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点亮自性之光》克里希那穆提-胡因梦译

《点亮自性之光》克里希那穆提-胡因梦译

举报
开通vip

《点亮自性之光》克里希那穆提-胡因梦译点亮自性之光 目录 TOC \o "1-3" \h \z \u 点亮自性之光 1 第一部分 1 1.译者胡因梦序 1 2.勒琴斯夫人 3 3.克里希那陷入伤痛中 4 第二部分 5 1.不要以人类的思维方式思考 5 2.心的寂静 6 3.全心全意地听 7 4.活在善意里 8 5.为什么人类无法彻底良善 10 6.点亮自性之光 11 7.潜意识的问题 12 8.秩序意味着美 13 第三部分 14 1.思想不可能是神圣的 14 2.美德之美 15 3.汇集所有的能量 16 4.时间的超越 17 5.生活的秩序 19 6....

《点亮自性之光》克里希那穆提-胡因梦译
点亮自性之光 目录 TOC \o "1-3" \h \z \u 点亮自性之光 1 第一部分 1 1.译者胡因梦序 1 2.勒琴斯夫人 3 3.克里希那陷入伤痛中 4 第二部分 5 1.不要以人类的思维方式思考 5 2.心的寂静 6 3.全心全意地听 7 4.活在善意里 8 5.为什么人类无法彻底良善 10 6.点亮自性之光 11 7.潜意识的问题 12 8.秩序意味着美 13 第三部分 14 1.思想不可能是神圣的 14 2.美德之美 15 3.汇集所有的能量 16 4.时间的超越 17 5.生活的秩序 19 6.冥想的来龙去脉 20 7.何谓宇宙创生 21 8.从慈悲中生起智慧 23 第一部分 1.译者胡因梦序 台湾身心灵疗愈课程讲师、译者胡因梦 1988年的初夏,我突然有种极需要独处的冲动。从五月到九月,我在纽约进行了非正式的闭关,电话不接,谁也不见,只是寂静地面对自己,偶尔到格林威治村的"东西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局",一间颇具规模的形而上书店逛逛。从一则广告中得知,上城还有一家玄学书局"探索",也是著名的"通神学会"办公室所在地,我决定去一探究竟。 "通神学会"是由一位俄国的通灵女子勃拉瓦茨基夫人和美国军官奥尔科特共同创立的。其主旨在促成超越种族、性别、阶级和肤色的兄弟爱;鼓励会员研究如卡巴拉犹太秘教、诺斯弟教、印度教、佛教、藏密以及神秘主义者的玄学体系;探索未知领域和人类的潜能。 1875年,"通神学会"在纽约成立,1882年又在印度的阿迪亚尔成立总部,从此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组织。 1891年,勃拉瓦茨基夫人过世,1907年就由另一位天生异禀的女通灵者贝赞特夫人担任国际主席。她是英国著名的社会改革者,长期致力于思想自由、女权运动、工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费边社会主义以及节育计划的推动,萧伯纳和韦伯夫妇都是她的密友。在一次偶然的机缘里,贝赞特夫人读了勃拉瓦茨基所著的《秘密教诲》,很快地,她将多年来信奉不渝的唯物论和无神论抛向脑后,开始全力朝形而上的领域追求,身边的密友和仰慕者都为之愕然。 "通神学会"的成员相信,人类必须透过不断转生的过程,来提升意识的层次。"伟大的净光兄弟"就是极为进化的灵集,人类历史上的灵性导师都来自于这个灵集。比"净光兄弟"更高一层的宇宙识能称为"弥勒尊者",也就是西方世界所熟知的基督,以及东方世界所称的菩萨。人类过往的历史中,弥勒尊者曾经借用印度教主克里希那以及耶稣的肉身来行道,换言之,菩萨这种生命的形态,就是由凡人的意识和宇宙意识结合而成的,透过这种不可思议的能量转化,才有慧力救渡众生。预言中显示,弥勒还要再来,于是寻找第三个肉身,便成了"通神学会"最主要的使命。 在进入"探索书局"之前,上述的资料我并无所知,只是大略知道有一个专门研究通灵现象的学会而已。"探索"和美国其他方兴未艾的形而上书局一样,里面烧着薰死人的檀香,陈设着千奇百怪的玄学书籍,有几个时髦的知识分子正在找书。我漫无目的地浏览着,突然,我的加纱镜头扫到一张极美的脸孔,"她"吸引着我走上前去,仔细看清楚以后才发现,那一整排书架都放置着同一个人的著作,大部分是演讲集和传记,而且作者是"他",不是"她"。 "他"名叫基督·克里希那穆提(JidduKrishnamurti),生于1895年5月12日午夜过30分,是印度一个婆罗门家庭中的第八个孩子,他和他的母亲,都具有天生的眼通能力。克里希那童年时对于学校的功课没有多大兴趣,时常喜爱梦想,看似迷糊而实则具有惊人的剖析力。由于身体多病,几乎每天都在发高烧,不能上学读书的日子里,他就待在家里拆东拆西地自己研究时钟或其他机器的结构。学校里的老师完全无法理解这个孩子,都认定他智能不足,时常毒打他、罚他站,但是他似乎从未把这些事放在心上过。他对于母亲和小弟弟尼亚有很深的依赖,对于物质享受或别人的褒贬却毫不在乎,他形容自己就像一个破了许多洞的瓦罐,任何东西进来,很快就会流出去。 1909年,也就是克里希那十四岁那年,因为他的父亲是"通神学会"的会员,因此他和尼亚时常到阿迪亚尔总部附近的沙滩游玩。当时"通神学会"的负责人除了贝赞特夫人之外,还有一位名叫赖德拜特的通灵人,他能看到人体的灵光,还能从灵光判断一个人灵性进化的程度,他的著作颇丰,被西方玄学界誉为最权威的眼通。台湾有一本由老古出版社译成的《生命的神光》,就是他的著作,原文应该译成"念相"(Thoughtform)。 寻找弥勒尊者的第三个肉身,后来就成了赖德拜特的任务。有一天在总部附近的沙滩上,赖德拜特突然发现克里希那的灵光极不寻常,已经没有一丝一毫的自私色彩,尼亚的灵光也很纯净,于是他和贝赞特夫人商量,准备将两个男孩接到英国抚养,准备训练克里希那穆提将来成为弥勒尊者的第三个容器。在父亲的欣然同意之后,两个男孩的命运,就这么不可思议地被注定了。 2.勒琴斯夫人 勒琴斯夫人是英国上流社会的贵族,她的父亲是英国驻印度的总督,丈夫则是著名的建筑师。克里希那和尼亚就在勒琴斯夫人的悉心照顾之下,逐渐适应了英国上流社会的生活。他们拥有私人教师,穿着毫无瑕疵,培养出最佳礼仪,能说流利的英语和法语,他们打高尔夫球,到欧洲各处游玩。在这种种的享受和明星式的待遇下,克里希那穆提却从来没有快乐过。他依旧是一个害羞、体恤而又温柔的大男孩,也依旧是所有考试都不及格。他天生的空性,使他无法像一般年轻人一样,凭着背诵和记忆来通过考试。最后他好不容易进入伦敦大学和梭尔邦大学,结果还是不能完成学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通神学会"在全球的会员,愈来愈期盼弥勒尊者的大能快速降世救劫,于是克里希那穆提的责任也愈形沉重。