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欧洲中世纪史重点概述.doc

欧洲中世纪史重点概述.doc

举报
开通vip

欧洲中世纪史重点概述.doc欧洲中世纪史重点概述.doc 世古史复习重点概述 一、中世纪史导论 1.中世纪的起始年代:5世纪中期至15世纪中期(无确切的年代划分) -1453年) 一般认为:从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公元476 2.中世纪开端与结束时的世界: )开端:早期文明的分散性和相对孤立性。 (1 (2)结束:人类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客观趋势与全球意义的历史现象. 3.“封建”的概念:它是由历史学家创造、出现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著述中的、奴隶制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生产方式,其英文单词Feudalism源自拉丁文f...

欧洲中世纪史重点概述.doc
欧洲中世纪史重点概述.doc 世古史复习重点概述 一、中世纪史导论 1.中世纪的起始年代:5世纪中期至15世纪中期(无确切的年代划分) -1453年) 一般认为:从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公元476 2.中世纪开端与结束时的世界: )开端:早期文明的分散性和相对孤立性。 (1 (2)结束:人类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客观趋势与全球意义的历史现象. 3.“封建”的概念:它是由历史学家创造、出现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著述中的、奴隶制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生产方式,其英文单词Feudalism源自拉丁文feudum。 4.封建主义的两个层面: (1)政治:封君封臣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采邑制度、农奴制度、中央权力的削弱与地方权力的强化。 (2)经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核心地位。 5.封建社会的两个历史起源: )奴隶制社会的解体:罗马帝国的奴隶制。 (1 (2)原始社会的解体:处于阶级分化和氏族社会瓦解过程中的民族,如日耳曼人、凯尔特人。 6.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经济形态: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货币经济衰弱;?集市贸易零星存在 (2)社会结构:封建等级制 ?三个等级:僧侣、贵族和平民; ?采邑制——土地分封制度【查理?马特在担任法兰克王国宫相时(735年左右)首先实施的】 ?割据分裂、王权衰落(德国13世纪开始的选帝侯之战) 7.封建土地关系: (1)与分封制紧密相连的封建领地制。 (2)封建地租形态:劳役、实物和货币地租。 (3)实行封土不可转让原则,对土地买卖实行严格限制。 (4)农奴不得被单独买卖,必须连同土地共同被转让。 8.封建主义的几个特征: (1)封君封臣效忠仪式; (2)以君主为核心的等级制; (3)王权的强化与封建割据势力壮大平行发展。 二、中古时代的基督教世界 ?、日耳曼人的迁徙 1.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欧洲古代历史与中世纪历史的分水岭: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2)民族的内涵——文明范畴与地域群体。 (3)欧洲古代之野蛮群体的分布状况——凯尔特人(罗马人称之为高卢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 2.日耳曼人的古代历史: (1)恺撒的《高卢战记》与塔西陀的《日耳曼尼亚志》所反映的日耳曼社会: ?畜牧业——农业;?游牧——定居;?公有——经济上私有制的分化; ?平等——地位的差异 日耳曼人对罗马的影响最大 (2)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初步交往(思考:有哪些形式,): ?战争;?贸易;?移民 (3)日耳曼人迁徙的社会背景: ?人口的增长与生存空间的需要;?罗马的衰落;?匈奴人西迁的压力。 3.日耳曼人迁徙的基本进程: (1)起止年份:公元376-568年。 (2)涉及的民族: ?西哥特人的迁徙:黑海草原——色雷斯——罗马——高卢——西班牙。 ?东哥特人的迁徙:黑海草原——意大利。 ?汪达尔人的迁徙:中欧——潘诺尼亚——高卢——西班牙——北非。 ?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的迁徙:日德兰半岛——不列颠。 ?法兰克人的迁徙:莱茵河下游地区——高卢。 ?伦巴德人的迁徙:潘诺尼亚——意大利北部。 4.日耳曼人迁徙的历史后果: (1)诸日耳曼人国家的结局: ?西哥特人国家的灭亡:阿拉伯人的征服。 ?汪达尔人、东哥特人、伦巴德人国家的灭亡:拜占廷帝国的征服。 ?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的入侵:不列颠地区文明的兴起。 ?法兰克人的统治:西欧的封建化进程。 (2)深层影响: ?野蛮与文明之间的对话与撞击——战争与交往。 ?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亦或时代的变革——古典时代的结束与中世纪的开始。 ?、法兰克王国 1.墨洛温王朝(481-751年): (1)法兰克人国家的建立: ?法兰克人两大集团:利普阿尔人与萨利克人,墨洛温家族是萨利克人中唯一的名门望族。 ?481年:克洛维即位,其后进行部族兼并及定都巴黎,形成庞大的法兰克王国。 ?486年:苏瓦松战役宣告法兰克王国的成立,奠定疆域基础。 ?496年:克洛维在兰斯大教堂接受罗马基督教的洗礼,皈依基督教。 (2)罗马高卢的传统延续:贵族地产、隶农经济、基督教信仰。 (3)《萨利克法典》:6世纪初克洛维时候编成,6-8世纪又有所增补。特点: ?以习惯法复原马尔克公社概貌。 ?公有与私有的并存——过渡与分化。 ?女性继承权的规定引起的历史变革。 (4)采邑改革: ?背景:无条件的土地封赐;内部的松散性;兵源的枯竭。 ?内容:农民与土地的连带封赐,权利与义务(查理大帝时封君封臣关系的开端)。 ?影响:农民地位、兵源与军制、中央与地方、等级结构、权力的分割。 2.加洛林王朝(751-987年): (1)丕平即位:丕平于741年继任宫相,751年加冕登基为王,加洛林王朝正式开始。 (2)查理大帝(查理曼):?扩张:774年伦巴底;801年西班牙边区;772-804年莱茵河右岸及多瑙河流域。 ?加冕称帝:800年圣诞于彼得大教堂加冕,建立查理曼帝国,成为古罗马皇帝的合法继承者。 ?划分:806年,查理约定将王国分成三份,死后将王国分给三个儿子。 (3)查理帝国的分裂: ?814-840年路易时期三分天下:817年,虔诚者路易(832年获得称号)将帝国分给三个儿子,刚分了不久,三人爆发内讧;832年,路易滥用皇室土地分赠教会;833年,三子将其父俘虏,路易作为名义上的罗马皇帝在位,840年去世。 ?内战与帝国瓦解:虔诚者路易死后,帝国再次爆发内战。843年8月,罗退耳和两位弟弟正式签订凡尔登条约,长兄罗退耳保留皇帝头衔,兼领意大利国王;上帝日耳曼人路易统治一个语言和血统上主要属于条顿人的东法兰克王国;幼弟为西法兰克王。 (4)墨尔森条约:870年8月,路易和查理签订墨尔森条约,瓜分了中法兰克王国北部的洛林及普罗旺斯,意大利继续维持现状。 3.萨拉森人入侵: (1)对萨拉森人的理解: ?广义:指中古时代所有的阿拉伯人,也可以说萨拉森人就是阿拉伯人。 ?狭义:萨拉森人只用来指中世纪时期地中海的阿拉伯人海盗。 (2)最主要的受害者: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基督教国家、加洛林时代的法兰克王国。 4.诺曼人入侵: (1)理解:又称“维京人”。诺曼人指定居在法兰克王国的维京人及其後裔。 (2)活动方式:掠夺性和商业性远征 (3)对法国而言危害更大: ?轻型战船;?轻而易举偷袭欧洲沿海防卫薄弱的据点;?进入内河。 5.阿瓦尔人和匈牙利人入侵,其特点为: (1)民族成分比较复杂; (2)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罗马尼亚人的混合; (3)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骑兵。 ?、劳役制庄园与行会城市 1.庄园的定义: (1)广义:指乡村的田园房舍、大面积的田庄。 (2)狭义:中世纪欧洲基本经济单位。 2.劳役制庄园的特点: (1)时空范围:9-13世纪的奥斯特拉西亚、纽斯底里亚和勃艮第。 (2)劳役制地租:农奴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封建社会初期最简单的地租形式。 (3)个体生产与自给自足。 3.布罗代尔对劳役制庄园“自给自足”的观点: (1)每个地区——包括城市、要塞、乡镇;甚至村庄都布满繁星一般的市镇。 (2)“可以断言:达到一定规模的经济绝不可能在死气沉沉的自给自足制度下继续生存。” (3)朝圣者、(犹太)商人、士兵、教会人士、修道士等形成了社会流动的主体。 4.城市起源: )城市概念: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 (1 (2)起源论:罗马城市论、马尔克起源论、市场起源论、庄园起源论。 (3)城市形成的要素: ?交通:陆路运输和内河航运(以佛罗伦萨和里昂为例) ?市场(以农产品市场为主)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附属品(铸币厂) (4)名家观点:?Jean Favier观点:城市的发展与农业的扩张不但互有联系,而且互不冲突,前者衍生于后者。 ?亨利?皮朗:长距离贸易带来的外部刺激是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 ?布罗代尔:远程贸易是高水平的商业形成的重要条件,陆路和海路交通对商业的影响。 ?阿布-卢格霍德:13世纪在欧亚非形成8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地区和3个亚体系。 5.行会: )职能: (1 ?经济:有一定生产工具和经营场所,行东掌握该行业的全部技艺,有学徒和帮工(特点:脱离了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迈进;行会有一定的排他性:非行会成员不得在城市或郊区从事商业活动) ?政治功能:行会是王权的征税工具、管理城市的工商业活动、解决成员纠纷、提供仲裁。 ?宗教职能:供养神职人员。 ?社会救济功能:行会成员生老病死的保障。 (2)组成:行会与作坊 ?行东:拥有生产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和精通技艺的自由人。 ?学徒:婚生子女、父母与行东签订契约、被视为行东家庭成员、生活艰苦、常娶行东女儿为妻。 注,行东与学徒的关系是家长式的 ?帮工:学徒期满后成为帮工、尚不可独立执业、领取工资、经考核成为行东; 后期,帮工的升迁渠道完全被阻塞,阶级固定下来,阶级对立和冲突出现。 (3)特点:小生产的形式之一。 ?起源——自身的软弱与联合的需要; ?性质——经济组织/政治群体/社会单位; ?地位——保护作用;桎梏作用。 6.行会城市: (1)兴起条件:?旧城市的复兴(10世纪);?新城市的出现。 (2)物质基础与经济性质:商品经济。 行会城市与封建农本社会的关系:附属—对立—支配(中世纪城市是封建 海洋中的资本主义岛屿——《剑桥欧洲经济史》) (3)法律地位:区别于乡村奴役状态的自由身份。“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与封建领主争夺劳动人口:收容逃跑农奴 ?与王权的关系:合作与斗争。表现为: )要求自治、商业便利、自由;C)财政上支持王权。 A)共同对付大封建主;B (4)政治状况:独立于领主的自治权利。(出现自治城市与城市国家) ?、十字军东征 1.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关于宗教:?内涵的界定;?原始宗教——民族国家宗教——世界宗教;?宗教的社会功能;?正教与邪教;?圣战的普遍性。 (2)关于战争的历史模式:?血缘的政治与地域的战争; ?传统模式的领土战争与现代模式的市场战争。 (3)特点:圣战形式的领土战争;封建性;宗教性;西欧扩张的重要环节。 2.历史渊源与社会背景: (1)宗教方面: ——耶路撒冷;单独——结伙。 ?朝拜圣地的宗教传统:著名教堂——罗马 ?消除私战与实现上帝和平。 ?1054年教会的分裂,要求重新统一,建立世界教会、确认教皇无限权威。 (2)世俗方面: ?生存空间的需要; ?城市发展,追求财富的渴望(渴望奔向东方去劫掠财物和夺取土地) ?长子继承制——光蛋骑士。 ?过境贸易与商路的控制:意大利商人希望垄断地中海贸易。 ?商业资本增长,农民破产,希望寻找新的出路,轻信教会关于圣战的号召。 ?封建社会内部的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3)外在原因:突厥人控制阿拉伯帝国实权,随后又打败拜占庭帝国,准备进攻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无力应付,遂向教皇请求援救。 (4)直接起因:1095年克勒芒宗教会议:停止私战;拯救圣城。 3.基本进程: (1)起止时间:1096—1291年。 (2)第一次(1096-1099):1097年渡海向小亚细亚进攻,1099年占领耶路撒冷。耶鲁杀人陷落后,十字军劫掠金银宝货以及屠城,按西欧封建模式建立了四个十字军国家(最大:耶路撒冷王国,其他三个名义上附属于此)。 (3)第二次(1147-1149):法王路易七世率领十字军第二次东征,遭突厥人反攻,以失败告终。萨拉丁在反十字军侵略的斗争中形成了强大了萨拉丁王国,于1171年在埃及和叙利亚地区建立阿尤布王朝。 (4)第三次(1189-1192):1187年,萨拉丁消灭十字军主力,活捉耶路撒冷国王及众多首领,收复耶路撒冷,击败第三次十字军进攻,耶路撒冷王国灭亡。 (5)第四次(1202-1204):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目标由原定的埃及转向君士坦丁堡,其于1204年陷落,十字军洗劫一星期之久,建立拉丁帝国(1204-1261)。 注,拉丁帝国的建立表明,地中海贸易圈形成,宗教分歧与融合,东正教vs天主教,西欧封建制度的移植。 (6)第五次(1217-1221):1221年十字军远征开罗,沿途烧杀掳掠。 (7)第六次(1228-1229):进攻埃及,1229年与埃及苏丹协定耶路撒冷重归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1244年又被穆斯林夺走。 (8)第七次(1248—1254):法王路易九世发动,开始进展顺利,在进攻开罗途中被打败,路易九世被俘,直至1254年才被释放会国。 (9)第八次(1270-1272):先是由路易九世发动,进军突尼斯,后路易九世染病身亡。埃及夺取十字军最后据点,英格兰爱德华王子无力回天,遂签订停战协议,于1272年回国继承王位。 4.历史影响: (1)消极:它是人力与财力的浩劫。近代,天主教已承认十字军东征造成了基督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仇恨和敌对,是使教会声誉蒙污的错误行为。 (2)积极: ?东西方技术与文化的交流,回忆录和歌曲形式的文学诗歌兴盛起来(间接促进文艺复兴); ?贸易的扩大:客观上打开了东方贸易的大门,促进了欧洲羊毛和纺织业的发展,新的词汇随着东征后加入到欧洲的语言里面。 ?流通领域的活跃:十字军所带回来的金银财宝并增加了地方上的货币供应,同时引起欧洲的商业、银行和货币经济革命。 ?城市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造成了有利于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 ?庄园的衰落,以及教会势力的消长。 ?、英法封建社会 1.英国封建制度的发展: (1)早期历史:?日耳曼人的迁徙:七国时代(撒克逊人主导三个,盎格鲁人主导三个,朱特人主导一个) ?879年《威德摩尔和约》:规定了英丹分治的界线。 ?初步的封建化进程:墓葬的形态和规模出现分化、《盎格鲁?撒克逊法典》对人的等级划分的规定。 (2)王权的强化:诺曼人的征服(征服者威廉是诺曼底公爵)与不列颠的统一。 (3)威廉一世在位时(1066-1087)的举措: ?1086年“索尔兹伯里盟誓”:各级封建主无论大小都必须向他本人行臣服礼。 ?《末日审判书》(土地赋役调查簿):为掌握全国的土地、财产和收入状况,为征收赋税提供依据,确保王室收入。 ?禁止建立私人军队和城堡,禁止私战。 ?军役占有制:骑士对土地有占有权、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建立“御前会议”:掌握行政机构实权的为少数大领主和国王的近臣。 ?把大量土地和农奴分授给教会,不许教会依托教皇而脱离国王。 (4)亨利一世时(1100-1135)的举措: ?颁布《特权令》(对人民私有财产的保护),缓和对威廉二世苛政的不满。 ?国王让给教皇以授指环和权杖的授职权力,但主教在行授职仪式后必须向国王行臣服礼,而选择主教职务的权力仍留在国王手中。 ?完善了中央机构——枢密院和度支部,王室法庭司法权限扩大到地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经常监督地方的行政和财政权。 (5)亨利一世死后王室内讧,直至1154年亨利一世外孙安茹伯爵即位,是为亨 利二世,开创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中世纪英格兰最强大的王朝)统治。金雀花王朝疆土广阔,领土包括英格兰、曼恩、布列塔尼、诺曼底、安茹等。 ?司法改革: A)废除亨利一世的《亨利法律精华》,提高王家法院的管辖权,全国只流行王室法院颁布的法律(《普通法》的起源),王室巡回法庭正规化和经常化。 