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朱朱组诗

读朱朱组诗

举报
开通vip

读朱朱组诗朱朱组诗《清河县》阅读随感小引王敖寄来朱朱的《清河县》前后两组诗,说是将在他的敖学院公号上发表,希望我读后写两段短评。打开附件一看,前一组诗,我早在2001年春季号的《今天》上已经读过。那时候我总会按期收到这本编辑发行在美国的文学季刊,至今还有二十多册旧刊保存在家里的书架上。岁月倏忽,记忆淡薄,回顾所读该刊中的诗歌作品及其作者,多随逝水年华流失殆尽,独有这组诗作以及那一期中有关作者的评论和访谈还有些残存的印象,可在此略陈梗概,追述其仿佛。现在就让我紧跟着郓哥拔腿奔跑中带动的那“一长串镜头的闪回&rdqu...

读朱朱组诗
朱朱组诗《清河县》阅读随感小引王敖寄来朱朱的《清河县》前后两组诗,说是将在他的敖学院公号上发表,希望我读后写两段短评。打开附件一看,前一组诗,我早在2001年春季号的《今天》上已经读过。那时候我总会按期收到这本编辑发行在美国的文学季刊,至今还有二十多册旧刊保存在家里的书架上。岁月倏忽,记忆淡薄,回顾所读该刊中的诗歌作品及其作者,多随逝水年华流失殆尽,独有这组诗作以及那一期中有关作者的评论和访谈还有些残存的印象,可在此略陈梗概,追述其仿佛。现在就让我紧跟着郓哥拔腿奔跑中带动的那“一长串镜头的闪回”起步下笔,把我温故而知新的阅读随感草写如下。一《清河县》I这是一组亮出旧瓶的牌号来勾兑新酒的诗句练习。注明在篇首的人物名称表先声夺人,摆出排演一幕旧戏的开场,读者一过目即知晓朱朱试图改写的互文出自哪个原型文本。出场人物不管以多么异样的“我”声长篇独白,扣在他们脸上的面具始终都导引着我们阅读理解的趋向。他们的“我”属于作者安插在他人面孔后各说各话的抒情自我,这些断续的独白让诗人获得了一种把富有新奇感的表达肆意尽兴融入重组叙事断片的自由,同时也把他偏好的物件描写和情景摄取推向动态的视境。经此他-我重叠的语调一混合,通常那类容易显得空泛的抒情和拉杂繁冗的描写就都被分散开来,随机组成了叙事化的诗行。我的读解原则是,仅把故事的原型文本作为不即不离的参照,尽量领会诗作中戏拟性佳句妙喻的言外之意,力避道德讽喻说陈言的影响,更不搞后现代批评理论的用语搬弄。这一组情欲的诗意变奏始于西门庆的雨中行走。雨从开头的星星点点下起,直下到篇末的淋漓滂沱,它润湿了诗句的语感,密布下一团“云雨情”之旅的气候。冒雨冶游的西门庆在朱朱笔下被戏称为“顽童”。顽者,冥顽、顽皮也。雨淋出了他身上雨意,也逗引出他猎艳的注视正巧与“一个女人”目成的机缘。她是在开窗收取晾晒的衣服时被瞅见的,窗口恰如装上艳照的像框,把她的上半身当街突现给顽童的色眼:“绿花的红肚兜”/“裸露的臂膀”。窗口的框范也暗示到框外被遮蔽的身体部位,下半身的缺席强烈地激发了顽童得寸进尺的贪求:“可以猜想她那踮起的脚有多美丽/应该有一盏为它而下垂到膝弯的灯。”顽童的“顽”就顽在他的贪求更偏重1肉欲:他自称是“饱食而不知肉味的人”,是“佛经里摸象的盲人”。他仗着自己既强壮又富有,只贪求更多地占有,根本顾不上讲求品味。他包天的色胆哪怕舍命冒险,也一定要贪求到底。武大郎的自述却写得比较含混晦涩,拖沓的长句子让人感到自述者陷入了一种缺乏生气的粘连。与顽童在窗外渴求侵入的境况不同,守在女人身边的武大郎显得迟钝而被动。