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帝内经 伤寒论

黄帝内经 伤寒论

举报
开通vip

黄帝内经 伤寒论内经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 浮于生长之门。 3、★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 求于本。 4、★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5、★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6、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盛则濡泻。 7、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

黄帝内经 伤寒论
内经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 浮于生长之门。 3、★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 求于本。 4、★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5、★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6、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盛则濡泻。 7、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 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8、★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 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9、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 10、上焦如雾,下焦如沤,下焦如渎。 11、★两虚相得,乃克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 12、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驰长为痿。 13、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14、★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絶;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絶。 15、★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灵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16、★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17、★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18、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19、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 20、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21、★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 22、★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 23、★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24、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 25、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26、★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27、★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陨,亦无陨也。 28、★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29、★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30、★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31、★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伤寒论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3、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4、★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5、★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7、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8、★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9、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10、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12、★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13、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4、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5、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6、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17、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18、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19、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泄心汤主之。 20、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肋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21、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22、★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23、★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24、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5、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26、阳明病,肋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27、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28、伤寒吐后,腹涨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29、★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0、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1、★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伤寒七八日,深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篙汤主之。 3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34、★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35、★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36、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37、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38、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39、★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40、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41、★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42、★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43、★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44、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45、★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46、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47、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48、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49、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50、★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本文档为【黄帝内经 伤寒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4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体育
上传时间:2019-07-30
浏览量: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