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举报
开通vip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化学工业职业学院 机电系各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职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全面系统掌握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学习并贯彻执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及有关的基本规定,通过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构形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知识,为从事工程类各专业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化学工业职业学院 机电系各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职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全面系统掌握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学习并贯彻执行机械制图《国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及有关的基本规定,通过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构形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知识,为从事工程类各专业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本课程的学习一般在一年级完成,而与本课程关系密切的计算机绘图、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都安排在后面。因此,在讲机械制图部分时,要以机械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为核心,在基本理论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关于工艺、材料、公差配合等方面的常识,其深度和广度以能满足本课程的基本需要为度。本课程重点讲授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读图绘图的基本方法,至于制图技能还需要在以后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过程中继续加以培养和提高,使所绘图样逐步能满足生产的要求。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投影法图示空间物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正确使用尺规作图和徒手绘图的实际技能和技巧,具有计算机绘图的初步能力; 3(掌握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内容,具有查阅标准和手册的初步能力; 4(掌握识读和绘制中等以上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3(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1、基本要求 了解工程图样在生产实际中的作用。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基本要求及学习方法。 2、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任务及学习方法。 3、教学难点 本课程的任务及基本要求。 (二)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 1、基本要求 掌握国标的基本知识及制图的基本技能。 实践环节 : 作业1 线型练习(A4图纸) 作业2 抄画平面图形并注尺寸(A4图纸)。 2、教学重点 国家标准《机械制图》有关规定、几何作图和平面图形的画法。 3、教学难点 平面图形的尺寸和线段分析及作图步骤。 (三)投影基础 1、基本要求 掌握正投影法、三视图画法及基本几何元素的投影方法。 2、教学重点 三视图的画法 3、教学难点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四)基本体及其表面交线 1、基本要求 掌握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三视图画法及其表面取点的方法。 实践环节: 作业3 由模型或轴测图画简单形体三视图(A3图纸)。 2、教学重点 曲面立体三视图的画法 3、教学难点 表面取点的方法。 (五)轴测投影 1、基本要求 掌握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及其作图方法。 2、教学重点 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3、教学难点 正等测图的作图方法。 (六)组合体 1、基本要求 掌握组合体的分析方法及其三视图的画法。 实践环节: 作业4 根据实物或模型画组合体三视图,并注尺寸(A3图纸)。 2、教学重点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3、教学难点 分析方法和读图方法。 (七)机件的表达方法 1、基本要求 掌握基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及其它表达方法。 作业5 根据实物或一组视图,采用合适的表达方法绘图(A3图纸)。 2、教学重点 基本视图、剖视图的画法。 3、教学难点 表达方法的选取。 (八)标准件及常用件 1、基本要求 掌握标准件及常用件的画法 2、教学重点 螺纹规定画法、螺纹连接画法。 3、教学难点 连接画法。 (九)零件图 1、基本要求 掌握零件图的画法、技术要求的书写及读零件图的方法。 作业6 根据零件轴测图画零件图(A3图纸)。 2、教学重点 画法及读图方法。 3、教学难点 视图选择及读图方法。 (十)装配图 1、基本要求 掌握装配图的画法、读图方法及其装配体的测绘方法。 作业7、8 根据零件图画装配图;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2、教学重点 装配图的画法及读图方法。 3、教学难点 装配图的读图 (十一)其他工程图简介 1、基本要求 掌握各类工程图的画法、读图方法及其标注方法。 2、教学重点 各类工程图的画法及读图方法。 3、教学难点 工程图的读图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作图 课堂练习 机动 1 绪论 1 1 2 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 17 13 4 3 投影基础 12 12 4 立体及体表面交线的投影 10 8 2 5 轴测投影 4 4 6 组合体 12 8 4 7 机件的表达方法 10 6 4 8 标准件和常用件 10 10 9 零件图 12 8 4 10 装配图 14 8 6 11 其他工程图简介 10 10 合计 112 88 24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根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机械类各专业教学计划编写。适用于高中毕业三年制专科之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化工设备与维修技术、制冷与冷藏技术等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 2、大纲采用教材名称《工程制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路大勇主编。 3、机械类专业制图课总学时为84学时,其中理论课为60学时,实训环节为24学时。本课程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方式应坚持课堂讲授和练习并重的原则,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教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所以一方面要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解和理解,同时又必须结合大量的作图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绘图识图能力,熟练掌握作图的基本方法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2) 讲课内容要求精,重点突出,着重把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讲清楚。 3) 在讲课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用投影仪播放光盘,提高学生读图和绘图能力。 5、成绩考核评定方法 学生成绩评定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集中测绘单独列成绩。 1)平时作业考核 作业达到的要求: ? 视图选择和配置恰当,投影正确; ? 尺寸标注完整、清晰、符合国家标准,图形表达及技术要求正确合理。 ? 线型、字体符合要求,图面整洁。 评分标准: ? A:能较好的达到上述三项要求; ? B:能基本达到上述三项要求,没有大的原则错误; ? C:部分要求未达到; ? D:达不到上述三项要求,或有大的原则错误。 2)考试题目类型所占比重 ? 基本题60,; ? 较难题30,; ? 难题10,。 3)总成绩评定比例 ? 考试70,; ? 平时作业30,; 机械制图实训教学大纲 一、 机械制图实训的地位和任务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中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知识,图示方法的掌握、制图标准的应用、绘图技能的提高、制图和读图能力的培养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增强,都是通过制图习题和作业要求来实现的。多做练习是学好机械制图的关键,因此要求学习者积极独立多做各种练习。机械制图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投影能力、表达能力、绘图能力、读图能力和计算机绘图能力,同时,它又是学习者掌握其它专业知识和进行机械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机械制图实训大纲本着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组织实训,完成现有应试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培养学习者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机械制图实训的要求和目的 1、加深巩固基本内容; 2、通过练习和实践完成绘图基本技能的训练; 3、用正确的方法完成练习,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知识,在日常学习中抽查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 4、通过大量正确的练习实践来提高绘图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有意识地进行基础素质训练。 三、 实训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一)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基本要求:通过实训掌握国家标准关于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图幅、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与平面图形画法,会分析和标注平面图形的尺寸。做到作图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符合国标。 2、实训内容: 1)图线练习: 在A3图纸上抄画线型图。(大作业1) 2)尺寸标注、字体练习、几何作图练习。(课外完成) 3)几何作图:A3图纸上画平面图形(大作业2) (二) 投影基础 1(基本要求:通过实训了解投影的基本知识和分类,掌握几何元素投影的基本特征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以及三视图的画法。培养绘图读图能力,具备初步的空间概念。 2(实训内容: 1)由轴测图绘三视图线练习。(课外完成) 2)根据已知条件完成物体的三视图练习。(课外完成) 3)根据简单形体的二视图补画第三视图。(课外完成) 4)点、线、面的投影练习。(课外完成) (三) 立体及立体表面交线的投影 1(基本要求:通过实训培养学习者能运用积聚法和辅助面法求截交线、相贯线,能判断特殊位置平面截断三棱柱、四棱锥时的截交线的形状和两立体相交相贯线的形状,具备对较复杂的相交类立体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 2(实训内容: 1)平面立体截交线的画法(课外完成) 2)回转体的截交线画法。(课外完成) 3)相贯线的画法。(课外完成) 4)特殊相贯线与相贯线的简化的画法。(课外完成) 5)由模型或轴测图画简单形体三视图(A3图纸)。(大作业3) (四) 轴测图 1(基本要求:通过实训能根据零件的视图正确绘制正等测图和斜二侧图。以提高学习者对制图的兴趣,建立较完整的空间概念和一定的空间表达能力。 2(实训内容: 1)根据立体的二视图画出其正等测图。(课外完成) 2)根据立体的二视图画出其斜二测图。(课外完成) (五) 组合体 1(基本要求:通过实训培养学习者具有熟练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画和读组合体三视图的能力,具备综合读图能力。 2(实训内容: 1)根据组合体的轴测图画三视图及根据给定条件进行构形设计。(课外完成) 2)组合体尺寸标注。(课外完成) 3)根据实物或模型画组合体三视图,并注尺寸(A3图纸)。(大作业4) 4)根据立体的二视图补画第三视图。(课外完成) 5)补画视图中所缺的漏线。(课堂练习) (六) 机件的表达方法 1(基本要求:培养学习者具备灵活合理地确定机件表达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综合能力,能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标注机件的尺寸。 2(实训内容: 1)视图实训。(课外完成) 2)全剖视图实训。(课外完成) 3)半剖视图与局部剖视图实训。(课外完成) 4)剖切面实训。(课外完成) 5)断面图实训。(课外完成) 6)局部放大图与简化画法。(课外完成) 7)剖视图(大作业5) 用A3图纸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当的表达方法表达机件,并标注尺寸。 8)习题练习:读图训练。(课堂练习) (七) 标准件和常用件 1(基本要求:通过实训培养学习者具备查阅手册的能力,熟悉常用件和标准件的结 构和规定画法,为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实训内容: 1)螺纹的画法与标注练习。(课外完成) 2)键连接、销连接和齿轮。(课外完成) 3)直齿圆柱齿轮啮合、滚动轴承、弹簧实训。(课外完成) (八) 零件图 1(基本要求:通过实训达到了解零件的制造工艺要求,初步具备一个工程技术人员 的基本素质。并培养学习者具备读零件图和画零件图的能力,提高确定零件的正确表达 方案的综合能力,增强零件测绘的动手能力。 2(实训内容: 1)零件上常用的工艺结构。(课外完成) 2)尺寸公差与配合。(课外完成) 3)形位公差与表面粗糙度。(课外完成) 4)零件图:根据给定的立体图画零件图。(大作业6) 5)读零件图。(课堂练习) (九) 装配图 1(基本要求:通过实训达到了解零件装配的工艺要求,初步具备一个工程技术人员 的基本素质。并通过实训具备拆卸部件、部件测绘的能力,具备读装配图和由零件图拼 画装配图的能力。 2. 实训内容: 1) 由装配示意图和零件图画装配图。(大作业7) 2)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大作业8) 3) 读装配图。(课堂练习) (十) 其他工程图简介 1(基本知识:通过实训了解立体表面展开图和焊接图、管路图等的初步知识。 2(基本内容: 1)平面体与柱面展开。(课外完成) 2)圆锥面的展开。(课外完成) 3)焊缝的画法和标注。(课外完成) 4) 由管路的平面图和立面图绘制其剖面图。(课外完成) 四、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实验内容 学时 1 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 4 2 立体及立体表面交线的投影 2 3 组合体 4 4 机件的表达方法 4 5 零件图 4 6 装配图 6 合计 24 五、 实训设备及工具 绘图板、丁字尺、绘图纸、草稿纸、三角尺、圆规、铅笔、橡皮、游标卡尺 (100mm)、钢尺、螺旋测微器、内卡、外卡、装拆工具、模型等。 六、 说明 1(本实训大纲适用于高中毕业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使用; 2(本大纲着重于制图技能的培养; 3(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的培养是实训的重点,必须进行一定量的训练。 4(在大纲的要求下突出重点,多做练习。缜密的思维,要求机械制图人员思维严密,一定要心细,否则即使能作图也会错误百出、丢三落四,造成反复修改,作图缓慢。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学习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基本知识等内容。本课程强调工程技术观点和实践技能训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电工电子技术作为应用性的专业基础课程,涉及到电路、电子、电机控制等内容。在学本门课程之前,先修的课程应该有《高等数学》、《物理》。为学习后继专业课做好理论准备。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基本元件的特性。 2(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 3(掌握交、直流电路的组成和分析计算。 4(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5(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特性和应用。 6(掌握常用电子线路的分析计算和应用。 7(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使用方法。 8(熟悉典型控制电气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二)能力培养目标(小四号宋体加粗) 1(掌握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 2(掌握电路的一般测试方法。 3(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检测方法。 4(掌握电子线路的一般测试方法和基本应用。 5(会连接常用的电气控制线路。 6(能够设计简单的电机控制电路。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绪论 基本要求: 电工、电子技术在各行业的地位;电工、电子技术的新产品、新技术;课程内容及要求;学习方法。 (二)第一章 直流电路 1、基本要求: 电路及其基本物理量;全电路欧姆定律;电源外特性与电路的三种状态;电功与电功率;电位和电压的计算;基尔霍夫定律与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2、教学重点: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 3、教学难点: 电路的分析方法。 (三)第二章 交流电路 1、基本要求: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电阻、电感、电容及其交流特性;RLC 串、并联电路;三相交流电的基本知识;电源和负载的星型接法与三角形接法;三相四 线制供电系统。 2、教学重点: 单相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三相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 3、教学难点: 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四)第三章 电磁学基础 1、基本要求: 磁路的基本概念和变压器工作原理。 2、教学重点: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教学难点: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五)第四章 电动机 1、基本要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转动原理、电磁转矩、机械特性。 2、教学重点: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转动原理 3、教学难点: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转动原理 (六)第五章 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 1、基本要求: 常用低压电器;三相笼型异步电机全压起动;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减压起动;绕线 转子异步电机起动控制;异步电机的可逆控制;反接制动、能耗制动等。 2、教学重点: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3、教学难点: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七)第六章 供电与安全用电 1、基本要求: 接地与接零;触电的方式及预防;电工安全技术操作技术规程;对电器及装置的安 全要求。 2、教学重点: 用电的安全知识。 3、教学难点: 用电的安全知识。 (八)第七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1、基本要求: 半导体的概念;PN结的特性;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和性能参数。 2、教学重点: 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特性。 3、教学难点: 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特性。 (九)第八章 基本放大电路 1、基本要求: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直流通路、交流通路的分析;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及偏置电路;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级间耦合方式、分析计算方法;功率放大电路的原 理及应用。 2、教学重点: 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分析及计算。 3、教学难点: 电路的分析及计算。 (十)第九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 1、基本要求: 反馈的基本概念;负反馈电路的类型判断方法;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集成电路的概念;集成运放的概念、结构及特点;集成运放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集 成运放在信号检测与处理方面的应用;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 2、教学重点: 负反馈的概念;负反馈电路的类型判断方法;集成运放的概念及应用。 3、教学难点: 负反馈电路的类型判断方法;集成运放的应用。 (十一)第十章 直流稳压电源 1、基本要求: 二极管在整流电路中的工作原理;二极管整流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中负载上 直流电压、电流的计算;稳压电路的原理。 2、教学重点: 电路中负载上直流电压、电流的计算;稳压电路的原理。 3、教学难点: 电路中负载上直流电压、电流的计算;稳压电路的原理。 (十二)第十一章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1、基本要求: 数字电路的特点;数值与编码;逻辑关系及实现;逻辑代数的化简。 2、教学重点: 逻辑关系及实现;逻辑代数的化简。 3、教学难点: 逻辑代数的化简。 (十三)第十二章 集成逻辑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 1、基本要求: TTL与非门的使用注意事项;MOS门电路的使用注意事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方法;集成组合逻辑部件。 2、教学重点: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集成组合逻辑部件。 3、教学难点: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集成组合逻辑部件。 (十四)第十三章 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 1、基本要求: 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集成时序逻辑部件。 2、教学重点: 触发器;集成时序逻辑部件。 3、教学难点: 触发器;集成时序逻辑部件。 (十五)第十四章 电工电子技术典型应用 1、基本要求: 555定时器的应用;D/A、A/D转换器。 2、教学重点: 555定时器的应用;D/A、A/D转换器。 3、教学难点: 555定时器的应用。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1 1 1 绪论 2 11 9 2 直流电路 3 12 10 2 正弦交流电路 4 4 4 电磁学基础 5 8 8 三相异步电动机 6 8 6 2 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 7 2 2 供电与安全用电 8 6 6 常用半导体器件 9 12 10 2 基本放大电路 10 8 8 集成运算放大器 11 6 6 直流稳压电源 12 6 6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13 12 10 2 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 14 12 10 2 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 15 4 4 电工电子技术典型应用 合计 112 100 12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是根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编写的。 2、本大纲是根据邓允主编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而编写的。适合三年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使用,教学总学时为8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 3、本门课程电路图、实物较多,为增强直观性,节省授课时间,最好采用多媒体授课和在实验室授课方式。配有电工电子多媒体录像和课件。 4、课时分配表是一个指导性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作适当调整。 5、该课程分两学期讲授。 编写人:李留格 审核人:黄双成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是机电类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它是高职高专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在校内电工与电子实验室进行的有指导的电工与电子电路基本工艺操作、读图、安装、调试、维修、简单设计、技术资料的整理分析等实践锻炼,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电工常用工具的使用、电工与电子工艺常用的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电工技术人才所必需的焊接技能、电工与电子工艺操作及电路故障排除技能,具有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学生敬业爱岗的良好职业道德。 三、课程讲授内容 (一)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的特点;实验进行的方式;做好实验必须注意的问题;实验操作安全守则。 (二)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测量误差及其数据处理;有关表格及特性曲线的绘制;实验报告的编写。 (三)各实验的有关内容 其中第(一)、(二)项内容可在实验前集中讲授,第(三)项内容可分散到各个具体实验中讲授。 四、实验内容以及时间安排 (一)电度表电路的安装与使用 电路的连接;电路参数的测量; (二)日光灯的安装及功率因数的改善 电路的连接;电路参数的测量;电路故障的排除;功率因数的测量。 (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低压电器触头系统故障的判断及修复、电磁系统故障的判断及修复;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拆装、检修;观察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结果。 (四)基本放大电路的测试 电路的连接;电路参数的测量;电路元件参数的设置。 (五)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及测试 电路的设计;电路的连接;电路性能的测试。 (六)计数器的测试与应用 电路的连接;电路性能的测试。 序号 实验内容 教学时数 学时 1 电度表电路的安装与使用 2 2 日光灯的安装及功率因数的改善 2 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2 4 基本放大电路的测试 2 5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及测试 2 6 计数器的测试与应用 2 合计 12 五、实验教学要求 (一)进行每一个实验应包含如下四个环节: 1(实验预习——理解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方案,做好人员的分工。 2(实验操作——掌握有关测量仪表的使用方法,操作参数的调节,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和正确读取实验数据。 3(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的整理、计算和实验结果的图示或关联。 4(实验报告——实验原理、实验原理线路图、实验步骤、实验目的、数据图表、特性曲线、主要结论、实验设备、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二)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有较多的动手机会,每套实验装置的学生人数一般为2至4人。 大纲制定者:李留格 大纲审定者:黄双成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工程力学》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主要包含理论力学(静力学部分)、材料力学二部分内容。它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为基础,应用自然科学的理论和工程的方法去简化、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形成工程技术观点和训练学生实际操作技能,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 《工程力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及熟练掌握平衡方程的应用;掌握基本构件的强度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为进行构件设计、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工程力学》是工程类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为后续课程《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设备》、《机器》、《机械基础》、《数控原理》、《数控机床》等课程和机械设计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必须先学习《物理》、《高等数学》、《制图》等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能将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 2、能从简单的物体系中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具有受力分析能力,能正确地画出受力 图。 3、熟练地运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求解物系的平衡问题。 4、掌握轮轴类零件空间问题的平面解法。 5、能熟练地分析和计算杆件内力并作内力图。 6、掌握杆件应力和变形的基本分析及其计算。 7、能熟练地对杆件进行强度计算。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形成工程技术观点和训练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2、具有材料机械性能和材料力学实验的初步知识及基本的测试技能。 3、为进行构件设计、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绪论 基本要求:掌握工程力学的性质、内容、任务、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二) 静力学部分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1、基本要求:(1)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力、力矩和力偶的基本概念; (3)掌握静力学公理和力的平移定理。 2、教学重点:静力学公理和力的平移定理。 3、教学难点:力的平移定理。 第二章、物体的受力分析 1、基本要求:(1)掌握约束的概念及约束反力的画法; (2)能熟练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2、教学重点:各种约束反力的画法。 3、教学难点: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 1、基本要求:(1)了解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2)掌握平面任意力系如何简化,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求解; (3)掌握刚体及物系平衡方程的建立及解法; (4)了解静定与静不定的概念及物系的平稳问题。 2、教学重点: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3、教学难点:物系平衡方程的建立及解法。 (三)材料力学部分 第四章、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 1、基本要求:(1)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及研究对象; (2)掌握材料力学中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及基本变形; (3)掌握截面法求内力的方法。 (4)了解正应力、切应力、位移、应变的基本概念; (5)掌握切应力互等定律及胡克定律。 2、教学重点:材料力学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及基本变形。 3、教学难点:切应力互等定律及胡克定律。 第五章、杆件的内力 1、基本要求:(1)掌握求解轴向拉压杆件的内力、扭转圆轴的内力、弯曲梁的 内力; (2)熟练掌握轴力图、扭矩图、剪力图、弯矩图的画法。 2、教学重点:轴力图、扭矩图、剪力图、弯矩图的画法。 3、教学难点:剪力图、弯矩图的画法。 第六章、杆件的应力与变形 1、基本要求:(1)掌握轴向拉压杆件的应力、扭转圆轴的应力、弯曲梁的应力 计算。 (2)掌握轴向拉压杆件的变形、扭转圆轴的变形、弯曲梁的变形 计算。 2、教学重点:拉压杆件的应力、扭转圆轴的应力、弯曲梁的应力计算。 3、教学难点:弯曲梁的应力计算。 第七章、强度理论与强度失效判剧 1、基本要求:(1)掌握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2)掌握强度失效判剧与设计准则; (3)了解强度理论。 2、教学重点:掌握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3、教学难点:强度失效判剧与设计准则。 第八章、杆件的强度设计 1、基本要求:(1)掌握轴向拉压杆件的强度设计计算; (2)掌握扭转圆轴的强度设计计算; (3)掌握弯曲梁的强度设计计算。 (4)了解剪切强度的实用计算。 2、教学重点:弯曲梁的强度设计计算。 3、教学难点:弯曲梁的强度设计计算。 五、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1 绪论 2 2 2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知识 10 10 3 第二章、物体的受力分析 10 10 4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 10 10 5 第四章、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 10 10 6 第五章、杆件的内力 10 10 7 第六章、杆件的应力与变形 12 12 第七章、强度理论与强度失效 8 10 10 判剧 9 第八章、杆件的强度设计 10 10 合计 84 84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编写根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教学计划的要求而制订的,适 用于三年制专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2、根据学院教学计划,《工程力学》是一门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的课程,在教学过 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能力的 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3、《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类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后续专业 课的衔接。 