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王俭《七志》与阮孝绪《七录》比较研究

王俭《七志》与阮孝绪《七录》比较研究

举报
开通vip

王俭《七志》与阮孝绪《七录》比较研究王俭《七志》与阮孝绪《七录》比较研究 王俭《七志》与阮孝绪《七录》比较研究 2005年7月 第26卷第7期 韶关学院(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oguanUnive~ity(SocialScience) Ju1.2005 Vo1.26No.7 王俭《七志》与阮孝绪《七录》比较研究 廖铭德 (韶关学院图书馆,广东韶关512005) 摘要:《七志》,《七录》是我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目录学家王俭,阮孝绪编撰的 也是古典目录 两部重要目录学着作, 学史上的私家开端之作.它们上承《七略》体制,...

王俭《七志》与阮孝绪《七录》比较研究
王俭《七志》与阮孝绪《七录》比较研究 王俭《七志》与阮孝绪《七录》比较研究 2005年7月 第26卷第7期 韶关学院(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oguanUnive~ity(SocialScience) Ju1.2005 Vo1.26No.7 王俭《七志》与阮孝绪《七录》比较研究 廖铭德 (韶关学院图书馆,广东韶关512005) 摘要:《七志》,《七录》是我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目录学家王俭,阮孝绪编撰的 也是古典目录 两部重要目录学着作, 学史上的私家开端之作.它们上承《七略》体制,又有创新.二书的分类精神,目录体系以及丰富的史料为后世完善四 分法和史志目录所借鉴吸取.通过对王,阮简介及二书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凸显出《七志>,《七录》在古典目录学史上 的文化贡献. 关键词: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348(2005)07—0134—04 秦王朝"焚书坑儒",给文化典籍带来了一场巨 大的浩劫.经过两汉王朝不遗余力的搜集整理,图 书文献大量增加,文化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魏晋 南北朝时期,虽然政局动荡,朝代更迭频繁,但是文 化事业却在不断的"书卮"中迂回前进.每一朝代的 兴起都孕育一次文化的繁荣.统治者面对搜集来的 浩翰的文献典籍都开展了一系列整理和编目工作, 以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客观上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 的繁盛发展,古典目录学随之诞生.西汉刘向撰《别 录》,其子刘歆撮《别录》成《七略》,东汉班固删订《七 略》编《汉书?艺文志》.此后,魏郑默制《中经》,西 晋苟勖辑《中经新薄》,东晋李充篡《晋元帝四部书 目》.图书目录学也由两汉的"七分法"逐渐向魏晋 的"四分法"过渡.南朝萧梁是两汉以来图书事业的 最高峰,拥有大量丰富的藏书,出现了众多的官编 "四分法"图书目录,但都存在仿西晋苟勖《中经新 薄》只重记载图书书目而没有提要或解题的缺陷. 所以《隋书经籍志》说:"汉时,刘向《别录》,刘歆《七 略》,剖析条流,各有其部,推寻事迹,疑则古之制 也.自是之后,不能辨其流,但记书名而已.博览之 士,疾其浑漫,故王俭作《七志》,阮孝绪作《七录》,并 皆别行."【1】?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秉承发扬 了刘向,刘歆父子《另U录》《七略》"辨章学术,考镜源 流"的良规,为目录学增添了新内容,可谓是我国古 典目录学史上的两朵奇葩.《七志》,《七录》二书在 唐代尚存可见,亡佚的时间大约在唐末五代.现在人 们对它们的研究考证也就犹若两只破碎的花瓶,只 能从历史文献典籍里去寻找残存的信息碎片,窥探 大致的原貌,并加以比较研究. 一 ,王俭,阮孝绪与《七志》,《七录》的体例 (一)王俭与《七志》 《南齐书?王俭传》记载:"王俭,字仲宝,琅琊临 沂(山东)人也.专心笃学,手不释卷,……尚阳羡公 主,拜驸马都尉.……解褐秘书朗太子舍人.超迁秘书 丞.上表坟籍,依《七略》撰《七志》四十卷,上表献之, 表辞甚典.又撰定《元徽四部书目》.