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举报
开通vip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5年10月24日星期六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的发展简史1、心理学成为学科独立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被誉为心理学之父。(蔡元培)冯特是生理学家,用物理办法研究心理现象,他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或意识的科学,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由简单的单元构成。相当于生理上把人分为八大系统,心理活动分解为一些心理元素。2、心理现象: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他认为意识是头脑中的,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放弃意识作为研究对象,把心理学放在可观察的...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5年10月24日星期六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的发展简史1、心理学成为学科独立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被誉为心理学之父。(蔡元培)冯特是生理学家,用物理办法研究心理现象,他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或意识的科学,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由简单的单元构成。相当于生理上把人分为八大系统,心理活动分解为一些心理元素。2、心理现象: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他认为意识是头脑中的,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放弃意识作为研究对象,把心理学放在可观察的行为上,将心理学建立在可客观观察的事物上,人和动物的行为上。(无头脑的心理学),华生是行为主义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人物。4、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人在头脑中有种“场的力量把刺激组织成完型(不完整的画面拼凑成完整的)5、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研究无意识6、第三势力,马斯洛,1908-1970,1941年珍珠港事件,民众呼吁和平,人不等同于动物,研究人的本性。人本主义。7、奈瑟,美国,认知心理学。1967年《认知心理学》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开始。8、1903年教育心理学第二节个体心理发展规律1、连续性和阶段性。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可分为几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又叫成年期)、老年前期、老年期。2、方向性和顺序性。3、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差异性,受遗传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主要是由环境、教育影响4、不均衡性。二、心理发展理论1、遗传决定论:高尔顿,家族名人达尔文。2、行为主义:洛克、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3、社会心理发展论:埃里克森(人的八个发展阶段的特性)P13,强调自我成长的过渡。八个阶段每个阶段相互关联,每个阶段任务解决好,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4、维果茨基,人类区别于动物是有高级的心理活动,是受社会历史发展制约的。人的心理发展不能在社会环境以外进行,儿童心理发展离开了教育也是无法实现的。人类的心理发展过程:第一,离不开历史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第二,儿童与成人的交往过程。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维提出了重要理论:最近发展区: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指儿童独立活动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情况下借助于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三个重要观点:1教育要落到最近发展区。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第一节教育心理学一、概念:是教育学心理学交叉学科,研究教与学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二、特点三、发展2、教育心理学的诞生: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马斯洛是他的学生。3、纷争阶段:心理学不完全适应与教育学。4、人本主义为教育服务5、成熟阶段:以美国为代表。教育心理学是各级各类教育者必学课程。四、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大题)1.帮助教师建构科学的教育理念;(教师从观念上知道人的一种行为有多种动机构成)2.有助于教师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如何转化)3.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4.有助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第二节基本原则与基本程序一、原则:伦理性、实事求是、系统性(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发展性。二、基本程序:第三节具体方法观察:自己深入参与过程当中去。第三章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重点)第一节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心理健康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理解心理健康标准掌握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背景:当代大学生强调主体地位。2、特点:1认知,思维敏锐,追求效率。2情绪,情感强烈,积极乐观。3人格,个性张扬,渴望关注。4信仰,崇尚平等自由,思想活跃。5人际,关系良好,网络关系拓展。6恋爱与性,渴望正视爱情,性态度开放。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一、健康的标准:积极、内外协调统一、适应。二、标准:P54八条1智力正常2心理与年龄相符3了解自我,悦纳自我4接受他人,善与人处;5善于调节情绪6人格完整7正视现实,接受现实8热爱生活乐于工作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人际关系方面2、学习方面的问题3、当代大学生的危机心理问题(转型时期社会价值标准多样化,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冲击)4、恋爱与性的问题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项基本原则:1、全体性:不是消除学生个体差异,二是保护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彰显个性。2、主导性3、差异性4、预防、调治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预防为主(入学教育)以发展为导向。五、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P581、开设心理健康课和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2、建立咨询机构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接触社会,提高适应社会能力。4、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课程教学中去,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四章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心理健康·第一节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一、职业角色:教师是种社会角色。