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观禅修

内观禅修

举报
开通vip

内观禅修大念处经(Mahinda Bhikkhu 中译)(2007年6月1日更新) 大念处经(Mahinda Bhikkhu 中译)(2007年6月1日更新) 大念处经(巴汉对译) 长部 第22经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等觉者! 大念处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古卢国名为甘马萨昙马的古卢市镇。于其处,世尊称呼诸比库:「诸比库。」那些比库应诺世尊:「尊者。」世尊如此说: 总说 「诸比库,此一行道 ,能清淨有情,超越愁、悲,灭除苦、忧,得达如理,现证涅槃,此即是四念处。 哪四种呢?诸比库,于此,比库于身随观身而住,热诚,正知,...

内观禅修
大念处经(Mahinda Bhikkhu 中译)(2007年6月1日更新) 大念处经(Mahinda Bhikkhu 中译)(2007年6月1日更新) 大念处经(巴汉对译) 长部 第22经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等觉者! 大念处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古卢国名为甘马萨昙马的古卢市镇。于其处,世尊称呼诸比库:「诸比库。」那些比库应诺世尊:「尊者。」世尊如此说: 总说 「诸比库,此一行道 ,能清淨有情,超越愁、悲,灭除苦、忧,得达如理,现证涅槃,此即是四念处。 哪四种呢?诸比库,于此,比库于身随观身而住,热诚,正知,具念,调伏世间之贪、忧;于受随观受而住,热诚,正知,具念,调伏世间之贪、忧;于心随观心而住,热诚,正知,具念,调伏世间之贪、忧;于法随观法而住,热诚,正知,具念,调伏世间之贪、忧。 ——总说结束—— 身随观 阿那巴那部分 那麽,诸比库,比库又如何于身随观身而住呢? 诸比库,于此,比库前往阿兰若,前往树下,或前往空閒处,结跏趺而坐,保持其身正直,使正念现起于面前。他只念于入息,只念于出息。 入息长时,了知:『我入息长。』 出息长时,了知:『我出息长。』 入息短时,了知:『我入息短。』 出息短时,了知:『我出息短。』 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入息。』 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出息。』 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入息。』 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出息。』 诸比库,犹如熟练的辘轳匠或辘轳匠的学徒,在长转时了知:『我在长转。』在短转时了知:『我在短转。』 诸比库,同样地,比库入息长时,了知:『我入息长。』出息长时,了知:『我出息长。』入息短时,了知:『我入息短。』出息短时,了知:『我出息短。』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入息。』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出息。』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入息。』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出息。』 如此,或于内身随观身而住,或于外身随观身而住,或于内外身随观身而住 。或于身随观生起之法而住,或于身随观坏灭之法而住,或于身随观生起、坏灭之法而住 。他现起『有身』之念 ,只是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 。他无所依而住 ,亦不执取世间的一切 。   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身随观身而住。 ——阿那巴那部分结束—— 身随观 威仪路部分 再者,诸比库,比库在行走时,了知:『我行走。』 或站立时,了知:『我站立。』或坐着时,了知:『我坐着。』或躺卧时,了知:『我躺卧。』无论身体所处如何,只是如实地了知。 如此,或于内身随观身而住,或于外身随观身而住,或于内外身随观身而住 。或于身随观生起之法而住,或于身随观坏灭之法而住,或于身随观生起、坏灭之法而住 。他现起『有身』之念,只是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他无所依而住,亦不执取世间的一切。   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身随观身而住。 ——威仪路部分结束—— 身随观 正知部分 再者,诸比库,比库在前进、返回时保持正知 ,向前看、向旁看时保持正知,屈、伸〔手足〕时保持正知,持僧伽梨、钵与衣时保持正知,食、饮、嚼、尝时保持正知,大、小便利时保持正知,行走、站立、坐着、睡眠、觉醒、说话、沉默时保持正知。 如此,或于内……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身随观身而住。 ——正知部分结束—— 身随观 厌恶作意部分 再者,诸比库,比库对此从脚底以上、从髮顶以下、为皮肤所包的身体,观察充满种种之不淨:『于此身中有头髮、身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腱、骨、骨髓、肾,心、肝、肋膜、脾、肺,肠、肠间膜、胃中物、粪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油膏、唾液、鼻涕、关节滑液、尿。』 诸比库,犹如两端开口之袋,装满了各种穀类,比如稻米、米、绿豆、豆、芝麻、米粒。有眼之人打开之后,即能观察:『这是稻米,这是米,这是绿豆,这是豆,这是芝麻,这是米粒。』 同样地,诸比库,比库对此从脚底以上、从髮顶以下、为皮肤所包的身体,观察充满种种之不淨:『于此身中有头髮、身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腱、骨、骨髓、肾,心、肝、肋膜、脾、肺,肠、肠间膜、胃中物、粪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油膏、唾液、鼻涕、关节滑液、尿。』 如此,或于内……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身随观身而住。 ——厌恶作意部分结束—— 身随观 界作意部分 再者,诸比库,比库如其住立,如其所处,以界观察此身:『于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诸比库,犹如熟练的屠牛者或屠牛者的学徒,杀了牛并切成肉片之后,坐在四衢大道。同样地,诸比库,比库如其住立,如其所处,以界观察此身:『于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如此,或于内身随观身而住……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身随观身而住。 ——界作意部分结束—— 身随观 九墓地部分 再者,诸比库,如同比库见到被丢弃在墓地里的尸体,死后经一日,经两日或三日,已经肿胀、青瘀、脓烂。他比较于此身:『此身确实也具有如是之法,如是之性,无法避免如此。』 