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举报
开通vip

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 1 论汉代美术 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姓 名 刘明阳 年级班级 09-10班 专 业 艺术设计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二零一零 年 六 月 2 摘 要 画像石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史资料。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全国发现的汉画像石数以千。据载,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有所发展,到东汉时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及其周围地...

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中外美术史主题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1 论汉代美术 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姓 名 刘明阳 年级 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班级 09-10班 专 业 艺术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二零一零 年 六 月 2 摘 要 画像石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史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全国发现的汉画像石数以千。据载,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有所发展,到东汉时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及其周围地区。 画像砖,顾名思义就是刻画或模印着画像纹饰的砖,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是一种建筑装饰构件源于战国末期出现的“雕墙”壁画艺术。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图像表现在取材、技法和主旨意蕴三个不同的层面。同时,从汉代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来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画像石、画像砖的产生和表现有着它深厚的时代背景、社会根源和民族文化的底蕴。尤其在繁荣稳定、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如何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表现出来的文化意绪,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绘画,并加以正确的继承、引导和发扬,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画像石,画像砖,社会根源,文化意绪 3 ABSTRACT(3号黑体) The portrait stone is remains rich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history of art material very much. The artists write a letter on another's behalf by the knife, has created the numerous fine images in the hard stone facing, with by takes the building unit,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decoration tomb chamber, Shi Que and so on. The nation discovered the Chinese paints a portrait Shi Shuyi thousand. According to carrying, the portrait stone sprout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llustrious, proclaims the time, when the xin dynasty established by wang mang has the development, to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hen further expands, mainly distributes in Shandong, Henan, Shanxi, Sichuan and periphery the area. The brick relief, is as the name suggests the portray or the mold is printing the portrait decorative design in a utensil brick, generally thought that begins in the Warring States later period, in the Han Dynasty, the three-country two jin's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ime continues abundantly popularly, is one kind of building decoration component stems 4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last stage to appear “carves the wall” mural art.