……大典将行(齐 代宋之大典),俭为佐命,礼仪诏策皆出于俭,……齐 台建,迁右仆射领吏部,时年二十八.……永明元年, 为侍中尚书左镇军将军.……七年乃上表日:臣比辞 年,……其年疾,上亲临视,卒年三十八."[21《宋书? 后废帝纪》又说:"元徽元年八月,表上所撰《七志》卅 十卷."[31从上可以推考出:王俭生于刘宋元嘉二十 八年(公元451年),卒于齐永明七年(公元489 年).在他22岁时即元徽元年(公元473年)撰成《七 志》.王俭才华横溢,同时又胸怀政治抱负.虽为刘宋 皇室附马,官至秘书丞,太尉右长史,但刘宋政权的 腐败无德使他积极参与了齐高帝萧道成篡夺刘宋帝 位活动,并在齐任侍中,尚书令和中书监等要职.王 俭《元徽四部书目》属官方目录,全目按"四分法"编 次,共收书2020帙,15704卷;《七志》属自撰私目, 收稿日期:2004一ll一02 瑶族,湖南永州人,韶关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作者简介:J寥铭德(1967一).男, 图书史及历史文献研究. 134 按"七分法"编次.史学者对《七志》,《元徽四部书 目》撰书先后说法不一:《南齐书?王俭传》载王俭先 编《七志》后撰《元徽四部书目》;阮孝绪《七录》序, 《隋志》序则是说《元徽四部书目》在前.但从卷帙繁 简看,似《七志》着在前,中途又主持《元徽四部书目》 的编撰,二者相互补益,相互影响.二书同成书于元 徽元年(公元473年),当无疑问14](P85).《七志》的体 例《隋书经籍志》作了记载:"元徽元年(公元4"73 年),秘书丞王俭又造目录(元徽四部),大凡15704 卷.俭又撰《七志》一日经典志,纪六艺,小学,史记, 杂传;二日诸子志,纪今古诸子;三日文翰志,纪诗 赋;四日军书志,纪兵书;五日阴阳志,纪阴阳图纬; 六日术艺志,纪方技;七日图谱志,纪地域图书,其佛 道附见,合为九条,然不述作者之意,但于书名下,每 立一传.而又作九篇条例,编乎首卷之中."…(《七 志》并非"七分",加上佛,道附见实为九部.它有多 少卷呢?《南齐书?王俭传》称"四十卷"(见上),《宋 书?后废帝纪》称"三十卷"(见上),《隋书经籍志》卷 二"《今生七志》七十卷"II】(P69),《新唐志》亦作"七十 卷",有贺蹴补注.来新夏先生认为无原书确定准 数,当以本传40卷为据,可能由贺蹴补注而卷帙有 所增加【4】(哪).本人也认为此说可信,因为《七志》在 唐尚存,贺蹴为梁人,撰修《隋志》的史学家们不可能 粗疏简单地将宋,齐书"40卷"与"30卷"相加,而是 《七志》着录当今书目且包括"贺注",故称"《今生七 遗憾的是 志》七十卷",《新唐志》记载可引证此说. {--L志》七大部类下分多少细类,名称何谓,史料无详 细记载,只能从严可均《全文上古》及《文选》等书中 窥见其片断. (二)阮孝绪与《七录》 阮孝绪生于南朝刘宋升明二年(公元478年), 卒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有"道德可宗, 学艺可范"I5】('址士传序)处士之称.《梁书?阮绪孝传》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今河南)人也.父彦之, 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七岁,出后从伯胤,胤之母周 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取.…… 年十三,遍通五经.……乃着《高隐传》.……大同二 年卒,年五十八.谥号日:文贞处士.所着《七录》等 书二百五十卷."15]阮氏少时聪慧,15岁便以隐自 许.成年后,多次拒绝举荐,无意仕宦,一生兴趣所 致,精力所萃,寄于目录之学.同时还着有《正史繁 删》,《高隐传》,《文字集略》.《七录》创编于梁普通 四年仲春(公元523年),阮氏在《七录》序中详细说 明了其创作过程:"孝绪少爱坟籍,长而弗倦;卧病闲 居,傍无尘杂.晨光方启,缃囊已散;霄漏既分,绿帙 方掩.犹不能穷究流略,探尽秘奥.每披录内省,多有 缺然.其遗文隐记,颇好搜集.凡自宋齐以来,王公晋 绅之馆,苟能蓄集坟籍.必思致其名薄.凡在所遇,若 见若闻,校之官目,多所遣漏,遂总集众家,更为新 录.其方内经史至于术技,合为五录,谓之内篇;方外 佛道各为一录,谓之外篇.凡为录有七,故名《七 录》."【】(P155(七录序)《七录》全目12卷,共7大部类,共 55个子目部,6288种,8547帙,445026卷.内篇: 经典录(易,书,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凡 4710卷);纪传录(国史,注历,旧事,职官,仪典,法 制,伪史,杂传,鬼神,土地,谱状,簿录.