他被严密地保护着,永远有两个人跟着他,连搭火车时,紧邻的车厢都坐满了随从。 尼亚和哥哥截然不同,他极为聪明,善于考试念书,又不必成为救世主,所以他和一般人一样,渴望结婚生子的正常生活;但是这些梦想都被否决了,因为他必须负责保护和照顾哥哥。 尼亚的身体一向不好,后来染上了肺结核,医生建议他搬到美国加州圣巴巴拉山谷区的欧亥,兄弟俩就在一间叫做"松舍"的小木屋暂住下来。 1922年的8月,奇怪的现象开始发生,克里希那突然进入一种急遽的"意识转化"期。17日至20日从早到晚他都陷入一种既痛苦而又不可解的状态,他的身体变得极度敏感。当时周遭的人包括尼亚、邻居沃灵顿(也是"通神学会"的会员)和一名19岁的美国女孩罗莎琳都不知所措。克里希那的敏感度突然微细到连人们的负面意念都承受不住,有时陷入出神状态,有时抱怨灰尘太多;有时冷热交战,又有时变得死寂。似乎有一股巨大的能量,顺着他的脊柱快速往头顶窜升,他感觉后颈和头顶剧痛,又没有任何办法停止这个过程,只好承受起一切。 20日晚上,当情况恶化到极点时,沃灵顿突然有种灵感,他建议克里希那到外面的一棵胡椒树下静坐,克里希那照做了。不久,他的神识突然离开自己的身体,飘浮到胡椒树上。这时天空出现一颗明星,在一种交杂着狂喜而又平静的状态下,他见到了弥勒尊者,也感受到佛陀的磁力。他终于在奇特的生命历程中,初次尝到真爱的滋味,从此以后,他对于自己将要扮演的角色才开始具有信心。而目击那次转化过程的其他三个人,也有了明显的改变。 对于那三天所发生的事,贝赞特夫人和赖德拜特都无法提供完整的解释,最接近的推测,可能是"拙火"——人类先天潜存的生命能——在克里希那的体内升起了。这个大能具有改变人类身心的效果,当一个人的意识进化到某种程度时,大能就会自动升起。"拙火"的过程非常危险,类似一种死后的再生。克里希那的过程一直持续到11月份,而他的信心也愈加坚定。 1925年的11月,克里希那又面临了另一次巨大的转折点。尼亚的健康情况不断在恶化中,克里希那当时必须离开加州到印度演说,十分不情愿地,他上了船。当船到达苏伊士运河时,电报传来了尼亚的死讯。 3.克里希那陷入伤痛中 据旁观者的描述,克里希那当时陷入极度的伤痛,不但最亲爱的伙伴离去,他整个的信仰系统也面临瓦解,因为他的指导灵以及他的弥勒尊者都再三保证尼亚绝不会死。当船到达可伦坡时,克里希那突然在伤痛的巨大能量中顿悟,从此他的般若慧观开始萌芽、茁壮。 同一时期,"通神学会"的内部也搞得愈来愈不像话。腐败似乎是通灵人不可避免的诅咒,因为他们没有空性和究竟的智慧,所以必定落入自己的权威欲和剥削他人的快感中,而且玄学体系的阶级制度远比任何专制政体还要霸道不公,克里希那内在的叛逆性随着"通神学会"成员的自我膨胀开始逐渐觉醒。 1929年的8月3日,克里希那宣布解散专门为他设立的"世界明星社",他退还所有信徒的捐款,即使一无所有也绝不再成立任何宗教组织,因为真理不在任何人为组织中,真理是无限的,纯属个人的了悟,一旦落入组织或上师崇拜,人们的心智就开始僵化、定型、软弱、残缺。在那一次的宣布中,他首次透露内心的领悟,他说明他的任务就是要来解放人类,帮助受苦的生命从所有的恐惧和局限中释放,真正体尝至爱、大乐和进入实相的况味。另一项惊人的宣布是,他否定了所有过去的通灵经验,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通灵经验是人类接受了传统的暗示和过去习性的策动,而投射出来的念相。从此这位被拣选充当"世界导师"的克里希那穆提,才真正开始光华四射。 "通神学会"就在自创的尴尬剧中日渐没落,但是不可否认的,赖德拜特的慧眼也确实识出了克里希那穆提这位英雄,虽然"英雄"这类的赞誉是克里希那最不在乎的,他常说,"什么都不是的人,才能真正尝到快乐的滋味。"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面对世界的动乱、人类的自相残杀,克里希那感到刺骨的哀伤,在那份哀伤中,还有更超然而冷静的深思,他开始探索发展真正的教诲,他要用最简单而直接的语言,带领人们进入他所存在的那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于是他开始尝试不同的禅定方法,对于自己的意识和感官也做了无数的实验。就在同时,他结交了赫胥黎、嘉宝、卓别林、亨利·米勒等朋友,米勒曾经这样形容过克里希那:"能认识克里希那穆提,比认识其他任何人都要光荣……。"还有不计其数的欧美知识分子,那些最为多疑的心智,都曾经引用极为夸张的赞美词,来形容和克里希那相识的感受。 60年代反物质文明的巨浪开始冲击着欧美的社会,当时有非常多的"花童",起初都极为崇拜克里希那穆提,期望他能带领他们进入"立即涅槃",但是随后就失望了,因为克里希那的教诲,与他们的上师崇拜、迷幻享乐主义和逃避世俗是互相违背的。但是有不少真正具备探索和洞悉能力的精英分子,包括研究量子力学的物理学者大卫·博姆,以及研究心理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的专家学者,都开始密切注意克里希那的教诲,也就是在这个年代里,他的教诲益发地透彻、清晰了。 克里希那极为强调儿童教育,在这些天真的赤子还没有受到世俗、传统、野心、竞争和恐惧的污染以前,就要提供他们一个自由无惧的环境,让他们真正懂得什么叫做创造力、快乐和关爱,然后这个世界才能有真的新人类出现,一个全然不同的净土才能在地球示现。 这位慈悲与智慧化身的人类导师,穷其一生企图带领人们进入他所达到的境界,直到90岁圆寂之前,都还在不停地奔波。印度的佛教徒肯定他是"中观"与"禅"的导师,印度教徒则承认他是彻悟的觉者,近代最伟大的灵性导师。 1986年2月16日晚九点整,克里希那穆提不可思议的一生结束了。留下来的,是一个有待人们解开的谜:到底菩萨是借助无形的神秘力量示现其一生的,或是完全靠自力达到的境界,还是二者的融为一体。 这个谜就是克里希那穆提希望我们亲自去探索的领域。他教诲的重点是,人人皆有能力靠自己进入这个领域,而所谓的上帝、真相、真理、实相或道,都共同指向同一境界。 对于我个人而言,在遍访名师、五十三参的过程中,我已经清楚地知道,克里希那穆提确实不愧为"新时代的导师",虽然他只承认自己是众人的朋友。 译者注:此书中克氏常用"我们"二字来代替第一人称的"我",借以显示自我感的消失。 第二部分 1.不要以人类的思维方式思考 若想为当今文化及社会结构带来根本的改变,我们就必须换上崭新的意识和截然不同的道德观。这是个显而易见的事,然而无论是左派、右派或革命分子,都似乎无视于它的存在。任何的教条,任何的方程式,任何的意识形态,均是老旧意识的一部分,它们是由四分五裂的念头虚构出来的——左派、右派或中间派皆然。