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_反主流文化_浅析_周聪贤

_反主流文化_浅析_周聪贤

举报
开通vip

_反主流文化_浅析_周聪贤第30卷  第2期         河 南 职 业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02年  6月 Vol.30  No.2         JournalofHenanVocation-TechnicalTeachnicalCollege         Jun. 2002 “反主流文化”浅析周聪贤(河南农业大学人文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介绍了反主流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并对反主流文化的功能和成因作了评析,认为反主流文化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物...

_反主流文化_浅析_周聪贤
第30卷  第2期         河 南 职 业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02年  6月 Vol.30  No.2         JournalofHenanVocation-TechnicalTeachnicalCollege         Jun. 2002 “反主流文化”浅析周聪贤(河南农业大学人文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介绍了反主流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并对反主流文化的功能和成因作了评析,认为反主流文化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物质文明极度发达所导致的一种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而产生的社会运动,对20世纪美国文化起到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关键词:反主流文化;嬉皮士;社会运动中图分类号:C91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82X(2002)02-0093-03“反主流文化”(counterculture)一词出现于《大学英语》精读 教程 人力资源管理pdf成真迷上我教程下载西门子数控教程protel99se入门教程fi6130z安装使用教程 第三册 第一课 旧约精览一百步肺炎基本知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六上学与问第一课时开学第一课收心教育 《ABrushwiththelaw》中,许多学生对此词的意思不明所以,一些教师在解释时也含含糊糊。教材上的解释也过于简单,只是说“aculture,esp.oftheyoungwhoopposethetraditionalstandardsandcus-tomsoftheirsociety.”本文就反主流文化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介绍和评析。1 反主流文化出现的时代背景二战结束以后,西方世界开始摆脱战争的阴影,进入全力发展经济建设的新时代,在经济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欧美诸国,人们经过战争与和平的对比,更加珍惜和享受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结婚率和出生率不断提高,形成了20世纪40年代末期和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婴儿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西方各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战争中发了横财的美国,物质财富之丰富可以用“充斥”和“奢侈”来形容;同时,战后“婴儿潮”中出生的一代人已逐渐步入青春期,这批年青人面对物质和精神这一天平的极度失衡,即肉体欲望的极度满足和伦理思想体系被战争所冲击的碎片,陷入高度的迷茫之中。这种精神上的馈乏为反主流文化的出现提供了精神上的条件。与此同时,战后的美国各种思潮和社会运动此起彼伏。由于“匈牙利事件”的爆发使欧美相当一批年轻的社会主义理论信仰者出现了反斯大林主义的情绪,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寻找新的理论出路,宣扬所谓“更实际的新社会主义思想”。在欧州,形成了以德国的赫伯特·马尔库塞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则形成了以科塞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了区别于各国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和托派等等所谓的“老左派”,他们自称为“新左派”,其主要观点认为,福利国家使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已同资本主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同化,不再成为革命的媒介,只有非生产性的社会阶层即有激进情绪的大学生,社会青年以及某些被排挤和遗弃的社会阶层如少数民族才是革命的主体,认为“被压迫被统治的少数人拥有反抗的天然权利”(马尔库塞语),主张用非暴力的手段如鼓励、宣传、罢课、静坐、游行示威,性滥交等进行斗争,联合一切对社会不满的力量,排斥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方式,以达到毁灭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目的。