编写人:谢宜燕 审核人:黄双成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学习常用机械零件的制造方法,即选择材料、制造毛坯、直到加工出零件的综合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常用工程材料及零件加工工艺知识,为学习后续其他有关课程及以后从事涉及机械设计和加工制造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原理、机械零件)。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基本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用途及选用原则; 2、掌握钢铁材料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普通热处理方法的工艺特点和应用 范围; 3、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生产工艺过程热处理工序位置的能力; 4、了解金属零件铸造、压力加工和焊接工艺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初步 学会分析一般零件毛坯结构工艺性。 5、掌握金属切削机床、刀具和夹具的基本知识。 6、掌握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和零、部件的装配工艺。 7、掌握工艺路线拟订的原则和步骤及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一般方法。 8、了解机械加工质量分析的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学习热处理、铸造、压力加工、焊接等金属机件制造工艺方法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合理选用金属材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选择毛坯和零件加工方法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零件毛坯加工方法的工艺知识和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知识; 5、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绪论 1、基本要求: 材料合金的基本分类。 2、教学重点: 材料合金的基本分类。 3、教学难点: 材料合金的基本分类。 (二) 第一章 钢铁冶炼 1、基本要求: 炼铁原材料、炼铁的基本过程、高炉产品;炼钢的实质、炼钢的方法、钢的浇注。要求了解炼铁的基本过程、生铁常存元素与高炉铁的分类;了解炼钢的基本方法、镇静 钢和沸腾钢的组织特征与用途。 2、教学重点: 高炉熔炼的过程、高炉产品、炼钢的实质、转炉炼钢冶炼过程、镇静钢、沸 腾钢。讲清炼铁与炼钢的实质,生铁中有哪些常存元素,哪些是有害元素,对性 能有何影响。 3、难点: 高炉熔炼的过程、高炉产品、炼钢的实质。炼铁与炼钢的实质,生铁中有哪 些常存元素,哪些是有害元素,对性能有何影响。 (三)第二章 金属的机械性能及其试验方法 1、基本要求: 拉伸试验和低碳钢拉伸曲线;拉伸试验测得的强度指标:σe、σs和σb, 以及拉伸试验测得的塑性指标:δ、φ。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试验法的原理及应用。 摆锤式一次冲击试验法原理和冲击韧性指标αk。金属疲劳的概念。 2、教学重点: 拉伸试验、布氏硬度试验、洛氏硬度试验、一次冲击试验的测试原理,以及经 试验所获得的强度、塑性、硬度和韧性指标的符号、物理函义及应用。 3、难点: 拉伸试验、布氏硬度试验、洛氏硬度试验、一次冲击试验的测试原理,以及经 试验所获得的强度、塑性、硬度和韧性指标的符号、物理函义及其用。 (四)第三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1、基本要求: 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晶格、晶胞、金属常见的晶格类型。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多晶体结构、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纯金属的结晶:结晶的概念、结晶过程、晶粒大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同素异构转变。铸锭的组织与缺陷。 2、教学重点: 实际金属的各种晶体缺陷的特征及其对金属机械性能的影响关系。冷却曲线建 立过冷度的概念,以及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晶粒大小和金属机械性能的关系,建立 金属同素异构转变的物理概念。 3、难点: 实际金属的各种晶体缺陷的特征及其对金属机械性能的影响关系。冷却曲线建 立过冷度的概念,以及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晶粒大小和金属机械性能的关系,建立 金属同素异构转变的物理概念。 (五)第四章 合金的结构与二元合金状态图 1、基本要求: 合金结构的基本概念。合金的相结构:固溶体、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金 属化合物、机械混合物。二元合金状态图的建立:状态图表示方法、测定方法,二 元合金状态图分析:共晶合金结晶过程、亚共晶合金结晶过程、过共晶合金结晶过 程。 2、教学重点: 合金结构的基本概念,二元合金状态图的建立和分析。固溶体、化合物对合金 性能的影响。分析共晶、亚共晶、过共晶合金的结晶过程和结晶组。 3、难点: 合金结构的基本概念,二元合金状态图的建立和分析。固溶体、化合物对合金 性能的影响。分析共晶、亚共晶、过共晶合金的结晶过程和结晶组织。 (六)第五章 铁碳合金 1、基本要求: 铁碳合金基本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和莱氏体的定义、表示符号、晶体结构、显微组织特征、形成条件及性能特点。铁碳合金状态图的构成、状态图中特性点、线的含义。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及其组织,室温下不同区域的组织组成相。碳含量对铁碳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实际应用。锰、硅、硫、磷等常存杂质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碳铁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2、教学重点: 铁碳合金基本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和莱氏体的定义、表示符号、晶体结构、显微组织特征、形成条件及性能特点。碳铁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3、难点: 铁碳合金基本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和莱氏体的定义、表示符号、晶体结构、显微组织特征、形成条件及性能特点。碳铁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七)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 1、基本要求: 钢的热处理的地位作用和热处理分类。钢在加热、冷却时的临界转变点A,、,,、,cm 体的溶解、奥氏体均匀化。奥氏体晶粒大小及控制措施。过冷奥氏的等温转变曲线,等温转变产物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及性能。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曲线及其与等温转变曲线的比较。过冷奥氏体向马氏转变的特点及其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及性能。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分类及应用 2、教学重点: 钢的热处理原理;退火与正火;淬火与回火;钢的表面热处理;钢的化学热处理; 3、难点: 钢的热处理原理;退火与正火;淬火与回火;钢的表面热处理;钢的化学热处理; (八)第七章 合金钢 1、基本要求: 合金元素对铁素体机械性能的影响。合金元素与碳生成的合金碳化物对钢的机械性能的影响。合金元素对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影响。合金元素对钢加热时组织转变的影响、冷却时组织转变的影响和回火转变的影响。合金结构钢牌号标注规定,普通低合金钢、合金调质钢、合金渗碳钢、合金弹簧钢、滚动轴承钢的常用钢种举例分析。常用合金刃具钢、高速钢、热模具钢及冷模具钢典型钢种的举例分析。 2、教学重点: 分述各钢号中合金元素的作用、成分特点、热处理工艺特点、使用状态的组织、性能和用途。 3、难点: 分述各钢号中合金元素的作用、成分特点、热处理工艺特点、使用状态的组织、性能和用途。 (九)第八章 铸铁 1、基本要求: 碳在铸铁中存在的形式,石墨晶体结构和性能特点,铁碳合金双重状态图,影响石墨化的因素,灰口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的成分、组织、性能、牌号和用 途举例,合金铸铁简介。 2、教学重点: 铸铁的石墨化及其影响因素;灰铸铁、球黑铸铁。 3、难点: 铸铁的石墨化及其影响因素;灰铸铁、球黑铸铁。 (十)第九章 有色金属和粉末冶金材料 1、基本要求: 粉末生产、混料、成型、烧结等粉末冶金的主要生产过程。钨钴合金、钨钛钴合金的牌号、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及用途。纯铝的性能、牌号和用途。铸造铝合金和形变铝合金的牌号、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用途。铜的性能、牌号和用途。黄铜和青铜的分类、牌号、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用途。对滑动轴承合金的要求。锡基轴承合金、铅基轴承合金和铜基轴承合金的牌号、成分、机械性能及用途举例。 2、教学重点: 粉末生产、混料、成型、烧结等粉末冶金的主要生产过程。纯铝及铝合金(形变铝合金、铸造铝合金);纯铜及紫铜、黄铜、青铜等。滑动轴承合金;粉末冶金材料。 3、难点: 纯铝及铝合金;纯铜及紫铜、黄铜、青铜等。滑动轴承合金;粉末冶金材料。 (十一)第十章 典型零件的选材及热处理 1、基本要求: 选用材料的一般原则,即材料的使用性能、工艺性能及经济性。变形失效、断裂失效和表面损伤失效。热处理的技术条件,热处理工序的合理安排,热处理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热处理与切削加工性的关系。齿轮、轴类零件的选材方法和工艺路线分析实例。 2、教学重点: 零件的失效分析;机械工程材料的选用;典型零件的选材。 3、难点: 零件的失效分析;机械工程材料的选用;典型零件的选材。 (十二)第十一章 铸造 1、基本要求: 铸造生产的实质、特点和应用。砂型铸造工艺过程。模型和型芯盒的基本要求。型砂和芯砂的主要性能。手工造型的基本方法、特点和作用。浇注系统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作用。合金的流动性、收缩及偏析,常用合金的铸造特性。冲天炉的构造、炉料及熔化过程。浇注工艺,铸件的常见缺陷。铸造工艺图的作用和内容。浇注位置、分型面、工艺参数、浇注系统等工艺设计。典型铸件工艺设计举例。铸件的结构工艺性对铸造工艺过程的影响。铸件的结构工艺性对铸造工艺过程的影响。铸件的结构工艺性与合金铸造性能的关系。铸件结构设计基本知识。金属型、压力、熔模、离心等特殊铸造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2、教学重点: 铸造生产的特点、分类和应用;砂型铸造:常用手工造型方法的种类、特点及应用,机器造型简介;铸铁的熔炼;合金的铸造性能及其对铸件结构要求;铸件结构工艺性及实例分析;特种铸造。 3、 难点: 铸造生产的特点、分类和应用;砂型铸造:常用手工造型方法的种类、特点及应用,机器造型简介;铸铁的熔炼;合金的铸造性能及其对铸件结构要求。 (十三)第十二章 压力加工 1、基本要求: 金属压力加工的实质、特点和应用。单晶体和多晶体塑性变形。常温下塑性变形对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及其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金属的可锻性及其影响因素。坯料的加热和锻件的冷却。自由锻造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自由锻造的基本工序及应用。自由锻造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自由锻造工艺规程。模型锻造的特点。模锻锻模结构和模锻件图。胎模锻造。板料冲压加工方法的特点。板料冲压的基本工序。轧制、挤压、拉丝等其它压力加工方法。 2、教学重点: 锻压概述;金属的锻造性能、加工硬化、冷变形和热变形、纤维组织的形成、性能特点及应用;坯料的加热和锻件的冷却;自由锻、胎膜锻、模锻工艺;自由锻件结构工艺性;板料冲压及其它锻压加工方法简介。 3、难点: 金属的锻造性能、加工硬化、冷变形和热变形、纤维组织的形成、性能特点及应用;坯料的加热和锻件的冷却;自由锻、胎膜锻、模锻工艺;自由锻件结构工艺性。 (十四)第十三章 焊接 1、基本要求: 手工电孤焊焊接原理。焊接电孤的产生和构造。手工电孤焊机的工作原理。焊条的构造、分类、牌号及选用。手工电孤焊接头型式、坡口和焊接规范的选择。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气焊火焰分类,气焊设备和器具,气焊工艺。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的原因、变形的基本形式和防止减少焊接变形的措施。金属的可焊性,碳钢和合金钢的焊接。常见焊接缺陷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焊接质量检验。焊接结构工艺性对焊接件材料、焊接方法、接头型式和焊缝布置的选择和要求。 2、教学重点: 焊接生产原理及特点;焊接方法分类、焊接工艺简介;手工电弧焊;焊接接头及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变化;焊接应力及变形;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焊接结构工艺性;其他焊接方法简介。 3、难点: 焊接生产原理及特点;焊接方法分类、焊接工艺简介;手工电弧焊;焊接接头及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变化;焊接应力及变形;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焊接结构工艺性。 (十五)第十四章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 1、基本要求: 金属切削加工的实质、特点和分类。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主要切削加工方式的运动分析、切削用量、刀具几何形状的定义和作用。切削热和冷却润滑对切削加工的影响。材料的可切削性的概念。车削、钻削、刨削、铣削和磨削等加工的工艺特点,所能完成的工作及应用范围。常用金属切削机床。各种表面加工方法的选用。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举例。 结构工艺性的基本概念,切削加工对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要求及示例。 特种加工方法简介。常用机器零件的材料,毛坯和加工方法的选用及其工艺路线的组成。 2、教学重点: 切削加工的实质和分类,金属切削加工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和地位;切削运动和切削要素;常用刀具材料,普通车刀结构及其切削部分的几何参数;金属切削过程的物理现象:切削变形、切削刀、切削热与切削温度、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提高切削加工质量和经济性的途径:提高工艺系统的刚性,合理选用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参数与切削用量,使用切削液,改善工作材料的可切削加工性。 3、难点: 切削运动和切削要素;常用刀具材料,普通车刀结构及其切削部分的几何参数; 金属切削过程的物理现象:切削变形、切削刀、切削热与切削温度、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提高切削加工质量和经济性的途径:提高工艺系统的刚性,合理选用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参数与切削用量,使用切削液,改善工作材料的可切削加工性。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1 2 2 绪论 2 4 4 钢铁冶炼 金属的机械性能及其试验3 4 4 方法 4 6 6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5 合金的结构与二元合金状态图 6 6 6 铁碳合金 8 8 7 钢的热处理 12 12 8 合金钢 6 6 粉末冶金与硬质合金简介 9 6 6 10 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6 6 11 典型零件的选材及热处理 6 6 12 铸造生产 8 8 13 金属压力加工 8 8 14 金属的焊接 8 8 15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 6 6 合计 96 96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编写根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教学计划的要求而制订的,适 用于三年制专科机电一体花专业。 2、根据学院教学计划,《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的课程,在教 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能 力的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3、《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工程类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后续专业课的衔接。 编写人:吕恩胜 审核人:黄双成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综合应用先修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生产知识,解决机械中常用机构及零部件的分析、运用、维护和一般的设计问题;为后续课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技术工作提供机械方面必要的基础知识。