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to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nitial period, use in decorating the palace alley shed much the step base; After Western Han Dynasty intermediate stage, mainly uses in decorating the tomb chamber wall surface;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s the brick relief art prosperous time. Paints a portrait in the stone in the Han Dynasty, the brick relief, the image displays in the selection, the technique and the primary intention implication three different stratification plane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Han Dynasty politics, the econom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each aspect inspects, we may discover that the portrait stone, the brick relief produc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have its deep time background, the social root and the national culture inside story. Especially in prosperous stable, advocat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s today, how did we understand that the Han Dynasty paints a portrait the cultural intention which the stone, the brick relief display, knows the drawing regarding us, and performs correct to inherit, to guide and develops, has the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Stone, Brick and social causes, cultural sense on 5 目 录 中文摘要………………………………………………………(3 ) 英文摘要………………………………………………………(5 ) 1. 概述画像艺术 1.1历史背景…………………………………… (9 ) 1.2分布区域„„„„„„„„„„„„„„„„ (10) 1.3题材内容„„„„„„„„„„„„„„„„„„ (13) 1.4艺术风格„„„„„„„„„„„„„„„„„„ (17) 1.5雕刻技法„„„„„„„„„„„„„„„„„„ (18) 1.6分期与作者„„„„„„„„„„„„„„„„„ (19) 2. 四川地区的画像艺术 2.1画像石……………………………… (22) 2.2画像砖……………………………… (23) 3. 山东画像艺术 3.1概况……………………………… (25) 3.1山东画像艺术的艺术特点……………… (30) 4.河南地区的画像艺术 4.1南阳地区的画像石…………………………… (38) 结语………………………………………………… (40) 6 参考文献…………………………………………………… (42) 后记……………………………………………………………(43) 声明……………………………………………………………(44) 一.概述画像艺术 要认识汉代雕塑形势之盛,内容之富,形式之多样,及其特别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不能不对当时的浮雕艺术予以足够的重视。这些浮雕大量地出现在各种工艺品上和建筑物的许多部位间。其形式包括高肉雕、薄肉雕、阴阳平带。阴阳线刻以及几种方式集于一体的手法。其内容与绘画同样广泛。关于工艺品的铜镜、铜鼓、陶壶、陶樽、奁、炉等等。上面的浮雕装饰纹样是那些施于祠堂、墓圹以及碑阙之上的浮雕遗迹。即我们通常称之为“画像石“和“画像砖”的东西。这种艺术是自商代以来就有的形式,只是到了此时才显得特别繁荣兴盛与具有时代意义而已。 1.1 历史背景 汉代绘画不仅大量施于宫室屋宇,亦大量施于陵寝墓室、享堂石阙。汉代习俗事死如生,以厚葬为德,薄殓为鄙,而且借孝悌的声誉,还可以博取功名。这就是使得装饰坟墓,为死者表彰功德的绘画活动(包括绘制被认为能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帛画“非衣”),其规模和 7 数量都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程度。东汉赵岐甚至在活着的时候,就为自己的坟墓准备壁画,“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后汉书?赵岐传》)。与此可相印证的是迄今已出土的许多汉代墓室壁画、帛画以及大量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等现存绘画实物。 汉代神仙观念在帛画、画像砖和画像石中有许多反映,这和当时社会盛行谶纬迷信羽化升仙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西汉初年,统治阶级为了求得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来发展封建经济,便采用了“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道家思想十分活跃。到了汉武帝时代更是迷恋长生不老。《汉书郊祀志》云:“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致使当时社会上“言有神仙祭祀致福之术者以万数”。到了东汉,谶纬迷信更加盛行,光武帝刘秀于中元元年(公元56年)“宣布图谶(chèn将来能应验的预言、预兆)于天下”。因此,汉代人普遍崇尚迷信和谶讳之说,他们“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梦想长生不老。而在死后又希望化为神仙,享受快乐生活,在灵魂的归宿之所——墓室内的帛画、画像砖和画像石中刻画许多祥瑞、辟邪的内容,以期达到升仙的目的。 汉代祥瑞、辟邪是升仙的两个方面。祥瑞是人们希望借助远古神话传说中的祥禽、瑞兽的力量来达到升仙的目的;辟邪是人们既希望长生和升仙,又害怕在升仙的道路上由于鬼蜮作祟而产生灾难、疾病,于是利用有辟邪神力的神物来驱除邪祟,达到升仙。 