凡14888 卷);子兵录(儒,道,阴阳,法家,名,墨,纵横,杂, 农,小说,兵家.凡3894卷);文集录(楚辞,别集,总 集,杂文.凡10755卷);术技录(天文,谶纬,历算,五 行,卜筮,杂占,刑法,医经,经方,杂艺.凡3736卷); 外篇:佛法录(戒律,禅定,智慧,疑似,论记.凡 5400卷);仙道录(经戒,服饵,房中,符图.凡1138 卷). (三)刘杳与《七录》 谈到阮氏《七录》,略书刘杳是有必要的.《梁 书?刘杳传》记载:"刘杳字士深,平原(今河南)人 也.……天监初(公元501年),为太学博士.杏少好 学,博综群经,沈约,任防以下,每有遗忘皆访问 焉.……故迁尚书左丞,……杳治身清俭,无所嗜 好,为性不伐,……杳自少至长多所着述,撰《要雅》 五卷,《楚辞草木疏》一卷,《高士传》二卷,《东宫新旧 记》三十卷,《古今四部书目》五卷."153刘杳生于南 齐中(公元486年),与阮孝绪同卒于梁大同二年 (公元536年).刘杳是南朝萧梁时期的学者,藏书 家,考古学家.当他得知阮氏在撰写群书目录时,他 把所藏图书及已撰书目全部赠送给阮孝绪以助《七 录》.阮氏在《七录》序中也尽显其彰,不没其功,"通 人平原刘杳从余游,因说其事.杳有志积久,未获操 笔,闻余先着鞭,欣然会意,凡所抄集,尽相与,广其 闻见,实有力焉.斯亦康成之于传释,尽归子慎之书 也."16](P157(七录序)虽然刘杳所赠相对于《七录》浩繁卷 帙来说影响有限,但是他的胸襟却体现出"仁人博 爱"之大家风范.这也是在魏晋南北朝玄学思潮影响 思想走向 下,该时期众多藏书家冲破儒家封建桎梏, 开放的一个宿影. 二,《七志>,《七录>体例的比较分析 王俭依刘歆《七略》撰《七志》,阮孝绪参照《七 略》,《七志》并"斟酌王,刘(刘孝标文德殿四部目 录)"【】(P155(七录序)成《七录》.现将《七略》,《七志》,《七 录》列表比较,分析《七志》,《七录》体例的分类渊源 l35 及二书的优劣(见表1). 《七略> 六艺略 诸子略 诗赋略 兵书略 术数略 方技略 《七志>《七录》 经典志_一经典录 诸子志\纪传录 妻墨妻===蓁军书志/,,文集录 阴阳志——术技录 术艺志, 图谱志… 佛经(志)——佛法录 道经(志)——仙道录 表1:《七略》,《七志》,《七录》体例比较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七志》承袭《七略》的部类框 架,只作了部类名称的变更,增加了图谱,佛,道三 志,而《七录》在前二书的基础上有直借,增加,合并 的调整.《七志》,《七录》的优劣,古今多位目录学家 及学者多有论述.在此,本人进一步加以归纳阐发: 其一,史部原附入《七略》"六艺"之"春秋"家,苟 勖创丙部,由此史部独立成大部类,李充亦然,但把 丙,乙二部次序互换.王俭将已独立的史部又合二 为一,阮氏设"纪传录"(史部).魏晋南北朝私家撰 史蔚然成风,史学相当发达.据《隋志》记载,这一时 期史籍达874部,1.6万卷之多.显然,《七录》设此 部较《七志》更科学合理,更能全面反映当时的史学 发展状况. 其二,兵书,术数,方技三类在两汉可以独立成 类.魏晋以降,散佚甚多,又少新撰.阮氏认为"兵书 既少,不足为录,今附子末,总以'子兵'为称.""王以 '数术'之称,有繁杂之嫌,故改为'阴阳';'方技'之 言,事无典据,又改为'术艺'.窃以为'阴阳'偏有所 系,不如'数术'之该通;'术艺'则滥'六艺'与'数术', 不逮'方技'之显要;故还依刘氏,各守本名.但房中, 神仙,既入'仙道';医经,经方,不足别创.故合'术技' 之称,以名一录."[61(P156(七录序"《七志》仍坚持把"军 书","阴阳","术艺"分立为三,机械照搬并且有偏《七 略》,失去部类编制平衡.而《七录》将"军书志","诸子 志"归入"子兵录";将"术数","方技"合并成"术技 录".这表明《七录》能顺应当时学术思想和图书发展 的实际,能较好地处理学术合流问题【7】. 其三,"王以'诗赋'之名,不兼余制,故改'文 翰'.于名尤显."[61(P156(七录序)汉末,繁琐章句和荒诞 谶纬经学已渐衰落,农民起义及军阀割据混战加速 了它的嬗变.魏晋时期,文学作品,文学批评和诗赋 总集大量涌现并且呈多样化.如曹丕《典论》,陆机 《文赋》,挚虞《文章流别集》(《文章流别论》,李充《翰 林论》等,标志着两晋的文学和史学一样已独立于经 学之外,开始成为系统的研究对象.王俭所处的南 l36 朝宋齐已是文集繁盛的时期,编集之风至萧梁尤盛, 不仅人人有集,而且往往一人多集.如:张融《玉海 集》,江淹《前集》,《后集》,梁武帝《诗赋集》,《文集》, 《别集》,梁元帝《集》,《小集》,谢眺《集》,《逸集》,沈 约之《正集》百余卷,又选《集略》30卷.