B)以誓证法代替“神命裁判法”,即由每百户12人组成陪审团,宣誓后提供证词,确定被告是否有罪。 ?军事改革: A)缩短封臣为国王服役期限,允许缴纳“盾牌钱”代替服役四十天,国王拿这些钱雇佣长期服役的骑士,拥有了训练有素的常备军队。 B)民军制:每个自由人必须按照财产和收入状况置备相应武装,必要时为国王服役出征。 2.法国封建制度的发展: (1)查理帝国解体后法国的政治形势:分裂——统一。 ?分裂的格局:法兰西岛(国王领地,国王领地和实力并不比一些大封建主更大更强)、公国、伯国。 ?走向统一的历史基础:商品经济、城市与非封闭倾向;市民与国王的联合。 )987年,加洛林王朝路易五世死,法国开始卡佩王朝(987-1328)的统治。 (2 (3)腓力二世(1180-1223年)加强王权的措施: ?扩大领地:向西分化金雀花王朝将法兰西岛以西的诺曼底、曼恩、安茹、普瓦图和布列塔尼收归王室;向北夺取弗兰德尔;向南夺取图卢兹。 ?建立常设机构:国王参政院(政治)、高等法院(司法)、地方委派由国王直接任免的大法官管理。(集权统治逐步建立) (4)路易九世(1226-1270)时的改革: ?司法:王室法庭为最高法庭,一切重大案件只能由王室法庭审理(改革中心:扩大王权,削弱地方封建主的权力) ?行政:加强中央证券机构,委派地方官处理地方事务,并派巡按使监督地方权力施行。 ?军事:废除封建服役骑兵制,改用募兵制,国王有训练有素的常备军。 ?货币:统一币制,禁止领地内封建主铸币,国王的金币在全国流通。 (5)腓力四世(1285-1314)时法国王权发展到议会君主制阶段,其举措为: ?与香槟伯国和那瓦尔王国继承人联姻、兼并佛兰德尔; ?非常手段剥夺犹太人、伦巴德人财产、取缔圣殿骑士团,同时禁止奢华; ?与教会的矛盾和斗争: A)腓力四世联合罗马贵族共同对付教会,教会威信丧失,法国大主教当选为教皇(克勒芒五世),新教皇不去罗马而在阿维农建立教廷(“阿维农之囚”); B)号召全民反对教皇:1302年召开三级会议,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市民参与政治。 注,法国三级会议从三个方面有别于英国议会,权力范围,立法、征税,,召开的时限,会议程序的规定。国王利用个等级之间的矛盾从中加以控制。 (6)法国封建制度的三个等级:僧侣、贵族、第三等级 3.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英法两国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的战争。 (1)起因: ?英法在法国领地的争夺; ?争夺工商业发达的富庶的佛兰德尔; ?卡佩王朝的继承权:查理四世死后绝嗣,卡佩王朝王位转移到旁支瓦卢瓦家族的腓力六世之手,腓力四世外孙英王爱德华三世要求继承王位,遭贵族拒绝。 )第一阶段(1337-1360): (2 ?重要战役: A)1337年:法王宣布收回加斯科尼领地,英王爱德华三世向弗兰德尔进攻。 B)1340年:法王组织舰队进攻,未出海便被英军击败,英王占弗兰德尔,称“英格兰和法兰西国王”。 C)1346年:克雷西战役,法军大败。1348年黑死病肆虐欧洲,双方停战十年。 D)1356年:法王约翰二世在Poitier被王太子爱德华击败,法王被俘虏。 E)1358年:法国内部巴黎市民起义和“扎克”起义。 ?1360年《布雷蒂尼条约》:英王放弃对法国王位的要求;英王在法国的领土向东、北扩展。 (2)第二阶段(1369-1400): ?过程:法王查理五世展开报仇,诱敌深入,以突袭和游击战术在多长战役中大败英军,1372年法国舰队重新控制海峡。 ?结果:到1380年,法军收复大部分失地,英法签署停战协议,英国仅保留五个海港及其周围地区。法国封建贵族分为奥尔良和勃艮第两大集团,相互争斗。 (3)第三阶段(1415-1429): ?奥尔良和勃艮第两派内讧,农民也起义反抗,1415年英国与勃艮第公爵结盟大举攻占法国北部。查理六世无力抵抗,与1420年与英国签订《特鲁瓦条约》。 ?《特鲁瓦条约》:查理六世有生之年继续在位;承认英王亨利五世为合法继承人;亨利五世娶法王之女凯瑟琳为妻。 ?1422年,英国新王亨利六世被宣布兼领法国国王(北部),法国王太子也再布尔日(南部)即位,称查理七世,南北两个法国对峙,争夺王位斗争加剧 ?1428年,英军围攻奥尔良,保护奥尔良成为关系法国命运的决战。法国人民爱国热情高涨,自动起来支援军队、抗击敌人,英法战争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 (4)第四阶段(1429-1453): ?法国人民不堪英军压迫和剥削,各方纷纷反抗。最著名的如圣女贞德1429-1430年率领法军艰苦奋战,大败英军(1431年贞德被宗教法庭处以火刑)。 ?英国失败已成定局,勃艮第解除与英国同盟,英国国内封建贵族之间的内讧也日趋激烈,1453年战争停止,法军收复除加莱港之外的全部失地。 (5)主要人物:?查理四世(美男子查理)(1322-1328在位)——卡佩王朝 ?英王爱德华三世(1312-1377在世,1327-1377在位) ?腓力六世(1328-1350在位)——瓦卢瓦王朝 ?圣女贞德(1412-1431在世) 4.英法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 (1)领土的统一: ?英国:英法战争失败后,兰加斯特(北方)和约克(南方)两个皇族爆发红白玫瑰战争,1485年兰加斯特的远支都铎家族取得胜利,建立其君主专制统治。 ?法国:路易十一时期(1461-1483)开始形成以巴黎为中心的国内市场,他也开始消灭封建割据,查理八世合并了最后一块独立领地,法国统一最后完成。 (2)人民自发的起义唤起民族意识,人民逐渐形成共同的文化 (3)几个重要人物的出现。 三、拜占庭帝国 1.罗马帝国分裂初期的拜占廷社会: )疆域: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半岛、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及两河流域(1 部分地区。 (2)经济:隶农经济;农村公社;过境贸易。 2.拜占庭帝国的源起与发展: (1)7世纪BC:“拜占庭”出现于历史典籍。 (2)4-6世纪:西欧“沦陷”,东罗马帝国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地中海基督教文明。 注,原因众多,如,优越的战略地位、雄厚的经济基础、强有力的皇权专制。 (3)8-10世纪:成为亚欧最强大的帝国,其首都与中国的长安、阿拉伯帝国的巴格达并称亚欧世界三大最繁华的城市。 3.拜占庭文明:古典希腊罗马文明+近东文明+基督教观念+罗马法制传统之产物。 (1)官方语言:希腊语。 )宗教信仰:东派基督教(1054年后成为东正教) (2 )统治体系:拜占庭皇帝为核心、大军事贵族和土地贵族为基础的皇权官僚(3 统治。 (4)基本法则:罗马法。 4.中国与拜占庭帝国的交往: (1)史籍上对拜占庭帝国的称呼:“大秦” 、“拂菻”。 (2)交往历程: ?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汉、三国时期。(《后汉书?西域传》、《梁书?诸夷传》) ?唐代始,两国交往更为直接且集中在丝绸之路北端。 ?波斯商人垄断中国—罗马、拜占庭的丝绸贸易;丝绸之路被波斯国钳制。 ?此外还有中亚、西南亚和东北非中介国的干预 (3)丝绸的影响:?1世纪BC,中国的丝绸进入罗马共和国 ?凯撒大帝曾着丝绸服饰出现在元老院,旋即成为时尚 ?公元401年,皇帝狄奥多西受洗时,拜占庭首都以鲜花、宝石和丝绸装点 ?当地生丝市场庞大(教会、赔款、出口),丝织业逐渐在东地中海岸发展起来。 5.拜占庭帝国封建化的历史道路: (1)希拉克略王朝(610-711年):军区制。 (2)伊苏里亚王朝(717-802年):破坏圣像运动。 (3)阿摩利亚王朝(820-867年):人民起义与社会矛盾。 (4)马其顿王朝(867-1056年):斯拉夫自由农民的依附化。 (5)科穆宁王朝(1081-1185年)与普洛尼亚制度。 6.拜占庭帝国的经济特点: (1)国控经济模式:3世纪下半叶,戴克里先(245年—312年)改革后民众的身份、行业和义务均有严格规定,国家严密监控。 ?农业: A)轭丁制:以一定面积的土地(轭)为征税的基本单位 B)军区制:划出军事封地,授予为国服役的军人(享有土地使用权),造就了受皇权保护的农民——士兵阶层 ?工商业: A)行会成为国家监控的工具,行会成员世袭,会长由国家指定。国家通过城市行政长官对各行会进行监督。 B)国家垄断手工业作坊:国控制衣坊生产官服和皇家专用紫袍;国控武器坊生产武器和铁甲;国控制币坊生产国家流通货币。 )小自耕农和大地产: (2 ?隶农制:晚期罗马帝国的封建因素和封建劳动者的先驱,在1世纪开始普及,奴隶获得自营地 ?大地产:帝国设“皇产司”管理皇帝及其宗室之产业,产业具流动性;350S-370S,皇家土地大规模私有化,领主(贵族+教会)掌握社会、经济大权。 (3)军农与自由农民村社: ?军农:产生于610年希拉克略发起的军区制改革,7-10世纪是以军农为基础的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 ?农民村社:农民都被固定在自己耕作的土地之上 A)自由的农民村社:土地属于村社集体所有,居民有自己的财产,地位平等。 B)隶农组成的农民村社:农民向领主纳税,不具有财产权。 7.拜占庭的宗教: (1)历史背景【君士坦丁时期(324-363)-狄奥多西王朝(379-457)】: ?