8 祥瑞、辟邪内容主要有:龙、虎、朱雀、玄武、羊、鱼、螺、猴、神龟、九尾狐、三足鸟、虎车、鹿车、鱼车、麒麟、羽人、凤凰、仙鹤、方相氏、熊、虎吃女魃(bá旱鬼也)、人面兽等。 中国从秦朝建立经西汉,至东汉灭亡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在战国绘画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社会的日益巩固和上升,社会经济趋于繁荣和发展,而展现出新的面貌,更加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它将战国时期地域不同的绘画风格融合起来,形成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总的统一的时代风格。由于社会风俗习惯的改变,战国时期在绘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从遗存物看)青铜器、漆器上的装饰性绘画,让位于纯绘画的宫殿壁画、地上建筑壁画、墓室壁画及与此相关的画像石、画像砖等。作为用于丧葬的丝织帛画继续流行,漆器上的绘画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对外交流中,不断吸收域外艺术的新因素。因此,秦汉绘画在题材内 容和表现形式及技法方面,均较战国绘画有了巨大的丰富、提高和拓展,呈现出一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繁荣景象,为以后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 9 1.2 画像石画像砖的分布区域: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是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艺术遗产的一部分,全国各地出土甚多.其中山东、河南、四川画像石画像砖成就最高,个性也最为鲜明.山东画像内涵深厚;南阳画像奇诡浪漫;四川画像则轻松灵动.认真研究、学习、借鉴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当今社会显得格外重要. 这种艺术的遗物散见于我国广大地区,凡举山东、河南、四川、江苏、陕西、山西、河北、安徽、湖北等地区均有大量发现。其中以河南、山东、四川为最多。其原因是因为河南洛阳为帝京,南阳为帝乡,也是工商业发达地区,山东则多为诸侯王封国,四川为工商业繁荣区。这些地区由于政治、经济上的优势,又有大贵族、大商人地主之奢侈与崇死厚葬的社会风气,于是大量的画像石、画像砖应运而生,其数目何止千万计。 10 1.3 画像石的内容 画像石、画像砖因其内容庞杂,记录丰富,而被许多学者视为一部先秦文化和汉代社会的图像的百科全书。其中比较常见的题材大致可划分为六类: ?庄园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主要有农耕、收获、放牧、采桑、纺织、采盐等,作品记录生产过程或特点胜于刻画人的神态。 ?体现墓主人仕宦身份、经历的礼仪与象征物。有数量众多的车骑出行、射猎、谒见、属吏、武库、收租、讲学、建筑等画面。 ?墓主人生活。有以人、物数量多为特点的燕居、宴饮、宾客、庖厨、乐舞、百戏、博弈等画面,它们描绘的并非是具体的某次活动,而是贵族地主典型的社交与享乐方式。 ?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像。前者主要有周公辅成王、荆轲刺秦王、二桃杀三士,后者多为孔子及其弟子、烈女、孝子等,作品反映出当时流行的忠勇、仁义、节孝等道德伦理,带有明确的政治 褒贬倾向。 ?神话故事、祥瑞物象与天象图。这类作品呈两种面貌:一种主题单一,如西王母、后羿射日等基本上是远古神话情节不断蜕变后的固定造型;另一种则二位一体或三位一体,即神、祥瑞物象与方位、日月星座功能同一、形象复合的伏羲、女娲、嫦娥以及龙、虎、鹿、羽人、朱雀、玉璧、仙草等神和具有神格的物象。 11 ?各种以植物为母题的花纹和图案。其中部分象征吉祥意义,主 要作为画像石的边饰,也有单独的画面。 12 1.4 画像石、画像砖因地而异的内容 如山东为历史故事、战争、刑徒,河南为天象、杂技、斗兽、收租,陕西为农作、祥瑞物象、云气蔓草,江苏为纺织、犁耕,四川为宴饮、伏羲、女娲等。 画像石是汉代厚葬习俗的产物。统治阶级提倡孝廉,使厚葬成为与仕途升浮相关的社会行为。与此同时,死后灵魂升天的希冀在战国木椁墓向汉代砖石墓演变之后,更多赋予墓室以象征意义,即墓室是墓主生前环境的缩影。功利目的与“死即再生”的观念吻合,不仅导致画像石在墓中的数量渐多,而且规定了画像石的功能通过它们在墓中的位置体现出来。 画像石在墓中的分布一般为:墓门通常是带有朱雀、龙、虎的铺首衔环,或是文武门吏;中心位置的前室或主室壁画、横楣上是阙、车骑、宴饮、乐舞;后室或侧室壁上是庖厨、农作等;后壁上方是西王母,室顶是天象图;祥瑞物与图案则穿插于壁面、立柱与室顶上。在以祭祀为主要用途的地面祠堂中,画像石依题材集中分处各壁,历史人物与孝子烈女故事居壁面中间位置,神话故事在三角楣上,构成适于观看的形象层次。石阙上的画像石主要起装饰作用,龙虎衔璧为主要内容,车骑及其他祥瑞物镶嵌于阙基和檐额等处。但是,相当数量的画像石在墓中的分布没有严格的定制,某些地区还自有特点。例如陕北画像石的精美作品主要集中在由门楣、立柱、门扇结合的墓门上,四川画像石主要在中室壁面中段形成一条饰带,装饰意义代替了具体的象征。 13 1.5 艺术风格 西汉晚期画像石以山东沂水鲍宅山凤凰刻石、山东汶上“路公食堂画像”为代表;新莽时期则以河南唐河冯君孺人画像石墓为代表,墓内刻30余幅画像,描绘现实生活及神怪异兽等。 东汉前期画像石的代表作品有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和南武阳石阙画像石。东汉后期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武氏祠最为著名。汉代盛行的画像石是特殊的浮雕形式:以刀代笔,或阳刻,或阴刻,或两者结合,还有浮雕的形式,或者浮雕与刻划相结合,可谓雕中有画,画中有雕。 画像石通常是作为建筑装饰,镶嵌在祠堂、陵阙、更多是墓室内的门侧的砖室上。画像石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有反映庄园、车行、聚会、宴饮、战争、乐舞、杂戏、作坊、狩猎、手工劳作等现实生活场面,还有描绘禽、兽、鱼、虫、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以及各种建筑的图形与装饰图案。风格质朴厚重,劲健秀美。汉代画像石对于研究汉代的建筑、雕刻、绘画具有很大价值,作为雕刻艺术形式,上承先秦青铜艺术,下开两晋南北朝雕刻艺术的先河。 