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开西经02真题_答案

南开西经02真题_答案

举报
开通vip

南开西经02真题_答案南开大学2002年西方经济学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如何选择自己的最佳要素需求量? 答:(1)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它所使用的生产要素能够给他带来利润最大化。首先应明确不管是什么样的厂商,其要素使用原则必然是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所带来的收益等于边际要素成本(MFC)。其次,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厂商使用生产要素原则的表示方法有所不同:对于完全竞争厂商,增加的收益VMP=P·MP,边际要素成本MFC=W,所以其要素使用原则为P·MP=W;对于卖方垄断厂商,边际收益产品MRP=MR...

南开西经02真题_答案
南开大学2002年西方经济学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如何选择自己的最佳要素需求量? 答:(1)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它所使用的生产要素能够给他带来利润最大化。首先应明确不管是什么样的厂商,其要素使用原则必然是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所带来的收益等于边际要素成本(MFC)。其次,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厂商使用生产要素原则的表示方法有所不同:对于完全竞争厂商,增加的收益VMP=P·MP,边际要素成本MFC=W,所以其要素使用原则为P·MP=W;对于卖方垄断厂商,边际收益产品MRP=MR·MP,边际要素成本MFC=W,所以其要素使用原则为MR·MP=W;对于买方垄断厂商,增加的收益VMP=P·MP,边际要素成本MFC=W(L)+L·dW(L)/dL,所以其要素使用原则为:P·MP=W(L)+L·dW(L)/dL。 (2)根据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可以得到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供给均衡条件为:MRP=VMP=MFC=AFC 如图所示:在图中,d表示要素的需求曲线,S表示要素的供给曲线,E点为均衡点,均衡价格为 ,要素数量为 。如果要素使用量为 ,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为 ,边际成本为 , ,厂商增加要素的使用量是有利可图的。反之若要素使用量为 ,则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为 ,小于厂商的边际成本,厂商会减少要素的使用量。这样最后当要素的需求等于要素的供给时,即在点E时,要素市场达到了均衡。 W W1 E W0 S (=MFC=AFC) W2 d (=VMP) O Q1 Q0 Q2 Q 要素的供求均衡 (3)不完全竞争市场分为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现分为三种情况分析厂商如何选择自己的最佳要素需求量。 ①若厂商的产品市场是垄断的,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在此情况下,厂商的要素供给曲线是水平线,要素需求曲线则由MRP曲线表示。该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是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曲线,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是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市场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的总和。要素市场价格由市场的供求曲线决定,厂商对要素的购买量则决定于市场价格和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即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W=MRP。 ②若厂商的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但要素市场是买方垄断。在这种情况下,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是VMP,边际成本是MFC,要素的供给曲线W(L)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市场供给曲线。要素价格由要素供给曲线W(L)决定,厂商对要素的购买量决定于VMP和MFC的均衡点。即此种情况下,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VMP=MFC。 ③.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和要素市场的买方垄断共存条件下要素价格的决定。此时,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是MRP,边际成本是MF,厂商对要素的购买量决定于MRP曲线和MFC曲线的均衡点,并与AFC曲线一起决定均衡价格。即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MRP=MFC。 2.举例说明外部性与市场失灵之间的关系。 答:(1)外部性有时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等,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2)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非对称信息。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 令 、 和 、 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 、,但又有 ,则此人显然不会进行该活动。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从上述两个不等式可以得到: ,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 大于私人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 。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上其他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能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说明,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 相反,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 ,再假定 ,则此人一定会进行此项活动,从上述两不等式中可得到 ,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活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看,是得不偿失,因此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了。 因此,外部性(外在性)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 (3)举例说明 以生产的外部性的著名例子为例,即当钢铁厂排放污水给养鱼场造成损失时,边际社会成本等于钢铁厂的成本加上养鱼场遭受的损失。