传统的罗马多神崇拜导致无休止的争论与教派分裂; ?人民群众的参与导致暴动和反政府运动; ?东方教会分化,出现“异端”派别出现; ?东方君士坦丁堡教会与西方罗马教廷冲突激烈化。 (2)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东西教派,拜占庭帝国以东正教为国教。 (3)东正教标榜正统性,所以也称为正教,与天主教的差别主要是以下方面: ?保守性:坚守古教义和古礼仪; ?封闭性:不太强调传教工作,对与天主教和新教开展交流和对话也不大热心。 ?依附性:历史上一直强烈的依附于世俗政权,受其严格的控制,不象天主教那样一直政教分离和教俗二元结构。 ?分散性:一直没有统一的全球性的教会首脑机构。 ?神秘性:强调通过祷告时的沉思默想来达到与上帝的直接交通,很注重这种个体性的和不可重复性的信仰体验。 (4)东正教在拜占庭帝国的传播: ?早期基督教因文化传统、使用语言,传播地域等差异逐渐形成东西两大派,传入欧洲东部、亚洲西部和北非东部的教会就是东派基督教会。 ?罗马帝国分裂使东西两派分化加深。 ?东派教会在经典、教父著作和礼仪中主要使用希腊文,4世纪前后,有些东方较小古老教会已从使用希腊文的教会中陆续分离出去。 ?7世纪30年代后,君士坦丁堡牧首对东方各教区的控制形同虚设(伊斯兰教在西亚兴起,拜占庭在近东统治区大大缩小)。 ?8世纪,拜占庭皇帝与罗马教皇展开了激烈角逐,最后以前者失败告终。 (6)9-10世纪东西派基督教的传播: ?西欧基督教:查理大帝征服的过程中“东进”,传入德意志和中欧地区。 ?东欧基督教:以经商、贸易、文化传播等方式进入巴尔干半岛、东斯拉夫地区。 8.圣像破坏运动:里奥三世(717-740)继位后开始的一场运动。 (1)原因:?一性派教义强调一个神性,耶稣基督的神性不可能用线条来描述; ?基督教会在皇权庇护下享有过多特权;?基督教会享有过多田产。 (2)持续:圣像破坏运动运动延续了一个多世纪,时有反复(726-802年,813-843年),对拜占庭政治、宗教、文化艺术影响深远 9.拜占庭与西方世界文化: (1)艺术:拜占庭艺术通过意大利传入西欧各国,如查理大帝的皇宫、806年完成的亚琛大教堂。 )思想文化:有文字记载的作品上溯到9世纪后半期。拜占庭作家狄奥方著(2 编年史,由教皇编年史家译为拉丁文,成为西欧编年史仿效的模式。查士丁尼《罗马法》西传。十字军运动后,东西交流愈加频繁。 讨论,拜占庭文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诱因, 支持者,君士坦丁堡陷落,许多人被迫携带书稿和古文献出逃到西欧。 反对者,君士坦丁堡陷落之时,文艺复兴“前三杰”中二人已经过世。 10.查士丁尼时代(527-565年): )特点:?君主专制与法典;?对外扩张:北非、意大利、西班牙。 (1 (2)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领土的扩张与社会的转型。 11.拜占庭帝国的衰落以至覆灭: )穆斯林的攻势:阿拉伯人与突厥人;1071年曼齐咯特战役(拜占庭由盛转(1 衰的一大标志) (2)意大利的商业竞争:威尼斯与比萨。 (3)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君士坦丁堡陷落,一度建立拉丁帝国。 (4)衰弱的巴列奥略王朝(1261-1453年)。 (5)1453年5月29咯,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四、骑士制度 1.骑士制度内涵: (1)释义:骑士在中世纪社会生活过程中,以军事为核心所形成的经济、相互关系、行为准则、思想观念等内容的综合体系。 (2)层面:它涉及西欧中世纪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司法、生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 (3)性质: ?骑士原为隶属于贵族的士兵,并且有义务为王国作战,作为报酬,他们管辖部分田地收取地租。 ?王国的贵族和骑士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契约式的雇佣关系。 2.骑士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骑士大体生活于公元8世纪前半叶至17世纪初叶左右,在近900年的时间里,骑士制度历经了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 (2)产生:800年,查理大帝加冕,12名跟随查理大帝南征北战的勇士——“帕拉丁”(圣骑士),这被视为骑士的起源。(一般认为,骑士制度于十一世纪形成) (3)发展:初期的所有战士都有可能成为骑士,不过后来具有地主身份的骑士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的阶级,他们已然成为贵族、统治者的附庸;十字军东征以 后,骑士随之也具备了一个新的身份:基督的卫士。 (4)三个主要阶段: ?从查理?马特军事改革到11世纪末期:这一时期的骑士制度还处于初期阶段。 A)特点1:职业军人,主要职责是征战,11世纪以前的骑士是一个开放的阶层; B)特点2:骑士是封建主,享有该采邑领地上的全部收入; C)特点3:骑士经历着基督教化的过程,10世纪时教会提出“上帝的和平”。 ?从12世纪初期到13世纪初期:这一阶段基本是以十字军东征(1095—1291)为主,是骑士制度的繁荣期。 A)特点1:骑士制度宗教原则与军事原则结合达到顶点; B)特点2:十二世纪后,成为一个骑士的权利已经转变成为了一种世袭的特权。 ?从13世纪后期直到宗教改革时期:这一时期的骑士制度开始衰落并在历史的发展中最终消失。 A)特点1:骑士向一般贵族的转化,不需要服兵役的骑士开始向一般的世俗贵族转化。 B)骑士成为一种荣誉称号,14世纪以后受封仪式变得越来越随便,在13至14世纪时,普通的骑士逐渐贫困了。 3.骑士的美德: (1)谦虚:谦逊的态度不仅仅是面对年轻貌美的女士和身份显赫的贵族,在对待平民时,骑士也绝不会恶言相向。 (2)荣誉:荣誉来自神祉和人们的认可,是否能保住荣誉也要看日后是否能坚持信仰并为人民而战。 (3)牺牲:具备牺牲的勇气和魄力,才是一名称职的骑士。 (4)英勇:怯懦者不配冠以骑士的荣耀头衔,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弱小。 (5)怜悯:骑士虽然是效忠于领主或王室,但正义才应该是他们行为的准则,他们肩负着除恶锄奸伸张正义的使命,要同情弱者,有一颗博大包容的心。 (6)灵性:对神旨的领会能力。骑士必须敬仰神,要热衷于为神作出奉献(爱基督爱教义是当时一种必须具备的素质) (7)诚实:一种必须的品质。 (8)公正:公正无私,严守法律。即使对你的敌人,也必须公正。 五、文艺复兴 1.社会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为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2)欧洲各地保存的大量古典文化遗产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提供了重要条件。 (3)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在西欧的广泛使用推动了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思考,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开始于意大利, 因为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当时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城市就是佛罗伦萨。 2.中世纪的西欧: (1)教会统治了人的思想,垄断了社会的文化和教育,推行愚民政策。一切以 神学为中心,别的都成为异端邪说。 (2)焚烧了藏书丰富的古罗马图书馆。 注,古希腊保存了三大图书馆,雅典亚里士多德图书馆,4世纪BC,、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3世纪BC,、柏加曼图书馆。 (3)1150年造纸术传到西班牙:造纸术第一次传到欧洲,之前都是将文字写在羊皮上。在印刷术传入欧洲之前,流行的大都是手抄本,少量的是雕版印刷. 3.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张:人文主义 (1)定义: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是文艺复兴的核心,强调人的自然本性、价值、自由意志、世俗生活和世俗教育。 (2)具体主张: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歌颂人的力量,不相信神的力量; ?提倡积极奋斗,追求当前的幸福,否定教会关于苦修善行以期升入天堂的说教。 (3)人文主义思想的内容: ?赞扬人生的伟大,歌颂人生价值,提倡尊重人生的尊严。 ?人文主义者大力宣扬人的自由意志和个性自由的发展。 ?要求现实生活和尘世的享乐。 4.