如此,或于内……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身随观身而住。   再者,诸比库,如同比库见到被丢弃在墓地里的尸体,正被乌鸦、兀鹰、鹫、苍鹭、狗、老虎、豹、豺狼或各种虫所噉食。他比较于此身:『此身确实也具有如是之法,如是之性,无法避免如此。』 如此,或于内……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身随观身而住。 再者,诸比库,如同比库见到被丢弃在墓地里的尸体,骨锁尚有肉有血,由筋腱连结着……骨锁已无肉,为血所污,由筋腱连结着……骨锁已无血、肉,由筋腱连结着……已无连结的骨头散落各处:一处为手骨,另一处为脚骨,另一处为踝骨,另一处为胫骨,另一处为股骨,另一处为髋骨,另一处为肋骨,另一处为嵴椎骨,另一处为肩胛骨,另一处为颈椎骨,另一处为颚骨,另一处为齿骨,另一处为头骨。他比较于此身:『此身确实也具有如是之法,如是之性,无法避免如此。』 如此,或于内……而住。 再者,诸比库,如同比库见到被丢弃在墓地里的尸体,骨头白如螺贝之色……骨头堆积经过三四年……骨头腐朽成为粉末。他比较于此身:『此身确实也具有如是之法,如是之性,无法避免如此。』 如此,或于内身随观身而住,或于外身随观身而住,或于内外身随观身而住。或于身随观生起之法而住,或于身随观坏灭之法而住,或于身随观生起、坏灭之法而住。他现起『有身』之念,只是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他无所依而住,亦不执取世间的一切。   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身随观身而住。 ——九墓地部分结束—— ——十四种身随观结束—— 受随观 那麽,诸比库,比库又如何于受随观受而住呢? 诸比库,于此,比库感到乐受时,了知:『我感到乐受。』感到苦受时,了知:『我感到苦受。』感到不苦不乐受时,了知:『我感到不苦不乐受。』感受到有物染的 乐受时,了知:『我感受到有物染的乐受。』感受到无物染的乐受时,了知:『我感受到无物染的乐受。』感受到有物染的苦受时,了知:『我感受到有物染的苦受。』感受到无物染的苦受时,了知:『我感受到无物染的苦受。』感受到有物染的不苦不乐受时,了知:『我感受到有物染的不苦不乐受。』感受到无物染的不苦不乐受时,了知:『我感受到无物染的不苦不乐受。』 如此,或于内受随观受而住,或于外受随观受而住,或于内外受随观受而住。或于受随观生起之法而住,或于受随观坏灭之法而住,或于受随观生起、坏灭之法而住。他现起『有受』之念,只是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他无所依而住,亦不执取世间的一切。   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受随观受而住。 ——受随观结束—— 心随观 那麽,诸比库,比库又如何于心随观心而住呢? 诸比库,于此,比库于有贪心,了知:『有贪心』;离贪心,了知:『离贪心』。有瞋心,了知:『有瞋心』;离瞋心,了知:『离瞋心』。有痴心,了知:『有痴心』;离痴心,了知:『离痴心』。昏昧心,了知:『昏昧心』;散乱心,了知:『散乱心』。广大心,了知:『广大心』;不广大心,了知:『不广大心』。有上心,了知:『有上心』;无上心,了知:『无上心』。得定心,了知:『得定心』;无定心,了知:『无定心』。解脱心,了知:『解脱心』;未解脱心,了知:『未解脱心』。 如此,或于内心随观心而住,或于外心随观心而住,或于内外心随观心而住。或于心随观生起之法而住,或于心随观坏灭之法而住,或于心随观生起、坏灭之法而住。他现起『有心』之念,只是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他无所依而住,亦不执取世间的一切。   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心随观心而住。 ——心随观结束—— 法随观 盖部分 那麽,诸比库,比库又如何于法随观法而住呢? 诸比库,于此,比库对五盖而于法随观法而住。诸比库,比库又如何对五盖而于法随观法而住呢? 诸比库,于此,比库内〔心〕存在欲贪,了知:『我内〔心〕有欲贪。』内〔心〕不存在欲贪,了知:『我内〔心〕没有欲贪。』他了知未生起的欲贪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的欲贪如何捨断,也了知已捨断的欲贪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内〔心〕存在瞋恚,了知:『我内〔心〕有瞋恚。』内〔心〕不存在瞋恚,了知:『我内〔心〕没有瞋恚。』他了知未生起的瞋恚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的瞋恚如何捨断,也了知已捨断的瞋恚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内〔心〕存在昏沉、睡眠,了知:『我内〔心〕有昏沉、睡眠。』内〔心〕不存在昏沉、睡眠,了知:『我内〔心〕没有昏沉、睡眠。』他了知未生起的昏沉、睡眠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的昏沉、睡眠如何捨断,也了知已捨断的昏沉、睡眠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内〔心〕存在掉举、追悔,了知:『我内〔心〕有掉举、追悔。』内〔心〕不存在掉举、追悔,了知:『我内〔心〕没有掉举、追悔。』他了知未生起的掉举、追悔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的掉举、追悔如何捨断,也了知已捨断的掉举、追悔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内〔心〕存在疑,了知:『我内〔心〕有疑。』内〔心〕不存在疑,了知:『我内〔心〕没有疑。』他了知未生起之疑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之疑如何捨断,也了知已捨断之疑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如此,或于内法随观法而住,或于外法随观法而住,或于内外法随观法而住。或于法随观生起之法而住,或于法随观坏灭之法而住,或于法随观生起、坏灭之法而住。他现起『有法』之念,只是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他无所依而住,亦不执取世间的一切。   诸比库,比库乃如此对五盖而于法随观法而住。 ——盖部分结束—— 法随观 蕴部分 再者,诸比库,比库对五取蕴而于法随观法而住。诸比库,比库又如何对五取蕴而于法随观法而住呢? 诸比库,于此,比库〔了知〕:『如是色,如是色之集,如是色之灭;如是受,如是受之集,如是受之灭;如是想,如是想之集,如是想之灭;如是诸行,如是诸行之集,如是诸行之灭;如是识,如是识之集,如是识之灭。』 如此,或于内法随观法而住,或于外法随观法而住,或于内外法随观法而住。或于法随观生起之法而住,或于法随观坏灭之法而住,或于法随观生起、坏灭之法而住。他现起『有法』之念,只是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他无所依而住,亦不执取世间的一切。   诸比库,比库乃如此对五取蕴而于法随观法而住。 ——蕴部分结束—— 法随观 处部分 再者,诸比库,比库对六种内、外处而于法随观法而住。诸比库,比库又如何对六种内、外处而于法随观法而住呢? 