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李清照愁情词的意1

论李清照愁情词的意1

举报
开通vip

论李清照愁情词的意1论李清照“愁”情词的意蕴 指导老师:马珏玶老师学员:王敏 [摘要]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代词宗,她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世以“体”名之,称为“易安体”。李清照被誉为“婉约”词派之宗,她词作的主要内容是抒写爱情与离愁别恨,特别是对‘愁”情的抒写更是独树一帜。她以真情实感为基础,创作了“愁”情词的经典,涵蕴丰厚,耐人寻味。 [关键词]李清照;愁情;意蕴 李清照是中国词坛上光彩夺目的一颗巨星,为世人留下了很多珍贵的作品。其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①所谓“...

论李清照愁情词的意1
论李清照“愁”情词的意蕴 指导老师:马珏玶老师学员:王敏 [摘要]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代词宗,她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世以“体”名之,称为“易安体”。李清照被誉为“婉约”词派之宗,她词作的主要内容是抒写爱情与离愁别恨,特别是对‘愁”情的抒写更是独树一帜。她以真情实感为基础,创作了“愁”情词的经典,涵蕴丰厚,耐人寻味。 [关键词]李清照;愁情;意蕴 李清照是中国词坛上光彩夺目的一颗巨星,为世人留下了很多珍贵的作品。其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①所谓“易安体”,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李清照妙解音律,所做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善用浅俗语,明白如话而清新工巧,是“易安体”的一个显著特色。她不追求辞藻华丽美,也不可以熔铸前人诗句,只是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用从口语中加工提炼的、明白省净而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白描的手法,新奇的比喻,创造出不寻常的意境,自然清新。二、“易安体”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理和情趣,又融入了国家兴旺的身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在一起,既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又具有凄壮悲怆格调。三、易安词既有女性的温柔明辉,又有一般女性词所少有的贞刚之气。能把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而是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使其词别出于一般意义的婉约词而独标一格。李清照的词“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绝大部分都是抒发愁情的,尤其在她的后期词作中,几乎篇篇写愁。纵观她的全部词作,其中所抒发的愁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惜春伤春之愁,是指李清照前期安逸的生活中不经意间流露的淡淡忧愁:二是离愁别绪,主要是与爱侣的离别之愁:三是骚人闲愁,是指在一些咏物词中所出现的人生慨叹;四是家愁国恨,是指李清照晚年遭遇国破家亡而产生的巨大伤痛;“愁”似乎成为李清照词的全部精华和灵魂所在。 一、惜春伤春淡淡轻愁 李清照生活的前期,有着相对安逸的家庭环境,从婚前到婚后,从豆蔻年华到夫妻情意相投,可是她的词却不摄取那些两情相悦的镜头。而是把自己的情感视角转向那些哀怨、感伤,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淡淡的忧愁。②在封建社会,女子不能自由恋爱,但又渴望异性的感情,内心常蕴藏着淡淡的忧愁与焦虑。此即所谓“春女思”。(《淮南子·繆称训》)李清照《浣溪沙·春闺即事》﹑《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等,都表现了这种情怀,而 且常与惜春、伤春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如:“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梨花欲谢恐难禁”,在感叹花谢春尽的惜春、伤春之情中,也在感伤自己青春流逝,流露出对终身大事的隐隐担忧。其新婚后所作小令《如梦令﹒春晚》,“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③以女主人公与“卷帘人”对话的形式展开词意。一个有情地问,一个淡淡地答,而终篇“绿肥红瘦”的断语,“语新意隽,更有风情”(明李攀龙《草堂诗馀集》卷二),不仅形象地勾勒出暮春时的自然景观,而且流露出浓郁的惜春之情。词不仅惜春,亦有女主人公自惜之意。虽是新婚,而夫婿身在太学忙于公事,自己独守空房,光阴虚度,红颜易老的感伤不免涌上心头。 二、离情别绪绵绵思愁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作品热情明快,婉媚动人,侧重于反映她24岁以前无忧无虑、天真活泼、充满朝气,跃动着青春活力的少女情怀和美满幸福的生活,④同时也有一部分描写离别相思的恋情词,以女性身份在词中直接抒写爱情生活,表现得极为真挚缠绵。如代表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18岁就嫁给了赵明诚,丈夫酷爱金石图书,又能写诗填词,和她志趣相同,因而婚姻生活美满并充满诗意。这首词写赵明诚在外地,体现了她对丈夫的一腔思念之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融景语、情语于一炉,造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⑤“凄语,怨而不怒”(明杨慎《草堂诗馀》卷一),词人由菊花细长瘦削的形态,产生自身如菊的联想而伤感。因秋风卷帘蔓,“人”竟比黄花还瘦!此“瘦”又与全篇词眼“愁”字相呼应,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把思愁推向了高峰。 李清照前期的《一剪梅》词也是明显表现爱情、抒写离怀闲愁的名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再看她的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皱着的眉头才舒展,而万端的思绪又涌上心头。