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陆机文赋创作论

陆机文赋创作论

举报
开通vip

陆机文赋创作论陆机文赋创作论 《 文赋》作者?陆机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它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 佇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詠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

陆机文赋创作论
陆机文赋创作论 《 文赋》作者?陆机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它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 佇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詠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曨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婴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採千载之遗韻。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始躑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可钦。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粲风飞而猋竖,郁云起乎翰林。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在有无而僶俛,当浅深而不让。虽离方而遯圆,期穷形而尽相。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悽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徹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虽逝止之无常,故崎錡而难便。苟达变而相次,犹开流以纳泉;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谬玄黄之秩叙,故淟涊而不鲜。 或仰逼于先条,或俯侵于后章;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意妨。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毫芒;苟铨衡之所裁,固应绳其必当。 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适。极无两致,尽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 或藻思綺合,清丽千眠。炳若缛绣,悽若繁絃。必所拟之不殊,乃闇合乎曩篇。虽杼轴于予怀,忧他人之我先。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 或苕发颖竖,离众绝致;形不可逐,响难为系。块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纬。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荣于集翠。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 或讬言于短韻,对穷迹而孤兴,俯寂寞而无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絃之独张,含清唱而靡应。或寄辞于瘁音,徒靡言而弗华,混妍蚩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象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或遗理以存异,徒寻虚以逐微,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而不归;犹絃么而徽急,故虽和而不悲。或奔放以谐和,务嘈囋而妖冶,徒悦目而偶俗,故高声而曲下;寤《防露》与桑间,又虽悲而不雅。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絃之清氾;虽 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若夫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变,曲有微情。