诸比库,于此,比库了知眼,了知色,也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之结;他了知未生起之结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之结如何捨断,也了知已捨断之结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他了知耳,了知声,也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之结;他了知未生起之结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之结如何捨断,也了知已捨断之结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他了知鼻,了知香,也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之结;他了知未生起之结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之结如何捨断,也了知已捨断之结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他了知舌,了知味,也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之结;他了知未生起之结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之结如何捨断,也了知已捨断之结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他了知身,了知触,也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之结;他了知未生起之结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之结如何捨断,也了知已捨断之结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他了知意,了知法,也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之结;他了知未生起之结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之结如何捨断,也了知已捨断之结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如此,或于内法随观法而住,或于外法随观法而住,或于内外法随观法而住。或于法随观生起之法而住,或于法随观坏灭之法而住,或于法随观生起、坏灭之法而住。他现起『有法』之念,只是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他无所依而住,亦不执取世间的一切。   诸比库,比库乃如此对六种内、外处而于法随观法而住。 ——处部分结束—— 法随观 觉支部分 再者,诸比库,比库对七觉支而于法随观法而住。诸比库,比库又如何对七觉支而于法随观法而住呢? 诸比库,于此,比库内〔心〕存在念觉支,了知:『我内〔心〕有念觉支。』内〔心〕不存在念觉支,了知:『我内〔心〕没有念觉支。』他了知未生起的念觉支如何生起,也了知已生起的念觉支如何修习至圆满。 内〔心〕存在择法觉支,了知:『我内〔心〕有择法觉支。』内〔心〕不存在择法觉支,了知:『我内〔心〕没有择法觉支。』他了知未生起的择法觉支如何生起,也了知已生起的择法觉支如何修习至圆满。 内〔心〕存在精进觉支,了知:『我内〔心〕有精进觉支。』内〔心〕不存在精进觉支,了知:『我内〔心〕没有精进觉支。』他了知未生起的精进觉支如何生起,也了知已生起的精进觉支如何修习至圆满。 内〔心〕存在喜觉支,了知:『我内〔心〕有喜觉支。』内〔心〕不存在喜觉支,了知:『我内〔心〕没有喜觉支。』他了知未生起的喜觉支如何生起,也了知已生起的喜觉支如何修习至圆满。 内〔心〕存在轻安觉支,了知:『我内〔心〕有轻安觉支。』内〔心〕不存在轻安觉支,了知:『我内〔心〕没有轻安觉支。』他了知未生起的轻安觉支如何生起,也了知已生起的轻安觉支如何修习至圆满。 内〔心〕存在定觉支,了知:『我内〔心〕有定觉支。』内〔心〕不存在定觉支,了知:『我内〔心〕没有定觉支。』他了知未生起的定觉支如何生起,也了知已生起的定觉支如何修习至圆满。 内〔心〕存在捨觉支,了知:『我内〔心〕有捨觉支。』内〔心〕不存在捨觉支,了知:『我内〔心〕没有捨觉支。』他了知未生起的捨觉支如何生起,也了知已生起的捨觉支如何修习至圆满。 如此,或于内法随观法而住,或于外法随观法而住,或于内外法随观法而住。或于法随观生起之法而住,或于法随观坏灭之法而住,或于法随观生起、坏灭之法而住。他现起『有法』之念,只是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他无所依而住,亦不执取世间的一切。   诸比库,比库乃如此对七觉支而于法随观法而住。 ——觉支部分结束—— 法随观 谛部分 再者,诸比库,比库对四圣谛而于法随观法而住。诸比库,比库又如何对四圣谛而于法随观法而住呢? 诸比库,于此,比库如实了知:『此是苦。』如实了知:『此是苦之集。』如实了知:『此是苦之灭。』如实了知:『此是导至苦灭之道。』 ——第一诵分结束—— 广说苦谛 诸比库,何谓苦圣谛?生是苦,老是苦,死是苦,愁、悲、苦、忧、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是苦,所求不得也是苦。简而言之:五取蕴即苦。 诸比库,什麽是生呢?无论任何的有情,即于其有情的部类中,诞生、出生、入胎、再生、诸蕴的显现、诸处的获得。诸比库,这称为生。 诸比库,什麽是老呢?无论任何的有情,即于其有情的部类中,年老、衰老、牙齿损坏、头髮斑白、皮肤变皱、寿命减损、诸根成熟。诸比库,这称为老。 诸比库,什麽是死呢?无论任何的有情,即于其有情的部类中,死亡、灭殁、破坏、消失、逝世、命终、诸蕴的分离、身体的捨弃、命根的断绝。诸比库,这称为死。 诸比库,什麽是愁呢?诸比库,若是由于具有任何一种的不幸、遭遇任何一种的苦法而愁虑、忧愁、哀愁、内〔心〕忧愁、内〔心〕悲哀。诸比库,这称为愁。 诸比库,什麽是悲呢?诸比库,若是由于具有任何一种的不幸、遭遇任何一种的苦法而哭泣、悲歎、悲泣、悲哀、哀号、悲痛。诸比库,这称为悲。 诸比库,什麽是苦呢?诸比库,身体的苦,身体的不适,由身触而生的痛苦、不适感受。诸比库,这称为苦。 诸比库,什麽是忧呢?诸比库,心的苦,心的不愉快,由意触而生的痛苦、不适感受。诸比库,这称为忧。 诸比库,什麽是恼呢?诸比库,若是由于具足任何一种的不幸、遭遇任何一种的苦法而鬱恼、忧恼、憔悴、绝望。诸比库,这称为恼。 诸比库,什麽是怨憎会苦呢?于此,凡是那些不可喜的、不可爱的、不可意的色、声、香、味、触、法,或者那些意图不利者、意图无益者、意图不安乐者、意图不安稳者,若与他们一起交往、会合、共聚、结合。诸比库,这称为怨憎会苦。 诸比库,什麽是爱别离苦呢?于此,凡是那些可喜的、可爱的、可意的色、声、香、味、触、法,或者那些希望有利者、希望有益者、希望安乐者、希望安稳者,母亲、父亲、兄弟、姐妹、朋友、同事或血亲,若不能与他们一起交往、会合、共聚、结合。诸比库,这称为爱别离苦。 诸比库,什麽是所求不得也是苦呢?诸比库,有生法的诸有情生起如此的欲求:『啊!愿我们将没有生法,希望生不要到来!』然而却不能达成这样的欲求,这是所求不得苦。 诸比库,有老法的诸有情生起如此的欲求:『啊!愿我们将没有老法,希望衰老不要到来!』然而却不能达成这样的欲求,这也是所求不得苦。 