这样的活动无可避免将导致左派、右派和集权主义之间的流血冲突。这就是我们周遭的世界正在发生的事。虽然有人已经认清我们必须在社会、经济和道德上做些改变了,不过连这种反应也是从老旧意识之中生起的,而思想便是其中最主要的造作者。人类陷入的混乱、困惑及悲惨境遇,都在陈旧的意识范畴之内,如果不进行深刻的自我转化,那么人类所有的活动——政治、经济或宗教——只可能为彼此及地球带来毁灭。对神智清明的人而言,这是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每个人都必须点亮自性之光,这份光明就是律法,此外别无律法了。其他所有的法则都是支离破碎和自相矛盾的。点亮自性之光意味着不去追随他人的见解,不论它有多么恰当、合乎逻辑、富有历史性或是具有说服力。如果你正站在某个权威、教条或结论的阴影之中,你就无法点亮自性之光了。德性并不是由思想组合成的,它不是环境压力所能促成的,它既不属于昨日,也不属于传统。德性本是爱之子,而爱不是一种欲望或享乐。性行为或感官享受并不是爱。 "解脱"指的就是点亮自性之光,这不是一个想象出来的抽象事物。真正的解脱乃是从依赖、执著、渴求经验之中解放出来。从思想的结构中解放出来,便是点亮了自性之光。在这份光明之中,所有的行动都可以毫不矛盾地自然产生。只有当内在的光明与行动产生分裂时,矛盾才会出现。理想或准则是我们设想出来的一些无聊的思维活动,它是无法与自性之光同时并存的;它们会彼此否定。当观察者出现时,这份光明,这份爱,便荡然无存了。观察者的结构本是由思想组合成的,它永远不会是清新自由的。没有任何体制、修炼方法或"如何"可以带来解脱。只有观察才是真正的解脱行动。你必须去观察,但不是透过别人的眼睛。这份光明,这则律法,它既不属于你,也不属于别人。真正存在的只有光明本身,而它就是爱。 2.心的寂静 我们能不能把所有的知识、概念及理论都放在一边,为自己去发现世间是否存在着某种神圣的事物——不是言教,因为言教并不是那真实的东西,言语的描绘绝非被描绘的事物——世间是否存在着某个真实的东西,它不是想象出来的幻象或神话,而是永远不会被摧毁的实相,不变的真理? 若想发现它,巧遇它,任何一种形式的权威都必须舍弃,因为权威暗示着臣服、顺从以及接受某个固定的模式。所以,心必须有能力自主,为自己带来光明。追随别人,属于某个团体,依循某个权威或传承所设定的修持方法,这些做法完全无关乎为自己去探查,看看在日常生活里有没有一个无法被思想所揣度的不朽之物。如果它无法在日常生活里发生作用,那么修持就是一种逃避,而且是毫无裨益之事。上述这一切都意味着你必须独立自主。但孤立与独立是不同的,孤独与独醒无惑也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所关怀的乃是整体人生,不是支离破碎的某个局部,而是你整体的言行、思想及感觉。倘若我们关心的是整体人生,我们就不可能透过四分五裂的思想来解决所有的问题。思想也许会授权给自己,将自己所有的碎片组合起来,但这些碎片仍然是思想本身的产物。我们早已被制约成以渐进的方式来成长。人们深信内心的进化是实存的,但真的有一个所谓的"我"这个东西在进化吗?或者它只不过是思想的投射罢了? 若想弄清楚是否有一个非幻象、神话或思想所能投射的东西,我们就必须探索思想能否被操控,念头能不能静止不动,能不能压制下来让心完全寂静?但是"操控"意味着有一个操控者与被操控的对象,不是吗?那个操控者到底是谁?它难道不是被思想创造出来的一个掌控者,而其实只是一堆念头的组合罢了?如果你认清了这项事实,那么掌控者即是被掌控的对象,经验者就是被经验的对象,思想者正是思想的本身。它们并不是分裂开来的不同个体。如果你领悟了这一点,就没有必要去控制什么了。 掌控者是不存在的,只因掌控者即是被掌控的对象,这时又会发生什么事?当掌控者与被掌控的对象分裂时,冲突就会产生,而能量也消耗了。但掌控者如果就是被掌控的对象,那么能量就不会耗损。然后所有经由压抑、抗拒——因掌控者与被控对象的界分——而导致的能量耗损,就会重新蓄积起来。当界分感不存在时,你自然拥有足够的能量,去超越那些你认为必须掌控的东西。在冥想时你必须认清,控制念头或驾驭念头都是不对的,因为驾驭念头的人,也不过是一堆念头的组合罢了。假设你认清了这一点,你就不会再经由比较、掌控和压抑而消耗能量,那时你就能超越眼前的现象了。 我们现在真正想探讨的是:心能不能彻底安静下来?因为一颗安静的心是具有无比能量的。它是所有能量的总集。这颗心——它永远都在喋喋不休,永远都在转动不已;换句话说,思想永远在回顾、记忆、累积知识、不断地改变——它能不能完全安静下来?你有没有试着去看看念头能不能安静下来?如何才能发现让念头安静下来的方式?你知道,思想就是时间,而时间便是活动;时间本是一种度量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你衡量、比较,包括生理和心理两种层面,而这些都是度量的活动。较量也意味着度量。在生活中不与人较量,你能不能做到?不只在冥想时不比较,而是在生活中完全不跟人较量,你能做到吗?如果我们正在选布料、选衣服、选汽车,或是正在评断不同的知识体系,这时当然要作比较,但除此之外,我们在心理上也总是和别人比来比去。这种较量的心思一旦安静下来,而且是必须安静下来,那时我们有没有可能完全独立自觉?"不较量的心"便暗示着这样的心境——但这并不意味你是在混日子。因此,在日常生活里,你能不能不跟人较量?试着去做做看,才能发现个中的旨趣?你会觉得如释重负;除去不必要的负担之后,就会拥有能量了。 你有没有全心全意地注意过某样东西?你现在对眼前这名讲者的话语,有没有真的在注意听?还是,你正抱着比较之心在听,看看他说的话和你以前所吸收的知识是否相应?你是不是在根据自己的认知、自己的倾向和偏好,在诠释这名讲者的话语?如果是的话,那就不叫全心全意地听了,不是吗?如果你真的以你的全身、全副神经系统、你的眼、耳、心以及整个生命在倾听的话,你的自我中心感就不见了,剩下的只有那份注意力了。全心全意地倾听便是彻底的宁静。 3.全心全意地听 请听听这些话语的内涵吧!因为很不幸的,没有人会告诉你们这些事。如果你能全心全意地听,那听的本身便是一件最神奇的事。在全心全意的倾听之中是没有边界感的,因此也就没有特定的方向了。这时存在的只有全观,当全观出现时,你我之分就不见了,二元对立也消失了,观者与所观之物的界分因此而消融。如果心只是朝着某个特定的方向思考,这种状态是不可能出现的。 我们所受的教育总是在制约我们,让我们朝某个特定的方向思考。我们总是抱持着某种概念、信仰、知识或方程式,去臆测实相或至乐之类的不可思议境界。我们将其锁定为一个目标,一份理想,然后便径自朝着那个特定的方向迈进。