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返草原_论格日勒其木格_黑鹤动物小说的生态意蕴

重返草原_论格日勒其木格_黑鹤动物小说的生态意蕴

举报
开通vip

重返草原_论格日勒其木格_黑鹤动物小说的生态意蕴 53 第 27卷 第 9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27 No.9 2006年 9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p.2006 重 返 草 原 ——论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动物小说的生态意蕴 ...

重返草原_论格日勒其木格_黑鹤动物小说的生态意蕴
53 第 27卷 第 9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27 No.9 2006年 9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p.2006 重 返 草 原 ——论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动物小说的生态意蕴 郝婧坤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动物小说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首先,描绘了草原、丛林人民独异的符合生态规律的 行为方式,展现出少数民族地区聚居者审美的生存状态,传达出作家对人类“诗意地栖居”的赞美和向往。其次,作家努力 探求人与生灵平等共生之路。再次,批判工业化对自然美的破坏,否定物欲横流的城市文明,并谴责人类无休止的贪欲。 关键词: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生态意蕴;动物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6)09-0053-04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是一位不迎合市场需求,而注重艺 术品味,默默耕耘的蒙古族青年作家。现已出版《老班兄弟》 (台湾)、《重返草原》两部作品集,及一部长篇小说《黑焰》。 他的作品曾获第十五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中篇小说《饲 狼》获第一届《儿童文学》小说擂台赛银奖。《老班兄弟》 在台湾出版后,被授予 2003年“好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大家读”年度最佳少 年儿童读物奖,并被推荐为“中小学优秀课外读物”。可谓 人如其名,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就是一只来自北方罕见的、 卓尔不凡的“黑鹤”。童年身体病弱的体验和草原上的斑斓 岁月滋育了他的诗人气质,使其很小年纪便萌生“思念”、 “惆怅”的朦胧情愫。中外文学素养的积淀与至今每年一、 两个月在广袤山林和草地中的独自游历,继续铸造他与众不 同的精神气质,其作品散发着浓郁的荒野气息,渗透了热爱 生灵的款款深情,令人叹为观止。文学创造作为一种审美活 动,体现着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把握和价值判断。在这个充满 变数,生态失衡,生态伦理堕落的时代,尽管黑鹤没有明确 的生态宣言,但他的动物小说让我们体会到一个作家担当的 责任。其小说蕴蓄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把成人引入对人与自 然关系更深层次的思考,让少年儿童更加崇尚自然,走进动 物,获得人性的健全,而不是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异化,正 如作家所言:“竭尽所能,想告诉所有的孩子,还有那样的 一个世界”。[1] 一 对人类“诗意地栖居”的吟唱 在不少篇章里,黑鹤以怀旧、浪漫的笔触描绘草地、丛 林人们自在自为的行为方式,展现出少数民族地区聚居者符 合生态规律的审美生存状态。文本中这种生命本真形态的存 收稿日期:2006-06-08 作者简介:郝婧坤(1980-),女,内蒙古赤峰人,北 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005级儿童文学方向博士研究生。 在,是人之生态本性自由彰显的结果,最终传达出作家对人 类“诗意地栖居”的赞美和向往。 “诗意地栖居”是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中 提出的重要命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荷尔德林写有诗句:人,功业卓著,但他 却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解释这句诗时指出:人居 住在其“功业卓著”的世界大厦中本来是无可非议的,因为 “人生产并追求的东西是通过他的努力而应得的,‘但’(荷 尔德林以鲜明对照的方式说),这一切都未触及人旅居大地 的本质,这一切都还不是人生存的基础。