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9年—12年自考马克思历年真题答案

09年—12年自考马克思历年真题答案

举报
开通vip

09年—12年自考马克思历年真题答案09年—12年自考马克思历年真题答案 全国2009年1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在题后的括号 ) A.理论基础 B.核心 B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09年—12年自考马克思历年真题答案
09年—12年自考马克思历年真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答案 全国2009年1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在题后的括号 ) A.理论基础 B.核心 B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C ) A. ) A.认识客观规律 B.制定周密计划 C.依靠广大群众 D.参加社会实践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 A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D.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 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C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意识——物质——意识 9.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B ) 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10.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 准是 ( B ) 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11.生产方式是( D )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C ) A.基本动力 B.最终动力 C.直接动力 D.唯一动力 13.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A ) 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B.先进思想的传播 C.英雄人物的组织 D.人口数量的增多 1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A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最多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最少劳动时间 15.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D ) A.自由竞争规律 B.追求垄断利润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价值规律 l6.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 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 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B ) A.使用价值 B.剩余价值 C.价值 D.交换价值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类型的是( C ) A.合议制和专制独裁制 B.合议制和二元君主制 C.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 D.专制独裁制和二元君主制 19.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 D ) A.运输时间 B.劳动时间 C.非劳动时间 D.流通时间 20.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 B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B.平均利润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变化 D.全社会的利润总量小于剩余价值总量 21.下列关于利息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它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 B.通常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变动 C.由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 D.与平均利润率和企业利润率按相同比例变动 22.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A ) A.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B.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经营权垄断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肥沃程度及地理位置的差别 23.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 C ) A.股息和贷款利息率 B.股息和汇率 C.股息和存款利息率 D.存款利息率和贷款利息率 24.从资本形态来看,资本输出的形式主要是( B ) C ) A.借贷资本输出和商业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商业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借贷资本输出和职能资本输出 25.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 C ) A.卡特尔和托拉斯 B.辛迪加和托拉斯 C.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 D.跨国公司和托拉斯 26.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 D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根本改变 C.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爆发式质变 D.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27.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A ) B.恩格斯 A.列宁 C.马克思 D.斯大林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 B ) A.建立社会主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B.实现共产主义 C.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使工人阶级成为统治阶级 29.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C ) A.波兰人民共和国 B.巴黎公社 C.苏维埃俄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 3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 ) A.人民当家作主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和压迫 D.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在题后的括号BCD ) A.因地制宜 B.掌握火候 C.注意分寸 D.适可而止 3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ABCD ) A.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认识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33.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ABD ) A.产生 B.性质 C.具体特点 D.变化发展 34.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BC )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3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BC )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D.劳动者用于娱乐消费所支出的费用 3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 ABC ) A.I(v+m)=?c B.I(c+v+m)=Ic+?c C.?(c+v+m)=I(v+m)+?(v+m) D.I(c+m)= ?v 37.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ABCD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BCD ) A.金融寡头 B.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ABCD ) A.它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B.它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 C.它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D.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40.共产主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ABCD ) A.劳动成为解放人而非奴役人的手段 B.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需要自由选择职业 D.全民教育的普及使人们的潜能和爱好得到充分发挥 三、 简答题 809固体物理简答题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教育知识和能力简答题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答案财务管理简答题重点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答: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还在于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再次不仅在于它提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2.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从起源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在人类意识产生之后,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中生活,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接受这一社会群体的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总之,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 43.简述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 答: 由于形成级差地租的具体生产条件不同,使级差地租具有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第一形态(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的产生条件: (1)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有两个:一是不同的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二是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 (2)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44.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答: 垄断利润即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具体说来垄断利润的来源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2)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3)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和掠夺,获得的海外利润; (4)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45.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答: 实现共产主义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概括地说就是: (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技术基础。 (2)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高。 (3)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 (4)建立起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 (5)消灭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三大差别,造就出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的新人。 (6)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自然消亡。 四、论述题 46.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 邓小平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中,能够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当科学还没有应用于生产过程时,它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当科学应用生产过程,引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变革,以及劳动者技能的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即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其他各要素中去时,它便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2)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其表现是,科学不只是作为生产和技术的结果,跟在生产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后面总结、概括实践经验,而是能够走在生产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前面,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准备各种前提条件,引导技术和生产的发展。 (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首先,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其次,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即从提出自然科学理论到在生产过程中加以应用所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再次,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47.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答: (1)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2)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所构成,因而就需要降低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全国2009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 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C ) A.自然性 B.可知性 C.不可逆性 D.客观实在性 3.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 )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B.世界是统一的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D )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 5.在B )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D.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 )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原有的度 D.事物的变化是否合乎规律 7.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D ) A.普遍联系法 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D.具体分析法 8.认识主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C ) A.能动性 B.被动性 C.消极性 D.积极性 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 A.唯心主义辩证法 B.唯物主义辩证法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10.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真理问题的是( D ) A.真理是有价值的 B.有用即真理 C.真理是永恒的 D.真理是万能的 1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马克思 D.恩格斯 12.社会形态最基本的划分法之一是( C ) A.意识形态划分法 B.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 C.文化形态划分法 D.政治形态划分法 13.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 D ) A.历史决定论 B.历史被动论 C.历史宿命论 D.历史意志论 14.划分阶级的唯一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 A ) A.政治标准 B.思想标准 C.经济标准 D.道德标准 15.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的标准是( D ) 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 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还是被动的 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还是偶然的 16.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B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B.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矛盾 C.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17.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会导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B )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18.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 C ) A.可变资本 B.不变资本 C.货币资本 D.商品资本 19.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B ) A.c?v B.m?v C.c+v D.m,(c+v) B ) D ) 20.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其核心问题是分析( B ) A.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 B.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 C.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区别 D.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1.剩余价值与利润从数量上看( C )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两者的大小无法判断 A ) 22.商业资本所执行的职能是( 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B.生产出剩余价值 C.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D.贷出货币,投入生产和流通中 23.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这表明( C ) A.股票价格等于股票票面额 B.股票这种商品是有价值的 C.股票价格的变动唯一取决于股息收入 D.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变化,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 24.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 D ) A.社会分工的出现 B.自然分工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出现 D.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25.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A ) A.“参与制”实现的 B.“个人联合”实现的 C.竞争机制实现的 D.价格机制实现的 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控主要是运用( A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27.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提出者是( C ) 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28.马克思所说未来社会的第一阶段是指( A ) A.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 ) A.普选制 B.一人一票制 C.民主集中制 D.党委负责制 30.共产主义的本质因素是( B ) A.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B.人民生活富裕 C.实行按需分配 D.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在题后的括号 ) A.机械性 B.局部性 C.不彻底性 D.形而上学性 32.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会导致(ACD ) A.宿命论 B.唯心主义先验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因为( ACD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产物 34.人类生存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 ABCD ) A.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 B.地理环境决定经济政治制度 C.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和意识形态 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3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 ABCD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36.商品的二因素是指( AB ) A.使用价值 B.超额剩余价值 C.剩余价值 D.价值 37.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中,“三权”包括( AC ) A.立法权 B.财政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 38.产业资本的全部循环运动依次经过的阶段有( BCD ) A.购买 B.分配 C.生产 D.销售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包括( AB ) A.资本主义国有企业 B.大型混合联合企业 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ACD ) A.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B.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 C.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同其他社会的民主没有本质区别 三、简答题 4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4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答: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答: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的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这种结合有多种形式,并且这些具体形式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但其基本的、主要的形式则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也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 (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4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答: (1)在这些国家里大力发展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在这些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3)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环境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曲折前进的,面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4)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和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四、论述题 46(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答: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2、落后的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民主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7(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答: (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有影响作用。