当你朝着那个特定方向迈进时,空寂感就不见了。一旦朝着某个特定的方向留意、行走或思考,你的心便失去了空间。每当心中充塞着执著、恐惧、权力欲,或是在追求享乐和地位时,空寂感便消失了。这时心被塞得满满的,它已经没有任何空间了。但是我们的心需要空间,而全心全意地觉知或全观,就是没有任何方向感的一种空境。 因此,冥想暗示着完全没有任何的活动在进行。这意味着心是彻底宁静的,它不朝任何一个方向运转。它没有任何活动,而活动就是时间感,活动即是思维。如果认清了这个真相——不是言语的描述,而是无法描述的真相——你的心就安静了。我们必须让心安静下来——但不是为了睡得长一些,事情做得好一点,或是赚到更多的钱! 大部分的人活得都相当贫乏空虚。虽然他们拥有许多知识,但还是活得不圆满,不完整,不快乐,并且充满着矛盾。这一切都算是贫乏的形式,而他们竟然还要浪费生命,企图让心丰富一些,刻意去培养各种形式的美德,做尽其他的傻事。我并不是在说美德是不必要的,我的意思是,美德本是一种秩序,只有当你深入于内心的混乱时,才能了解秩序是什么。我们的生活确实是混乱失序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混乱就是矛盾、困惑、各种独断的欲望,或是口里说的和真实的行为不符,心中的理想和你之间有一道鸿沟。这一切都是失序的状态。如果能觉察到这个真相,而且是全心全意地觉察它,那么从这份觉察之中就会生出秩序,而这便是美德了——这种美德是自然的,并不是透过千方百计修来的一种邪行。 生活中的冥想就是要转化心念,带来心灵上的革命,让我们在日常之中——不是理论,也不是理想,而是在每一个行动之中——活出慈悲、爱以及转化琐碎、狭隘和肤浅的那股大能。当心寂静时——真正的寂静,不是透过欲望和意志力制造出来的定境——一种没有时间感,不同于往常的活动就会出现。 你知道,要描述那样的状态是相当荒谬的事。言语的描述绝非那真实的东西。重点在于,冥想其实是一种艺术。"艺术"这个名词有一种将事物放在正确位置的意味,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将每件事都摆在正确的位置,这样我们才不会产生困惑。假设日常的一切事物都井然有序,行为正当,心也完全宁静了,那时心自然会去发现世间是否存在着一个无法度量的东西。在你尚未发现那最高形式的圣境之前,生活永远是平庸的,无意义的。这就是为什么冥想乃是绝对必要的事,因为只有透过它,心才能年轻、鲜活、纯真。纯真意味着不受伤害。冥想之中蕴含的一切都在日常生活里。为了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冥想确实是必要的。冥想乃是全观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别人说话的方式,走路的样子,思考的模式,思想的内容——全观这一切,便是冥想所要下的一部分工夫。 冥想不是一种逃避。它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借由冥想,我们自然能活出神圣的人生。你会因此而看见众生身上的神性。 4.活在善意里 人为什么无法转化?他只能在这里改一点,那里改一点,还竟然想拥有一个良善的社会。他不但想为自己、为自己的关系(不论亲疏)带来秩序,同时还想拥有一个和平的世界;他想独自与花为伍,拥有某种程度的美善。如果你观察一下从古至今的历史,你会发现这一直是人类最深的渴望。然而人类越是文明化,制造的失序和战争就越多。地球从未有一个时期是没有战争的,人杀人,宗教摧毁宗教,某团体掌控了另一个团体,而某个组织又压榨了其他的组织。 觉察到这永无止境的挣扎,你难道不问问自己,我有没有可能神智清明地、快乐地、理性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既没有外在或内在的争战,也不企图逃开,跑到集体公社里,变成一名隐士或和尚?如果你曾经问过自己——希望你现在就问问看,因为这样我们才是在共同思索这个问题——那么你一定会渴望拥有一个良善的社会。 创造出一个良善的社会,曾经是古印度、古希腊和埃及的梦,然而只有当人类变得善良时,才会出现优质的社会。人的善意往往能带来良性的关系互动,好的品性,幸福的生活。 良善也意味着美。良善同时更意味着神圣,它和神以及最高的操守攸关。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理解"良善"一词。如果你的心中有善意,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是恰当的,包括你的关系、你的行为以及你思考的方式在内。你可以在一瞬间立刻领会这个词所蕴藏的意义。 让我们共同思考一下"良善"的意义。如果你真的深入于它的精神内涵,它一定会对你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因此请稍微留意一下这个词的含义。但文字并不是那真实的东西。我们也 许可 商标使用许可商标使用许可商标使用许可商标使用许可商标使用许可 以用最优美的词藻来形容一座山,甚至可以把它画出来,写成一首诗,不过文字、描述或诗,毕竟不是那真实的东西。我们通常都会不由自主地被文字或描述所感动。 良善并不是邪恶的反面,因为良善完全跟丑陋、邪恶或不美好的事物无关。良善是独立存在的。如果你说良善是从丑陋和邪恶逐渐演变而成的,那么良善之中一定包含了邪恶、丑陋及残忍。因此,良善是跟不善毫无关系的一份品质。 一旦接受了某个权威的引领,良善就不可能存在了。权威是非常复杂的东西。多少个世纪以来,人类已经立下了无数的权威律法,譬如自然律,譬如我们所顺从的自己过往的经验,以及掌控我们生活的一些琐碎原则。此外还有教会的规范,被我们称为宗教的组织化信仰之中的教条。我们现在所说的良善,跟任何形式的权威都无关。 请检视它,仔细思索一下。良善并不是乖顺。如果你臣服于一种信仰、观念、理想或原则,并不意味你就是善良的,因为那只会制造冲突对立。良善无法透过别人,透过宗教导师、教条或信仰而达成;它只能在"全观"的沃土里生长,而其中是没有任何权威的。良善的本质其实是一颗没有冲突的心。良善也意味着强烈的责任感。你不可能心怀善意,却允许战争发生。因此,一个真正善良的人,一定会为他的生命负起全责。 我们现在正在探讨的是,如果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受到教会、信仰、宗教权威人物的压制,他还有可能是善良的吗?只有当身为人类一员的你真的变得善良时——彻底的善,而非部分的善——我们才能创造出不同于以往的社会。这件事有可能发生吗?