在完全竞争下,厂商的产品价格等于边际私人成本,如果存在负的外部性影响,边际私人成本等于价格但大于边际社会成本,厂商按照私人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成本进行生产,所以钢铁厂的产量太多了,资源配置不合理。 3.简要说明绝对、相对和持久收入论主要内容。 答:(1)绝对收入论(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是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假说。这一假说的基本观点如下:①.消费开支(C)仅仅是现期个人可分配收入(Yd)的函数, C=C(Yd);②收入的变化引起消费的同方向变化,但消费的增量小于收入的增量,即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 (0<ΔC/ΔY<1);③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ΔC/ΔY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收入成分和消费成分组成;暂时收入和暂时消费则分别由收入方面的意外收益或意外损失以及消费方面的不可预知的变化构成。在长期内,个人消费占有固定比例的持久收入,这就解释了长期消费函数在短期内,许多家庭或个人在经济周期中会面临一个负值的暂时收入,然而他们的消费与其持久收入相关,因而他们的平均消费倾向增加,这就解释了短期消费函数。由于每个家庭和个人都寻求消费其持久收入的一个固定比例,因而意外的收益或损失将不会影响消费。但在实际运用中,持有收入和消费的价值估计极端困难。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还是他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弗里德曼用持久收入的稳定性,证明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从而说明了货币供给量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4.简述投机性货币需求和“流动性陷阱”的含义。 答:(1)投机性货币需求指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凯恩斯假定人们可以以两种形式来持有财富:货币和债券,人们在货币和债券之间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这两种资产分别能给人带来的预期报酬。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因为,当利率较高时,持有债券的利率收入较大;同时,当利率较高时,在未来时期内下降的可能性也较大,所以持有债券获得资本利得的可能性也较大。这两方面因素加起来,就使利率越高,债券越有吸引力,货币的投机性需求越小。反之,当利率水平很低时,从债券上获得的利息收入还不足以补偿可能的资本损失,所以人们就宁愿持有货币。在极端情况下当利率水平低到所有人都认为它肯定将上升时,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就可能变得无限大;任何新增的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所持有,而不会增加对债券的需求,结果使利率进一步下降。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假如受利率影响的投机性需求称作 ,利率为i,则 , ,如图所示: 图 投机性需求与利率的关系 但是,在凯恩斯的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中,隐含着几个假设,即人们对自己关于未来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是确信不疑的,每个人都认为未来利率的高低将如其所预期的那样。因此各人将根据他预期利率是上升还是下降来决定是持有货币还是持有债券,二择其一,而不是两者兼有。然而现实情况往往不是这样,即人们持有财富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资产组合,而非单一资产。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就是研究在对未来预期不确定性存在的情况下,人们怎样选择最优的金融资产组合问题。这一理论主要说明了以下三个问题:(1)在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同时持有货币和债券的原因,以及对二者在量上进行选择的依据;(2)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当i上升,债券的收益率上升,但却不会因此而增加持有债券的风险,因此投资者会减少货币需求而增购债券,反之则反是;(3)货币投机需求的变动是通过人们调整资产组合来实现的。总的说来,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是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中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发展。 (2)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流动性陷阱”的基本原理:凯恩斯认为,对利率的预期是人们调节货币和债券配置比例的重要依据,利率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小,当利率极高时,这一需求量等于零,因为人们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或者说有价证券价格不大可能再下降,因而将所持有的货币全部换成有价证券。反之,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有了货币也决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在此情况下,货币投机需求无限,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此时采取扩张性政策,不能降低利率,不能增加收入,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极为有效。凯恩斯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情况就是如此。但在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 5.国内存在失业,同时又面临国际收支逆差,政府应该如何选择宏观经济政策措施来实现内外部均衡目标? 答:(1)开放经济下政策搭配的基本原理 蒙代尔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与丁伯根原则一起确定了开放经济下政策调控的基本思想,即:针对内外均衡目标,确定不同政策工具的指派对象,并且尽可能地进行协调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我们将这一政策间的指派与协调称为“政策搭配”。 在运用政策搭配以实现内外均衡的方案中,蒙代尔提出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和斯旺提出的支出政策与汇率政策的搭配最有影响。蒙代尔认为,当国内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都处于失衡状态时,应采用财政政策来解决内部均衡问题,而采用货币政策来解决外部均衡问题。斯旺提出应以支出转换政策实现外部均衡,而以支出增减政策实现内部均衡。 (2)当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失业并存时应进行的宏观调节政策的配合 按照不同的政策搭配理论,宏观调节政策配合的选择也不相同。 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方式。