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试题]

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试题]

举报
开通vip

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试题]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试题] 论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 政法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1001班 学号:201002010108 姜雪超 摘 要:有人说,康德就是一个蓄水池,所以以往的哲学都流向他这里,所有后来的哲 学都从他这里流出来。直到今天,全世界人们都公认,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本文首先对康德批判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康德进行了介绍,接着概括了康德哲学的主要内 容,最后重点对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进行了探讨,主要强调了康德的辨证论推动了辩证法的 发展,康德哲学使人类的思想进入了“批判的时代”,康德的基本精神...

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试题]
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试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论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 政法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1001班 学号:201002010108 姜雪超 摘 要:有人说,康德就是一个蓄水池,所以以往的哲学都流向他这里,所有后来的哲 学都从他这里流出来。直到今天,全世界人们都公认,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本文首先对康德批判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康德进行了介绍,接着概括了康德哲学的主要内 容,最后重点对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进行了探讨,主要强调了康德的辨证论推动了辩证法的 发展,康德哲学使人类的思想进入了“批判的时代”,康德的基本精神仍然是支配当代社会 时代的精神主干,他的道德哲学具有极其震撼的启蒙意义。 关键词:康德;批判哲学;三大批判;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批判的时代 Kant's critical philosophy (Tonghu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10grade 1class, Student ID: 201002010108,Jiang Xuechao ) Abstract: It is said that Kant is a reservoir, the past, the philosophy goes to him here, all subsequent philosophy from his stream. Guidance toda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have recognized Kant'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is very noble.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d to Kant, then summarizes the main elements of the Kantian philosophy, the final focus on the modern sense of the Kantian philosophy, the main emphasis on Kant's dialectical theor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alectic, Kant's philosophy of human thought entered a "critical age", Kant's spirit is still dominated the spiritual backbone of the era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his moral philosophy has a very shocking enlightenment. Keywords:Kant; Critical Philosophy; Three Critiques; The modern sense of the Kantian philosophy; critical times 一、康德批判哲学的产生背景及形成 理解康德的批判哲学,至少要了解康德时代的哲学环境。