在美国,这一社会思潮同样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其全盛阶段,在青年中,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成为20世纪60年代整个美国青年反叛运动的思想渊源。2 反主流文化的表现在20世纪60年代,对物质高度发达的美国社会表示不满的人,并非都走上了政治批判和反抗的道路,这需要某种理性和勇气,因为其中还蕴收稿日期:2002-03-16.作者简介:周聪贤(1967-),女,河南南阳人,讲师。涵着某些与国家现实政治的矛盾和冲突。更多的青年人,甚至一些中老年人,以逃避现实的方式表示对社会的反叛,形成内容斑澜的反主流文化,主要表现在嬉皮士运动,摇滚乐和颓废派艺术等方面。20世纪50年代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小说《白色的黑人》中曾塑造了一个存在主义的二流英雄——“嬉皮斯特”,他“在反叛的自我意识的推动下,开始了通向未知天地的旅程”,以此作为在一个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着的社会中生存下去的手段。很快,人们便以“嬉皮士”(Hippies)这一个词来称呼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叛青年。“嬉皮士”鄙视被成年人所统治的世界,憎恶他们的保守与柔顺。“嬉皮士”的精神核心是“干你自己的事,逃离社会去幻游。”他们或她们对传统绅士穿戴整齐的服装不屑一顾,而热衷于褪色的牛仔服、念珠、手镯等这一类装束。他们喜欢留长而奇异的发型,蓄胡须,自称为“花之子”(flowerchildren),因为他们向警察以及迫害他们的人献上鲜花。他们还脱离各自的家庭组织了“群居村”。虽然这与19世纪流行于美国的公共制社会运动有相似之处,但它的思想基础是“大家庭”(ex-tentedfamily):实行财产、子女乃至性爱的公有制。这样的组织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多数存在于旧金山的木岑树岭地区,洛彬矶日落带及纽约的东村等地区。到了1970年,全国各地共有200多个群居村,成员约有4万多人。“嬉皮士”希望通过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放荡与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找回在现代社会中丧失的永恒的、原始的情欲和文化创造的冲动力,以摆脱人类陷入的精神危机,以求达到“文化超越”的理想。这种生活方式的最极端体现就是严重的吸毒行为。“嬉皮士”为了寻找刺激,或者用他们的说法,为了打开“感觉之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毒品。许多人满足于服用比较温和的大麻以产生幻觉,其他一些人则服用海洛因或麦角酸二乙酰基胺(俗称:麻醉致幻药物或LSD)等。这类毒品有时能极大地提高服用者对声音、颜色和运动的感受力,产生更大的灵性感受和新经验。但是,随之而来的化学反应又使人产生恐惧感和长时期的意志消沉,结果导致精神变态乃至自杀行为。要完整地反映“反主流文化”的全貌,不可避免地要论及音乐和文学在其中的表现和作用。谈到“反主流文化”中的音乐,不仅指摇摆舞音乐以及电子音乐,还必须追溯到英国的披头士乐队和以后在美国出现的滚石乐队演唱的歌曲。因为,这两个乐队演奏过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乐曲,恰恰是美国青年思想演变最详尽的记录。例如,宣扬群居的《我们生活在一艘黄色的潜水艇里》;描写幻游的《天空中戴钻石的露西》,还有贾格尔的《同情魔鬼》等。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一代名歌手鲍勃·迪伦,他曾歌唱社会良知,以后改唱摇滚乐曲,歌颂吸毒与性爱。他是一个地道的美国人,他的歌曲演变的途径正是一代美国青年成长的足迹。文学方面则首推诺曼·梅勒,他于1957年发表《白色的黑人》一书而成为反主流文化最有力的倡导者。他所塑造的“嬉皮斯特”成为无数“嬉皮士”争相效仿的偶像。在《白色的黑人》中梅勒全面阐明了“嬉皮士主义”的真实含义,把嬉皮士看作是一种只听命于自身意愿,不受习俗道德和社会行为法则约束的类型的人物,把他们的行为视作是时代永恒高潮中的一种有气魄的创举。梅勒敏锐地意识到了20世纪60年代的“底层革命”,成为这场运动的先知。另外,“垮掉的一代”的诗人艾伦·金斯堡在嬉皮士中拥有比较大的影响力,他所作的《嚎叫》一书,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对社会的阴暗面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控诉,成为新一代年青人的一份宣言书。3 反主流文化的衰落在反主流文化出现之初,曾有人指出这将成为“美国恢复青春”的基础,不幸的是,这种恢复和振兴并没有出现。20世纪60年代后期反主流文化开始走向极端化,其叛逆的特性也日益为纯粹的享乐主义所代替。城市的街道上“彻底颓废派”取代了“花之子”,他们的反叛蜕化为盗窃、破坏、轮奸、斗殴等恶行。“反叛”一词,成为自称为嬉皮士的人为了满足自己极度的放纵而寻找的一种堂而皇之的高雅借口。此后,“嬉皮士”成为暴力和色情的代名词。1969年,查尔斯·曼森为首的嬉皮士家族所犯下严重杀人案(杀死6人)成为一个信号,嬉皮士已与人们心中的肮脏、幼稚、愚蠢、自私、不负责任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到20世纪70年代,反主流文化已烟消云散,少数想追求原来的嬉皮士精神的人开始转向宗94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教,追求个人的解脱和自我完善。不过,以后大多数人又都返回主流社会了。然而,这种社会潮流留下来的许多东西,例如吸毒和性解放等,依然影响着以后的美国社会。4 评析对于反主流文化这一奇异的社会现象,许多人进行了研究,试图寻求其成因。有一些学者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出发得出结论:战后生育高峰导致20世纪60年代青年人在人口的总比例中过高,这在短时期内造成了一种强烈的青年意识,促进了青年文化的形成。