文艺复兴运动的本质:新兴资产阶级在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开展的一场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5.文艺复兴的巨大成就: (1)第一阶段:14世纪初—15世纪中叶,主要成就是文学艺术的萌发。文学三杰: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的鼻祖);薄伽丘(《十日谈》) 注,文学三杰的著作既为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又带有中世纪旧文化的烙印。这种矛盾反映出中世纪过渡到新时代人文主义者的矛盾。 (2)第二阶段:15世纪中叶——16世纪末叶,主要成就是造型艺术。 ?艺术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拉斐尔(《雅典学院》) 注,其艺术特点是以生活现实表现出人的内心感情,以人的美妙面容及刚劲有力的体魄来代替中世纪的丑陋面容。 ?文学创作——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 注,他们这些人文主义者比起早期意大利的文学三杰更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思想,反封建、反宗教更具战斗性,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不可能深刻地唤起人们向封建贵族和有产者进行最彻底地战斗。 (3)第三阶段:17世纪初叶—17世纪中叶,主要成就:近代自然科学和近代哲学思想。三大代表: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太阳中心说”);布鲁诺(捍 卫和发展了“日心说”);伽利略(“天空的哥伦布”)。 注,是科学领域发生的巨大革命。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战胜封建制度,在思想意识方面已战胜旧文化。 6.文艺复兴将几千年来沦为神学婢女的自然科学解放了出来,前提是: (1)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的科学文化成就在文艺复兴时期向西方的传播对于欧洲的科学复兴起了促进作用。 (2)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不但发现了科学真理,而且勇于坚持真理,敢于向束缚真理的神学挑战,甚至于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7.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1)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贡献在于不仅创造了光辉 灿烂的新文化,重要的是在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许多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和流芳百世的不朽名著,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丽珍宝。 (3)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4)文艺复兴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学和艺术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所欣赏。人文主义思想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六、德意志 ?、封建之路 1.德意志的特殊之路: (1)封建主义发展迟缓: ?表现:11世纪前德国王权并无制度创建,国王、公爵、伯爵之间不存在“封建”约束关系,教会自成一体,未能并入政府架构。 ?教权与王权之争的高潮:主教授职权之争(1075-1122)。格雷戈里七世上台后宣称国王不能干预教会,教权高于俗权,引起了与德皇亨利四世的激烈斗争。以1122年签订《沃尔姆斯宗教和约》结束。 ?后果:严重阻碍了德意志王权的发展,促使德意志诸侯的力量不断增长,改变了长期以来国家与教会之间的既定关系,帝国教会体制瓦解。 (2)封建主义的不完善:“太阳领”大量存在,自由贵族与自由民都拥有大小不同的土地之所有权。非封建的惯例和制度仍存在,最典型的是“选王制”,11世纪前后选王制的功用不一。 (3)土地因素大于人身因素:封土制大于封君封臣。《格尔恩豪森宪章》承认“采邑强制”:国王必须在一年零一天内把无直接继承人而誓归王廷的诸侯采邑再次分封出去,以重新确认这些土地的封建地位以及国王与诸侯的封建关系。 注,“采邑强制”说明, ?诸侯只有从国王那里接受采邑,才能确认国王与诸侯间的封建关系, ?为了得到诸侯的拥护,国王只有再次交出已经收归王室的封地, ?德君主无法像法王那样用封建法将没收来的诸侯采邑用以扩充王领, ?帝国诸侯采邑成为德国政治中的一个恒定因素,诸侯的地位得以巩固。 2.几位对德意志王权有影响的君主: (1)奥托一世(936-973在位):962年在罗马受洗,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奠基人和首任皇帝(1157年才正式得到“神圣帝国”称号) (2)奥托三世(983-1002在位):试图采取新政,排遣王廷官 员治理意大利 )康拉德二世(1024-1039在位):法兰克尼亚王朝第一位君主 (3 (4)亨利四世(1056-1106在位):与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发生冲突,自此王权衰落。 ?、德意志宗教改革 1.10世纪的德意志宗教改革:克吕尼运动 (1)根源: ?7-8世纪:私有教会(领主拥有教产的所有权,也拥有教会人员的支配权) ?10世纪后:帝国教会体制(教会融入帝国行政管理机构) ?修道院普遍衰败,内忧外困。 )主张: (2 ?振兴修道精神,修士安贫乐道、清心寡欲、净化心灵; ?反对世俗权力控制教会,教会独立并实行自由选举。 (3)在德意志的传播: ?起初标榜重振修道精神,德王并不反对; ?亨利二世希望借机使修道院土地世俗化; ?亨利三世继续推进境内的教会改革。 2.罗马教廷的改革: (1)11世纪中叶以后:希尔德布兰(1073年当选教皇)在罗马教廷推动改革; (2)主张教会脱离世俗权力控制,只服从教皇权威; (3)国王统治不当教皇有权罢免,德皇无权干预教皇选举。 3.16世纪德意志的宗教改革:以马丁?路德(1483-1546)改革为例。 (1)开始:1517年10月31日,他将所写对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看法,张贴在威登堡大学的教堂门口。 注:对《九十五条论纲》的认识: ?它确立了因信称义的基本纲领; ?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 ?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 ?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赦罪; ?教会的“功库”只在于上帝通过取得基督施行救赎恩典的福音。 (2)发展:1520是路德革命精神的最高峰。先是发表了战斗檄文《罗马教皇权》(将罗马教会势力从德国驱逐出去);之后又发表了《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论基督教的自由》3篇重要文章。 注,这些文章系统地提出信仰得救、建立廉俭教会,改革教义,简化仪礼,减少宗教节日等,和改革文化教育的主张,发出驱逐罗马天主教会势力、建立德 意志教会的战斗号召。 ?、德意志农民战争 1.15世纪后,南德意志农民斗争频繁: (1)矛盾:?租佃制、农奴制、小农制、雇佣制多种经济关系并立。 ?农民与教俗封建主、封建主内部、农民各阶层间的矛盾并存。 注,农民内部矛盾,有地农民与无地农民间的矛盾尖锐起来,15世纪后半叶,农村中的计日短工、农场雇工等无地农民越来越多, (2)农民各阶层: ?自由持地农:农民拥有相当数量的土地拥有全权(人身自由、独立经济和自主地产),但资料缺乏、所知甚少。 ?自由佃农:缴纳地租、承担劳役、纳保护金、继承税等,有些地区,自由佃农与农奴界限模糊 ?农奴:封建义务繁杂(进入税、继承税、迁移税、结婚税等),15世纪以后部分地区的封建主加强了农奴制,农民与封建主矛盾日渐加深。 2.村社: (1)常设机构:村社大会 ?职责:保证有共同权利的村民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享有权利。 ?权力:有权征税用于执行村民经济活动、村社公共资源和其他日常事务。 (2)村社的职能: ?村社直接领导地方农民提交申诉条款,表达农民的经济、社会要求; ?村社是农民提出某种经济社会要求、追求某种经济社会目标的法律依据。 (3)村社与领主的冲突: ?领主禁止农民打猎、伐木; ?领主严格限制农民捕鱼和使用河水; ?领主限制村社政治职能、剥夺其政治权力。 3.