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2016年启动项目申请指南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2016年启动项目申请指南

举报
开通vip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2016年启动项目申请指南"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2016年启动项目申请指南 科 技 部 农 村 司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  日 第一部分 专项概况 一、概述 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上牵亿万农户,与“三农问题”密切关联,下联亿万国民,是与公众的膳食营养和饮食安全息息相关的“国民健康产业”。目前,全球食品加工产业正在向多领域、多梯度、深层次、高技术、智能化、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随着一大批新技术(如云计算)的开发,新业态(如网络电商)的出现,新模式(如全产业链控制)的形成和新产业(如现代调理...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2016年启动项目申请指南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2016年启动项目申请指南 科 技 部 农 村 司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  日 第一部分 专项概况 一、概述 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上牵亿万农户,与“三农问题”密切关联,下联亿万国民,是与公众的膳食营养和饮食安全息息相关的“国民健康产业”。目前,全球食品加工产业正在向多领域、多梯度、深层次、高技术、智能化、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随着一大批新技术(如云计算)的开发,新业态(如网络电商)的出现,新模式(如全产业链控制)的形成和新产业(如现代调理)的发展,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不仅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空间”,成为引领和带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方便、美味、可口、实惠、营养、安全、健康、个性化、多样性”的产品新需求,以及“智能、节能、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的产业新要求已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也对食品加工产业科技发展提出了的新挑战。因此,实施“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专项是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的具体贯彻和落实;是支撑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确保国家食品品质营养与质量安全及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和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专项实施年限 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三、专项目标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整体要求,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紧紧围绕食品产业在新型加工与绿色制造,粮食收储运技术装备,现代食品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与低碳化研发,全产业链品质质量过程控制开发,中华传统与民族特色食品工业化与成品化以及工程化食品加工技术装备创制等关键问题与重大科技需求,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新知识支撑,新工艺创建,新技术突破,新装备保障,新产品创制和新格局形成。 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制约食品制造与装备产业发展的基础共性技术30-40项,创制关键装备50-60种,新工艺和新产品60-70个,建设集成示范线10-15条;在粮食储运技术方面,以减损、保质、增效、生态为原则,建立适宜我国国情、粮情和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新型粮食收储模式、技术体系,创新一批粮食收购、储藏、装卸、运输作业的新技术新装备。东北示范区粮食收储环节损失率由15%降到5%左右,玉米霉变率由5%减少到2%以下;南方示范区稻谷绿色保鲜储存比例提高到30%,干燥能耗降低25%以上;国家储备粮库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30%以上。整体上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和基地3-5个,培养创新人才200-300名,形成创新团队10-15个,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四、项目设置 (一)总体安排计划 依据目标共设置“食品加工应用基础研究”、“食品加工核心技术开发与装备创制”、“食品加工工程化技术集成应用与产业化示范”三大板块。