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辞轻;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或览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后精。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絃而遣声。是盖轮扁所不得言,故亦非华说之所能精。 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练世情之常尤,识前脩之所淑。虽发于巧心,或受蚩于拙目。彼琼敷与玉藻,若中原之有菽。同橐籥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虽纷蔼于此世,嗟不盈于予掬。患挈缾之屡空,病昌言之难属。故踸踔于短垣,放庸音以足曲。恒遗恨以终篇,岂怀盈而自足,惧蒙尘于叩缶,顾取笑乎鸣玉。 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馺遝,唯豪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冷冷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而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 伊兹文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俯殆则于来叶,仰观象乎古人。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塗无远而不弥,理无微而弗纶。配霑润于云雨,象变化乎鬼神。被金石而德广,流管絃而日新。 〔轉帖〕陸機《文賦》理論及其藝術價值 在早期,經史是不分家的,換而言之,魏晉南北朝之前是沒有所謂純文學的說法,就算是詩經,也要掛上「言志」來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道德教化。有關於純文學之中的形式注重、審美觀念等等藝術特徵,在此之前,是不被受重視的,曹丕的《典論論文》開啟了文學在歷史上的獨立地位,但從「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來看,曹丕的角度是停留在雜文學的範疇,之後,陸機《文賦》從審美的觀點、技巧上的要求,承襲了曹丕的文體分類,而有所改良,並且影響了劉勰的《文心雕龍》這本批評專書,建立起完整的文學批評系統。就這一點來看,陸機的《文賦》實在是具有著承先啟後的地位。 文賦的文學理論 在王夢鷗《陸機文賦所代表的文學觀念》裡曾經提到:「曹丕的論文是偏向文學欣賞者的立場說話…不像文賦之以一個作家正在吐露其寫作經驗」、「如果說文賦寫的是作家的寫作經驗,則曹丕所陳述的只是讀者的印象批評。」既然是寫一個作家寫作經驗,其文學要求,便很容易地可以在文章脈絡之中找到主旨,大致上,陸機的要求如下: 第一點 ,注重形式要求。陸機在內容上強調以意位主,同時在創作上強調以形式來表現內容,內容的要求雖然是最主要的,但是創文寫作,也應該同時注意到修辭技巧、音韻結構,不可以等閒視之。他對文章形式上的要求,從「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爲匠」、「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可以得知他對修辭的看法是主張唯美精緻;再從「暨音聲之叠代,若五色之相宣」來看,可以得知他主張寫作必須賦予作品節奏、音樂。這些主張分別影響到了後世元嘉文學以及齊梁宮體的發展。海德格爾認為:語言是人類存在的棲身之所。而語言在某個意義程度上就是內容的表現,在文賦裏,陸機就認為言辭並非單純地只是義的附庸,而是:「情曈曨而彌鮮,物昭晣而互進。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這類互相影響的。陸機理論裏,形式是建構在內容這一個基礎上,除了美之外,內容也必須要真實,也就是情感的投入,其實不管是哪個時代,皆是注重言與情要相呼應,情溢於辭或者辭不達意都是有其弊病的。情感則是創作的基本要素,有了情感,才有更充實的內容,這也是陸機在一開始所 要表達的物,意,文三者之間的關係。 第二點 ,深入觀察,博覽群書,培養高尚的情志。這是著重在創作過程中的預備階段,「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能夠仔細觀察周遭的環境,有所領悟,從生活中的經驗擷取智慧;在許多書籍之中,吸取前人的經驗,留其精華,去其糟粕,方能避免「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學者劉宗敏的《試論陸機的文賦》說:「一切創作的泉源皆來自生活,作者的生活體驗愈深刻,愈豐富,文思愈是如泉湧。」