我们有可能活在世上,结婚生子,整日工作,同时还保有善心吗?我们现在所说的"善"暗示了强烈的责任感、关怀、全观、勤勉以及爱。"良善"这两个字包含了上述所有的意思。对你们这些愿意听我说话的人而言,你们能做得到吗?如果不能,你们就是接受了现有的社会。若想创造出一个截然不同的社会,一个本质善良的社会,你必须拥有巨大的能量。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学会全观;也就是汇聚你所有的能量。人类拥有许多的能量,当他们"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们会立刻起而行之。 5.为什么人类无法彻底良善 是什么东西让人无法彻底良善?障碍是什么?为什么人类——你——无法彻底良善?如果懂得观察的话,你势必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相,而且,你就是这个世界,世界和你是同一回事。你创造了世界,你创造了社会,你创造了宗教以及它们的教条、信仰、仪式、界分和派别。人类一手创造出了这一切。难道不就是这些东西阻碍了我们的善性吗?到底是因为我们的信仰,还是因为过于关切自己的性爱、恐惧、焦虑、寂寞、需求、想要认同某样东西的欲望,而阻碍了我们的善性?如果是上述所有的心态阻碍了我们,它们就是没有价值的。假设你已经认清自己很想拥有这份善良的品质,那么你必须知道,来自任何一方的压力——包括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原则或理想——都会阻碍善性,然后你就会舍弃它们,而没有任何的托辞或矛盾了。 全世界各地的动乱和失序,对生命而言都是一种威胁。它正在四处蔓延之中。因此,任何一个对自己、对世界认真的观察者,都必须探索上述的这些问题。科学家、政客、哲人、心理学者或宗师们——不论他们是来自于印度或是你自己的国家——都没有解决人类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各种理论,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其他的人也都解决不了。所以我们必须靠自己来消融这些问题,因为我们就是问题的制造者。但很不幸的是,我们并不愿意去看自己的问题,我们不愿意深入探索为什么我们活得如此自私自利。 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我们是否能带着善意、美和神性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不能,那我们一定会默认日益增长的危机和混乱,并且会祸延子孙及其他的众生。 现在我们可不可以探讨一下"认识自己"这个主题?因为个人就是世界的缩影。世界各地的人类——无论肤色是什么,宗教信仰是什么,国籍是什么——在内心里都是痛苦的。他们都经历了巨大的焦虑、寂寞、深沉的沮丧、忧郁和一种生活无意义的感觉。全世界的人在内心里都有同感,这就是现实,这便是真相,这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因此,从心理层面而言,你即是世界,世界即是你;所以,你一了解了自己,便了解了整体人类的结构及本质。这绝不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想法,因为一旦了解了自己,就能超越自己,那时生命才能进入截然不同的次元。 什么东西能令我们真的转变?更多的惊吓?更大的灾难吗?还是需要不同形式的政府?新的自我形象?其他的理想?这一切你们都试过了,但仍然没什么改变。我们的教育越是复杂,我们越是变得文明——这里指的是离自然愈来愈远的文明——我们就越失去人性。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既然所有的身外之物都无法帮助我,包括一切的神祇在内,很显然的,我只有靠自己来了解自己了。我必须看见自己的真相,然后从根本上改变自己。良善就是这样发展出来的。如此我们才能创造出一个美好的社会。 6.点亮自性之光 我们可以无止境地一直讲下去,一个结论接着一个结论地探讨下去,只要能从这些枝辞蔓语之中生出清明的解脱行动,就算是说上一万句话也是值得的。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害怕行动,因为我们充满着困惑、失序、矛盾和不幸。不过我们衷心地希望,即使充满着混乱,某种清明的品质还是会出现;这份清明的心性不是从外面得来的,它永远不会被遮蔽,它不是由别人促成的、引发的或随时可以被夺走的,它不必透过意志费力地达成,它没有任何意图,它不会结束,所以也没有开端。 如果我们稍微能意识到内心的混乱,多少都会渴望拥有这份清明的心性。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看看我们是否能顿然发现到它,以至于你的心智及情绪都变得非常清晰,毫不混乱,没有任何问题或恐惧。能够发现自性之光,可以说是一件最有价值的事,因为有了这份光明,就不必再仰赖任何人,那时你就彻底自由了。内心的困惑或失序,即使透过多年的层层分析和探索,也未必能理清。你可以从因果的角度进行理性分析,也可以完全跳出因果,直接面对它,而不必假借任何高智力的权威作为中介。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学会冥想。"冥想"一词早已被滥用,如同"爱"一样,它早就被玷污了,不过它仍然是个美好的词语:它蕴藏着丰富的意涵。我指的不是这个词的本身,而是它背后蕴含的巨大的美。我们将进一步地探索,看看那个一直处在冥想状态的心是什么情况。为了替冥想奠下基础,我们必须先了解生死是什么。了解生与死的非凡意义"即是"冥想。冥想并不是去探索某种深层的神秘经验,也不是重复诵念咒语,不管这个咒语有多么神圣、古老。持咒虽然可以静心,但也会让心变得迟钝、愚笨以及进入催眠状态。那还不如服用镇静剂算了。重复诵念咒语、自我催眠、依循某种修行体系或方法,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冥想。 "经验"一词暗示着一种发现的过程。我昨天有一个经验,它带给我的可能是快乐,也可能是痛苦。要想完全和那个经验贴近,你就必须先发现它。但凡是能够被发现的东西,势必是已经存在的,因此,经验从来都不是新鲜的。实相则是永远无法被经验的:这就是它美的地方,因为它永远都是崭新的,它不可能是昨日已经发生过的事。昨日发生过的事必须彻底遗忘,或者整理清楚之后立刻放下。