针对未来五年现代食品加工制造与装备开发产业及粮食收储运行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按照全链条布局、一体化实施的总体思路,具体分解为20个项目任务。 (二)项目设置原则  1.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相关产业发展在2016年亟需解决的关键瓶颈问题。重点是在目前我国食品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和紧迫的重点核心与关键科技发展需求问题。 2.遵循实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制定的年度任务分解,重点是国际食品产业科技发展的新态势下必争的科技发展新热点问题。 3.按照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作安排的要求,充分考虑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到典型应用示范等各部分比例,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为主,基础研究类项目占一定的比例,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比例不超过30%。 4.考虑行业部门提出的各领域(行业)急需科技支撑的现实需求,重点是与食品加工和粮食保障行业部门提出的各领域(行业)急需科技支撑的迫切现实需求。 5.考虑延续“十二五”期间的研究内容并已经取得重要突破,亟需进一步支持实现整体支撑的科技问题,重点是“健康中国”和“新常态”下食品加工新兴产业发展的紧迫的科技新需求和新问题。 任务一. 食品加工应用基础研究 围绕食品理化特性、营养特性及加工特性,以世界前沿科学难题为着眼点,主要开展生鲜食用农产品物流环境适应性及品质控制机制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组分结构变化及品质调控机制研究、食品风味特征与品质平价及加工适用性研究、食品营养物质基础与营养代谢组学研究,力争取得原创性研究进展,为巩固已有优势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基础。 项目1. 生鲜食用农产品物流环境适应性及品质控制机制研究 研究目标:研究食品贮运和物流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物质基础及生物学机制, 阐明现代贮运技术对食品品质保持和调控规律和调控机制; 研究内容:系统分析温度、湿度、气体等环境因子对产品衰老和主要生理生化代谢及生理失调的影响规律,以及品质劣变和腐烂损耗的生物学机制,确定不同产品物流环境适宜参数;研究果蔬弹性、拉伸和碎裂等质构特性对不同运输方式的适应性及生理代谢规律,研究热管技术蓄冷的传热机理、传热特点及传热动力学;从产品物流微环境温度、时间和忍耐性(“3T”指数)等方面,分析货架期品质变,为减少果蔬贮运及冷链物流损失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可溯源至国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食品中水分活度测量技术,揭示微生物与水活度及防腐剂之间的相关参数关系,研制复杂基体水分标准物质;研究玉米、稻谷等粮食储藏粮堆生态多场耦合系统模型、保质保鲜机理、粮堆结露发热霉变和黄变机理,研究粮食品种与储藏、加工用途的特性关系。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明晰20种生鲜农产品受环境因子影响的产品物流品质劣变的生物学机制;阐明30个生鲜农产品品质变化与自身生物学特性关系机理;基于场论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和数值传热理论,建立储藏稻谷保质保鲜的多场耦合数学模型1-3套 ;建立可溯源至国家标准的食品中水分活度和等温等湿线标准测量方法各1套,研制5-6种不同基体水分标准物质;【预期性指标】申请专利2-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0篇。 项目2. 食品加工过程中组分结构变化及品质调控机制研究 研究目标:针对食品基质组分复杂性、食品加工技术方式多样性和食品品质需求丰富性特征,重点研究果蔬、畜禽、水产和粮油等原料及制品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等大小分子组分的结构特性与品质及功能关系。 研究内容: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不同加工/处理方式对食品组分结构与功能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物质代谢、劣变机理和腐败损耗规律,揭示食品加工过程中保质减损与调控机制;研究构成质量特征的组分指纹图谱,确定特征目标指示物,建立食品质量评价模型。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构建30-40种果蔬、畜禽、水产和粮油等食品基质体系中主要大分子组分及小分子活性物质的在食品加工贮运过程的结构特性变化与质量品质、营养作用关系;阐明20-30种新兴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加工手段对食品体系组分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影响及其机理;探索5-10种食品体系组分结构与功能关系调控新手段;【预期性指标】申请专利2-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30篇。 