他整个的人缺乏主体表述的意识,恍若那女人的身外之物,始终都保持对她仰视的姿势,直到篇末,才用了一个“我”字的主语。情景中心是站在椅子上的“她”,你自然可以对号故事原型入座,把这个“她”与前一篇窗口出现的女人——潘金莲——联系在一起。此联系不言自明,需要往下寻思的是如何整合作者故意弄得模糊的描述断片,从散乱的诗行中定影出武大郎与潘金莲各自所处的体位。如果把门确定为丈夫把守的入口,窗就是妻子向外窥视的瞭望口了。“洗窗”的一连串动作在此可被视为一个试图从所陷入的丈夫怀抱里挣脱出去的努力。那“踮起的脚尖向上传送着”的“力”一直在驱动此挣脱的趋势,伴随着他们“难言的兴奋”和“眩晕着,俯视和仰视紧紧地牵扯在一起”的场景,她的扭动领起力与身体的合作。武大郎本人仅处于椅子的地位,他能仰视到她的“膝弯和腹股沟”,还有“腋部”、汗湿的双腿以及她身上的其它部位……作者似乎在用立体主义绘画的布局勾绘他意想的裸体画面,虚笔拼凑出一个潘金莲采取女上位做爱的床上镜头。椅子与武大郎的身体浑然同一,人体与物件几乎亦彼亦此。这就是说,潘金莲把骑在她身下的男人当作椅子来支撑那“贯穿于她身体的力”,并凭借“向上传送”的势头,自拔出一定的距离,以便在他们“牵扯在一起”的时刻,尽量赎取她擦亮窗户,向外一瞥的快感。武都头的自白颇具戏谑意味,组诗颠覆了故事原型中光棍好汉的厌女症(misogyny)形象,写出了他在情欲煎熬中的苦况。就《水浒》作者塑造的那几条好汉来看,一是把他们的不好女色渲染成英雄本色,二是把他们滥杀淫妇的凶残表彰为锄奸的壮举。这组诗却把好汉武松的形象改写得似是而非:既铺陈他如何招架不住女色的诱惑,又强调他冲不破伦理的约束,以致两者的张力贯穿了一个人在性压抑下艰难挣扎的不同场景。冷面只是他的假面,闲置的打虎哨棒明显直喻了他那徒然亢奋的器官,再加上“污迹四溅的内裤”被翻检出来作为物证的恶梦困扰,英雄面临美人关的尴尬和无奈被诗人的嘲讽编排到不厌其烦的程度。但“血亲的藩篱”已立下绝对的禁区,连孟子都准许的特殊亲近,武松的梦魂也不敢伸手一碰。这组诗最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尤物猛于虎”的案例:怯场的打虎英雄甘愿放弃为兄长报仇,他宁可选择灰溜溜出走的结局。2以上三节诗作均以三个男人意念中的潘金莲为中心,抒写了舍命入侵、麻木守护和焦虑出逃的三种情欲状况。在王婆出场的诗行中,情景从前此的浓艳调子转向晦暗和散文化,从吸睛的美色转向一个被定性为“三姑六婆”的丑恶人物。但朱朱笔下的王婆却别有其新意,并没重弹“邪恶”说的老调。在与木朵的对谈中,他提到金克木对“三姑六婆”人物纯负面的论断。金以“邪恶”定性王婆,甚至以满怀义愤的口气斥其为中国“历史上最邪恶的”老太婆。金的说法实属老一代学者庸俗社会学的道德判决,朱朱虽没直接否定金的说法,但对金的简单化论断并未表示完全认同。他把金所强调的“邪恶”归结为“社会结构最诡异的一环”,试图在他叙事重组的诗行中为此类人物“还原一个完整而真实的形象”,而非刻意描绘那被过分强调的“邪恶感”。与前此的情色描写形成明显的对比,作者对王婆的“去情色”描写呈现出老年妇人色衰爱弛,情欲荒废的被弃置状况。看到街道上欢迎打虎英雄归来的盛况,王婆“干瘪的乳房/鼓胀起/和鼓点一起抖动”,但人们蔑视她“观赏时的贪婪”,要让她“缩进店铺的深处去”,扎紧她那“粗布口袋般的身体/并且严防泄露出瞳孔里剩下的一点反光。”