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言文启蒙读本(51—100篇)

文言文启蒙读本(51—100篇)

举报
开通vip

文言文启蒙读本(51—100篇)文言文启蒙读本(51—100篇)51.为者常成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比不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放弃)、常行而不休而已矣(罢了)。”(选自《初潭集》)【文言知识】夫子。“夫子”是对人的敬称。上文“吾至死不及夫子矣”中的“夫子”,是指晏子。孔丘,世人称孔子,也有称孔夫子的,可见称“子”与“...

文言文启蒙读本(51—100篇)
文言文启蒙读本(51—100篇)51.为者常成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比不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放弃)、常行而不休而已矣(罢了)。”(选自《初潭集》)【文言知识】夫子。“夫子”是对人的敬称。上文“吾至死不及夫子矣”中的“夫子”,是指晏子。孔丘,世人称孔子,也有称孔夫子的,可见称“子”与“夫子”一样。孟轲,世人称孟子,也有称孟夫子的。俗称“老夫子”,是对老先生的敬称。【文化常识】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大夫,他曾在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个君主执政期间任国相。晏婴内政、外交都擅长,自己的生活也相当俭朴,故受时人及后世的敬仰。【启发与借鉴】“为者常成”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座右铭。任何事情只要去做,而且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总会成功的,最怕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思考与练习】1.翻译:婴非有异于人也。_______________。2.解释:①“层出不穷”中的“穷”,是指________;②“不知所云”中的“云”,是指_______;③“大声疾呼”中的“疾”,是指_____;④“寡不敌众”中的“寡”,是指______。52.曹彬称病宋将曹彬(bīn)攻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将克,忽称疾,诸将惊,皆来问疾,冀其早愈。彬曰:“余之病非药石所能愈,唯需诸公共发诚心,自誓于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诸将许诺,当即焚香为誓,明日称愈。及克金陵,城中安堵如故(形容十分安定),百姓如常。又,曹翰克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忿其久不下,城克,屠戮无余。(据《五朝名臣言行录》改写)【文言知识】克。上文多次出现“克”字,均作“攻克”、“攻下”解释。“克城之日”,意为攻下金陵城的那天;“城克”,意为江州城被攻下。又,《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意为打败齐军后,鲁庄公问曹刿战胜的原因。【文化常识】药石。“药石”泛指医药治疗。上文“余之病非药石所能愈”,意为我的病不是吃药打针所治得好的。“药”指敷药、汤药及丸药等中药,“石”指针灸。传说我国远在原始社会就有针灸术,那时的针是石制的,极细,刺进有关穴道以治病,自金属出现后,针灸术大为提高,世传针灸能治百病。如今世界各国的针灸术都是由中国流传过去的。【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称________;②冀________;③唯_______;④及______。2.翻译:忿其久不下,城克,屠戮无余。______。3.成语“安堵如故”的本义是:________。53.欧阳修发愤苦学欧阳修四岁而孤,母以荻(dí,芦苇类的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稍长(渐渐长大),而家无书读,就(前往)闾里(乡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只专心读书),终成文坛巨匠(大师)。(据《欧阳修全集·附录》改写)【文言知识】士。“士”在古代是一个阶层,相当于今天的知识分子。旧时有“士、农、工、商”之说,意为社会上有四个阶层或四种职业,即读书做官的、务农的、务工的与经商的。上文“士人家”即读书人家。【启发与借鉴】成功的道路是艰难的,有志的人才能勇敢地去攀登。【思考与练习】1.“孤”的含义古今有所不同,本文中的“孤”是指____。2.解释:①“废寝忘食”中的“寝”是指__________;②“家徒壁立”中的“徒”是指__________;③“为非作歹”中的“歹”是指__________;④“心旷神怡”中的“怡”是指_________。3.欧阳修是_____朝人,著名的_____家。54.名落孙山宋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郡(此指省城)参加科举,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指未取),山名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取不取),山曰:“解名(考中举人的名单)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据《过庭录》改写)【文言知识】“滑稽”,古音读gǔjí,本指语言幽默风趣,能说会道。上文“滑稽才子”即指孙山这个人能说会道、幽默风趣。后来,这个词语的读音、含义有了变化,多指语言、动作引人发笑。【文化常识】科举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在那个社会里,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就是做官,所谓“学而优则仕”。他们要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一级一级考上去。很多人一辈子没考上举人,只好一辈子做个穷秀才。像本文中所说的孙山,他虽然在举人的榜上是末一名,但总算考上了,而同乡人的儿子便没有考取。没考取的可隔三年再考。【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赴______;②偕______;③贤郎______。2.鲁迅曾刻画过一个科举考试受害者的典型形象,他的名字叫___。55.蝙 蝠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凤凰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蝙蝠曰:“吾有足,属兽,何为贺汝?”一日,麒麟生诞,蝙蝠亦不至。麒麟亦责之。蝙蝠曰:“吾有翼,能飞,属禽,何为贺欤(yú)?”既而,凤凰与麒麟相会,语及蝙蝠之事,相与慨叹曰:“今世风(社会风气)恶薄(污浊),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实无奈他何!”(据《笑府》改写)【文言知识】欤。“欤”是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吗”、“啊”、“了”等。上文“何为贺欤”,意为为什么要来祝贺呢?又,“天何不雨欤”,意为天为什么不下雨呢?“何卒之早欤”,意为为什么死得那么早啊!【文化常识】世上没有凤凰,也没有麒麟,这是古人假想出来的两种吉祥动物。凤凰是百鸟之首,故有“百鸟朝凤”之说;麒麟是百兽之首,是王中之王。正如龙,也是古人设想出来的吉祥动物。【思考与练习】1.翻译: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_______________?2.解释:①既而_______;②相与_______;③徒_____。56.红毛毡红毛国(旧时有些人对英国及荷兰国的称呼),旧许与中国相贸易。边帅见其众,不许登岸。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边帅思一毡所容无几(没多少),许之。