项目3. 食品风味特征与品质评价及加工适用性研究 研究目标:开展现代生物和物理技术对食品感官品质、食品组分的结构特性与食品色、香、味、形及风味特征的关系的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以食品基本口味、中华特色风味以及与消费喜好之间的关系为对象,以我国主要菜系分布的典型城镇居民为研究区域,研究中国人口味喜好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风味与消费喜好之间的相关性,加工过程中特色风味形成与变化机理,食用过程的感官交互作用,风味属性智能感官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传感器响应机制,特色风味稳定性控制方法,风味个性化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模型与工业化生产技术标准。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中国风味地图与中国人食品口味喜好基础数据库,挖掘和丰富中华特色风味,研发风味属性精确评价新方法5-10项;研制智能感官分析设备/系统3-5套;揭示特色风味物质构成、感官特性与消费喜好之间的相关性,建立风味设计与品质预测模型3-5套,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食品设计、加工与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及关键技术国家标准10-15项,国际标准1-3项;【预期性指标】阐明5-10种食品体系主要组分的结构特性与食品色、香、味、形之间的关系,申请专利2-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30篇。 任务二. 食品加工核心技术开发与装备创制 围绕食品安全、营养健康、资源节约、增效增值的战略需求,针对制约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推进相关领域高新技术研究与高端装备研制,利用已有优势技术拓展研究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力争取得原创性重大突破,形成自主的国际知识产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项目4. 食品现代加工关键技术及智能化装备开发 研究目标:系统研究和开发食品非热加工、新型杀菌、过程控制、仿真优化和智能化控制技术等食品加工新技术、新装备。 研究内容:系统研究食品非热加工、新型杀菌、新型干法/湿法超微粉碎、新型冷冻解冻、挤压膨化、质构重组、快速传质传热、低温压榨、食品表征属性与品质识别技术和食品装备稳定与可靠性、食品加工过程模拟仿真优化、智能化控制和现代先进制造等新技术与新装备;以单螺杆和双螺杆挤压机为对象,以谷物原料挤压加工为产物目标,重点开发智能化模块化挤压装备。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我国食品加工通用装备研发技术体系,形成智能化的食品加工工程化技术支撑能力。研发新型加工技术25项,研制新型智能化高效加工装备20台(套),制定标准5项,【预期性指标】申报专利30项,发表论文60篇。 项目5. 中华传统工业化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 目标:系统开展传统食品的品质评价、工艺挖掘、工艺适应性改造等研究;突破水烹、汽烹、油烹、火烹等传统食品连续化、标准化加工和品质保真技术瓶颈。 研究内容:开发传统主食、中式菜肴等中华传统食品的标准化、连续化、智能化和工业化加工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展连续化蒸制、一体化煮制、红外/微波烤制、智能化炒制等共性装备的功能设计,优化装备关键部件结构参数及运动参数,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连续化加工装备;创制典型特色的工业化传统食品,建立健全传统食品加工标准与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数字化、规模化、自动化、连续化、工程化、成套化核心装备与成套技术与装备。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中华传统工业化食品研发技术体系,研发中华传统食品现代化加工技术20项,创制中式传统食品核心加工装备5台(套)以上;研制开发新产品30种,工业化传统食品机械化、自动化、成套化装备应用率提高40-50%。【预期性指标】申报专利30项,发表论文30篇。 项目6. 传统酿造食品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 研究目标:围绕我国传统优势酿造食品制造的关键环节,收集整理我国传统酿造食品特有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并采用组学(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与代谢组等)技术,开展酿造食品特有微生物菌种的安全性与主要功能性成分的分析。 研究内容:以中国谷物醋、黄酒等我国传统特色酿造食品为研究对象,突破传统酿造食品在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增殖与代谢的定向调控、原料利用率提高和风味改善、抗逆菌株选育及新型发酵生产菌等关键技术瓶颈;建立特色高效酿造新工艺,开发绿色、高效、现代的酿造食品生产新技术及系列安全高品质酿造食品的制造技术;研制开发智能化酿造食品加工成套技术装备,全面提升我国传统酿造食品的安全与质量水平。