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本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将用到《机械制图》、《力学》《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基础》等先修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如化工机器、化工设备、化工机械的安装与维修。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基本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 2、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及设计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具有分析机械零件失效的原因和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 2、具备设计简单机械和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内容) 3、初步掌握运用设计资料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绪论 1、基本要求: 使学生初步了解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之间的关系,正确区分机器、机构的区别。 2、教学重点: 机器、机构、零件的基本概念 3、教学难点: 机器、机构与构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 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 1、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内容及步骤;机械零件常见的失效形式。 2、教学重点: 机械零件常见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机械零件三化的意义 3、教学难点: 机械零件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三) 第二章 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1、基本要求: 使学生熟练掌握摩擦磨损、润滑的概念及机理,润滑剂的选择原则。 2、教学重点: 各种润滑剂的性能与选择。 3、教学难点 密封装置的选择 (四)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基本要求: 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构的组成;平面运动简图的识别;正确计算机构自由度。 2、教学重点: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3、教学难点: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五) 第四章 平面连杆机构 1、基本要求: 使学生熟练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基本特性及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2、教学重点: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及设计方法。 3、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六) 第五章 凸轮机构 1、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凸轮机构常见的类型;从动件常见的运动规律;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 2、教学重点: 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 3、教学难点 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 (七) 第六章 间歇运动机构 1、基本要求: 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间歇机构的运动规律。 2、教学重点: 各种间歇机构的运动机理。 3、教学难点: 槽轮机构运动运动特性的分析。 (八) 第七章 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 1、基本要求: 使学生初步掌握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螺纹连接的预紧与防松;螺纹的各种强度计 算。 2、教学重点: 各种情况下螺纹连接强度计算。 3、教学难点: 螺栓组连接的设计及计算。 (九) 第八章 带传动 1、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带传动的基本类型;带的工作能力;带的传动设计。 2、教学重点: V带传动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 3、教学难点: 带传动的设计。 (十) 第九章 链传动机构 1、基本要求: 使学生初步掌握链传动的基本组成;链传动的运动特性;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2、教学重点: 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3、教学难点: 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十一) 第十章 齿轮传动 1、基本要求: 使学生初步了解齿轮传动的基本特点;齿轮的各种参数及尺寸计算;齿轮的加工方 法及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2、教学重点: 各种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尺寸计算;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及设计方法。 3、教学难点: 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及设计方法。 (十二) 第十一章 蜗杆传动 1、基本要求: 使学生初步掌握蜗杆传动的特点基本参数及尺寸计算;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及强度 计算;蜗杆传动效率及热平衡计算。 2、教学重点: 蜗杆传动效率及热平衡计算。 3、教学难点: 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计算。 (十三) 第十二章 齿轮系 1、基本要求: 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轮系的概念;各种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2、教学重点: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3、教学难点: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十四) 第十三章 轴和轴毂连接 1、基本要求: 使学生熟练掌握轴的结构特点及设计;轴的强度计算。 2、教学重点: 轴的强度计算及设计。 3、教学难点: 轴的强度计算。 (十五) 第十四章 轴承 1、基本要求: 使学生初步掌握轴承功用、类型、组成及特点;各种轴承的选择;轴承的组合设计。 2、教学重点: 各种轴承的选择及组合设计。 3、教学难点: 轴承的组合设计。 (十六) 第十五章 其他常用零部件 1、基本要求: 使学生初步掌握常用联轴器、离合器的类型、特点及选择原则。 2、教学重点: 各种联轴器、离合器的正确选择。 3、教学难点: 各种联轴器、离合器的正确选择。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1 绪论 4 4 2 机械设计概述 4 4 3 摩擦、磨损与润滑 8 8 4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8 8 5 平面连杆机构 14 14 6 凸轮机构 8 8 7 间歇运动机构 2 2 8 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机构 12 12 9 带传动 6 6 10 链传动 4 4 11 齿轮传动 16 16 12 蜗杆传动 6 6 13 齿轮系 6 6 14 轴和轴毂连接 8 8 15 轴承 10 10 16 其他常用零、部件 4 4 合计 120 120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编写是根据我院新的教学计划进行编写。 2、大纲采用教材名称《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陈立德。 3、原理部分最好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利用课件授课,零件部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到实验室讲解。 4、在讲解原理部分,要充分发挥课件中的动画效果,使现实中的实体搬屏幕,降低学生接授的难度。 5、本教材的参考学时为90,100学时,而实际学时为64学时,其中的个别章节不作为必讲内容。 6、根据每学期的长短每章节学时可适当调整。 编写人:常新忠 审核人:黄双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研究机械零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相互换,以便达到统一零、部件的一门专业基础技术课程,是为机械类及相关专业专科生开设的必修课。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互换性、标准化、测量技术及质量工程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几何量精度设计和几何量误差检测的能力,为机械类及相关专业后续的专业课程及为将来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维修、质量控制、生产 组织管理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它的任务是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在机械设计中按国家标准对设计的零件提出具体要求,以达到加工制造出合格零件的目的。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制造基础。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学习互换性的机理和测量技术应用奠定各方面技术知识基础。本课程学习结束后,为后继课程打下一定的学习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机械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精度设计的基本步骤、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 2、掌握基本几何量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的基本概念及有关国标的基本内容,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间的关系。 3、了解典型零件及传动件的精度设计基本知识。 4、了解常用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调整和使用。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具备初步设计几何量精度的能力。 2、具备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能力。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本章要求了解精度设计的原则方法,掌握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机械精度设计概述,机械精度设计原则,几何精度设计的主要方法,标准化。 重点: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难点:机械精度设计的原则。 (二)、基本几何量精度 本章要求掌握几何量精度的基本术语和定义;会进行形位公差项目的标注。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1、基本概念,有关几何量精度的基本术语和定义,几何参数误差。 2、几何参数误差的项目、评定及形位公差标注: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 3、几何参数公差数值标准:尺寸公差系列值,形位公差数值系列,表面粗糙度数 值系列,几何参数公差标准的应用; 4、形状、位置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独立原则,相关原则; 5、公差值的给定方法:计算法,类比法,试验法。 重点:几何量精度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尺寸公差标准、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 难点:几何参数误差的项目、评定及形位公差标注,公差原则。 (三)、典型结合和传动件的精度设计 本课题要求掌握光滑圆柱结合的公差与配合,了解其他典型结合及传动件的公差标准,会进行光滑量规的设计。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1、圆柱结合:有关配合的概念,配合制,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2、滚动轴承与轴、外壳孔的结合: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及其应用,滚动轴承与轴 和外壳孔的配合,滚动轴承配合的选择; 3、圆锥结合:圆锥结合的种类和特点,圆锥配合的类型,圆锥配合的选用; 4、螺纹结合:普通螺纹基本牙型和几何参数,螺纹主要参数的误差及其对功能要 求的影响,作用中径、中径公差及螺纹的旋合条件,普通螺纹精度的国家标准及其选用; 5、渐开线花键的结合:渐开线花键结合的主要几何参数,渐开线花键的公差与配 合标准及其选用; 6、圆柱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影响齿轮传动的误差和公差。 重点:光滑圆柱公差配合与精度设计。 难点:典型结合件及传动件的精度设计 (四)、尺寸链 本课题要求掌握尺寸链的基本概念,会分析、计算尺寸链。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1、尺寸链的确立与分析; 2、用完全互换法解尺寸链,用大数互换法解尺寸链,用其他方法解装配尺寸链。 重点:尺寸链的确立与分析,完全互换法解尺寸链。 难点:尺寸链的确立与分析。 (五)、精度检测的基本概念 本课题要求掌握误差的基本概念,会选择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1、计量单位与量值的传递,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测量误差,测量数据处理; 2、纳米技术简介。 重点: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难点:测量数据处理。 (六)、机械精度检测技术 目的要求:了解各种几何量的检测技术,会对一般复杂零件进行精度检测。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1、长度尺寸检测,角度和锥度检测,形状和位置误差检测,表面粗糙度检测,螺 纹检测,圆柱齿轮检测; 2、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量规设计原则,工作量规设计 重点:各种几何量的检测技术。 难点:零件的精度检测。 五、课时分配计划 课时分配表 教 学 时 数 类别 教 学 内 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绪论 2 2 几何参数误差的项2 2 目、评定 几何参数公差数值 基 2 2 标准 形位公差标注、形位 本 6 6 公差带的特点 形状、位置公差与尺 内 2 2 寸公差的关系 容 选用公差值的方法 2 2 表面粗糙度 2 2 圆柱结合 4 4 滚动轴承与轴、外壳2 2 孔的结合 典型结合圆锥结合 2 2 和传动的 精度设计 螺纹结合 4 4 键、花键的结合 2 2 圆柱齿轮传动 6 6 尺寸链 8 8 精度检测的基本概念 6 6 机械精度检测技术 4 4 合计 56 56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是根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教学计划编制的。适应于三年制专科机械类专业。 2、本大纲中课程内容中的“机动”部分视具体的学时安排情况而定。 3、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教学方法应尽量采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现场教学部分最好采用现场教学。 4、课时分配表是一种指导性的方案,教学过程中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做适 当调整。 编写人:仵 征 审核人:黄双成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机械电子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应用性技术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试技术已成为促进机械设备行业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科学实验和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机械测试技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作为应用性的技术课程,涉及到电工、电子学、力学、自动控制、信号处理、数学、振动学等诸多领域。故在学本门课程之前,先修的课程应该有《高等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力学》。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机械量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 1、熟练掌握常用传感器的交换原理及基本技术性能,了解中间变换器及记录器的 原理; 2、掌握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包括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频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信号调理和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通过实验课使学生掌握静、动态测试的基本方法及测试结果的处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测试系统的机械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方面的总体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选择与运用合适的测试方法的能力; 3、正确使用测试仪器的能力; 4、具有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能力。