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结构演进与山东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演进与山东经济增长

举报
开通vip

产业结构演进与山东经济增长 芒些墅进 出垄堕堕主堕芏垫(墨旦型2垫堡垒复鱼塑f整复塑塑2 产业结构演进与山东经济增长 梁 军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日照276826) [摘要]第一产业比重的大幅下降和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不断提升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产业结构演进的 主要趋势。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山东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产业结构演进不仅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也会 通过影响要素效率等途径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利用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的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产业结构 演进确实对山东经济增长特别是经济规模的扩张产生了重要影响。...

产业结构演进与山东经济增长
芒些墅进 出垄堕堕主堕芏垫(墨旦型2垫堡垒复鱼塑f整复塑塑2 产业结构演进与山东经济增长 梁 军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日照276826) [摘要]第一产业比重的大幅下降和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不断提升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产业结构演进的 主要趋势。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山东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产业结构演进不仅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也会 通过影响要素效率等途径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利用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的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产业结构 演进确实对山东经济增长特别是经济规模的扩张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结论在肯定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演进 对山东经济增长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为今后山东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实证依据。 [关键词】产业结构;演进阶段;经济增长;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 标识 采样口标识规范化 下载危险废物标识 下载医疗器械外包装标识图下载科目一标识图大全免费下载产品包装标识下载 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8)06—0069—06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 展,GDP由1978年的225。45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 25887.7亿元,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而 显著的变化。当前,山东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 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成为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此背景 下,考察30年来山东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实证分 析产业结构演进对山东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我们 更好地认识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进一步 地明确今后山东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意义重大。 一、山东经济的产业结构演进 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经济的产业结构发生了 深刻而显著的变化。总体上看,这种变化主要表现 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 的比重看,第一产业大幅下降,第二产业稳步提高, 第三产业大幅上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成效显著。 与1978年相比,2007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23.6个 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 比重上升了19.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33.3: 52.9:13.8调整为9.7:56.9:33.4(见图1)。叫(2)从三 次产业年底就业人员占全省总就业人员的比重看, 第一产业总体上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总 体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发生 了极大变化。与1978年相比,2006年第一产业就业 比重下降了4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19.1个 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2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 就业比重由79.2:12.3:8.5调整为39.1:31.4:29.5。 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的变动反映了劳动要素在不 同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也 体现了山东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 成效。另据统计,近些年山东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 移的规模进一步加大,2003~20ar7年共转移农村劳 动力717.6万人。∞ 圈1 1978—2007年山东三次产业的 增加值占全省增加值的比重《%l 具体来看,山东产业结构的演进可以分为四个 阶段。 [收稿日期]2008—11—03 [作者简介]梁军。男.山东章丘人,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国际经济。 ①如果没有另加注解,本文所用的数据资料均来自历年的‘山东统计年鉴>,http://ww,.atata—Bd.gay.∞. ②资料来源于2004—2008年山东省舀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lp://w*'w.stain—Ki.gin,.m,ti#,/tj咖.asp. 69 万方数据 第一阶段(1978。1983年)是农业加速发展阶 段。在这一阶段,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全省GDP中所 占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则迅速下降。 19"/8年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为33.3%,1983年上升到 40.3%,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三次产业中比重最大 的产业,三次产业比重由33.3:52.9:13.8变为40.3: 38.9:20.8,第一产业上升了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 降了14个百分点。