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 课程 代码:03709 一、单选题( 30*1=30 )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 D ) A理论性 B阶级性 C逻辑性 D实践性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C )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C世界是物质的 D世界是统一的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运动变化性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广延性 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于核心是( D ) A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 5、矛盾的基本属性有两个,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 A ) A同一性 B客观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6、白菜、韭菜、芹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 B )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D ) A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 B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B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和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社会存在是指( A )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B社会物质财富的总和 C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D社会各种要素的总和 1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C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工业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A ) A哲学 B逻辑学 B ) C语言学 D物理学 1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是 ( C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15、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C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6、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工人的( D ) A具体劳动 B必要劳动 C个别劳动 D剩余劳动 17、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B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D平均利润率规律 18、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D ) A实用主义 B民主主义 C功利主义 D利己主义 19、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形态的是( A流通资本 B商品资本 C货币资本 D生产资本 20、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C )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国民收入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D国民生产总值的实现问题 2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B ) A部门 C ) 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D ) B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C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D补偿商品买卖的各种费用 23、利息率的变动区间是在( A ) A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 B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 C利润率和零之间 D年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 24、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 )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土地优劣的差别 C土地数量有限 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 25、垄断利润的获得,主要是通过( C ) A自由竞争实现的 B市场调节实现的 C垄断价格实现的 D行政干预实现的 A跨国公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 A ) 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27、下列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B ) A柏拉图 B圣西门 C康德 D李嘉图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A社会 贫富分化严重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C政治腐败蔓延 D杰出人物的产生 29、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D ) 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改变 B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 C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改变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0、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 A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C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 D促使国家自行消亡 二、多选题(10*2=20) B ) 31、下列科学发展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的有( ACD ) A细胞学说 B狭义相对论 C生物进化论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32、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 ( ACD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千里之提,溃于蚁穴 C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33、下列表述中,体现坚持适度原则的有(ABD ) A注意分寸 B掌握火候 C因地制宜 D适合而止 34、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AC ) A唯理论的错误 B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C经验论的错误 D循环论的错误 35、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表现在( ACD ) A它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 B它决定着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C它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 D它决定着社会形态有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36、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有( ABCD )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利息 D地租 37、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有( BCD )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C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 D在同一地块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38、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垄断与竞争关系的有( ACD ) 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 B垄断消除了竞争 C垄断与竞争并存 D垄断使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 39、无产阶级革命的广泛性、彻底性和深刻性表现为( ABCD A它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 B它是要彻底消灭一切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它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革命 ) D它是要解放全人类的革命 40、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 ABCD ) A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在实践中长期探索 B社会主义向共和主义的过渡是一个长期过程 C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需要更长的实践过程 D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范围的实现是长期、曲折的过程 三、简答题 41(简述实践的含义和基本特点。 答: 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客观性 (2)自觉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42(简述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答: (1)是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分歧。 (2)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认为历史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否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英雄史观。 (3)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史观。 43(简述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 答: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职能资本家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成为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这些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主要有: (1)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 (2)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 (3)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 (1)从生产力方面看。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度, 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2)从生产关系方面看。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 (3)从上层建筑方面看。 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 45(如何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及其实现的必要条件? 答: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每个社会成员的体力智力获得全面发展和自由运用,个人的全部智慧、力量和潜能素质都能全面自由地尽量发挥,每个社会成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以及社会的需要自由地选择职业。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1)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2)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 (3)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束缚。 (4)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四、论述题 46(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答: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 (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 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 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的,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但是,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 (2)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47(试述价值规律的 课 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A.自然性 B.可知性 C.不可逆性 D.客观实在性 3.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B )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B.世界是统一的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B )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 5.在B ) A.C )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原有的度 D.事物的变化是否合乎规律 7.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C ) A.普遍联系法 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D.具体分析法 8.认识主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 ) A.能动性 B.被动性 C.消极性 D.积极性 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B A.唯心主义辩证法 B.唯物主义辩证法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10.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真理问题的是( A ) A.真理是有价值的 B.有用即真理 C.真理是永恒的 D.真理是万能的 1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 C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马克思 D.恩格斯 12.社会形态最基本的划分法之一是( B ) A.意识形态划分法 B.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 C.文化形态划分法 D.政治形态划分法 13.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 A ) A.历史决定论 B.历史被动论 C.历史宿命论 D.历史意志论 14.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C ) A.政治标准 B.思想标准 C.经济标准 D.道德标准 15.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的标准是(A ) ) ) 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 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还是被动的 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还是偶然的 16.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B.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矛盾 C.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17.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会导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B )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18.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B ) A.可变资本 B.不变资本 C.货币资本 D.商品资本 19.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A ) A.c?v B.m?v C.c+v D.m,(c+v) 20.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其核心问题是分析( A ) A.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 B.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 C.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区别 D.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1.剩余价值与利润从数量上看( C )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两者的大小无法判断 22.商业资本所执行的职能是( C ) 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B.生产出剩余价值 C.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D.贷出货币,投入生产和流通中 23.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这表明( D ) A.股票价格等于股票票面额 B.股票这种商品是有价值的 C.股票价格的变动唯一取决于股息收入 D.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变化,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 24.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 D ) A.社会分工的出现 B.自然分工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出现 D.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25.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A ) A.“参与制”实现的 B.“个人联合”实现的 C.竞争机制实现的 D.价格机制实现的 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控主要是运用( A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27.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提出者是( B ) 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28.马克思所说未来社会的第一阶段是指( D ) A.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C ) A.普选制 B.一人一票制 C.民主集中制 D.党委负责制 30.共产主义的本质因素是( D ) A.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B.人民生活富裕 C.实行按需分配 D.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在题后的括号 ACD ) A.机械性 B.局部性 C.不彻底性 D.形而上学性 32.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会导致( CD ) A.宿命论 B.唯心主义先验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因为( ABC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产物 34.人类生存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 AD ) A.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 B.地理环境决定经济政治制度 C.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和意识形态 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3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 BC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36.商品的二因素是指( AD ) A.使用价值 B.超额剩余价值 C.剩余价值 D.价值 37.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中,“三权”包括( ACD ) A.立法权 B.财政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 38.产业资本的全部循环运动依次经过的阶段有( ACD ) A.购买 B.分配 D.销售 C.生产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包括( ACD ) A.资本主义国有企业 B.大型混合联合企业 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D.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40.社会主义民主( ABC ) A.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B.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 C.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同其他社会的民主没有本质区别 三、简答题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答: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还在于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再次不仅在于它提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答: 真理具有绝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绝对性称作“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 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真理是绝对的,同时又是相对的,具有相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相对性称作“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有两个含义: (1)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 2)真理的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 ( 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 真理既是绝对的, 对性具有如下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4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 邓小平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中,能够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2)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44.简述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答: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2)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45.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答: (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有影响作用。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 课程 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 B ) A(实现共同富裕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民主自由 D(实现公平正义 2(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 A ) A(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 3(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 D )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4(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 ( A ) A(同一性 B(普遍性 C(客观性 D(特殊性 5(对外国文化要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对立统一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 D(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 6(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 ( C )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B(前者是绝对的,后者是相对的 C(前者是通过自然力量相互作用实现的,后者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 D(前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后者是可以随人的意志改变而改变的 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 D ) A(意识是生物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 ( A ) A(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9(概念、判断、推理是 ( A )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0(判断一种观点是非对错的标准是 ( D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效果定是非 11(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 ( D ) A(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 B(了解事物的各种现象 C(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D(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 12(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C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阶级斗争 13(下列选项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的是 ( D ) A(渔猎社会 B(工业社会 B ) C(信息社会 D(封建社会 14(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和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15(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 ( A ) A(物质利益的对立 B(思想观念的对立 C(社会地位的不同 D(政治主张的不同 1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 的( C ) A(阶级性质 B(组织原则 C(根本宗旨 D(政治纲领 17(依据劳动二重性原理,具体劳动 ( D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超额剩余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18(商品的价值构成c+v+m中 ( C ) A(c+v+m都是新创造的价值 B(m是新创造的价值 C(v+m是新创造的价值 D(v是新创造的价值 19(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C ) A(市场竞争规律 B(成本节约规律 D(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20(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是 ( C )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价值 C(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D(劳动力的价值 21(依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资本可划分为 ( A )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和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和不变资本 22(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了周期性。