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第一章 绪论 基本内容:(1)测试系统的组成(了解) (2)测试技术的任务(了解) (3)测试技术的发展动向(了解) (二)第二章 常用传感器 1、基本要求: (1)传感器的概念及分类 (掌握) (2)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熟练掌握) (3)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主要应用(熟练掌握) (4)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种类、结构及在各方面的应用(熟练掌握) (5)压电效应、压电传感器的结构与测量电路(熟练掌握) (6)常用磁电式传感器的原理及简单应用(熟练掌握) (7)光电效应及常用的光电器件(熟练掌握) 2、教学重点: 各类典型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 3、教学难点: 常用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 (三)第三章 测试系统的特性 1、基本要求: (1)概述(掌握) (2)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熟练掌握) (3)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熟练掌握) (4)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掌握) 2、教学重点: 一、二阶测试装置的静、动态特性及测试系统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3、教学难点: 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 (四)第四章 中间转换电路与记录 1、基本要求: (1)电桥电路:直流及交流电桥的特性、电桥的平衡及桥臂应变片的串并联(熟 练掌握) (2)调制与解调(掌握) (3)滤波器(理解) (4)信号记录装置(理解) 2、教学重点: 电桥电路的特性、调制与解调的的运用 3、教学难点: 调制与解调的应用 (五)第五章 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 1、基本要求: (1)信号的分类(掌握) (2)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掌握) (3)典型的非周期信号及频谱(掌握) (4)信号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与相关分析(熟练掌握) (5)数字信号处理(掌握) 2、教学重点: 常用信号的分析方法 3、教学难点: 信号的时域分析与数字信号的处理 (六)第六章 位移、力、扭矩、压力的测量 1、基本要求: (1) 常用的位移传感器与位移测量应用实例(熟练掌握) (2) 力的测试方法及测力传感器(熟练掌握) (3) 扭矩的测量(掌握) (4) 常用的压力测量设备及压力测量仪表的选择和使用(掌握) 2、教学重点: 常用的位移的传感器及力的测量 3、教学难点: 常用压力测量设备的原理与应用 (七)第七章 振动的测量 1、基本要求: (1) 振动的基础知识(掌握) (2) 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熟练掌握) (3) 激振器(掌握) (4) 振动的测量方法与测振传感器(掌握) 2、教学重点: 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 3、教学难点: 振动的测量 (八)第八章 温度的测量 1、基本要求: (1)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了解) (2) 热电偶温度计的原理、材料、结构及应用(熟练掌握) (3) 电阻式温度计的类型和应用(掌握) (4) 温度计的校准(理解) 2、教学重点: 热电偶测温的原理及应用、电阻式温度计 3、教学难点: 热电偶测温的原理及应用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1 绪论 2 2 2 常用传感器 12 12 3 测试系统的特性 8 8 4 转换电路及信号的调理与记录 8 8 5 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 12 12 6 位移、力、扭矩、压力的测量 10 10 7 振动的测试 6 6 8 温度的测量 6 6 合计(学时) 64 64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编写依据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2、大纲采用教材名称、出版社、主编 教材:《测试技术》张淼、马光、申贵英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2004年5月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4、教学教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时数的分配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贯彻因材施教,在保证本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 编写人:吴晓娜 审核人:黄双成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二、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机械电子类专业控制方面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已成为现阶段控制领域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最直接体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已经成为控制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控制手段之一。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单片机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使学生在控制方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作为控制方面的专业课程,涉及到电工、电子学、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诸多个领域。故在学本门课程之前,先修的课程应该有《高等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相关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单片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 1、熟练掌握MCS-51系列单片机原理及内部构造,以及系统扩展的基本方法和理 论; 2、掌握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构建和程序设计以及软件调试的基本方法;同时掌握单片机与常用芯片的接口和编程,具有系统分析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 3、通过实验课和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单片机控制系统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控制原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检测信号数据采集、处理、变换、应用的基本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选择与运用单片机构建,功能满足要求的简单控制系统的基本能力; 3、具有正确使用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4、具有根据简单控制功能设计控制系统的能力。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第一章 绪论 基本内容:(1)单片机定义(掌握) (2)单片机、单片机系统和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区别(理解) (3)单片机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趋势(了解) (3)单片机的当前主流机型以及单片机的应用 (了解) (4)单片机的当前主流机型以及单片机的应用 (了解) (二)第二章 初识MCS-51单片机 1、基本要求: (1)MCS-51单片机内部构成 (掌握) (2)MCS-51单片机芯片引脚定义以及功能(熟练掌握) (3)MCS-51单片机存储器基础知识以及编制方式(熟练掌握) (4) MCS-51单片机存储器组织结构以及特殊功能寄存器的相关知识(熟练掌 握) (5)MCS-51单片机的I/0端口(熟练掌握) (6)MCS-51单片机的工作方式以及时序(掌握) (7)构建MCS-5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掌握) 2、教学重点: MCS-51单片机的内部构成、芯片引脚、存储器的基本结构存储方式及I/O端口 3、教学难点: MCS-51单片机存储器的结构、地址分配以及最小系统的构建 (三)第三章 MCS-51型单片机的程序设计 2、基本要求: (1)指令系统概述(掌握) (2)数据传送指令及应用(熟练掌握) (3)算术运算指令及应用(熟练掌握) (4)逻辑运算指令及应用(熟练掌握) (5)控制转移指令及应用(熟练掌握) (6)位操作指令及应用(熟练掌握) (7)MCS-51单片机汇编程序设计的编辑与汇编(掌握) 2、教学重点: 五大类指令的学习和应用 3、教学难点: 五大类指令的学习和应用以及程序设计与汇编的方法 (四)第四章 中断与定时 1、基本要求: (5) MCS-51单片机的中断与中断系统(熟练掌握) (6) MCS-51单片机外部中断扩展与应用(熟练掌握) (7) 定时/记数器的控制和工作方式(掌握) (8) 定时/记数器的应用(掌握) 2、教学重点: MCS-51单片机的中断、中断系统、定时/记数器的控制 3、教学难点: MCS-51单片机中断与定时/计数器的应用 (五)第五章 MCS-51型单片机系统的扩展 1、基本要求: (1)存储器扩展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 (2)显示器接口技术(了解) (3)键盘接口技术(了解) (4)模/数与数/模转换(掌握) (5)串行口技术(了解) 2、教学重点: 存储器扩展的基本知识 3、教学难点: 显示器、键盘、串行口技术及模/数与数/模转换 (六)第六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可靠性设计 1、基本要求: (1)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方法(掌握) (2)单片机应用系统可靠性设计的方法(掌握) 2、教学重点: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方法 3、教学难点: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1 绪论 2 2 2 初识MCS-51单片机 10 10 3 MCS-51型单片机的程序设计 22 18 4 4 中断与定时 12 10 2 5 MCS-51型单片机的扩展 12 12 6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可靠性设计 6 6 合计(学时) 64 58 6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编写依据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2、大纲采用教材名称、出版社、主编 教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张伟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4、教学教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时数的分配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贯彻因材施教,在保证本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执行本大纲应努力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编写人:黄双成 审核人:黄双成 单片机应用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性质和任务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专业课。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1(能帮助同学掌握编程开发工具的应用,如编程器、仿真器、示波器以及相应软件的操作运用等; 2(握单片机系统工作的基本原理、系统构成以及实现控制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一些常用的工程控制项目实施的一般工作程序,培养工程的基本经验; 4(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使同学们能根据实际控制工程技术需要,正确地设计、制定控制系统 方案,并负责实施调试和运行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标 1(编程软件和仿真软件的使用。让学生熟悉单片机开发系统的工具,学会编程和调试软件程序。 2(基本指令编程训练。让学生熟悉指令并熟练运用开发软件进行调试和仿真程序功能。 3(中断与定时器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中断和定时/记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的基本能力。 三、实验内容及时间安排 教学时数 序号 实验内容 学时 1 编程软件和仿真软件的使用 2 2 基本指令编程训练 2 3 定时器的应用 2 合计 6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今后我们会越来越多的看到在工农业生产与生活各个领域中都广泛应用着液压与气压装置,它们是用压力油或加压空气作为传递能量的载体来实现传动与控制的。而实现传动与控制必须要由各类泵、阀、缸及管道等元件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本书的任务是:研究组成系统的各类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应用方法,以及由这些元件组成的各种控制回路的作用和特点。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必需的液压与气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机床等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职业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本课程中各类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均是在掌握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要求能够看懂零件图、剖视图,各类元件的应用需与电气系统相结合。因此本课程的先修课是:物理学、电工学、自动控制理论、机械制图、机械传动、机械原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液压流体力学、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 2、理解常用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掌握其结构、性能特点、图形符号和应用方法; 3、掌握液压与气动系统基本回路的分析方法; 4、了解典型液压、气压系统的分析及设计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正确选用液压油; 2、能测试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参数; 3、能正确选择、使用和维护液压与气动元件; 4、能参照说明书正确阅读和分析各类机床、液压机及汽车的液压与气动系统图; 5、具有分析、诊断和排除各类常用机床、液压机及汽车的液压与气动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1、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特点;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简况。 2、教学重点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概念;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3、教学难点 难点: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一章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1、基本要求 掌握液压油的物理性质,根据工作、环境条件的不同能够选用合适的液压油;了解压力和流量的概念、计算、单位;了解液流的连续性原理、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了解流体流经小孔的流量通用公式;了解液压冲击和空穴现象的概念、危害及防止措施。 2、教学重点 液压油根据工作、环境条件的不同进行选用;液压冲击、气穴现象的概念、产生部位、造成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3、教学难点 连续性原理、伯努利方程 第二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1、基本要求 了解液压泵的作用、分类;掌握液压泵主要性能参数及其计算;理解各类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掌握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的结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了解螺杆泵、内啮合齿轮泵、双级泵、双联泵的机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液压马达的分类、工作原理及应用;掌握液压马达的主要性能参数的计算;了解液压泵与液压马达的异同;了解液压泵与液压马达的选用。 2、教学重点 液压泵主要性能参数及其计算;各类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液压马达的分类、工作原理及应用;液压马达的主要性能参数的计算。 