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收集整理建立不少于2000株菌株的菌种库,并系统研究分析5-10株我国常用的传统酿造食品特有微生物菌种的安全性与主要功能性成分;筛选传统优势酿造抗逆高效菌种20-30株;建立5-10种传统酿造食品定向调控生产技术;改良10-20种传统酿造食品;集成开发5-10套传统酿造食品的自动化成套技术与装备;【预期性指标】在5-10家大型企业示范应用,申报专利30项,发表论文30篇。 项目7. 传统发酵食品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 研究目标:围绕我国传统优势发酵食品制造的关键环节,收集整理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特有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并采用组学(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与代谢组等)技术,开展发酵食品特有微生物菌种的安全性与主要功能性成分的分析。 研究内容:以中国红曲、腐乳、酱腌菜等我国传统特色发酵与腌制食品为研究对象,突破传统发酵食品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增殖与代谢的定向调控、原料利用率提高和风味改善、抗逆菌株选育及新型发酵生产菌等关键技术瓶颈;研究高效安全微生物的选育及其代谢控制、群体系统生物学及风味功能微生物组合发酵、风味组学和风味化学等新型核心技术;建立特色高效发酵新工艺,开发绿色、高效、现代的发酵食品生产新技术及系列安全高品质发酵食品的制造技术;研制开发智能化发酵食品加工成套技术装备,全面提升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的安全与质量水平。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收集整理建立不少于2000株菌株的菌种库,并系统研究分析5-10株我国常用的传统发酵食品特有微生物菌种的安全性与主要功能性成分;筛选传统优势发酵抗逆高效菌种20-30株;建立5-10种传统发酵食品定向调控生产技术;改良10-20种传统发酵食品;研制适合于不同产品类型的固态发酵设备5套、磁电式感应浸渍设备5套,集成开发5-10套传统发酵食品的自动化成套技术与装备;【预期性指标】在5-10家大型企业示范应用,申报专利30项,发表论文30篇。 项目8. 营养功能性食品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创制 研究目标:针对公众对食品营养健康的巨大需求,突破食品营养、功能、感官评价与控制,个性化营养设计和营养功能型食品制造等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开发功能因子、个性化营养健康食品;开发针对糖尿病等慢性代谢疾病和儿童、老年、运动等特殊人群的营养健康食品,并开展营养健康食品成分准确分析技术研究及功效评价。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构建营养功能型健康食品制造关键技术体系,研究开发食品功能因子20种,方便营养功能型食品制造关键技术20项;开发营养健康食品成分准确分析技术及功效评价15项,形成配套技术规程20个,开发个性化营养功能性健康食品20种,形成生产技术标准20项;【预期性指标】申请专利15-20项,发表论文60篇。 项目9. 方便即食食品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研究及新产品创制 研究目标:针对方便即食食品制造的关键环节,突破方便即食食品的质构重组和特征营养与风味调整技术,突破方便即食食品的新型杀菌、保质保鲜、智能包装和安全控制等新技术。 研究内容:;创制挤压膨化食品、旅游休闲食品以及食品专用香辛料等便捷化、营养化、个性化与工程化新型方便即食食品。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便捷化、营养化、个性化与工程化新型方便即食食品技术集群,实现低碳制造技术开发,形成即食休闲食品、食品专用香辛料等方便即食食品制造关键技术40项,开发新型方便即食食品30个,制定产品标准30项,;【预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50项,发表论文30篇,建立示范生产线10条。 项目10. 食品添加剂与配料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开发研究 研究目标:针对食品添加剂与配料绿色制造的关键环节,重点突破生物工程、分子修饰、生物转化、生物合成、电化学合成、高效分离与提取和功能强化与稳态化等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任务:研究食用香料香精、茶叶活性成分、多糖等植物活性物质的绿色制备技术及在抗氧化、防腐、保鲜、调味、增香等方面的功效和应用技术;研究高分子多糖的物理、生物分离制备技术,创制增稠剂、乳化剂和稳定剂;研究食品香料香精、食用色素、乳化稳定剂、食品抗氧化剂、天然防腐保鲜剂的环境友好的绿色制备及稳态化技术;研究低热量、高甜度的健康功能型甜味剂制备技术。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形成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绿色制备及品质控制核心技术30项;采用食品香料香精、食用色素、天然高分子多糖及低聚糖、茶叶活性物质等天然原料创制抗氧化剂、调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增稠剂、防腐剂、保鲜剂、乳化稳定剂和功能性食品配料等产品15个;【预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50项,发表论文30篇,建立示范生产线10条,提出并形成相关标准草案30项。 