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举制的利弊和借鉴

科举制的利弊和借鉴

举报
开通vip

科举制的利弊和借鉴 在经历了原始社会的禅让 制,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两汉 的征辟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 品中正制等选人制度后,科举学 制顺应历史的发展,登上了历史 舞台。科举制度确立于隋唐初 期,废于清朝光绪年间,实施了 13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 间最长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是 一个把考试作为选拔人才主要手 段的制度,它通过逐级淘汰的考 试程序,挑选优秀的人才。 科举制度凭其悠久的历史和 深远的影响可以称为我国古代文 明的一大优秀政治遗产。它以其 合理的原则给封建王朝平民百姓 进入仕途和提高政治地位提供了 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科举制的利弊和借鉴
在经历了原始社会的禅让 制,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两汉 的征辟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 品中正制等选人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后,科举学 制顺应历史的发展,登上了历史 舞台。科举制度确立于隋唐初 期,废于清朝光绪年间,实施了 13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 间最长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是 一个把考试作为选拔人才主要手 段的制度,它通过逐级淘汰的考 试程序,挑选优秀的人才。 科举制度凭其悠久的历史和 深远的影响可以称为我国古代文 明的一大优秀政治遗产。它以其 合理的原则给封建王朝平民百姓 进入仕途和提高政治地位提供了 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相对于以 前历朝历代的选官制度要公正、 合理得多。经多一千多年的运 行,它为庞大的封建帝国选拔了 大量优秀人才,传播了儒家思 想,对保证社会安定,促进社会 流动,巩固国家统一起到了巨大 的作用,科举制不仅在中国历史 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对世 界文明进程也有重要的影响。 “科举”与“科举制”的意 义是不同的,前者是一种“因能 而授官”的现象,而后者是一种 选官制度。刘海峰教授曾对“科 举”的含义作过科学的解释: “科举”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之 分,广义的科举指分科举人即两 汉以后分科目察举或制诏甄试人 才授予官职的制度;狭义的科举 指进士科举,即隋代设立进士科 以后用考试来选拨人才授予官职 的制度。 因此广义的科举包括两 汉的征辟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 九品中正制,而我们常说的“科 举制”是狭义的。 魏晋南北朝后期,士族的生 活与统治日益腐朽,士族制度逐 渐走向崩溃,大量的农民起义和 军阀斗争进一步打击了世家大族 的势力,土地兼并产生了大量的 庶族地主,并伴随着自耕农的兴 起。庶族阶层开始强大,随着庶 族地主经济实力的增强,他们要 求政权的再分配和政治地位的提 高。这些为科举制产生提供了阶 级基础。 隋唐的统一使遭到破坏的社 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农业 趋于稳定,手工业技术日益精 巧,科学技术趋于广泛,如唐朝 造纸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印刷术 也达到很高的水平,这些为科举 制的产生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技 术条件。 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 制度,经历两汉、魏晋南北朝的 发展,到隋唐中央集权进一步加 强。隋唐为了加强中央皇权的需 要将选举官吏的权力从地方收回 中央,从而加强皇帝的权力,这 是科举制产生的政治要求。隋唐 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大发展时 期,社会管理需要大批官吏。随 着士族地位的下降和寒门地主地 位的上升,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日 益暴露,不能有效地选拨官吏。 这是科举制产生的社会要求。 关于科举制的特征,学术界 的意见不统一。祖慧、龚延明认 为科举制的特征“(1)设进士、 明经、制科等科目招考,取士权 归中央,由朝廷定专司,专官知 贡举;(2)招考向全社会开放, 原则上允许平民或官员“投牒自 举”报考;(3)地方与中央定 期、定点举行二级以上考试,命 题统一,‘以文取土’。” 何忠 礼的观点是“第一,士子应举, 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 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 推荐。这一点应是科举制最主要 的特点,也是与荐举制最根本的 区别。