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毛概课件

毛概课件

举报
开通vip

毛概课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个人介绍 张晓霞,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电邮:lkzxx@cust.edu.cn 手机:13704361134为什么要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一)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应对知识经济挑战,追赶国际先进科技水平抵御国际敌对势力阴谋,坚持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为什么要...

毛概课件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个人介绍 张晓霞,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电邮:lkzxx@cust.edu.cn 手机:13704361134为什么要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一)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应对知识经济挑战,追赶国际先进科技水平抵御国际敌对势力阴谋,坚持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为什么要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二)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内在需求(三)当代中国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应该有比其他人群更高的要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目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逻辑结构本教材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总论。这部分设两章,第一章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成果;第二章单独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讲党的思想路线。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两个特殊内容。这部分设两章,第三章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经验;第四章讲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经验。第三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重点分析的部分。这个部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相对独立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第五章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六章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七章讲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第八章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九章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十章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一章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祖国完全统一和外交政策(第十二章讲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十三章讲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第十四章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第十五章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崭新思想武器,但是找到了这个武器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 党的幼年时期遵义会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延安整风党的七大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在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中,就已经提出过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思想。 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恽代英、蔡和森、毛泽东等早期领导人在1927年以前提出的有关思想。 早在1919年,李大钊在最初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就提出:一个社会主义者,“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 恽代英在1920年也指出:“我们的任务,在寻求一个适合国情,而又合于共产主义的方针来。“ 陈独秀在1922年把马克思的学说和行为的精神归纳为两条: 第一,“实际研究的精神”;第二,“实际活动的精神”。他说:“我很希望青年诸君能以马克思实际研究的精神研究社会上各种情形,最重要的是现社会的政治及经济状况,不要单单研究马克思的学理。”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表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科学命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这个命题的提出,标志了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从感性升华到了理性,这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之间关系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整风运动中,中央成立学习研究组,毛泽东任组长,王稼祥任副组长,各地也成立高级学习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从政治路线上分清是非,统一认识。延安整风运动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源于对中国革命正反两个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把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形成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并用中国的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通俗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阐明中国革命建设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例如毛泽东用“实事求是”来概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用“知”和“行”的关系来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邓小平用“温饱”、“小康”、“富裕”来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各阶段给人民带来的实惠,用“一国两制”来概括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两次历史性飞跃 两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历史进程第一次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开国大典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历史进程推进了中国化------邓小平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党的十五大 历史进程进一步推进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三届四中全会建党80周年的讲话党的十六大 历史进程继续推进中国化---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十六届三中全会十六届四中全会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七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党的十七大报告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宝贵经验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结合起来(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 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 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 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60年的实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成功;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只有赋予鲜明的本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才能胜利。 事实证明,如果离开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中国社会主义不可能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而如果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来谈科学社会主义,既没有意义,也没有前途。(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 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什么?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有哪些?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课堂提问:   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毛泽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变帝国主义战争为无产阶级革命!1.时代背景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谈到,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党的成立到大革命失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有着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等特点的认识最深刻。(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和中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初步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思想。(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1940)等文章,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科学总结了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提出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论十大关系》(1956)等著作,从不同的层面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艰辛的探索。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党的七大党的十二大王稼祥198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概括为6个基本方面和3个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关于革命性质、任务、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步骤、前途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关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关于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毛泽东看解放南京的号外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毛泽东会见参加全国科学规划委员会扩大会议的代表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第三、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思想 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十大军事原则 建设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思想 第四、政策和策略理论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第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关于知识分子要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思想第六、党的建设理论从思想上建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作风整风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反对官僚主义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关于怎样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存在两种错误倾向 (2)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文革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存在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持维护,始终遵循 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没有共产党,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新中国党的十四大南方谈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和条件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3、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根据(实践基础)4、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依据5、个人的主观条件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20世纪两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前半期——战争与革命是时代的主题形成两极对峙局面一极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极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战争与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1949---1979年基本上是每5年发生一场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国和南越的西沙海战、中越自卫反击战20世纪两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两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1、世界开始了多极化格局的进程2、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3、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返回70、80年代国际局势的新变化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 “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  “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国外经验与教训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斯大林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使苏联成为强国和大国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教训——戈尔巴乔夫等背离社会主义道路迫使苏联解体2.历史根据2.历史根据通过改革突破苏联模式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国外经验与教训3、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根据(实践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确立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确立“以计划经济为主,以市场经济为辅”的方针。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突破计划经济模式,确立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国家所有权和产业经营权适当分离,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返回 1992邓小平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从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依据“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独特的经历、思维特点5.