诸比库,有病法的诸有情生起如此的欲求:『啊!愿我们将没有病法,希望疾病不要到来!』然而却不能达成这样的欲求,这也是所求不得苦。 诸比库,有死法的诸有情生起如此的欲求:『啊!愿我们将没有死法,希望死亡不要到来!』然而却不能达成这样的欲求,这也是所求不得苦。 诸比库,有愁、悲、苦、忧、恼诸法的诸有情生起如此的欲求:『啊!愿我们将没有愁、悲、苦、忧、恼诸法,希望愁、悲、苦、忧、恼不要到来!』然而却不能达成这样的欲求,这也是所求不得苦。 诸比库,何谓『简而言之:五取蕴即苦』呢?这就是: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诸比库,这些称为『简而言之:五取蕴即苦』。诸比库,这称为苦圣谛。 广说集谛 诸比库,何谓苦集圣谛?此爱是再有,与喜、贪俱,随其处处而喜乐 ,这就是:欲爱、有爱、无有爱 。 然而,诸比库,此爱于何处生起而生起,于何处止住而止住呢?凡世间有喜色、悦色者 ,其爱即于此处生起而生起,于此处止住而止住。   什麽是世间喜色、悦色呢?眼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生起而生起,于此处止住而止住。耳于世间……鼻于世间……舌于世间……身于世间……意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生起而生起,于此处止住而止住。 色于世间……声于世间……香于世间……味于世间……触于世间……法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生起而生起,于此处止住。 眼识于世间……耳识于世间……鼻识于世间……舌识于世间……身识于世间……意识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生起而生起,于此处止住而止住。 眼触于世间……耳触于世间……鼻触于世间……舌触于世间……身触于世间……意触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生起而生起,于此处止住而止住。 眼触生受于世间……耳触生受于世间……鼻触生受于世间……舌触生受于世间……身触生受于世间……意触生受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生起而生起,于此处止住而止住。 色想于世间……声想于世间……香想于世间……味想于世间……触想于世间……法想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生起而生起,于此处止住而止住。   色思于世间……声思于世间……香思于世间……味思于世间……触思于世间……法思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生起而生起,于此处止住而止住。   色爱于世间……声爱于世间……香爱于世间……味爱于世间……触爱于世间……法爱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生起而生起,于此处止住而止住。   色寻于世间……声寻于世间……香寻于世间……味寻于世间……触寻于世间……法寻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生起而生起,于此处止住而止住。   色伺于世间……声伺于世间……香伺于世间……味伺于世间……触伺于世间……法伺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生起而生起,于此处止住而止住。诸比库,这称为苦集圣谛。 广说灭谛 诸比库,何谓苦灭圣谛?即是那种爱的无馀离贪、灭、捨弃、捨离、解脱、无执着 。 然而,诸比库,此爱于何处捨断而捨断,于何处灭除而灭除呢?凡世间有喜色、悦色者,其爱即于此处捨断而捨断,于此处灭除而灭除。   什麽是世间喜色、悦色呢?眼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捨断而捨断,于此处灭除而灭除。耳于世间……鼻于世间……舌于世间……身于世间……意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捨断而捨断,于此处灭除而灭除。 色于世间……声于世间……香于世间……味于世间……触于世间……法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捨断而捨断,于此处灭除。 眼识于世间……耳识于世间……鼻识于世间……舌识于世间……身识于世间……意识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捨断而捨断,于此处灭除而灭除。 眼触于世间……耳触于世间……鼻触于世间……舌触于世间……身触于世间……意触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捨断而捨断,于此处灭除而灭除。 眼触生受于世间……耳触生受于世间……鼻触生受于世间……舌触生受于世间……身触生受于世间……意触生受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捨断而捨断,于此处灭除而灭除。 色想于世间……声想于世间……香想于世间……味想于世间……触想于世间……法想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捨断而捨断,于此处灭除而灭除。   色思于世间……声思于世间……香思于世间……味思于世间……触思于世间……法思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捨断而捨断,于此处灭除而灭除。   色爱于世间……声爱于世间……香爱于世间……味爱于世间……触爱于世间……法爱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捨断而捨断,于此处灭除而灭除。   色寻于世间……声寻于世间……香寻于世间……味寻于世间……触寻于世间……法寻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捨断而捨断,于此处灭除而灭除。   色伺于世间……声伺于世间……香伺于世间……味伺于世间……触伺于世间……法伺于世间是喜色、悦色,其爱即于此处捨断而捨断,于此处灭除而灭除。诸比库,这称为苦灭圣谛。 广说道谛 诸比库,何谓导至苦灭之道圣谛?此即八支圣道,这就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诸比库,什麽是正见呢?诸比库,苦之智、苦集之智、苦灭之智、导至苦灭之道之智。诸比库,这称为正见。   诸比库,什麽是正思惟呢?出离思惟、无恚思惟、无害思惟。诸比库,这称为正思惟。   诸比库,什麽是正语呢?离妄语、离两舌、离恶口、离绮语。诸比库,这称为正语。   诸比库,什麽是正业呢?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诸比库,这称为正业。   诸比库,什麽是正命呢?诸比库,于此,圣弟子捨离邪命,以正命而营生。诸比库,这称为正命。   诸比库,什麽是正精进呢?诸比库,于此,比库为了未生之恶、不善法的不生起,生起意欲、努力、激发精进、策励心、精勤;为了已生之恶、不善法的断除,生起意欲、努力、激发精进、策励心、精勤;为了未生之善法的生起,生起意欲、努力、激发精进、策励心、精勤;为了已生之善法的住立、不忘、增长、广大、修习、圆满,生起意欲、努力、激发精进、策励心、精勤。诸比库,这称为正精进。   诸比库,什麽是正念呢?