画像石发展了我国传统的雕刻技法,成为一种类型的雕刻作品,这样的刻和划制作出的浮雕比墨色绘制的壁画保持得更长久,给人以立体感。画像石是研究汉代建筑、生活、习俗、观念等有很高价值的艺术品。 画像砖主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砖上刻出纹 14 饰。形状分大型空心砖和实心的扁方砖两类。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有的上面还有红、绿、白等颜色的彩绘,但出土时多已剥落。多数画像砖为一砖一个画面,也有一砖为上下两个画面的。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还有表现统治阶级车马出行的。 雕刻者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制作者准确地抓住对象在各种活动中最具特徵、最生动、最优美的瞬间,删繁就简,遗貌取神,在一种粗轮廓的整体形象中采用阴线刻、阳线刻、减地平面阳刻、浅浮雕等多种造型手法对动荡流逝的瞬间状态进行精彩的集中表现,飞扬流动的画面充满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和雄浑冲涌的力量和速度,罕有呆滞或雷同现象,充分体现了雕塑者对现实生活的全面爱恋和对永恒幸福的祈求。个别小型条砖在制作的精美程度上虽不及大型正面方砖,但却给人一种深沉雄大的气魄,让人回味无穷,遐想联翩,后人往往在赞叹欣赏之余,也难以真正超越。画像石、画像砖尽管粗重笨拙,却反映出的秦汉代艺术心胸开阔、气派雄沉,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难以企及的。 全国现已出土数千计的画像石和画像砖,这都是在秦汉厚葬的风气下产生的。发现地区主要在黄河流域、山东南部西部、河南南阳和四川岷江流域,以及河北、安徽、江苏北部,这些地方都是当时的富庶之乡。东汉时期的画像砖出土最多,盛行于中原、西南和江南的广 15 大地区,尤以河南和四川两省出土最多。汉画像石、画像砖的史料性质不仅在美术史上有巨大意义,而且对研究汉代社会的经济生活、典章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风俗习惯、艺术思想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图像资料。因此发掘汉画像石、画像砖的史料价值就成为对其研究的重要内容。早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专门研究汉画的学者,时至今日,已形成专门的汉画学。在中国当代学术史上,汉画学也成为一个学界瞩目的研究焦点。 汉代的画像石与画像砖是汉代独特的造型艺术样式,艺术形式本身体现了鲜明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偶像式与情节式的图像组织方式、表达"所知"、"所感"的造型思维、流动如生的乐舞精神,这些特色使其艺术形式上充溢着张力,体现出宏大气魄和浑厚雄强的时代精神. 画像石艺术风格是构图方式、造型特点、雕刻技法统一的体现。主要的构图方式遵从了传统法则,即以平面的散点和分层方式布局,形象按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在空间中的位置,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由此,作品中的空间在逻辑上超越客观真实而成为表意的概念空间,这在历史、神话故事及车骑出行等画面上最为明显。另一部分作品??典型的如庄园、收租、宴饮、乐舞等有了依据直观感受构成画面的迹象,描绘了高视点俯瞰下的景物,形象有序地向上方发展,上下间距表示了远近关系。建筑和坐榻、几案、容器等用具的透视造型,也辅助性地制造出空间深度。某些物象的叠合与互掩,使三度空间更为可信。 16 与构图方式统一的形象塑造,具有影形观察和线描表达两个显著特点。物象的体积消失在剪影式的平面造型中,以曲线为主的轮廓线强调了形象的形体与动态特征。几乎所有的形象都处在行进、跳跃、流贯、顾盼、飞腾的运动瞬间。轮廓之内的线条加强了动势,也概括地增添细节,使形象较有个性状貌。 17 1.6 雕刻技法 画像石的雕刻技法部分地促成图像存其大貌、拙胜于工的特点。综合地看,主要有阴线刻、 平面浅浮雕、弧面浅浮雕、平面凹雕、高浮雕、透雕、阳线刻等。最普遍的是平面浅浮雕加阴线刻,即在平整的石面上刻去形象轮廓之外的部分,使形象呈浅浮雕状,然后用阴线刻出轮廓内的细部。以此为基本方法,有的用线绘加彩代替阴线刻,如陕北画像石;有的在背景刻出规则的线纹,如部分南阳画像石。阴线刻在早期较简单,到晚期和沂南画像石中熟练细腻,是南北朝、隋唐时期线刻风格的雏型;高浮雕与透雕只用于少数作品。有的画像石局部敷染色彩,目的是强调某形象的功能。石料处理的光洁度、雕刻的精细度之异,也形成了各地画像石不尽相同的面貌。 18 1.7 分期与作者 根据题材、雕刻方法和少量有纪年的墓室与零散作品,大致可作出画像石的分期与存在地区的关系。它产生于西汉中叶,西汉中至东汉初是发展期,以河南、山东、湖北为主,有人认为鲁中一带是它的萌发地;东汉中晚期是盛期,山东、南阳画像石臻至繁荣,其他地区开始流行,并较快形成地方面貌。画像石至东汉末迅速而全面衰微,其原因有:汉末的战乱局势使它失去了存在基础,社会意识从注重人与宇宙到注重人与自然,画像石艺术形式高度饱和之后的自律解体。 画像石的作者是几乎全部未留下姓名的大量艺术匠师。根据画像石图像之间、画像石与部分壁画和画像砖之间的某些一致性,估计在当时有画像石图像的粉本流传。丰富的粉本经各地艺术匠师的创造性表现,酿成了画像石艺术的蔚然大观。 19 二.四川地区的画像艺术 2.1 画像石 中国东汉时期流行于今四川省的画像石,四川的画像石虽不如画像砖为盛,但见于石阙、崖墓及石棺之上的也很可观。主要包括:用以装饰墓室的画像石,墓石壁上及石棺上的雕刻,作为石阙建筑和装饰材料的画像石。 荆轲刺秦王 图1 墓室中的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墓门、壁面中部、后壁等部位,有的与画像砖混用于一墓之中。较多的题材是车骑出行、宴乐观舞、农作庖厨、铺首衔环、历史故事等。画像石的形制多为长方形,有的数条组合为一个宏阔画面。如成都杨子山1号墓中室左右壁面两列画像石合长11米多,描绘了车骑出行和杂技、宴客的复杂场面,是一幅容纳了众多物象的长卷巨作。合川东汉墓横楣上的《完璧归赵》、《荆 20 轲刺秦王》都长2米多,前者在画像石中属于少见的题材。这类画像石的雕刻大多为剔地浅浮雕加阴线刻,富有形象概括浑然、意拙势博的艺术效果。 四川的东汉崖墓是一种特殊的葬制,凿崖成墓意在建造仿真的建筑,建筑形象的成立主要借助于雕刻手法,由此在崖墓口的横额及立柱上大量雕刻椽檐、瓦当、斗拱、柱头和图案、人物形象,浮雕、阴线刻等技法。崖墓内壁除了仿木构建筑物的雕刻外,还有龙、虎、车马、猿戏和罕见的类似面具的头像等。它们的造型简略,有的因分布的无规则和内涵联系的不明确而有神秘的意味。