资本主义再生 产周期中决定性的阶段是 ( A )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23(超额利润是 ( C )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D(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24(商业资本执行的是 ( A ) A(产业资本中商品资本的职能 B(产业资本中货币资本的职能 C(产业资本中生产资本的职能 D(产业资本中流通资本的职能 25(资本主义利息的本质是 ( B ) A(货币资本使用权的价格 B(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C(借贷资本的报酬 D(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26(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是 ( B )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27(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的出现 ( B ) A(使价值规律在某些领域不起作用 B(使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变化 C(否定了价值规律 D(改变了价值规律的 ( B ) A(建立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一种方式 B(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 ( A ) A(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C(新中国成立之后 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国家之后 30(劳动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 B ) A(社会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信息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 CD )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32(下列表述中,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 ACD )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33(真理具有客观性,是指 ( CD )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 ( ABC ) A(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 B(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 D(人的本质是人人相同的 35(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 ( AB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世界货币 D(贮藏手段 36(资本处于生产过程的时间包括 ( ABCD ) A(劳动时间 B(自然力作用时间 C(停工时间 D(原材料储备时间 3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运行的调控,主要包括 ( ABCD ) A(制定财政和货币政策 B(对经济实行政府干预 C(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扶持 D(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 38(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原因是 ( ABCD ) A(我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我国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商品化程度很低 C(我国原来自然经济占相当大比重 D(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39(下列各项,符合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有 ( ABCD ) A(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B(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C(国家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 D(国家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自行消亡 40(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有 ( ABCD ) A(各国生产力状况各不相同 B(各国历史传统各不相同 C(各国工业化程度各不相同 D(各国文化习俗各不相同 三、简答题 41(简述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答: 规律就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特点包括: (1)客观性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普遍性 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 42(简述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内容。 答: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1、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之间呈现出,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43(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典型特征。 答: (1)经济危机期间最根本的现象和典型特征是商品生产过剩。其他许多现象,如商品滞销、物价下跌、生产下降、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等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生产过剩这个根本特征所引起的,都是生产过剩在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具体体现。 (2)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商品生产过剩,但并非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昀需求即与劳动者的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相对过剩。因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3)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新变化。 答: (1)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所谓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建立和发展一定比重 的国有经济,同时私人企业股权分散化,并出现了工人持股的现象。 (2)在劳资关系上,采取包括建立所谓劳资共决制度,发挥工会在维护工人就业、工作条件改善和进行工资谈判等方面的作用,允许工人代表参加企业管理等多种形式,改善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 (3)在分配关系上,许多发达国家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如实行社会福利政策,通过再分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4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答: (1)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 (2)实现共产主义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全体社会成员文化教育的普及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等,只有在社会主义历史阶级经过长期奋斗才能创造出来。不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展,不具备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就不可能实现共产主义。 四、论述题 46(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 答: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1)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局部的经验的作用,把它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2)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实际经验,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书本出发,把理论当作万古不变的公式,生搬硬套。 这两种错误都曾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重大损失,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避免的。 47(试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答: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有两个因素: 一、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 二、生产资本的构成 生产资本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 生产资本的构成对产业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周转速度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 1、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课程 全国2010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空想社会主义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 C )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位置的移动 C(事物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D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特殊性 D(斗争性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B ) A(D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A )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C ) A(感觉、概念、判断 B(概念、判断、推理 C(感觉、知觉、表象 D(感觉、知觉、推理 10(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B ) A(唯理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1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B ) A(真理具有相对性 B(真理具有客观性 C(真理具有主观性 D(真理具有绝对性 12(地理环境是( D ) A(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B(社会经济结构的划分依据 C(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 D(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 13(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1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 )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变化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D )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 D(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 16(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C ) A(人的心理素质 B(人的文化素质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自然属性 17(货币的本质是( D ) A(价值符号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8(资本的有机构成可表示为( A ) A(c?v B(m?c C(c?m D(m?v 1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B ) A(劳动成为商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D(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活和生产资料 20(商品生产者要实现更多的收益必须使( C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 21(资本循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是( B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A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B(社会两大部类的比例失调 C(商品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D(国家宏观调控的缺失 23(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 B ) A(c+v+m B(c+v C(c+m D(v+m 24(除了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分工,商业资本独立化的条件还有( B ) A(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分工 B(商业资本家有独立的投资 C(存在独立的商业活动 D(存在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商业店员 C ) 25(借贷资本是( A(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相同的职能资本 B(与商业资本、银行资本相同的流通资本 C(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 D(与其他职能资本家获得同样利润的资本形式 26(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A ) A(商品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输出 27(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B ) A(促进市场总生产价格与总价值的平衡 B(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C(促进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D(促进币值稳定与收支平衡 28(资本国际化进程大体是( C ) A(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国际化 B(从借贷资本、产业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C(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D(从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29(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中国共产党人是( D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3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C ) A(按资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平均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ACD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成果 C(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D(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32(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 AD ) A(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ABCD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4(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BC ) A(实现社会变革 B(创造物质财富 C(创造精神财富 D(摆脱一切制约 35(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 BC ) A(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D(垄断剩余价值生产 ABC ) 36(产业资本在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职能形态有( A(货币政策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37(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 ABCD ) A(剩余价值率 B(资本有机构成 C(资本周转速度 D(不变资本的节约 38(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 ABC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劳务全球化 39(19世纪初期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ABC ) A(法国的圣西门 B(法国的傅立叶 C(英国的欧文 D(德国的黑格尔 40(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有( ABCD ) 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B(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 D(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 三、简答题 41(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 答: 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 (1)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在主体之外有一个客观对象,真理就是指主体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相一致。简言之,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实践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客体、手段、结果都是客观实在,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4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答: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有: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社会变革的 先导。 (2)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可能较低,与此相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可能较高。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时代的社会意识都和以前时代的社会意识有联系,它的产生和发展要以前人所积累的思想材料为前提,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 (4)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或称能动性,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重 ( 要表现。 43(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 答: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不断提高对雇佣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1)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44 答: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的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这种结合有多种形式,并且这些具体形式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但其基本的、主要的形式则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也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 (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45(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答: (1)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 (3)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 四、论述题 46(试述辩证否定观的 课程 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 是(C)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学说 B.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2.根据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可以把哲学派别划分为(B) A.唯物论和唯心论 B.一元论和二元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认为世界万物像一阵旋风,瞬息万变,不可捉摸。这是一种(A)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唯物辩证法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我国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基础是(B)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6.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意识本质的是(A)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意识是独立于物质的精神实体 C.意识是人的纯粹主观创造 D.意识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产物 7.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础性的关系是(B) A.认识关系 B.实践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8.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抽象性,另一个是(C) A.能动性 B.直接性 C.间接性 D.客观性 9.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B) A.真理的 B.相互平行的关系 C.相互决定的关系 D.相互制约的关系 14.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B) A.思想观念的分歧 B.物质利益的对立 C.宗教信仰的不同 D.政治主张的差异 15.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应该坚持(C) A.历史主义的原则和精神分析的方法 B.现实主义的原则和精神分析的方法 C.历史主义的原则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D.现实主义的原则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16.商品价值的实体是(D)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17.资本有机构成可以表示为(C) A.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B.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比率 C.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18.在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A)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D.平均剩余价值生产 19.