导致产业结构出现这一变化的 主要原因在于这一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的加速 推进,使多年受到压抑的农业生产力得以爆发式释 放所致。 第二阶段(1984,1992年)是非农产业迅速发展 阶段。在这一阶段,第二、第三产业在全省GDP中所 占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则迅速下降。 1984年三次产业比重为38.2:41.1:20.7,1990年变 为28.1:42.1:29.8,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 1992年第三产业比重更是首次突破了30%,三次产 业比重变为24.3:45.5:30.2,第一产业下降了13.9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上升了4.4个和 9.5个百分点。这一阶段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 向城市转移,以及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都极大地促 进了非农产业的发展,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出现上述 变化。 第三阶段(1993~2006年)是工业高速发展阶 段。在这一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产业结构 演进中的工业化特征明显。1992年以来,以煤炭、石 油开采为主的采矿业和以食品制造、纺织、服装、石 油化工、金属冶炼、设备制造为主的制造业以及电力 燃气及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快速发展,山东逐步 建立起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1993年三次产 业比重为21.5:49.O:29.5,2006年变为9.7:57.7: 32.6,第一产业降低11.8个百分点,并首次跌破 10%,第二产业上升8.7个百分点,57.7%的比重达 到了建国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第三产业也上升3.1 个百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 进、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大量投资以及外资大规 模进入山东制造业领域都促进了这一阶段第二产业 比重的持续提升。 第四阶段(20cr7年以来)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阶 段。2007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9.7:56.9:33.4, 第二产业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与2006年 相比,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提高0.2个百分 点,高出GDP增速0.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提 高0.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4个百 分点。①在山东经济增速连续3年小幅回落的情况 下,第三产业增速逐年加快,其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逐年提高,表明山东开始进入第三产业快速 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由工业推动向农业、 工业和服务业协调拉动转变。产业结构发生这一变 化的原因除了产业结构自身发展的规律之外,主要 是近年来山东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了调整产业结 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在全省上下大力发 展服务业的共同努力下,可以预期第三产业将会呈 现出快速发展的局面。 山东的产业结构演进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第一,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的大幅下降和二、三 产业增加值比重的持续上升,直接原因并非源于第 一产业增速的绝对下降,而是源于在三次产业增速 都提高的情况下,第二、第三产业比第一产业增速更 高所致。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第一产业同样获得了前 所未有的发展。根据1952~2007年三次产业增加值 的数据资料计算,第一产业1952~1977年年均增速 为2.5%,1978~2007年为5.5%,高出3个百分点。 可见最近30年第一产业同样在快速增长,且增速远 高于改革开放之前。但相比而言,第二、第三产业的 增速更快。据统计,1978—2007年第二、第三产业年 均增速分别达到了14.45%和12.92%,高出同期第 一产业8.95和7.42个百分点。正是由于增速的巨 大差异,导致了山东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上述变化。 第二,就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看,总体来说, 第一产业比重的减少主要为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相 抵消,第二产业比重相对比较稳定。如前所述,与 1978年相比,2007年山东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了 2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19.6个百分点,抵 消了第一产业下降比重的83.05%,第二产业仅上升 4个百分点,只抵消了第一产业下降比重的16. 95%。 第三,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同时,产业内部特别 是二、三产业内部,非国有经济比国有经济获得了更 快发展。从工业总产值看,山东国有经济工业产值 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67.63%,降 至1990年的41.43%,并进一步降至2006年的5. 26%,相应地非国有经济由32.”%,升至58.57%。 并进一步升至95.74%。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 ①资料来源于山东统计信息网,htIp:/1www.或山一id.gin,.al,州时&.asp. 70 万方数据 产构成看,山东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占全部工业 企业总资产的比重1996年为67.9%,2006年下降到 了37.8%,而非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相应地由32.1% 提高到了62.2%。从就业结构看,山东国有经济部 门就业(扣除农业部门的就业量)比例1978年高达 75.2%,2006年降到了17.3%,相应地非国有经济就 业比例则由24.8%上升为82.7%。 产业结构上述演变,不仅是改革开放以来已经 发生的经济事实,并且还将成为山东产业结构进一 步发展的基本趋势。根据山东“十一五”规划,今后 要继续围绕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来促进 经济发展,这为山东产业结构上述演进趋势的进一 步发展提供了依据和远景。 二、产业结构演进对实现山东经济增长的作用 产业结构变化是否意味着结构的进步,孤立地 观察产业结构本身并不能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更多问题,从经济学 视角说,最根本的要看伴随着产业结构演进,社会生 产力是否取得了较以往更为显著的发展成就。 图2显示了1978~2007年山东国内生产总值的 年度增长率。不难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 速惊人,30年中只有5年增长率低于10%,有6年超 过了15%。经过计算,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2. 06%,这一增速不仅远高于以往山东经济的增长率, 而且也高于同期中国经济整体的增长率。正是这种 持续的高速增长,使山东经济取得了实质性发展。 人均GDP由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316元上升到 2007年的27723元,提高87.73倍;城镇居民的人均 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由1978年的391.45 元和340元,上升到2007年的14265元和9667元,同 期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 114.56元和93.69元上升到4985元和3622元;收入 的大幅提高使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大幅降低, 2007年城镇居民为32.9%,农村居民为37.8%。