闫君一起讲解,这金牌有一半是要属于孙教师的啊。......正像闫君妈妈说的那样,这金牌不仅是闫君的,也是孙维刚的。 他唯一的希望,是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未及改正的失误和教训,贡献给后来跟上的年轻教师们,这是多么敞亮的胸怀啊。 七、解读孙维刚老师 一、德育只是为了高效形成想要达成的环境服务而已。 “德育的成功,将有力地促进开发智育的进程;而德育的苍白或紊乱,将滞误智育工作顺利地进行”(孙维刚语) 二、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求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 孙维刚训练学生,一要“敢”提问题;二要“会”提问题;三是在发现问题后,找出此知识与彼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别人要花一个月,他们仅用三个半天便讲完了高中数学的118个公式。初中三年便提前学完了高中的全部数学课程,而且还增加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和部分大学的数学课程。 初二上到一半,便可以优异的成绩答完前一年的高考数学试卷。 而孙维刚学生的成绩,总是和“付出”之间有一道“不等式”:课前不用预习,课上没有笔记,课后没有作业。  孙维刚到底靠什么呢? 他说:“我给学生出一道题,自己要先做10道题,从中选出最精彩、最典型、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 在孙维刚的书橱里,记者找到了一摞大硬皮本。数数共有二十二个(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上面画着三角、圆锥等各种几何图形,旁边则是密密麻麻的解题笔记。  他为学生开创了解题的“三级跳”: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求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又是他为学生归纳了4个大规律,15个中规律,30多个小规律,使他们从初一到高三,从代数到几何,再没有不会做的题目了。  三、在可见的系统中学习,知道自己还缺什么,知道自己已拥有什么。达到知己知彼。 魏书生认为,教学中首先应当帮助学生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为此,他与学生多次讨论、商量,画出了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图,整理成了支干、小杈、叶子的系统,即所谓“语文知识树”,或叫“知识地图”。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当思维的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时.有了这张‘地图’,目标才能明确,少走冤枉路”。 孙维刚则把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分成了三层意思:一、每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的传输,都是在见树木更见森林、见森林才见树木的状况下进行的;二、在教学过程中,对任何细节都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凡事都去问为什么,寻找它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三、在系统中进行教学。孙维刚认为这种做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使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盘根错节,又浑然一体,而到后来,知识好像在手心里,了如指掌,不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瓦砾、一片望而生畏的戈壁滩。”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魏书生培养自学能力的做法是:第一,提高学生对培养自学能力的认识;第二,教给学生学语文的方法:如怎样读一本语文书,怎样读一篇文章,怎样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怎样制定语文学习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等;第三,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学计划,并制定了科学的管理系统加以落实。第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他把传统教学中教师干的一些事也交给了学生去做:教会了学生怎样留作业,怎样批改作业,怎样出考卷。 孙维刚在每届6年的数学教学中:第一,几乎每道例题、每个定理、每个公式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第二,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造成学生总是想在老师前面、向老师(包括课本)挑战的氛围,让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让一个个学生到前面来讲,促进了学生之间聪明才智的相互传染。