按照以货币政策解决外部均衡、以财政政策解决内部均衡的指派方式,国际收支逆差属于外部失衡问题,应该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而国内失业现象属于内部失衡问题,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解决。即以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配合,来解决国际收支逆差和国内失业并存的现象。 ②支出增减型政策与支出转换型政策的搭配方式。支出增减型政策是指以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这类政策主要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出转换型政策,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按照以支出转换型政策实现外部均衡,而以支出增减型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的指派方式,国际收支逆差属于外部失衡问题,应该采用汇率贬值的政策来解决;国内失业现象属于内部失衡问题,应该采用扩张性的支出增减型政策(如扩张性的财政或货币政策)来解决。即以汇率贬值和扩张性的支出增减型政策配合,来解决国际收支逆差和国内失业并存的现象。 ③贸易保护性政策,如提高进口关税、进口许可证与进口配额、非关税壁垒等;外汇管制政策,如制定限制外汇流出,促进外汇流入的政策等。贸易保护性政策和外汇管制政策可以提高出口,促进资本流入,有效地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支出增减型政策与支出转换型政策的搭配以及贸易保护性政策的使用,仅仅是政策搭配选择的三个范例。实际上,经济生活远远比理论上的论述要复杂得多,在决定政策取向时,不仅要考虑本国经济的需要,还要顾及外国可能做出的反应。 二、计算与证明题(共20分) 1.某完全竞争厂商的生产函数为 ,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请证明 表示劳动报酬在总产值所占的比重; 表示资本报酬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5分) 证明:由 知 劳动报酬在总产值中的比值为 同理资本报酬在总产值中的比值为 2.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预算约束为 ,请计算他的最优商品购买量。(5分) 解:对于 有: , 。 由预算线 可知: , 则: 即为 解方程 得: 即这位消费者的最优消费组合是20单位X商品,10单位Y商品。 3.某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 ,其成本函数为 ,(其中P位价格,以美分计;Q为产量,C为成本)。请问: (1)该厂商的最优产量、价格和总利润水平各位多少?(5分) (2)如果政府决定对该商品征收每单位10美分的特种税,收税后的产量、价格和利润水平各为多少?(5分) 解:(1)由 得: 由成本函数 得: 厂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遵循 的原则,即 得: 利润 (2)对该商品征收每单位10美分的特种税,使厂商的边际成本率为 由 得: 求得: 所以征税后的产量为2000个单位,价格是80美分,获得利润为10000美分。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用完全竞争一般均衡分析说明消费者偏好、生产的技术选择和生产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 答: 在图中,无差异曲线代表了消费者偏好,生产函数代表了生产的技术选择,而预算线代表了与生产要素价格相关的变量。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达到一般均衡时,情况如图所示,三条线切于一点。 (1)对于生产者来说,会选择一个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计划,这一计划由等利润线和生产函数之间的切点确定。如图所示。 (2)对于消费者来说,最优选择点位于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处。 把(1)、(2)综合起来就得到第一个图,以及三者的关系。 2.运用货币交易方程MV=PQ说明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现代货币主义对货币数量论的重新描述。 答:(1)古典货币数量学说中最有影响的是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现金交易说把货币流通速度视为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因素决定的常数,因而认为货币需求取决于名义收入;现金余额说则从以货币形式拥有资产存量的角度研究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①费雪的交易方程 费雪交易方程:MV=PT(M为流通中的货币,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T为商品数量) 即:P=MV/T 认为:在短期内,V是稳定的,T在一定时期内不变,价格的变动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而且是同比例变动。 注意:a.不涉及利率的影响。b.认为货币只有交易媒介功能。c.混同金属货币与纸币在决定物价中的不同作用。d.V、T不变的假设与现实不符。 发展:费雪方程中的V是常数,而剑桥方程中的K是变量,且从因果关系上讲,费雪方程的V只描述了货币流通中的现象,而剑桥方程中的K表明,货币停留时间决定货币的流通速度,探讨了现象后面的原因,是一种发展。 ②剑桥学派的剑桥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M=KPY(P为物价,K为货币占财富的比重,即在总财富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率,Y为国民生产总值,M为货币量) 发展:a.把货币需求与经济主体的动机联系起来,从而成为真正的货币需求理论。b.除了研究货币的交易数量外,还研究了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数量。c.费雪方程中的V是常数,而剑桥方程中的K是变量。d.把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研究货币余额。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论述了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并通过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论述将利率这一重要变量引入货币需求函数。假设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个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是人们为了日常交易的方便而在手头保留一部分货币。因交易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与收入同方向变动。谨慎动机也叫预防动机,是人们需要保留一部分货币以备未曾预料的支付。因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也与收入同方向变动。 投机动机是指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的高低呈反方向变化,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一般用于商品或劳务交易,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用L1表示,是收入Y的递增函数,即 L1=L1(Y);投机性货币需求L2则与利率有关,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即 L2=L2(i);货币总需求L由交易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构成,即L=L1(Y)+L2(i),表明对货币的总需求是由收入和利率两个因素决定的。 