崖墓中的石棺通常为整石雕凿而成,在棺的壁外面有大量浅浮雕画像,雕刻手法和造型风格与画像石相同。棺头前档往往是双阙,后档是伏羲、女娲,边壁上有车马、鼓琴、博弈、猿戏等。较为精美的是新津出土的《秋胡戏妻》和《孔子问礼》等作品,其人物造型修长、细腻,具有独特的面貌。 四川是汉阙遗存最多的地区。作为建筑与雕刻复合的艺术体,阙面有大量的高、浅浮雕画像石,以著名的雅安高颐阙、渠县沈君阙、平阳府君阙为例,上有振翼昂首的朱雀、衔着环璧的青龙与白虎,们形体较大,长条形的构图中姿影活跃,有远观亦醒目的效果,呈横幅状的主要有车骑和列队人物、西王母图、植物图案等,这类画像石的雕刻,比墓室画像石更具概括、清晰、醒目的效果。 从全部四川画像石刻的技法和形式风格来看,它与四川的画像砖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也不同于山东、江苏、河南密县以及陕北、山西 21 等地那种平带规整的画像作风,但与河南南阳地区的画像石风格却有较多的相似处。其形式也是一种减地凸雕、空地有斜纹的雕法,作风写实也有古拙雄浑之意,但只是形式上比较略为规整与严谨而已。而与同地同期的画像砖秀丽的艺术风貌相比,画像石具有拙朴阔略、沉雄浑厚的特点。 四川画像石功能的多样性,表明它是当时社会上较为普及且居于主导地位的美术形式。它在四川出现的时间晚于河南、山东等地,流行于东汉中期至蜀汉时期。这种艺术样式有可能从外地传入,但四川地区繁荣的社会经济却是它被大量创作出来的基础。整体上看,雕刻技法与造型风格基本统一,唯新津等地的石棺画像,以自由新颖的人物体态塑造,迥异常见的侧面式形象,其俊逸空灵的风格达到平面浮雕的很高水平,与魏晋人物画有承启的关系。 22 2.2 画像砖 在四川的浮雕画像艺术中,出土最多、内容最丰富、艺术性也最高的应该说是后汉砖目中的画像砖了。它在整个汉代画像艺术中也具有独树一帜的地方特色和突出的艺术成就。 从四川的画像砖及其所在的墓圹得知,一般的砖室墓规模并不大,有画像砖的砖室墓也并不多;而且画像砖也只嵌砌在墓壁的下部一带或者门楣之上,别的地方比如劵部则用花砖砌筑。由于画像砖是模印之后烧制而成的,所以出土的画像砖中有些是重复的。因此,四川的画像砖数量及种类就没有河南、山东的画像砖数量那样多。但其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却不亚于山东河南等地的画像砖,而且在某些方面无疑是有独到之处的。 弋射收获画像砖 图2 弋射收获画像砖极具代表性,是东汉砖刻珍品。四川成都扬子山汉墓出土。长45.8厘米、高40厘米、厚5.2厘米。画面分上下两部分。上图是弋射:右为莲池,莲花垂露,莲叶浮于水面,水下有大鱼 23 数尾,水面有野鸭游戏,空中群雁疾飞。左边树阴下,有两人正张弓射空中飞雁,情景紧张真切。收获描绘的是农家收割的景象:田间两人手持长镰在刈禾秆,三人俯身在割禾穗,一人肩挑禾穗手提一篮,刻划生动。弋射收获画像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歌颂了劳动。此图设计巧妙精美,人和动物的造型生动形象,起伏分明,极具美感。 从以上画像砖的表现来看,清楚地看出了四川浮雕画像艺术之坚实、劲利而又泼辣自由的写实风格。它不同于河南画像的泼辣之中带有古拙情调,也不同于山东、苏北等地区的浑厚和朴实而严谨之中带有滞重的趣味,其生动之气无疑是超过于别处的。 24 三、山东的画像石 山东是古代文化发达的地区,汉代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与老庄阴阳五行、历史神话等交织在一起,成为画像石表现的主要内容。画像石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反映庄园、车行、聚会、宴饮、战争、乐舞、杂戏、作坊、狩猎、手工劳作等现实生活场面,还有描绘禽、兽、鱼、虫、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以及各种建筑的图形与装饰图案。风格质朴厚重,劲健秀美。 伏羲女娲画像石 图3 在山东省博物馆“石刻艺术”展厅,常年陈列着一批我国两汉时期特有的珍贵文物——画像石,它们是汉代奉死如生的坟墓文化的产物,亦是画刻兼施的精美石雕作品,以艺术的形式、形象化的内容,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成为了解、研究汉代政治、经济、 25 思想、文化、艺术诸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它们所携带的社会文化信息不断地激活后人的思想,打开人们的思路,予人艺术的启迪。 展现汉代厚葬之风 在墓葬中使用画像石做装饰的习俗,从西汉中期兴起到东汉末年衰落,持续了近三百年。画像石为什么出现在汉代,为汉代所特有,专家介绍,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疆域广阔,国力强盛,国家的统一和长期的和平环境为汉代的艺术发展创造了优良条件。汉代统治者尊崇儒家学说,以孝为先,而且信奉长生不老、羽化成仙之说,奉死如生。同时,经济的发展,导致贫富分化加剧,统治阶级生前奢侈腐化,还梦想死后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厚葬风气渐长,坚固耐用的砖石墓逐步代替了木椁墓,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幻想在坚固的墓室里,有画像上的神仙,还有可使尸体不腐的美玉庇护,仍然能够过上神仙般的生活。这样,画像石艺术随着画像石墓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美。 山东画像石首屈一指 从全国来看,山东、四川、河南、陕西等许多地方是汉画像石发现较多的地方。尤其是山东,不论是画像石墓的数量,分布范围,还是画像石出土的数量和精美程度,都在全国首屈一指。这是由于古老的“齐鲁”之邦富有渔盐之利,丝织、冶铁业也很发达,经济的发展 26 使生活较为富足,厚葬之风盛行,画像石墓随着厚葬的风行产生,而且发展很快。 目前山东出土汉画像石以鲁南地区的济宁、临沂两市最为集中,鲁中和胶东半岛有少量发现,鲁西南和鲁北地区较少。从出土的汉画像石看,画像石艺术经历了长足的发展,一是雕刻技法不断进步,从单纯运用线条刻画到浮雕与线刻相结合,包括高浮雕、透雕的运用;二是画像题材内容逐渐丰富。从单一的龙、凤、人物画像到题材复杂的反映人们升仙思想的神话传说;反映统治者腐化堕落生活的宴享、乐舞百戏、庖厨、车马出行等场景,还有反映封建忠孝观念的历史故事等。总体来说,山东地区汉画像石自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晚期经历了从滥觞到繁荣的阶段。其特点是:分布广,数量多;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构图复杂,场面宏大;雕刻技法多种多样,风格细致繁缛。 浪漫缥缈的精神世界 画像石是作为随葬品镶嵌在墓室内的,它是墓主生前官宅府邸的缩影,又是汉代人思想的集中体现,这从汉画像石的内容就可知道。 