第二,‘一切以程文为去 留’。换言之,举人及第或黜落 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决定。 第三,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 目,士人定期赴试。” 从科举制的特征中,可以发 现一些共同的原则。首先公平竞 争原则。从报考生源和报考条件 看,原则上所有人皆可“投牒自 进”,没有财产的限制,没有年 龄的限制,除了女性成员外,任 何人都可以参与竞争。其次是择 优录用的平等原则。科学制选拔 官员的标准是“一切以程文定去 留”,即依照考试成绩决定是否 合格,以分取士,在一定程度上 体现了平等原则。再次是公开和 客观的原则,从命题的制定,考 场的规定,评卷的标准等来看是 公开和客观的。第四是“依资序 迁”的原则。“依资序迁”体现 的是“资历至上”,可以防止贵 族子弟因财力或关系的原因而过 快升迁,也体现了公平的特性。 3.1科举制的政治功能。首先[1] [2] [3] 1.科举制产生的原因 2.科举制的特征和原则 3.科举制的历史功能和作用 【 】 【 】 摘要 关键词 科举制确立于隋唐时期,废止于清朝光绪年间,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 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有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公开和客观等原则,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 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传播了儒家思想,促进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同时也造成了官本 位主义,扼杀了知识分子的创新思想。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有重要的影响,对我国现今 高考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完善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科举制;选官制度;借鉴 南方论刊·2007年第4期 学术之窗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王金炳 科举制的利弊和借鉴 48 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魏 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实行 的后期与豪门士族勾结,使选士 权成为地方豪强士族的专利,皇 权被极大地削弱。科举制规定全 国统一考试,将选士权力从地方 官吏中收归中央,由中央政府专 门负责。因此科举制避免了地方 官吏垄断选举权,打破了世家大 族垄断政治权力的局面,避免了 皇权的被威胁和被分散,适应了 中国封建社会不断加强中央集权 的趋势。科举制允许老百姓公平 参加,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据 统计唐代宰相中有半数以上是进 士出身,唐敬宗以后各朝(825- 906)进士出身者在宰相中的比例 更高达80%以上。据统计,新旧 唐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有传之官员,除去后妃宫官 和宗室、宦官等特殊出身者及武 功出身任武职者,有官员1383 人,其中进士有469人,占总数的 40%,唐后期697名官员中进士出 身者达344人,占总数的49%,进 士科已成为士子出身入仕的首要 途径, “有唐一代,从此两途出 身为宰相的有142人,占宰相多数 的38.6%” ,对这些优秀人才的 吸纳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 基础,有利于封建国家的政治稳 定。 3.2科举制的文化教育功能。 科举制传播了儒家思想,巩固了 其在各朝代思想领域的统治地 位。虽说汉武帝时期“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占 统治地位,但仍受其它思想的挑 战。“科举制度造就了士绅阶 层,但由于国家每次开科取士的 名额有限,所以这一阶层中除了 小部分入仕从政,参加社会流动 外,绝大多数滞留在社会下层, 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发挥文化普 及作用。” 。另外,科举制在考 试内容上以儒学为主,指定教材 也以儒家经典为主,这些都有利 于儒家思想的传播,也为封建王 朝统治强化了统一的思想意识形 态。科举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 学校教育内容的变化与倾向。科 举制对学校教育有重大的导向功 能,如“唐代科举常科中以及第 人数最多的明经科和地位最高的 进士科为重。明经科考试内容不 外乎大经、中经和小经等儒家经 典,与此相对应,唐代官学如周 子、太学和四门学等,其教学计 划完全根据科举取士的要求而制 定。随着以诗赋考试为主的进士 科崛起,科举考试一度重视书 判、策论和诗赋,学校也随之注 重习字,习时名策和做诗赋,乃 至乡学也都普遍学习做诗” 3.3科举制的社会功能。科举 制有利于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 为社会下层的人跻身社会上层提 供了途径。“朝为田舍郎,暮登 天子堂”的说法体现了这一点, 如宋代宰相吕蒙正,中状元之前 和妻子住在破窑里,经常无米做 饭。