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是20世纪货币需求理论的重大突破,但这一理论本身也存在一些明显缺陷。20世纪50年代,一些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纷纷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进行修正、补充和发展。首先,对交易性货币需求进行了补充与完善,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对利率同样敏感,而且相对于交易数值而言,货币的交易需求也呈现出规模经济的特质,因此,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创立了“平方根定律”;其次,对预防性货币需求也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认为预防性货币需求也与利率有关,并且与利率成反向变化。这方面的模型化工作由惠伦等经济学家完成,创立了“惠伦模型”;再次,凯恩斯的追随者察觉到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的漏洞,认为投资者对自己的预计是犹豫不定的,一般人都是既持有货币又持有债券,因此,托宾创立了“资产选择理论”。另外,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理论加以发展,他们提出了货币需求的三类动机,即商业动机、投机动机和公共权利动机,并对各类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发展:现代凯恩学派对凯恩斯需求理论的认为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受利率的影响。其货币需求函数: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L=L1(Y)+L2(i)修改为:L=L1(I,Y)+L2(i)。 (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需求函数: ,式中,M表示名义货币量;P表示价格水平; 表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 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表示物价的预期变动率;w表示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率;y表示货币收入;u为其他随机因素。 与凯恩斯完全不同的结论: ①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这与恒久收入的稳定相关,对利率变动不敏感。 ②货币需求通过货币数量影响总支出,从而转到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影响价格与产量上,因此,他认为,要稳定经济,就必须稳定货币供应。 四、分析题(共20分) 比较90年代初克林顿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新世纪初,特别是9.11事件后,布什政府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各自在政策倾向和性质上有何不同? 答:从理论上讲,克林顿的经济政策是一个混合物,是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混合物。克林顿经济学既反对完全自由放任的政府,又反对过度干预的政府。克林顿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政策 虽然其目标是减少预算赤字,但并不是以前各任总统所采取的简单减少支出的办法,而是采用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财政政策。主要措施有:通过增加投资,经济转型和增长战略来增加财政收入;削减国防经费;取消非生产性开支,鼓励私人投资;削减联邦经费;取消非生产性开支,鼓励私人投资;削减联邦行政开支。 (2)货币政策 克林顿政府所采用的是较为温和,谨慎的货币政策。这一点可以从过去几年联邦储备银行的数次利息升降中看出。 (3)贸易政策 克林顿将传统上一直以提倡“自由贸易”为荣的美国转变到目前更体现实用主义的“公平贸易”上来。鉴于经济竞争已成为冷战后国际竞争的核心内容,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的扩大已成为支撑美国经济扩展的重要因素,克林顿政府前所未有地把开拓国外市场、扩大对外贸易置于对外战略的优先地位。为此,美国政府制定了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家出口战略”,确定了六大重点出口产业。 (4)供给政策 这是最为独特的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日本等东亚国家过去30年经济快速成长的经验。这包括:a 美国政府机构开始投入技术开发。1994年,美国成立了国家科学委员会,总统任主席,其地位与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平等,把科技工作提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 b 克林顿政府大幅度增加了对技术改造项目的奖励,设立专门的投资税收信贷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购置高效率的机器设备;对开创性的技术公司提供长期信贷税收基金。c提高人力资本素质, 提倡终身教育。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提倡减少能源消耗,加强防止空气和水污染,保护环境,鼓励废物的回收和利用,以提高经济效率。 布什政府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克林顿政府相比:(1)财政政策由如何防止赤字向如何支出预算盈余转变(2)宏观经济政策由强调适当政府干预向更多强调自由竞争转变(3)税收政策由向富人开刀向保护富人利益转变。(4)社会福利政策由政府供给逐步向由私人供给转变(5)对外经贸政策大致相同。 参考答案南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试题 中考模拟试题doc幼小衔接 数学试题 下载云南高中历年会考数学试题下载N4真题下载党史题库下载 考试科目:微观、宏观经济学 专业:经济学院所有专业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答: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通过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价格的调整所实现的均衡,即完全竞争均衡,在经济上是帕累托最优配置。也就是说,如果所有的个人和企业都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价格接受者,则竞争性均衡具有帕累托最优效率。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隐含了以下几层意思:第一,竞争均衡的结果是帕累托有效的,但它与分配无关,利润最大化只保证效率,不保证公平;第二,竞争均衡是帕累托有效均衡只有在竞争均衡实际存在时才有效,因此排除了较大的规模收益递增的区域;第三,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暗含假定了任何一家厂商的选择并不影响它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也就是说不存在生产的外部效应和消费的外部效应。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中任何一个竞争均衡的分配结果都是帕累托最优的,即达到了没有人可以在不伤害其他人的前提下改善自身福利的状态。