1、设计者2、信息源3、指导者和促进者4、组织者和管理者5、反思者与研究者6、终身学习者·二、教师角色意识形成过程: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三、主要条件:1、全面正确认识教师职业2、树立学习榜样3、积极参与教育实践·第二节教师的专业素质·一、高校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知识:1、通识性知识2、本体性知识3、条件性知识4、实践性知识·第三节教师成长历程·二、专家型教师三个基本特征:·1、拥有丰富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并能够有效运用。·2、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3、有很强的洞察力,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三、教师的成长途径·1、观摩和分析2、微格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教学反思训练,波斯纳公式: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教师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第四节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一、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包含五个方面:·1、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2、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3、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平衡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平衡自我与环境。·4、具有教育独创性。·5、恰当地控制表达情绪。·二、影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四因素:工作压力、个体行为因素、生活条件和心理因素。·具体表现:1、教师角色冲突2、教师职业倦怠(表现:1情绪衰竭、热情消失,2去个性化、职业面具,3个人成就感降低)3、人际适应不良·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1、社会层面: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合法权益。·2、学校层面:1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校环境。2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师业务能力。·3、个人层面:1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了解并接纳自己,3悦纳、善待学生,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提高情绪的调控力、保持平和的心态,6学会休闲和放松··第五章现代学习理论·第一节大学生的学习·一、含义·心理学意义上的学习:核心是产生变化。指的是个体在特别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德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广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狭义:1人类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2人类学习有主动性3人类学习是间接的·心理学意义的学习的含义:·1、学习的对象是知识和经验·2、学习的过程是经历、体验和感悟。·3、学习的结果是行为的改变·4、学习结果实现的条件是反复练习和经验·5、学习的质量是追求行为的持久改变·二、人的主体性:自主、主动、能动、有目的的行动·三、学生的学习:1接受2学习建构本性3间接特性4学习的连续性·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学习是老师指导的2学生学习的间接性3学生学习有一定的被动性·四、我国大学的培养目标与大学的学习特点:·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自主性(高校有自主学习的氛围和要求)2专业性3多样性(内容多学习方式多途径多)4探索性·五、现代大学生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2合作学习3研究性学习·第二节现代学习理论·一、学习的发生过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络过程。强化在S-R联结的建立中起到重要作用。·影响学习的因素——强化、学习者和情景。行为主义认为最为核心的学习影响因素是如何安排特定环境中的刺激以及行为后果。·二、认知学派·认知学派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形成反应,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结构就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1、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学习是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过程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2、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论”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过程。根据学习内容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是新的意义被同化的过程,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种原有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而非人为的联系。·学习动机三种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3、加涅:教育是学习的一种外部条件,其成果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效和利用了学习者的内部条件。·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更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和学习材料的特点。·三、建构主义·代表人物:皮亚杰、科尔伯格、斯滕伯格·学习过程包括:1新信息的意义和建构,2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建构主义的四大属性: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就是自己的理解)。·四、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唤醒人的内心美好,把人性的美好实现出来。·人类精神世界有两个不可缺因素:情感和认知。·人本主义认为:1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2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3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4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第三节学习的迁移及其教学策略·一、概念·迁移:学以致用。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广泛存在于知识、技能和态度和行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学习。·二、迁移的实质·1、形式训练说:关键不在于训练内容而在于形式。·2、共同要素说:两种学习有共同点就好迁移·3、概括化说:贾德,学习原理获得经验类化·4、关系转换说:苛勒,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5、认知结构说:奥苏贝尔,原来的基础决定新的学习。·三、影响迁移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共同要素多就好迁移·2、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掌握原理的归类·3、教材的组织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4、定势的作用:准备状态,思维定势越熟悉迁移越快。