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名师制作优质学案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名师制作优质学案

举报
开通vip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名师制作优质学案……………………………………………………………名校名师推荐……………………&helli...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名师制作优质学案
……………………………………………………………名校名师推荐…………………………………………………第33讲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实例——碳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2)分析:①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H、O、N、P、S等。②循环范围(两个支点):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3)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2.碳循环过程分析(1)请写出图中各标号的名称:a.生产者;b.消费者;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e.呼吸作用;f.化石燃料的燃烧。(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3)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3.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2)产生危害:导致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主要以无机物的形式循环续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过程 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全球性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联系 ①能量的固定、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动力(必修3P101“图5-11”改编)(1)据图分析,当今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三个: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1)化石燃料的燃烧 (2)①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②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考向1 碳循环的过程1.(2015·高考海南卷)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______(填“间接”或“潜在”)价值。(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图中A表示________,生物成分E表示________,生物成分F表示________,________表示初级消费者。解析:(1)红树林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属于间接价值。(2)双向箭头两端分别为生产者和大气中的CO2(无机环境),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CO2,E表示生产者,F表示分解者,C表示初级消费者。答案:(1)间接 (2)CO2 生产者 分解者 C“三看法”快速确认碳循环的各环节 (2018·山西朔州模拟)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解析:选B。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A正确;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B错误;E为化石燃料,若对此过度开发利用会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C正确;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D正确。考向2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及应用2.(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D3.(2017·浙江温州模拟)如图为现代版“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桑”不能代表能量流动B.模式图中不应有“池塘”的箭头C.鱼是二级消费者D.该生态农业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解析:选D。“桑”代表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A错误;该池塘水体中还有其他的生产者,模式图中应有“池塘”的箭头,B错误;图中显示鱼以蚕粪为食,是初级消费者,C错误;该生态农业促进了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一连]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如图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模型,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中传递的“信息”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比,信息传递在方向上有何特点?(3)从图中看,信息传递的范围有哪些?答案:(1)生物或无机环境(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在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间进行,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考向1 信息种类的判断及应用1.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的真菌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解析:选B。萤火虫发出的光属于物理信息;雄鸟的扇动翅膀属于行为信息;植物根系产生的化合物属于化学信息。2.(2018·山东德州模拟)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B.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关系C.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信息传递D.生长旺盛的牧草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采食信息,这对牧草不利解析:选D。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A正确;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B正确;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C正确;生长旺盛的牧草,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和牧草均有利,D错误。巧判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2)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3)凡涉及“肢体语言”者均属于行为信息。 考向2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的比较3.某校园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碳以CO2的形式沿着箭头所示渠道流动B.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其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C.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则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D.蜗牛和乌鸫之间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解析:选C。碳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群落内则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流动,A错误;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损耗的能量就越多,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B错误;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会变得简单,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会降低,C正确;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错误。4.(2018·江西南昌一模)某水库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一起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甲的光合作用能推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C.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D.丙与乙之间的个体数量比值就是能量传递效率解析:选C。群落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所有生物的集合,该水库中的甲、乙、丙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甲是生产者,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光照,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并不是个体数量的比值,D错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往往是双向的 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多种 地位 生态系统的动力 生态系统的基础 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联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形成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1)作用结果: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2)示例: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4.类型(1)抵抗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②规律: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则越低。③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若超过限度,自我调节能力就遭到破坏。(2)恢复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②规律:干扰程度不同,其恢复速度和时间也不一样。③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二者一般存在着相反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低,反之亦然。如图表示受到干扰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图,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请分析: (1)图中y的含义是什么?热带雨林和草原相比,谁的y值更大?(2)x的含义是什么?与稳定性有何关系?(3)TS与生态系统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1)y表示受到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大小,偏离的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y值要小。(2)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3)TS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5.提高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答案:如农业生产中不断施肥、灌溉、除草及控制病虫害等可以使种植单一农作物的农田保持稳定。 考向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调节机制1.(2018·北京石景山检测)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特点是(  )A.种群数量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B.分解力弱,生产力强C.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D.能量流动速度快,物质循环速度慢解析:选C。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组成成分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热带雨林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均较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多,故生产力强,分解力也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紧密联系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速度都较快。