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C) A.议会民主制 B.君主立宪制 C.资产阶级专政 D.总统共和制 20.下列各项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B) A.以生产工具形式存在的资本 B.以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D.以厂房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 21.生产不再下降,失业不再增加,企业倒闭停止。这种状态属于资本主义再生 产周期中的 (B)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22.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润率是(C)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流通资本的比率 23.商业利润的来源是(C) A.商品流通中的贱买贵卖 B.商业店员和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24.构成资本家全部职能资本的是(D) A.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B.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C.生产资本和借贷资本 D.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25.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和新特征是(A) A.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 B.私人垄断取代国家垄断 C.自由竞争取代私人垄断 D.自由竞争取代国家垄断 26.20世纪后半期垄断组织发展的新形式是(D) A.辛迪加 B.卡特尔 C.托拉斯 D.混合联合公司 2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C) A.自由竞争来实现 B.私人垄断来实现 C.“参与制”来实现 D.“个人联合”来实现 28.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A) A.共产主义者同盟 B.德国社会民主共党 C.中国共产党 D.俄国社会民主共党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 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 C.民主监督制 D.民主集中制 3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B)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平均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B.人的本质是具体的 C.人的本质是可变的 D.人的本质是永恒的 35.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C) A.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B.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符合原有理论的才是真理 D.能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才是真理 36.决定(BC) A.劳动时间 B.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C.停工时间 D.社会平均的工资水平 37.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ABC) A.生产时间 B.流通时间 C.生产资本构成 D.预付资本量 38.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目标包括(ABCD) A.保持经济的稳定与适度增长 B.保持币值与物价的稳定 C.实现充分就业 D.保持国际国 B.可变资本 C.流通资本 D.剩余价值40.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的灭亡创造了主客观条件,它们有(ABD) A.社会化大生产 B.现代无产阶级 C.市场经济 D.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简答题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答: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42(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 答: 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3)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43(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单个企业能够稳定长期地获得吗? 答: (1)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个别企业率先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这个企业的资本家就会由于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而能够比其他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2)由于其他企业也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个别劳动时间缩短、个别价值降低,因此单个企业不能够稳定长期地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答: (1)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 (2)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 (3)当代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所进行的某些社会改良,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目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说明它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已经发生了某些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4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答: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1)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其成长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 (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从而导致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 (3)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和格局的变动演化,也是决定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四、论述题 46. 用认识反复性的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答: 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1)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由于受客体和主体诸多因素的限制,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 (2)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 (1)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完全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这种认识使我们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重大挫折。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3)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还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试述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47. 答: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就是与土地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业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 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 级差地租的形成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1)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 (2)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资本主义农业中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的源泉是耕种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全国2010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 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D )A.配第、斯密、李嘉图 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 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C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C)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B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D)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 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C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 C.参加社会实践 D.研究实际情况 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A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 D)A.能动性 B.间接性 C.客观性 D.直接性 10.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B )A(真理就是客观规律,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 B(真理具有客观性,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是具体的,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封建 11.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B(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2.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C )A.社会改革 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 D.科学技术革命 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A )A.劳动是人的本质 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 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 1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B )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1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 B)A.社会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 1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C )A.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价值和交换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1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C)A.资本积聚 B.资本集中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18.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国家中掌握立法权的是(D )A.国家元首 B.政府 C.法院 D.议会 19.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A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20.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二部类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D )A.第一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B.第二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C.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D.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总和 21.资本主义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D )A.商品价值 B.生产成本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22.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 )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工会 23.银行利润的本质是(A )A.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B.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C.银行收取的贷款利息 D.银行收取的服务费 24.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通过(B )A.“参与制”来实现 B.“个人联合”来实现 C.资本输出来实现 D.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来实现 25.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D)A.实现经济增长 B.促进充分就业 C.实现外贸平衡 D.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2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D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资本的全球化 D.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27.在苏维埃俄国领导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负责人是(A )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林 D.托洛斯基 28.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依据是(B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 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 29.社会主义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A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加强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30.当前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彻底消灭“三大差别”C.彻底消灭剥削 D.完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有 (BC ) A.相对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折衷主义 32.下列各项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 ABC)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3.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有( BC)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永恒发展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3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ABC )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 C.实践不断提高人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经验材料和新的认识工具 们的认识能力 D.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3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我国改革性质和特点的有(ABD ) A.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的 B.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有序地进行的 C.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改变 D.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6.单位商品价值量(BC ) A.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D.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37.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CD ) A.两大部类的平衡 B.总供需的平衡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 D.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 38.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有(CD ) A.土地私有权垄断 B.土地经营权垄断 C.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D.土地地理位置不同 39.20世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ABCD )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40.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因为(ABCD ) A.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B.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C.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D(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三、简答题 4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答: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1)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2)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42(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要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第二,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43(简述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答: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1)二者表现不同的经济关系。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 (2)二者数量不同。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而剩余价值率只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因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它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 (3)剩余价值率清楚地表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则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所产生出来的。 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答: 第一,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第二,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也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 第三, 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45(简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内容。 答: (1)人类从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2)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 (3)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 四、论述题 46(试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动能动性 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规律,盲目蛮干。 (2)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47.试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与阶级局限性。 答: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逐步萌芽和产生,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而逐步发展形成的。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以及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的上升时期,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 (3)早期的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和思想家,在政治、哲学、法律、经济、文化、艺术、教育、道德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富于进取的精神的先进理论和观念,继承和发扬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局限性: 当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特别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后,随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展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整体上逐渐丧失其历史进步性,日益演变成公开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竭力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体系,从而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局限性。 全国2011年1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 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3.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 ) A.一元论 B.二元论 C.唯物论 D.唯心论 4.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C ) A.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观点 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D.本质决定现象的观点 5.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 D )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6.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A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1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看,就是(C ) 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过程 A.感性认识—— B.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 C.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 D.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 1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自然科学属于( C ) A.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13.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 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 D ) A.人的发展状况 B.地理环境的状况 C.生产力的水平 D.生产关系的性质 1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C )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创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 15.社会改革的实质是( D ) A.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 B.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 C.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与更新 D.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 1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D )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7.