传统文学只把香艳趣味倾注到佳丽或尤物之类的年轻女性身上,而对中老年妇人,特别是边缘处境的寡居妇女,均持审美歧视的态度。好比戏剧舞台上的丑角,阴谋诡计和肮脏的事务,全都摊派到这类失去性感和生育能力的老妇人头上。“三姑六婆”属于明清小说常见的类型化反面人物,有关她们的“邪恶”,我顺便在此稍作申辩,对朱朱所谓“社会结构最诡异的一环”作些实质性的补充说明。何谓“三姑六婆”?按照陶宗仪的解释:“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辍耕录》)前者属于儒家主流信仰所排斥的民间异教徒,后者属于下层社会中自食其力的职业妇女。她们均以各自特有的技能为闺中客户提供所需的专项服务。在男女大防壁垒森严的前现代中国社会,“三姑六婆”之流的中老年妇人以其女性身份获取了出入各阶层人家闺房的方便,因而被许可从事非男性所能接手的专业服务。在谋取各自专项营生的同时,她们也充当了闺中人与家门外世界沟通的中介,做了不少为闺中客户传递消息和出谋划策的事情。她们与闺中人建立的私密关系有可能帮助痴心女子或出轨妇人突破防线,干下有违礼教的风流韵事,乃至惹出情杀案件。因此在大量的明清小说中,作者惯于把“淫媒”的角色锁定在她们身上。“淫媒”之所以被视为邪恶,是因其触犯了传统礼教的大忌,在社会舆论上向来招致强烈的挞伐,此类人物在小说戏曲中被丑化的现象颇似基督教的中世纪欧洲妖魔化女巫。她们作为淫媒的刻板形象反映了父权制社会主流文化的性政治策略,但未必3完全符合那一批最早的职业妇女从业谋生的实际情况。其所以显得复杂而“诡异”,是由于受男女大防的严密限制,难以直接互通情缘的男女不得不在中介的撮合下暗中交往,有时落得弄巧成拙,酿成祸生不测的结局。这一话题要展开讨论,会走得离题太远,我只能在此点到为止。二《清河县》II初读《清河县》组诗的续篇,我才发现这一组诗完成于前一组的十二年之后,或者说它的构思和写作延续了十二年之久。读完全篇,我的观感是,每一节诗中的每一行文字都显示出“十年磨一剑”的淬砺和精锐,就我个人读过的现代汉语诗歌而言,至今还很少见过如此令人惊艳的佳作。与前一组诗作间或有生涩费解之处的散漫状况相比,这一组情欲咏叹调的诗性品质显然更加纯粹,特具冲击力。全诗节奏明快,词句洗练,以核心人物放肆的内心独白唱出了一个女人在情欲上薄命、致命和拼命的最强音。潘金莲这个人物自从在《水浒》中登台亮相,几百年来,一直被改写和重写,成为一个文艺母题的富矿,其淫妇形象的艺术再生力与唐璜那种永远的花花公子形象在西方艺坛上的持久影响可谓旗鼓相当,真有那么一拼。唐璜的形象由最初堕落的好色之徒历经改编,逐渐演变成勇于冒险的大众情人,焕发出痴心女子迷恋的浪漫风情。潘金莲的淫妇形象虽经欧阳予倩和魏明伦精心做翻案文章,却终未摆脱被不同改编者作为色情符号推销的角色。近二、三十年来,此角色在媚俗的影视演出中被反复炒作,完全弄成了迎合大众窥淫欲望的视觉消费。用诗歌这一特殊的文体改写潘金莲,笔者尚未在朱朱的这组诗作之外读到其它类似的作品。诗歌与小说以及戏剧、影视创作的差异在于它并不把过多的性格描绘和行动当作内在的目标,因而为抒发非情节、非沉思的激情拓展了更加灵动的空间,其传达情欲声音的力度颇接近音乐。这强音动人情思,触发联想,其直接诉诸感兴的韵味更适于反复咏叹,模糊意会,几无咬文嚼字作深度阐释的用武之地。