① 197819∞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 图2 1978.2007年山东经济的年度增长率(%) 30年来山东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与产业结构 的演进显然有着密切关联。这种关联可以通过三次 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反映出来。 据统计,1980年山东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率为25.6%,第二产业为53.4%,第三产业为 2l%,到2006年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3.7%、 64.9%和31.4%,第一产业下降21.9个百分点,第 二、第三产业分别上升11.5和10.4个百分点。尽管 存在年度波动性,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贡献率 大幅下降、二、三产业持续上升的趋势非常明显,贡 献率的变化趋势与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 的变化趋势是吻合的(见图3—5)。经济增长与产业 结构演进的关联还反映在经济增速的结构分解上: 在1980年山东12.2%的经济增长中,第一产业拉动 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6。5个百分点,第三产 业拉动2.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拉动百分点之比为 1:2.1:0.8;而在2006年14.8%的经济增长中,三次 产业的拉动分别为O.5、9.6和4.7个百分点,拉动百 分点之比变成了1:19.2:9.4。此外,1978~2006年 山东国内生产总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及第一产 业就业比重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一0,8645、一O. 8912,这也进一步表明山东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 进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关联。 8082848688909294969800020406 一增加值比重 一贡献率 图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 比重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一增加值比重 一贡献率 图4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 比重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l%) ①资料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局。2007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np:ll,..ww.或啦一ad.8w.cll,di叫日gb.8甲. 71 万方数据 8082848688909294969800020406 一增加值比重 ⋯贡献率 图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 比重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其实不难理解山东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 之间存在的上述关联,因为从理论上说,作为反映社 会经济活动的两个不同侧面,经济增长和结构演进 之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经济增 长往往会推动产业结构演进;另一方面,任何经济增 长都是在一定的产业结构下进行的,产业结构演进 也会从多个方面影响经济增长。 首先,产业结构演进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速 度和规模。能否形成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相吻合 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具有很大影 响。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应是指可满足社会需求 的、能顺利实现自身价值的商品和服务总量上的扩 大。产业结构的形态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 类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领域的集聚程度及其变化。如 果各类要素在不同产业领域及各产业内部的集聚程 度及其变化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并与社会需求相 吻合,该产业结构及其变化就会给经济增长带来有 利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自然也高;反之,则会阻碍经 济增长,造成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甚至停滞,导致社 会资源的无效使用或浪费。 其次,产业结构演进会通过影响要素效率影响 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不同的产业结构形态决定了 不同产业对要素不同的占有比例以及要素间不同的 替代水平,从而也就决定了经济增长的不同源泉和 不同绩效。当生产要素主要集中于第一产业时,受 土地等自然资源有限性的约束,资本和劳动等要素 集聚到一定程度后往往会出现边际效率的递减,相 对来说,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受有限土地 资源的约束比第一产业要弱得多,而且很多制造业 的发展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资本和劳动等要素的效 率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而第三产业特别 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更 为重要的作用在于有利于降低经济生活中所占比重 72 越来越大的交易成本,从而能够提高各生产要素的 效率乃至社会整体经济的效率。现实世界中,工业 特别是服务业比重大的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和资 本边际产出率普遍要比农业国或工业落后的发展中 国家高出很多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 此外,产业结构演进还会通过影响经济增长质 量和经济增长周期影响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质量主 要是指经济增长的效率、稳定性和持续性。显然,如 果产业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协调,产业结构演 进能够适应经济高效、稳定、持续增长的需要,则必 然会促进经济增长的质量,降低经济增长的代价。 作为总体经济活动扩张和收缩交替出现的现象,经 济周期渗透于社会经济的各个产业部门。产业结构 演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经济各产业部门的资本投 入、技术进步等因素的绝对或相对的增减,而资本投 入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影响经济增跃周 期。就资本投入增加看,无论是固定投资增加还是 存货投资增加,都会引起总需求增加,进而在社会未 充分就业情况下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得以向外扩张, 经济增长进入上升期;而就技术进步看,其不仅会在 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投入不变条件下使生产可能性曲 线扩张,而且重大的技术创新往往还会创造出一系 列的新兴产业,从而把经济带入到一个具有较高增 长速度的繁荣阶段。