3、教学难点 液压泵、液压马达的主要性能参数及其计算 第三章 液压缸 1、基本要求 掌握液压缸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液压推力与运动速度的计算;液压缸的应用;了解液压缸主要尺寸的确定;掌握常见液压缸的结构、安装、调整、维护及常见故障分析方法;掌握常用密封件的类型、结构、密封性能、适用范围。 2、教学重点 液压缸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液压推力与运动速度的计算;液压缸的应用;常用密封件的类型、结构、密封性能、适用范围。 3、教学难点 液压缸的液压推力与速度的计算。 第四章 液压控制阀及其应用 1、基本要求 了解液压控制阀的作用、分类、参数与型号;掌握单向阀和换向阀的工作原理、图形符号;理解滑阀机能的特点、符号及应用;掌握机动换向阀、电磁换向阀、液动换向阀、电液换向阀、手动换向阀、转阀的结构、工作原理、符号和应用;掌握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的结构、工作原理、图形符号及应用;理解溢流阀、减压阀和顺序阀的异同;掌握节流阀、 调速阀和分流阀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图形符号;了解新型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图形符号。 2、教学重点 各类液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符号和应用。 3、本章难点 各类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 第五章 液压系统中的辅助装置 1、基本要求 掌握滤油器、蓄能器、油箱、热交换器、管件及管接头的功能、分类及用途。 2、教学重点 滤油器、蓄能器、油箱的功能、分类及用途。 3、教学难点 滤油器、蓄能器的应用。 第六章 液压系统常用回路 1、基本要求 掌握容积调速回路、容积节流调速回路、快速运动回路、速度转换回路、压力控制 回路、顺序动作回路、同步运动回路防干扰回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教学重点 各种回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教学难点 容积调速回路、容积节流调速回路、速度转换回路工作原理的分析。 第七章 典型液压系统及系统设计 1、基本要求 了解阅读液压系统图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常见的机床、注塑机、机械手等液压系统的工 作原理、系统特点的分析;了解液压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教学重点 常见的机床、注塑机、机械手等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特点的分析。 3、教学难点 常见的机床、注塑机、机械手等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特点的分析。 第八章 液压伺服技术简介(选学) 1、基本要求 理解液压伺服系统的概念、组成、分类、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了解电液伺服阀的结 构、工作原理。 2、教学重点 液压伺服系统的概念、组成、分类、工作原理 3、教学难点 液压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九章 液压系统的使用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液压系统的安装、清洗、调试、使用与维护、故障诊断方法、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第十章 气压传动基础知识(选学)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空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及气体状态方程;了解气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第十一章 气压传动元件及应用 1、基本要求 掌握气源装置的组成;气动辅助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气动执行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气动控制阀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掌握气动逻辑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教学重点 气源装置、气动辅助元件、气动执行元件、气动控制阀、气动逻辑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教学难点 气源装置、气动辅助元件、气动执行元件、气动控制阀、气动逻辑元件的工作原理。 第十二章 气压传动常用回路 1、基本要求 了解气液联动回路、程序动作回路、安全保护回路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2、教学重点 各种气压传动回路的工作过程。 3、教学难点 各种气压传动回路的工作过程。 第十三章 气压程序系统与气压传动系统实例(选学)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障碍信号的判断和排除;了解行程程序回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了解气动机械手控制系统、气动钻床气压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第十四章 气动系统的使用与维护(选学)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了解气动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1 绪论 2 2 2 第一章 液压流体力学 8 8 3 第二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10 10 4 第三章 液压缸 6 6 5 第四章 液压控制阀及其应用 12 10 2 6 第五章 液压系统中的辅助装置 4 4 7 第六章 液压系统常用回路 8 6 2 第七章 典型液压系统及系统设8 8 8 计 9 第八章 液压伺服技术简介 6 6 第九章 液压系统的使用 4 4 第十章 气压传动基础知识(选 学) 第十一章 气压传动元件 10 10 第十二章 气压传动常用回路 6 6 第十三章 气压程序系统与气压 传动系统实例(选学) 第十四章 气动系统的使用与 维护(选学) 合计 84 80 七、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编写是根据新制定的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和编者近些年教学经验编制。 2、大纲采用教材是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教材《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屈圭主编。 3、教学教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程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教学深度和广度。 (2)适当增加习题量,并指出解题的关键,交待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以便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消化、吃透和掌握。 (3)课堂教学中要多采用教具、挂图、模型、实物和多媒体教学技术,加强直观性教学,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内,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环节安排等方面可灵活掌握,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是重点,、第七章、第八章等章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修。 编写人:郝 屏 审核人:黄双成 《电机及电气控制》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的课程,并随着我国电气设备行业的不断发展,不断采用最新的国内外电器设备,应用当代最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熟悉电气控制设备的基本构成,掌握电气控制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电气控制设备,具有一定的电气控制线路设计能力,通过参观实验室和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再通过课程设计,对所学内容和所参观的实物,作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本课程是在“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开设之后,并在进行了电工实训与电气控制实训的情况下开设的。以便将常用低压电器及电动机有关知识安排在实训中讲授,为本门课程的教学打下一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熟悉常用控制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用途及型号意义。 2、 熟练掌握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 3、 熟悉典型生产设备电气控制系统。 4、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能根据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正确选用可编程序 控制器并完成程序设计,经调试用于生产过程的控制。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达到能正确使用和选用常用控制电器的目的。 2、具有对一般电气控制线路分析的能力。 3、具有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的能力。 4、具有设计和改进一般设备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四号宋体加粗居中) (一) 绪论 1、基本内容:(1)电气控制设备与控制技术的发展 (2)本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建议 (二)第一章 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 1、基本要求:(1)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电路(熟练掌握) (2)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电路(掌握) (3)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控制电路(掌握) (4)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控制电路 (掌握) (5)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电路 (掌握) (6)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电路 (掌握) 2、教学重点: 电气控制电路中各元器件的功能及符号以及在电路中常起的作用,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什么要降压起动及各种降压起动的方法。 3、教学难点: 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控制电路和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电路。 (三)第二章 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电路 1、基本要求:(1)普通车床的电气控制电路 (掌握) (2)立式钻床的电气控制电路 (掌握) (3)万能铣床的电气控制电路 (掌握) (4)万能磨床的电气控制电路 (掌握) (5)摇臂钻床的电气控制电路 (掌握) (6)卧式镗床的电气控制电路 (掌握) (7)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与检修 (掌握) 2、教学重点: 各种机床的电气控制电路功能划分及各功能元件的常用方法及在电路常起的作用。 3、教学难点: 各种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第三章 专用机床和组合机床的电气控制 1、基本要求:(1)专用车床的电气控制电路 (掌握) (2)组合车床的电气控制电路 (掌握) 2、教学重点: 组合机床的电气控制电路和单项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联系以及如何分析组合机床的电气控制电路。 3、教学难点: 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 (五)第四章 起重机的电气控制电路 1、基本要求:(1)桥式起重机概述 (2)5t桥式起重机控制电路 (3)15/3t桥式起重机控制电路 2、教学重点: 如何根据起重机的工作情况了解起重机的控制电路。 3、教学难点: 有关起重机机械方面的知识 (六)第五章 可编程控制器(PLC) 1、基本要求:(1)PLC概述 (2)PLC的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3)FX2系列PLC的内部寄存器 (4)FX2系列PLC的指令系统简介 (5)FX系列使用的编程器简介 2、教学重点: PLC的软件和硬件的联系及各种指令的用法。 3、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工作需要对PLC进行编程。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1 绪论 2 2 2 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 30 24 6 3 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电路 16 16 专用机床和组合机床的电气控4 14 14 制 5 起重机的电气控制电路 12 12 6 可编程控制器 10 10 合计 84 78 6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依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 计划编写。 2、大纲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李乃夫主编的《工厂电气控制设备》。 3、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要遵照学生学习规律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要充分利用校办工厂与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或参观教学;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开放实验室与实训基地,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编写人:吴晓娜 审核人:黄双成 电机及电气控制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性质和任务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1(能帮助同学掌握基本概念,如继电器、接触器、熔断器等等; 2(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工作性能和基本结构等; 3(掌握一些常用的电机控制方法,熟悉电动机的一些常见工作状态; 4(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使同学们能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正确地设定电动机的工作状态。 二、实验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掌握由电气原理图变成安装接线图的知识,掌握电 动机的控制方式,以及一般控制线路的施工故障检修、电气连锁、互锁安装调试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及时间安排 教学时数 序号 实验内容 学时 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和连续运转 2 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 2 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延时控制 2 合计 6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也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学生具备了必要的电气控制原理、计算机原理等基础知识后,学习的专业技术课程。 本课程强调实际操作技能、设计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重视实验、程序设计等教学环节。讲授的内容对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控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电工技术、机械原理、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微机原理、机电传动控制和机械系统控制。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学习PLC的机理和开发应用奠定各方面技术知识基础。本课程学习结束后,为分析设计各种机电传动与生产过程PLC控制系统打下良好的新技术知识基础。以此为出发点,学生才能更好地进入机床数控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设备电气控制(新兴工业控制系统)等课程的学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操作技能 和程序设计的方法。 2、了解PLC的产生、发展及应用。理解其组成、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3、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原理,熟悉硬件组成和系统工作方式。 4、悉典型的控制环节,掌握两种以上程序的设计方法。 5、熟练运用指令系统中的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和功能指令进行编程。 6、学会实际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具备一定的设计、安装、维护和检修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2、熟悉设备的安装、维护,掌握基本的故障诊断方法。