人生存的基础在根 本上看是‘诗意的’。”[2](P150)所谓“诗意地栖居”是针对工 具理性过度发展的“技术地栖居”而言。海德格尔认为,在 技术性栖居中,唯一存在的是由技术所刺激的人的野心或意 志。但人的有限性注定了他不可能征服自然、主宰万物,人 的肉体性存在注定他归属自然大地,因而,人在本质上不应 是自然万物的征服者而是看护者,人在本质上不是生存于世 界而是栖居于大地。在当今物欲横流的都市社会,难以见到 诗意栖居的景象,而生活在边陲山野的少数民族,尽管经济 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但在生态问题上却给人们带来很多的惊 喜。一些少数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都形成一套特 有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处理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形成特有的生存状态, 保持着一种生态的平衡性。可贵的是,黑鹤的动物小说就对 此作了深入细腻的反映。 《古谣》里黄昏的草地是那样宁静安详:老额吉默默地 把砖茶砸碎,牧人巴图的妻子乌云在制作奶干,“我”靠在 勒勒车上,被温暖的阳光晒得浑身松软。盘曲流过草地的河 水和地平线上巨大丰硕的云朵都被熔化为金色。炊烟缓缓升 起,落日就要消逝,牧羊犬静静地卧在营地边,连一直玩耍 的孩子都被这种静穆的气氛打动,突然安静下来,像他的父 辈一样向远方眺望⋯⋯。小说呈现了一幅蒙古族人民与自然 界相融合的和谐画面,从局外人视角看,人与悠久的天空, 辽阔的草地,化而为一,表现的是草原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 54 谐,即人与自然本来就亲和的原初关系的展示。在这样一种 原生态自然环境中,人的天性自然而然流露出来,毫无矫饰 造作。于是,我们看到少数民族人民欣赏自然神圣之美的情 怀,而且,这种情怀化为集体无意识,渗透进他们日常生活 中。在小说中,作家不仅仅把对人生的思索融入静态的画面, 还动情地描写巴图拉响悠长的马头琴音,老额吉唱出古老的 劝奶歌,直至感化拒绝为羔羊哺乳的母羊落泪,重新唤醒迷 失掉的母性。老额吉一家在冰冷的草地上坐了一夜,等到母 羊和小羊紧紧偎依在一起,她们不顾疲倦,又开始清晨挤奶 的工作——这是草地一天生活的开始。正是这样一些世代口 耳相传的草原人民与动物特有的沟通方式,不依赖科学技术 自成规律的本真生活,使蒙古游牧民族和他们身边的动物, 千百年来在肥美的草原上生生不息,繁衍着旺盛的生命力。 《饲狼》带有些传奇色彩,但生态精神彰显得形象、具体, 告诉孩子们还有这样一种人生现象存在——人类能够和凶 狠的狼和谐栖居于野地。其其格是一位住在草原上远离人群 的小木屋中的老妇人,有位得到她帮助的司机错把两只小狼 当成狼狗送给老人,老人疼爱这两只小生灵,精心饲养它们, 取名为牙和石,当老人发现牙和石是两只小狼时,他们已经 结下了浓厚的感情。长大后的牙和石独自在草原上捕食,但 始终守护在老人身边,慰藉其其格孤独的心灵。在自然家园 里,其其格和两只狼之间的关系用爱连接起来,如同草原上 其他生命的存在一样,老人与狼“共舞”也是草地神奇的一 部分。小说写得恬淡静美,关爱生灵的精神,无形地笼罩全 书,当文本结束,静悄悄离开人世的其其格,哀嚎的狼和碧 绿的草原又如有形的一组浮雕,凝固在读者的记忆中,深切 地揭示“爱”不仅是架构人类社会友爱关系的桥梁,它还是 维系人与自然关系的纽带。人类如果愿意与大自然和睦相 处,想往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就不能不怀有“爱”,“爱”会 使人类与自然产生共鸣,形成一种合合无碍的诗意关系。《驯 鹿之国》是首挽歌,却把人与自然的诗意关系发展到极致。 随着大兴安岭敖鲁古雅的鄂温克猎民迁出原始森林,芭拉杰 依成为驯鹿鄂温克中最后的领鹿人,她是即将逝去的鄂温克 文明的最后拥有者。小说描写芭拉杰依老人已是原始森林的 一部分,她的皮肤和呼吸都感知到森林轻轻的脉动,可以听 得见风声、鸟兽的语言,听得到太阳落入地平线的声音。有 时她独自在森林呆很久,大人会告诉孩子,老人是去与山神 说话,是到森林里看看自己的心。可以说,小说对自然作了 一种有机的和神性的理解,把自然看作一个具有内在生命特 征的系统。当人站在这样的维度上,就会同芭拉杰依老人一 样,与自然形成亲密无间地相互对话的关系。如果对大自然 进行部分“复魅”,将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敬拜心理,黑鹤 的创作对此有所表现。芭拉杰依带领孙女阿雅向密林深处寻 找走失的驯鹿“牛仔裤”,实际上是引领阿雅重温鄂温克人 世代行走的迁徙之路,寻找途中,老人告诉阿雅:“⋯⋯野 兽和所有的飞鸟,它们与我们一样,也和驯鹿一样,都是森 林的孩子,在森林里生活。我们要像让火燃着不能熄灭一样 不能让森林坏了。森林坏了,我们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了。”把森林奉为灵魂的栖息地,敬拜森林,其实就是将自 然看作了一个精神性的对象,超越了现代性思维中人把自然 仅仅当作可利用物质对象的观念,这对最大限度维系森林健 康是极有帮助的,因而作家表现这种敬拜心理是有积极意义 的。 “诗意地栖居”最终是追寻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 的符合生态规律的美的存在。黑鹤的小说虽然主要以回望姿 态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而以此为出发点,想必会激起大 人、孩子们对多方面“诗意地栖居”的渴望与努力。 二 探求人与生灵平等共生之路 黑鹤在赞美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诗意栖居的同时,更为用 力描写人与动物的关系,动物成为他书中必不可少的主角之 一,这也是他的作品被称为“动物小说”的原因。小说在力 图还原动物本来面目表现它们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基础 上,进一步站在与天地万物平等的立场上,努力寻求人与生 灵共生之路,流露出对于人类之外的其他大自然生灵的敬畏 之情。如同他自己在访谈中所说的:“在森林里,人类从来 不是孤独的。就在你的身边,有很多并行的生灵,所有的生 命都在共同分享这个世界。” 所谓共生,是人与自然相适相宜,协同共生,是对人类 中心主义的批判,对生态整体主义的肯定。生态整体主义坚 持生物圈平等主义,亦即生物圈中的所有事物都拥有的生存 和繁荣的平等权利,强调每一物种在维护整个生态系统健康 存在中所起的作用,即生态系统中的每一存在物都具有内在 价值。黑鹤的动物小说体现出典型的整体生态主义观念。《驯 鹿之国》中芭拉杰依告诉小孙女:“羊食草,狼食羊,狼化 尘土,滋养青草,万物生生轮回,生生不息啊”,由此看出, 没有受到所谓科技文明武装的鄂温克人早就意识到狼与羊 同样重要。生态是一个活的有机整体,各个要素都是环环相 扣,相互作用的,生物在本质上没有孰轻孰重,森林、草原 文明即内涵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之中。 因为怀有对动物的平等之爱,文本中的“我”总能与动 物友好相处,很多细节表现了“我”对它们的深刻理解和尊 重。《魅影》中“我”饲养的小狼魅影回到山野已经很久, 它悄然回到小镇探望久违的故人,而正在迅猛发育的“我” 声音和相貌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我”知道让魅影辨认出来 并实现和它的交流需要提供足够的时间,毕竟经历过无数风 险已使动物变得格外警惕。甚至当“我”靠近它时,还摊开 双手,示意没藏有任何武器。这种换位思考熔铸着“我”尊 重动物生命,等而待之的美好情感。《雪域格桑》中,“我” 非常珍爱小藏獒,那可是曾救过“我”性命不幸离开人世的 母獒格桑的孩子!但“我”还是拒绝了主人次洛的慷慨赠送, 因为藏獒并不适应平原的生活,它们只属于美丽而神秘的青 藏高原。只有在广漠的雪原上,才能充分释放它们强悍的动 物属性,保留生命原色。在此,作为人类的“我”没有为一 己私心把动物带进城市的囚笼,这种对动物生命尊重、敬畏 的态度无疑是值得称道的。 55 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道家也有着极为深邃的、 系统的关于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他们认为,人与自然 是同根同源的。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世间所有的物,包括人在内都由“道”所化育,由 “道”所规定和制约。这里所说的“道”从今天的角度看, 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潜在的生态规律。另外,道家还指出世间 的万物不仅同源,而且是平等的。庄子在著名的《秋水》篇 中指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齐一。”他还借北海若 之口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既然“物无贵贱”“万物 与我齐一”,那人就不应该蔑视万物,而应该尊重万物。这 些观点在古代有明确表述,到了现代社会不仅被传承,而且 获得发展,黑鹤小说的主人公就常常身体力行地救助动物, 把思想化为实践,映射出中国青年吸纳传统文化生态思想精 髓,对新的道德境界的追求。额尔古纳河边林地里一头母狼 被钢夹卡住左前腿,一位自然爱好者——主人公“我”,为 帮它打开夹子,先是寻到三头嗷嗷待哺的小狼崽送到母狼身 边,然后为它运来食物——一只死去的狍子和从冰河下钓上 的鲜美的鱼。在取得母狼一定的信任后,“我”冒着生命危 险成功给母狼打开夹扣(《额尔古纳河的母狼》)。老班兄弟 是一头硕大威武的野生熊。“我”有勇有谋地帮它取出扎在 嘴里的巨大鱼钩,其景惊险,其情感人(《老班兄弟》)。小 说中所描写的行动虽具有很大危险性,但作家想要张扬的是 一种热爱动物、救助动物的生态精神,呼吁人类应该把道德 责任扩展到动物,而这对于提高人的道德境界是极有意义 的。 在探求人与生灵平等共生的路途中,并不是人类单方面 地行动、付出,维护自然与人的和谐。动物也具有自己的智 慧,是有一定认识能力的。美国著名哲学家罗尔斯顿提出生 物是“有价值能力的”,他从地球生命的七个层次,研究它 们“能进行评价”的能力。