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四章 意识

第四章 意识

举报
开通vip

第四章 意识第四章 意识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意识的基本概念,了解意识常见和特殊的意识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意识的基本概念,注意的类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 第一节 意识的概念 第二节 注意 第三节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第四节 意识的特殊现象 复习与作业要求:掌握所学概念、原理,能理解其意思,并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候学会应用分析。 考核知识点: 意识的基本概念,注意的类型,特点 辅助教学活动:讨论生活中关于意识的特殊现象的心理学原因。 教学过程: 第1节​ 注意状态 一、什么是...

第四章   意识
第四章 意识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意识的基本概念,了解意识常见和特殊的意识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意识的基本概念,注意的类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 第一节 意识的概念 第二节 注意 第三节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第四节 意识的特殊现象 复习与作业要求:掌握所学概念、原理,能理解其意思,并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候学会应用分析。 考核知识点: 意识的基本概念,注意的类型,特点 辅助教学活动:讨论生活中关于意识的特殊现象的心理学原因。 教学过程: 第1节​ 注意状态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人脑信息加工的第一步。没有它们,外部刺激就不能进入人脑进行信息加工。我们把注意定义为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不管注意指向于个体自己还是外部世界,它都具有两种基本的特性:选择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对象既可以是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也可以是我们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人在任何特定的时刻都可以得到围续着我们的无数刺激。但是,人并不是对所有的刺激都加以反应的。他只对某些刺激发生反应而对其他所有刺激不发生反应。这就是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心理活动的选择性表现为人脑信息加工时对刺激的随意的(有意的)选择和不随意的(无意的)选择两种形式。无论是哪一种选择形式,在特定的时间内,人对刺激进行有意识反应的能力总是有限的。 在注意状态时,心理活动不仅选择、指向于一定的刺激而且还集中于一定的刺激。心理活动的集中性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共同集中于一定的刺激。通常我们说“聚精会神”,“专心一致”就是指人的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都共同地指向并集中于同一的刺激。二是就同一种心理活动而言,它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对象,而且维持这种指向使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通常我们说的“注视”和“倾听”等等,就是指人的某种有关的心理活动不仅指向而且持续地、深入地集中于一定的刺激。因此,与集中性相联系的是注意的强度或紧张度。 由于心理活动对一定刺激的有选择的集中,这些刺激就被我们清晰地意识到,而同时作用着的其他刺激,或者被模糊地意识到或者没有被意识到。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刺激处于注意的中心,其余的刺激有的处于“注意的边缘”,多数处于注意的范围之外。 二、注意的功能 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看,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因为注意本身并不反映事物及其属性。当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他也就在感知着什么、记忆着什么、思考着什么。我们平常所说的“注意铃声”、“注意灯光”,并不是说注意本身就是独立的反映过程,而是由于习惯,把“注意听铃声”、“注意看灯光”中的“听”字和“看”字给省略了。它不同于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有自己特定的反映内容。 既然注意不属于心理过程,那么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现象呢?可以把注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倾向,或者一种积极的状态。这种积极状态具有下列功能: 1.选择的功能。对于作用于各种感受器的种种刺激只有加以注意,我们才能选出那些有意义的重要的符合于需要的刺激。从各种可能的动作中选出与完成当前活动有关的动作,从保存在头脑的大量记忆中选出与当前智力活动有关的记忆,都有赖于注意的作用。由于注意的作用进入我们意识中的感知、动作和记忆的范围便大大地缩小了,其中一些(强的、重要的或新的)占着优势,另一些(弱的、无关的或很熟悉的)则受到抑制。如果心理活动没有注意的选择功能,我们就不可能将有关的信息检索出来,意识就会处于一片混饨状态。 2.维持的功能。我们从外界获得的感知信息、从记忆中提取的信息只有加以注意才能保持在意识中或进行精制的加工,转换成更持久的形式存储在记忆中。没有注意的维持功能(即不加以注意),头脑中的信息就会很快在意识中消失,任何智力操作都无法完成。 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在注意状态下我们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和活动进行调节和监督。人的生活是有目标的,无论是积极的目标或是消极的目标,对于自我的注意,才使人有可能对自己的行为与特定的目标相比较,注意反馈信息,并相应地调节、监督自己的行为,使之与特定的目标相一致。如果行为与目标不一致就进一步加以调节,在反馈环中进行不断地调节直至达到目标为止。 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一)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在上课时,老师在讲台上展出一台新仪器,学生们自然地注意着这台仪器。在安静的教室里,突然一声巨响,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注意那个声音。这些都属于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初级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同时这两方面的原因也是相联系的。 1.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任何相当强烈的刺激,例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都会使人不由自主地加以注意。