欧洲启蒙运动以及近代欧洲哲学在那个时候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当时对康德的哲学思想影响最大的是休谟。 1770年,康德的教授就职论文的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标志着他的哲学思想从前期的理性主义的独断论向批判哲学的转折。在这篇论文中,康德首次提出了先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基本思想。此后,循着这一思路,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康德相继发表了著名的“三大批判”,逐步建立起他的完整的批判哲学体系。 (一)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思想背景 首先,对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是18世纪法国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根本精神是理性和自由。法国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为武器,以自由为目的,向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发起了猛烈的批判。康德和启蒙思想家一样,也主张用理性去批判一切。康德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关于理性、自由、平等及共和思想,特别是卢梭的政治和道德思想的影响。康德把“自由”看成是每一个人惟一不可放弃的权利,并认为人民有建立他们认为好的国家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康德反对封建专制,主张进行社会改革。康德虽然强调对封建专制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但又认为这种改革不能由人民通过革命的方式来实现,而只能由君主通过改良的方式来实现。康德的上述思想虽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一面,但它毕竟反映了在法国启蒙思想影响下的德国资产阶级对自由、民主的向往和追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 为,应当公正地把康德哲学看成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 其次,对康德批判哲学产生直接影响的是近代哲学认识论中的唯理论和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论,尤其是莱布尼茨和休谟的哲学。康德早年信奉莱布尼茨一沃尔夫哲学,后来在休谟哲学的影响下,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休谟的怀疑论启示了康德,使他认识到理性主义的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是一种独断论。康德认为,包括18世纪法国唯物论在内的一切“形而上学”都是独断论。不过,康德也不同意休谟的怀疑论观点,尤其是休谟否认因果关系的客观必然性观点。康德认为,独断论和怀疑论的共同错误就在于,它们在考察知识的来源和客观性时,都对人类理性采 在进行认识之前,先要对人类理取了一种非批判的态度。因此,康德给自己提出的任务就是, 性能力本身进行批判地研究和考察。康德由此走上了创建自己的批判哲学的道路。 (二)康德把“理性批判”看做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1]康德提出:“我们的时代是真正批判的时代,一切都必须经受批判”同时他明确指出:“我说的批判并不是对书本和体系的批判,而是从理性可以不靠任何经验独立取得的一切知识着眼,对一般理性能力进行的批判。”可见,康德所谓的批判,就是要批判地考察人类的“一般理性能力”及其适应的范围和所能达到的限度。康德把人类理性区分为“思辨理性”和“实践理性”。康德强调,实践理性高于思辨的或理论的理性,因为只有实践理性才能使人超越自然的必然性的限制,即超越感性领域和经验的界限而达到无限的自由境界。康德哲学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近代哲学所提出的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为此,康德先后发表了他的著名的“三大批判”。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把人的认识限制在现象的范围内,论证了现象界即自然是受因果规律支配的;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论证了人的意志是自由的,它能按照理性自身的法则决定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在《判断力批判》中,他以“判断力”为中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自然与自由的统一。康德的批判哲学由此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批判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纯粹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批判”是指对纯粹理性进行考察。