其人置毡岸上,仅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已登数百人矣。红毛人短刃并(同时)发,出于边帅不意,被掠去数里。(据《聊斋志异》改写)【文言知识】许。上文有四个“许”,它们的含义分两类:“旧许与中国相贸易”、“不许登岸”、“许之”中的三个“许”,均指“允许”、“答应”;“顷刻毡大亩许”中的“许”,指“左右”、“约”、“光景”,意为顷刻之间那块毡扩大到一亩地左右。【启发与借鉴】一百多年前,帝国主义列强就是用这种软硬兼施的无赖手段瓜分中国的!【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且……且……_____;②刃_____。2.翻译: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7.越人养狗越人(今浙江一带的人)道上遇狗,狗低首摇尾而人言,曰:“我善猎。得兽,与尔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膏粱,待之以人礼。狗得盛礼,日益倨(jù,傲慢),猎得兽,必尽啖(dàn,吃)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其辄尽啖,奚以狗为(凭什么还要养狗呢)?”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领(头颈),走而去之。(据《伯牙琴》改写)【文言知识】膏粱。“膏”指肉,“粱”指精米。上文“食以膏粱”,意为把精肉与白米饭给它吃。旧时称公子哥儿为“膏粱子弟”,因为他们吃得好,又被称为“纨绔子弟”,因为他们穿绫罗绸缎。【启发与借鉴】世上类似狗的人也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人言______;②中分______;③盛礼______;④乃已_____。2.翻译: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8.承宫拾薪求学汉之承宫,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猪)。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数百人。宫过息庐(房屋,此指学舍)下,乐(羡慕)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执苦(干苦活)数年,勤学不倦。(据《后汉书》改写)【文言知识】豕。一千多年前,我们祖宗所写的“豕”,就是指“猪”,“”(bā)指母猪,“豨”(xī)指野猪。“豚”(tún)是指小猪,有时也泛指猪。“”是“豕”的异体字。“猪”是以后才有的字。【文化常识】经。儒家把《诗》、《书》、《礼》、《易》和《春秋》五部书称为经典著作,俗称“五经”,故又称《诗经》、《书经》、《礼经》、《易经》与《春秋经》。以后又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称为“四书”。自宋朝以后,“四书五经”是读书人必读的书,科举考试的题目也出自这些书里。【启发与借鉴】为了求得学问,承宫什么事都肯干,这就是苦学。【思考与练习】1.古代苦学的人很多,除了承宫外,你还能举出一个人吗?___________。2.解释:①“名闻遐迩”中的“迩”,是指_____;②“心不在焉”中的“焉”,是指_______;③“义愤填膺”中的“膺”,是指______;④“沉默寡言”中的“寡”,是指____。59.苏秦刺股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策略),游说秦王,书(指给秦王的信)十上,而不为用,资用(资金)匮(kuì)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絍(rèn,织布机),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我苏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读书欲睡(打瞌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据《战国策》改写)【文言知识】股。“股”指大腿。上文“引锥自刺其股”,意为拿起锥子自己刺大腿。苏秦这样做,目的是使自己受痛而惊醒,继续读书。【文化常识】战国末年,出现了研究“纵横之术”的纵横家。所谓“纵”,指“合纵”,它的代表者为苏秦。他主张把东方六国——齐、楚、燕、赵、魏、韩联合起来,抗击秦国。所谓“横”,指“连横”,它的代表者为张仪,他主张以秦国为中心,联合东方某些国家,攻击另外一些国家,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最终“合纵”失败,“连横”获胜,秦国击败了六国,统一了中国。【思考与练习】1.“悬梁刺股”本为“头悬梁、锥刺股”,属两个人刻苦读书的故事。你已知道“刺股”的出典,那么“悬梁”是谁的故事呢?请查成语词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①乃______;②不为用______;③匮乏______;④卒______。3.翻译:父母不以为子。____________。60.蛙与牛斗蛙于草中,视牛渐近,庞然(巨大的样子)大物也,嫉之。遂吸气鼓腹,欲过于牛,谓伙曰:“吾腹稍大,似牛乎?”伙曰:“差远矣!”蛙怒,复吸气鼓腹,曰:“今如何?”曰:“与前无异。”蛙暴起,又吸气鼓腹,须臾(yú),腹裂而死。牛历(经过)其旁,践蛙尸于泥中。此谓不自量力者也。(据《克雷洛夫寓言》改写)【文言知识】1.稍。文言中的“稍”多作“渐渐地”解释,很少解释为“稍微”。上文“吾腹稍大”中的“稍”,即指“渐渐地”,意为我的肚子渐渐地胀大。又,“此人稍长即去家”,意为这人渐渐长大便离家。2.“须臾”及其他。“须臾”相当于一会儿。上文“须臾,腹裂而死”,意为一会儿青蛙的肚皮裂开而死了。在文言中“须臾”的同义词有“顷”、“俄顷”、“旋”、“移时”、“须斯”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嫉_____;②暴起_____;③谓______。2.翻译:与前无异。_______________。3.蛙的致命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二叟登泰山昔有二翁,同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处,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久念之,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十,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渡长江,徒步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持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据有关材料编写)【文言知识】1.“而已”与“耳”。“而已”与“耳”用在句末,都相当于“罢了”。上文“唯叟一人而已”也可写成“唯叟一人耳”,意为只有老头儿一个人罢了。2.何老之有。“何老之有”要按“有何老”理解,意为有什么老的呢?即不算老。这种句式与《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相同。【文化常识】冀、雍及其他。我国古代把中华大地分为九州:冀州、雍州、兖(yǎ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冀州在今山西一带,雍州在今陕西一带。从上面看,二叟是扬州人——古之扬州包括今天的长江下游广大地区,因文中说他们“渡长江”,故可推测为江南人。【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去_____;②向______;③是______;④曩______;⑤逾______。2.翻译:翌日,二翁偕往。_________。62.人有亡斧者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也。(据《列子》改写)【文言知识】颜色。现代汉语中的“颜色”是指色彩,而文言中的“颜色”是指“脸上的神色”。