德意志农民战争起因: (1)经济:当时德国农业和工商业发展水平的落后,广大农村地区保持着浓厚的封建生产关系,教会领主和世俗领主对农民的压榨和剥削严重。 (2)政治:罗马法在德国的应用以及宗教改革的引导。 4.经过: (1)1524年在图瓦本南部地区首先爆发,后来扩展到德国南部、奥地利和瑞士的大部分地区。1524年-1525年进入高潮。 (2)1525年5月,闵采尔受伤被俘,后从容就义。1526年7月,农民战争最终失败。 5.农民战争领袖闵采尔: (1)生于德国哈茨的施托尔堡的一个工人家庭,受过良好教育,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是莱比锡大学的神学博士。 (2)支持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但是他的主张更为激进、 (3)1521年发表《布拉格宣言》,主张用暴力实现社会变革,表示自己与教会以及封建领主势不两立;后领导农民战争。 (4)“千年太平天国”改革主张: ?主张整个世界发生一次大动荡、大变革。由平民百姓起来革命,推翻各种统治势力。 ?废除私有制 度,实行一切财产公有。取消一切徭役、地租、捐税、特权以及财富不均,消灭私有制和剥削。 ?实行一切财富共同占有,实现人人完全平等、人人有义务劳动。 ?在政治体制上实行人民民主政权,一切权力交给民众。 6.路德与农民战争:路德是反对农民起义的可耻叛徒么, (1)1525年,路德发表《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十二条款》是打着福音旗号的谎言。 (2)“为叛乱农民的行为辩护,宽恕他们,或是支持他们,实际上就是否定上帝、亵渎上帝,并将上帝逐出天国” (3)看法:一开始就明确反对民众自发的暴力活动,反对农民战争,而且他本人也从未参与其中,所谓的“背叛”与历史真实背离。 附录, 欧洲各国王室世系表 法兰克王国及查理帝国 一、墨洛温王朝(481-751年) 1克洛维一世(466-511)(法兰克王国国王481-511) 2克洛塔尔一世(500-561)(法兰克王国国王511-561) 3希尔佩里克一世(539-584)(法兰克王国国王561-584) 4克洛塔尔二世(584-629)(法兰克王国国王613-629) 5达格贝尔特一世(605-639)(法兰克王国国王623-639) 6.克洛维二世(634-657)(法兰克王国国王639-657) 7懒王时代宫相掌权丕平家族 (1)丕平一世(?-640) (2)丕平二世(635-714) (3)查理_马特(铁锤查理)(688-741) 二、加洛林王朝(751-987年)(未完) 1丕平三世(矮子丕平)(714-768)(法兰克王国国王751-768) 2查理一世(查理曼)(742-814)(法兰克王国国王,皇帝768-814) 3路易一世(虔诚者路易)(778-840)(法兰克王国国王,皇帝814-840) 西法兰克王室世系表 一、加洛林王朝(751-987年)(续) 4查理二世(秃头查理)(823-877)(西法兰克王国843-877) 5路易二世(口吃者路易)(846-879)(西法兰克国王877-879) 6路易三世(863-882)(西法兰克国王879-882) 7卡洛曼(,-884。)(西法兰克国王882-884) 8查理三世(胖子查理)(839-888)(西法兰克国王884—888) 9厄德(,-898)(西法兰克国王888-898) 10查理三世(天真者查理)(879-929)(西法兰克国王898-922) 11罗贝尔一世(865-923)(西法兰克国王922-923) 12鲁道夫(,-936)(西法兰克国王923-936) 13路易四世(921-954)(西法兰克国王936-954) 14洛泰尔(941-986)(西法兰克国王954-986) 15路易五世(懒王路易)(967-987)(西法兰克国王986-987) 二、卡佩王朝(987-1328年) 1于格?卡佩(938-996)(法兰西国王987-996) 2罗贝尔二世(虔诚者罗贝尔)(970-1031)(法兰西国王996-1031) 3亨利一世(1008-1060)(法兰西国王1031-1059) 4腓力一世(1052-1108)(法兰西国王1059-1108) 5路易六世(胖子路易)(1081-1131)(法兰西国王1108-1131) 6路易七世(小路易)(1120-1180)(法兰西国王1131-1180) 7腓力二世(奥古斯都)(1165-1223)(法兰西国王1179-1223) 8路易八世(狮子路易)(1187-1226)(法兰西国王1223-1226) 9路易九世(圣路易)(1214-1250)(法兰西国王1226-1270) 10腓力三世(大胆腓力)(1245-1285)(法兰西国王1270-1285) 11腓力四世(美男子腓力)(1268-1314)(纳瓦拉国王1284-1305,法兰西国王1285-1314) 12路易十世(固执者路易)(1289-1316)(纳瓦拉国王1305-1316,法兰西国王1314-1316) 13约翰一世(1316-1316)(纳瓦拉国王,法兰西国王1316) 14腓力五世(高个子腓力)(1293-1322)(纳瓦拉国王,法兰西国王1316-1322) 15查理四世(美男子查理)(1294-1328)(纳瓦拉国王,法兰西国王1322-1328) 三、瓦卢瓦王朝(1328-1589年) 1腓力六世(1293-1350)(法兰西国王1328-1350) 2约翰二世(好人约翰)(1319-1364)(法兰西国王1350-1364) 3查理五世(贤明者查理)(1338-1380)(法兰西国王1364-1380) 4查理六世(疯子查理)(1368-1422)(法兰西国王1380-1422) 5查理七世(胜利王)(1403-1461)(法兰西国王1422-1461) 6路易十一世(谨慎的路易)(1423-1483)(法兰西国王1461-1483) 7查理八世(1470-1498)(法兰西国王1481-1498,那不勒斯国王1485-1498) 瓦卢瓦王朝(奥尔良支) 8路易十二世(人民之父)(1462-1515)(法兰西国王1498-1515) 瓦卢瓦王朝(昂古莱姆支) 9弗兰西斯一世(1494-1547)(法兰西国王1515-1547) 10亨利二世(1519-1559)(法兰西国王1547-1559) 11弗兰西斯二世(1544-1560)(法兰西国王1559-1560) 12查理九世(1550-1574)(法兰西国王1560-1574) 13亨利三世(1551-1589)(法兰西国王1574-1589) 四、波旁王朝(1589-1792年) 1亨利四世(1553-1610)(纳瓦拉国王1562-1610,法兰西国王1589-1610) 2路易十三世(1601-1643)(法兰西国王1610-1643) 3路易十四世(1638-1715)(法兰西国王1643-1715) 4路易十五世(1710-1774)(法兰西国王1715-1774) 5路易十六世(1754-1793)(法兰西国王1774-1792) 6路易十七世(1785-1795,)(未在位国王) 东法兰克王室世系表 一、加洛林王朝(751-911年)(续) 4路易二世(804-876.8.28)(东法兰克国王843-876) 5路易三世(830-882.1.20)(东法兰克国王876-882) 6查理三世(839-888.1.13)(东、西法兰克国王,皇帝881-887)(注:西法兰克的“秃头”查理为查理二世) 7阿努夫(?-899.12.8)(东法兰克国王887-899,皇帝896-899)(注:私生子) 8路易四世(893-911.9.24)(东法兰克国王900-911) 二、法兰克尼亚王朝(911-918年) 康拉德一世(?-918.12.23)(德意志国王912-918) 三、萨克森王朝(919-1024) 1亨利一世(876-936.7.2)(德意志国王919-936) 2奥托一世(912.11.23-973.5.7)(德意志国王936-973,罗马帝国皇帝962-973) 3奥托二世(955-983.12.7)(德意志国王961-983,罗马帝国皇帝967-983) 4奥托三世(980.7-1002.1.23)(德意志国王983-1002,罗马帝国皇帝996-1002) 5亨利二世(973.5.6-1024.7.13)(德意志国王1002-1024,罗马帝国皇帝1014-1024) 四、萨利安王朝(1024-1137) 1康拉德二世(?990-1039.6.4)(德意志国王1024-1039,罗马帝国皇帝1027-1039) 2亨利三世(1017.10.28-1056.10.5)(德意志国王1039-1056,罗马帝国皇帝1046-1056) 3亨利四世(1050.11.11-1106.8.7)(德意志国王1056-1106,罗马帝国皇帝1084-1106) 4亨利五世(1089.8.11-1125.5.23)(德意志国王1099-1125,罗马帝国皇帝1111-1125) 5洛泰尔二世(1075.6-1137.12.3)(德意志国王1125-1137,罗马帝国皇帝1133-1137) (注:“凡尔登条约”中得到中部王国的洛泰尔拥有皇帝位,称一世) 五、霍亨施陶芬王朝(1138-1208,1212-1254) 1康拉德三世(1093-1152.2.15)(德意志国王1138-1152) 2腓特烈一世(1123-1190.6.10)(德意志国王1152-1190,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155-1190) 