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PLC系统基本的设计方法,对PLC系统的实际应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 1、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产生、特点、应用与分类及发展趋势。 2、讲述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3、讲述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特点、可编程控制器的一般指标。 重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特点、应用与分类,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一般指标 难点: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二)、PLC的基本结构 学习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输出配置、软器件的编址方法,输入输出端子的接线等。 重点: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输出配置、软器件的编址方法。 难点:可编程控制器软器件的编址方法。 (三)、PLC的工作原理 学习可编程控制器的等效电路,时序工作原理。 重点:可编程控制器的等效电路。 难点:可编程控制器的时序工作原理。 (四)、基本指令 1(取指令、输出指令、结束指令、“与”指令、“或”指令及应用。 2.基本指令、步进指令 讲述LD/LDI/OUT、AND/OR、ORB/ANB、 MPS/MC、 SET/RST 、NOP/END等指令。 3(计数器、可逆计数器指令主控指令、转移指令及应用。 4(锁存继电器指令、微分指令、比较指令、数制转换指令及应用。 5(传送指令、寄存器移位指令、字移位指令及应用。 6( 进位继电器的置位/复位指令、加法指令、减法指令、空操作指令及应用。 重点: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微分指令、比较指令、数制转换指令及应用;传送指 令、寄存器移位指令、字移位指令及应用; 难点:计数器、可逆计数器指令主控指令、转移指令及应用;锁存继电器指令、微 分指令、比较指令、数制转换指令及应用;传送指令、寄存器移位指令、字移位指令及 应用;进位继电器的置位/复位指令、加法指令、减法指令、空操作指令及应用。计数器、 可逆计数器指令主控指令、转移指令及应用。 (五)、功能指令 1(学习功能指令通则、传送指令、运算指令及其它指令等 2(位逻辑指令及应用 3(定时器指令及应用 4(计数器指令及应用 5(数字指令及应用 6(控制指令及应用 重点:功能指令通则、传送指令、运算指令及其它指令等;位逻辑指令及应用;定 时器指令及应用;计数器指令及应用;数字指令及应用;控制指令及应用。 难点:定时器指令及应用;计数器指令及应用;数字指令及应用;控制指令及应用。 (六)、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讲述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设计步骤,介绍设计原则、规范及方法。 重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设计步骤,介绍设计原则、规范及方法。 难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设计步骤。 (七)、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实例 通过实例训练学生应用可编程控制器的能力,使其了解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生产中 的广泛应用。 五、课时分配计划 课时分配表 教 学 时 数 类别 教 学 内 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PLC概述 8 8 基 PLC的基本结构 10 10 本 PLC的工作原理 12 12 基本指令 12 10 2 内 功能指令 14 12 2 容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14 14 PLC的应用实例 14 12 2 合计 84 78 6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教学大纲适用于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专业,学制三年。 2(可编程序控制器授课学时为64学时,根据学生素质、社会需求情况,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 可编程序控制器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性质和任务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专业课。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1(帮助同学掌握基本控制编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系统构成以及实际操作的基本方法; 3(掌握PLC编程的基本原理、控制系统构成以及实际操作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教学目标 1(编程软件的使用,让学生熟悉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学会 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 2(编程器的使用方法,程序的编辑指令,让学生掌握PLC的编程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以及编程方法。。 3(可编程序控制器线路的联接,让学生掌握PLC的实际布线和接线方法。。 三、实验内容及安排 教学时数 序号 实验内容 学时 1 电机正反转的PLC控制 2 2 天塔之光 2 3 交通信号灯控制 2 合计 6 大纲制定者:仵 征 大纲审定者:黄双成 机电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电专业的技术专业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相关技术,对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作了广泛的讲解。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机电专业的学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具有较广泛的知识,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组成、基本原理,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涉及的相关技术,对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本课程是在学完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计算机技术和机械设计理论等课程后,学习的一门专业课。 了解各项技术的相互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分析,设计简单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学生具有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维修、运行管理、改造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相关技术; 2(掌握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3(掌握机电一体化的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伺服传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 4(了解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5(了解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机电控制系统的分析和故障检修能力; 2(培养简单机电控制系统的初步设计能力; 3(培养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维护能力。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绪论 基本要求: 1(介绍机电一体化的概念、机电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 2(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 机械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控制技术;系统总体技术。 3(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典型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分类。 (二)第一章 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 1、基本要求: (1)机械传动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建模的步骤和方法。 (2)机械结构因素对伺服系统性能的影响,阻尼、摩擦、结构弹性变形、惯量及间隙对伺服系统性能的影响。 (3)机械传动 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机械传动的要求;总传动比的确定;传动比的级数和各传动比的分配;机械传动装置。 (4)支承部件 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支承部件的要求;回转运动支承;直线运动支承;机身。 2、教学重点: 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机械传动的要求;总传动比的确定;传动比的级数和各传动比的分配;机械传动装置。 3、教学难点: 机械结构因素对伺服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第二章 伺服传动技术 1、基本要求: (1)概述 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分类;伺服电动机;电力电子技术简介。 (2)直流伺服系统 直流伺服系统结构和原理;直流伺服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直流伺服系统的动态校正。 (3)交流伺服系统 交流伺服系统的分类及应用场合;异步型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及特性;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 (4)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 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特点;环形分配器;功率驱动器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提高系统精度的措施。 (5)电液伺服系统 电液伺服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电液速度伺服控制系统。 2、教学重点: 各种伺服控制系统。 3、教学难点: 电液伺服系统。 (四)第三章 计算机控制技术 1、基本要求: (1)概述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类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接口技术 接口的概念;接口的种类及应用场合。 (3)工业控制计算机简介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硬件组成的一般形式;工业控制机分类;STD总线工业控制计算机。 (4)计算机控制算法 数字调节器的设计方法;数字PID调节器的设计。 2、教学重点: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接口技术。 3、教学难点: 数字调节器的设计方法。 (五)第四章 可靠性和抗干扰技术 1、基本要求: (1)可靠性 可靠性的概念;可靠性指标;可靠性技术与可靠性设计;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途径。 (2)抗干扰技术 干扰的基本概念;干扰的分类;干扰的传播途径;干扰的抑制和防护。 2、教学重点: 可靠性技术、干扰的抑制与防护。 3、教学难点: 干扰的抑制。 (六)第五章 简单机电一体化系统 1、基本要求: (1)全自动洗衣机 (2)小型智能绘图机 (3)二维表面粗糙度自动量仪 2、教学重点: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分析。 3、教学难点: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析方法。 (七)第六章 工业机器人 1、基本要求: (1)概述 工业机器人的定义与发展;工业机器人的组成与分类。 (2)工业机器人操作机的机械结构 工业机器人操作机构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 结构与功用。 (3)工业机器人运动学与力学分析 简介工业机器人运动学与力学分析。 (4)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基本要求;工业机 器人的控制系统的分类;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5)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2、教学重点: 工业机器人操作机构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结构与功用。 3、教学难点: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八)第七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1、基本要求: (1)现代系统设计的特征; (2)系统设计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分析方法; (3)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工程路线; (4)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 (5)机电系统故障诊断:故障诊断的一般原则;故障诊断的方法;故障常见的形 式; (6)拟定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案的常用方法;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类型;机 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开发的工程路线。 2、教学重点: 拟定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案的常用方法。 3、教学难点: 故障诊断的方法。 (九)第八章 柔性制造系统(FMS)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1、基本要求: (1)柔性制造系统(FMS) 柔性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和 结构;柔性制造系统举例。 (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IM的涵义;CIMS的构成;分级控制结构; 实现CIMS的关键技术;我国CIMS的开发与应用。 2、教学重点: 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3、教学难点: 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1 (一)绪论 4 4 2 (二)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 8 8 3 (三)伺服传动技术 8 8 4 (四)计算机控制技术 6 6 5 (五)可靠性和抗干扰技术 4 4 6 (六)简单机电一体化系统 6 6 7 (七)工业机器人 8 8 8 (八)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8 8 (九)柔性制造系统(FMS)和4 4 9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合计 56 56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依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 3、教学教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既有较深的理论分析,又有许多实践技术,作为高职教学,可适当忽略理论推导。有条件的教学班可以利用课内学时安排一定的参观等实践,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编写人:徐咏冬 审核人:黄双成 数控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三、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数控加工技术》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根据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加强实践环节。主要讲授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数控机床编程基础;典型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编制及操作的方法。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数控加工技术》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涉及到电工学、电子学、金属材料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控制等诸多个领域。故在学本门课程之前,先修的课程应该有《高等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艺》、《机械设计》等相关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数控加工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加工方法。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的要求: 1、 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2、 了解数控机床的分类。 3、 了解数控机床的主要性能。 4、 了解典型的数控机床的结构。 5、 具备数控机床操作的能力。 6、 能比较合理的制定数控加工的工艺方案。 7、 能比较合理的确定走刀路线、合理选择刀具及加工余量、切削用量。 8、 具有一定的数学处理能力。 