项目11. 果蔬采后质量与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 研究目标:针对果蔬食品冷链(配送)物流过程中品质劣变及腐烂变质等问题,开展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研究内容:开发精确识别劣变因子的监控技术及快速检测技术,创制智能化现场快速检验仪,开发绿色、高效的果蔬保鲜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低压静电场保鲜设施装备。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果蔬采后质量和品质控制关键技术,研制果蔬品质快速检测技术20项、装置10个,创制适合于不同果蔬产品的精准保鲜技术15项,研制新型绿色防病保鲜剂10种,毒素物质脱除剂15种,研制适合于易腐果蔬产品的贮运节能装备10套,【预期性指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件,发表论文30篇,制订相关技术标准15件。 项目12. 果蔬干燥减损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研究目标:针对果蔬干燥过程中品质劣变等问题,开展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研究内容:开发精确识别劣变因子的监控技术及快速检测技术,创制智能化现场快速检验仪,开发绿色、高效的果蔬干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果蔬精准干燥技术、清洁能源干燥技术和干燥过程的余热管理与再利用技术。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果蔬干燥品质控制关键技术,研制果蔬干制品品质快速检测技术5-10项、装置5-10个,创制适合于不同果蔬产品的精准干燥技术、新型清洁能源干燥技术及余热再利用技术15项,研制适合于易腐果蔬产品的节能干燥装备10套;【预期性指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件,发表论文30篇,制订相关技术标准15件。 项目13. 粮食收储保质降耗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 研究目标:攻克粮食储藏品质保持、虫霉防治和减损降耗关键技术难题,全面提升粮食绿色环保节能储藏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研究开发稻谷等储藏保质、粮堆防结露、发热霉变和黄变防控等关键技术,开展基于太阳能等新能源的稻谷低温保鲜储藏工艺组合应用技术与装备研究,确定优质稻储藏特性与保质储备周期关系;研究储粮虫霉的生物、物理等绿色防治以及其它减少化学药剂使用的综合治理新技术和设备,开发书虱、扁谷盗等微小储粮害虫生态防控技术;开展东北高水分稻谷的变温智能一体化保质干燥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大跨度平房仓稻谷横向智能通风和长期储藏水分损耗控制技术。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研发新工艺和技术5-10项;研制新设备10-15台套;编制相关技术标准5-10项,实现稻谷保鲜储藏损耗控制在1%以内,仓储能耗降低20%以上,储粮化学药剂使用减少50%以上,烘干能耗降低20%以上; 【预期性指标】阐明稻谷品种与储藏、加工用途关系规律,高水分引起的裂纹和色变的调控途径;研究稻谷变质、粮堆发热霉变等防控新技术,以及储粮生态演替规律和优质稻保质储备周期,构建储备粮库稻谷收储保质降耗技术体系,申请专利10-20项,发表论文30篇。 项目14. 跨境食品品质与质量控制数据库构建及创新集成开发 研究目标: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食品潜在和新发有害物及其代谢物残留数据库,建设边贸食品中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及人工改造微生物监控与溯源平台。 研究内容:跨境食品原料及其掺假物的特征DNA、多肽或化合物数据库的构建;快速通关关键技术研究及智慧口岸信息平台构建;跨境食品危害因子数据清洗加工、整合存储与分析挖掘信息预警平台建设。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10-20项跨境产品新发及潜在有害物发掘识别技术,解决跨境产品的溯源和真实属性鉴别问题;建立出口食品质量控制示范基地5-10个,形成技术规范10-15个;构建基于新型信息技术的评价预警模型和数据平台;【预期性指标】建成跨境特色农产品质量评价预警技术支撑体系,编制相关技术标准5-10项目,申请专利10-20项,发表论文30篇,保障跨境特色农产品品质与质量。 项目15. 食品全产业链品质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开发研究 