“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C )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 D.消费者的心理决定价值 1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货币的所有者在流通中购买到( A.劳动工具 B.劳动力 C.劳动场所 D.劳动对象 19.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政体形式是(A ) 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专制独裁制 C.两党制和多党制 D.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20.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D ) A.预付不变资本的平均周转 B.预付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 C.全部固定资本的平均周转 D.预付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21.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D ) A.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 B.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问题 C.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B ) 22.同股票价格成反比的是(A ) A.银行利息率 B.股息 C.股票票面额 D.股票控制额 23.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的( D ) A.货币资本职能 B.商品资本职能 C.生产资本职能 D.流通资本职能 2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 )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消除自由竞争 2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C )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 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 D ) A.自由市场经济调节 B.制定经济政策与法令 C.国民经济计划化 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27.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的物质条件是( A.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B.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 C.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D.高新科技成果的创造 28.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立足于( B ) A.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科学预言 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C.巴黎公社的原则 D.生产力决定论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 ) 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 C.群众监督制 D.民主集中制 30.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 )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 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C ) D.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在题后的括号) 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 C.地理环境 D.国家政权 35.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根源于( AC ) 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 B.市场供求关系的内在要求 C.竞争的压力 D.垄断的需要 36.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 CD ) A.各部门资本总量的多少 B.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C.各部门的利润率的水平 D.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37.下列各项正确表述级差地租含义的有( ABC ) A.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 B.级差地租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C.级差地租是租种优等地和中等地应缴纳的地租 D.级差地租是租种任何土地都需要缴纳的地租 38.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包括( AB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必要的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39.下列各项属于实现社会主义自我发展与完善的成功经验的有(ABC ) A.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B.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 C.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D.完全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发展 40.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需要一定社会条件的,它( ABCD ) A.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实现 B.要以社会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为支撑 C.要以社会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为支撑 D.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三、简答题 41.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答: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42.简述真理和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 答: 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称作“相对真理”,有两个含义: (1)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 (2)真理的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 43.简述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答: 政治上层建筑亦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 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相互区别,又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转化。 (1)首先,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 (2)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成的物质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 44.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答: 劳动的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来看是具体劳动。 各种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是由各种性质的形式不同的具体劳动所生产出来的。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 (2)生产商品的劳动,从另一方面来看又是抽象劳动。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尽管其具体形式千差万别,但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支出。这种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45.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有什么不同, 答: 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主要有: (1)竞争目的不同; (2)竞争手段有了新的变化; (3)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4)竞争的范围不同。 四、论述题 46.试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答: 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1)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2)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1)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2)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3)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1)首先,因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按必然规律办事,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 (2)其次,因为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我们应当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现象背后隐藏的 必然性。 47.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答: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人们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 (4)社会主义事业要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的领导,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全国2011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 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A ) A.理论品质 B.理论基础 C.理论核心 D.理论 B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 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感觉的集合 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4.“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 A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 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稻谷、小麦、大豆、高梁等之间的关系属于( C )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 D )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7.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 A ) A.客观性 B.变动性 C.社会性 D.能动性 8.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B ) A.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B.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价值关系 D.创造与被创造的主从关系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包括两次飞跃,其中第二次飞跃是( B ) A.从概念到判断的过程 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 D.从感觉到概念的过程 10.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并且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这说明人类的认识是(D ) A.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C.正确和错误的统一 D.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1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2.下列概念中,反映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是( B ) B.生产关系 A.生产力 C.生产方式 D.生产资料 1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是一种( A )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14.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 D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B.人口因素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C.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15.“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论断表明社会改革与社会 革命( C ) A.都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目的 B.都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C.都是要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D.都不需要采取暴力冲突的形式 16.从本质上看,货币是( D ) A.特殊的资本 B.普通的商品 C.一般等价物 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7.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A ) A.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B.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C.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D.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18.用于发放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C )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贮藏手段职能 19.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 C ) A.法院 B.检察机构 C.议会或国会 D.政府 20.公式W„P„表示的是产业资本循环的( B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1.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顺序一般为( D ) A.萧条—危机—复苏—高涨 B.复苏—高涨—危机—萧条 C.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D.高涨—萧条—危机—复苏 22.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B ) 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剩余价值率大于利润率 C.剩余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成反比 23.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 C ) A.优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 B.中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 C.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 D.各类土地的平均生产条件决定 24.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表现在( C ) A.它已掌控了所有银行业务 B.它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 C.它已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 D.它已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 25.从作用上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管理(C ) A.维护了全社会的利益 B.维护了全体资本家的利益 C.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维护了全体私有者的利益 26.从性质上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是( B A.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经济困难的一种方式 B.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 C.扼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手段 D.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独立的工具 2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 D ) 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 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其阶级对立已经消失 D.其社会性质发生了部分质变 28.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 A ) ) A.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C.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 D.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决定的 29.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 B )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工人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30.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 A ) A.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市场经济体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BCD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2.下列各项体现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有( ABC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 C.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3.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 ABD ) A.感觉 B.知觉 C.概念 D.表象 34.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 BC ) A.军队和法庭 B.哲学和宗教 C.艺术和道德 D.逻辑学和语言学 35.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可变资本含义的有( BC ) A.可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C.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殖的那部分资本 D.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转移的那部分资本 36.产业资本循环的职能形式有( ACD ) A.货币资本 B.流通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37.商业资本的作用有( ABCD ) A.促进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B.帮助产业资本家节省流通费用 C.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D.缩短流通时间 38.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手段有( ABC ) A.公开市场业务 B.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C.再贴现利率政策 D.利率政策 39.从人员构成上看,马克思主义政党( ACD ) A.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 B.由工人阶级的全体成员组成 C.有其他阶级的先进分子加入 D.有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加入 40.共产主义社会经济上的特征主要有( ABCD ) A.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 B.对社会经济的计划管理与调节 C.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 D.生产力极大提高、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三、简答题 41.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42.如何理解人民群众范畴,简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答: 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内容是: (1)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2)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集团及拥护社会主义和赞成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也都属于群众的范围。 (3)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人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因而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作用: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答: (1)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商品生产过剩,但并非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与劳动者的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相对过剩。因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当这个矛盾达到十分尖锐化的程度,就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44.简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答: (1)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3)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4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答: (1)依据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阶段原理,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 (2)共产主义社会不会自行到来,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大力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出一系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逐步创造条件的过程。 四、论述题 46.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并说明中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答: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真理是主体对客体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相一致。第二,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对照,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一般来说,人们按照一定的认识去行动,如果取得了成功,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如果遭到失败,就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2)我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放弃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就会亡党亡国。 47.试述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 答: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价值既然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因而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由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所决定的。 (2)商品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的 各种商品,其价值量的确定,是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 来实现的。 (3)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或能力,通常由单位劳动时间C ) A(与时俱进 B(综合创新 C(理论联系实际 D(发展马克思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C ) A(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 C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表明时间具有( C ) A(持续性 B(绝对性 C(一维性 D(伸张性 5(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 D ) A(坚持实践的观点 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C(坚持辩证的否定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 ) A(事物的D )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D(如果违背规律,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就越严重 8. 