对许多人来说,这一定理是自由竞争的胜利。但是,自由竞争还不能与帕累托最优划等号。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恰恰表明了这一点。这一定理说的是,如果可以对行动个体的初始禀赋进行适当的再分配,则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的社会分配都可以通过自由竞争达到。这里的前提条件是相当惊人的,因为它等于是说,要达到某个特定的帕累托社会分配,以财富再分配为目标的社会革命是必要的,由于这一原因,经济学家更看重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2.说明纳什均衡与纳什定理的基本概念。 答: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即相关量处于稳定值。在供求关系中,某一商品市场如果在某一价格下,想以此价格买此商品的人均能买到,而想卖的人均能卖出,此时我们就说,该商品的供求达到了均衡。所谓纳什均衡,它是一稳定的博弈结果。 (1)纳什均衡的含义是:在一策略组合中,所有的参与者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当其他人不改变策略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也就是说,此时如果他改变策略他的支付将会降低。在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纳什均衡点存在性证明的前提是“博弈均衡偶”概念的提出。所谓“均衡偶”是在二人零和博弈中,当局中人A采取其最优策略a*,局中人B也采取其最优策略b*,如果局中人仍采取b*,而局中人A却采取另一种策略a,那么局中人A的支付不会超过他采取原来的策略a*的支付。这一结果对局中人B亦是如此。 “均衡偶”的明确定义为:一对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称之为均衡偶,对任一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总有:偶对(a, b*)≤偶对(a*,b*)≤偶对(a*,b)。 (2)纳什定理的含义是:任何具有有限纯策略的二人博弈至少有一个均衡偶。这一均衡偶就称为纳什均衡点。 纳什定理的严格证明要用到不动点理论,不动点理论是经济均衡研究的主要工具。通俗地说,寻找均衡点的存在性等价于找到博弈的不动点。 纳什均衡点概念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使博弈论研究可以在一个博弈结构里寻找比较有意义的结果。 但纳什均衡点定义只局限于任何局中人不想单方面变换策略,而忽视了其他局中人改变策略的可能性,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纳什均衡点的结论缺乏说服力,研究者们形象地称之为“天真可爱的纳什均衡点”。 3.什么是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答:(1)逆向选择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比如在旧车市场,逆向选择造成的最终均衡是所有好车都卖不出去,显然,这是无效率的,资源没有达到最优配置。 (2)道德风险指在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道德风险分析的应用领域主要是保险市场。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分担。 (3)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市场经济讲究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关系。以签订合同的时间为界限,逆向选择是“合同前的机会主义”,因为私有信息的存在提供给人们在合同签订之前讨价还价时说谎的机会;道德风险是“合同后的机会主义”,许多行为是不可观察的或不可证实的,这就提供给人们在合同签订后不遵守诺言或行骗的机会。 4.用序数效用理论说明消费者均衡? 答:(1)序数效用论是指用人们对某种商品的主观评价的先后顺序或优劣对比来表示与分析效用的理论。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用来表示个人的偏好的,但个人偏好是心理的活动,因此效用的量在理论上、概念上和实际上生来就是不可计量的,只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将它们排列为第一、第二、第三等顺序,而不能用基数一、二来表示他们量的大小。 (2)序数效用论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将无差异曲线作为分析工具。此外,序数效用论又提出预算线,预算线表明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可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全部数量组合。 将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结合,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一组无差异曲线簇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即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 ,这个式子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就是说,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5.说明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挤出效应。 答: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而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下降的经济效应就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 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增加会以下列方式使私人投资出现抵消性的减少: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购买产品和劳务的竞争会加剧,物价就会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进而使可用于投机目的货币量减少。结果,债券价格就下跌,利率上升,进而导致私人投资减少。投资减少了,人们的消费随之减少。这就是说,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其中,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性正相关。 6.什么是货币政策的“灵活偏好陷阱”? 答:“灵活偏好陷阱”又称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 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所以,此时采取扩张性政策,不能降低利率,不能增加收入,货币政策无效。但是,在“灵活偏好陷阱”情况下,财政政策极为有效。 7.什么是“理性预期”? 答:理性预期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用普通的语言来说,理性预期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约翰·穆思在《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提出,理性预期的含义有三个:首先,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其次,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最后,经济主体在预期时候不会犯系统错误。