在这里,作者把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具体形象。“才下”“却上”两词连用,极其生动逼真地表现出主人公的感情在短暂时间起伏变化的波澜,十分巧妙地写出了李清照对丈夫的一往情深,形象地写出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不已的离情别绪。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丈夫的深厚感情,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⑥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碧鸡漫志》卷二)。这种批评正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 叛逆的反抗,本来就需要很大的勇气,而现在又生生隔离,更生发词人深层“愁”的理解和体味。 三、漂泊流亡骚人闲愁 “靖康之难”后,除了与当时许多士大夫有着同样的流亡经历,李清照的生活还发生了一连串特殊的不幸事故。先是丈夫病逝,接着便是被人认为有通敌之嫌。受此重重磨难,她的思想和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与摧残。国家的沦亡,民族的屈辱,生灵的涂炭,个体的不幸,这一系列的变故使李清照的后期之词在思想与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⑦前期的离愁别绪,已变为悼亡之悲,惜春伤春已变为忧生之叹,而更多的是感伤怀旧的乡国之思。她的后期作品普遍反映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所见所闻所想:抗金愿望,乡都之念,身世之感。如以下一首词: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春天在金华写的。时值金兵进犯,她避难到金华,她那时已是51岁。数十年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金石录后序》),诗人早年所拥有的美好的“事事”已丧失殆尽,⑧“景物尚如舊,人情不似初。未语先涙,此怨莫能載矣”。(明李攀龙《草堂诗馀集》卷二)“欲语泪先流”的细节极写其“愁如海”(明陆云龙《词菁》卷一)的心境,为歇拍的“载不动”埋下伏笔。⑨“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让作者有出游解愁的愿望,而这种想法,随即又被心底的愁云吞噬了。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即愁太重了,是无法消除的。她想摆脱痛苦,却以失败告终,这种走投无路的状况让她永远陷入到了更加深重的无边无际的愁苦之中。 李清照只身飘泊流亡,过着颠沛流离、孤寂清苦、朝不保夕的生活。她一方面悲痛个人幸福的毁灭,一方面更加感慨故国的沦陷。在流离生活中常常思念中原故乡,热切盼望重返故里。于是思念故国,切望收复中原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作品也成了她后期作品的基本内容之一。如: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丑奴儿·芭蕉》)此词作于北宋灭亡,建炎二年暮春。⑩词人借咏雨中芭蕉,寄托乡国之思,抒发“伤心”之情。家国沦丧,词人心中早已积满了“伤心”,耳听雨打芭蕉之声,也不免饱含浓愁。凄清之感以至于难以在于“枕上”听,而被逼得“起来听”,词人这一举动更加体现了愁闷难忍的心境。在其念国思乡诗作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1这首词平白如话而词意含蓄隽永,不直接说愁说思乡,却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其情感更具有社会内涵和历史深度,所反映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而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爱国情感因素了。此词包含着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也包含着对因循苟且、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渗 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从这类词作可以看出,李清照的爱国之情,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古老民族之林,历经磨难仍熠熠生辉的宝贵精神。 四、国破家亡浓浓哀愁 李清照在南渡后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作品的内容多是对国事的忧思生活流落的苦痛,爱国情结显得更加深沉。12这种深沉的爱国情结往往是将个人的愁思愁绪与伤时伤乱的家国之痛融为一体。如她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都在故国怀思之中,抒发身世飘零的慨叹,表达爱国爱家的深沉情感。而《青玉案(一年春来都未几)》、《蝶恋花(永夜厌厌欢意少)》、《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等则反映了作者爱国怀乡、盼归故里之情。其著名的《声声慢》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个人身世之悲,国家危难之痛,皆寓其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3本篇是李清照后期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她遭遇国破家亡、丈夫去世,晚景极为凄凉,词中书写了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况和几近绝望的哀伤。通篇表现的都是作者的个人遭遇与亡国之痛交织在一起的“愁”。14在这首著名的抒情之作中,李清照用涂满浓重忧伤的词句去描绘周围的景物,忽寒忽暖的天气,浸透凉意的霜风,空中飞掠的大雁,满地怒放的黄花,窗外飘飞的细雨,黄昏时分的梧桐,所有这一切,无一不是生愁、助愁、催愁、添愁的,外界的客观景物完全为主观情感服务,从而营造了一个凄清,愁苦的境界。景景含愁,情情是愁。