康德 为《纯粹理性批判》这本书冠以这一名称,是为弄清人类认识的来源、范围及其界限。 1.纯粹理性批判的总问题: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康德所提出的认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所谓“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在他看来,一切认识都基于判断,因为单个的表象或概念是无所谓真假的,只有把两个表象或概念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判断,才有真假问题,才构成知识,但判断本身有三种类型:(1)先天分析判断;(2)后天综合判断;(3)先天综合判断。其中,惟有先天综合判断,既能够扩展我们的知识,又具有普遍必然性,它才是最终使我们能够不断地获得新的可靠的科学知识根据。康德认为,我们在数学和自然科学中实际上到处都是以这种先天综合判断最为基础的。那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既然先天综合判断是一切可能的科学基础,所以这个问题按照上面层次就被分解为四个问题:(1)纯粹数学如何可能,(2)纯粹自然科学如何可能,(3)形而上学作为自然倾向如何可能,(4)形而上学作为科学如何可能,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第一个问题是由“先验感性轮”来回答的;第二个问题是由“先验逻辑”中的“先验分析论”来回答的;第三个问题是由“先验逻辑”中的“先验辩证论”来回答的;第四个问题是由“先验方法论”来回答的。而这也是《纯粹理性批判》的总体结构。 2.“理性”问题的辩证 康德批判哲学紧紧把握的角度,人的理性在脱离了自然状态进入文明状态后,如何正确行使自身的权利。理性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经验生活中的认识能力,传统角度从知识获得源泉上分感性、理智和理性由低到高三个阶段。但在康德看来,经验不是认识的必要手段,经验告诉我们什么却不告诉我们为什么,它只能激起我们殷切希望求得真理的理性,而永远不能使我们满足。 先验感性论。康德考察了感性认识中包含的人的主观先天因素即感性认识所以可能的先天条件,这样的先天条件叫做“纯粹直观形式”,包括空间和时间两种。康德关于时空的认识很是出彩。把时空规定为“感性的、直观的”先天形式,其理由是我们并不可能“觉”到时间和空间本身,只有“存在于”时空中的“事物”才能被我们“感觉”到,“思维无内 [2]容是空,直观无概念是盲的”。我们不可能通过事物“感觉”时空,相反,是通过时空这种方式才“感觉”事物的“存在”和“存在”的事物; 同时,“时空”这种“直观形式”和某些“理性概念”一样具有“纯粹性”,它们无需经验支持,“自身”就可以被理解。 先验分析论。康德认为,知觉围绕“时空”将感觉整理成形,概念则将知觉围绕量( 单一性、多数性和全体性) ,质( 实在性、否定性和限制性) ,关系( 实体与偶性、原因与结果、主动与受动的交互作用) ,模态( 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存有与非有,必然性与偶然性) 等观念和范畴整理成形为井然有序的思维。感觉是无序的刺激,知觉是有序的感觉,概念是有条理的知觉,科学是有规律的知识,智慧是有主张的生活,一级高于一级的顺序必然性,是通过成千上万条纷乱的途径被我们感知的,它们并不是来自事物本身,是我们的目的给混乱以顺序,是思维本身让世界具备秩序。因此,“先天综合判断是可能的”,科学知识是必然的,因为思维规律就是事物规律,思维规律涉及到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所有经验,又是以它们为前提。 先验辩证法。必然的逻辑和科学却又是局限的和相对的,局限在经验范围、相对于经验方式。因此,人的理性如果不顾批判的警告,总是会诱使人们越过界限,逃遁到“幻相”。 理性如果不加限制,就会滥用“职权”,要么僭越到经验外的未知世界的无限、大全上做无 效发言,出现“二律背反”的难堪局面,要么“屈降”到知觉和感觉领域,独裁独断,制造假象。“纯粹理性”,是理性“滥用权限”越位后独立于感觉之外的知识,是精神所固有的性质和结构。“纯粹理性批判”不是攻击,相反,是分析、评判,“凭不可抗拒的必然性法则,通过科学的训练”揭示其可能性。“如果审慎的批判不守住理性的界线,使理性只使用于经验,而不限制理性的奢求,这一原则本身就会变为超验的,我们的理性限度就会被当做物本身的可能性限度。”批判理论几番历险后,康德抛出了他的另一“绣球”———人类对科学和经验知识,一方面来由是感官接受来的外来信息等感觉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另一方面是先于感觉的逻辑结构形式予以“综合”扩展,至此,我们似乎方得以揭开“纯粹理性批判”之“斯芬克斯”之谜。并且康德直言,“人类理性非常爱好建设,不只一次地把一座塔建成了以后又拆掉,以便察看一下地基情况如何。” (二)实践理性批判 在康德看来,理性有着理论的运用,也有着实践的运用,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正是一部研究理性的实践运用的专著。 1.关于《实践理性批判》基本理念的阐述 康德将《实践理性批判》的“导言”命名为“实践理性批判的理念”。在此,他用较短的篇幅直率地表达方式和明亮清晰的语言,准确地阐述了实践理性批判的基本理念———“理性”。正文使用的第一个单词是“理性”。全书是在“理性”理念的基础上逐渐展开的,是关于实践的理性与理性的实践的探讨。所谓“理性”,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通常是相对于“知性 知性把感性材料组织起来,而言的”。