仍旧从成败的角度一再回顾它,或是把那份特殊的经验拿出来炫耀,企图说服别人,都是很愚蠢的事。你对"经验"这两个字必须十分小心,因为凡是能够被你记起来的经验,都是早已在你身上发生过的事。这意味着必须有一个思想者、观察者在那里保留住已经发生过的经验。 只要有一个充满着记忆的"我"或思想者存在,实相就不存在了。如果有一个人告诉你他已经体验了实相,不要轻信他的话,不要接受他的权威操控。 我们都很乐于接受能带给我们承诺的人,因为我们自己的心中无光。但是没有人能赋予你内在之光:没有任何宗师、老师或救世主能做得到。过去我们已经接受过许许多多的权威,我们把信心放在他们身上,而他们不是剥削我们,便是彻底失效。所以不可轻信,甚至要谢绝所有精神上的权威操控。没有人能给我们永恒不灭的内在之光。 追随别人就是在企图模仿。追随不只暗示着否认了自己的清明自性、自己的探索能力、自己的诚意,甚至还暗示着只要追随某人就会有奖赏。实相可不是一种奖赏啊!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什么是实相,那么任何形式的赏罚都必须舍弃。服从权威暗示着恐惧,所以若是害怕自己无法达成剥削者以真理或悟道之名所传授的方法,而去努力地修炼自己,那么你就是在否定自己的清明自性和诚直。假设你说你"必须"冥想,你必须依循某种特殊的方法或某个修行体系,你显然是在用那个体系或方法来限制自己。也许你会得到那个方法所承诺的结果,但终究还是一堆灰烬,因为你背后的动机仍然是成就欲,而成就欲的根源便是恐惧。 你和我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的权威性。讲者的心中没有任何权威欲。他一点也不想说服你或要求你服从。你一旦服从于某人,就等于是在毁灭他。门徒往往在摧毁宗师,而宗师也往往在毁灭门徒。你可以在历史中和日常生活里看到这个真相:当夫妻互相掌控对方时,就是在毁灭对方。那种情况是毫无自由、美和爱可言的。 7.潜意识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打下正确的基础,一个富有秩序、深度和脉络清楚的基础,我们的思想不可避免地会变得扭曲、虚妄、不实,如此一来它们就毫无价值可言了。建立一个正确的基础和秩序,便是冥想的起点。我们的人生,从生到死,时时刻刻都在作战,虽然结婚、生子、功成名就,但内心或外在世界仍旧是个战场,无论在家里、办公室里、团体里、社区里,我们都在无止境地奋斗。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人生。痛苦、恐惧、绝望、焦虑,巨大无边的苦难,时时笼罩着我们,这便是我们的人生。也许有一小部分人已经观察到这种失序的状态,但并不企图寻找外在的借口,虽然外在的肇因确实存在。也许这一小部分的人已经观察到,并且认清了这种失序的状态,他们不但在表层意识有了这份认识,而且在内心深处也产生了觉悟。他们既不接受也不拒绝这个失序、困惑、令人惊骇的乱象——包括我们自己内心的以及外在世界的。 大量的著作曾探讨过潜意识的问题,尤其是在西方世界。人们赋予了它过多的关注,然而它跟意识是同样肤浅的。你不妨自己观察一下就知道了。如果你观察过它,你会发现这个所谓的潜意识,也不过是种族、文化、宗族以及自己的企图和欲望的残滓。它是潜藏在底端的。而意识心则充斥着日常的例行琐事,譬如上班或性行为等等。强调孰重孰轻乃是徒劳无益的事,因为两者的意义都不大,但意识心可以获得技术上的知识以求取生存。 这个在表层意识和深层意识不断进行的争战,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那是一种失序的生活方式。要一个陷入这种状态的心去静坐冥想,根本是幼稚而毫无意义的事。冥想就是在这种混乱的状态中找到秩序;不是透过努力而达成的,因为每一份努力都会扭曲心智。若想见到实相,心必须彻底清明,没有任何扭曲,没有任何冲动,没有特定的方向。 因此我们必须打下正确的基础。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先有美德才行。秩序便是美德。这份美德和我们所接受的社会道德毫无关系。社会已经在我们身上强加了许多道德禁令,但社会不就是每个人制造出来的产物吗?社会的道德观告诉你,贪婪是可以被允许的;你可以奉上帝之名、国家之名、理想主义之名而杀人;你可以在法律的保障之下放肆地与人竞争,彼此羡妒。这样的道德其实是不道德的。因此,你必须在内心里彻底否绝这样的道德,才能获得真正的美德。这便是美德之美。美德不是一种习性,也不是日复一日可以修出来的东西。刻意修炼只是一种机械化的、无意义的例行公事罢了。美德意味着认清混乱的原因是什么。混乱往往出自于我们心中的冲突,出自于独断的欲望、野心、贪婪、羡妒和恐惧。这些都是内心及外在世界混乱的肇因。要想觉察到它们,你必须和它们接触。只有当你不否认它们、不合理化它们、不归咎别人时,你才接触得到它们。 秩序不是你可以蓄意建立的东西——一旦放下了混乱,秩序就出现了。美德本是一种秩序,你如果理解了混乱的整个本质和结构之后,它就出现了。我们观察一下自己的心,自然会明白它有多么混乱和矛盾:譬如我们心里明明充满着恨,却认为自己有爱——这便是失序的开始,一种二元对立的状态;而美德不是二元对立的产物。美德是一份自然素朴的品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随时都可以将它拾起来;它不是那个重复再三、被你称为道德的陈腐传统。道德传统是个机械化的、无价值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先建立起秩序,这也是冥想所要下的一部分工夫。 8.秩序意味着美 秩序意味着美,而我们的人生实在太缺少美了。美不是人为的;它不是现代或古典画作中的美;它不在建筑物中,雕像中,云朵中,绿叶里,或是在水面上。只要心不再困惑而彻底清明时,美就出现了。只有当自我彻底被否决,当这个"我"不再有任何重要性时,秩序才会产生。终结"我"的活动便是冥想的一部分工作;或者应该说,这才是"唯一"的冥想方式。 你一直活在思想之中。你赋予了思想太多的重要性,但思想总是陈旧的,它永远不可能是新颖的,它只是记忆的延续罢了。譬如你曾经在某处生活过,显然你对那个地方还保有某些记忆。但这份记忆已经是逝去的、结束的东西。它是一种老旧的产物,然而只有当这些老旧的记忆终结之后,新的东西才能产生。因此,死亡就变成了一件非常需要去理解的事。让你所知道的每一件事都消逝掉。你有没有试着这么去做过?试着摆脱掉所有的已知,所有的记忆,纵使是几天也好;摆脱掉你的欲望,心中没有任何争辩,没有任何恐惧;让你的家人,你的房子,全都从心中熄灭;让自己变成一个无名氏。