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事例也证实 了动物会动脑筋,为了应付不断变化的自然条件,它们除了 靠天生的本领谋生外,还常常有种种非遗传性的不凡之举。 如果人善待动物,动物会有意识吗?又作怎样反映?黑鹤用 浪漫笔法回答了这一问题。 “我”19岁那年的暑假,在呼 伦贝尔大草原遇到一匹纯白色的野马,它高大、尊贵、奔跑 如飞,自由不羁,不为任何人驯服,“我”把它称作“风之 子”。“我”非常喜爱这匹马,它也对“我”充满好奇,我们 之间很快建立起友谊。当“我”夜晚即将被狼袭击,“风之 子”竟然奋不顾身地冲进狼群解救“我”这个朋友,最终用 坚韧的“铁”蹄逼走群狼(《风之子》)。《红色狼谷》刚开始 讲述的故事与《老班兄弟》很相似,都是动物受伤,得到主 人公救助从而产生感情,《老班兄弟》至此戛然而止,而《红 色狼谷》的感人之处还在后面。一年后,主人公重返草原, 途遇牧人谈之色变的暴风雪,迷失方向,生命危在旦夕,是 小说主人公曾救过的小狼——“胡子”意外地出现,把主人 公安全护送回小木屋。两年后,“我”和“胡子”在小木屋 再度重逢,这一次,“胡子”带着它的狼群又一次帮助了“我”, 使“我”和另一位朋友免受饥饿狗熊的攻击。在童话般的情 境中,人狼关系被描写得温情脉脉。作家这样表达主人公对 狼的理解:“狼是不可驯服的,它帮助我只不过因为我是它 的朋友。”如果人类都能以“朋友”的态度去对待动物和自 然界的其他生灵,而不是征服、统治、操纵、控制,那么, 大自然恢复生态平衡、人与生灵能够共生发展就不再是梦 想。 三 对工业文明的批判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 文明三种文明形态。然而,工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并不是在 正确认识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中进行的,而是以破坏自然美 和生态平衡甚至耗尽自然资源为惨重代价的。正如恩格斯所 说:人类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 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 的、出乎意料的影响”,[3](P304)正因为如此,主要为少年儿 童创作的黑鹤也情不自禁向工业文明发出了激烈批判。 在《魅影》这部中篇小说中,工业化的魔爪已探到北方 一个边陲乡镇,作家在文末写道: ⋯⋯粗大的树木被履带推土机推到一边,折断 的树根在阳光下白得耀眼。那是一条将要修到森林 深处的公路。在现代化的机械面前,森林显得如此 脆弱。 作家叙述了一个人兽友好交往的温馨故事后,却留下一 个并不光明的尾巴,表现出他对工业化破坏自然美和人兽诗 意生存的深深忧思。 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繁荣,城市的物质化又使其本身衍变 为名利场,致使“利令智昏的人们象尘封的钟表,汲汲于功 名富贵,奔波劳顿,也许他们的所得不多,但他们却不再拥 有自我。”[4]面对精神的沦丧,黑鹤借芭拉杰依老人之口坚 决对城市文明进行了否定: 孩子,你已经去过山下的城市了,那里有那么 多的好东西呀。但你试着看了城市里的树了吗,它 们已经被叹息压弯了腰。 ⋯⋯ 孩子,你没有看到城市里的人太累了吗?城市 中的人心上都是皱纹啊。(《驯鹿之国》) 在作家眼里,城市带给人的只有压抑不快,在声声叹息 中生命加速地衰竭。也正是因为厌恶令人窒息的城市,芭拉 杰依坚定地留在了森林里。而其他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次次返 回草原,追寻野草、野生动物原始气息的行为也证实着作家 对城市的叛离。 俄国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警示我们:无休止地拼 命索取而不控制欲望,最终只能是一无所有,又回到原点。 20世纪 80年代,传统的工业文明达到最高峰,人们如同渔 夫那贪婪的老太婆一样,极度疯狂地索取。不仅消耗掉地球 经过千百万年演化才形成的各种资源,还透支了子孙后代赖 以生存的物质资料,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就是人类相互争夺 完最后一点资源,然后彻底毁灭,回到空无。对此,作家以 56 写实的方式完成了对贪欲力透纸背的谴责。可可西里,蒙古 语的含义是“美丽的少女”,就在这块还保留着原始魅力的 神奇高原上,藏羚羊饱受人类欲望的蹂躏。《黑眼睛》通过 主人公自叙,再现了人为制造的藏羚羊悲剧。小说主人公和 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一起随同巡山队抓捕偷猎者。在一片 谷地,发现了 989 具刚刚分娩或正待分娩的雌性藏羚羊残 骸,尸横遍野,足有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大。它们都被枪杀后 剥掉了皮,几乎在每一头雌藏羚的身边都发现一只已经饿 死、冻死的小藏羚羊。面对如此酷烈的死亡场景,主人公不 由悲愤呐喊:“如果应该有一个叫做地狱的地方,就是眼前 这片山谷了。”