组诗中的潘金莲被改写成一个从故事原型的社会、伦理脉络中蝉蜕出来的情欲 发言 中层任职表态发言幼儿园年会园长发言稿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在区委务虚会上的发言内部审计座谈会发言稿 人,她把她情欲匮乏的苦况一口气怨诅到底,更以情欲受难者的勇气承担起无视善恶正邪之分的罪责,其我行我素的口气一上场即摆出明确的自我定位,预先就排除了拿她作道德批判或色情消费的任何可能。随着诗行的推进,她激越的声音就像作者放出的一架无人机飞入所设定的区域,迎着她遭遇的不同对象,肆意给出她谑浪嘲讽的反应。男人的情欲驱动倾向于进犯和更多地占有,女人的情欲接受则有所选择,并非人皆可夫。这一互相配合的趋势有类于动物中经搏斗而赢得交配权4的雄性总是要把它的优良基因尽可能多地施与雌性,以利其强势的遗传,而雌性则照例对优胜者的进犯报以迎合,从而把败斗者排斥到局外。所谓男女双方的般配与投合,其实就是从这个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前现代社会中,妇女的命运基本上取决于婚姻,一个女人一旦受包办买卖婚姻的约束而嫁给不般配的男人,她便锁定在薄命的怨诅中熬其无聊的一生了。正如潘金莲所诉说:“我活着,就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一个长着翅膀,一个拖动镣铐,/一个在织,一个在拆,她们/忙碌在这座又聋又哑的屋檐下。”正是潘金莲形象的这一原型背景造成了她因不甘薄命而拼命去作致命诱惑的恶缘。对不般配的丈夫,她由怨恨而生诅咒,由诅咒而萌杀心,因此她一上场就摆出供认不讳的姿态,以放肆的坦白祭奠她遇害丈夫的亡灵,说什么“我从前的泪水早就为/守灵而滴落……我/这个荡妇,早已在白色的丧服下边,/换好了狂欢的红肚兜。”在朱朱笔下,她甚至以类似于卡门的泼辣和撒野咏叹她那肆意挑衅的放荡,一股子“我要诱惑我怕谁”的气势。特别是针对来自郓哥的刺探监视,以及身边妇女群怀疑和敌视的目光,她均发出反唇相讥的不屑和嘲弄,甚至用以毒攻毒的方式耍弄跟踪她的小密探说:我让你看这个熟透的女人每一寸的邪恶。我将吊桥般躺倒,任凭你往常慌乱的目光反复践踏,任凭你锋利的舌头刺戳着比满篮的梨还要多汁的身子。大量的现代汉语诗歌作品最不耐读的短处就是充斥芜词累句,很少能贡献出令读者过目成诵的警策佳句。朱朱这组诗作弥补了此常见的缺陷,触处都涌现出可让人反复咏叹的诗行。比如潘金莲回忆她与西门庆打得一片火热的情景是:梦见去年的冬天,我像炭盆般被你用一把火钳拨弄,焰心直窜房梁,将这里变成一座燃烧的监狱,板壁薄如发烫的炉灰;……让我相信女人是一座天然的富矿,全取决于男人的开采……5再比如潘金莲怨诅她寡居处境的诗句是:“为纪念一个死者而让所有活着的人/活在阴影里……谁暗中触碰燧石,/谁仿佛就会遭受永生的诅咒。”在这一现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慨叹中,读者的反应就不止局限于寡妇对亡夫的怨诅,而有可能联想到危害面更大的阴影。比如某一尚未被彻底清算的罪恶亡灵依旧死而不僵,一片臊气,弄得整个国家和民族都活在其阴影笼罩之下……没有围墙隔阻,也就无所谓红杏出墙的诱惑。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囚禁逼出了越轨,看守惹来了偷香。于是防线一旦消失,即使像潘金莲这样的尤物,也再难以“重燃盗火者的激情”。