只有当我们变成无名氏的时候,才能处在没有暴力的状态,成为一个内心没有任何暴力的人。因此每一天你都要大死一番,这不是一种概念,而是真的要做到的事。请找个时间试试看。 我们累积的东西真是不少,不只是书籍、房屋、银行存款,也包括了曾经被某人羞辱过、奉承过的回忆,一些特殊的经验,或是透过患得患失而达到的成就和地位等等。让上述的这一切全都熄灭而没有任何争辩,没有任何自我对谈,没有任何恐惧,只是放下就对了,找个时间试试看,你就明白个中滋味是什么了。在心理上做到这一点——不需要放弃你的妻子、你的衣裳、你的丈夫、你的小孩或是你的房子,而只是在心理上做到这一点——意味着对任何事物都不生执著之心。其中便蕴含着无比的美。这也就是爱了,不是吗?因为爱不是一种执著。执著一出现,恐惧便产生了。而恐惧不可避免地又会变成独裁主义、占有、压抑和掌控。 冥想乃是了悟人生的一种过程,也就是要为生活带来秩序。秩序即是美德与光。这份光明是别人无法点亮的,不论那人有多么老练、聪明、博学或是神圣。无论在天上或地上,都没有人可以点亮你的自性之光,除非你能透过自己的领悟和冥想来将它点燃。 让内心里所有的东西都熄灭!因为爱是纯真而清新、年轻而明澈的。如果你能建立起这份秩序、美德、光以及美,你就能真的超拔。这意味着你的心因为有了秩序而变得彻底寂静——很自然的,不必费力,也无需修炼。在这片寂静的荣光之中,所有的行动会自然运作,你就是这么自自然然地在寂静中过着日子。 如果一个人能有幸如此深入于自己,那么从这份寂静中一定会生出截然不同的活动。这个活动和时间无关,和文字无关,它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它永远清新。而它就是人类所穷追不舍的无价之宝。但是你必须亲自去发现它,它是不可能自动来到你面前的。它既不是文字,也不是象征。因为这些东西都具有破坏性。如果想让它出现,你必须拥有彻底的秩序、美和爱。你必须把心理上累积的一切东西全都止息,让你的心清明而不扭曲,能够如实见到内在及外在世界的真相。 第三部分 1.思想不可能是神圣的 人生里有没有一个非思想所能虚构出来的神圣事物?不知多久以前,人类已经在问这个问题了。到底有没有一个超越困惑、不幸、黑暗、幻觉、组织和改革之外的实相?有没有一个超越时间、非思想所能揣度的实相?人类一直在探索这个东西,但是很显然的,只有极少数的人拥有进入那个世界的自由。从古以来,僧侣一向是追寻者与追寻者想找到的东西之间的中介。僧侣一向负责诠释真理,他变成了知晓真理的人,或者自认已经通晓了一切,于是追寻者就这么被他们误导了,注意力也被转移了,故而迷失了方向。 思想无论怎么造作,都不可能是神圣的。它永远是一种物质的活动,如同我们人也是一种物质一样。思想将人类划分成了不同的宗教组织或国籍。思想本是知识的产物,而知识一向无法完整地描述任何事物,因此思想永远都是有限的、分化的。只要分化的活动存在,就一定会制造冲突。这些界分都是从思想的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只要一有界分,必定有冲突。这是定律。任何由思想组合成的东西,不论是在书本上的、教会中的、寺庙或清真寺里的,都不会是神圣的。没有任何象征是神圣的,象征不是宗教,它只是一种思维的形式,一种被我们视为是神圣的肤浅反应罢了。 若想探索实相,必须汇集所有的能量。你必须勤勉到有能力不按照任何模式行事,而只是不断地观察自己的思想、感觉、恐惧和敌意,并且超越它们,让自己的心彻底自由。若想探入那最神圣、无以名状、超越时间的东西,你就不能属于任何团体,任何教派,任何信仰和信念,因为信仰和信念都会把某个也许并不存在的东西视为真理。信仰的本质就是不必经由自己的探索、自己的行动、自己的能量,便轻意接受某样东西是真理。 机械化的思想永远也无法发现那个完整无上的秩序,亦即彻底的自由或解脱。宇宙的运转是完全合乎秩序的,所以心必须井然有序。这颗心已经理解了混乱,故而摆脱了矛盾、模仿和臣服。这样的心是全心全意在觉知的。它对于自己的行为和关系的互动方式,都是全心全意在觉察的。这种全观的状态并不是专心。专心是受制的、狭窄的、有限的,而全观却是无限的。在全观之中有一份空寂的本质——不是由思想捏造出的空境,不是噪音消失之后的寂静,不是前念与后念之间的空当。那是一种跟欲望、意志力或思想无关的空寂。在那样的冥想状态里,并没有一个掌控者,然而所有被宗教组织发明出来的修行体系,永远都需要努力、自制力和锻炼。锻炼的真谛其实就是学习——不是臣服,而是学习——让你的心变得愈来愈细腻。 学习是一种永远在持续的活动,它不是奠基于知识之上的。冥想就是从已知和度量的活动之中解脱出来。在这样的冥想状态里,才有绝对的空寂。 从那份空寂之中就会出现难以名状的实相。 2.美德之美 思想是介于"真相"和"应该怎么样"之间的一种活动。思想就是障蔽住空寂的一份时间感,只要在心理上产生了此与彼之分,这种界分的活动就会制造出时间感来。因此,思想即是时间的活动。当你在"如实"观察的时候,时间的活动,亦即思想,存不存在?换句话说,那份观察之中并没有能观与所观之分,也没有想超越眼前"真相"的思维活动。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事,因为思想往往会制造出看似神圣的非凡影像,而所有的宗教信仰一直都在做这件事。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是奠基于思想的。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是由信念、教条和仪式组合成的。因此,除非你能彻底明白思想即是时间的活动,否则心是无法超越自己的。 我们受过的教育及训练,都在企图将"真相"改变成"应该怎么样"的一份理想,而这是需要时间才能达到的目标。将"真相"改变成"应该怎么样"的思维活动,是一种障蔽住空寂的时间活动——然而观者即是所观之物,因此根本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被改变的,存在的只有"真相"罢了。观者不知该如何处置眼前的"真相",因此他试尽各种办法去改变"真相",掌控"真相",压抑"真相"。然而观者即是所观之物,"真相"就是观者本身。"真相"便是心中的愤怒、嫉妒等,亦即观者本身;嫉妒和观者是没有分别的——它们是一体的。想要改变"真相"的思维及时间活动如果不存在了,思想如果觉察到"真相"是不可能改变的,那时眼前的"真相"便彻底止息了,因为观者即是所观之物。 如果你深入探究这些现象,你自然会有所发现。这其实是一件很容易办到的事。譬如我如果不喜欢某人,这份嫌恶和"我"其实是没有分别的。这个正在嫌恶的存在,正是嫌恶本身;它们是无法分开的。