文学也菁华 毕出,任防《文章缘起》,萧统《文选》,刘勰《文心雕 龙》,钟荣《诗品》等,步人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批评 的顶峰.唐初《隋书经籍志》着录隋以前的文集418 部,魏晋六朝就占380余部.可见阮氏变王俭"文翰 志"为"文集录"列于内篇第四,这也是当时文化发展 的使然. 其四,由两汉至东晋,释道二氏目录无专类.王 俭增加"佛,道"二志,阮氏亦然,有着极积的意义.一 方面,保存大量的佛,道文献资料,"佛,道附见"分类 之法为唐初《隋志》所吸取;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术 着作与时代的社会精神风貌相联系.整个六朝社会, 佛,道大盛,中国佛教典籍的主体翻译以及道经撰写 已大体完成.据不完全统计,佛经翻译已有1266部 4790卷"瑚".《七录》本身着录佛经5400卷.道经 仅刘宋陆静修之《三洞书目》就收书1228卷.最后, 《七志》增加"图谱志"虽开重视收图谱的先例,颇得 古代目录学家郑樵的赞赏,但是它把不同学科图画 书籍集中在一起缺乏科学依据.《七录》则根据图谱 的实际学科内容归入各类,"图画之篇,宜从所图 部.""随其名题,各附本录."I】(P155(七录序>王俭以"经 典"代《七略》"六艺"名,阮氏直接采用列于部首.《七 录》"纪传"之史部,"子兵"之"子","文集"之"集"较 《七志》及两晋的"甲","乙","丙","丁"部类名称与 目录所归类的图书内容更为贴近,进一步完善了"四 分法".《隋志》序也对其予以肯定,"其分部题目,颇 有次序."[1"'由此,唐初《隋书?经籍志》以后延绵 1400余年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已初 见端倪. 《七志》,《七录》把"经典志","经典录"列于部首 是否表明王,阮的学术分类思想就是以儒家思想为 指导呢?两汉"七分",随后之"四部"以经书为首,体 现了儒家正统思想在封建社会的重要地位.但就王, 阮所处时代的社会思潮,尤其是二人的学术思想来 说,不尽言于此.魏晋南北朝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 繁,在短短的300余年里,产生了30多个大小政 权.动荡的政局使统治阶级放松了对文化的控制, 玄,佛,道学相继盛行,张扬个性的玄学思想在这一 时期占居主导地位.不过儒学思想也香火不灭,只是 以浑厚的典籍为载体,形成一条暗线贯穿潜伏于这 个时代,但是它的影响甚微.王俭22岁撰成《七志》 《元徽四部书目》.28岁助萧齐篡位后到38岁卒的 10年间,他虽居高位,为帝王倚重,但却先后四次上 表辞官归隐.阮氏表现更为明显,尽管学识渊博,却 从未人仕.这与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理念极 不相同.他的着述《高隐传》也表现出极为浓厚的玄 道思想,"夫至道之本,既在无为,圣人之迹存乎拯 弊,弊拯由迹.迹有乘之本,本既无为."【51"本未有 无"是玄学思辨较强的哲学问题.与其说王,阮以儒 家思想为学术指导,不如说是儒家经典的巨大库存 以及二人对《七略》"七分法"体例的偏爱影响了他们 的分类学术思想.两汉的经学十三经(易,书,诗,周 礼,仪礼,礼记,左传,谷梁传,公羊传,论语,孝经,尔 雅,孟子)和解经着作,以及小学类如文字,音韵,训 诂等专着典籍在魏晋六朝仍然是最多的.《七录》就 着录该类图书4710卷.总之,王,阮学术思想侧重 于纯学术的传承而非文化意识形态.儒,玄之间,受 玄道学说的影响更为深刻.《七录》的目录学成就也 远高于《七志》. 三,《七志》,《七录》的目录学贡献 王俭《七志》在古典目录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 义.它既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了南齐以前的文化学术成果,又开创了 私家目录学先河.唐玄宗元年,侍读马怀索上疏 建议 关于小区增设电动车充电建议给教师的建议PDF智慧城市建议书pdf给教师的36条建议下载税则修订调整建议表下载 整理图书就以王俭《七志》为界限."望括检近书篇目, 并前志所遗者,续王俭《七志》,藏之秘府.""马怀索传" 《七志》以后,《七录》接踵而至.此后,私家古典目录 学不断涌现,明清发展到最高峰.据统计,汉魏至明 末,官书目录60余种,私家目录77种,史家目录l4 种,共151种.私家藏书最为繁盛的清季尚没计算在 内.另外,私家古典目录学拓宽了学术领域,版本学, 校勘学相继出现.