2.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作用的是(  )A.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B.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C.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答案:D生态系统调节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比较 项目 正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 调节方式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 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分析 考向2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分析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答案:B4.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反比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反比答案:B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小的判断 [清一清]易错点1 误认为在生物群落中碳都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点拨] 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其含义是指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以及由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但在生物群落内碳元素则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易错点2 误认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点拨] 物质循环流动,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所以不能说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易错点3 误认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包括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点拨]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而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易错点4 误认为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只来源于环境[点拨] 物理信息既可以来源于环境,如光、电、波等;也可以来源于生物,如花的颜色、鸟的鸣叫。易错点5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判断[点拨] 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视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过后草原的恢复等。易错点6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是呈负相关[点拨] 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判一判](1)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和化能合成作用等(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3)鸟类突然振翅飞起对同伴报警为行为信息,通过尖锐鸣叫的报警为物理信息(  )(4)心猿意马、飞蛾扑火、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5)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或生物,传递方向均是双向的(  )(6)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  )(7)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由生物种类间的数量变化引起,与信息传递无关(  )(8)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9)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10)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高(  )(11)河流轻度污染后的净化恢复及火灾后草原的恢复均属恢复力稳定性(  )(12)落叶阔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2016·高考全国卷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A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可反复利用,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C项正确;人类消耗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过度消耗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项正确。(高考广东卷)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D。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作用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②动物机体汗腺分泌与运动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规律是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因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肌肉活动剧烈,产热增多,为了维持正常体温,机体必须通过增加排汗量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但排汗量并不会影响运动强度,所以两者之间不存在反馈调节。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会产生影响,但土壤动物不会对降雨量产生影响,两者之间不存在反馈调节。④害虫数量增多时,其天敌鸟类因食物充足数量增多,害虫会因天敌鸟类的增多而数量减少,害虫与其天敌鸟类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2015·高考江苏卷,9C)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2015·高考全国卷Ⅰ,4C)C.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2015·高考全国卷Ⅱ,4D)D.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2015·高考全国卷Ⅱ,4B)解析:选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及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并非物种数目越多越稳定,A错误;与灌木阶段的群落相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物种数目较少,自我调节能力较弱,B错误;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仍有能量的输入和散失,D错误。(高考天津卷)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解析:选A。A项,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项,题图a、b分别表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两者的营养结构不是由3个营养级组成的,如在农村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农作物→昆虫→蜘蛛→鸟→猫头鹰,不只由3个营养级组成。C项,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虽然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但其也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D项,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外来人为的物质输入。(2015·高考题重组改编)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问题。(1)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________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___保护。[2015·高考山东卷,27(3)](2)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高考广东卷,26(3)]解析:(1)生态系统被破坏后,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应首先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及数量,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营养结构逐渐完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2)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则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营养结构变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减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答案:(1)生产者 抵抗力 就地(2)抵抗力 生物多样性减少,自我调节能力减弱(2017·高考海南卷)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草是生产者,蚱蜢是初级消费者,青蛙是次级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自我调节的能力(3)青蛙 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时作业]1.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解析:选A。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够固定大气中的CO2。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释放CO2。2.(2018·陕西西安模拟)如图是某城市人工湿地示意图,需要补充完善的碳循环过程包括(  )A.植物B.动物C.植物D.以上均错误解析:选C。图中只有生物成分之间及微生物与大气中CO2间的碳流动过程,缺乏植物和动物与大气间的CO2交换过程,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大气主要通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图中已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2018·云南玉溪一中一模)如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B.伴随A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中C.B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D.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解析:选B。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圈的循环,A错误;图中A过程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伴随A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中,B正确;B过程包括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等,C错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和线粒体,也可完成该循环,D错误。4.(2018·湖南株洲质检)E·Foeminea(麻黄属植物)的授粉时间每年有很大差异,但都与7月的满月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连幼小的无法进行授粉的球果也在满月峰值时从毛孔形珠孔处渗出传粉滴(花蜜),吸引传粉昆虫。上述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表明(  )A.每年7月,E·Foeminea开花与传粉昆虫成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满月、花蜜和球果都属于同种信息,信息传递方向是非生物→生物→生物C.E·Foeminea分泌花蜜,吸引传粉昆虫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当地传粉昆虫获得E·Foeminea能量一般为10%~20%解析:选A。