即使犯错误,他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得在长期而言保持正确。 理性预期是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假设之一。 8.什么是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答: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而充分就业的失业率又称“自然失业率”、“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等。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力量自发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它决定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任何把失业降低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与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率提高之间有何关系?边际生产力递减是如何体现在现实中的?请举例说明。 答:(1)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将资本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的数量之后,总产出的增量即资本的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的现象。一般认为,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并不是根据经济学中的某种理论或原理推导出来的规律,它只是根据对实际的生产和技术情况观察所做出的经验性概括,反映了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纯技术关系。同时,该规律只有在下述条件具备时才会发生作用:生产技术水平既定不变;除一种投入要素可变外,其他投入要素均固定不变;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量必须超过一定点。 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产量却有所增加,这种情况被认为发生了技术进步。它可由两个层次观察得到:①在产量不变下,所使用的要素投入减少,②在要素投入不变下,其所生产的数量会增加。希克斯曾把技术进步划分成三种:资本多用型的技术进步,劳动多用型的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 很显然,按照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不存在技术进步时,总产出将最终停止增长。可是,现实的经济状况告诉我们,总产出并没有出现停止不前的情况,这正是技术进步提高了要素的生产率,保证了总产出的持续增长。技术进步导致生产率的提高不仅阻止了要素边际生产力的递减,一定程度上反而提高了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通过资本、劳动等加强型维持产出的增长。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率提高,则是长期生产的结果。 如图1,MP1表示在技术水平T1时的资本边际产出曲线,MP2表示在技术水平T2时的资本边际产出曲线,其中T2〉T1。这两条边际产出曲线在过了某点后都是单调递减的,这正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反映。而在每一个资本投入水平上,MP2总是大于MP1,这部分增量是由技术进步产生的。 Q 0 图1:边际生产力递减与技术进步 (2)边际生产力递减体现在现实中的例子很多,比如,对于给定的10公顷麦田来说,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不变的前提下,考虑使用化肥的效果。如果只使用一公斤化肥,那可想而知,这一公斤化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即边际产量是很小的,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随着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会逐步提高,直至达到最佳的效果即最大的边际产量。但必须看到,若超过化肥的最佳使用量后,还继续增加化肥使用量,就会对小麦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化肥的边际产量就会下降。过多的化肥甚至于会烧坏庄稼,导致负的边际产量。 2.从资源利用效率角度对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进行比较。 答:在完全竞争市场的状态下,厂商的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都等于市场价格,这意味着完全竞争市场在资源利用上是有效率的。在完全垄断市场的状态下,垄断厂商可以自行控制市场的产量和价格,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所定的市场价格高于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从中获得超额利润,这意味着完全垄断市场在资源利用上没有效率。 具体来说: (1)从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分析。边际成本度量了社会生产一单位产品耗费资源的成本,而市场价格则衡量了消费者愿意支付给该单位产品的货币(或其他商品)数量,即社会给予该单位产品的价值评判。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意味着,最后一单位的产量耗费的资源的价值恰好等于该单位产量的社会价值,此时该产量达到了最优。因为,如果边际成本大于市场价格,那么就意味着在消费者看来,最后一单位的产品不值那么多,从而减少该单位产品的生产会提高全社会的价值总和;反之,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市场价格,那么增加生产会提高社会的价值总和。这说明,完全竞争企业的产量是最优的。 (2)再从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看,平均成本是生产者生产所有的产量每单位所花费资源的费用,而市场价格是消费者购买所有产量每单位支付给生产者的收益。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意味着,生产者提供该数量的产品所获得的收益恰好补偿企业的生产费用,从而企业没有获得超额利润,消费者也没有支付多余的费用,这对于买卖双方都是公平的。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价格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在企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企业的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都等于市场价格,所以,企业提供的生产量恰好处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这就是说,当提供该产量时,企业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中选择了成本最低的一个。所以,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在技术上是最优的,因为企业利用了现有技术提供的最低的生产成本。 (3)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是通过价格的自由波动来实现的。