上文“视其颜色,窃斧也”,意为看他脸上的神色,是偷斧头的人。若说“颜色不移”,意为脸上神色不改;“颜色无主”,意为脸上的神色变化无定,形容惊慌失态的样子。【启发与借鉴】毫无事实根据的怀疑,只会伤害别人。【思考与练习】1.“意其邻人之子”后省略了_______,补充后应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成语填空:①优柔__断;②无动于__;③__移默化;④好高__远。63.蛛与蚕问答蛛见蚕吐丝为茧,乃曰:“汝之吐丝,终日辛劳,讫自缚,何苦为(呢)?蚕妇操汝入沸汤,抽为长丝,遂丧躯。然则其巧也,适(正合)以自杀,不亦愚乎?”蚕对曰:“吾固自杀。然世人无吾,非寒冻而殁(mò,死)乎?尔口吐经纬(指横的竖的丝),织成罗网(网),坐伺其间,俟(sì)蚊虻投网而自饱。巧则巧矣,其心何忍!”噫,世之人为蚕乎,抑为蛛乎?(据有关材料编写)【文言知识】1.俟。“俟”指“等候”、“等待”。上文“俟蚊虻投网而自饱”,意为等候蚊子、牛虻撞在网上而自己吃饱。又,《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其中“俟”也指“等候”。2.抑。“抑”指“还是”,表示选择。上文“世之人为蚕乎,抑为蛛乎”,意为世上的人准备做蚕呢,还是打算做蛛。又,“去抑留,由尔定”,意为离开还是留下,由你决定。【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讫______;②操______;③伺______。2.“吾固自杀”中的“固”,不指“坚固”、“巩固”、“牢固”,而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64.莽汉断棘终南(山名,在今陕西境内)之上有棘满径,枝柔而刺密,触之者恒胶结(粘住)不可解。人畏其刺,咸迂(绕开)其途避之。一壮汉义形于色,曰:“汝辈怯,是有何惧!”遂持刀而入,欲节节而断之。孰知左断于手,而右曳于臂,下钩其裾(裙),而上牵其袖,未至片刻已惫甚。众哂(shěn,嘲笑)之曰:“莽汉,莽汉,断棘好汉,棘未斩断,人已不堪(不能忍受)。”(据有关材料编写)【文言知识】“径”与“道”。“道”一般指较宽的路;“径”指小路。上文“有棘满径”,意为小路上长满了荆棘。成语“曲径通幽”,意为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雅的境地。又,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山上的石路称“径”,十分确当。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启发与借鉴】一时的冲动加盲目的蛮干,最终只会自讨苦吃!【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恒______;②孰______;③惫______。2.本文中的“左”、“右”、“上”、“下”是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汝辈怯,是有何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5.楚王射猎楚王猎于云梦(古代的大沼泽地,在今湖北境内),使虞人(负责狩猎的官吏)驱禽兽而射之。禽飞,鹿出于王之右,麋(mí,鹿的一种)逸(奔)于王之左。王欲引弓射之,又有鹄(hú,天鹅)掠过。王注(停)矢于弓,不知射何也。养由基(古代善射的人)进曰:“臣(我)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十发而十中;若置十叶于前,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肯定)也。”王曰:“何为?”养由基曰:“心不专也。”(据《郁离子》改写)【文言知识】引。“引”是个象形字,好像把弓拉开来的样子,故本义为“拉开弓”,后虚化为“拉”、“拉开”。上文“王欲引弓射之”,意为楚王想拉开弓射禽兽。今体育运动中的“引体向上”,意为拉着自己的身体向上。【启发与借鉴】目标太多,精力便不能集中,结果一无所获。有人既练琴棋书画,又要学唱歌跳舞,结果可想而知。【思考与练习】1.楚王一无所获,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王注矢于弓,不知射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6.酒徒遇啬鬼昔一人嗜酒,忽遇故人,其故人乃悭(qiān)吝(吝啬)之徒。嗜酒者曰:“望诣贵府一叙,口渴心烦,或茶或酒,求止渴耳。”故人曰:“吾贱寓甚遐,不敢劳烦玉趾。”嗜酒者曰:“谅(料想)第二三十里耳。”故人曰:“敝寓甚陋,不堪屈尊。”嗜酒者曰:“但启户就好。”故人曰:“奈(只是)器皿不备,无有杯盏。”嗜酒者曰:“吾与尔相知,瓶饮亦好。”故人曰:“且待吾半日,吾访友毕即呼尔同归。”嗜酒者目瞪口呆。(据有关材料编写)【文言知识】第。“第”是个多义词。上文“谅第二三十里耳”中的“第”,相当于“只”、“只不过”,意为料想只不过二三十里路罢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与“但”同义,那句话也可说成“谅但二三十里耳”。【文化常识】古人在对话时很讲究谦词与敬词的运用。如称对方的儿子为“令郎”,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上文那酒徒敬称对方的家为“贵府”,而故人谦称自己的家为“贱寓”(也可称“敝庐”、“陋室”),敬称对方的脚叫“玉趾”,说你到来为“屈尊”。凡此种种,都是谦词与敬词的运用。【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徒_____;②诣_____;③遐_____;④耳_____;⑤相知____。2.翻译:但启户就好。___________。67.唐临为官唐临为万泉(古县名)丞(县令的属官)。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田间劳作)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不许。唐临曰:“明公(对县令的敬称)若有所疑,吾自当(抵挡)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据《旧唐书》改写)【文言知识】毕。上文有两个“毕”,含义不同:“农事毕”中的“毕”,指“结束”,意为农忙结束;“至时毕集县狱”中的“毕”,指“全部”、“都”,意为到时候全部集中在县的监狱里。又,“少长毕至”,意为年轻的年长的都到了。【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会______;②白______;③逸______;④悉______。2.县令为什么在这时候要请假回乡?_______。3.翻译:皆因未入赋而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8.鹦鹉亦有情宋高宗时,陇山县有人进能言之鹦鹉于宫中。高宗养之,爱甚。一日,高宗问日:“尔思乡不?”曰:“岂不思乡?然思之何益!”帝怜之,即遣侍者送还陇山。数年后,宫中有人过其地。鹦鹉问曰:“皇上安不?”答日:“崩矣。”鹦鹉悲鸣不已。(据《虞初新志》改写)【文言知识】不。文言的“不”,有时同“否”,这是通假现象。上文“尔思乡不”,即“尔思乡否”,意为你想不想家乡?“皇上安不”,即“皇上安否”,意为皇帝身体好不好?又,“不者,吾死矣”,意为要不是这样的话,我就死了。【文化常识】封建社会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统治者与百姓不仅衣食住行及礼仪有严格区别,就是用词也有不同。如皇帝自称是“朕”(zhèn),而百姓只能说“我”、“吾”、“余”、“予”。皇帝死用“崩”,上文“崩矣”,即皇帝死了。诸侯或大官死用“薨”(hōng),一般的人死用“卒”、“没”或“死”。【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进_____;②怜_____;③遣_____。2.翻译:鹦鹉悲鸣不已。________。69.陶母责子陶侃(kǎn)为东晋之大将军,于国为栋梁,于民若父母,世人重之。其少时为河梁吏(负责河道与渔业的官吏)。尝以一坩鲊(gānzhǎ,一坛腌鱼)饷(以食物送人)母。