想象丰富的神话祥瑞题材在画像石上十分多见,并且在山东汉画像石中表现得千变万化,神奇无穷,如降福人间、导民升仙的西王母和东王公,天降地生的祥禽瑞兽,星辰天象等。汉代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另一个神仙世界,希望自己死后能得到神灵庇佑。山东省 27 博物馆收藏了众多的神话传说题材画像石。如西王母画像石,中间端坐者为西王母。她是汉代传说中的主要神仙,与东王公相对,凭几而坐,其周围各有一些侍奉的仙人和供他们驱使的九尾狐、玉兔、三足鸟、龙、朱雀等奇禽异兽,四周烟雾缭绕,一派虚无缥缈的神仙世界。相传西王母有长生不老的神药,被汉代人视为最高的神灵。山东汉画像石艺术还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那些乘云车驾飞龙的神仙,把自然天象拟人化的表现,把人和动物自由拼合出来的各种灵异神怪,反映着工匠们海阔天空的艺术想象力,也反映了汉代人浪漫的精神世界。 历史故事显现忠孝观念 历史人物故事题材是汉画像石的特色部分,多是表现大权独揽的帝王、称霸一方的诸侯、辅佐君王的将相、儒道圣、敬父尊母的孝子、不让须眉的烈女、视死如归的刺客等。这些历史故事雷同的较多,某些画像石上还有文字说明,多为简洁的几个字,以此可断的故事有孔子见老子、二桃杀三士、荆轲刺秦王、大禹治水、闵子骞失棰等。其中,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在山东的嘉祥、济宁、长清孝堂山等都有发现。画像石反映了孔子周游列国时问礼于老子的故事,反映了孔子好学、谦虚的态度。画面上,孔子老子面对而立,孔子身后往往跟着许多弟子。有的标明是颜回、子路等。老子和孔子之间往往有一孩童,他就是神童项托。传说孔子因被项托的问题所难倒,中断了东游,回家潜心学习。孔子手中多拿一鸠杖,鸠杖是汉代封建统治阶级标榜的尊重 28 老人的信物,由朝庭发给。相传上端的鸠鸟为不噎鸟,祝老人身体健康之意。 乐舞百戏栩栩如生 我国的杂技艺术在汉代统称“百戏”,因杂技演出有歌舞配合、乐器伴奏,又称“乐舞百戏”。吹箫弹琴、撞钟击磬、长袖飘舞、飞剑跳丸、勇士斗猛兽„„这些场面不仅在古文献中有详细记载,在画像石中亦屡屡可见,通过那些生动的图像,我们仍可欣赏到千年前的那些热闹场景。 山东沂南东汉末年画像石中的乐舞百戏图反映了在庞大乐队伴奏下,百戏杂陈的盛况。画面上有三组乐队分别为不同的杂技节目伴奏。第一组为七盘舞、寻橦、跳丸飞剑等表演项目伴奏的乐队。第二组是戏车乐队,共七人。车上有建鼓,其下有一小鼓,由两人敲击。还有一人吹排箫,一人吹箫。戏车后面有三人手持长梃击小鼓。第三组是为绳技伴奏的乐队。绳技,又称履索。绳上有三人表演,绳下立插刀剑,十分惊险。上方右侧有伴奏乐队,一人吹箫,一人击掌高歌,一人袖手端坐,也为讴员(唱歌者)。另外在鱼龙曼衍等戏中还有五人各执一鼓,在鱼、龙之间戏耍。在滕州龙阳店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则表现了飞剑、跳丸等杂技技巧,表演者正以双手抛接数量不等的刀、球,这是古代杂技表演时最主要的项目之一。另外,“吞刀吐火”、“水人弄蛇”、三虎驾车、虎面人击鼓、仙人骑麒麟、人鱼表演等节目在画像石上也经常出现。 29 汉代社会的形象画卷 在汉代画像石中,有众多表现汉代社会生活的画面,诸如浩浩荡荡的车骑出行、聚会拜谒、祭祀吊唁图,也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农耕场面、锤声铿锵的冶铁场面。 这类内容主要表现死者的社会地位、生平经历、享乐生活以及拥有的财富,同时也反映了汉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纺织画像石 图五 山东省博物馆收藏有一件纺织画像石,画面分为四层,一、二层刻有建筑在楼阁上的水榭,二层右边部分刻有众多武器悬挂在架上,象征着放置兵器的武器库;左边形象地刻有众人纺织图案。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发明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西汉时,我国的纺织技术水平非常高,有了先进的织布工具。可能是较复杂的工具在石头上难以表现,所以我们看到的画像石中的织布机器都较简单原始,不过通过众人纺织的场面,仍可以感受到当时的纺织业已经比较发达。 30 回味无穷的雕刻艺术 画像石的存在,为我们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图像史料,其精美的雕刻技艺,亦令后世的艺术家们赞叹不已。就造型艺术而论,画像石的构思构图、笔法刀功、神态刻画等都展示了古代艺人的造诣,图像本身且是寻味无穷的艺术品。 画像石是集绘画和雕塑于一体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技法有阴线刻、凹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前三种主要是以刀代笔用线条刻画物像,属于“拟绘画”;后三种呈现浮起的立体造型,而物像细部仍用线刻,属于“拟浮雕”。这些雕刻技法出现虽有早晚,但在山东汉画像石繁荣时期同时流行。其成熟的代表作品如:沂南、诸城线刻画像的细腻传神,孝堂山凹面线刻的刚劲古朴,武氏祠减地凸面线刻的凝重醒目,济宁两城浅浮雕作品的华丽优美。 山东汉画像石存在时间比较短暂,但它具有的史料和艺术价值,确立了它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对汉代以后的雕塑和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 31 四、河南地区的画像艺术 4.1 南阳地区的画像石 南阳地区是汉画像石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全国出土的汉画像石墓有百座之多,南阳地区发掘的汉画像石墓已经有50余座.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产生于东汉中叶,神仙思想是其最核心内容.原始道教酝酿、孕育和创立之时,也正是南阳汉代画像石丧葬风俗产生和发展之时.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产生于东汉中叶,长生,神仙思想是其最核心内容.原始道教酝酿、孕育和创立之时,正是南阳汉代画像石丧葬风俗产生和发展之时.一个时期的艺术是一个时期哲学思想的反映,是特定文化的隐喻与表征.南阳汉代画像石的画面内容、题材、造型和艺术风格都明显受到东汉时期原始道教文化的浸润,所反映出的神仙思想与东汉社会原始道教在民间逐步积累、逐渐兴起有着密切的关联. 南阳汉画像石是集建筑、雕刻、绘画为一体的环境艺术,从画像本身和画像形式两方面得到表现,它具有鲜明的本元文化特点. 文章旨在研究南阳画像石艺术.