研究目标:开发和建立从农产品基地、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电子追踪溯源系统技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云服务、数据和信息平台、移动互联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形成食品品质质量与营养各类数据系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为建设食品高质量原料供给基地、创新示范基地和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等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研究和开发物理加工、化学处理、生物转化等加工过程及环境因子诱发的品质劣变控制技术;开展从原料到成品的基于蛋白组学的多维食品评价鉴伪新技术研究,研制真伪鉴别用标准物质;开展食品成分种类鉴别、真伪鉴别、表征溯源、地理标志保护等食品真实表征属性识别新技术研究;研究开发新型食品基质前处理材料、食品品质质量劣变因子绿色高效精准检测技术、快速检测、在线无损检测技术与实用化小型装备研究;开展食品品质质量智能化溯源与预警技术、食品品质新型评价、快检技术装备研发、食品加工储运过程中品质质量危害因子控制技术、食品原料与接触材料质量危害因子控制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开发和构建全程无缝实时的国家食品品质质量与营养云服务示范平台,建立食品品质实时监测平台和智能化质量溯源与网络监控系统5个,研发食品表征属性及有害因子的高通量、定量、环保、在线无损识别新技术20项,研制新型食品基质前处理材料15-20种、食品品质质量劣变因子检测技术产品及实用装备10台(套);建立焙烤、蒸煮、发酵等典型加工过程20-30种食品品质劣变过程关键控制技术,研发形成加工食品原料和食品品质保障技术或技术规范30-40项,食品真实表征属性识别新技术和劣变因子新型检测技术40-50项,多维食品评价鉴伪新技术及真伪鉴别用标准物质30项;装备10-20台(套);制定标准10项,X【预期性指标】构建现代食品生产全链条真实属性溯源和风味、外观品质自动化标准化评价技术体系,形成智能型互联互通食品品质质量溯源、监控及反欺诈的技术能力,发表论文50篇,申报专利50项。 任务三. 食品加工工程化技术集成应用与产业化示范 针对目前食品产业链中食品加工、物流与服务、装备制造等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实施工程化技术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形成一系列技术标准,带动改造提升传统食品产业。 项目16. 薯类主食化加工关键新技术装备研究及示范 研究目标:以薯类主产区为研究区域,研究马铃薯和甘薯储运加保质减损机理;开展薯类产后高效减损技术与智能化装备开发;研发满足薯类主粮化需求的产地加工工艺、技术与装备;建立适于薯类主产区新型经营主体的储运加体系。 研究内容:研发生粉加工、质构成型、快速醒发等关键技术并熟化,研制智能醒发、高效干燥、自动化包装等核心装备,开发马铃薯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新产品并进行典型集成示范,开展薯类产后储运加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研究基于挤压重组技术的薯类方便主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与示范。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发薯类产后储藏、加工、流通技术15项,研制装备10项,开展薯类储藏、运输、加工一体化运作模式的示范;在马铃薯及甘薯主产区,建设100座现代新型薯类智能储藏库(窖);【预期性指标】申报专利1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篇。 项目17. 大宗油料适度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及智能装备研发与示范 研究目标:以大豆、菜籽、花生等大宗油料为研究对象,基于油料特性,创新研发与集成配套符合精准适度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 研究内容:以大豆、菜籽、花生等大宗油料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原料精选与稳定化、新型溶剂浸出、酶法生物制油、适/低温制油、酶法脱胶脱酸、混合油精炼、工业分子蒸馏精炼、高功能性增值产品绿色制造等精准化、稳态化关键技术与大型智能化装备,通过产业化示范,建立符合国情的灵活性多样性精准适度加工技术模式和相应技术规程;开展油脂加工副产物蛋白质、多糖类、功能活性物质等制备技术研究,构建油脂加工副产物绿色多元化利用集成模式。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植物油精准适度加工和生物加工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体系,形成示范线6-10条;研发新型溶剂2种、关键技术20项、新型装备6-10套,实现示范线比传统工艺出油率提高5%以上,电耗降5%,脱色剂用量减20%,溶剂、蒸汽、软水总消耗降50%,反式脂肪酸生成量降70%,维生素E、植物甾醇保留率≥80%;【预期性指标】申报专利30项,发表论文40篇,提出2-3项油料适度加工和生物加工技术规范。 项目18. 中式传统肉制品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及示范 研究目标:针对中式肉制品装备落后的困境,以中华传统与民族特色肉制品为研究对象,研究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品质保持新技术和新工艺、PM2.5排放和产品中有害物形成控制新技术与新装备。 研究内容:研究低盐中华传统肉制品加工技术;创制中华传统与民族特色肉制品工业化、智能化成套技术与装备;针对我国中式肉制品加工装备落后的问题,消化吸收已引进的先进大型加工设备,实现本土化;以中式卤肉制品、风味制品等为研究对象,研究肉食加工品质保持技术,自动化加工技术,研制大型数控真空斩拌、制冷滚揉、全自动定量灌装、定量剪切、连续烤制以及中式卤肉制品自动化加工成套技术和设备,集成形成中式卤肉制品和家禽烤制自动化技术和生产线,并示范。