第三,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在知识上指导学生注意追根究底,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站在哲理的高度思考问题,注重联想。第四,在解题中指导学生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多解归一,归纳共性,分离个性,并总结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解题规律。第五,提倡和指导学生开展问题研究,练习写论文、写总结。第六,不能忽视回顾总结工作,学生完成作业后,要回顾、总结、反思,只有掩卷反思才会有所发现和优化。第七,世上不存在没有“为什么”的事物,凡事需问“所以然”o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各抒己见,展开争论。孙老师认为:老师给学生讲题,如果只把题目的解法过程一步一步讲清楚,哪怕再细致明白,而讲不出这些解法步骤是怎么想出来的,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效果是不大的,甚至起消极作用。要讲清楚自己当时的心绪和想法,在笨拙中学会反思,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五、编写出"结构教学"教材 六、其它 孙维刚说,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追问数学上的为什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才是最重要的。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课堂上老师常会重复以前的知识,这时候学生应努力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这样学习数学就变得简单而有趣了。 在他的课上,基本上是先出题,写出公式,然后让学生讨论,上黑板演示,老师在一旁点拨,让学生学会寻找规律。 八、解读孙维刚老师(1)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还有什么比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与问候更荣幸的呢?还有什么比当生病住院时,几十位家长自发组织守护几十个昼夜而更令人欣慰与感动的呢?还有什么比一个普通学校的普通班大多数同学都考上清华、北大,创造了人间教育神话而更令人佩服与惊叹的呢?他就是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国数学会理事、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批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劳模、北京市模范班主任以及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全国十大师德标兵之一的孙维刚老师。 崇高的荣誉令人惊羡,五彩的光环折射出孙老师丰富的人生和优秀品格。这位身患癌症,曾作过五次手术的老师,在北京22中任教38年,不唯官不唯利,以坚强的意志1顽强的拼搏精神呕心沥血作了长达17年的三轮教改实验,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做出了令重点中学为之咋舌的成绩,学生素质全面,品德高尚,身体强壮,第三轮实验班高考全部上线,上重点本科占95%,上清华、北大的占55%o并且各轮都有很多同学获学科竞赛国家级奖励,其中有获IMO金牌选手,开北京市之先河。而每轮班的学生的入口成绩均在北京市区重点中学录取分之下。   出于职业的爱好和对孙老师由衷的敬佩,梦想自己也探索出一条教改成功之路,也愿更多的这样的高素质老师执教于三尺讲台前,尽管只在电视里见过孙老师的光辉形象,在他的著述中目睹他的照片,体会他的教育教学教研思想,但我总有一种非解读孙老师不可的冲动,虽只言片语、挂一漏万,我想我作为孙老师的忠实追随者会兴奋不已。 敬业爱生 真情育人 凡教育战线成绩卓著的改革者成功者,无一不是虔诚的钟爱自己的岗位、自己的专业,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孩子,孙老师也不例外o 80年代初,曾有3所高校以优越的条件调孙老师去任教,他不为所动,仍留在北京22中这块普通实验田里劳作,领导多次有意安排重要岗位给他升迁的机会,他痛快的拒绝了,他的高风亮节、无私奉献一直为他的弟子们称颂。 在孙老师第三轮实验班高二时,一位同学由于家境贫寒,其下岗父亲找到孙老师要求孩子跳级,以减轻家中负担,孙老师考虑再三说跳级不一定考得上理想的大学,孩子品学兼优,我向学校为他申请奖学金,不仅学费不交,以后的这费那费也不用交。其实孙老师为了不为难校长,替这位学生交了一切费用,还谎称是学校给的奖学金,半年后该生才知道孙老师是“骗人”的,再不要孙老师帮他交费。后来孙老师发现该生脸色苍白营养不良,登门送去3000元,被其父拒绝了。孙老师为每一轮学生经济资助都在万元以上。1992年他班有4位同学代表北京市在中国科院参加第七届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竞赛当天早晨,膀肮癌复发,大量尿血,连他自己也不忍心看着鲜红的尿液。是陪学生去还是不去,孙老师为难了。不去,学生认为不是孙老师一贯的作风,肯定身体出了问题!为了不让同学们分心,孙老师强打着精神,与病魔抗争,陪了学生整整两天后才住进了医院。