画像石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造型艺术之一,南阳是其主要出土地域之一.南阳画像石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而深受楚文化影响.浪漫主义的题材和夸张简练的造型语 32 言、疏朗律动的结构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富有浪漫格调的汉画像石艺术风格. 东汉大型圆雕----“天禄、辟邪”和东汉建宁三年 (170)“许阿瞿墓志画像石”。 天禄高1.65米、长2.20米,辟邪高1.65米、长2.25米,早在唐代已受到世人的注目,章怀太子李贤在为《后汉书?灵帝纪》作注时说:“今邓州南阳县北有宗资碑。旁有两石兽,……,一曰天禄,一曰辟邪。据此,即天禄、辟邪并兽名也。”北宋时,欧阳修在《集古录》中也对它作过注述。 许阿瞿墓志画像石是中国早期罕见而独特的画像墓志铭,宽109厘米,高69厘米,画面分上下两层,上层是墓主人生前观赏游戏的场面,下层是乐舞百戏。画像左方是墓志铭,记述了许阿瞿“年甫五岁,去离世荣”和家人轸悼的情况。志文竖刻6行,满行23字,共136字。 南阳汉画像砖、画像石的神秘气息、浪漫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特征,形成中华民族的本土艺术精神.汉画像中的动物、神兽和人物、仙灵在形象特征表现上运用了想象、奇幻、夸张、神似的手法,生动奇丽,暗示性地传达了汉画的精神内涵与品质.南阳汉画的奇幻神似的形象特征,在超越时代局限的同时,在艺术成就上实现了艺术的精神内涵创造和艺术形式内涵创造的完美结合 南阳汉画像砖石艺术是汉代艺术世界的表现中心,也是古代人遗留给炎黄子孙的艺术宝库.南阳汉画像砖石艺术集中反映了中国艺术 33 传统中的运动感觉.本文通过大量的实例以及从构成形式等方面来论述南阳汉画像砖石艺术的独特艺术风格——灵动. "龙"的形象产生由来已久,追溯上古时期已可见其雏形.在汉代,"龙"的形象已作为汉画像砖石墓中不可或缺的题材.南阳地区的汉画像石"龙"形象题材丰富,造型灵动.作者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外部形态的分类等方面做了综合的考证,使用图像学和符号学的方法,总结出该地区"龙"形象独特的艺术特征. 南阳汉代画像石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的汉代艺术形式,其中的人物艺术形象,为我们研究两汉人物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南阳汉画像石中人物艺术的审美心理、画面布局、人物形象、造型技法等方面的艺术特征,对更深入地理解传统中国人物画的造型语言及其艺术渊源、今天的人物画创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阳汉画像石重于意境和思想底蕴,豪迈奔放,不拘一格,把深沉雄大、古朴淳厚、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人物形象古朴粗放,注重形体的夸张,画面构图疏朗,表现动感、力度和气势,其效果强烈,大气磅礴,意境深远. 南阳东汉许阿瞿墓厅堂百戏画像石 34 图6 南阳画像石刻多出土于汉代画像石墓,题材丰富,雕刻古朴,是我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被誉为“敦煌前的敦煌”,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文和神话传说画像石是南阳画像石中的珍品,“嫦娥奔月”画像石曾被选入国家邮政局1999年3月发行的《汉画像石》邮票中。 南阳汉代画像石作为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具有汉代石刻画像“博大精深”的共性特征;其次,南阳汉画又是一个地域性文化现象,因而其个性特征亦显得极为鲜明。与全国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相比较,南阳汉画像石具有如下显著特征和价值: 1、画像内容方面 南阳汉画像石的内容与其它地方相比较有一定的差别,其中反映达官富商生活的画像、天文星象画像、神鬼辟邪升仙画像、角抵戏画像以及舞乐百戏画像的内容最多,而反映农业生产活动的画像则极为少见。汉代的南阳是皇亲贵戚、富商大贾云集之地,因而汉画中刻画 35 贵族侈奢享乐生活的画像居多,而表现平民生活和劳动的场面极少。天文图像是南阳汉画像石最独特的内容,其发现的数量之多,位居全国之首。它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汉代天文学的伟大成就,对研究汉代天文学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总之,南阳汉画丰富的内容为我们研究汉代历史尤其是汉代南阳地方的文化艺术、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方面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2、艺术风格方面 南阳汉画像石在艺术风格方面具有如下突出的个性特征: (1)雕刻技法多样化。主要可分为平面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平面剔底浅浮雕、横竖纹衬底浅浮雕以及局部的高浮雕等。其中又以横竖纹衬底和平面剔底浅浮雕为最多。 (2)画面布局疏朗,主题鲜明突出,大多为一石一主题的构图。 (3)形象刻画不饰细部,注重整体效果。简略的大轮廓显示出粗犷、豪放的审美特点。 (4)恰当的夸张和变形。在写实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了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使南阳汉画迸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气势。 (5)画像线条流畅,动感强烈,如行云流水,又似轻歌曼舞,充盈着浪漫、洒脱的美学情趣。 36 南阳汉画像石首先为我国一画一主题的传统独幅绘画构图形式开辟了道路,其次又为我国民族艺术确立了不拘形似、追求神似、寓情于画、精神超于像外的创作法则。总之,南阳汉画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 南阳汉画像石的内容涉及历史学、考古学、美术史、美学、舞蹈、音乐、体育、哲学、民俗学、天文学、建筑学、畜牧兽医学等诸多学科,堪称一部汉代的百科全书,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南阳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画像内容可以划分为十大类。 