所以,当由于消费者的偏好、收入等因素变动引起市场需求发生变动或由于生产技术、生产要素供给等因素变动引起市场供给发生变动时,市场价格可以迅速作出反应,及时根据市场供求的状况进行调整。另外,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提供的产品没有任何差别,因而企业没有必要通过广告之类的宣传媒介强化自己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存在非价格竞争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3.用IS—LM—BP(EB)模型说明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 答: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的货币当局不干预外汇市场。汇率完全取决于市场供求力量的变化,仅通过汇率水平的变动就可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逆差国货币汇率下浮,从而引起商品劳务出口价格下跌,刺激出口。反之,顺差国货币汇率上浮,因而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于是市场力量自发调节国际收支。以下用IS—LM—BP(EB)模型仅分析逆差国货币汇率下浮,导致出口需求增加的情形,其他情形仿此进行。 图2: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时的出口需求变动效应 考虑货币汇率下浮,出口需求增加的情形。在图2中A点的初始的汇率和利率水平上,初口需求的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到 。这时内部均衡点为 点。但在 点,本国的利率超过了国外水平。作为对较高利率的反应,资本将开始流入本国,产生国际收支盈余并由此引起本国货币升值(用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下降)。升值意味着本国的竞争力下降,即进口晶的价格水平下降,且本国商品变得相对较昂贵。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减少,净出口下降。所有这一切说明,本国货币升值意味着IS曲线从 向左方移动。只要本国的利率水平高于 ,本国净出口的减少持续到IS曲线一直移动到最初的均衡位置为止。这种调整由沿着LM曲线的箭头来表示。因此,在资本完全流动和浮动汇率条件下,出口增加对均衡产出没有持久性的影响。由于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出口需求增加引起的利率上升,进而使货币升值,因此最后完全抵消了出口的增加。一旦经济回复到点A,净出口就回到最初的水平。 4.最近国际石油涨价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请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其影响机制,并说明影响产生的实际过程。 答: (1)石油涨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机制。 在AD-AS模型中,石油等原材料燃料等投入品的价格变化,会对经济中供给方带来影响,我们称之为供给冲击。不利的供给冲击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对经济产生短、中、长期的影响,下面通过图3说明石油涨价对经济的影响机制。 如图3,假设经济原来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均衡点为E0。①短期效应。石油涨价,对厂商而言,原材料价格的提高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上升,则总供给曲线由AS0上移至AS1,与AD0交于E1点,物价水平提高,社会总产量下降,同时由于在本期内名义工资不变,导致实际工资的下降。②中期效应。本期结束后,在劳动力市场上,由于Y1小于Y0,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充分就业量,名义工资下降,物价随之下降,AS曲线向下移动至AS2.。而且只要存在Y对Y0的偏离,就会导致AS缓慢的向右下方移动下去,直到En。③长期效应。经济在En(与E0重合)实现长期均衡,对应ASn。此时经济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通货紧缩后,回到了最初的价格水平,但名义工资下降,进而导致实际工资水平下降。 P AS2 ASn AD0 O Y1 Y0 Y 图3:石油涨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机制 (2)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短期效应已经开始显现。首先,石油价格上涨对交通运输行业产生最直接影响。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而成品油支出是运输行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油价上涨对化工、纺织、塑料加工等行业影响也很大。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了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合成橡胶等化工产品成本上升,并引起各类化工产品出厂价格大幅上涨。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使纺织、塑料加工等行业的成本大幅上升,必然使这些行业利润减少,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一些企业还因此而停工减产。再则石油价格上涨还带动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价格的上涨。而这些能源价格的上涨对我国经济各领域的影响不亚于石油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将影响这些行业进一步投资和发展,从而会对经济发展、就业、消费产生不利影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算,每桶原油价格每上涨5美元,将削减全球经济增长率约0.3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增长率则可能下降约0.4个百分点。根据欧盟委员会测算,如果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则两年之内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将减少0.75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则增加0.6个百分点。 (3)从开放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石油价格上涨会增加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石油进口开支,导致贸易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给亚洲国家和地区保持经常项目平衡、偿还外债、投资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油价上涨也可能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放慢,消费需求下降,进而减少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这对以扩大出口为重要动力的亚洲经济来说,无疑会增加阻碍发展的因素。此外,国际原油价格变化还可能在发达国家引发汇率动荡,从而波及亚洲金融市场,并在贸易、投资等众多领域引起连锁反应。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在下列3题中任选两题回答。 