诸比库,于此,比库于身随观身而住,热诚,正知,具念,调伏世间的贪、忧;于受随观受而住,热诚,正知,具念,调伏世间的贪、忧;于心随观心而住,热诚,正知,具念,调伏世间的贪、忧;于法随观法而住,热诚,正知,具念,调伏世间的贪、忧。诸比库,这称为正念。 诸比库,什麽是正定呢?诸比库,于此,比库已离诸欲,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具足初禅而住;寻伺寂止,内洁淨,心专一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具足第二禅而住;离喜,住于捨,念与正知,以身受乐,正如圣者们所说的:『捨、具念、乐住。』具足第三禅而住;捨断乐与捨断苦,先前的喜、忧已灭没,不苦不乐,捨念清淨,具足第四禅而住。诸比库,这称为正定。   诸比库,这称为导至苦灭之道圣谛。 如此,或于内法随观法而住,或于外法随观法而住,或于内外法随观法而住。或于法随观生起之法而住,或于法随观坏灭之法而住,或于法随观生起、坏灭之法而住。他现起『有法』之念,只是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他无所依而住,亦不执取世间的一切。   诸比库,比库乃如此对四圣谛而于法随观法而住。 ——谛部分结束—— ——法随观结束—— 诸比库,无论是谁,若能够如此修习此四念处七年者,他于二果之中可期望〔获得〕一果:即于现法中证知,或尚有馀〔则证〕不还位! 诸比库,且放置七年。诸比库,无论是谁,若能够如此修习此四念处六年者……五年……四年……三年……两年……一年……诸比库,且放置一年。诸比库,无论是谁,若能够如此修习此四念处七个月者,他于二果之中可期望〔获得〕一果:即于现法中证知,或尚有馀〔则证〕不还位! 诸比库,且放置七个月。诸比库,无论是谁,若能够如此修习此四念处六个月者……五个月……四个月……三个月……两个月……一个月……半个月……诸比库,且放置半个月。诸比库,无论是谁,若能够如此修习此四念处七天者,他于二果之中可期望〔获得〕一果:即于现法中证知,或尚有馀〔则证〕不还位! 正如所说的:『诸比库,此一行道,能清淨有情,超越愁、悲,灭除苦、忧,得达如理,现证涅槃,此即是四念处。』乃因此而说。」 世尊如此说已,那些比库满意与欢喜世尊之所说。 ——大念处经结束—— 白话《大念住经》 目录 1.导言 2.观身念住    A、观呼吸    B、观姿势    C、时时彻知无常    D、思惟不净    E、思惟四大    F、观墓园九相 3.观受念住 4.观心念住 5.观法念住    A.观五盖    B.观五取蕴    C.观内外六处    D.观七菩提分    E、观四圣谛 6.修四念住的结果 -------------------------------------------------------------------------------- (1)我是这样听说的: (2)有一次,世尊在拘楼国剑磨瑟达磨城中,与拘楼人在一起。当时,世尊对比丘们说:比丘们!比丘们回答:世尊!世尊接著说了以下的开示: 1.导言 (3)比丘们!只有一条道路可以使众生清净、克服愁叹、灭除苦忧、实践真理、体证涅盘,这条道路就是四念住。 (4)是哪四个念住呢? 比丘们!比丘持续地就身体观察身体,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去除对身心世界的贪嗔;持续地就感受观察感受,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去除对身心世界的贪嗔;持续地就心观察心,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去除对身心世界的贪嗔;持续地就诸法观察诸法,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去除对身心世界的贪嗔。 2.观身念住 A.观呼吸 (5)比丘们!比丘如何持续地就身体观察身体呢? 比丘们!比丘到森林中,或到树下,或到隐僻无人之处,盘腿而坐,端正身体,把注意力放在嘴巴周围的区域,保持觉知,觉知呼吸时气息的出入情况。入息长时,他清楚了知:「我入息长」;入息短时,他清楚了知:「我入息短」;出息长时,他清楚了知:「我出息长」;出息短时,他清楚了知:「我出息短。」他如此训练自己:「我当感受全身,而入息」;他如此训练自己:「我当感受全身,而出息」;他如此训练自己:「我当寂止身体的行动,而入息」;他如此训练自己:「我当寂止身体的行动,而出息。」 (6)比丘们!就像技术熟练的木匠或他的徒弟,当他锯木作一次长拉锯的时候,清楚了知:「我作了一次长拉锯」;当作一次短的拉锯时,他清楚了知:「我作了一次短拉锯。」 比丘们!就像这样,比丘入息长时,他清楚了知:「我入息长」;入息短时,他清楚了知:「我入息短」;出息长时,他清楚了知:「我出息长」;出息短时,他清楚了知:「我出息短。」他如此训练自己:「我当感受全身,而入息」;他如此训练自己:「我当感受全身,而出息」;他如此训练自己:「我当寂止身体的行动,而入息」;他如此训练自己:「我当寂止身体的行动,而出息。」 (7)於是他持续地就身体内部观察身体,持续地就身体外部观察身体,同时持续地就身体内部、外部观察身体。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身体!」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体观察身体。 B.观姿势 (8a)又,比丘们!比丘在走路时,他清楚了知:「我正在走路」;在站立时,他清楚了知:「我正站立著」;在坐著时,他清楚了知:「我正坐著」;在躺著时,他清楚了知:「我正躺著。」无论何种姿势,他都清楚了知。 (8b)於是他持续地就身体内部观察身体,持续地就身体外部观察身体,同时持续地就身体内部、外部观察身体。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身体!」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体观察身体。 C.时时彻知无常 (9a)又,比丘们!当比丘来回行走时,时时彻知无常;当他看著正前方或侧面时,时时彻知无常;当他弯下身体或伸展身体时,时时彻知无常;当他搭衣持钵时,时时彻知无常;当他在吃、喝、咀嚼或尝味时,时时彻知无常;当他大小便利时,时时彻知无常;当他行走、站立、坐卧、醒觉、说话或沈默时,时时彻知无常。 (9b)於是他持续地就身体内部观察身体,持续地就身体外部观察身体,同时持续地就身体内部、外部观察身体。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身体!」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体观察身体。 D.思惟不净 (10)又,比丘们!比丘仔细思考这身体,自脚底而上,自头发而下,皮肤所覆盖的都是充满种种不净,他这麽想:「在这身体中,有头发肤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腱骨髓,肾心肝脏,肋膜脾脏,肺肠肠膜,胃脏粪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眼泪淋巴,口水鼻涕,滑液尿水。」 (11)就好像有一只两个口的粮食袋,里面装满各种的豆谷,诸如:稻米、糙米、绿豆、豌豆、芝麻、白米;而且就如同有位能分辨这些豆谷的人,当他打开这只袋子时,他可以看到里面所装的东西,告诉人说:「这是稻米、这是糙米、这是绿豆、这是豌豆、这是芝麻、这是白米。」 (12a)比丘们!