閱讀和生活都是寫作的重要因素,在文賦裏面也可以看得出,它其中包含的指導意義是從總結各家創作經驗以及自己的感想所形成的。 第三點 ,注重原創性以及創造力,反對抄襲。這同時也涉及到了創作過程中的構思階段。「雖杼軸於予懷,怵佗人之我先。苟傷廉而愆義,亦雖愛而必捐」,陸機強調創新,然而在創作上卻多模擬之作,學者張文生在《論陸機的文賦》裏面提出他自己的看法:「作者的理論和創作上的不平衡並不足為怪」、「文學原理從理論上的認識到創作中的貫徹常有一段距離」等理由來解釋,但用這一個角度去看待,總覺得說服力不夠。不管是那個地方、時代的文學或者藝術,都會有一個創作上共通的特徵,就是「從模仿到創作」。就如同一個學習西洋畫的學生,老師入門的課程,就是先叫學生模仿各個名畫家的代表作。創作與模仿看似茅盾,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現象,另一個學者富華在他《略論陸機文賦的文章章法論》裏,有個很準確的說法:「模擬是合理的和必要的,是初學者的前提,成熟者必備的技能,因此陸機認為,不繼承先賢哲人的思想文采就談不上創新。」模仿雖然是一個入門的基礎,但若是一味地模仿便了無新意,在「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之餘,也要小心地、適當地裁剪體材,儘量避免落入俗套,或者形成辭不達意的情況,必須擷取自鑄,古意中求取新意。 第四點 ,文體的選擇。從早期曹丕《典論論文》裏面的四體八類,這也是中國文體分類的開始,陸機基於這一個理論擴張,分文體為十類,並說明各類的性質。「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悽愴。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遊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閒雅,說煒曄而譎誑。」一種文體的名稱約定俗成後,則該體必然會有該體的特性所在,所以一個作家對於一種文體的特徵是否能夠掌握住,便成了批評與寫作的原則。「苟達變而識次,猶開流以納泉」,在寫作的時候,如果能夠達變識次,靈感也就源源不絕。王夢鷗對於這十類的分法曾說:「這種種關係文辭氣分的構造,其實都是一般對於詩的要求。」這是從整體來說,若嚴格地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所謂「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才是屬於詩的審美領域,這種唯美主張,對南北朝的文學當然免不了會發生一定的影響。 從《文賦》本文來看,它的主旨在於討論種種有關於文學創作的問題,首次把創作經驗、創作過程、寫作方法、修辭技巧等問題寫進文學批評的議題,特別的是以賦論文,因為這些文學問題,尤其是具體的創作,必須容許有一定的空白以及模糊,因此它將賦論兩個文體結合使用,想必這是陸機有意將這一篇文章當成範本,以文釋文,這一個舉動,本身就代表著作者想要強調純粹的、審美的文學,以及追求文學獨立的思想。錢志熙《論文賦體制方法之創新及其歷史成因》說:「作者以賦作論,將論的功用寄于賦的體制之內,只是增強了賦體的功能,所以多體最後仍然落實於一體。」 文賦的藝術地位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文學自覺的時代,也是中國的審美觀念發生轉折的關鍵,也就是說,在這個時代,讀書人在根本上能夠對文學的特質有所了解,有著明確的認識。文學的特徵,在早期大多是以形象性為主,比較屬於表象性的,到了魏晉,漸漸地往藝術性的法方向發展,也就是純粹的美感的產生,在和清的《論魏晉南北朝時期藝術形象的發展》:「陸機的理論,從根本上說仍然屬於漢代表象性形象的範疇,他要求作家塑造的形象被塑物形似,但他畢竟是處於漢末晉初轉折時期的理論家。」也就因此,陸機一方面他有著深厚的舊觀念,另一方面又有急著想要跳脫舊傳統的新觀念。 就藝術上的技巧來看,《文賦》:「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文章的構思必須巧、妍,也就是他所極力推崇的形式美的思想依據,揭示了為魏晉文學的發展趨勢及其特徵,《文賦》的不足,則在於陸機本身思想的局限,企圖在短短的一篇文章裏面,解決許多創作上的問題,顯然是有所不足的,而說到六形式主義的發展,有其歷史上的因素,個人的某篇文章也許能夠稍微影響整個趨勢,但並不是決定性的要素。 魏晉時期的玄學思想奠定了整個文學理論思想基礎,由於玄學輕文學的傾向,文學批評並沒有隨著時代的潮流而興盛,玄學思想讓文人思維能力大為提高,研究名實之辯的風氣也大有人在,但是,卻很少有人認真地去探討陸機《文賦》在理論上和創作上決定性的作用,雖然形式美在六朝備受矚目,其實它本身就是中國古典詩文的整體特色,陸機文賦所提出來的主張似乎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到了後代,尤其是唐宋古文運動興起,它以秦漢為宗,注重內在的氣勢以及內容的充實,非常排斥漢魏六朝以來駢儷文章過度講究辭藻華美,認為這些是言之無物,取代了形式美的標準,並且被後世讀書人所承襲,於是漢魏六朝本來應該有的批評文學風氣,在這裏也就受到了挫折,儘管陸機在批評史上佔有一個很關鍵的地位,卻很少人去注意研究。 