3亨利六世(1165-1197.9.28)(德意志国王1169-1197,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191-1197) 4菲利普(1178-1208.6.21)(德意志国王1197-1208)(注:韦尔夫家族引发内战,菲利普无皇帝 加冕) 六、韦尔夫王朝(1198-1215) 奥托四世(1175或1182-1218.5.19)(德意志国王1198-1215,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09-1215) 七、霍亨施陶芬王朝(续) 1腓特烈二世(1194.12.26-1250.12.13)(德意志国王1212-1250,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20-1250) 2康拉德四世(1228.4.25-1254.5.21)(德意志国王1250-1254) (注:教皇英诺森四世1254年开除康拉德四世教籍,无皇帝加冕) 空位时期 八、哈布斯堡王朝(1273-1308年,1438-1835年) ,注,此世代只担任德意志国王,皇帝位为北意大利王国拥有, 1鲁道夫一世(1218.5.1-1291.7.15)(德意志国王1273-1291) 2阿道夫(1250-1298.7.2)(德意志国王1292-1298)(注:拿骚伯爵,不属哈布斯堡系,为德意志贵族推举以对抗强大的哈布斯堡家族,被阿尔贝特一世处死) 3阿尔贝特一世(1255-1308.5.1)(德意志国王1298-1308) 九、卢森堡王朝 (1308-1313,1346-1400,1410-1437) 亨利七世(1269或1274-1313.8.24)(德意志国王1308-1313,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312-1313) 十、维特尔斯巴赫王朝(1314-1347,1400-1410) 路易四世(?1283-1347.10.11)(德意志国王1314-1347,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328-1347) 九、卢森堡王朝(续) 1查理四世(1316.5.14-1378.11.29)(德意志国王1346-1378,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355-1378) 2文策尔(1361.2.26-1419.8.16)(波西米亚国王1373-1419,德意志国王1378-1400) (注:阿韦尼翁与罗马两教廷内乱,文策尔无皇帝加冕,后被废黜) 十、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续) 鲁佩特(1352.5.5-1410.5.18)(德意志国王1400-1410,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03-1410) 九、卢森堡王朝(续) 西吉斯蒙德(1368.2.15-1437.12.9)(匈牙利国王1387-1437,波西米亚国王1419-1437,德意志国王1410-1437,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33-1437) 八、哈布斯堡王朝(续) 1阿尔贝特二世(1397.8.16-1439.10.27)(匈牙利国王,波西米亚国王,德意志国王1438-1439) 2腓特烈三世(1415.9.21-1438.8.19)(德意志国王1440-1493,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52-1493) 3马克西米连一世(1453.3.22-1519.1.12)(德意志国王1486-1519,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93-1419) 4查理五世(1500.2.24-1558.9.21)(西班牙国王1516-1555,德意志国王1519-1555,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20-1555)(注:此后哈布斯堡家族分为西班牙系和奥地利系,以下为奥地利系) 5斐迪南一世(1503.3.10-1564.7.25)(匈牙利国王1526-1563,波西米亚国王1526-1562,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5-1564) 6马克西米连二世(1527.7.31-1576.10.12)(波西米亚国王1562-1575,匈牙利国王1563-1572,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1576) 7鲁道夫二世(1552.7.18-1612.1.20)(匈牙利国王1572-1608,波西米亚国王1575-1611,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76-1612) 8马蒂亚斯(1557.2.24-1619.3.20)(匈牙利国王1608-1618,波西米亚国王1611-1617,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12-1619) 9斐迪南二世(1578.7.9-1637.2.15)(匈牙利国王1618-1625,波西米亚国王1619-1627,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19-1637) 10斐迪南三世(1608.7.13-1657.4.2)(匈牙利国王1625-1655,波西米亚国王1627-1656,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37-1657) 11利奥波德一世(1640.6.9-1705.5.6)(匈牙利国王1655-1687,波西米亚国王1656-1690,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58-1705) 12约瑟夫一世(1678.7.26-1711.4.17)(匈牙利国王1687-1711,波西米亚国王1690-1711,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05-1711) 13查理六世(1685.10.1-1740.10.20)(匈牙利国王,波西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11-1740) 14玛丽亚?特蕾西亚(1717.5.13-1780.11.29)(奥地利大公,匈牙利、波西米亚女王1740-1780) 弗兰茨一世(1708.12.8-1765.8.18)(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45-1765) 15查理七世(1679.8.6-1745.1.20)(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42-1745)(注:属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因特蕾西亚女性无法继位皇帝而当选) 16约瑟夫二世(1741.3.13-1790.2.20)(匈牙利国王,波西米亚国王1780-1790,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65-1790) 17利奥波德二世(1745.5.5-1792.3.1)(匈牙利国王,波西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90-1792) 18弗兰茨二世(1768.2.12-1835.3.2)(匈牙利国王,波西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92-1805)(注:神圣罗马帝国后被拿破仑勒令解散) 拜占庭帝国世系表 所谓“拜占庭帝国”的开始时间难于确定,罗马皇帝戴克里先为了便于管理,在284年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 被认为是第一位拜占庭皇帝的君主有:君士坦丁大帝 第一位并将首都迁至君士坦丁堡(原希腊城市拜占庭)的皇帝。 