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有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环节, 使之构成有条有理的知识,但它所能认识到的只是“现象”,理性则要求对“本体”有所认识。不过,理性在探讨世界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等问题时,却常常陷入不可解决的自相矛盾,即康德称之为二律背反的状态之中,康德断言理性无力认识“本体”。照康德的理论,“理性”又有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区别,在《实践理性批判》里,康德首先定义实践理性的概念,回答“什么是实践理性,”的问题。这是论证的基础同时也是它的首要问题,即定义实践理性的概念,康德是从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区别入手论证的。关于理性的运用问题,在理论上,即理论理性所关心的是主体的认识能力;在实践上,即实践理性所关心的是实践的根据,即意志的规定根据是什么?康德提出:“每个有理性的存在者的意志都是普遍立法的意 [3]志这一理由”。其二,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纯粹理性是(主观)意志的规定根据。所以,符合纯粹实践理性的实践,或理性实践,就是有价值的实践。其三,阐述了实践理性批判的路径和方法。对此,康德也是从思辨理性和实践理性路径、方法批判之区别入手的。既然实践理性批判是以纯粹理性知识为实践的运用奠基,那么,在研究实践理性的时候,将必须有实践理性的要素论和方法论。而在要素论中将必须有作为真理规则的分析论,和作为对实践理性判 研究是从原理开始而进到概念,从概念断、推理的描述及其解决的辩证论。而在分析论中, 出发才可能地达到感觉;反之,在思辨理性那里我们则必须从感觉开始而在原理那里结束。由此可见,实践理性是关于“实践”的定义、判断和推理,也是关于实践主体的意志的规定性,是关于对实践主体意志的规定根据的确认。 2.康德为解救理性,重塑人的价值与尊严而批判理性 西方近代哲学以笛卡儿为开端,高扬人的理性主体性,并以科学的进步作为人类理性能力的证明。而休谟以其温和的怀疑论,论证了一切出于理性的知识只能是局限在理性之内的 主观知识,与外在事物无关。康德是如何在理性已遭到破坏的背景下去维护理性主义的?康 德对理性的维护通过对理性的批判而进行。康德认识到他之前的近代哲学对理性的理解过于狭窄了,似乎科学理性就涵盖了理性的全部领域。当在一切领域,包括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人本身皆贯彻科学精神与方法时,作为科学的认识对象,它们都服从统一的自然法则,而其间质的差别亦被忽略。于是,人不过是自然的产物,其本性乃是“自保自利”趋乐避苦的自然属性,只是由自然本性驱使的一架机器而已。当人仅被赋予自然属性而完全服从自然因果律时,人就因自由的缺失而失去属于人的价值与尊严。康德认为,人的本质不是自然属 性,而是超自的理性。 3.人是目的,永远不能仅仅看作是手段 人是理性存在,但不是纯粹理性存在,人同时也是自然界的一员,是自然存在,人的存在具有两重性。人在自然之中是有限渺小的存在,因其具有理性而超越于一切自然存在物之上,成为目的王国中的成员。人是目的,是康德重塑人的价值与尊严的出发点。在康德那里,“人是目的”这一口号的意义并非说个人是目的,而是指对一切人均是目的的“自在目的”;也不是说自然人性是目的,而是说理性是目的。他提出:“你要这样行动,永远都把你的人格中的 [4]人性以及每个他人的人格中的人性同时用作目的,而决不只是用作手段。”以人格中的人性为目的的目的是一种内在目的,它意指一个事物的形成与发展不取决于任何外在的因素,而是凭其内在必然性而实现的,真正凭内在必然性而自己决定自己的只是理性。理性是自在目的,从而作为有理性的存在的人自身就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在目的王国中的东西,要么有价值,要么要有尊严。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能被其他东西所代替,这是等价的;与此相反,超越于一切价值之上,没有等价物可代替,才是尊严。价值是以物相对于人的需要而定的,因而可以有 而人格的等价物只能是人格,它自在地就是目的,就是要使你的人格、我的人格、他等价物; 的人格都同样地被视为目的。 (三)判断力批判 《判断力批判》的任务是要调和或克服二者的对立,在该书中,康德以“判断力”为中介,通过对“审美判断力”和“目的论判断力”的批判,探讨了从自然概念领域到自由概念领域过渡的可能性,从而完成了他的批判的整个过程。 1. 审美判断力的分析论 审美判断的分析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首先,美的分析。审美可按知性判断的质、量、关系、模态四种逻辑功能来加以考察,将质放在量之先说明审美不同于科学认识,先弄清楚知觉本身特殊的经验性质,再追求普遍性。鉴赏是通过不带任何利害的愉悦或不愉悦而对一个对象和表象方式作评判的能力。所以康德说:“我们甚至可以把鉴赏定义为对于那样一种东西的评判能力,它使我们对一个给予 [5]的表象的情感不借助于概念而能够普遍传达。” 鉴赏判断力有四个“契机”。第一,质的契机:无利害的愉快感。第二,量的契机:非概念的普遍性。第三,关系契机:主观形式的合目的性。第四,模态契机:共通感的普遍可传达性。鉴赏是想像力和知性的自由协调活动,人在审美活动中保持自己的自由。纯粹的鉴赏判断表现的是“自由美”,凡是附加了概念、目的、利害等的只是“依附的美”。 其次,崇高的分析。