·四、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合理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习迁移·2、教授学习方法,促进学习迁移。·3、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促进学习迁移。·4、注意形成和巩固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习迁移。(一切知识结构都是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形成的,所有要丰富认知结构)··第六章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动机·1、概念:动力。·2、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强化功能(维持和调整)不同动机不同功能。·同一种行为可以有不同的动机支撑。学生学习是各种动机的共同作用。·3、学习动机概念:·二、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构成成分:学习需要、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最根本心理基础。·学习期待是另一根本构成要素。·三、学习动机的特点:·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性·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一、强化理论·行为主义提出,代表人物:桑代克、斯金纳。·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提出,代表人物:马斯洛,他认为人有七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学生某种缺少需要没有得到充分得到满足。·三、韦纳三维归因理论·韦纳:把人的成败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智力)(稳定)、努力程度(不稳定)(可控)、任务难易(稳定)、运气好坏(不稳定)、身心状态(内部)(不稳定)、外界环境(不稳定)。除努力之外其他因素都不可控。常用前四种,后两种很少用。·三个维度: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2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3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引导学生正确归因、积极归因·四、自我效能感理论(大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很重要)·班杜拉提出,是指人们在进行某一活动之前,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人的行为受行为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强化,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别人强化)、自我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就是期待:结果期待、效能期待(含义)·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因素:1直接经验(个人以往的成败经验)2替代经验(别人榜样经历的激励)3言语说服4情绪的唤起·自我效能感对人的行为的影响:1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和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四、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大题)·1、激发学习兴趣: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2利用教师期望,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其假如,不如假装学生会好好听,传递教师的积极期望)·2、增强教学吸引力:1创设问题情境。2引导学生构建理论模式。3发挥教师的感染激励作用·3、进行归因训练第七章知识的学习与教学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一、含义:知识对于个体来说,是个体头脑中所具有的信息总和。实质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经验整合结果)。知识的时代特征: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文化性二、知识的分类:1、按照知识描述的内容,分为:陈述性知识(主要用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程序性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做)通过活动来推动知识掌握。2、按照知识能否清晰表述和有效转移的,分为:显性知识:能明确表达的知识,书本上杂志上的能说出来的知识。隐性知识:难以用语言表述,但对于学习者来说,隐性知识更重要。三、知识的表征:认知心理学(奈特)的核心概念,指信息在你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方式。1陈述性知识三种表征:1符号(文字、数字、公式符号、化学元素)、概念(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命题(事物之间的联系)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在人脑中以“产生式”动态的形式进行表征(如果。。。那么。。。)条件——行动的规则第二节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一、知识的掌握掌握:在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接受和占有,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知识掌握的实质:新知识的掌握和旧知识的整合,从而在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形成心智能力。知识掌握的条件:1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2先前的相关知识储备,3智力水平,4对学习内容的组织二、知识掌握的理论自己看书三、知识的理解理解:是认识借助概念、通过分析、比较、概括以及联想、直觉等逻辑或非逻辑的思维方式,领会和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过程。知识的理解是掌握的前提。是通过两个环节实现的:直观(老师通过具体直观的举例让学生理解)、概括(感性概括、理性概括)。四、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直观方式3、恰当运用事物的正例反例4、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变式(变式: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帮助学士建立对概念或规则的关键特征和无关特征的区分)5、比较五、知识的巩固1、巩固的实质是对知识的记忆。2、影响知识识记的主要因素: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性质:有意的材料效果好)2识记的目的性和主动性3理解的程度4对知识材料的合理组织(连贯知识)5尽可能地运用多重编码(运用多种感官通道)3、保持和遗忘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自己看书P146.4、怎样合理复习减少遗忘。