1987年春天大扫除,40多年的旧平房斑驳陆离,灰尘厚重,孙老师伯同学们吸进石灰粉得肺病,他让全班同学到院子里去,独自一人戴上口罩进了教室反锁上门,用长长的掸了在屋子里大干起来,学生回过神来,使劲敲门他就是不开,一直干完,等尘土落定,他出去已是蓬头垢面白发白胡子野人一个了,孩子们心痛极了,相拥而泣。1998年5月孙老师接受直肠癌割治手术,几十位家长,几十个昼夜,在病床边轮流守护,学校派两位中层干部到医院护理,都被家长劝说了回去,家长说别人照顾孙老师,我们不放心。在北京工作、上学的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爬上八层楼,也去病房聆听孙老师的教诲。 由此可以领略孙老师博大的胸怀、忘我的境界。孙老师本人是一个素质非常全面的老师,第一次写出α、β、γ时,可以从希腊字母讲到希腊文化,再讲到欧洲、二战,一堂数学课,孙老师可以讲到历史、军事、世界局势、地理风情、唐诗宋词,讲足球、蓝球,也可能随机转到物理、化学、俄语、英语,乃至田径、音乐,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追溯数学史又展望现代数字发展。孙老师长期教数学当班主任,又兼教过物理、历史、地理、音乐,任过校排球队、乒乓球队、篮球队教练,手风琴伴奏。 团结爽最的绝集体 孙老师认为,一个人没有目标,他的生活将百无聊赖。一个班级更是这样,要焕发勃勃生机,要确定一个正确的目标,一个团结大家为之奋斗的理想与追求。建设一个优秀的集体,为人民炼一炉好钢,要求每个同学诚实、正派、正直;树立远大理想与抱负,上一流大学,将来为人民多作贡献;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 他高度重视德育为首的建班方针,为德育工作的成功命名。学生明确人生方向,产生学习动力,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培养锐意进取,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保障良好的学习秩序,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一个理性的气氛,循环有序地抓促进诚实美德的形成,分析社会现象,明辨是非,绝不盲从,促进学生做父母的好儿女,花很大力气抓班主任不在时的管理,培养“自觉战士最光荣”,要求每个同学每个班干部以此共勉。通过较长时间的养成教育,学生行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思想品格拾级登高,保持神圣的课堂永远安静,明亮的教室永远干净,校方或年级不用管,甚至无需过问他的班随时都是最优秀的。每次捐款捐物最踊跃,全校大扫除,学校处室的老师争着让他班的学生去干,因为他班学生干活最卖劲,纪律最好,叫人放心,每个寒署假,全班同学都要利用两天时间义务将全校师生几万本课本搬回学校。第三轮实验班高三时曾分得四个省级三好生名额,而合条件的多达37位同学,同学真心相让,将这在高考加10分的机会都想让给别人。虽然社会影响比较复杂和多元化,不管别人怎么样,他们师生却致蓬勃向上、正派高尚,心理总是装着别人,信奉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有一颗善良的心和过人的智慧,班集体就是一个温暖的家。 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师生一视同仁。孙老师教改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本人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和良好风范,他一向言行一致辞,光明磊落,他就是学生的榜样。每天早晨7点他准时到校扫地、擦桌子、冲厕所,在他的感召下,同学比他到校更早,后来几乎没有孙老师插手的机会。有一次班上的一项工作没有到位,他批评了两位女班长,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委屈了她们,在家长会、班会的联席会上,孙老师诚恳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当着全班同学与家长鞠躬赔礼道歉。他认为,既然要求学生做到,老师为何做不到,要求学生做好,自己为何做不好,何况老师是成人,是有份量的称谓!在一个寒冬的早晨,孙老师骑车上班在一段坡路上遇一小贩吃力地推着装满莱即将倒退的三轮车,他骑车走过了心里顿感不安。因为小贩急需帮助,若换他班同学毫不犹豫地帮助了。想到这里孙老师脸红了,毅然决定帮助小贩一把,当他赶到学校时,迟到了5分钟,他没做任何解释,在黑板上写下“我今天迟到了,我对不起大家”,然后走到门外,在凛例的寒风中站了整整一小时,同学们都知道孙老师有病,外面的风很大,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与感动o 九、解读孙维刚老师(2) 造就学失强大的头脑 是数学数学的根本任务 在孙老师几轮教改实验中,不给学生留硬性的家庭作业,在上高三前的五年中,学生没有做过课本以外的作业,根本不进题海,课堂教学重在思维训练,造就学生一个强大的头脑,使不聪明的聪明起来,聪明的更加聪明,站在系统的高度,提炼思想,升华观点,得
本文档为【孙维刚老师经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4140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3KB
软件:Word
页数:55
分类:高中其他
上传时间:2010-12-09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