崇高的前提是对象的“无形式”,形式极端的不和谐、不合目的性。崇高契机的划分仍按逻辑判断表分为量、质、关系、模态,只能从“无限”这种基于对象的“无形式”的量(作为理念的量)开始。崇高可划分为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数学的崇高主要由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引起,超出了人类的知性理解能力,力学的崇高主要由自然界力量的无限性引起,以不可抗拒的强力威胁人的生存。 最后,纯粹审美判断的演绎。纯粹审美判断只有情感的主观普遍性而没有概念的客观有效性,但仍需一个演绎来审定这种主观普遍性要求的权利,讨论情感上的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鉴赏在判断逻辑上有两大特性:普遍性——鉴赏判断就愉悦而言是带着要求每个人都 同意这样的要求来规定自己的对象(规定为美的),好像这是客观的一样;个别性——鉴赏判断根本不可能通过论证根据来规定,就好像它只是主观的一样。 艺术的作用是使人的审美愉快能经验地传达出来,是实现其普遍的社会性的手段,艺术的“先天的”(天赋的)条件是“天才”。“天才是一个主体在自由运用其诸认识能力方面的禀赋的典范式的独创性,它是大自然在人类世代延续中偶然产生的经验事实,是一种天生的[6]心理能力,属经验性演绎的范畴”。天才的特征是创造性、典范性、自然性。科学无“天才”,因为科学可依照一定范畴、原理引导而学习掌握。自然经验造成的天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与人的道德相通的鉴赏力。 艺术和美的区别在于美是无目的、无概念的,艺术有一个目的概念,包含某种制作的技巧,要做得好像是无目的的、自然天成的,以此来表现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有区别,“一种[7]自然美是一个美的事物,艺术美是对一个事物的美的体现”。艺术的分类:语言艺术、造型艺术、感觉的美的游戏的艺术。 2.审美判断力的辩证论 在审美标准上,经验派美学和理性派美学的观点形成一个“二律背反”: 正题:鉴赏不基于概念,否则人们可通过论辩和论证来决定对象的美(经验派美学); 反题:鉴赏一定基于概念,否则鉴赏就仅仅是个人主观爱好,不可能要求别人也同意(理性派美学)。 这两种观点都违背了鉴赏的本性无概念的普遍性,正题是自相矛盾的,主张“审美无争辩”时已假定了审美问题可通过争辩达到一致。解决这个二律背反的办法是,将正题中的“概念”理解为知性的“规定性”概念,将反题中的概念理解为超感性的、“不确定”的理性概念(理念)。个人的审美感受虽无法通过知性概念和逻辑推理来论证或强加于人,但另有“共通感的理念”作为其标准。鉴赏在经验中虽无一个绝对标准,但可以且应该永远争辩下去。 3(目的论判断力批判 在“目的论判断力的批判”中,康德讨论了动植物有机体的合目的性问题,并进而论述了整个自然界的目的论。在他看来,审美判断只是一种主观的合目的性,自然界的存在本身具有客观的目的。康德区分了“外在的目的”与“内在的目的”。他主张“内在的目的”,认为动植物有机体组织具有内在的自然的目的。具有这种目的的事物,表现出以下特点:?各个部分只有与整体相关联才能存在;?各个部分只有依赖相互作用才能维持并产生自身;?能够把外在的物质转化为建造和维持整体存在所需要的东西;?能够把另一个东西作为自身的内在的自然目的产生出来。他认为,从这种先验的目的论立场出发,就可以克服机械论与目的论的“二律背反”。这种“二律背反”表现为: 正题:所有物质事物的产生只有按照纯粹的机械规律才可能。 反题:有些物质事物的产生按照纯粹的机械规律是不可能的。 如果把这两个命题看作是构造性的原理,那就形成“二律背反”,但实际上它们只是规范性的原理,两者并不矛盾。所以目的论与机械论作为主观的规范性原理,并无矛盾。康德的目的论是要论证整个自然界的终极目的,也就是“人”。他认为,没有人类,这整个创造 [8]就是浪费、徒劳、没有最后的目的。但他所说的“人”,是一种道德的实体,他是要论述自然与人的统一,这是《判断力批判》一书的主旨。自然界的目的是人的生成,而人是在审美活动中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 三、康德哲学的意义 在今天,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在中国,康德思想的魅力还有愈来愈强烈之势。两百年来,一个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哲学家,早已经被无数的人宣布批倒批臭了,却仍然如同巨大的山峰巍然高耸,虽然并不见得“可信”,但却如此“可爱”,这到底是为什么, (一) 康德哲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号称“批判哲学” 康德明确宣称“我们的时代是批判的时代,一切东西都必须经受批判”。批判精神的提出是西方理性精神的一次飞跃。西方理性精神从古希腊以来经历了四次大的飞跃。首先是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的“逻各斯”的发现,它导致西方人对“一”即普遍规范的追寻,从而为理性精神奠定了第一块基石。然后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反思精神,促使逻各斯精神进入了一个从低向高层层递进、不断超越的无限有序系统。第三是近代笛卡尔的怀疑精神,使理性达到了能动的主体即自我意识。第四就是康德的批判精神,它使理性的主体能动性开始发挥其自我批判和自我建立的作用,从而首次使理性成为人类一切认识、道德和历史活动中的最高原则。正是凭借同一个批判精神,康德哲学在黑格尔和马克思那里遭受到了最深刻的批判,但也正因为如此,康德的批判者也恰好都是康德的继承者,康德的理性批判成为了康德哲学永恒的功勋和荣耀。