《宋史》本传及明朱希召 《宋历科状元录》载,北宋仁宗 一朝的13榜进士第一人,就有 12人出身于平民之家。又南宋理 宗宝佑四年(1256)《登科录》 所载,在曾祖、祖父三代任履都 完整的570名进士中,若依其出身 统计,三代皆不仕者达307人,占 总数的53.9%,父亲一代有官者 (包括宗室)129人,只占总数的 22%,应当指出即使在这129人 中,绝大部分亦是举人和小使臣 一类的初品官,其中从九品的曲 功郎和承信郎又占了半数以上, 这些人若要想依仗手中的权势让 子弟登弟,显然比较困难 。这也 是科举制造成社会阶层上下流动 的历史的真实写照。科举制不仅 促进社会阶层上下流动,也会促 进各地的人才流动。科举选拔通 过全国范围内的统一考试,每次 考试都是各地才子的会聚,考后 被选上的人都在异地做官,这就 促进了各地人员的区域流动和人 才的交流。科举制不仅有利于士 阶层的不断扩大,还有利于稳定 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 科举制在古代社会起到一定 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弊端。 4.1科举制给中国古代社会造 来了根深蒂固的官本位主义,使 读书与做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科举制使春秋时期儒家学派所提 出的“学而优则仕”规范化、制 度化,导致人们读书的目的不是 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做官。社 会上皆以科举及第为中心,只要 当官,地位就比别人高,官本位 思想日益占据人们思想的主导地 位。官本位主义的存在不仅影响 社会风气的畸形发展,还会造成 官场腐败。 4.2、科举制对古代学校教育 产生不良的影响。科举制将读 书、考试和做官连在一起,使学 校教育完全屈从于科举制的要 求,教育的唯一目的变成了应 试,学校沦为科举制度的附庸。 统治者为了保持封建社会的长治 久安,想尽一切 办法 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 统一思想来 钳制知识分子,儒家的“君臣” 等道德伦常教育正适应了统治者 的要求,因此科举制把儒家的经 典作为应试教育的基本教材,科 举考试的内容就局限于儒家几部 经典,士人为了科举及第,就把 四书五经作为当官的敲门砖,将 儒家经典背得滚瓜烂熟。可他们 的“之乎者也”与“治国之道” 只是纸上谈兵,严重脱离社会现 实,另外 考试试题 高中音乐教师业务考试试题学前班考试试题docoffice办公软件考试试题班组级安全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试题 死板,考试方 法注重死记硬背,使学校教育充 满了教条主义色彩。 4.3科举制扼杀了知识分子的 创新思想,阻碍了社会思想的进 步。科举制把内容限定在一个较 小的范围内,士子们为了中举入 仕,只涉及考试内容,其它的一 概不问。特别是明清的八股文, 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有严格的规定 和限制,八股文体的破题、承 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 后股、束股八个部分都有严格的 规定。考试内容枯燥无味,没有 新意,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思想 的自由发展。另外考试内容以经 文为主,忽视了科学知识的学 习,抑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导 致社会思想文化的僵化。 科举制不仅在中国古代社会 有重大的作用,而且还对现代西 方文官制度的建立有重要的影 响。在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确立 后,针对“政党分肥制”的弊 端,英美率先仿效中国科举制, 建立独立于政党之外的事务官的 考选制。西方文官制度一个重要 特点就是强调用人根据才能,凡 是文官都要经过公开的竞争考 试,择优录用。因此西方文官制 度的公平竞争,多级考试,择优 录用等原则和方式继承了中国科 举制的特征。 科举制与现代高考制度都是 选拔人才的制度,在很多特征方 面有相似之处。经过二十多年的 发展,高考已经成为我国选拔人 才的一项重要制度,沿袭了科举 制的公平、客观等优点,但也存 在许多局限性,如教育倾向于应 试,片面追求高分、升学率,教 育重智轻德等等,因此我们要充 分吸收科举考试的经验和教训进 行高考改革,如同时加强教育和 德育, 47 [4] [5] [6] [7] [8] 4.科举制的消极影响 5.科举制的借鉴 (下转第 页) 49 用房地产、宗教用房地产等,成 本法往往是惟一可选的方法;在 房地产发育之初,市场资料较少 且透明度不高的情况下,也常采 用成本法进行估价。成本法在拆 迁估价中也有其局限性,主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成本法在新的《城市房屋 拆迁管理条例》实施后效用大打 折扣,因为新《条例》要求估价 结果尽量体现房地产作为整体时 的价值。在地方政府公布的重置 价格偏低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 评估结果偏低。在运用成本法的 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基础数据和参 数的选取,而政府部门公布的基 础数据往往存在时滞性,导致估 价结果有可能偏离市场价格。 3.3收益法在拆迁估价中的适 用性及其局限性。收益法是预期 被拆迁房屋的未来收益,然后将 其转换为现值,以此估算出被拆 迁房屋的公开市场价值的方法。 