这“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而是《诗经》的《离黍》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15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没有说破,从开篇连用十四叠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词人晚年挣扎、清冷、孤寂的生活状态,到歇拍以“怎一个愁字了得”收束,“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清彭孙遹)《金栗词话》),内涵丰富,意味无穷,可谓字字是泪,蕴藉着难以言传的痛苦、悲凉。虽然作者写的是个人遭遇,但这遭遇深深地植根于当时的现实土壤之中。社会的动荡,家庭的变故,将李清照推入深深的苦海,山河的破碎、民族的危亡在她的心灵深处铭刻下抹不去的伤痕。这是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李清照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如她的《永遇乐》里面所表现的爱国主义者形象是李词里人物抒情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之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流寓临安时所作。元宵佳节之际,词人置身于依然热闹繁 华的临安,恍惚回到“中州盛日”,要在元宵佳节的融合天气中畅快地游乐,旋即又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时的幻觉,因而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可能到来的风雨,发出“人在何处”的叹息和“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感慨。这是一个饱经丧乱的人在似曾相识的情景面前产生的一时的感情活动,看似突兀,实则含蕴丰富,耐人深思。16这种突然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给词人精神造成的巨大创伤以及对故乡是我怀念之情,感人至深。她这种以别人的欢乐衬托自己痛苦的深沉,由个人生活的今昔之感所引起的深愁,这是一个具有爱国心的人具有的忧虑,这也是宋末爱国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为之涕下”的缘由。 李清照一生的生活境况及所处的时代色彩,都在其作品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说,“愁”是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读其愁词,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她感情的真挚,看到她关心人生、关心国家命运,熔自身与国家为一体的情怀,这样涵蕴丰厚深透的传之千年而不衰的词作,深深地感动了世世代代的读者,并将持续让世人感动着、沉思着…… 注释: ①.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75页。 ②.王英志选编:《李清照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前言第3页。 ③.王英志选编:《李清照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第15页; 褚斌杰等编:《李清照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4年6月第1版 ④.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75页。 ⑤.王英志选编:《李清照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第35页; ⑥.褚斌杰等编:《李清照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4年6月第1版;第4页。 ⑦.王英志选编:《李清照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前言第15页。 ⑧.褚斌杰等编:《李清照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4年6月第1版;第39页 ⑨.解正德:《名作欣赏》;名作欣赏杂志社;2005年第2期,上半月刊(总第160期);第25页。 ⑩.王英志选编:《李清照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前言第59页。 11.王英志选编:《李清照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前言第86页。 12.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76页。 13.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第118页。 14.解正德:《名作欣赏》;名作欣赏杂志社;2006年10月号,上半月刊(总第200期)第98页。 15.褚斌杰等编:《李清照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4年6月第1版;第81页。 王英志选编:《李清照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前言第96页。 16.王英志选编:《李清照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前言第93页。 参考文献: 1. 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 1版。 2.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 月 3.解正德:《名作欣赏》;名作欣赏杂志社;2006年10月号,上半月刊(总第200期) 4.解正德:《名作欣赏》;名作欣赏杂志社;2005年第2期,上半月刊(总第160期); 5.褚斌杰编,李清照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 1984年6月第1版。 6.王英志选编:《李清照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本文档为【论李清照愁情词的意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140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9-08-06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