强烈的刺激固然能引起人的注意,但对引起无意注意起主要作用的是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即与这个刺激物同时出现的其他刺激物在强度上的对比关系。一个强烈的刺激如果在其他强烈刺激背景上出现,可能不会引起人的注意;相反,一个弱的刺激出现在没有其他刺激的背景上,则会引起人的注意。例如,在喧嚣的工地,甚至很大的声音也不会使人们注意;而在寂静的夜晚,轻声细语,也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在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对比关系也是吸引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很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2)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新异性是相对于个人的经验而言的。新异性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物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新奇的刺激容易吸引人的注意,而刻板的、千篇一律的、多次重复的习惯化刺激不易吸引和维持注意。 2.人本身的状态 无意注意虽然主要是由外界刺激物引起的,但也取决于人本身的状态。 (1)需要 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兴趣的刺激物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当你感到非常饥饿却又找不到餐馆时,周围环境中的食品广告、店铺里散发出来的食品气味,最能引起你的注意。这正是需要和期待等心理因素对无意注意的制约作用 (2)兴趣 符合人们兴趣的事物,容易成为人们无意注意的对象。古典章回小说的作者往往在描写关键而紧张的情节时,突然有意停止写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对后事的兴趣引起了你对小说的持久注意。 (3)情绪 情绪也直接影响无意注意。心情舒畅时,许多平时不易引起注意的事物也能注意;心情郁闷时,平时能引起注意的事物也难以引起注意,给人以呆板迟钝的感。 (4)过去经验 过去经验也明显影响着注意的指向。人们看报时所注意的消息往往不同,这多半是由于其知识经验不同之故。一个有经验的中医比平常人更容易注意到别人的气色等。 (二)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人向自己提出一定的任务、自觉地把某些刺激物区分出来作为注意的对象。当我们确定于某件事(如写作、做作业)之后,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有意地把注意集中在我们认为要干的事情上。这时我们所注意的那个刺激物的特点,不论是否强烈、是否新异、是否有趣,我们都必须集中注意,同时排除各种无关刺激的干扰。因此,有意注意必须付出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是一种高级的注意形式。它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在有意注意中言语(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独具的高级的注意形式。 有意注意虽然也像无意注意一样受人的情绪、过去经验和兴趣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以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不像它们对无意注意的影响那样是以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例如,无意注意直接受兴趣的制约。但是制约有意注意的却是间接兴趣,即对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感兴趣,而活动本身可能并不直接吸引人。 有意注意的维持必须作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要维持稳定的有意注意依赖于下列一些条件: 1.要加深对活动的理解。有意注意是服从于活动任务的注意。对活动任务的意义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因此,为完成这项活动任务所必需的一切就越能引起有意注意。 2.要清楚地了解活动的具体任务,不断组织自己的行为。清楚了解活动的具体任务对于把注意维持在所要完成的活动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明确了活动的意义,有了实现活动任务的决心和愿望后,只有清楚意识到活动的具体任务才能组织自己的行为将自己的注意集中于所要完成的活动。 3.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在活动的进程中经常提醒自己,特别是在要求加强注意的紧要关头,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对组织注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4.在进行智力活动时把智力活动和外部的实际动作结合起来,有助于保持注意,更稳定地区分出注意的对象。 5.排除外界的干扰,创造习惯的工作条件。外界干扰不利于注意的坚持,应设法采取措施,排除与完成活动任务无关的干扰。例如,保持环境的安静,降低干扰声音的强度;预先把工作的地方收拾整齐,把一切可能妨碍工作的东西都去掉,把工作需要的一切物品都准备齐全,布置好适当的照明条件以及建立起习惯的工作条件,都有助于注意的集中和维持。 (三)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虽然有区别,但是在人的活动中往往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人的每项具体活动中,往往既需要无意注意也需要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在活动中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例如,一个人偶尔为某种活动所吸引而去从事这种活动,后来才意识到它具有重大的意义,于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去从事这种活动,并且在遇到困难和干扰时仍保持对该活动的注意,这就是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相反,有意注意也可以转化为无意注意。例如,在刚开始学习心理学时,由于对它不熟悉,不感兴趣,感到抽象、枯燥,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把自己的注意保持在这件工作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对心理学发生了兴趣了,就可以不需要意志努力或不要求有明显的意志努力而继续保持注意。这就是有意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但是,这种无意注意仍然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只不过不需要意志努力罢了。这种注意形式称为有意后注意。 即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四、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心理学家用速示器在0.1秒的时间内呈现彼此不相联系的数字、图形、字母或汉字,研究结果表明,成人注意的平均广度是:黑色圆点8—9个,外文字母4—6个,几何图形3—4个,汉字3—4个。 