收益法适用于有收益或有潜在收 益的房地产,如商店、写字楼、 酒店等。因为房地产无收益,则 无从谈及资本化,也无收益价格 可言。这里所说的收益是实质可 以用货币来度量的收益,有些房 地产的收益无法用货币来度量, 如购房子住所花费的机会成本, 是一种间接收益,就不能采用收 益法。收益法在拆迁估价中的局 限性表现在:不产生收益也没有 潜在收益的拆迁房屋,都无法采 用收益法,如学校、教堂等。在 运用收益法时政府部门对不同的 权利人征收不同标准的税费而导 致估价结果相差甚远。另外,收 益法中资本化率较小变化也会导 致估价结果较大的差异。而被拆 迁人之间往往会进行相互比较, 容易引起冲突,影响拆迁的进 度。 3.4假设开发法在拆迁估价中 的适用性及其局限性。假设开发 法是预计拆迁房地产开发完成后 的价值,扣除预计的正常开发成 本、税费和利润等,以此估算出 客观合理的拆迁房地产的价格。 假设开发法在拆迁估价中的局限 性表现在:运用假设开发法评估 待开发或再开发房地产的价值, 由于不同的评估人员对于楼价和 容积率的不同判断,而产生不同 的估价结果。运用假设开发法时 如果没有把握好合法原则和最高 最佳使用原则,评估结果也会出 现很大的差异,容易引起拆迁冲 突。如果有两宗地点相近、实物 状况相似的房地产,一宗房地产 被拆迁后建商业大厦,预期收益 很好;而另一宗房地产被拆迁后 却用于修建道路,没有收益。该 两宗房地产在被拆迁前无论权 益、实物状况及其在房地产市场 上的价格都相近,由于未来的用 途不同,造成房地产拆迁补偿价 格不一,这显然也是不合理。 通过以上对拆迁估价中各种 估价方法在拆迁估价中的适用性 及其局限性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这样的结论:在拆迁估价中,没 有绝对的最佳估价方法,只有相 对较好的估价方法,无论是比较 法,还是成本法、收益法、假设 开发法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用最能 体现拆迁房地产价值的方法,使 估价结果尽量公平、真实。 参考文献: 责编/张小明 校对/陈 雪 [1]柴强.房地产估价.首都 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美国估价师学会.不动产 估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3]周寅康.房地产估价理论 方法实务.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4]王 才 亮 . 房 屋 拆 迁 纠 纷.法律出版社,2005。 (上接第 页) [1]刘海峰:《科举制的起源 与进士科的起始》[J]历史研究, 2000.6; [2]祖慧、龚延明:《科举制 定义再商榷》 [J],历史研究 2003.3; [3]何忠礼:《科举制起源辨 析》 [J],历史研究,1983.2; [4]刘海峰:《科举考试的教 育视角》[M]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第29页; [5]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 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89,第271页; [6]谢俊美:《科举制度存废 的历史考察》 [J]历史教学问题, 1998.4; [7]毛礼锐,沈灌群:《中国 教育通史》(2)[M]济南,山东 教育出版社1987第515页; [8]何忠礼:《科举制度与宋 代文化》,转引自《中国考试史 专题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第81页。 49 减少因“关系” 因素所导致的高考竞争的不公 平,扩大高校自主权,完善“高 考”评价机制等,使高考制度切 实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文官制度还不完善, 表现在公务员制度的不完善。批 判性地借鉴科举考试的许多优 点,可以促进公务员制度的完 善。科举考试实行全社会的公平 竞争,现在公务员考试也应扩大 竞争范围,减少财产的限制,年 龄的限制。科举考试是择优录用 人才,公开各种秩序。公务员制 度应规范考试制度,统一考试程 序,减少人为主观因素,以保证 选才公正客观。科举考试的内容 单一,题型僵化,阻碍了人才的 畸形发展,我国公务员制度应该 吸取教训,使考试内容多样化, 考试方式创新化,注重综合素质 的考评。 科举制是我国选拔人才推行 时间最长的一种制度。对于科举 制的历史功能和作用是双重的, 它曾经促进了中国的强盛统一, 也一度使得中国社会腐败落后; 既有利于吏治的清明,也在一定 程度上诱发了腐败;既促进了文 化的普及也阻碍了学术的进步; 既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又使 学校沦为其附属;既选拔了大量 才智之士,也虚耗了无数学子的 人生光阴。科举制的兴盛和废除 给我们深刻教训,即任何一项制 度,如果不能与时俱进的调整, 最终难以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参考文献: 责编/韩 江 校对/陈 雪 47
本文档为【科举制的利弊和借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748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9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1-18
浏览量: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