自从康德以后,人类社会、特别是人类思想就进入了“批判的时代”,直到今天还是如此,以后也不会丧失批判精神。批判不再只是个别人或某个时代的特征,而成了人类精神生活中必要的基本素质。 (二)康德的基本精神仍然是支配当代社会时代精神的主干 康德的人本主义尽管已经遭到现代哲学(胡塞尔、海德格尔等)的批评,特别是受到“后现代”的猛烈抨击,但它的基本精神仍然是支配当代社会时代精神的主干。虽然有理性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局限性,但“人是目的”,人的一切活动最终都是为了人自身的完善和完成,康德的这一原则直到今天还有普遍的效力,并且是一切文明社会所奉行的最高原则。当代唯一能对这一原则造成冲击的是自然原则,它体现为“环境保护”原则。康德对人类实用性地宰制自然界是瞧不起的,认为这种实践技术的活动并不属于人的自由本质,人的真正的自由体现为人的道德素质,而具备了这种道德素质的人就会情不自禁地欣赏大自然的壮丽和美,珍惜大自然,把大自然对人类的好意看作一种应该感激的“恩惠”。康德道德化的人本主义不是与自然毫无关系的,更不是威胁自然界的,而是包含有环境保护意识于自身中的。把人和自然看作一体的这一立场在马克思那里发展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就是自然主义,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就是人本主义”的观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自身,因为如黑格尔和马克思所指出的,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三)康德的世界主义和全球化观点对我们的时代也具有特殊的参考价值 毕生不愿意迈出哥尼斯堡的康德却具有“世界公民”的眼光,这种眼光与当前流行的“文化相对主义”不同,是以历史从野蛮到文明的发展进化为线索的。但康德的世界主义又不是一种温情而无奈的期待,他清醒地意识到人类全球化历程的艰难,战争的血腥和民族矛盾的不可调和,他把唯一的希望寄托于在巨大的灾难和痛苦中人的道德意识的觉醒。在“文明冲突”的今天,康德的这些观点特别值得我们深思。当代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冲突虽然包含有野蛮与文明对抗的因素,但整个却是原始野蛮的“丛林法则”在文明时代的重演。 20世纪西方哲学以反主体性著称,康德哲学和尼采哲学却都具有主体性的特征。他们之所以仍然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康德是因为他对理性的审慎态度,在尼采则是因为他对理性主义的猛烈批判。假如我们可以借助尼采用铁锤思考的方式破坏一个旧世界,但却难以由此而建设一个新世界,或许可以通过康德来“中和”尼采。换言之,我们也许无法使已经死了的上帝“复活”,但是当我们不能以超人的态度超越虚无主义的时候,康德的道德理想主义仍然是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 注释: [1] 康德著,邓晓芒译,杨祖陶校:《纯粹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2] 康德著,邓晓芒译,杨祖陶校:《纯粹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2页。 [3]《康德全集》,普鲁士科学院1911年版,第431页,参看康德著,苗力田译:《道德形而 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9页。 [4]《康德全集》,普鲁士科学院1911年版,第429页,参看康德著,苗力田译:《道德形而 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 [5] 康德著,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37页。 [6] 康德著,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63页。 [7] 康德著,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55页 [8] 康德著,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48页。 参考文献: ,1,叶秀山(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叶秀山,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2,康德( 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2009( ,3,叶秀山(康德的“批判哲学”与“形而上学”,J,( 南京大学学报,2010,( 5) ( 实践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 2003. ,4,康德. [5]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本文档为【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316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4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