相同地,比丘仔细思考这身体,自脚底而上,自头发而下,皮肤所覆盖的都是充满种种不净,他这麽想:「在这身体中,有头发肤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腱骨髓,肾心肝脏,肋膜脾脏,肺肠肠膜,胃脏粪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眼泪淋巴,口水鼻涕,滑液尿水。」 (12b)於是他持续地就身体内部观察身体,持续地就身体外部观察身体,同时持续地就身体内部、外部观察身体。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身体!」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体观察身体。 E.思惟四大 (13)又,比丘们!比丘仔细思考这身体,不论置身何处或何种姿势,依身体组成要素的特性,他这麽想:「在此身中,有地大、水大、火大及风大。」 (14a)比丘们!这就像技术熟练的屠夫,或屠夫的学徒,杀了一条牛并将它分解成块後,他们坐在十字路口。比丘们!相同地,比丘仔细思考这身体,不论置身何处或何种姿势,依身体的组成要素,他这麽想:「在此身中,有地大、水大、火大及风大。」 (14b)於是他持续地就身体内部观察身体,持续地就身体外部观察身体,同时持续地就身体内部、外部观察身体。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身体!」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体观察身体。 F.观墓园九相 (15a)又,比丘们!当比丘在墓园里,看到一具被丢弃的尸体,这尸体已死一日、二日或三日,变成肿胀、瘀黑且溃烂,他对自己的身体这麽想:「确实如此,我的身体也是这种性质,也将变成如此,而且无法避免这样的结果。」 (15b)於是他持续地就身体内部观察身体,持续地就身体外部观察身体,同时持续地就身体内部、外部观察身体。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身体!」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体观察身体。 (16a)又,比丘们!当比丘在墓园里,看到一具被丢弃的尸体,这尸体被乌鸦、秃鹰、猎鹰、苍鹭所啄食或被野狗、老虎、豹、胡狼所咬或被其他种种生物所食时,他对自己的身体这麽想:「确实如此,我的身体也是这种性质,也将变成如此,而且无法避免这样的结果。」 (16b)於是他持续地就身体内部观察身体,持续地就身体外部观察身体,同时持续地就身体内部、外部观察身体。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身体!」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体观察身体。 (17a)又,比丘们!当比丘在墓园里,看到一具被丢弃的尸体,只剩下骸骨、附著在骨上的一些血肉、及连结骨骸的筋腱,他对自己的身体这麽想:「确实如此,我的身体也是这种性质,也将变成如此,而且无法避免这样的结果。」 (17b)於是他持续地就身体内部观察身体,持续地就身体外部观察身体,同时持续地就身体内部、外部观察身体。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身体!」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体观察身体。 (18a)又,比丘们!当比丘在墓园里,看到一具被丢弃的尸体,只剩下没有皮肉、只有一块块血迹的骸骨,和连结骨骸的筋腱,他对自己的身体这麽想:「确实如此,我的身体也是这种性质,也将变成如此,而且无法避免这样的结果。」 (18b)於是他持续地就身体内部观察身体,持续地就身体外部观察身体,同时持续地就身体内部、外部观察身体。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身体!」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体观察身体。 (19a)又,比丘们!当比丘在墓园里,看到一具被丢弃的尸体,只剩血肉不存的骸骨,及连结骨骸的筋腱,他对自己的身体这麽想:「确实如此,我的身体也是这种性质,也将变成如此,而且无法避免这样的结果。」 (19b)於是他持续地就身体内部观察身体,持续地就身体外部观察身体,同时持续地就身体内部、外部观察身体。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身体!」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体观察身体。 (20a)又,比丘们!当比丘在墓园里,看到一具被丢弃的尸体,只剩一堆骨节支解的骨头,四散各处:这儿是手骨,那里是脚骨;这儿有踝骨,那里有膝骨;这里有大腿骨,那里有骨盆骨;这是脊椎骨,那是肩胛骨;又有肩骨、颈骨、下颚骨、牙齿及头盖骨,他对自己的身体这麽想:「确实如此,我的身体也是这种性质,也将变成如此,而且无法避免这样的结果。」 (20b)於是他持续地就身体内部观察身体,持续地就身体外部观察身体,同时持续地就身体内部、外部观察身体。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身体!」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体观察身体。 (21a)又,比丘们!当比丘在墓园里,看到一具被丢弃的尸体,只剩下一堆泛白如海螺壳的骨头,他对自己的身体这麽想:「确实如此,我的身体也是这种性质,也将变成如此,而且无法避免这样的结果。」 (21b)於是他持续地就身体内部观察身体,持续地就身体外部观察身体,同时持续地就身体内部、外部观察身体。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身体!」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体观察身体。 (22a)又,比丘们!当比丘在墓园里,看到一具被丢弃的尸体,经过年馀、堆积成堆的骨头,他对自己的身体这麽想:「确实如此,我的身体也是这种性质,也将变成如此,而且无法避免这样的结果。」 (22b)於是他持续地就身体内部观察身体,持续地就身体外部观察身体,同时持续地就身体内部、外部观察身体。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身体!」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体观察身体。 (23a)又,比丘们!当比丘在墓园里,看到一具被丢弃的尸体,骨头腐蚀成粉,他对自己的身体这麽想:「确实如此,我的身体也是这种性质,也将变成如此,而且无法避免这样的结果。」 (23b)於是他持续地就身体内部观察身体,持续地就身体外部观察身体,同时持续地就身体内部、外部观察身体。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身体!」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体观察身体。 3.观受念住 (24)比丘们!比丘如何就感受观察感受呢? 比丘们!比丘在经历快乐的感受时,他清楚了知:「我正经历快乐的感受。」 在经历痛苦的感受时,他清楚了知:「我正经历痛苦的感受。」 在经历不苦不乐的感受时,他清楚了知:「我正经历不苦不乐的感受。」 