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反书(回信),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赠送给我),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据《世说新语》改写)【文言知识】非唯……乃……。这是一组关联词,也称为文言文固定句式,相当于“不仅……而且……”。上文“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意为不仅没有好处,而且增添了我的忧愁。又,“非唯图利,乃害之”,意为不仅是贪图财利,而且是坑害他人。【启发与借鉴】世上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孝敬他们,但孝敬要正当。把公家的财物赠送给父母,这是不应该的。陶母拒收一坛腌鱼,并回信严肃地批评儿子,这是母亲教育有方。陶侃后来终成国家栋梁之才,这与母亲的教育有关。【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于_____;②少时_____;③尝_____。2. 古诗 古诗300首免费下载古诗十九首初探pdf75首小学生必背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新李阳疯狂背古诗240首 填空:①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②若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③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___________。70.荀巨伯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匈奴攻城。友人语巨伯曰:“吾将死矣,子可去,勿无辜受害。”巨伯曰:“远来相视(看你),子令我去,败义(毁坏道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敌既至,谓巨伯曰:“吾大军至,一(整)城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抛下他),宁以我身代友人命。”敌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邦。”遂班师而还。(据《世说新语》改写)【文言知识】令。“令”可指“命令”、“使”、“让”等。上文“子令我去”中的“令”,指“让”、“叫”,意为你让我离去。又,“令左右善待之”,意为叫手下的人好好招待他;“令人惧”,意为让人感到害怕;“上令杀之”,意为皇上命令把他杀了。【启发与借鉴】患难见真情。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说过:我们交朋友,应当选择那些在危难时能挺身而出的人。本文中的荀巨伯就是这样的人。【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值_____;②岂_____;③既______;④我辈______;⑤班师_____。2.翻译:宁以我身代友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1.任末削荆为笔汉之任末,年十四,负笈(jí,书箱)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成就事业)?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ān,茅草小屋),削荆(一种有刺的灌木)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燃麻蒿(hāo,野草)以照。观书有会意处,书其衣,以记其事。同学者悦其勤学而有会意,常以净衣易之。未尝言:“夫人之好学,虽死犹存;其不好学者,虽存犹死。”(据《拾遗记》改写)【文言知识】夫。“夫”用在句子的开头,大多作发语词用,无实在含义,一般可不译出。上文“夫人之好学”,只要按“人之好学”理解即可。但有时也指“那”、“那个”,如“夫人有功,何能忘之”,意为那个人有功劳,怎么能忘记他呢?【启发与借鉴】记住任末的名言:①人若不学,则何以成?②人之好学,虽死犹存;其不好学者,虽存犹死。【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负_____;②书_____;③存_____。2.翻译:常以净衣易之。________。72.砚 眼明有陆公庐峰,于京城待用(等待朝廷任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dǐ,官办的旅店),使门人(仆人)往,以一金(一两银子)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证其是。公曰:“前观砚有鸲鹆(qúyù,俗称“八哥”)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遇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据《古今谭概》改写)【文言知识】“平”为使动词。上文“令磨而平之”中的“平”,要理解为“使……平整”,意为叫石工磨过使微凸处平整。如果不这样理解,译成叫石工磨过平整它,那就不通,因为没有“平整它”这种说法的。因此,在这句话中“平”就成了“使动词”。【启发与借鉴】不要自以为是、自作主张。那砚台值钱的地方正在“微凸”处,而门人却以为是疵点,结果做了适得其反的事。【思考与练习】1.翻译:公讶其不类。__________。2.陆庐峰为什么“大惋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3.王羲之学书晋王羲之,七岁善书(写字)。年十二,见前代《笔说》(一本指导运笔的书)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秘(秘藏)?”羲之笑而不答。母曰:“欲看尔用笔法。”父见其少(小),曰:“待尔成人,吾授之。”羲之拜请:“使待成人,恐蔽(阻)儿之才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满)月,书便大进。(据《书断》改写)【文化常识】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不可胜数,我们只能择其中的六七人略作介绍。东汉的张芝,世称“草圣”,他的字写得龙飞凤舞。三国时魏国的钟繇(yóu),擅长隶书与楷书;东晋的王羲之,更在他们之上,他博采众长,自成一体,正楷和行书都出众,字体雄健多变。唐朝的颜真卿和柳公权,擅长正楷。宋朝的米芾(fú),精于诗文书画,其书法自成一家。【思考与练习】1.王羲之的儿子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你知道他是谁吗?___________。2.翻译:待尔成人,吾授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4.孟母三迁孟子(姓孟,名轲)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祭拜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用来)处子(安顿儿子的地方)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gǔ)人(商人)呼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学舍)之旁。孟子乃嬉为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之事。其母曰:“是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据《列女传》改写)【文言知识】焉。“焉”是个文言虚词,常用在句末作语气词,相当于“了”。但有时又相当于“于之”,即“在这里”、“在那里”。上文“遂居焉”,即“遂居于之”,意为就住在那里。又,《曹刿论战》:“夫大国,惧有伏焉。”“惧有伏焉”即“惧有伏于之”,意为担心(齐国)在那里有埋伏。【文化常识】我国古代统治者十分讲究“礼制”,家庭有“礼”,官府有“礼”,朝堂上更有“礼”,所以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孟子小时候在学堂里读书,除了识字外,还要学习“揖让进退”,这些都是朝堂上的规矩,比如见国君要快步上前,要跪拜,退堂时要倒退几步才转身走,人的动作、姿势都有规定,不合礼制轻者受斥责,重者处刑。