《七志》与清末张之洞《书目答问》 构成了一个博大的私家古典目录学系统链,极大地丰 富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阮氏《七录》虽佚亡,但《七 录》序却完好地保存在唐《广弘明集》第三卷里.《七 录》内容及梁以前目录事业的轮廓仍然清晰可见.阮 氏治学严谨,考之有据,凭一已之力校遍了梁时的大 量官私目录,"多所遗漏,遂总集众家,更为新录","总 括群书四万余,皆讨论研核,标判宗旨."[61(P155,七录序)) 成为古典目录学事业和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它的 内篇46部类细目体系,尤其是"纪传录"的12细类 对《隋志》至清《四库全书总目》等五部史志目录及 《书目答问》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虽然《隋志》认为《七 志》"文义浅近,未为典则."《七录》"割析辞义,浅薄 不经."…)"大体准向,歆,而远不隶矣."…('但是 从历史文献价值及其文化贡献来看,《七志》,《七录》 存在的缺点可谓"暇不掩玉",不失为我国古典目录 学史上承先启后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l】长孙无忌(旧题魏征)等.隋书经籍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1l 【2】萧子显.南齐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 【3】沈约.宋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 【4】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1.10. 【5】姚思廉.梁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 【6】汪辟疆.目录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 【7】黄建国.中国古代藏书楼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99.7. 【8】沈炎.《七录》的分类渊源与《七志》【J】.四川图书馆,1995(3). 【9】刘啕.旧唐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 ContrastiveStudyonQZ(byWangJian)andQjLu(byRuanXiaoxu) UAOMing.de (Library,ShaoguanUniversity,Shaoguan5l2005,Guangdong,China) Abstract:QiZhiandLu,writtenbyWangJianandRuanXiao-XU,aretwoimportantbibliographyworksinWei JinSouthandNorthDynastyinancientChina.Beingthefirstprivateworksinclassicalbibliographyhistory,they inheritedthestyleinQiLuandbroughtforthnewideas.Theirmethodology,systeminbibliography,andabundant dataaleabsorbedtoimprove''SiFenrules"andhistoricalbibliographylater.Withacontrastivestudyonthelives andtheworksofWangandRuan,thegreatcontributionmadebyQ/ZhiandLuareobviousinclassicalbibli. ographyhistory. Keywords:WangJian;QiZhi;RuanXiaoxu;QiLu;contrastiveresearch (责任编辑:邱代为) l37
本文档为【王俭《七志》与阮孝绪《七录》比较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57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08
浏览量: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