显然,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增 长周期的变动都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 三、产业结构演进对山东经济增长影响 的计量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改革开放30年来产业结构演 进对山东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有必要利用计量经 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国内学者就产业结构对经济 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很多。徐冬林⋯、陈华怛j 和刘伟、李绍荣【3】考察了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 增长的影响,胡琦、许峰H]研究了上海产业结构的经 济增长效应,吴子稳等b1考察了安徽产业结构对经 济增长的影响,罗永乐、魏海涛哺1分析了湖南产业结 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潘明清[7】研究了西藏经济增 长中产业结构的贡献。在参考上述文献基础上,我 们下面将对产业结构对山东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计 量分析。 1.模型设定 经济产出是所投入生产要素的函数。在经济学 中,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表述这种关系的最 为常用的函数,其计量模型的一般形式如下: 万方数据 Y=AW∥矿 (1) 其中,y表示经济产出,K表示资本,£表示劳 动,口和p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弘是随 机扰动项。我们将在模型(1)的基础上计量产业结 构演进对山东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根据上述理论 分析,产业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归结为以 下三种情况: (1)反映产业结构仅对经济规模产生影响的模 型: Y=AW∥e硝+” (2) 其中,x表示产业结构,我们用第一产业增加值 占全省GDP的比重来表征产业结构,y表示产业结 构对经济规模的边际影响系数。 (2)反映产业结构仅对要素效率产生影响的模 型: Y=AW“l。∥“2工矿 (3) 其中,A,表示产业结构对资本产出弹性的影响, A:表示产业结构对劳动产出弹性的影响。 (3)反映产业结构对经济规模和要素效率都产 生影响的模型: Y=AK=+1lx∥+32工e担+产 (4) 模型(4)既反映了产业结构对经济规模变动的 直接影响,也反映了产业结构通过提高要素效率对 经济规模产生的间接影响。我们将使用这一模型进 行回归计‘量。 2.模型估计 模型(4)是一非线性模型,公式两边取对数,转 化为如下线性模型: lnY=InA+alnK+hXhlK+phlL+kXInL+TX+ 弘 (5) 从历年《山东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山东的国内 生产总值、资本形成额、就业人数和第一产业增加值 占全省GDP比重等变最的观测值。考虑到研究目的 和资料的可得性。样本期间定为1978~2006年。用 Eviews3.1软件对模型(4)进行最小二乘法同归,得到 如下结果: InY=一13.9533+0.3704InK+0.0028XInK t=(一1.8010)(3.2494)(0.6411) +2.3690IIlL一0.0039ⅪnL一0.0070X(6) (2.3763)(一0.1099)(一0.0259) R2=0.9975F=1763.217DW=1.8494 从回归结果看,判决系数很高且方程联合检验 显著,但是估计参数A。、A:和y的t检验不湿著,不 能拒绝这些系数为零的假设。“尺2值很高但显著的 t比率少是多重共线性的经典征兆”【BJ。由此可以断 定,模利中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采用剔除变量 法解决多重共线性.首先剔除XhaL,再对模型进行 估计,结果如下: InY=一13.1487+0.3809InK+0.0023X矾K t=(一5.3Cr72)(6.3591)(1.8327) +2.26561nL一0.0368X (7) (7.0174)(一3.8715) R2=0.9975F=2302.937DW=1.8646 回归结果显示,判决系数很高且方程联合检验 显著,口、p、y都通过了显著水平为5%的t检验,但 是.;I,虽然在10%的显著水平上也通过了显著性检 验,其符号却与经验和定性分析相违背,这意味着模 型中仍然存在共线性。剔除XI_aaK后重新进行估计, 得到如下结果: IIlY=一14.5781+0.4106InK+2.4135InL t=(一5.9155)(6.7935)(7.3667) 一0.0232X (8) (一3.7189) R2=0.9971F=2794.77DW=1.7990 结果显示,判决系数很高,所有参数估计值在 5%的显著水平上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且模型不 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问题。由此,我们得到了体现 产业结构影响的生产函数的估计模型: t=Ko‘4106L2。4me。0·m32x一4册1 (9) 3..模型估计结果的解释 估计模型(9)表明:以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 GDP的比重表征的产业结构的演进确实对山东经济 增长产生了显著影响。产业结构演进直接影响了山 东的经济规模,如果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减少,平均 来说,经济规模将增加,其具体影响程度为6-0.蚴, 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 每减少1个百分点,平均而言,GDP规模将提高2. 32%。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从理论上说,产业 结构演进不仅会对GDP规模产生直接影响,也会通 过影响要素效率对经济规模产生间接影响,但是在 我们所用样本数据的回归分析中,无法得出以第一 产业增加值一亍全省GDP的比霞表征的产业结构的演 进对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的影响系数不显著为零 的结论。 四、简要结论与建议 本文考察了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产业结构演 进的趋势、阶段和主要特点,探讨了产业结构演进对 73 万方数据 经济增长的一般影响,并利用1978~2006年的相关 数据对产业结构演进X寸III东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 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演进确实对山 东经济增长特别是IIJ东经济规模的扩张产生了重要 影响。研究结沦在肯定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 对山东经济增长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为今后山东进 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实证依据。 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规模扩张后,当前山东经 济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关系今后山东经 济发展全局的紧迫而霞大的战略任务。尽管与30 年前相比,11l东产业结构的变化深刻而硅著,但是不 可含认,与经济更为发达的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 相比,山东产业发展qI仍然存在着农业产值比重偏 大、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等不容忽视的结构问题。 与I:述三省相比,2007年第一产业比雨山东最高,高 l叶;最低的浙江4.2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则最低,比 最高的广东低9.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的优化不仪 是经济发展的标志,也会对经济增长的规模、速度和 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为此,今后山东仍然需要针对 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继续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通过优化产业 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全省经济义好 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冬林.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2):49—54. [2]陈华.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J].