【启发与借鉴】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思考与练习】1.孟子是________学派的直接继承人。2.翻译:是可以处吾子矣。__________。75.梁山伯与祝英台英台乔装,诣杭就学,与梁山伯同窗。俱学三载,感情甚笃。学毕,英台辞归,山伯相送。途中,英台言及家有女弟(妹妹),年方二八,贤淑而知书,遂托言为妹作媒,山伯诺之。期年(一年),山伯赴英台家探亲,见英台饰以女装,乃知昔日皆戏言也,所谓女弟,乃英台自身。山伯心喜,然英台已为父许配马家,二人不禁黯然垂涕,遂相约同生死。未久,山伯因相思而病亡,英台被逼出嫁。花轿路过山伯之墓,墓裂,英台奋身跃入,双双化蝶而舞。(据有关材料编写)【文言知识】关于“二八”。“年方二八”,不能理解为“二十八”,而应为“二乘八”,得十六,即十六岁。这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又如“二八年华”、“二九妙龄”等等。【文化常识】这是一则民间传说,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它歌颂了一对男女青年为追求婚姻自由而不屈斗争的精神。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久演不衰,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也负盛名。【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乔装______;②同窗________;③载______;④笃______;⑤贤淑______;⑥垂涕______。2.“乃知昔日皆戏言也”中的“乃”,相当于________;“乃英台自身”中的“乃”,相当于______。3.翻译:见英台饰以女装。___________。76.二犬情深咸溪县童镛家,畜二犬,一白一花,共出一母。性狡狯(kuài,聪明活泼),解人意。日则嬉戏,夜则守门。后白者倏(shū)目盲,不能进牢自食。主人以草藉(垫)檐外卧之。花者衔饭吐而饲之。夜则卧其侧,几(jī,将近)二年余。及白者死,埋之山麓。花犬乃朝夕往,至葬处则默哀,若拜泣状,良久乃反(通“返”)。(据《东观记》改写)【文言知识】1.状。“状”指“……的样子”、“情况”等。上文“若拜泣状”,意为好像边拜边哭的样子。又,“室中无人,若方去状”,意为房间里没人,好像刚离去的样子。2.灵活地解释词语。上文“不能进牢自食”的“牢”,显然不能理解为“监牢”。“牢”的上部像房屋,下部是“牛”,本义为圈养牲畜的地方。那么上文“不能进牢自食”中的“牢”,联系上下文,便是指犬睡觉的地方,故可理解为“笼子”。这就是灵活地理解词语的方法。【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倏_____;②饲_____;③及______;④山麓______。2.解释成语:①“天下无敌”中的“敌”,是指______;②“诡计多端”中的“诡”,是指_______;③“名闻遐迩”中的“遐”是指_____,“迩”是指_____;④“白璧无瑕”中的“瑕”,是指______。77.赵某误子赵某者,吴人也。家富多藏,有子三。其子恃父多金,朝夕挥霍,不务正业。有一叟善意相劝,曰:“尔之子,俱游手好闲,一旦尔逝,将何以自食其力?当诫之从学,而后自立。”赵某弗听,恣(zì,放任)子放荡。寻(不久)赵氏卒,其子益挥霍无度。未久,资财尽。三子者,或乞食于街市,或盗窃于邻人,或饿仆于路侧。人曰:“此乃自食恶果也!”然岂非其父之计短也!(据有关材料编写)【文言知识】“子三”及其他。现代汉语中数量词都放在名词或动词之前,如“三本书”、“五次击倒对方”等,而文言文中常把数字置于名词或动词之后。上文“有子三”,意为有三个儿子。又,“石五松三”,意为五块石头三株松树;“凡败者九”,意为一共九次失败。【启发与借鉴】做父母的要以此为戒!【思考与练习】1.“三子”的错误是:__________,父亲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2.翻译:一旦尔逝,将何以自食其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78.擒 贼周氏夫妇,以渔为生,日出没风波。一日,二豪贼相谓曰:“伺周之市,但留其妇时,吾可攫其金也。”于是窥周出。周既去,二豪贼持刀近船。周蓄一犬,见之,狂吠。妇闻声而出。二贼跃上船,出刃胁之。犬啮贼,以故贼不得脱身。妇乘其无备,推堕一贼河中。一贼为犬所啮,痛甚。妇举刀欲劈之,贼色挠(脸上显出屈服的样子),跪而谢。是时夫方归,见状,即缚二豪贼至官。(据有关材料编写)【文言知识】1.谢。在文言中,“谢”多指“道歉”、“认罪”。上文“跪而谢”,意为跪下来认罪。又,“官责之,囚谢曰”,意为官吏责罚他,那囚犯认罪说。“其人泣而谢曰:‘此吾之过也。’”意为那人边哭边道歉说:“这是我的过错。”2.贼。古人说的“贼”是指“强盗”、“抢劫犯”。上文“二豪贼”即两个大强盗。古人说的“盗”是指“小偷”。【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伺_____;②之_____;③但____;④攫____;⑤窥____;⑥既____;⑦刃____;⑧方____;⑨官_____。2.翻译:以渔为生,日出没风波。_________。79.张元饲弃狗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田间小路)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wú,不要)弃,曰:“有生(生命)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已不省人事。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据《周书》改写)【文言知识】作疑问语气词用的“为”。“为”放在句末,多作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呢”。上文“何用此为”,意为要它干什么呢?又,“何惧为”,意为有什么可害怕呢?请注意,末句的“为”不能作“为什么”的“为”理解。【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逐之______;②亟______;③延______。2.翻译:叔父感其言,遂许焉。____________。80.何岳两次还金秀才何岳,号畏斋。尝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zhì,封存的标记)皆合,遂以还之。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银子),曰“俟他日南下而取”。去数年,绝无音信。后其侄以他事南下,非取箱也,畏斋因托以寄去。(据《金陵琐事》改写)【文言知识】宦官。“宦官”有两种含义。一指太监,即在宫中侍奉帝王嫔妃等的阉割过的男子。二指“官吏”。上文“教书于宦官家”,意为在做官的人家教书。又,“宦游”也指做官,“仕宦人家”指读书做官的人家;“宦海”指官场。【启发与借鉴】品行端正的人对非分之财是不会动心的。【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旦日_______;②俟______。2.在“遂以还之”中省略了______字,成分补足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车胤囊萤夜读晋之车胤(yìn),家贫,不常得油。然日则耕作,无以夜读。遇夏月(夏季),乃以练为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勤学不倦。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据《晋书》改写)【文言知识】“以夜继日”和“日以继夜”。这两个成语现已通用,均指白天接着夜晚继续干。如以夜继日地复习功课,也可说成日以继夜地复习功课,但最早的含义是有区别的。“以夜继日”本义为用夜间接着(当日)白天(干);“日以继夜”本义为白天接(上一个)夜间(干)。【文化常识】“练”指白色的丝绸,“练囊”即用白色的丝绸做的袋子。养蚕缫丝在我国很早的时候就有。