淺議陸機的《文賦》創作思想 陸機( 261 — 303 )是西晉時期的著名文學家,才華橫溢,詩、賦、文等創作都為時人所重。他給我們留下的文論著作主要是《文賦》,這是中國文學理論史上第一篇正式的完整的文學創作論,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的一篇名作。在這篇《文賦》的正文之前,陸機寫了一個序言,其中說: 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言遣辭,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 這就明確地告訴讀者,他寫作此文的目的,就在於探討文章作品的創作“用心”,一是“意稱( chèn )物”——如何使創作中作家的主體情意和創作客體的物象彼此相稱而融合;二 ”)及時是“文逮意”——如何巧妙地運用語言文字把心中孕育出來的具體生動的文意(“意象地把握住並且準確地表現出來。圍繞著這樣兩個問題,陸機具體剖析了文學創作的詳細過程,總結出了多方面的藝術創作理論。 陸機的《文賦》是我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的一篇名作。它著重探討了文學的內部規律,第一次全面系統地研究了文學創作的基本理論。《文賦》是用駢賦形式寫成的,對於現在的讀者有較大的閱讀困難,因此,我們應該在註釋的幫助下認真閱讀原文,不僅要從字詞句上讀懂,更要體會理解它在文學理論批評上的內涵。請註意掌握:一、文學創作的構思,特別是關於文學創作的想像問題;二、各類文體的特征及其藝術風格;三、創作過程的具體表現技巧;四、文學作品藝術美的標準;五、《文賦》的影響。 1 .藝術構思說 如何進行藝術構思,是《文賦》探討的重點問題。序言中所說的“意稱物”階段,主要是指藝術創作的構思過程,它又包括—— 構思準備(藝術體驗——“眼中之竹”)。這就是《文賦》正文的第一段所論述的—— “佇中區以玄覽,頤情誌於典墳。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心懍懍以懷霜。誌眇眇而臨雲。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遊文章之林府,嘉麗 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筆,聊宣之乎斯文”。 作者須置身於宇宙之中,廣泛地觀察事物,並吸收前人名著的精華來頤養自己。循著四季的推移而感嘆光陰易逝,看到萬物的變化便引起文思。秋風蕭瑟,木葉枯落,就感到悲傷;陽春將至,嫩枝萌發,就覺得喜悅。心懷純潔,象凜冽的嚴霜;誌趣高尚,象天上的彩雲。贊美世代有美德的人;歌頌先賢的豐功偉績。博覽庫藏的古今書籍;贊賞情文並茂的佳作。有了深刻的感受,合上書本,拿起筆來,試著把自己的內心感受寫成文章。 這是一段很精彩的闡述,陸機著重強調玄覽、虛靜的精神的精神境界和知識學問的豐富積累兩方面的內容。提出創作構思的前提條件是,既要深深地觀察作為創作對象的外界事物,同時又要飽讀前人的詩書,從中陶冶自己的心胸,這樣才能寫出高境界的文章作品。 2( 構思階段 (藝術構思——“胸中之竹”)至於到正式的藝術構思階段,陸機是這樣論述的: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遊萬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浸。於是沈辭怫悅,若遊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雲之峻。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謝朝華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 文章開始構思的時候,要集中心思,專心致誌,深思熟慮,旁求博采,讓想像張開翅膀,在廣闊的天空翺翔。當文思到來時,思緒由朦朧而漸趨明朗。事物也因思緒明朗而越來越紛紛地進入腦海。用盡諸子百家的言語精華,吮吸六藝中最芳潤的文辭,讓想像飛到天河裏安然浮遊,也可以潛入到淵泉裏去浸潤。當構思成熟要用文辭把它表達出來的時候,有時會感到吐辭艱澀,象把上鉤的魚從深淵裏拉出來,慢吞吞的老不出水。有時又很容易,美詞雋語接踵而來,象高飛的鳥中箭從雲端裏墜落下來。要廣收歷代遺留下來的散文,博采千百年留下的韻文。前人使用過的辭意象晚上才綻開的花蕾,要讓它盛開,藝術想像,片刻之間,可縱觀古今,也可以歷覽四境。 開頭幾句是講藝術構思之始,一定要進入一種用誌不分的虛靜的精神狀態,接下來談藝術構思的過程,主要是闡述藝術想象的特點,可以說更為精辟。涉及到了從想像活動的開始到藝術形象的構成及其用語言文字使其物質化的全過程。情與物在想像過程中的結合是藝術構思的必然結果。