天文星象 这是天文学家观测天象的真实记录或汉代人对天象的一般认识,反映了天文学的发展盛况,具有较高的天文学价值,如南阳市麒麟岗汉画像石墓墓顶天象图,唐河针织厂汉画像石墓墓顶天象图、彗星图、 日月合璧图等。 舞乐百戏 舞乐百戏是汉代舞蹈、音乐和各种杂技艺术的总称。南阳汉画中的舞蹈有建鼓舞、长袖舞、踏拊舞、七盘舞;南阳汉画中的乐器既有打击乐器又有管弦乐器,南阳汉画中的杂技有飞剑、跳丸、倒立、冲狭、吐火等。这些画像反映了汉代艺术取得的成就。 37 角 抵 包括人与人相搏、人与兽斗、兽与兽斗三种形式,这类画像大多刻画得形象逼真,富有动势。充分表现出了汉代人的力量、智慧和勇敢,体现了汉代先民的一代风范。 社会生活 南阳汉画像石反映的主要内容之一,这类画像数量很多。包括车骑出行、田猎、宴饮、庖厨、拜谒、小吏、侍者、生产劳动等。 历史故事 南阳汉画中的历史故事有二桃杀三士,晏子见齐景公、鸿门宴、高祖斩蛇、范睢受袍、荆轲刺秦王等。这类画像大多是为了儒家的忠、孝、节、义思想。 神话传说 这类画像有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嫦娥奔月、羿射十日 、雷神、雨师、风佰、虎食女魃、神荼、郁垒等,是研究古代神话的难得资料。 建 筑 南阳汉画中的建筑图象有万堂、楼阁、门阙、桥梁等。这些画像反映了建筑艺术的高超技艺和辉煌成就。 38 祥瑞升仙 由于谶讳迷信思想、神仙思想等的影响,南阳汉画中出现了许多以祥瑞、升仙、辟邪为表现的内容的画像。这类画像在南阳汉画中占有很大比例。表示祥瑞的有龙、凤、麒麟、仙鹤、神龟与玄武等。表示升仙的有仙人乘鹿、仙人乘龙、虎车升仙等。表示辟邪的有白虎、铺首衔环、熊等。 榜 题 汉画像石墓上的铭文题记。如许阿瞿墓志画像石上的铭文,唐河汉郁平大尹墓中的题记等,是研究汉代书法艺术的难得资料。 图 案 如菱形套连图案、菱形穿环图案等,这些图案刻工精细,构图优美,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39 结语 汉代画像砖石的绘画技法较为粗拙凝重,注重形体的大致勾勒,而不作局部的细致处理,风格质朴粗放,自然平实,构图独立、简率,却黑白对比分明,富有装饰趣味在厚葬之风盛行的汉代,人们用有画像的画像石模印烧制的画像砖建造墓室、祠堂、石阙等,装饰建筑,炫耀地位。其大致分布在经济与文化较为发达的山东、河南、江苏、四川一带。这些画像砖石以描绘现实生活的题材居多,如生产、狩猎、收获、宴饮,娱乐、战争、教育、民间故事等;也有的宣传儒家忠孝节义思想,或反映道家羽化升仙的愿望,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追求,成为汉代世风民俗的写真。 画像石(砖)是汉代艺术主要代表.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在关乎美的领域也形态毕现,本文将从题材、表现技法、风格上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勾画出汉代的审美气候. 气势和古拙是汉代的基本特征和美学风格.汉代是一个学术缤纷烂漫的时代.人神图腾、儒家教义、迷信共置一处.其中墓葬文化以及画像石、画像砖艺术有着独特的魅力. 在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上,我们看到不少表现酿酒和宴饮的场景,看到了汉代酒文化的许多真实的美味图景.酒在汉代非常重要,汉代的酒文化也非常重要.酒以成礼,酒中享乐是汉代普遍的 40 风尚,天之美禄为汉代人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散发着酒香的汉代醇厚的历史. 汉画像石、画像砖艺术特色:刘汉王朝不仅是新生的充满活力的大型中央集权制国家,同时也是正处于上升阶段的雄心勃勃的地主阶级统治的时代,受时代精神的影响,西汉中期以后的艺术作品,往往表现出一种昂扬向上、豪迈奔放、雄浑有力的气势。它们把远古传统的原始活力和野性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下来,这一点不但表现在主题的庞杂上,而且也表现在运动、气势和古拙的艺术风格上。由画像石、画像砖以及瓦当等反映出的汉代艺术尽管粗重笨拙,却心胸开阔、气派雄沉,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难以企及的。 汉代的艺术作品风格朴素、雄浑奔放,而且无论是处理大场面人物群像或是独幅画面,均能恰如其分地刻画人物各自不同的神情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构图上既能表达繁复而又富于韵律的巨幅画面,也善于处理某一主题所需的小型画幅。创作者经常抓取历史故事矛盾冲突的高潮,并且善于运用必要的景物以交待特定的环境,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出色。 41 参考文献 《中国画像砖全集》 出版社:四川美术 出版日期:2006-01-01 画像石鉴赏(汉画研究系列) 作者:张道一 著 出版社:重庆大学 出版日期:2010-04-15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1.3)/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作者:蒋英炬,杨爱国 著 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06-01 《中国美术史纲》 42 作者:李浴 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4年4月 附件4:原创性声明示例(请附最后,并请签上大名) 43 后记 在此基础上,试图讲清一个时代有什么;如有可能,再说明一些重要的现象为什么发生在此时,而非彼时;它们可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这是目标,至于达到与否,评判只该来自读者,我盼望着严厉 的批评,因为它不唯惠及个人,还有意深入研究。 从中国美术史这一门课程中我学到很多东西,使我受益匪浅。 44 长沙理工大学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独立思考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刘明阳 2010 年 6 月14 日 45
本文档为【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874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6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1-11
浏览量: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