用蚕丝织成布(不是棉花织的布,而是丝织品),早先略带灰黄色,需要经过漂白——沾水后用棒槌反复地捣,这个过程就叫“练”,直到漂白为止。因此“练”是白色的丝绸,至于各种彩色的绸缎,那是经过染色而成的。【思考与练习】1.“囊萤映雪”是两个古人苦学的故事。“映雪”的主人公是____。2.成语填空:①诲人不__;②持之以__;③通__达旦;④天__之别。82.苛政猛于虎孔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而哀(极伤心)。夫子(指孔子)式(同“轼”)而听之,使子路(孔子的学生)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很像)重有忧(有很多伤心的事)者。”而曰(妇人接着说):“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于之),今吾子又死焉(于之)。”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残暴的政令)。”夫子曰:“小子(孔子对学生的称呼)识(zhì,记住)之:苛政猛于虎也。”(选自《礼记》)【文言知识】1.于。“于”是个文言虚词,除解释为“对”、“在”、“跟”外,还相当于“被”、“比”。上文“昔者吾舅死于虎”中的“于”,相当于“被”,意为被老虎吃了。“苛政猛于虎”中的“于”,相当于“比”,意为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凶猛。2.舅与姑。“舅”在古文中也指“公公”,即丈夫的父亲。上文“昔者吾舅死于虎”,意为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姑”在古文中也指“婆婆”,即丈夫的母亲,“侍姑如母”,意为服侍婆婆像服侍自己的母亲一样。【文化常识】“轼”及其他。“轼”是车厢前的横木,供扶手。乘车的人靠在“轼”上面,表示严肃与敬恭。古代的马车除了“轮子”外,还有车厢,叫“舆”。“辕”是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轭”(è)是架在牲畜脖子上的横木;“辙”是车轮在地上辗出的轨迹。【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然______;②去______。2.翻译:吾夫又死焉。___________。83.苏东坡焚房契东坡自儋(dān,今广东儋县)北归,择居阳羡(古地名)。邵民瞻为其购一宅,为钱五十万,坡倾囊仅能偿之。后择吉日入新第。尝与邵步月(月下散步),偶至一村落,闻有妇人哭声甚哀,遂推扉而入,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何故,妪曰:“吾有一屋,相传百年,而吾子不肖(不成材),售于人。日前吾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问其故居所在,则坡所买之第也。坡再三抚慰,曰:“妪之旧居,乃我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人取屋券(凭据)对妪焚之,呼妪子翌日(第二天)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值。(据《梁溪漫志》改写)【文言知识】第。“第”可指“住宅”、“房屋”。上文“后择吉日入新第”,意为后来选择了吉利的日子住进新买的住宅。“呼妪子翌日迎母还旧第”,意为叫老妇人的儿子第二天接母亲住进原来的房屋里。又,“大第”即高大的房屋;“造第拜见”,意为登门拜访。【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倾囊_____;②扉_____;③妪_____;④竟_____;⑤索_____。2.翻译: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4.危如累卵晋灵公(晋国国君)造九层之台(高楼),费用千金,谓左右曰:“敢有谏(规劝批评)者斩!”荀息闻之,上书求见。灵公张弩(nǔ,弓)持矢见之。荀息曰:“臣不敢谏也。臣能累(叠)十二棋子,加九鸡子(鸡蛋)于其上。”公曰:“子为寡人作之。”荀息定志意(使思想感情沉着),以棋子置下,加九鸡子其上。左右俱屏息,灵公气息不续。公曰:“危哉!危哉!”荀息曰:“复有危于此也。”公曰:“愿闻之。”荀息曰:“九层之台,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织,国用(资财)空虚,邻国将兴兵。社稷(国家)危亡,君欲何望?”灵公曰:“寡人之过乃至于是!”即败(毁)九层之台也。(据《说苑》改写)【文言知识】臣。“臣”的本义是奴隶,对国君来说,全国的人无论贵贱都是他的奴隶,大臣是大奴隶,小臣则是小奴隶,所以后来清朝的官吏在皇帝面前都自称奴才。在古代,大小官员在国君面前都称“臣”,即“我”,含有谦称的意思。上文荀息在晋文公面前一再说“臣……”,就是这个道理。【文化常识】寡人。国君自称“寡人”,也称“孤”。“寡人”的本义是寡德之人,意为道德不高尚的人——这当然是客气话,是表谦之词。所谓“孤”或“孤人”,是指孤立无援的人,这也是自谦之词。【思考与练习】1.“加九鸡子于其上”中的“于”,解释为_______;“复有危于此也”中的“于”,解释为______。2.翻译:寡人之过乃至于是。____________。85.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树桩),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选自《韩非子》)【文言知识】“颈”与页部的字。“颈”指头颈,它是个形声字,左边“”为声,右边“页”属部首。“页”本指人的脸,是个象形字。凡属页部的字都与人的脸部、颈部有关。如:颜——脸上的神色,额——人的额头,颡——人的额头,颊——人的脸颊,颐——人的下巴,颔——人的下巴,等等。【启发与借鉴】偶然性不等于必然性。奔走的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是偶然的一次,而那个宋国人以为总会有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因此农活也不干了,整天想拣死兔。这种想法很愚蠢,所以要被人嗤笑。【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走_____;②释_____;③冀_____。2.翻译: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86.李林甫口蜜腹剑李林甫为相(唐玄宗时做宰相),凡才(才能)望(名声)功业出己右及为上(皇上)所厚(看重)而势位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其人尤忌(妒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用甜言蜜语相交),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据《资治通鉴》改写)【文言知识】善。“善”指“好”。“其人善”即那个人好;“百物皆不善”即各样东西都不好。它又引申为“友好”。上文“阳与之善”中的“善”,即指“友好”,意为表面上跟对方友好。又,“素善孔明”,意为一向跟孔明友好。【文化常识】古人以“右”为上、“左”为下。上文“出己右”,即超出自己、在自己之上的人。如“位在李林甫之右”,意为地位在李林甫之上;“无出其右”,意为没超过他、在他之上的人了。右丞相比左丞相大,右将军比左将军大。【启发与借鉴】李林甫因为“口蜜腹剑”,一千多年来受人责骂。这样遗臭万年的人,万万做不得!【思考与练习】1.翻译:势位逼己者,必百计去之。______。2.成语填空:①外强中__;②盛气__人;③势如__竹;④甜言__语。87.杨生之狗广陵(今江苏扬州市)杨生,畜一狗,甚怜之,行止与俱。后,杨生饮酒醉,仆于草泽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野火燎原,风势极盛。狗乃围旋杨生召唤,生醉不觉。前有一水坑,狗便走往水边沾湿,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往复,生周围草尽湿,火至免焚。生醒,乃见之。(据《搜神后记》改写)【文言知识】1.月。文言中的“月”,指“月亮”、“日期”(如一月)等,这与现代汉语是一样的。“月”又可指季节,上文“冬月”是指冬季,不能理解为“冬天的一月”。又,“夏月”指夏季。2.