當藝術意象在作家的思維過程中形成之後,就需要用語言文字作為物質手段,使它具體地呈現出來。為了尋找最精彩的,最能充分地表現構思中藝術意象的語言文字,就要“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上天下地,無所不至,並且,它還應當具有獨特的獨創性。(象這些精彩的古文論段落,希望同學們能夠多花些功夫,在理解、弄通的前提下,熟練朗讀,甚至背誦下來。) 3 .藝術表現說(藝術傳達——“手中之竹”) 文學創作中的藝術表現,是和藝術構思階段密切難分的,但大體上還是有個先後的層次,也就是《文賦》小序中所揭示出的“意稱物”和“文逮意”的區別。藝術表現階段主要是解決“文逮意”的問題。陸機對這一層次的論述,是在《文賦》正文的第三段: 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抱景者鹹叩,懷響者畢彈。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本隱以之顯,或求易而得難。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理扶質以立幹,文垂條而結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變而在顏。思涉樂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嘆。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構思成熟後,要按部就班第謀篇布局,遣詞造句。要盡量掌握描寫對象的形象和聲音。寫法上,可以“因枝振葉”,由本及末;也可以“沿波討源”由表及裏地敘述。或者從隱晦深奧之處入手,逐步闡述;或者由淺顯之處入手,層層深入。有了形象非構思,有時象虎吼獸奔, 有時象龍舞鳥飛。文章遣詞,有時隨手拈來,選擇適當;有時較為困難,推敲再三還是扡格不合。靜下心來思考,將各種思緒概括地組織成文,把宇宙的一切囊括在形象之內,收取萬物表現在筆端。開始寫作前,徘徊不前,吐辭艱澀。醞釀成熟之後,文思順利地從筆端流出。文章之意就像樹木的主幹,能使樹木直立起來;文辭就像枝條和果實,附於主幹之上。真正達到內情和外貌相應,內容便會在形式中表現出來。心裏高興就會露出笑容,遇到哀傷就會嘆息。有時提起筆來一揮而就,有時含著筆尖卻苦思不得。 創作中的藝術表現階段,包括如何安排文意和文辭兩個方面,即“選義按部”和“考辭就班”,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如何運用文辭來把握文意的問題。陸機論述了在藝術表現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種種復雜情況,主張作家要因情適宜,妥善地謀篇布局,形諸筆墨。他的藝術表現理論,闡述得同樣精彩。 《文賦》的文學創作理論內容非常豐富,除上面所分析的藝術構思和藝術表現兩大概括性的論述之外,文中還包括具體的表現技巧層面上的文術論。 4.文體風格說 中國古代文論裏的文體風格論,是從上面講到的曹丕《典論•論文》正式開始的(即“四科八體”說)。但曹丕論述的畢竟簡略,到陸機的《文賦》中,就把這一理論又向前推進了一步。這體現在正文的第五段: 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淒愴。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遊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閑雅,說煒曄而譎誑。詩是抒發感情的,文辭要綺麗華美。賦是鋪陳事物的,要明白流暢。碑文是記敘功德的,立言要與人相稱。誄文是哀悼死者的,言辭要纏綿悲愴。銘文是規誡褒贊的,要辭簡意賅而溫和柔順。箴文是諷刺得失的,辭意要抑揚頓挫,文清理壯。頌贊是歌功頌德的,要文氣舒緩,辭采華茂。論文是評論是非、褒貶功過的,文意要精密細微,言辭要鋒利有力。奏章是臣子向君主陳情敘事的,文辭要和平透徹,雍容典雅。辯說是用來說服別人的,言辭要冠冕堂皇,誘惑力強。 從這種論述可以見出,陸機提出的這個“十體”說,一是比曹丕的“四科八體”說更加細致,更加準確。二是在各類文體的具體排名次時,曹丕是將純文學的“詩”、“賦”二體排列在八體最後,而把朝廷的應用文體“奏”和“議”放在最前;到陸機的文體論,則把這種次序完全顛倒過來了,最先排列的是“詩”和“賦”,最後才是“論”、“奏”“說”,它說明陸機對審美文學的認識和重視確實比曹丕前進了一步。三是陸機在這裏概括十類文體的審美特征時,也遠比曹丕具體準確,可以說是地道的文體風格理論了。 5.“詩緣情而綺靡”說 其中特別是"詩緣情而綺靡"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影響。所謂"詩緣情"就是說詩歌是因情而發的,是為了抒發作者的感情的,這比先秦和漢代的"情誌"說又前進了一步,更加強調了情的成分。這是魏晉時代文學自覺的重要表現。