统计与决 策,2005,(6):68—69. [3]刘伟,李绍荣.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 高[J].经济研究,2001,(1):3—9. [4]胡琦,许峰.上海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J].上 海经济研究,2004,(11):41—46. [5]吴子稳,庄德林,傅为忠.安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的关联分析及调整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7,(2):41 —46. [6]罗永乐,魏海涛.湖南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 域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05,25(4):49·l一494. [7]潘明清.西藏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贡献分析[J].西藏 大学学报,2007,(4):1lO—115. [8]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5:334—340. (责任编辑:高琼) (上接第50页) 表3 负债类型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回归结果‘ Unstandanti'zledStand'∞dized Model CoefficientsCoefficientst 。sig B Std.ErrorBeta 1(Conam_lt)一1.526 .418 —3.653.000 BD .263 .152 .099 1.730 .064 CD .518 .158 .177 3.283 .001 S亿E .055 .018 .104 3.029 .003 CR .081 .017 .055 1.866 .062 。DependentVariable:ROE 从表3的四l归结果可以看出,控制变量中公司 成长性、公司规模均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 银行借款率(BD)、商、№信刚率(CD)的回归系数均为 正,说明银行债务和商业信用率与净资产收益率都 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银行借款率的回归系数仪在0. 05的水平上显著,而商、Ip信用的回归系数在0.01的 水平|二显著。商业信用率的偏相关系数要大于银行 借款率的偏相关系数,说明商业信用对公司绩效的 影响要比银行借款的影响大。实证结论没有证实本 文的研究假设,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我国.E市公司的 银行负债大多来源于国有银行贷款,国自.银行在监 74 督约束管理者和参与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着制度缺 陷,导致了银行作为债权人存在着“软约束”作用。 而提供商业信用资金的主要是公司的供应商和客户 等,他们比国有银行更了解贷款企业真实的盈利能 力、现金流量和财务状况。 参考文献: 【1JTitn'mn,S.andWeasels,R.,1998.TheDeterminantsof CapitalStructureChoice,JournalofFinance,V01.43 [2JFrank,M.ZandV.K.Goyal,2004.Capitalstructure decisions,workingpaper,UniversityofBritishColombiaandHong K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3]于东智.资本结构、债权治理与公司绩效——一项经 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1). [4]杜莹.中国上市公司债权治理效率的实证分析[J].证 券市场导报,2002。(12). [5]赵帅.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实证分 析[J].金融经济,2003,(4). [6]封铁英.资本结构选择偏好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一基于上市公司“过度负债”与“财务保守”行为的实证分析 [J].科研管理,2006,(6). (责任编辑:赵利) 万方数据 产业结构演进与山东经济增长 作者: 梁军, Liang Jun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日照,276826 刊名: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年,卷(期): 2008,(6) 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12条) 1.徐冬林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期刊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4(2) 2.陈华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期刊论文]-统计与决策 2005(6) 3.刘伟.李绍荣 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升[期刊论文]-经济研究 2001(1) 4.胡琦.许峰 上海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期刊论文]-上海经济研究 2004(11) 5.吴子稳.庄德林.傅为忠 安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及调整对策[期刊论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 2007(2) 6.罗永乐.魏海涛 湖南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域差异研究[期刊论文]-经济地理 2005(4) 7.潘明清 西藏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贡献分析[期刊论文]-西藏大学学报 2007(4) 8.古扎拉蒂 计量经济学基础 2005 9.山东统计年鉴 10.2004~2008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1.查看详情 12.山东省统计局 2007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陈凌 当代伊朗产业结构研究 2008 产业结构是国家国民经济素质的重要体现。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及水平、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密切。合理的产业结构,将使资源配置达到最 优,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增强,国民经济可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国对产业结构进行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产业结构所处的阶段、发展趋势、影 响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本文研究伊朗的产业结构及其演变,主要是为了进一 步扩大加深中国与伊朗的经济贸易联系,为全面落实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外向型能源战略提供基础研究,也为推动中国的(中东)伊朗 经济政治地理研究进行学术探讨。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是:目前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特别是20世纪90年 代以来,通过儿届政府务实的经济发展政策,伊朗经济逐步走向好转,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对石油经济的过度依赖;第三产 业产值比重徘徊不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越来越大。伊朗正面临着产业结构的新一轮大调整。