在他执著於快乐的感受时,他清楚了知:「我正执著於快乐的感受。」 没有执著於快乐的感受时,他清楚了知:「我没有执著於快乐的感受。」 在执著於痛苦的感受时,他清楚了知:「我正执著於痛苦的感受。」 没有执著於痛苦的感受时,他清楚了知:「我没有执著於痛苦的感受。」 当执著於不苦不乐的感受时,他清楚了知:「我执著於不苦不乐的感受。」 没有执著於不苦不乐的感受时,他清楚了知:「我没有执著於不苦不乐的感受。」 (25)於是他於内部持续地就感受观察感受,於外部持续地就感受观察感受,同时於内部、外部持续地就感受观察感受。因此,他持续地观察感受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他持续地观察感受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感受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感受!」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就感受观察感受。 4.观心念住 (26)又,比丘们!比丘如何就心观察心呢? 比丘们!当心有贪爱时,比丘清楚了知心有贪爱,当心没有贪爱时,清楚了知心没有贪爱;当心有嗔恨时,清楚了知心有嗔恨,当心没有嗔恨时,清楚了知心没有嗔恨;当心有愚痴时,清楚了知心有愚痴,当心没有愚痴时,清楚了知心没有愚痴;当心收摄时,清楚了知心收摄,当心涣散时,清楚了知心涣散;当心广大时,清楚了知心广大,当心不广大时,清楚了知心不广大;当心有上时,清楚了知心有上,当心无上时,清楚了知心无上;当心专注时,清楚了知心专注,当心不专注时,清楚了知心不专注;当心解脱时,清楚了知心解脱,当心未解脱时,清楚了知心未解脱。 (27)於是他持续地就内在的心观察心,持续地就外在的心观察心,同时持续地就内在、外在的心观察心。因此,他持续地观察心中不断生起的现象,他持续地观察心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心中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心!」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就心观察心。 5.观法念住 A.观五盖 (28)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五盖观察诸法。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如何就五盖观察诸法呢?比丘们!当比丘生起贪欲时,他清楚了知:「我生起贪欲」;当比丘不起贪欲时,他清楚了知:「我不起贪欲。」他清楚了知,未生的贪欲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生起的贪欲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去除的贪欲,未来不再生起。 (29)当比丘生起嗔恚时,他清楚了知:「我生起嗔恚」;当比丘不起嗔恚时,他清楚了知:「我不起嗔恚。」他清楚了知,未生的嗔恚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生起的嗔恚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去除的嗔恚,未来不再生起。 (30)当比丘生起昏沈和睡眠时,他清楚了知:「我生起昏沈和睡眠」;当比丘不起昏沈和睡眠时,他清楚了知:「我不起昏沈和睡眠。」他清楚了知,未生的昏沈和睡眠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生起的昏沈和睡眠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去除的昏沈和睡眠,未来不再生起。 (31)当比丘生起掉举和後悔时,他清楚了知:「我生起掉举和後悔」;当比丘掉举和後悔不起时,他清楚了知:「我不起掉举和後悔。」他清楚了知,未生的掉举和後悔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生起的掉举和後悔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去除的掉举和後悔,未来不再生起。 (32)当比丘生起疑惑时,他清楚了知:「我生起疑惑」;当比丘不起疑惑时,他清楚了知:「我不起疑惑。」他清楚了知,未生的疑惑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生起的疑惑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去除的疑惑,未来不再生起。 (33)於是他持续地就内在的诸法观察诸法,持续地就外在的诸法观察诸法,同时持续地就内在、外在的诸法观察诸法。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诸法不断生起的现象,他持续地观察诸法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诸法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诸法!」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持续地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五盖观察诸法。 B.观五取蕴 (34)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五取蕴观察诸法。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如何就五取蕴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清楚了知:「这是色,这是色的生起,这是色的灭去;这是受,这是受的生起,这是受的灭去;这是想,这是想的生起,这是想的灭去;这是行,这是行的生起,这是行的灭去;这是识,这是识的生起,这是识的灭去。」 (35)於是他持续地就内在的诸法观察诸法,持续地就外在的诸法观察诸法,同时持续地就内在、外在的诸法观察诸法。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诸法不断生起的现象,他持续地观察诸法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诸法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诸法!」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持续地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五取蕴观察诸法。 C.观内外六处 (36)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六内处和六外处观察诸法。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如何就六内处和六外处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清楚了知眼根,清楚了知色尘,以及清楚了知依此二者所产生的束缚。