(1复习时机要得当,方法:及时重复2复习方法要合理,方法:尝试回忆3复习次数要适宜,方法:过度学习150%效果最好)第三节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教学策略一、知识的转化二、知识转化的模式:四种1、潜移默化: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2、外部明示: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3、汇总组合: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相关知识在头脑中的转化)4、内部升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从知识到头脑中的感悟转化)三、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机制策略性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的四个步骤:(把知识是否能转化成学生的能力)1、策略性知识的概念化(先掌握概念性知识)2、策略性知识的条件化(什么条件下运用所学知识)3、策略性知识的结构化(头脑中的知识建构层次排列)4、策略性知识的自动化(熟练掌握)四、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教学策略1、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进行准确感知和深入理解2、将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3、促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结构化、层次清晰地命题网络和产生式系统(命题网络:程式性知识架构体系;产生式系统:一系列如果那么)第八章技能的获得与培养第一节技能概述一、技能的概念二、技能的类型1、动作技能:动作2、智慧技能:计算、阅读、写作3、认知策略第二节动作技能1、动作技能学习注重:1提高希望和动机2示范和指导相结合3练习和反馈相结合第三节智慧技能形成阶段1、安德森德的智慧技能三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2、加里佩林智慧技能五阶段:智慧技能又叫智力技能、心智技能此技能适合儿童学习加减运算3、冯忠良智慧技能三阶段:原型定向:找到典型例子模式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第四节认知策略的形成与教学一、含义认知策略:是个体调控自己的认识活动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能力。二、要素认知方法、认知监控、元认知构成。元认知:个体对自己对他人认知活动的过程、任务、目标和方法等有关知识和信息的自我意识或自我体验。三、认知策略1、陈述性知识:复述、精细加工、组织策略2、程序性知识:掌握陈述形式、明晰应用条件四、影响因素1、认知发展水平2、能力差异3、运用策略的心向和动机。五、促进认知策略形成的教学策略1、以学生为中心2、教授元认知策略:定学习计划、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给自己评价3、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4、在积极主动地基础上进行5、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第九章问题解决和研究性学习第一节问题的界定与分类一、问题的基本成分:1给定的条件2达到目标3存在的限制和障碍二、问题的分类:第二节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一、解题步骤:1发现问题2表征问题3选择恰当的策略(算法策略、启发策略)算法策略:指明解题的步骤启发策略:凭借已有经验采取较少操作来解决问题(1手段目标分析。2逆向搜索:从目的为起点展开步骤。3爬山法: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走一步说一步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达到目标。4类比迁移:把先前解决问题的经验运用到解决新问题中去。5生成—检验:实在没有方法,列出可行方法逐一尝试。6简化策略:找到重点问题解决。前四种常用)二、结构不良(比较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第三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一、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有关的知识经验基础2、个体的智力与动机:中等强度动机有利于问题解决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问题情境指别人出的问题,表征:呈现到自己头脑中的解决问题方式。4、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原型启发(类比)二、一般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方法:结合学科,教授思维方法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思维技能》第四节研究性学习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点特点: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二、研究性学习的组织1、发现问题2、界定和表征3、确定问题解决的策略4、执行策略5、评价问题解决结果第十章品德的形成及培养第一节一、概念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一定道德规范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上的表现,其形成、发展和变化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又受个体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制约。品德的构成:1道德认识(是非观念)2道德情感(这么做是否符合道德体验)3道德意志(克服困难坚持道德目的)4道德行为(做)态度:是根据学习获得的对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所持有的稳固心理意向第二节品德形成的有关理论一、1、皮亚杰总规律:他律到自律,客观责任感到主观责任感的转换过程。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服从成人为主特征)(2-8岁)(2-5岁自我中心阶段)(5-8岁权威阶段)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2、科尔伯格二、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提出)1、观察学习:被称为社会学习或替代学习2、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学习者对被观察对象的特征进行有选择地观察2保持:3复现:4动机:1直接强化(某种行为受到奖励)2替代强化(观察别人受到奖励)3自我强化(自我给予)三、道德价值辨析理论第三节品德形成的过程与条件一、品德形成的三个阶段:1、遵从2、认同3、内化:信奉二、大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特点:1、独立性、全面性、现实性2、理智性、深刻性、复杂性3、自觉性、稳定性三、大学生品德教育的现实政策1、德育生活化是大学德育的发展趋势2、在评价和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3、注重知情结合激发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4、组织实践活动加强对大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5、利用强化原理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第十一章有效教学与教学设计第一节有效教学的特征一、含义: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达到了教学效果的目的二、基本特征1、明确的目标2、充分地准备3、科学的组织4、清楚明了5、促进学生学习6、高效利用时间三、教学要素:教学质量、教学适当性、诱因、时间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含义与程序一、教学设计的含义:在实施教学前,有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过程。二、特征1、系统性2、创造性3、最优性三、程序第四节两周取向的教学设计一、教师中心取向:接受学习:三个环节:1呈现先行组织者2提供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3优化认知结构二、学生中心取向:1、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特点四个阶段。2、探究性学习:第十二章教学成效的评价第一节教学评价及其作用一、教学评价的含义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二、发展趋势第二节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一、含义二、基本内涵1、评价面向发展2、尊重个体差异3、评价综合化:4、评价关注教与学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结果三、关注学生发展的大学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1、注重学生发展的大学课堂教学2、关注学生发展的大学教学评价3、2
本文档为【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Jack
资深教育工作者
格式:doc
大小:4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2-11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