再加上青年与实际社会之间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引起了社会性的骚动。本人认为上述观点有失偏颇。反主流文化形成的主因应是欧美战后飞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而引起的生产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的尖锐化,在美国传统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价值观引导下,矛盾选择了中产阶级富裕家庭的子女在物质充斥而精神贫乏这一薄弱环节而渲泄所形成的社会运动,这和青年人数的多少并无高度相关。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要涉及人与社会的本质,个体与社会关系等等更加抽象的问题。当然,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潮流远远未能涤荡存在于美国社会的种种问题,但是它促使人们对美国社会和美国社会中流行的价值观念,进行了冷静的反思。参考文献:[1] 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2] 李萌华.大学英语第三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 里查德·昆尼.新犯罪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4] 道格拉斯,瓦克靳勤.越轨社会学概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5] 庄锡昌.二十世纪美国文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6] 王恩铭.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上接92页)育合格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成绩评价方法已不适应当前高校体育与健康的需要,目前仍作为高校体育对学生考核的唯一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希望能尽早出台有关体质健康的评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10个方面的健康标准;日本从身体、精神和社会3方面因素构成健康状态;我国有关部门也制定过10条学生健康评价标准。这三种健康评价标准的共同点是,从生理(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三大指标来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健康评价标是根据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以及社会的发展来确定的,将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明确在高校期间不仅要有近期健康教育目标,还应树立远期的终身健康教育目标(见表1)。表1 实施健康教育近、远期目标近期目标远期目标阶段在大学期间毕业后一生目的促进在高校期间的身心健康,形成1~2种体育能力,学到自我保健方法。养成良好和长期锻炼身体的习惯,参与有益于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方法学、练练、学、用步骤接受、适应、巩固自觉、发展、创新  总之,课外活动应成为健康教育延伸作用的第二课堂,是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发展学生兴趣和能力,增强体质最好的空间和环境,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掌握1~2项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与健康教育打下基础。大学体育不仅加强技能学习,更应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动,以达到自我教育、终身受益的目的。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和确立终身健康教育的意识。参考文献:[1] 邵恒忠.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之走向[J].体育高教研究,1998,(1):6-7.[2] 王金龙.日本大学的健康教育对我国高校健康教育的启示[M].中国高等教育论丛.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260.[3] 张宏成,陆汉升.大学体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103-104,115-117.[4] 虞锡芳.试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体育教育评价取向[J].体育与科学,2001,(2):76.[5]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N].中国体育报,2001-11-7-(6).95第2期周聪贤:“反主流文化”浅析
本文档为【_反主流文化_浅析_周聪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813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9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02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