省略。省略句子成分是文言中常有的现象,上文“行止与俱”应按“[杨生]行止与[之]俱”理解,它省略了主语“杨生”和介词宾语“之”,翻译为:杨生出门或在家都跟它在一起。【启发与借鉴】动物亦有灵性!【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畜_____;②怜_____;③仆_____;④走_____。2.在上文中找出“觉”的同义词:_____。88.李勣煮粥李勣(jì)贵为相,其姊病,必亲为粥,釜燃辄焚其须。姊曰:“汝仆多矣,何为自苦如此!”曰:“岂为无人耶!顾(只是)今姊老矣,勣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粥,复可得乎?”(据《隋唐嘉话》改写)【文言知识】釜。“釜”指锅子。上文“釜燃辄焚其须”,意为锅底下的火往往烧着李勣的胡须。又,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成语“釜底抽薪”、“釜底游鱼”、“破釜沉舟”中的“釜”,都指锅子。【文化常识】成年的男人有胡须。长在上嘴唇上面的叫“髭(zī)”,长在下巴上的叫“须”,长在脸颊下部的叫“胡”,又称“髯”。“胡须”本是两个概念。古人爱留胡须,且以胡须为美。所谓“美髯公”,即胡须长得特漂亮的男子。古人对胡须也像今人对头发一样要常梳理。【启发与借鉴】煮一碗粥,吩咐仆人完全可以办到,但李勣自己动手,含义就大不一样。如今有些人给年老的父母雇一个保姆,以为孝道已尽,百事不管了,须知这远远比不上一个问候的电话、一封安慰的信或一次上门探望。老人最需要的是感情!【思考与练习】1.李勣说:“勣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粥,复可得乎?”其中包含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汝仆多矣,何为自苦如此!____________!89.鸡感恩有旅人夜行遇雨,遂赴友人家投宿。友人见不速之客,甚喜,遂将杀鸡款待。旅人怜鸡,佯言茹(rú,吃)素。遂不杀鸡。夜宿,至三更(半夜),忽闻鸡鸣声急,以为黄鼠狼来也,遽起逐之。俄而墙倒,适压客房。主人惊而起,以为客毙矣,举烛而索,客乃在鸡笼旁。盖鸡感恩,促其起床也。(据《逸话》改写)【文言知识】1.速。“速”一般都解释为“迅速”,但它在文言中有一个很特殊的用法,要理解为“邀请”。上文“不速之客”的意思是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2.盖。文言中的“盖”常用在句子的开头,作发语词。它多数情况下不需解释,无义,有时则需根据上下文解释为“大概”、“恐怕”、“原来是”等。上文“盖鸡感恩”中的“盖”,可理解为“大概”。【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佯____;②俄而____;③适____;④索____;⑤乃____。2.翻译:遽起逐之。________。90.隋侯救蛇得珠昔隋侯(封在隋地的一个诸侯)因使(出使)入齐,路行深水沙边,见一小蛇,于热沙中宛转(身子扭曲显得痛苦的样子),头上出血。隋侯怜之,下马以鞭拨入水中。一夕,梦见一山儿持珠来,见隋侯,且拜且曰:“昔蒙(受)大恩,救护得生,今以珠酬,请勿却。”及旦,见一珠在床侧。其珠璀璨夺目,世称“隋侯珠”,乃稀世之珍也。(据《搜神记》改写)【文言知识】且……且……。“且”在文言中可解释为“而且”、“将”等。“且……且……”相当于“又……又……”或“一边……一边……”。上文“且拜且曰”,意为一边拜一边说。又,“且战且却”,意为一边战斗一边退却;“且怒且喜”,意为又怒又高兴。【文化常识】“隋侯珠”与“和氏璧”。隋侯珠是世传的珍贵珠子,可谓无价之宝。历史上还有一件稀世珍宝是“和氏璧”,它因卞和在山中获得而称和氏璧。相传这珍贵的璧后被秦始皇用作印章,秦朝灭亡后为汉皇帝所得,之后在战乱中失传了。【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以_____;②酬_____;③却_____;④及_____。2.翻译:乃稀世之珍也。________。91.赌徒贷资富翁某,商贾(gǔ)多贷其资。一日出,有少年从富翁后,亦假本(做生意的本钱)者。翁诺之。既至家,适见几上有钱数十,少年因无事,以手叠钱,自下垒高,甚娴熟。翁谢之(拒绝了他),竟(终)不与。或问何以不贷,翁曰:“此必嗜博(赌博)而非端(行为端正)人也,所熟之技不觉形(显露)于手。”询之果然。(据《聊斋志异》改写)【文言知识】竟。文言中的“竟”与现代汉语的解释很不相同,它多指“终”、“结束”、“完毕”。上文“竟不与”,意为最终不借给他,若理解为竟然不借给他,那就错了。成语有“有志者事竟成”,意为有志气的人最终能把事情完成。【文化常识】几和桌。“几”是象形字,指矮小的桌子。古人席地而坐,所以用矮小的几放置物品,如今不少北方人还在炕上安放几。明、清两代,一般人家中既有“桌”又有“几”。【启发与借鉴】借钱给赌徒,不仅有借无还,而且等于纵容赌博!【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贷_____;②从_____;③假_____;④诺_____;⑤适_____;⑥或_____。2.富翁怎么知道那少年是赌徒?_____。92.张佐治遇蛙金华(古地名,今浙江金华市)郡守(郡的长官)张佐治至一处,见蛙无数,夹道鸣噪,皆昂首若有诉。异之,下车步视,而蛙皆蹦跳为前导(在前面开路)。至田间,三尸叠焉。公有力,手挈二尸起,其下一尸微动,以汤(热水)灌之,未几即复活。曰:“我商也,道见二人肩两筐适(去到)市,皆蛙也。哀之,购以放生。二人复曰:‘此皆浅水,虽放,后必为人所获;前有清渊,乃放生池也。’吾从之至此,不意挥斧,遂被害。二仆随后不远,腰缠百金,必为二人诱至此,并杀而夺金也。”张佐治至郡,急令捕之,不日人金俱获。一讯即吐实,罪死。所夺之金,归商。(据《虞初新志》改写)【文言知识】文言中少见量词。现代汉语中在数词之后一般总跟着量词,如“三个人”、“五辆车”、“八匹马”、“十朵花”等等,而在文言文中只说“三人”、“五车”、“八马”、“十花”。这主要因为古代量词极少,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要把适当的量词加进去。如上文“三尸”、“二人”、“二仆”、“一讯”,要译为“三具尸体”、“两个人”、“两个仆人”、“一次审讯”。【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挈_____;②未几_____;③从之_____;④并_____;⑤俱______。2.翻译:①异之_____;②哀之_____。93.得过且过五台山(今山西境内)有鸟,名曰寒号虫,四足,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一种中药名称)。当盛暑时,毛羽文采(有花纹与色彩)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毛羽脱落,若雏(刚出壳的幼禽),遂自鸣曰:“得过且过。”(据《辍耕录》改写)【文言知识】比至。“比”指“等到”,“至”指“到了”,这两个词经常连在一起用,解释为“等到到了”。上文“比至深冬严寒”,意为等到到了冬末极寒冷的时候。又,“比至家,客已去”,意为等到到了家中,朋友已走了;“比至河,舟已行矣”,意为等到到了河边,船已起航了。【启发与借鉴】得过且过,意为能过得下去便姑且混下去。要是人也像寒号虫,那叫没出息!【思考与练习】名句填空:1.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2.莫等闲(轻易),白了少年头,______。3.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________。4.书山有路勤为径,____________。5.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94.王充读书王充,汉之博学者也。少孤,乡里称孝。后至京师(京城,此指洛阳),受业太学,师(拜……为师)班彪。充好学不死守(死抠)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店铺),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百家之言。(据《后汉书》改写)【文言知识】市。古代的“市”与今天所说的“市”不一样。今所谓“市”,指城市,如“上海市”、“南京市”,古代所说的“市”指贸易市场、集市。上文“常游洛阳市肆”,要理解为经常逛洛阳集市中的店铺,若理解为逛洛阳市的店铺就错了。