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中华传统与民族特色肉制品自动化加工技术20项;创制通用型中华传统与民族特色肉制品工业化、智能化成套技术与装备15台(套),在保持传统色香味的基础上,使PM2.5排放比传统加工方式减少85%以上,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减少95%以上。低盐肉制品食盐含量降低40-50%;形成配套技术规程30个,产能提升30%以上。【预期性指标】申报专利30项,发表论文40篇,在15家以上企业示范应用。 项目19. 果蔬冷链物流技术及装备研发示范 研究目标:针对果蔬食品冷链(配送)物流过程中品质劣变及腐烂变质等问题,系统开展品质变化规律、控制新技术与新装备的开发研究。 研究内容:系统开发绿色、高效的新型果蔬物流保鲜配套装备;开展柑橘、苹果等大宗果品物流品质变化规律研究以及品质控制技术与装备研发,研发温度、气体参数、新型保鲜剂与使用技术、包装材料与包装技术以及物流保鲜相应配套装备。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发柑橘、苹果等大宗果品品质劣变控制环境因子技术22-30项;研发大宗果品物流包装技术10-15项;研制适合于易腐果蔬产品的贮运节能装备10套,形成技术操作规程10-20项,制订相关技术标准15件;【预期性指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件,发表高水平论文10-20篇,建立示范基地15-20个。 项目20. 现代粮仓绿色智能储粮科技示范工程 研究目标:配合国家“粮安工程建设规划”实施和1000亿斤仓容新建粮库项目,在不同储粮生态区,实施现代粮仓绿色智能储粮科技示范工程,全面降低粮食损失损耗。 研究内容:研究不同区域偏高水分粮食入仓安全处置技术;研发高大平房仓粮食进出仓粉尘抑制技术和装备,以及粮食仓储企业粉尘爆炸风险监测技术与装置;研发平房仓大型粮堆新型密封材料和密闭隔热技术,以及适宜新仓建设和旧仓改造的保温气密新工艺及新材料;开发高大平房仓大产量的散粮进出仓环保高效清理和输送装卸设备,以及粮食集中接收、发放新工艺和成套装备;选择一批骨干粮库开展粳稻和优质籼稻保质减损绿色生态储粮工艺优化和粮食储藏“四合一”升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同时开展高大平房仓高效安全散粮进出仓机械化(含清理)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建设项目科技示范库30-50个,提出适合于不同储粮生态区域绿色储粮和粮食进出仓及清理作业技术模式5-10项;制定配套技术标准规程5-10项;示范粮库能耗节约20%;粮食进出仓和清理设备产量150-300t/h,高大平房仓进出仓效率提升2倍以上,有效抑制平房仓进出仓粉尘,防范尘爆;研创新工艺4项,新装备10项,新材料2项。 【预期性指标】申报发明专利5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0项,编制技术标准10-1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篇。 附:2016年优先启动任务计划总汇 板块布局 项目分解 食品加工应用基础研究 1. 生鲜食用农产品物流环境适应性及品质控制机制研究 2. 食品加工过程中组分结构变化及品质调控机制研究 3. 食品风味特征与品质平价及加工适用性研究 食品加工核心技术开发与装备创制 4. 食品现代加工关键技术及智能化装备开发 5. 中华传统工业化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 6. 传统酿造食品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 7. 传统发酵食品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 8. 营养功能性食品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创制 9. 方便即食食品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研究及新产品创制 10. 食品添加剂与配料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开发研究 11. 果蔬采后质量与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 12. 果蔬干燥减损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13. 粮食收储保质降耗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 14. 跨境食品品质与质量控制数据库构建及创新集成开发 15. 食品全产业链品质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开发研究 食品加工工程化技术集成应用与产业化示范 16. 薯类主食化加工关键新技术装备研究及示范 17. 大宗油料适度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及智能装备研发与示范 18. 中式传统肉制品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及示范 19. 果蔬冷链物流技术及装备研发示范 20. 现代粮仓绿色生态低碳智能储藏科技示范工程    
本文档为【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2016年启动项目申请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69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9-08-26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