他清楚了知,未生的束缚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束缚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去除的束缚,未来不再生起。 (37)比丘清楚了知耳根,清楚了知声尘,以及清楚了知依此二者所产生的束缚。他清楚了知,未生的束缚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束缚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去除的束缚,未来不再生起。 (38)比丘清楚了知鼻根,清楚了知香尘,以及清楚了知依此二者所产生的束缚。他清楚了知,未生的束缚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束缚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去除的束缚,未来不再生起。 (39)比丘清楚了知舌根,清楚了知味尘,以及清楚了知依此二者所产生的束缚。他清楚了知,未生的束缚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束缚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去除的束缚,未来不再生起。 (40)比丘清楚了知身根,清楚了知触尘,以及清楚了知依此二者所产生的束缚。他清楚了知,未生的束缚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束缚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去除的束缚,未来不再生起。 (41)比丘清楚了知意根,清楚了知法,以及清楚了知依此二者所产生的束缚。他清楚了知,未生的束缚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束缚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去除的束缚,未来不再生起。 (42)於是他持续地就内在的诸法观察诸法,持续地就外在的诸法观察诸法,同时持续地就内在、外在的诸法观察诸法。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诸法不断生起的现象,他持续地观察诸法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诸法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诸法!」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持续地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六内处和六外处观察诸法。 D.观七菩提分 (43)又,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七菩提分观察诸法。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如何就七菩提分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有念菩提分时,他清楚了知:「我有念菩提分」;当比丘没有念菩提分时,清楚了知:「我没有念菩提分。」他清楚了知,未生的念菩提分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念菩提分,增长圆满了。 (44)比丘有择法菩提分时,他清楚了知:「我有择法菩提分」;当比丘没有择法菩提分时,清楚了知:「我没有择法菩提分。」他清楚了知,未生的择法菩提分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择法菩提分,增长圆满了。 (45)比丘有精进菩提分时,他清楚了知:「我有精进菩提分」;当比丘没有精进菩提分时,清楚了知:「我没有精进菩提分。」他清楚了知,未生的精进菩提分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精进菩提分,增长圆满了。 (46)比丘有喜菩提分时,他清楚了知:「我有喜菩提分」;当比丘没有喜菩提分时,清楚了知:「我没有喜菩提分。」他清楚了知,未生的喜菩提分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喜菩提分,增长圆满了。 (47)比丘有轻安菩提分时,他清楚了知:「我有轻安菩提分」;当比丘没有轻安菩提分时,清楚了知:「我没有轻安菩提分。」他清楚了知,未生的轻安菩提分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轻安菩提分,增长圆满了。 (48)比丘有定菩提分时,他清楚了知:「我有定菩提分」;当比丘没有定菩提分时,清楚了知:「我没有定菩提分。」他清楚了知,未生的定菩提分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定菩提分,增长圆满了。 (49)比丘有行舍菩提分时,他清楚了知:「我有行舍菩提分」;当比丘没有行舍菩提分时,清楚了知:「我没有行舍菩提分。」他清楚了知,未生的行舍菩提分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行舍菩提分,增长圆满了。 (50)於是他持续地就内在的诸法观察诸法,持续地就外在的诸法观察诸法,同时持续地就内在、外在的诸法观察诸法。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诸法不断生起的现象,他持续地观察诸法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诸法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法!」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持续地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七菩提分观察诸法。 E、观四圣谛 (51)又,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四圣谛观察诸法。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如何就四圣谛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集」;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灭」;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导致苦灭之
本文档为【内观禅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41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6KB
软件:Word
页数:64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2-07
浏览量: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