又,《蚕妇》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其中“城市”是指城中的集市。【文化常识】太学。“太学”是古代的高等学府,周朝就有,设在京城里。开始时只收贵族子弟,自汉朝起兼收优秀的平民子弟。唐朝改为“国子监”,一直沿袭到清朝。【启发与借鉴】知识要灵活运用,死守章句、拘泥教条是万万不行的。【思考与练习】1.翻译:受业太学。_____________。2.成语填空:①事倍功__;②三__茅庐;③百读不__;④因地__宜。95.邓攸保侄邓攸(yōu),晋人也。有弟早亡,唯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匈奴人)入侵京城,掠牛马。邓攸挈(qiè)妻孥(nú,子)亡,食尽,贼(入侵者)又迫(近),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还不如)弃己儿,怀(怀抱)遗民而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wú,不要)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据《世说新语》改写)【文言知识】1.亡。上文有两个“亡”:“早亡”与“挈妻孥亡”。前者指死亡,后者指逃亡。“亡”还可以指“丢失”、“灭亡”等,这就是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的现象。2.毋、莫、弗、勿。这四个文言虚词,都可以指“不”、“不要”。上文“毋哭”,也可以说“莫哭”、“弗哭”、“勿哭”。【启发与借鉴】邓攸把自己孩子丢掉是无可奈何的事,因为敌兵已迫近,弃侄子,还是弃儿子,邓攸选择的是舍己为人。【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唯____;②值____;③挈____;④但____;⑤走____;⑥从_____。2.翻译:妻涕如雨。________。3.邓攸妻子所以会听从邓攸的劝说,抛弃自己的孩子,原因有二:①_______;②_______。96.画鬼易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曰:“画孰最难?”客曰:“犬马最难。”曰:“孰最易?”曰:“鬼魅最易。”曰:“何为?”曰:“夫(发语词,无义)犬马人所共知,旦暮见之,不易类(画得像),故难;鬼魅无形也,人皆未之见,故易也。”(据《韩非子》改写)【文言知识】1.孰。“孰”是个文言虚词,既相当于“什么”,又相当于“谁”。上文“画孰最难”,意为画什么最困难。又,“孰长孰少”,意为谁的年龄大,谁的年龄小;又“无论孰是孰非,皆斥罚之”,意为不管谁对谁错,都要受批评处罚。2.主语省略。上文在“齐王曰”与“客曰”之后又出现了四个“曰”,但都省略了发话的人,这就是主语的省略。因为从上下文看,谁在发话十分清楚,所以可不写出来。【启发与借鉴】胡编乱造最容易,但也最不真实。【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魅____;②何为____。2.翻译:人皆未之见。_________。97.孟母不欺子孟子少时,见邻家杀豕(猪)。孟子问其母曰:“邻家杀豕何为?”母曰:“欲啖(dàn)汝。”既而母悔失言,自言曰:“吾怀妊(rèn,孕)是子,席(坐席)不正(摆得不端正)不坐,割(切肉)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子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诚实)也。”乃买邻家之豕肉而烹之,明不欺也。(据《韩诗外传》改写)【文言知识】何为。“何为”即“为何”。这是一个倒置的句式,解释为“干什么”、“为什么”。上文“邻家杀豕何为”,意为邻家杀猪干什么?又,“邻家何为杀豕”,意为邻家为什么要杀猪?【文化常识】胎教。今人很重视“胎教”,如妇女在怀孕期间多听音乐,多看美丽的风景,据说对孩子的发育有好处,将来孩子会更聪明美丽。从上文看,我国两千多年前就有胎教了,孟母“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大概就是希望孩子将来行为正直。【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适_____;②明_____。2.翻译:欲啖汝。_________。98.跛足虎太行山天井关(关名)之西十里,有草庵(草屋,此指寺庙)焉,老僧居之。尝间行(走小路)山涧,有小虎大如犬,折前一足,委顿(精神不振)伏地,殆(dài,大概)崖石殒(跌落)伤,而为母虎所弃也。僧怜之,携归庵,饲以粥饭。后遂驯习(温驯熟悉),僧出则尾随,居则膝侍。居二载,虎益壮猛,人呼为“跛足虎”。客有过庵者,虎亦回旋(在客人身边走来走去)妥适(亲昵的样子)。于是远近之人称僧能伏虎,僧亦诩诩然,以为虎善我。一日,僧携虎远出,鼻出血不止,淋漓注地。僧惜其污,以足点地使虎舐(shì,舔)之。虎得血甘甚,嫌其无几,又馋不可忍,遂扑僧食之。自是,“跛足虎”出没路间,见人即噬,伤害甚众。(据《诺皋广志》改写)【文言知识】间。“间”本指日光或月光透过门缝,引申为“悄悄地”、“秘密地”。如“间谍”,本意为悄悄地收集情报的人。上文“尝间行山涧”中的“间行”,本指秘密地走,但从上下文看,老僧无需秘密地或悄悄地走,故解释为“走小路”,句意为曾经在山谷间走小路。【启发与借鉴】本性难改!【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载_____;②益_____;③无几_____;④噬_____。2.翻译:僧亦诩诩然,以为虎善我。________。99.樊重种树樊重欲作器,先种梓(Zǐ,梓树,木质坚硬)漆(漆树)。时人嗤之,曰:“尔老矣,俟(等到)日后作器,何及?”樊重不答。春来秋去,积以岁月,梓漆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借)。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据《齐民要术》改写)【文言知识】已。“已”在文言文中除了指“已经”等外,常作“停止”解释。上文“此种植之不可已也”中的“已”,即指“停止”。又,“言已,皆笑”,意为说完,大家都笑了;“食已,即起程”,意为吃罢饭就上路。【启发与借鉴】植树造林是不可以停止的,不断地栽种,便可不断地使用。培养人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嗤_____;②何及_____;③莫如____。2.翻译:向之笑者,咸来求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司马光勤学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已)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等到)能讽诵(背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记得牢),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据《三朝名臣言行录》改写)【文言知识】患。“患”既可作“担心”、“担忧”用,又可作“灾难”、“弊病”用。上文“患记忆不若人”中的“患”,解释为“担心”,意为担心记忆不如别人。成语“患得患失”,意为既担心获得又担心失去。又,“水患”指水灾,“火患”指火灾。【文化常识】司马光从小喜欢读历史,年长后觉得浩如烟海的历史书任何人都难以读完,尤其是皇帝和大臣,因此他召集一批人,删繁就简,把古今史实按年重新整理编写,前后花了十多年,成书共计一千多卷,取名《资治通鉴》。所谓“资治”,即有利于治理国家,“通鉴”是指从古到今可借鉴的历史经验或教训。【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乃已_____;②及长_____;③中夜_____。2.翻译:所得多矣。____________。
本文档为【文言文启蒙读本(51—100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百里登峰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0-10-31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