意识的起源和认识的起源是( A ) A(一致的 B(不一致的 C(同时的 D(不同时的 9.“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10(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说的是认识的( A A. 辩证运动 B(绝对运动 C(相对运动 C ) ) D(辩证否定 11(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的是( A ) A(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 B(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 C(真理和谬误相互排斥 D(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B ) A(社会关系 B(经济关系 C(交往关系 D(竞争关系 1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提出者是( B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4(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是( B ) A(和平发展 B(暴力革命 C(渐进改革 D(文化宣传 15(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D ) A(具有自我意识 B(具有宗教信仰 C(具有语言文字 D(制造使用工具 16(在商品赊购赊销中,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 C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1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D ) A(商品按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 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D(劳动力成为商品 18.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C ) A(价值规律 B.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 19(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 ) A(议会制 B(三权分立制 C(普选制 D(多党制 20(合称为流通资本的两种资本是( C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C(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 D(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 2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B ) A .I(V+m)=IIc B .I(V,?v+m/x)=II(C+?c) c)+II(C,?c) C .I(C+V+m)=I(C+? D .II(C+V+m)=I(V+?v+m/x)+II(V+?v+m/x) 22(平均利润形成之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表现为市场价格围绕( A(生产成本上下波动 B(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C. 价值上下波动 D(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23.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A ) A(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 B(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24(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 B ) A(国家垄断资本 B(金融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 D(借贷资本 25. 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是( C )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混合联合企业 D(康采恩 2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B ) A(生产要素市场化 B(资源配置国际化 C(国际分工普遍化 D(市场经济一体化 27(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 D ) A(工人阶级及其群众组织 B(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 C(工农联盟 D(无产阶级专政机关 28(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 A ) A(公有制为主体、全民所有制为主导 C ) B(不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29(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 A )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资分配 30(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是指( A ) A(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B(过渡阶段和社会主义社会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D(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 ABD ) A(客观性 B(自觉能动性 C(辩证否定性 D(社会历史性 32(规律具有( ABCD ) A(永恒性 B(普遍性 C(客观性 D(实践性 3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表现为( ABCD ) A(实践关系 B(制约关系 C(认识关系 D(对立关系 3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表现为( ACD )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决定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5(文化的根本特性有( ACD ) A(创造性 B(无政府性 C(自由性 D. 兼容性 3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所需要的基本经济条件有( AC ) A(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B(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 37(在棉纱的生产过程中,棉纱的生产成本包括( ABC ) A(耗费的棉花价值 B(磨损的机器设备价值 C(工人劳动力价值 D(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8(商业资本对产业资本的重要作用体现为( ABCD ) 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B(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 C(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D(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39(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主要有( ACD ) A(科技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B(贸易保护主义加强 C(国际贸易自由度提高 D(国际资本流动大幅增加 40(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AB ) A(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B(要从具体国情出发 C(要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D(要按发达国家模式发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劳动改变了古猿的身体结构,创造了人的手和脑,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形成了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人类和人类社会。 (2)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的基础。 (3)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以及其他各种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得以解决,对东社会不断发展。科学实验的进行大大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42.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答: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是因为:第一,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第二,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43.简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答: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与每个社会形态始终。这两对矛盾制约和决定了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面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决定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讲。所以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44.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 答: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45.平均利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什么因素, 答:平均利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各生产部门利润水平的高低;第二,社会总资本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即投入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平均利润不是各部门利润的简单平均。 四、论述题 46.论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其现实意义。 答: 47.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为什么能取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答:(1)在俄国、中国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必然性。 这些国家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生产力,这是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最根本的物质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化要求改变束缚其发展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些国家其国 C ) A(培根、洛克 B(圣西门、欧文 C(黑格尔、费尔巴哈 D(斯密、李嘉图 2(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 D ) A(辩证法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C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 A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质量互变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D ) A(要承认事物运动的客观性 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6(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B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 D(外因通过 D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 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D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9(感觉、知觉、表象是( A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思想体系的三种形式 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 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C )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唯理论的错误 D(经验论的错误 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B )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实践可以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D(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1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对象的广度 C(劳动者的素质 D(劳动产品的质量 13(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的是( D ) 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 D(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14(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是(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D(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矛盾 15(社会改革的实质是( C ) A(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 B(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 C(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 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 16(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 B ) A(政治立场 B(经济地位 C(思想观点 D(文化水平 D ) 17(商品交换中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表现为( A(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B(价格总是低于价值 C(价格总是等于价值 D(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8(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B ) 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个体劳动与联合劳动的矛盾 1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 A A(m:v B(v:m C(m:(c+V) D((c+v):m 20(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B ) A(市场供求关系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C(个别劳动时间 D(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21(社会总产品的两大部类是指( A ) A(生产资料部类和消费资料部类 B(劳动资料部类和劳动对象部类 C(可变资本部类和不变资本部类 D(固定资本部类和流动资本部类 22(下列不属于生产时间的是( A ) A(生产资料采购时间 B(原材料储备时间 C(停工时间 D(自然力作用于产品的时间 C ) 2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商品价值表现为(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 B(不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C(生产成本与利润之和 D(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 2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银行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率水平( B ) A(大体与借贷资本家获得的利息率水平相同 B(大体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相同 C(大大高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 D(大大低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 25(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 B ) A(土地的经营垄断 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C(土地具有不同等级 D(资本主义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26(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是指( D ) A(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 B(资本市场上流通的所有货币资本 C(垄断的银行资本 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形式 27(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大多采取( B )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浮动价格 D(固定价格 28(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社会主义的前阶”的是( C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29(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 C ) A(工人阶级 ) 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 C(马克思主义政党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30(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D ) 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 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在题后的括号 ACD ) A(科学社会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2(下列各项正确揭示了意识本质的有( BCD ) A(意识是纯粹主观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33(下列选项属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ACD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D(实事求是 34(下列选项属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有( AB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社会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35(资本主义三权分立中的“三权”是指( BCD ) A(财政权 B(行政权 C(司法权 D(立法权 36(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 AB ) A(级差地租 B(绝对地租 C(平均利润 D(借贷利息 37(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ABC ) A(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B(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客观要求 C(是由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D(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8(在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主要体现在( ABC ) A(思想领导方面 B(政治领导方面 C(组织领导方面 D(经济领导方面 39(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重大差别有( ABCD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公有制形式不同 C(分配原则不同 D(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同 4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 ABD ) A(工农差别 B(城乡差别 C(行业差别 D(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 答: 根据恩格斯的描述,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作以下几点说明: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了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42(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答: 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1)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2)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4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答: 真理具有绝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绝对性称作“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真理是绝对的,同时又是相对的,具有相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相对性称作“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有两个含义: (1)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 (2)真理的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 44(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答: (1)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2)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所构成,因而就需要降低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45(简述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 答: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职能资本家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成为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这些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主要有: (1)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 (2)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 (3)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一方面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体现着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以及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答: 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这表明群众路线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人心向背决定一切,我们要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仍然要坚持从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个根本前提出发,相信和依靠群众,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任务。 47(试述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对经济落后的资本输入国的影响。 答: 垄断阶段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大量所谓“过剩资本”的出现,这是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 资本输出的可能性: (1)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也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和经济侵略,使这些国家原有的自然经济逐步趋于瓦解,商品经济开始发展起来,并被卷入了世界市场。 (2)这些国家的劳动者出现了分化,劳动力市场出现,有充足而且价格很低的劳动力供给。 (3)这些国家基础设施的发展,铁路、公路、港口等发展近现代工商业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已有所建设,为输入资本提供了一定条件。 对于那些处于较低发展阶段上的、经济比较落后的资本输入国来说,大量国外资本的输入,有两重作用。 (1)一方面,外来资本和生产方式的进入,促进了这些国家自然经济的瓦解、商品经济和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生长和发展,建设了一些近现代的工商企业和发展经济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2)另一方面,国外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D ) 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 结果。