本文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以来伊朗经济的发展 过程为背景,重点对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伊朗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特征、存在问题及原冈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运用库兹涅茨模式,钱纳里—艾 尔金顿—西姆斯模式、赛尔奎因—钱纳里模式这三种典型模式与伊朗实际产值结构、就业结构、相对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相比较,并分析了产 业结构演变的经济增长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当前伊朗产业结构的特征,指出了其合理与不足之处:伊朗产业结构演变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 般规律,即遵循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有更加合理化的趋势,但三次产业的变动速度与一般国家有显著著异 ;三次产业逐步走向协调,其相对劳动生产率差距在逐步缩小,但各自内部结构不协调;国民经济对石油产业的依赖度过高,土要的国民收入都来自丁 石油产品的出口,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也容易受国际经济、政治的影响;伊朗产业结构发展节奏的突发性、波动性减少,稳定性增强;伊朗产业 结构将在诸多因素综合影响下向高级化方向发展。最后提出了对伊朗产业结构调整的见解:继续实行开放的经济发展政策,改善出口商品结构,促使伊 朗对外贸易商晶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发展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改变石油产业独人的结构,实现产业多元化;采取有效措施使外商投资流向对伊朗产业 结构调整有利的领域;合理确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发展知识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 :1、运用产业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多学科基础理论作为工具对伊朗产业结构进行研究;2、研究方法的数据处理上运用SPSS软件等对数 据进行分析;3、本文选取的是学界研究不多的领域——伊朗产业结构领域,尤其是90年代以来伊朗的产业结构及其演变研究。本文的不足之处:目前国 内外对伊朗产业结构研究比较少,相关资料收集比较困难,使得本文的数据基础相对薄弱,如伊朗轻重工业比重的数据,2000年以来的就业人口数据等 ;加之本人关于产业结构的知识积累有限,因此对伊朗产业结构只能作一些探索性研究工作,很难做到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创新。 本论文由五 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简述论文的选题背景,文献综述,影响产业结构演进的因素,产业结构演进阶段的划分。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伊朗产业结 构演进的背景。第三部分:全面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伊朗产业结构的现状、产值结构特点、就业结构特点、相对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产业 结构演进的经济增长效应等。第四部分:分析伊朗产业结构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第五部分:总结伊朗产业结构的特征,提出思考和见解。 2.学位论文 刘晓伟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对策研究 2006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使其产业化,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如何正确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预测其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对 策建议,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论文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依据高新技术产业理论和产业经济相关理论,从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历史演进阶段、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技术竞争力和高新技术产业进出口状况等多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 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国际化程度、风险投资发展水平、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能力及产 业政策等;接着利用1999-2004六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指标的数据,结合灰色预测模型及科技贡献率预测了我国高新技 术产业的发展潜力,得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而又显得任重而道远;最后,论文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新 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调整、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科学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利用风险投资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 发展等。 3.期刊论文 夏永久.陈兴鹏.李娜.XIA Yong-jiu.CHEN Xing-peng.LI Na 西北半干旱区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演 进阶段及其互动效应分析--以兰州市为例 -中国沙漠2005,25(6) 选取了河谷型城市兰州市近17 a来有关经济环境数据,在EXCEL和SPSS软件系统下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绘制出兰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兰州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演进阶段的过程,认为河谷型盆地效应、重化工型产业结构以及不合理产业布局使兰州市"环境库兹涅茨 曲线"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即与其他地区相比,不仅曲线类型复杂多样,而且转折点来的也相对较晚.文章最后结合上述演进阶段过程分析,提出了经济增 长与环境污染的互动效应.即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布局以及能源结构影响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排放种类,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影响区域投资环境 和经济发展后劲,同时对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环保产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促进效应. 4.学位论文 胡玉霞 青藏高原牧区工业化进程实证研究 2006 我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是:21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实现现代化,就要强力推进 工业现代化,进而驱动整个经济的现代化过程。而青藏高原工业化水平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正处于工业化的重要阶段。 为了正确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青藏 高原牧区工业化所处的地位,为了把握工业发展的现实态势和动向,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利用历年的统计年鉴,对青藏高原牧区的工业化水平 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旨在丰富相关研究和提供政策建议。论文以青藏高原牧区的实际为背景,结合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从工业化率、人均GDP、三次产 业就业结构、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四个指标,对青藏高原牧区工业化水平进行测量,得出的结论是青藏高原牧区已跨越传统的农牧经济形态,进入了工业 化初级阶段。