E·Foeminea开花与传粉昆虫成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满月属于物理信息,而花蜜属于化学信息,B错误;E·Foeminea分泌花蜜,吸引传粉昆虫来传粉,体现了信息能维持物种正常的生命活动,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指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D错误。5.(2018·江苏淮安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解析:选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不仅可来自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来自于无机环境,例如湿度、光照等,A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而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所以B错误;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C正确;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D错误。6.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解析:选C。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变化最小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抵抗力稳定性最高。7.(2018·山师大附中模拟)下列食物网中,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  )解析:选D。生产者的种类越多,食物链的条数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越不易被破坏。8.(2018·山东临沂模拟)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去农田中的害虫,有利于实现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B.杂草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无需除杂草C.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全部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D.一般农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低解析:选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除杂草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有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B错误;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农作物和杂草等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以及人工输入的能量,C错误;一般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低,D正确。9.(2018·贵州模拟)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某草原生态系统经若干年后形成森林生态系统。下列对该变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逐渐复杂B.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强C.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该过程是生物群落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解析:选B。草原生态系统演变成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营养结构逐渐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减弱,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逐渐升高,B错误。10.如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⑤可表示航天员所需的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B.飞船中的能量循环利用,使飞船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C.分解罐中的微生物可将流入的排出物分解,为立体农业中的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D.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航天员进行调控解析:选D。①表示航天员呼吸释放的CO2,②③④可表示航天员所需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⑤表示微生物将排出物分解成无机物,同时产生CO2,因而可以向立体农业中的植物提供无机盐和CO2,但不能为植物提供能量。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传递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需要吸收太阳能,才能使飞船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该人工生态系统涉及的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要航天员进行调控。11.(2018·山东烟台模拟)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________(用字母表示)。(2)图甲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3)图乙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_______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__kJ。(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解析:(1)由图甲可知,A是大气中的CO2库,D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图乙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应图甲中的D、B。(2)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物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3)蛇的数量减少,导致蟾蜍因缺少天敌而增加,后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又逐渐趋于稳定,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4)(6.8×109-1.3×108÷20%)×(20%)2=2.46×108(kJ)。(5)改变前:1kg蛇消耗草为3/4÷(20%)3+1/4÷(20%)2=100(kg);改变后:1kg蛇消耗草为1/4÷(20%)3+3/4÷(20%)2=50(kg),所以改变后与改变前相比节余的50kg草可流向人,故人比原来增重了50×20%×20%=2(kg)。答案:(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D、B (2)含碳有机物 CO2 (3)负反馈(反馈) 自我调节 (4)2.46×108 (5)212.“稻鱼共生系统”中,鲤鱼的存在能抑制稻瘟病发生和杂草生长;水稻在给鲤鱼提供食物(水稻叶片)的同时,还能够抵挡烈日照射,降低表层水温;水稻能够利用氮素,降低水中铵盐浓度,为鲤鱼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中鲤鱼和水稻之间是________关系,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是________(填“双向”或“单向”)的。(2)通过“稻鱼共生系统”反映了信息传递的功能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稻鱼共生系统”相对单一的水稻田来说________稳定性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互利共生 双向(2)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抵抗力 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13.(2018·陕西渭南模拟)切叶蚁切割收集的植物叶片,将含有消化酶的排泄物排在碎叶上,用来培养真菌,然后以真菌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切叶蚁“培养”的真菌是分解者,能促进碳、氮循环B.探路的切叶蚁发现合适植物后会留下“气味”,这属于化学信息C.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之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D.切叶蚁及与其培养的真菌之间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解析:选C。由切叶蚁将含有消化酶的排泄物排在碎叶上用来培养真菌,可知切叶蚁“培养”的真菌是分解者,能促进碳、氮循环,A正确;探路的切叶蚁发现合适植物后留下的“气味”,可在同种的不同个体间传递信息,属于化学信息,B正确;互利共生为种间关系,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属于同一种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种内互助关系,C错误;切叶蚁及与其培养的真菌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D正确。14.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如图甲代表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B.从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C.从图乙可知,P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从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解析:选C。根据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小于a点,生态系统的稳态将遭到破坏;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使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增加,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根据图乙可知P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即“S”型曲线中的K值。15.(2018·河南六市联考)下表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在一年中的能量流动情况(C为分解者)。请回答下列问题: 同化总量(×106J) 现存个体中的能量(×106J) 呼吸消耗量(×106J) A 900 200 590 B 100 15 64 C 15 2 13 D 18 6 10(1)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106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的总能量是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的。(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因为冻原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森林中的动物在不同季节一般都有换羽(毛)的习性,这是它们受到________(填“物理”“化学”或“行为”)信息的影响而产生的适应性生理特征,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数据分析,已知C是分解者,A含有的能量最多,是生产者,则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A固定的能量900×106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8×106÷(100×106)×100%=18%。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总和,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的总能量是增加的。(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故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3)森林中的动物在不同季节一般都有换羽(毛)的习性,这是它们受到光照等物理信息的影响而产生的适应性生理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1)900 18% 增加 (2)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3)物理 自然选择PAGE1
本文档为【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名师制作优质学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Miss杨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42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1-24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