然而思想一旦告诉自己:"我必须超越这份嫌恶",便生起了脱离真相的时间活动。因此,观者——这个存在——与所谓的"嫌恶",根本是同样的东西。认清这一点你就能如如不动,这里指的如如不动并非停滞不动,而是心中完全没有活动,亦即彻底空寂了。这时,以思维活动呈现出来的时间活动便彻底静止了下来,从其中就会生起即时的行动。如此一来心就奠定了基础,而得以从失序之中解脱出来;美德也因此而趋于成熟。这才是你和他人关系的真实基础。在这份关系之中没有任何形象问题,存在的只有单纯的关系,而不是去适应彼此在对方身上所投射出的形象。存在的只有眼前的"真相",而不是去改变这个"真相"。改变"真相"或是转变"真相",乃是陷入时间感的一种思维活动。 当你终于领悟到这一点时,你的心和脑细胞就完全寂静了。充斥着记忆、经验和知识的脑子,只能也必须在已知的领域中运作。现在那颗心、那副头脑终于从时间和思维的活动里解脱了出来。这时心便彻底寂静了。这样的修行过程是不需要费力的。修行不能有任何刻意锻炼及掌控的感觉,因为这些都属于一种失序状态。 你知道吗?我们现在所探讨的,跟一般的宗师、"大师"或禅宗哲人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在此观点之中没有任何的权威性,也无需追随任何人。如果你追随任何人,你不但是在摧毁自己,也是在毁灭你所追随的人。一颗真正富有宗教情怀的心,是没有任何权威性的。它拥有的是智慧以及智慧的应用。在世俗的造作活动之中,你需要科学家、医师以及驾驶教练之类的权威,除此之外你并不需要什么权威,也不需要宗师。 因此,如果你已经如此深入地探索过自己,你的心自然会在关系互动之中建立起秩序,并能彻底理解日常生活失序的症结所在。从这份对混乱的理解和无拣择的觉察之中,就会产生出美德,但不是刻意培养出来的,也不是由思想捏造成的。这份美德便是爱和秩序。如果心已经深深建立起这份美德,它就是无法改变和动摇的。然后你才能探知时间活动的来龙去脉。那时心便彻底寂静了。在那份寂静之中是没有观察者、经验者或思想者的。 我们具有各种形式的感觉和超感能力。天眼通、灵疗能力和其他的事都可能发生,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现象,一颗真正想探索实相和圣境的心,是不会去执著这些事的。 这样的心才能自由地观察。然后你才会发现人类一直在追寻的那个难以名状又超越时间的东西。这个东西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因为想用言语来描述实相的那份存在感已经不见了,而思想制造出来的意象也彻底止息了。你的心中一旦拥有了这份奇妙的爱或慈悲时——不仅是爱你的邻人,同时也爱动物、树木和一切众生,你就会发现那个圣境,巧遇到它。 这样的心便是神圣不朽的。 3.汇集所有的能量 思想是受限的,因为知识是受限的,所以,不论思想如何运作,不论它发明了什么,都是有限的。若想理解真正的宗教情怀是什么,必须先具备一颗清明的心。想弄清楚宗教修持是什么,必须彻底否定思想发明出来的仪式和象征。因为否定、拒绝了虚假的事物之后,你才能发现真实不虚的东西。你否定了所有的冥想体系,因为你已经认清这些体系都是由思想虚构出来的。人生是如此的虚妄不实,如此的不确定,所以我们渴望拥有深刻的满足感、爱和某个可以永恒不灭的东西。我们总想拥有某个不会变动的东西,而我们以为做了某些事,就会得到这个东西。这些事都是思想发明出来的,而思想本身是矛盾的,因此任何一种由思想虚构出来的冥想方法,都不是真正的冥想。这意味着你必须在心理上彻底否定和拒绝所有人为的发明。这里指的不是技术上的发明,而是人类创造和书写出来的有关实相的描述。因为总想逃避我们的苦难和厌倦感,我们才落入了这些陷阱之中。因此我们必须彻底否定所有的瑜伽体位法、所有的吐纳术以及所有的思维活动。 当上述一切都被否定时,下面的问题就出现了:思想有可能止息吗?思想即是时间,因此,时间能不能停止呢?这里指的不是外在的时间,而是心理上的"变成"活动——变成开悟的境界,变成非暴力的心境,虚荣的人变成谦卑的人,这种种心理上的变成活动。时间就是思想,因此,思想能不能止息下来?不是经由修炼、掌控而达成的,因为那个正在修炼的存在又是谁呢?我们的心中永远有这种二元对立性:掌控者与被掌控的对象、观者与所观之物、经验者与被经验的对象、思想者与所思所想。我们的心中永远存在着这种二元对立性。也许这是经由观察肉身的界分而导致的结果。你看,外面的世界处处皆是二元对立:光与影、黑暗与光明、男人与女人等等。我们很可能将外在的二元对立引入了内心。因此,掌控者与被掌控的对象真的有区别吗?请仔细探索一下这个问题。 在一般正统派的冥想体系里,宗师宣讲的方法之中都有一个控制者和被控制的对象。他们说你要控制你的思想,这样你才能止息你的思想,系心于一念。然而我们要探索的是那个掌控者到底是谁。你也许会说,"那是我们更高的自性","那是觉照","那是有别于思想的某个东西",但掌控者"就是"思想的一部分,这是很明显的事实。因此,掌控者即是被掌控的对象。思想将自己划分成掌控者以及被掌控的对象,但这毕竟还是思想的活动。这真是一个奇特的现象——思想虚构出一些神祇,然后去崇拜它们。这其实是一种自我崇拜的活动。 因此,你一旦明白掌控者即是被掌控的对象,那么掌控这件事就不存在了。向一个理解力不够的人去宣说这样的道理是很危险的事,因此我们并不是在鼓励大家不必自律。我们真正要说的是,你一旦观察到控制者即是被控制的对象,思想者即是所思所想,而又能安于这个真相之上,不再进一步地形成思维的干预,那么你就拥有了截然不同的能量。 冥想即是汇集所有的能量。不是由冲突的思想制造出来的能量,而是当冲突彻底止息之后所产生的能量。"不教"一词或许意味着汇集你所有的能量,以便精进不懈。具有宗教情怀的心是精进不懈的,也充满着关怀、警觉性而又富有观察力。在那份观察力之中往往蕴含着热情与慈悲。 专注乃是思想的另一种发明。在学校里,老师总是告诉你要专注在书本上。你学会了专注,而试图排除其他的念头,阻止自己不去往窗外看。然而在专注之中一定有抗拒的成分,并且将巨大的生命力窄化成了一个小小的点。但全观却是一种无拣择
本文档为【《点亮自性之光》克里希那穆提-胡因梦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7644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3KB
软件:Word
页数:24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0-12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