为了进一步分析哪些因素影响了工业化进程,本文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发展经济学模型,对工业化的发展提出一个综合分析框架 ,并利用统计资料,构建了青藏高原牧区工业化模型,应用回归技术对影响工业化进程的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青藏高原的特色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提出具体问题——青藏高原牧区工业化发展,也提出了本文将要采 用的研究方法和力图实现的创新,明确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二部分,理论框架。回顾了二元结构的工业化理论模型和工业化演进阶段理 论,建立了青藏高原牧区工业化计量模型,为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用横截面和历史数据分别测度了青藏高原牧区的工业化水平。首先是 现状分析,按照选取的指标测定了青藏高原牧区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并从静态和全国进行比较,分析了青藏高原牧区工业化发展的滞后,也进一步和世 界模型比较,分析青藏高原牧区工业化发展中的结构偏差问题。然后是历史分析,描述了青藏高原牧区工业化发展的轨迹,总结其特点,并从动态与全 国的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了青藏高原牧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的速度。第四部分,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因素分析。考虑到资料的可得性 ,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构建影响青藏高原牧区工业化进程的回归模型,使两个模型互相印证,互为补充。首先将2004年青藏高原牧区县一级的横 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然后重点对青海省1978年-2004年的历史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全面分析了影响青藏高原牧区工业化进程的各个因 素。第五部分,结论与对策。通过对青藏高原牧区工业化的现状分析、历史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本文的结论,并就各个影响因素提出了工业化发展的重 点和改革的思路。 5.期刊论文 文琦.WEN Qi 基于集对分析的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特征与机理探究——以榆林市为例 -农业系统科学与 综合研究2009,25(2) 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产业结构变动关系到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效益.运用集对分析理论和产业转换速度与方向系数,分析了 1991~2005年榆林市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与机理.结果显示:①1991~2005年榆林市产业结构演变大致分为缓慢平稳演进阶段、强烈震荡调整阶段、快速 平稳演进阶段;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相似,也呈现类似的3个阶段.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是因为其基数小,而二产固定资产 投资额度大,增长慢;③榆林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极不对称,2005年两者分别呈现"二、三、一"和"一、三、二"格局,从1991~2005年就业结构演变趋势 分析,其结构正向合理方向演进;④1991~2005年榆林市产业结构转换速度较快,方向基本合理,第一产业比例下降,第二产业比例上升的趋势明显.总之,榆 林市产业结构正处于从较低水平向高水平演进的工业化过程中.图2,表2,参15. 6.学位论文 张梅珍 中国媒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2008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党全中国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并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在这一正确方针的指引下,中国的经 济连续30年高速发展。同中国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作为文化产业重要内容的媒介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媒介产业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 程中出现的新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中国的媒介产业正经历着从意识形态媒介向产业经营媒介的 过渡。 现阶段,中国媒介产业正处在重大的社会发展和变化进程中,处在一种体制变革、机制变革、规则转型的时期。同时,中国媒介产业在产 业化的道路上已经进入到了“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阶段,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将带领媒介产业的飞速发展,跨国公司的竞争也将改变中 国媒介产业的竞争格局。据统计,中国媒介产业利税已成为继电子信息、制造业、烟草业之后的第四大利税产业,因此,加快发展媒介产业,对扩大内 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及媒介产业自身等众多因素影响,中国 媒介产业的发展一直存在诸多问题。总体而言,中国的媒介产业仍处在初级阶段,市场化还远未完成,中国的媒介产业将不得不同时承受实现市场化和 发展知识经济的双重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媒介产业如何迎接各种挑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根据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产业结 构、产业关联、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政策,建立全文的分析架构,立足产业中观视角,在深入了解中国媒介产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 对性的战略性措施建议。 按照上述研究思路,全文共分8章: 第1章,导论——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 理;然后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 第2章,媒介产业可持续发展概述——本章主要阐述了与媒介产业相关的概念 ,分析了媒介产业的产业归类、特征等,并简单回顾了西方和中国媒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历程。首先,本章指出,媒介的特殊性决定了媒介产业的发展 必定是在创新中融合,在融合中创新。作为文化产业的媒介产业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两重性:双重属性、两种生产、两种产品和两类买主。其次,本章简 要分析了媒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西方媒介产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以印刷媒介为主的阶段、以传统电子媒介为主的阶段、以新兴电子媒 介为主的阶段,其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子媒介的出现以及广告业的出现,近年来,西方媒介产业的发展表现出私有化、商业化、集团化 和国际化的特征。接着本章简要分析了媒介产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体而言,中国媒介产业的发展起步比较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媒介 产业虽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而言,仍处在初级阶段,市场化远未完成。 