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谈象征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

浅谈象征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

举报
开通vip

浅谈象征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浅谈象征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 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它借助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事物和意义,诱发 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从而表达一种耐人寻味的思想感情。在大量的古代诗词中可以发现象征 手法的运用,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 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象征手法 诗词 意象 象征,顾名思义,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方法;通俗地可以理解为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 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以...

浅谈象征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
浅谈象征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 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它借助具体的形象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抽象的事物和意义,诱发 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从而表达一种耐人寻味的思想感情。在大量的古代诗词中可以发现象征 手法的运用,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 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象征手法 诗词 意象 象征,顾名思义,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方法;通俗地可以理解为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 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其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 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 表达真挚的感情。其特点是以象征物凭联想来暗示象征义,因而给读者丰富的联想空间,显 得委婉含蓄而耐人寻味。 在古代文学作品里,作家常常使用象征手法。有些意象由于反复使用,已经有了固定的象征义,如被人们称为“四君子”的竹、菊、梅、兰就有它固定的象征义:竹倔强向上,气 节清逸;菊傲霜艳美,高洁脱俗;梅斗雪坚强,清香飘逸;兰高雅纯洁,幽香可人。鉴赏诗 歌时,要特别注意把握诗人在具体语境中临时赋予事物的象征义。 如黄巢的《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此诗菊花一改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而显示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性 的动态美,作者又称它为“我花”,可见此诗中的菊花成了广大被压迫民众的象征。菊花, 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之士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 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 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 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 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冲”、 “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 切的胜利前景。 像《菊花》这类托物言志的诗篇,所托之物一般具有象征义,而借景叙事抒情的诗词中,有的意象被作者赋予了象征义,这就更需要悉心品读。如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此诗用清幽雅 洁的环境以及迷蒙弥漫的雨景,衬托出了对朋友思念的绵长。但此诗的内蕴又不仅限于怀人, 作者宿于骆氏园亭,且视晚霜,耳听秋雨,却意外的发现了“枯荷听雨”的特殊情趣,发出 了“留得枯荷听雨声”的由衷赞美!枯荷,看似衰败之物却在欣喜地聆听秋雨之歌吟,这 “ 听雨枯荷”正是象征了对顽强生命力的礼赞和对即将消逝的美好事物的深挚留恋。 不光植物有固定的象征义,动物也有,如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 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 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 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 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 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 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曾在《琵琶行》中写道: “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的《踏莎行》也提到杜鹃,“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再如文天祥的《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 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 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同一意象的象征义可以是多义的,即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词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象征 义。因此需要读者联系前后诗句联系写作背景,去认真领悟仔细分辨.不可一概而论。提到 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词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象征义,我们可以谈谈《临江仙》词中“夕阳红” 的不同象征义。其一是宋代侯蒙的《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 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人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官。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 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 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其二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临江仙》上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两个“ 夕阳红”的意象,其象征义有何不同?前词,读写作背景,紧扣“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 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 相”;再品读上下阙的尾句抒情,可悟出其中的“夕阳红”是象征时来运转,大器晚成;后 词,紧扣第一句,联系苏轼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考虑“青山依旧在” 的对比衬托,不难悟出,其中的“夕阳红”,应是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又如,“水”有什么寓意(这里 “ 寓意”也可理解为象征义) ?我国古典诗歌中水的形象无处不在:春水、秋水,江水、河水,波平如镜的水、怒涛拍岸的水,一泻千里的水、曲 似柔肠的水,脉脉无声的水等。水在诗文中形态万千,水在诗人心目中引起的联想也是复杂 多样的。水是灵性与温情、朴素与博大、浸润与滋养的,是水浇灌出古老而清纯的“东方文 化”。水在中华民族的观念当中代表着一种文明、一种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心理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因此,水意象也成为中国古代诗文中最频繁、最具有活力和表现力的物象。这里 可以谈两个例子。其一是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其二是韩琮的《暮春泸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 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读前诗,紧扣诗题和第一句中的 “送”字,再看第二句中的“秋”(心上有秋,愁也)和第三句中的“望”字,可悟出,水象 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读后诗,紧扣诗题“暮春泸水送别”,再看“宫前水”前边 的“古今情”,包含了人世沧桑之情、挚友离别之情等;然后看后边的“流尽年光”等词语, 不难悟出,此诗“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也可以 说,此诗“宫前水”象征着古今的变化、社会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等。 象征手法常常跟拟人、比喻、对比、反衬等手法结合使用,从而增添审美情趣。品读时, 应从整体上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倾向,同时细心体会这些手法的作用。如裴游的《 裴给事宅白牡丹》:“长安富豪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注:给事,官职名;裴给事,即作者裴漭)此诗中的白牡丹是何形象?是何象征?一是作者将它比作“玉盘”,多么精美;二是它承接着冷露,沐浴着月光,即用月光、露珠烘托它的晶莹、 冷艳;三是作者用紫牡丹受富豪争赏宠爱与白牡丹在月夜虽无人观看却依旧开放进行对比, 更突出了白牡丹虽遭冷遇却能保持冰清玉洁的本色的特征。可见本诗中的白牡丹象征着怀才 不遇却能保持本色的士人形象。 再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 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此诗描写“幽竹”以清阴迎我归来,其象征意义耐人寻味!此诗用暮春时节鸟稀花飞之“改”,反衬幽竹“不改清阴”,是说幽竹具备坚贞不二始终忠诚的品 性。“待我归”用拟人修辞,是说幽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亲情,胜似亲友。可见,此诗中的 幽竹象征着亲情永在,象征着人生的真正知己,象征着坚贞的节操,表达了作者的清逸气节。 苏轼诗云: “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首诗,钱起将我 的“怜”与竹的“待”相融合,创造了物我相亲的诗境,从而丰富了竹的象征内涵。 又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 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 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 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 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 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 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屈原的诗歌也有这一特点,常以香草美人象征贤能,以燕 雀乌鹊比喻小人。
本文档为【浅谈象征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21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6
浏览量: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