一、早期东部帝国 君士坦丁一世 306年 - 337年,原为四帝共治制中的西帝,后击败其他诸帝,成为罗马帝国唯一的统治者 君士坦提乌斯二世 337年-361年,君士坦丁一世之子,统治帝国东部,其弟君士坦斯二世死后统治整个罗马 尤利安 361年-363年,君士坦丁一世的侄子,在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死后统治整个罗马,死于与波斯的战争 约维安 363年-364年,军人,在尤利安死于与波斯的战争后被军队拥立为帝,统治整个罗马 瓦伦丁尼安一世 321年-364年,军人,在约维安暴卒后被军队拥立为全罗马皇帝,但 不久将东部交给其弟瓦伦斯管理,自己只统治西部 瓦伦斯 364年-378年,瓦伦丁尼安一世之弟,被兄长任命为东部皇帝 格拉蒂安 378年-379年,瓦伦丁尼安一世之子,原为西部皇帝,在瓦伦斯阵亡后为全罗马皇帝,不久将东部帝国交给狄奥多西一世,自己只统治西部 狄奥多西一世 379年 - 395年,军人,被格拉蒂安任命为东部皇帝,与瓦伦丁尼安一世的女儿结婚,后成为全罗马帝国的皇帝 狄奥多西一世去世后,罗马帝国永久分裂,东部帝国发展为拜占庭帝国 二、395年至457年 阿卡狄奥斯 395年 - 408年,狄奥多西一世之子 狄奥多西二世 408年 - 450年,阿卡狄奥斯之子 马尔基安 450年 - 457年,拜占庭军人,由权臣阿斯帕尔拥立,与阿卡狄奥斯之女结婚 三、利奥王朝 利奥一世 457年 - 474年,在马尔基安死后由阿斯帕尔拥立 利奥二世 474年,利奥一世的外孙,芝诺之子 芝诺 474年 - 475年,利奥一世的女婿,被军人和贵族集团推翻 巴西利斯库斯 475年 - 476年,利奥一世的妻弟,被阴谋集团拥立为帝,后皇位被芝诺夺回 芝诺 476年 - 491年,复位 安纳斯塔西亚一世 491年 - 518年,朝臣,被元老院推举为皇帝,与芝诺的遗孀结婚 四、查士丁尼王朝 查士丁一世 518年 - 527年,守卫帝都的将领 查士丁尼一世 527年 - 565年,查士丁一世之侄 查士丁二世 565年 - 578年,查士丁尼一世之侄 提比略二世 578年 - 582年,查士丁二世的养子 摩里士 582年 - 602年,提比略二世的女婿,被弗卡斯推翻 弗卡斯 602年 - 610年,拜占庭军人,推翻摩里士,导致波斯国王库思老二世出兵干预,被希拉克略推翻并杀死 五、希拉克略王朝 希拉克略 610年 - 641年,亚美尼亚贵族,任拜占庭帝国的非洲总督,击退库思老二世,推翻弗卡斯夺取皇位 君士坦丁三世 641年,希拉克略之子 赫拉克洛纳斯 641年,希拉克略之子,被推翻 君士坦斯二世 641年 - 668年,君士坦丁三世之子 君士坦丁四世 668年 - 685年,君士坦斯二世之子 查士丁尼二世 685年 - 695年,君士坦丁四世之子,被列昂提推翻 列昂提 695年 - 698年,拜占庭将领,推翻查士丁尼二世夺取皇位,被废黜并处决 提比略三世 698年 - 705年,拜占庭将领,推翻列昂提夺取皇位,被废黜并处决 查士丁尼二世 705年 - 711年,在保加利亚国王帮助下复位,后被菲利皮科斯推翻并被杀害 六、非王朝:711年至717年 菲里皮科斯 711年 - 713年,亚美尼亚军人,推翻查士丁尼二世夺取皇位,被军队废黜 安纳斯塔西亚二世 713年 - 715年,菲里皮科斯的秘书,被军队拥立为皇帝,又被军 队推翻 狄奥多西三世 715年 - 717年,税官,被军队拥立为皇帝,被利奥三世推翻 七、伊苏里亚王朝 利奥三世 717年 - 741年,生于叙利亚的拜占庭将领,推翻狄奥多西三世夺取皇位 君士坦丁五世 741年,利奥三世之子,被阿尔塔瓦兹德推翻 阿尔塔瓦兹德 741年 - 743年,亚美尼亚军人,利奥三世之女婿,推翻君士坦丁五世, 后被打败并废黜 君士坦丁五世 743年 - 775年,复位 利奥四世 775年 - 780年,君士坦丁五世之子 君士坦丁六世 780年 - 790年,利奥四世之子 伊琳娜女皇 780年 - 790年,利奥四世的妻子,君士坦丁六世之母,与君士坦丁六世 共治 君士坦丁六世 790年 - 797年,792年前为唯一皇帝,之后与伊琳娜共治 伊琳娜女皇 792年 - 797年,与君士坦丁六世共治 伊琳娜女皇 797年 - 802年,唯一皇帝,被帝都贵族废黜 八、非王朝:802年至820年 尼基弗鲁斯一世 802年 - 811年,财政大臣,被贵族拥立为皇帝 斯陶拉基奥斯 811年,尼基弗鲁斯一世之子,被米海尔一世推翻 米海尔一世 811年 - 813年,尼基弗鲁斯一世的女婿,推翻斯陶拉基奥斯夺取皇位,被 军队推翻 利奥五世 813年 - 820年,拜占庭将领,受军队支持登上皇位,被谋杀 九、弗里吉亚王朝 米海尔二世 820年 - 829年,君士坦丁六世之女婿,谋杀利奥五世夺取皇位 狄奥菲洛 829年 - 842年,米海尔二世之子 米海尔三世 842年 - 867年,狄奥菲洛之子,被亲信巴西尔一世推翻并杀害 十、马其顿王朝 巴西尔一世 867年 - 886年,马其顿农民,属亚美尼亚族;杀害米海尔三世夺取皇位 利奥六世 886年 - 912年,名义上是巴西尔一世之子,实际上可能是米海尔三世的儿 子 亚历山大 912年 - 913年,巴西尔一世的第三子 君士坦丁七世 913年 - 959年,利奥六世之子 罗曼努斯一世 919年 - 944年,君士坦丁七世的岳父 罗曼努斯二世 959年 - 963年,君士坦丁七世之子 尼基弗鲁斯二世 963年 - 969年,卡帕多细亚贵族,与罗曼努斯二世的遗孀结婚,被 谋杀 约翰一世 969年 - 976年,罗曼努斯二世的妻弟,谋杀尼基弗鲁斯二世夺取皇位 巴西尔二世 976年 - 1025年,罗曼努斯二世之子 君士坦丁八世 1025年 - 1028年,罗曼努斯二世之子 佐伊 1028年 - 1041年,君士坦丁八世之女 罗曼努斯三世 1028年 - 1034年,佐伊的第一任丈夫,与妻子共治 米海尔四世 1034年 - 1041年,佐伊的第二任丈夫,与妻子共治,被侄子推翻,不久病死 米海尔五世 1041年 - 1042年,米海尔四世的侄子,被提升为共治皇帝,发动政变废黜米海尔四世和佐伊一世,成为唯一的皇帝,后被帝都贵族废黜 佐伊 1042年 - 1050年,复位 狄奥多拉 1042年,佐伊之妹,与其姐共治 君士坦丁九世 1042年 - 1050年,佐伊的第三任丈夫,与妻子共治 君士坦丁九世 1050年 - 1055年,唯一皇帝 狄奥多拉 1055年 - 1056年,佐伊之妹,唯一皇帝 十一、非王朝:1056年至1059年 米海尔六世 1056年 - 1057年,拜占庭将军,被狄奥多拉选为继承者,被帝都贵族推翻 伊萨克一世 1057年 - 1059年,拜占庭军人,受贵族支持取代米海尔六世,又被贵族废黜 十二、杜卡王朝 君士坦丁十世 1059年 - 1067年,被推翻伊萨克一世的贵族集团拥立为帝 米海尔七世 1067年 - 1078年,君士坦丁十世之子 罗曼努斯四世 1068年 - 1071年,卡帕多细亚贵族,与君世坦丁十世的遗孀结婚,与米海尔七世共治,因曼齐克特战役失败被废黜 尼基弗鲁斯三世 1078年 - 1081年,安纳托利亚贵族,推翻米海尔七世,后被阿历克塞一世废黜 十三、科穆宁王朝 阿历克塞一世 1081年 - 1118年,伊萨克一世之侄甥,与君士坦丁十世的孙侄甥女结婚,推翻尼基弗鲁斯三世 约翰二世 1118年 - 1143年,阿历克塞一世之子 曼努埃尔一世 1143年 - 1180年,约翰二世之子 阿历克塞二世 1180年 - 1183年,曼努埃尔一世之子 安德洛尼卡一世 1183年 - 1185年,拜占庭一世之孙,约翰二世之侄甥,被贵族推翻并杀害 十四、安格洛斯王朝 伊萨克二世 1185年 - 1195年,阿历克塞一世的曾孙 阿历克塞三世 1195年 - 1203年,伊萨克二世之弟,推翻其兄并将之弄瞎,被十字军废黜 伊萨克二世 1203年 - 1204年,复位 阿历克塞四世 1203年 - 1204年,伊萨克二世之子,与其父共治,被阿历克塞五世推翻杀害 尼古拉?科纳波斯 1204年,被元老院选为皇帝,本人拒绝接受,被阿历克塞五世杀害 阿历克塞五世 1204年,阿历克塞三世的女婿 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建立拉丁帝国,拜占庭皇室流亡 十五、尼西亚帝国 也称为拉斯卡里斯王朝,是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攻陷后拜占庭流亡贵族建立的政权之一 君士坦丁?拉斯卡里斯 1204年,未正式加冕 狄奥多尔一世 1204年 - 1222年,阿历克塞三世的女婿 约翰三世 1222年 - 1254年,狄奥多尔一世的女婿 狄奥多尔二世 1254年 - 1258年,约翰三世之子 约翰四世 1258年 - 1261年,狄奥多尔二世之子 十六、巴列奥略王朝 米海尔八世 1259年 - 1282年,约翰四世的摄政,后废帝自立 安德洛尼卡二世 1282年 - 1328年,米海尔八世之子 米海尔九世 1294年 - 1320年,安德洛尼卡二世之子,与父亲共治 安德洛尼卡三世 1328年 - 1341年,米海尔九世之子,安德洛尼卡二世之孙 约翰五世 1341年 - 1376年,安德洛尼卡三世之子 约翰六世 1347年 - 1354年,约翰五世的岳父,与约翰五世共治 安德洛尼卡四世 1376年 - 1379年,约翰五世之子,推翻了自己的父亲 约翰五世 1379年 - 1390年,第一次复位 约翰七世 1390年,安德洛尼卡四世之子,推翻约翰五世 约翰五世 1390年 - 1391年,第二次复位 曼努埃尔二世 1391年 - 1425年,约翰五世之子,安德洛尼卡四世之弟 约翰八世 1425年 - 1448年,曼努埃尔二世之子 君士坦丁十一世 1449年 - 1453年,曼努埃尔二世之子,约翰八世之弟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拜占庭帝国灭亡
本文档为【欧洲中世纪史重点概述.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927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2KB
软件:Word
页数:4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07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