第3章,中国媒介产业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本章主要论述了中国 媒介产业的规模和结构,以及影响媒介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通过文献收集、数据分析整理,本章得出的基本结论包括:中国媒介产业规模逐年扩大、 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和合理化,中国媒介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传统媒介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广告营业额增长缓慢;新媒体显现出旺盛的 生命力;媒介产业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最后,本章从宏观经济形势、供给因素、需求冈素、环境因素、创新冈素等方面分析了它们对中国媒介产业结 构的影响。 第4章,中国媒介产业关联效应理论分析——本章简要回顾了产业关联的有关理论,具体包括产业关联如何界定,产业关联的方式有哪 些,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如何衡量等;其次,分析了中国媒介产业关联的形式和内容,主要分析了媒介产业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以及产品、服务、 就业和技术关联等,指出,媒介产业是前向关联度与后向关联度都比较高的产业,这一点通过广告业这一枢纽表现的尤为明显,从媒介产业发展的整体 趋势看,媒介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媒介行业内部,以及媒介产业与第二甚至第一产业的整合或融合趋势都日益明显,媒介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以及 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显著:最后,本章根据中国产业统计的特点和分类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以及之前我们对中国媒介产业所做的划分,建立了中国媒介产业 投入产出的理论分析模型。 第5章,中国媒介产业的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本章运用产业组织学中梅森和贝恩等人提出的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 一市场绩效分析框架(SCP框架)对中国媒介产业组织进行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包括:1.媒介市场结构方面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行业集中度较低、区域集中 度较高、媒介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但差别化不显著,且媒介市场进入壁垒较高;2.媒介市场行为方面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媒介资本运作体系不断完善、并购 速度加快、市场份额增加、新老媒体通过合作、融合不断创新,取得新的发展、媒介产品降价行为比较普遍,纷纷抢占市场份额;3.媒介市场绩效方面 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产业规模结构效率提高以及技术创新的贡献度不断加人等。 第6章,中国媒介产业布局及其影响冈素 ——本章将中国媒介产业按照四个支柱产业展开,讨论了不同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布局状况。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出:中国媒介产业布局在东、中、西部 划分的基础上,又可以从整体上分为两个梯队。处于第一梯队的是华北、华东、中南地区;第二梯队是东北、西南、西北地区。其次,中国媒介产业布 局的三大特点表现在:增长极极化效应显著、非均衡性明显、市场条块分割严重。造成上述媒介布局特征的原冈主要包括:1.中国媒介产业的制度改革 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然后再向中部和西部地区慢慢辐射开来;2.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是过分的寻求生产力均衡布局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为了适 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中央政府打破了原先围绕上海、北京、南京、广州等经济中心及其辐射区域自然形成的媒介布局,代之以依照行政区划人为配 置的媒介网络;3.中国的地理条件是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呈阶梯状分布,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交通、人口差异都影响媒介产业的发展;4.中国东中 西部存在较大的人口和民族分布的不均衡。民族文化的差异使得受众对媒介产品的需求具有差异性,使得媒介产业在全国区域内难以打破地域的限制。 第7章,中国媒介产业政策及其评价——本章首先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媒介产业政策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特点。指出,从中国媒介产业政策的演 进阶段看,中国媒介产业政策发展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逐步走向放松管制;从被动走向主动:从人治走向法治。其次,分类叙述了广播电视业、电影 业、报刊业、网络媒体业的产业政策。最后,构建了中国媒介产业政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运用模糊和层次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媒介产业政策的 评价模型和方法。 第8章,中国媒介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本章在前述7章研究基础上,提出未来媒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和定位。 指出,中国媒介产业发展需要坚持的战略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原则、坚持市场经济导向原则、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原则以及坚 持公平、公正、公开、有效原则。为了提高中国媒介产业竞争力,促进媒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主要战略措施包 括:一是要建立现代媒介产业运作体系,调整媒介产业结构;二是要不断延伸媒介产业价值链,推进媒介产业整合;三是要鼓励集团化和多元化经营 ,优化媒介产业组织:四是要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媒介产业布局;五是要放松媒介产业管制,完善媒介产业政策。 本文的主要创新体现在: 1.根据中国现行的统计分类标准以及媒介产业的分类标准,通过数据剥离、重新整合等方式,初步建立了中国媒介产业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模型,为今 后进行关于中国媒介产业关联以及波及效果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2.将中国媒介产业布局从整体上分为两个梯队,指出,目前中国媒介产业布局中 处于第一梯队的是华北、华东、中南地区;第二梯队是东北、西南、西北地区。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媒介产业布局的三个特点:增长极极化效应显著、 非均衡性明显、市场条块分割严重: 3.基于媒介产业政策的基本目标,从三个利益主体(党和政府、媒介从业者、受众)、两个方向(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四个维度(利益主体认同度、媒介社会责任、媒介核心竞争力、媒介产业经济效益),构建了中国媒介产业政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运 用模糊和层次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媒介产业政策的评价模型和方法。 7.期刊论文 张耀光.王国力.肇博.王圣云.宋欣茹.ZHANG Yao-guang.WANG Guo-li.ZHAO bo.WANG Sheng-yun.SONG Xin-ru
本文档为【产业结构演进与山东经济增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853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5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0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0-11-29
浏览量: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