个人主观条件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 任何理论,如果没有它的创立者及其主观努力,再充分的客观条件,再迫切的发展需要也不会自动地把一种理论构思出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邓小平个人的人生经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精神品质、价值观念等主观条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邓小平同志名字命名,这是与邓小平一生的伟大实践和卓越贡献分不开的。邓小平的一生有三次大起大落,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主要创立者的革命经历和风格,使他很富有传奇色彩。系统的理论教育独特的领导地位传奇的个人经历高尚的人格魅力淳朴的语言表达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邓小平的传奇人生1904年8月22日出生在四川广安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离开法国赴前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领导发动了百色起义1938年担任八路军129师政委1948年担任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1949年担任西南局第一书记1956年担任总书记政治生涯的“三落三起”第一次“落”是发生在30年代。在领导红七军和担任江西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及江西省委宣传部长时,邓小平因坚决支持毛泽东的军事主张,1933年被撤职,受到党内“最后严重警告”的处分,随后被派到江西乐安县南村当巡视员(实际是劳动改造),后来在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时,相应地第二次担任党中央秘书长。政治生涯的“三落三起”  第二次“落”是发生在“文革”期间的60年代到70年代。邓小平作为中国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1968年被撤消了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保留党籍。1973年3月10日党中央做出决定,恢复邓小平的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在1975年1月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邓小平身兼数职,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共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政治生涯的“三落三起”第三次“落”是发生在“文革”后期。1975年11月毛泽东病重期间,听信“四人帮”的诬告,年底毛泽东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1976年4月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做出决定,“撤消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邓小平第三次被打倒。直到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原来的所有职务。邓小平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  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对邓小平与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的革命风范作了精彩的概括:“他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邓小平有一句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非常感人。党中央为邓小平逝世告全国人民书用了这句话:“他的光辉一生充分表明,他不愧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深情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祖国人民也深情地爱戴他。”(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开始产生,形成主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1)邓小平理论主要观点形成的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上来,以及进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第二阶段从十二大到十三大,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发展,形成轮廓。(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2)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的阶段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大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邓小平在十二大致开幕词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全面阐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概括为12条基本的理论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体轮廓。第三阶段1987年十三大到1992年十四大,以南方谈话为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体系。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3)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阶段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讲话,吹响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号角。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四大。中共十四大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概括。指出这一理论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心,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重大问题上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党的十五大庄严地把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了党章。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4)邓小平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阶段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正式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提法,并把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进宪法。 (一)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一)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一个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而进一步发展的科学体系。(一)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2)邓小平理论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并科学揭示了这个对象的特殊矛盾及其运动规律;(3)邓小平理论中的各个观点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联系;(4)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观点已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在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问题上: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科学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对外开放。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三步走”战略;要抓住时机,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在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邓小平理论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⒊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背景和条件(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背景和条件1.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3.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1.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在就业和生产经营活动的自主性、灵活性增强 我国工人和农民以及其他社会阶层,在就业、分配等方面出现了多样性 全国私营企业发展很快 随着改革的深化,物质利益的多样化是不可避免的,群众产生不同的利益要求也是不可避免的。2.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中国共产党面临艰巨的历史任务;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党执政时间越长,越要十分警惕党的执政地位可能带来的影响;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3.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现实依据: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党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党的历史方位: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而创立的。(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1.提出阶段(2000年2月—2001年7月前)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党建工作时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体系形成阶段(2001年7月—2002年11月前)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3.深化发展阶段(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深入论述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和具体要求。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将其写进新修改后的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理论。 第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脉相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理论品质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第三,基本原则的一脉相承。(社会主义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理论。 第四,宗旨立场的一脉相承。(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第五,奋斗目标的一脉相承。(实现共产主义)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由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构成的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个代表”的辩证统一关系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       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市场经济体制;全方位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同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理论,必然是具有实践性的理论。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这就深刻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巨大指导意义。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新时期实践党的宗旨的途径,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建设什么样的党、建党干什么、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深层次上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经验、历史方向与基本途径,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一大毛泽东思想1945年七大邓小平理论1997年十五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十六大第五节科学发展观一、发展、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三、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四、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一、发展、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什么是发展?什么是发展观?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础和依据※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过程(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础和依据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首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强调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同时,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其次,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十七大报告归纳为八个方面)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过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他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三、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发展是硬道理,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三,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四、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二、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五、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参考资料】 一是一个决议: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二是两个纲要:1995年5月批准印发的由中宣部组织编写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这是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辅助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2003年6月批准印发的由中宣部组织编写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这是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辅助材料。 三是一个学习读本:中央宣传部2006年6月批准印发的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这是目前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辅助材料。 四是党的最高领导人的重要讲话 江泽民1993年12月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7年2月在邓小平逝世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胡锦涛2003年12月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4年8月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8月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十七大报告,2008年12月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课后作业 结合今年两会召开的主要内容,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少于1000字。 3月24日交作业。再见!
本文档为【毛概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1055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4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01
浏览量: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