陸機講"詩緣情"而不講"言誌",使詩從"止乎禮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又講"賦體物而瀏亮","體物"就是要描繪事物的形象。"體物"就是要描繪事物的形象。"緣情、"體物"就是要詩賦的文學作品註重感情與形象,說明陸機對文學的藝術特征的了解又在前人基礎上大大深入了步。 陸機把當時最重要的文體——詩歌的審美特征概括為“詩緣情而綺靡”,成為千古名言。所謂“詩緣情”就是說詩歌是因情而發的,是為了抒發作者的感情的,這比先秦和漢代的“情誌”說又前進了一步,更加強調了情的成分。這是魏晉時代文學自覺的重要表現。 陸機講“詩緣情”而不講“言誌”,實際上起到了使詩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禮義”束縛的巨大作用。而盡管有少數封建正統文人對這一理論命題頗有微詞,但是絕大多數詩人和文論家都認同這一深刻而又精辟的著名詩學命題。陸機又講“賦體物而瀏亮”,“體物”就是要描繪事物的 形象。“緣情”、“體物”就是要詩賦的文學作品註重感情與形象,說明陸機對文學的藝術特征的了解又在前人基礎上大大深入了一步。 6(論述關於作家個性、文學風格多樣化及藝術技巧之關系。 “故夫誇目者尚奢,愜心者貴當。言窮者無隘,論達者唯曠。作家的才華和個性不同,作品風格也不同。所以善於誇張描繪的作家,崇尚浮艷;長於透徹說理的作家,註意嚴密。文辭局促簡明的作家,文章格局狹隘;論述朗暢的作家,文章氣勢通達” 。 提出藝術技巧方面的幾個原則,即構思巧妙、辭藻華美和語言音樂美。 “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暨音聲之疊代,若五色之相宣。運思立意要新巧,遣詞造句要重修飾。至於聲律的互相協調更替,就像五色調配得當而顯得鮮艷一樣”。提出了定去留、立警策、戒雷同、濟庸音等具體寫作方法。 提出了“應”、“和”、“悲”、“雅”、“艷”的文學作品藝術美的標準。對靈感的表現和獲得作出了說明。 7(陸機的《文賦》之影響 陸機的《文賦》,以其優美的詩的語言(巧妙的比喻,豐富的想象,具體描繪了藝術創作過程某些帶有規律性的文藝現象,這種獨特的論述方式及其精辟的美學思想,在許多方面都頗具卓見。 兩漢以來,由於漢武帝的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於是儒家學派文藝思想占居統治地位,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過多地強調了文藝的社會作用,卻相對地忽視了文藝的藝術特征。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論詩,十分重視詩的教化作用,他著重指出了"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毛詩序》說:“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即在曹丕的《典論•論文》中,同樣把文章看作"經國之大業"。 這些文藝思想反映文藝學的一個基本問題,正確地揭示了文藝和政治有密切不可分割的必然關系,有它合理的部分,構成了我國古典文藝理論的一大特色。但是另一方面,又片面誇大了詩的功能,以為詩的作用可以滲透到社會、政治、家庭、以至精神生活的一切領域,這就把詩的社會作用強調到了不恰當的地步。按照唯物辯證法的理解,真理再向前跨進一步,也會成為謬誤。《文賦》這篇著作所闡述的美學思想,是對儒家學派論詩某些傳統觀念的否定,它大膽創新,勇於探索新路,把研究對象從詩的社會功能轉移到詩的創作,正確地揭示了文藝創作的某些基本藝術規律,在文藝理論思想上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開闊了人們的眼界。同時,對於儒家學派論詩的某些合理因素並不一概加以拋棄,而是繼承下來,加以發揚,從而提出了"頤情誌於典墳","以述先土之盛藻"的思想,在作品內容方面,強調了"理"的主導作用,將文藝理論思想推向前進,跨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代。 主要參考文獻: 1. 十三經註疏之《論語》 李學勤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第一版 2005年第2次印刷 2(十三經註疏之《毛詩正義》李學勤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第一版 2005年第2次印刷 3(《中國古代文論選》 郭紹虞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11月第一版 1982年2月第4次印刷
本文档为【陆机文赋创作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082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2
浏览量: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