藏羚羊属青藏高原特有物种,是制作名贵披 肩“沙图什”的原料。受金钱欲望驱使,偷猎者不惜在人间 制造令人发指的地狱惨相,根本不顾及动物“生存的权利”, 彻底丧失人性的纯洁和善良。让人略感欣慰的是,小说主人 公发现了一只眼睛特别纯澈、黑亮的小羚羊,它是这场“大 屠杀”中唯一的幸存者。每个巡山队员竭尽所能爱护、照顾 可怜的小动物,这种人道主义精神最终使作品由沉痛焕发出 新的希望。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茅盾早在 30 年代《再谈儿童文学》一文里就指出:儿童文学“应当 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天真纯洁,爱护动物,憎恨强暴 与同情弱小,爱真爱美⋯⋯”,“要能给儿童认识人生”,“构 成了他将来做一个怎样的人的观念”。可以说,黑鹤的动物 小说做到了这一点。在抨击丑恶的同时,竭力告诉孩子们善 是保持、促进生命,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只有尊重 生命,认为所有生命都是神圣的,才是道德的。 作为一位有才华的作家,黑鹤善于在诗意的氛围,外张 内弛的叙事节奏中旋转出一个个纯净,动人的奇异故事,动 物形象塑造得非常饱满,往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略显不足 的是人物形象稍嫌单薄,但并不损伤作品的艺术光芒。需要 说明的是,黑鹤小说的话语系统蕴含多重意义,生态主题并 不是唯一或是最重要的主题,这也是其作品充满魅力的原因 之一。我们期待黑鹤能为少年朋友及一些大朋友创作出愈加 精美的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格日勒其木格·黑鹤.重返草原[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 出版社,2005. [2]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7.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缪尔(郭名倞译).我们的国家公园[M].长春:吉林人民 出版社,1999. (责任编校:张京华) Return Steppe ——Talk about Ge Ri Le Qi Mu Ge· Hei He the ecosystem of the animal novel thought HAO Jing–ku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China) Abstract: Ge Ri le Qi Mu Ge· Hei He’s animal novel contains abundant ecosystem thought. Firstly,it describes the people who live in steppe and bush striving to match an only different behavior method of the ecosystem regulation, presents the existence appearance that people in a national minority region appreciate beauty, reveals the writer’s praise of“the poetry ground stay to reside” to the mankind with look forward to. Secondly,the writer works hard to investigate a person with living road of work properly the equal symbiosis, performance at: Insist whole doctrine idea of ecosystem, make open the respect animal life, have a passion for animal and help the ecosystem spirit of the animal. Again, the writer criticizes the breakage of the beauties of nature by industrialization,negates the city’s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rebuke the avidity that the mankind stopped. Key words: Ge Ri Le Qi Mu Ge· Hei He;ecosystem idea;animal novel
本文档为【重返草原_论格日勒其木格_黑鹤动物小说的生态意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4105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0-11-29
浏览量: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