这是一种( A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C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B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 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 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A )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 ) A(感觉 B(概念 C(判断 D(推理 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 标准,这是一种( B ) 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唯理论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C ) 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 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 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D ) A(语言学 B(逻辑学 C(数学 D(哲学 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方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14(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C ) A(折中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15(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 ) A(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 B(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 C(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D(决定历史时代的特点 1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B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 17(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 B ) A(不会有很大变化 B(会不断扩大 C(会不断缩小 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 18(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D )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 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19(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 ) A(议会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普选制 20(超额利润是( D )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 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21(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主要体现在无偿占有( D ) A(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 B(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实现的全部价值 C(店员必要劳动实现的价值 D(店员剩余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 22(利息的本质是( A )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C(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 D(使用产业资本支付的报酬 23(土地价格是( D ) 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B(级差地租的货币表现 C(利息的资本化 D(地租的资本化 24(在资本主义社会,垄断组织销售产品时多采取( A )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社会生产价格 D(市场价格 25(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 C )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金融资本主义 26(下列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新变化的是( B ) A(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 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 C(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D(信息产业的兴起 27(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 ) 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B(生产资料私有制代替生产资料公有制 C(全世界实行垄断资本主义 D(全世界实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28(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首先要经过( A ) 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D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共产主义 30(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D ) 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C(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实现的 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31(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经典著作有( CD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哲学的贫困》 D(《共产党宣言》 32(下列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有( ABC ) A(物是感觉的集合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心外无物 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ACD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4(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的有( ABD ) A(劳动是人的本质 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 D(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5(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有( ACD ) A(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B(促进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平衡 C(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36(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 BCD ) 37(借贷资本的来源包括( BCD ) A(职能资本运动中暂时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 B(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C(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 D(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 38(垄断利润的源泉有( ABC ) A(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其他国家劳动者创造的部分价值 D(垄断价格带来的利润 39(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有( ABCD ) A(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C(没有找到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 D(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40(下列各项属于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有( BC ) A(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和垄断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4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 答:(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却忽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42(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 (1)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2)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43(简述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答: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 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44(简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答:其内容包括: (1)生产全球化 (2)贸易全球化 (3)资本全球化 4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 (1)思想领导方面。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不断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政治领导方面。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在对社会各项事业进行政治领导的实践中,党要起到政治领导核心的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组织领导方面。 社会主义建设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在执政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系统、有管理、有序地进行。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46(试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并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我国改革的性质和特点: (1)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 (3)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的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过程。 (4)我国的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2)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3)改革革除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 (4)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47(试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答: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有两个因素: 一、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 1、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非劳动时间是指生产资料已进入生产领域,但尚未或暂时未同劳动力相结合的时间,它包括自然力对劳动对象发生作用的时间、停工时间以及生产资料的流通时间。 2、流通时间是指产业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它包括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和销售产品的销售时间。 二、生产资本的构成 生产资本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 生产资本的构成对产业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周转速度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 1、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课程 全国2012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B )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 A ) 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 3( 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 B )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D )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C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变化的 D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7( 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 B )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D ) 8(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A(感觉 C(理论—实践—理论 D(实践—认识—实践 9( 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A ) A(形象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抽象性 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B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中包含着错误 D(真理来源于主观创造 11(生产方式包括( C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12(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 D ) A(教育 B(管理 C(生产资料 D(自然科学 13(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B ) A(渔猎社会 B(封建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14(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D(创新意识和传统观念的矛盾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 A(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的矛盾 16(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 B ) A(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B(剩余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D(利润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C ) A(它由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决定 B(它由其使用价值决定 C(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 D(它包含习惯和法律因素 18(资产阶级道德观的基本原则是(A ) A(利己主义 B(拜金主义 C(自由主义 D(享乐主义 19(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增殖的阶段是( C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运输阶段 20(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应 等于( A(第一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B(第二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C(两大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D(两大部类消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总和 2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可用字母表示为( B ) c+v+m B(c+v C ) A( C(v+m D(c+m 22(决定利息量的因素是( D ) A(银行自有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 B(银行自有资本总额和利息率 C(借贷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 D(借贷资本总额和利息率 23(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是( B ) 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工会 24(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形式是( A ) A(垄断价格 B(个人联合 C(参与制 D(资本输出 25(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是( C )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国 ) A(混合联合公司 B(跨国公司 C(托拉斯 D(国际垄断联盟 27(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 A )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2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B ) A(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政权 B(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 C(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 D(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29(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C)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 C(政治体制不同 D(意识形态不同 3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D ) A(原始社会的分配原则 B(阶级社会的分配原则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在题后的括号 ACD ) A(细胞学说 B(狭义相对论 C(生物进化论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32(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BD ) A(物是感觉的复合 B(理在事先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D )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 BC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35(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 BCD ) A(军队和政府机关 B(哲学和政治思想 C(数学和思维科学 D(道德和法律思想 AB ) 36(价值规律的 A(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实行等价交换 C(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D(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37(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复苏阶段的特点有( BC ) A(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倒闭停止 B(生产逐渐回升,企业利润增加 C(就业日益增多,信贷逐渐活跃 D(生产消费两旺,社会经济繁荣 38(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BCD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和措施有( ABC )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国民经济一定程度的计划管理 D(资本输出 40(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有( ABCD ) A(完全摆脱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B(完全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 C(完全摆脱仅仅作为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 D(完全摆脱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三、简答题 41(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答: 第一,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只强调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或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的错误观点。 42(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第二,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第三,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43(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后果。 答: 一、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二、资本积累的后果 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2、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3、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44(简述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和源泉。 答: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就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垄断所获取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 一、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1、土地私有制的垄断,使农业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 2、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 二、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地租就是这部分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45(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答: (1)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 (3)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 四、论述题 46(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答: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既有量的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性,又有质的规定性。