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哲学复习提纲

哲学复习提纲

举报
开通vip

哲学复习提纲《生活与哲学》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来源于生活。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的含义)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区别:世界...

哲学复习提纲
《生活与哲学》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来源于生活。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的含义)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区别: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②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①区别: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②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并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因此哲学的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1)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可分为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唯物主义都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都是科学的。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但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哲学物质概念的理解是错误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③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1)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可分为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物质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来源于时代(即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即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为社会变革作思想准备。真正的哲学为人们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部分) 1、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原理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无条件的 静止以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的精神状态。 规律【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主观能动性【原理内容】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内容】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方法论】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部分) 1、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 总之,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反作用)★ (1)意识的特点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人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内容】 ①人(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即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既能反映事物的现象,又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不仅能认识当前,还能追溯过去,又能推测未来;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②人(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③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原理内容】人的意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一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两个结合)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坚持两个反对)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部分) 1、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含义: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特征: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   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真理的含义和属性)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即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惟一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是具体的。(即任何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原理内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②认识具有无限性,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认识反作用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的发展气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坚持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部分)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部分) 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5、   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事物的局部,是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 【原理内容】两者相互区别:①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两者相互联系:①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②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系统优化原理★ 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原理内容】系统具有整体性(即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系统具有有序性(即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即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系统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 【方法论】(1)实践上,:①我们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认识上:我们要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部分) 1、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4、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和结构的变化,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①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法部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作用) 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自身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1)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就是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2)矛盾双方的统一关系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②斗争性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复杂事物的诸多矛盾、同一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即针对不同情况、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因为: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矛盾问题的精髓,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哲学依据。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同类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个性。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②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③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事物的共性指导下,研究事物的个性。要善于从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事物的共性。 6、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②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7、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在事物内部居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要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本文档为【哲学复习提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773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3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高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9-05-06
浏览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