1.假设某人从25岁开始工作,年收入为50,000元,60岁退休,预期寿命为85岁,现在他已经45岁,试求: (1)此人的财富边际消费倾向和劳动收入的边际倾向。 (2)假定此人现有财富100,000元,则他的年消费为多少? 解:(1)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假定,人们总希望自己一生能比较平稳安定地生活,从而他们会计划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均匀地消费。 此人的终身收入为 万元 平均每年消费为 万元 则45岁时此人拥有的财富为 把此人45岁看成新的起点,再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以后每年的消费为 万元 此人的财富边际消费倾向为 根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函数 ,可得 解得劳动收入的边际倾向为 (2)假定此人现有财富10万元,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其每年消费为 万元 2.假设某商品的反需求曲线为 ;其反供给曲线为 ;试求: (1)市场达到均衡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2)如果政府对这种商品每单位征收1.00元销售税,政府的税收收入是多少? (3)在这1.00元的税收中,消费者和生产者各负担多少? 解:(1)联合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 解得市场的均衡价格、均衡产量 消费者剩余为 (2)政府对这种商品每单位征收1.00元销售税后,形成新的反供给曲线为: 联合 得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为 政府的税收收入为 (3)消费者负担 生产者负担 3.给定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函数 ,根据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证明: 为生产要素L的收入在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 为生产要素K的收入在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 证明:设工资为 , 利率为 . 根据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可知 , 劳动的收入为 资本的收入为 则L的收入在总产值的份额= K的收入在总产值的份额= 得证。 四、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分别由现行的1.98%和5.31%提高到2.25%和5.58%,以便抑制某些部门投资过热的现象,并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请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上述以利率手段为主的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力及局限性。 答:(1)货币政策指政策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实现国民经济的最终目标只能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对一系列中间变量的设定调节和影响来间接用作与最终目标,从而实现最终目标。中介目标的选择恰当与否关系到货币政策的调节效果以及最终政策目标的实现。 (2)政策出台的背景 从2003年以来,我国的固定投资出现剧烈的上涨,汽车、钢铁、房地产、铝、电力等资源性行业更是出现了高达50%以上的增长,部分行业存在过热投资,行业风险增大。另一方面,过热行业大多数是房地产行业和资源性行业,企业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存款。因此实际上企业将投资风险转嫁给银行,而银行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通过扩大的分母的办法,大量放贷。在企业投资需求增加(并且都集中在少数行业),银行放贷需求增加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也就相应增加,从而造成通货膨胀的影响,为了消除和防范通货膨胀。为了防止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限制房地产贷款的文件以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出台政策的背景。 (3)目前我国以利率手段为主的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力。 ①对投资过热行业的影响。提高利率最直接的影响是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这对某些投资过热的企业影响更明显。但是,对这些行业的一刀切则可能使一些已有好的投资项目因为资金链的断缺而不能如期投资,这反而造成了银行的不良贷款。 ②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2004年,我国物价水平出现了较大的增长,完全走出了1998年以来通货紧缩局面。调高利率作为一种紧缩需求的货币政策,必然会抑制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抑制通货膨胀情况,保持物价水平稳定。 ③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的此番采取的紧缩政策结合先前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必然导致我国2004年的GDP增长速度放慢。我国2003年的GDP增长速度可以达到9%以上,但是如果分析GDP增长的来源,则会发现很大一部分来自固定投资。因此对投资的限制必然降低GDP的增长速度。但是,这种降温是有利的,因为资源性投资带来的经济增长本身是不可持续的,我国的宏观调控也不仅仅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就业的增长比经济增长本身更有意义。中国人民银行的紧缩政策可以降低2004年经济增长速度,使其达到8%左右水平,以控制经济的过快增长。 (4)我国以利率手段为主的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实行的以利率水平为主的货币政策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其发挥的作用有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民银行这次利率调整与其说是为了加大企业融资成本,不如说是给市场发出一个信号。人民银行从2003年以来通过数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向过热行业的信贷规模等手段,至2004年10月人民银行调整利率时,已经基本上控制了某些行业的过热投资。2004年10月调升利率更多的含义是人民银行向市场表明继续紧缩需求的政策方向。 第二,我国实际利率很低,企业融资成本本身很低。2004年我国的物价上涨水平为4%以上,我国存款实际利率为负,贷款实际利率也不到2%。在此情况下,即使2004年10月调高利率,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也比较有限。 第三,我国企业对利率敏感性差。我国目前投资过热
本文档为【南开西经02真题_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816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96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0-11-10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