“尤物”本指珍奇之物,用于贬义,则特指美艳而惹祸的女人。“信知尤物必牵情,一顾难酬觉命轻。”(王次回)“夫有尤物,足以移人。”(《左传》)“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莺莺传》)就组诗中潘金莲发出的声音来看,要冲破她薄命的困境,也只有持续地发挥她作为尤物的诱惑,才能从施展诱惑的行动中确认她的自我,补偿她的匮乏,从而证实她的价值了。薄命的经历早已侵蚀她的爱心,她承认她“已经不爱任何人”,因此宣称她只爱她“被贪婪地注视,被赤裸地需要。”因此对已经转移“性趣”的西门庆,她仍呼唤道:“来我的身上穷尽所有的女人吧。我的空虚里应有尽有。”因此她大胆炫示她致命的诱惑,自夸说:“我有母马的臀部,足以碾死/每个不餍足的男人”。因此她嘲讽小叔子武松畏缩不前,说他“满身的筋络全是教条而肌肉全是禁区”,还不嫌羞耻地自诉,说她把武松“那根始终勃起的哨棒儿,以往的静夜里/曾经多少次以发烫的面颊紧紧依偎。”面对武松“从不痉挛的道德”,她甚至撒泼耍赖说:“杀了我,否则我就是你杀死的。”对于“被注视、被需要”的际遇,她执著到拼命的地步,以至宁可以被杀的下场赎取她被弃置不顾的现状。然而界线、隔阂、障碍、险阻始终把她重重包围,面对“被推远的围墙仍旧是墙”的现实,她走到了跳崖以“殉情欲”的末路。即使在此绝望的一刻,她仍不放弃她致命的努力,对身后的世界发出了最后的怨诅:我想要死得像一座悬崖,即使倒塌也骑垮深渊里的一切!我想要一种最辗转的生活:凌迟!每一刀都将剜除的疼和恐惧还给我的血肉,6将点燃的引信还给心跳,将僵冷的标本还给最后那个瞬间它沿无数个方向的奔跑——短跋以上两段随感已写得超长,除了完成敖学院的要求,也算是我对作者朱朱一个应有的回应。好多年前,他托王敖带给我他新出的诗集《皮箱》,其中即收有组诗《清河县》的前集。我并非职业评论家,但对于收到的赠书,阅读后若有感可发,我总会争取把所思所感写出来回报作者。“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见仁见智,不求甚解。我与朱朱素未谋面,也无交流,之所欣然接受稿约,用心写我这篇读后随感,还与我读了《今天》旧刊内那几篇访谈有很大的关系。从访谈中得知,朱朱本来奉父命而选读法律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市政府工作,后因感到自己在政府机构内难以尽职而辞职去大学教书。接着又发现在中国教法律这样的课程更难以尽职,朱朱便果断扔掉铁饭碗,打道回家,一心去写他爱写的文字。我不知道他后来以至如今如何谋生,仅就他不愿为吃官饭而折腰,更不屑敷衍官学而误人子弟的决断来说,他显然是鼓足了绝望的勇气走出体制,进而怀抱存在的勇气去冒险做更适合他做的事情的。祝愿他自强和好运。是为跋。康正果2017年4月17日7
本文档为【读朱朱组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318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1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1-26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