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既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47(试述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原因及主要 (,) A精读马列著作 B把握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形式的是 (,) A物质生产活动 B出力社会关系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艺术表演活动 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是很荒谬的,因为它违背了 (,) 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原理 B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的原理 C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D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 “白马非马”这一诡辩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现象与本质的联系B局部和整体的联系C个别和一般的联系D量变和质变的联系 从小脱离社会、在狼群中生存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 A意识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 (,) 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 A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 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说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C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 C经验论的错误 D唯理论的错误 感觉、知觉、表象是 (,) A社会心里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C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生产工具B运输工具C通讯工具D包装设备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说 (,) A任何上层建筑都产生于经济基础之后 B任何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 D上层建筑整体的变化 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 A机械决定论 B 历史唯心论 C历史使命论 D历史唯物论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质 (C) A是由人的文化素质决定的 B是由人的心理素质决定的 C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D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 商品的二因素指的是 A使用价值和剩余价值 B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C价值和使用价值 D价值和交换价值 货币的本质是 (,) A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B偶尔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固定充当特殊等价物的商品 D偶尔充当特殊等价物的商品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 (,) A能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B能生产出具有价值的商品 C仅能生产出自身价值 D能生产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是 (,)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通资本 在购买阶段,产业资本采取的职能形式是 (A)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商业资本 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可以划分为 (,) A劳动资本和劳动对 象 B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 C劳动工具和消费资料 D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平均利润的形成主要是 (,) A部门 (,) A货币资本的职能 B生产资本的职能 C流通资本的职能 D商品资本的职能 农业资本家在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使劳动生产率提高所能获得的剩余价 值属于(B) A级差地租1 B级差地租2 C绝对地租 D垄断利润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是 (B) A垄断的工业资本家 B垄断的银行资本家 C垄断的商业资本家 D垄断的农业资本家 (C) 垄断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的物质基础是 A资本主义议会制度 B国家管理经济职能 C社会化大生产 D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不属于这些新变化的是 (C) A工人持股现象的产生 B资本社会化趋势的发展 C工会组织的产生 D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是 (A)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斯大林 C卢森堡、拉法格 D毛泽东、朱德 列宁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理论贡献是 (D)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 D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 A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B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巩固无产阶级政权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当前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 (B) A实现共产主义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实现博爱平等 D实现平均分配 二多选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代表人物有 (ABD) A黑格尔和费尔 巴哈 B斯密和李嘉图 C培根和洛克 D圣西门和傅立叶 下列各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的有 (ABCD) A机械性 B形而上学性 C直观性 D不彻底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具有 (BC) A终极性和永恒性 B客观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阶级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BCD)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非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ABCD) A是在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下实现的 B是在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中实现的 C是在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中实现的 D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中实现的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在经济上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有 (AB) A大量有人 身自由却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的存在 B少数人完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货币财富的积累 C封建主义政权的瓦解 D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ABC) A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B生产资本的构成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D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资本主义农业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包括 (ABC) A级差地租 B绝对地租 C平均利润 D利息 跨国垄断企业高额利润的主要来源包括 (ABC) A本企业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B本国其他企业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其他国家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跨国垄断资本自身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能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是因为他们完全摆脱了 (ABCD) A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束缚 B旧式分工的束缚 C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束缚 D接受教育和训练的差别和限制 三简答 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 义,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因此,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1)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认识发展 (2)实践不断为认识提供经验材料和认识工具,使认识不断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简述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 答:(1)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2)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国家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3)社会革命往往采取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一般不发生激烈的外部冲突。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答:(1)劳动过程是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他为一切社会所共有。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的各种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过程,其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劳动过程也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2)资本家一定会使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创造其自身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为其创造出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因此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社会要建立在社会生产力高的发展的基础上, 答:(1)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 (2)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它的物质基础应该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3)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其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从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四论述题 用) A(培根、洛克 B(斯密、李嘉图 C(黑格尔、费尔巴哈 D(圣西门、傅立叶 2、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D )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一元论 3、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 C ) A(唯物辩证法 B(形而上学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主观唯心主义 4、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C ) A(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B(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 C(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 D(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B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6、下列说法中,属于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 D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7、辩证唯物主义人无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 A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人实施主体对客体的反应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认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D )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直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认识-实践-认识 D(实践-认识-实践 9、作为真理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A A(相对性 B(能动性 C(绝对性 D(普遍性 10、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人们的认识时是否( C ) A(与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相符合 B(与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相符合 C(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D(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1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C ) A(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统一 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统一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D(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 12、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从其主体的角度看可分为( C ) A(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13、划分经济社会形态所依据的标准是( A ) A(生产力的水平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14、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有多种,但最基本的动力是( D ) A(阶级斗争 B(社会改革 C(社会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15、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 A ) A(有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 B(有思想观念的分歧引起的 C(有政治主张的差异引起的 D(有宗教信仰的不同引起的 16、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商品含义的是( D ) B(具有稀缺性的物品 A(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C(为自己而生产的有用物品 D(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物品 17、商品经济成为最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的社会形态是( D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 18、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B ) A(二者成正比 B(二者成反比 C(二者总按相同比列变化 D(二者总按不同比例变化 19、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 ) 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B(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 D(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20、产业资本循环采取的职能形式是( C ) A(生产资本、流通资本和银行资本 B(生产资本、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21.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属于资本周转过程中的( B ) A生产时间 B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 D停工时间 22.在平均利润形成之前,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他的利润率一般在( B ) A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B低于社会平均水平C等于社会平均水平D等于其剩余价值率 23.商 业资本家所占有的剩余价值是通过(B ) A剥削商业店员的具体劳动获得的 B剥削商业店员的剩余劳动获得的 C剥削产业工人的具体劳动获得的 D剥削产业工人的必要劳动获得的 24.从理论上讲,股票的价格( A ) A同股息成正比,同利息率成反比 B同股息成反比,通利息率成正比 C通股息和利息率都成正比 D通股息和利息率都成反比 25.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分为( B ) A分工,协作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 B自由竞争和垄断两个阶段 C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三个阶段D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个阶段 26.垄断资本家在售卖商品时,一般都会采用( A )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C市场价格D计划价格 2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 C ) A其社会性质已发生本质改变 B其基本矛盾已得到彻底解决 C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D其社会主要矛盾得到了根本缓解 28.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A )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 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29.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C )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C《共产党宣言》 D《格达纲领批判》 30.下列各项不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是( C ) 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D人得自由而全面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31.作为马克思恩德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有(BC) A辩证法学说 B历史唯物主义学说C剩余价值学说D劳动价值学说 列各项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ACD ) 32下 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3.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 ABC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苦尽 甘来,乐极生悲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ABCD )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35.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应该坚持(AB ) A历史主义原则B阶级分析方法C实用主义原则D精神分析方法 36.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正确表述有( AC ) A他指的是具有劳动和抽象劳动 B他指的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他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D他由商品的二因素决定 37.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包括(ABCD )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D高涨阶段 38.资本主义生产成本的构成要素包括( ABC )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剩余价值D平均利润 39.以资本形态划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的形式包括( AB )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出 C私人资本输出D国家资本输出 40.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区别”有(BCD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B工人和农民的差别 C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简答题: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小P5,10) 答: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 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的科学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它同实际紧密结合。其次,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4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小P153) 答: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是指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3、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小P183) 答:商品经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产生、发展和存在的。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社会分工是指社会生产划分为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的分工,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和逐渐发展,形成了专门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他们相互联系和依赖,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以满足自身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因而有必要相互交换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所以,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第二个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不同的所有者都有自身的经济利益,他们相互之间在交换各自的产品时,在市场上处于权利平等的地位。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要求遵循对等的原则,即按照商品价值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这样,他们的生产和交换便会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从而导致商品经济的产生。 4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有哪些,主要机制是什么,(大P279-280) 答:资本主义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在个别时候、特定情况下,还可能出台某种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直接的干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样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实现的,这也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调控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具体体现。 4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大P320) 答: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论述题: 46、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大P106-109) 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面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第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其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其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其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由此可见,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将二者割裂开,就会犯经验或唯理论的错误。 由于实践的继续,感性认识积累的多了,就会由量变发生质变,出现认识的飞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的这次飞跃非常重要,它是认识任务的真正完成。从实践中,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辩证运动,也就是人们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不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过程。 47、试述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本质、职能与作用。(大P246-248) 答:本质,商业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职能资本。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化的职能资本形式。 职能,商业资本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资本,它所执行的职能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即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作用,第一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第二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第三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第四,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商业资本要能够起到有利作用的是有条件的,关键在于,在社会总资本中,商业资本所占的比例不超过社会必要的限度。商业资本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社会必要的比例限度,那不仅是一种浪费,还会降低平均利润率。
本文档为【09年—12年自考马克思历年真题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97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8KB
软件:Word
页数:144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8-01-04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