注意广度的另一种形式是感知在时间上分布的刺激物的广度。例如在接收电码中常常要求感受高速度连续呈现的刺激物,这就涉及注意在时间上的广度问题。一般地说,刺激物数量越多,呈现速度越快,判断的错误越多,而且越趋向于低估,这种倾向对于视觉刺激物来说更加明显。 注意的范围受下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1、知觉对象的特点 在知觉任务相同时,由于知觉对象的特点不同,注意的范围会有很大的变化。例如,让被试注意用速示器呈现不同特点的外文字母,结果发现,知觉对象越集中,排列的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2、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知觉对象相同,如果人的活动任务不同或知识经验不同,注意的范围也会有变化。用速示器呈现不能构成词的一些字母,要求受试者说出字母写法上的错误,这时,他能知觉到字母的数量,比单纯要求他说出有些什么字母时的数量要少得多。又如,呈现一句中文句子,我们的注意范围就远比不懂中文的外国人要大得多。 (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 要使注意持久地集中在一个对象上,是很困难的。例如,当我们倾听一种微弱的刚刚能听见的声音(如钟表的滴答声)时,我们时而能听见这个声音,时而又听不见,尽管我们这时仍集中注意倾听着。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注意的起伏周期一般为2—3秒至12秒。注意周期性的短暂的变化,我们主观上是觉察不到的,并不影响许多种活动的效率。 有些注意起伏现象是可以克服的。 虽然,我们不能长时间地使注意集中在一个对象上,但我们却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于一定的工作,并能完成该项工作。因此,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对一定活动的总的指向上,而行动所接触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发生变化。例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能要看教科书,要写字或演算,虽然他所接触的课文,所写的字句或数字时刻在变化着,但是他的注意仍集中于完成作业这一项总的任务上。这时,他的注意是稳定的。 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关。如果注意的对象是单调的,静止的,注意就难稳定;如果注意的对象是复杂的,变化的,活动的,注意就容易稳定。注意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与人的积极性有关。如果人对所从事的活动持积极的态度,有浓厚的兴趣、并借助有关动作维持知觉或思想进程,或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那么注意就容易稳定、持久;相反,如果人对所从事的活动持消极态度,缺乏兴趣,注意就容易分散。 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分散(也叫分心)。注意分散是指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注意分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长时间作用的结果。无关刺激对注意的干扰,既可以是外部的无关刺激,也可以是内部的无关刺激。事实上,在外界缺乏刺激的情况下要保持注意也是很困难的。因为外界缺乏刺激,大脑的兴奋性就难以维持较高的水平,这样就容易导致注意的分散。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 注意分配的最重要条件是,在同时进行着的几种活动中,必须每一种活动是相当熟悉的,其中一种是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人对于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了的活动,不需要更多的注意,而把注意主要指向于较不熟悉的活动上。其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如果建立起联系形成了某种反应系统,这样注意分配也就能够实现。例如司机驾驶汽车的复杂动作,通过训练后形成一定的反应系统,就可以不费力气地完成各种驾驶动作,并且把注意分配到其他与驾驶有关的事情上,再比如一些人边弹边唱,边歌边舞,都是由于多种建立了联系。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例如,前两节课听一门功课,后两节课又听另一门功课,根据新的任务把注意从一门功课转移到另一门功课上,这就是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有意地根据活动任务的需要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而后者则是在需要注意稳定的时候,不随意地改变了注意的对象。 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依赖于原来注意的强度。原来注意强度越大,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越缓慢;反之,注意的转移就比较容易。有的教师喜欢一上课就测验或发试卷,然后进入新课,这样做教学效果往往不好,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测验或试卷上的分数十分注意,以致很难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课上来。 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还依赖于新注意的对象的特点。新注意的对象愈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的转移越容易。反之,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 注意的上述特征是密切联系的。活动的效率不仅取决于是否具有注意的某一特征,而且取决于在完成一定活动时如何把它们正确地结合起来。同时,通过生活实践的训练,人的注意的特征也是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在生活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注意的上述特征,也反映了人们的个性差异。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 意识的概念,分类 ​ 注意定义,类型,特征 ​ 生物节律、睡眠、梦 ​ 意识的特殊现象:催眠、药物影响 作业 ​ 1、什么是意识,有哪些不同的形态? ​ 2、什么是注意,它有哪些功能和种类? ​ 3、人的睡眠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 4、举例说明“日又所思,夜有所梦”这一现象。 ​ 5、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无意识现象?
本文档为【第四章 意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486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5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0-12-06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