9、 掌握常用的准备功能指令、辅助功能指令、刀具功能指令。 10、编写中等复杂程度的典型零件的数控车、数控铣及加工中心的程序。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具备数控机床操作的能力; 2、具有合理的制定数控加工的工艺方案的能力 3、具有编写常规零件加工程序的能力; 4、具有根据零件要求编写中等复杂程度的典型零件的数控车、数控铣及加工中心的程序的能力。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第一章 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 1、基本内容: (1)数控机床的产生和发展 (掌握) (2)数控机床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分类(理解) (3)数控机床的坐标系(掌握) 2、教学重点: 数控机床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分类、数控机床坐标系 3、教学难点: 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及坐标系 (二)第二章 数控机床加工编制基础 1、基本要求: (1)数控程序编制的概念及数控编程的基础知识(掌握) (2)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熟练掌握) (3)常用的编程指令及数学处理(熟练掌握) 2、教学重点: 数控程序编制的概念及数控编程的基础知识 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常用的编程指令及数学处理的方法和步骤 3、教学难点: 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常用的编程指令及数学处理的方法和步骤 (三)第三章 数控车床的编程与操作 3、基本要求: (1)数控车床的简介(掌握) (2)数控车床程序编制的指令及编程实例(熟练掌握) (3)数控车床的操作(熟练掌握) 2、教学重点: 数控车床程序编制的指令及编程实例 3、教学难点: 数控车床程序编制的指令及编程实例、数控车床的操作 (四)第四章 数控铣床的编程与操作 1、基本要求: (1)数控铣床简介(掌握) (2)数控铣床程序编制的指令及编程实例(掌握) (3)数控铣床的操作(掌握) 2、教学重点: 数控铣床程序编制的指令及编程实例 3、教学难点: 数控铣床的操作 (五)第五章 加工中心编程及操作 1、基本要求: (1)加工中心简介(掌握) (2)加工中心程序编制的指令及编程实例(掌握) (3)加工中心的操作(掌握) 2、教学重点: 加工中心程序编制的指令及编程实例 3、教学难点: 加工中心的操作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1 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 6 6 2 数控机床程序编制基础 10 10 3 数控车床的编程与操作 16 16 4 数控铣床的编程与操作 18 18 5 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 6 6 合计(学时) 56 56 六、要说明的问题 (一)本大纲是根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教学计划编写,对招收初中毕业的五年制专科可参照执行。 (二)本课程是一门以技能为主的课程,除讲授必须的有关数控以及加工知识外,则必须加强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技术水平,让它真正成为一门技能。 (三)课内实践环节具体安排及说明 1、西门子、FUNC及华中数控加工模拟软件的使用。 2、数控车削操作。 3、数控铣削操作。 4、加工中心的操作(如有条件)。 (四)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笔试与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编写人:黄双成 审核人:黄双成 机械CAD/CAM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CAD/CAM技术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CAD/CAM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CAD/CAM系统硬件配置的一般原则;熟悉CAD/CAM系统常用软件的开发方法;具有进行CAD/CAM系统规划与实施的初步能力。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本课程安排在计算机绘图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后进行,学生应具有常用机械绘图 软件和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基本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CAD/CAM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工作方式,CAD/CAM系统软硬件配置的选择原则,熟悉CAD/CAM系统软件。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以及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要求学生熟悉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及在程序中的应用方法,了解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2、掌握数控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数控。 3、了解成组技术、CAPP的工作原理以及派生法CAPP系统。 4、掌握CAD/CAM系统的规划方法和步骤,了解CAD/CAM系统的管理体制。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绪论 课程内容: CAD/CAM的基本概念 CAD/CAM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CAD/CAM系统的应用 1、本要求:了解机械CAD/CAM系统的概论及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2、教学重点:CAD/CAM的基本概念;CAD/CAM系统的应用。 3、教学难点:CAD/CAM系统的应用 (二)第一章 CAD/CAM系统组成及其软硬件 课程内容: CAD/CAM系统组成及工作方式 CAD/CAM系统硬件配置及选择原则 CAD/CAM系统的软件 1、基本要求:掌握CAD/CAM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工作方式,CAD/CAM系统软硬件配置的选择原则,熟悉CAD/CAM系统软件。 2、教学重点:CAD/CAM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工作方式,CAD/CAM系统软硬件配置的选择原则。 3、教学难点:掌握CAD/CAM系统组成及工作方式。 (三)第二章 CAD/CAM软件基础 课程内容: 引言 数据结构和数据库 软件工程方法和开发过程 1、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熟悉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及在程序中的应用方法,了解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2、教学重点:掌握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以及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要求学生熟悉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及在程序中的应用方法,了解软件工程基本概念。其它一般了解。 3、教学难点:掌握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 (四)第三章 数控技术 课程内容: 数控概述 计算机数控 1、基本要求:掌握数控的基本概念,了解什么是计算机数控。 2、教学重点:掌握数控的基本概念。 3、教学难点:数控的基本概念。 (五)第四章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课程内容: 成组技术 工艺规程设计自动化的意义和发展概况 CAPP的工作原理 派生法CAPP系统 创成法CAPP系统 1、基本要求:了解成组技术、CAPP的工作原理以及派生法CAPP系统。 2、教学重点: CAPP的工作原理以及派生法CAPP系统。 3、教学难点:CAPP的工作原理以及派生法CAPP系统。 (六)第五章 CAD/CAM系统的规化与实施 课程内容: CAD/CAM系统的规划和实施步骤 CAD/CAM系统的管理体制 1、基本要求:掌握CAD/CAM系统的规划方法和步骤,了解CAD/CAM系统的管理体制。 2、教学重点:掌握CAD/CAM系统的规划方法和步骤。 3、教学难点:掌握CAD/CAM系统的规划方法和步骤。 五、实训内容与要求 1、实训一、数据库及数据传递(三天) 要求学生掌握Foxpro数据库的建立及在高级语言中的应用方法。 2、实训二、VNUC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运用。(三天) 3、实训三、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软件CAPP的运用(4天) 要求学生掌握CAPP软件的运用,掌握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 六、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1 绪论 2 2 CAD/CAM系统组成及其软硬2 10 10 件 3 CAD/CAM软件基础 22 22 4 数控技术 16 16 5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16 16 6 CAD/CAM系统规划与实施 18 18 合计 84 84 七、要说明的问题 1、本教学大纲依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编写。 2、课程教学形式包括上机实验、自学及面授辅导等方式。 3、本课程安排在计算机绘图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后进行,学生应具有常用机械绘图软件和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基本知识。 4、课程的教学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要求,上机实验内容按"熟练,学会,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5、上机实验是本课程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6、本大纲采用教材《机械 CAD/CAM》 明兴祖、姚建民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编写人:仵征 审核人:黄双成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车、钻、铣、磨等各种切削加工过程的基本知识,为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正确合理的选用和设计刀具打下基础。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原理及测量技术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切削过程的各种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2(能根据加工正确象和具体条件,合理选择刀具材料、切削部分几何角度与切削用量、切削液等; 3(了解现代切削加工的发展趋势.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科研素质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2(掌握金属切削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使用有关的测量仪器,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3(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验证并进一步完善金属切削基本理论。 4(并发现新的金属切削现象和新的实验方法。对学科的发展成就和发展趋势有初步了解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1、基本要求:金属切削发展概况.本课程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2、 教学重点:本课程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3、教学难点:金属切削发展概况. (二) 基本定义 1、基本要求:正确刀具材料的要求.高速钢:普通高速钢的牌号、性能及其选用;高性能高速钢的类型及其性能.硬质合金:普通硬质合金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其选用;新牌号硬质合金及其性能.陶瓷及超硬材料的性能. 2、教学重点:正确刀具材料的要求.高速钢:普通高速钢的牌号、性能及其选用;高性能高速钢的类型及其性能.硬质合金:普通硬质合金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其选用;新牌号硬质合金及其性能. 3、教学难点:正确刀具材料的要求.高速钢:普通高速钢的牌号、性能及其选用;高性能高速钢的类型及其性能.硬质合金:普通硬质合金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其选用;新牌号硬质合金及其性能. (三)刀具角度 1、基本要求:切削运动及切削过程中的工件表面;刀具的组成;刀具切削部分几何参数;刀具标注几何角度的坐标系;标注角度定义;刀具角度的换算;车刀刀头的简单画 法;刀具的工作角度;各种条件正确工作角度的影响. 切削用量、切削层要素及切削方式. 2、教学重点:刀具的组成;刀具切削部分几何参数;刀具标注几何角度的坐标系;标注角度定义;刀具角度的换算; 3、教学难点:刀具的组成;刀具切削部分几何参数;刀具标注几何角度的坐标系;标注角度定义;刀具角度的换算; (四)金属切削过程基本规律 1、基本要求: 切屑的形成及分类;衡量切削变形程度的度量方法;切屑形成过程力学特性.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与积屑瘤;已加工表面变形及加工硬化;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切削力的来源;合力与分力;切削力的测定;车削力实验公式的建立;切削功率;单位切削力和单位切削功率. 影响切削力的因素.切削热的来源与传散;切削温度的测量与分布;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刀具磨损形式与分类;磨损过程和磨损限度;磨损原因;刀具耐用度及其方程式;刀具耐用度的确定原则;影响刀具耐用度的因素. 2、教学重点:切屑的形成及分类;衡量切削变形程度的度量方法;切屑形成过程力学特性.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与积屑瘤;已加工表面变形及加工硬化;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切削力的来源;合力与分力。切削热的来源与传散;切削温度的测量与分布;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刀具磨损形式与分类;磨损过程和磨损限度;磨损原因;刀具耐用度及其方程式;刀具耐用度的确定原则;影响刀具耐用度的因素. 3、教学难点:切屑的形成及分类;衡量切削变形程度的度量方法;切屑形成过程力学特性.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与积屑瘤;已加工表面变形及加工硬化;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切削力的来源;合力与分力。刀具磨损形式与分类;磨损过程和磨损限度;磨损原因;刀具耐用度及其方程式;刀具耐用度的确定原则;影响刀具耐用度的因素. (五)切削规律的应用 1、基本要求:切削液的作用;切削液的种类及选用.切屑的分类、流向及卷曲、断屑措施.评定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指标;影响切削加工性的因素;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及改进措施;已加工表面的质量及影响因素.刀具几何参数的公用及选择原则和选择举例.车刀几何参数合理选择的综合分析.切削用量选择的原则和选择方法;切削用量选择举例;提高切削用量的途径. 2、教学重点:切削液的作用;切削液的种类及选用.切屑的分类、流向及卷曲、断屑措施.评定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指标;影响切削加工性的因素;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及改进措施;已加工表面的质量及影响因素. 切削用量选择的原则和选择方法;切削用量选择举例;提高切削用量的途径. 3、教学难点:切削液的作用;切削液的种类及选用.切屑的分类、流向及卷曲、断屑措施.评定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指标;影响切削加工性的因素;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及改进措施;已加工表面的质量及影响因素. (六)钻削 1、基本要求:麻花钻的几何参数;钻削用量及切削层要素;钻削特点;钻削力及转距;钻头的磨损与耐用度;钻削用量的选择. 2、教学重点:麻花钻的几何参数;钻削用量及切削层要素;钻削特点;钻削力及转距;钻头的磨损与耐用度;钻削用量的选择. 3、教学难点:麻花钻的几何参数;钻削用量及切削层要素;钻削特点;钻削力及转距;钻头的磨损与耐用度;钻削用量的选择. (七)铣削 1、基本要求:铣削特点及铣刀几何参数;铣削用量及铣削层参数.铣削力及其计算;铣削深度ap及进给量正确铣削力的影响;铣削方式:顺铣与逆铣、正确称铣与不正确称铣;铣刀的磨损与耐用度;铣削用量的选择。 2、教学重点:铣削特点及铣刀几何参数;铣削用量及铣削层参数.铣削力及其计算;铣削深度ap及进给量正确铣削力的影响。 3、教学难点:铣削特点及铣刀几何参数;铣削用量及铣削层参数.铣削力及其计算;铣削深度ap及进给量正确铣削力的影响。 (八)磨削 1、基本要求:砂轮的特性、代号及其选择;磨削运动及其用量;磨削过程的特点;磨削表面质量;先进的磨削方法简介。 2、教学重点:砂轮的特性、代号及其选择;磨削运动及其用量;磨削过程的特点;磨削表面质量。 3、教学难点:砂轮的特性、代号及其选择;磨削运动及其用量;磨削过程的特点;磨削表面质量。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2 1 2 绪论 2 8 8 基本定义 3 6 4 2 刀具角度 4 16 12 4 金属切削过程基本规律 5 10 10 切削规律的应用 6 5 5 钻削 7 4 4 铣削 5 5 磨削 合计 56 50 6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编写根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教学计划的要求而制订的,适用于三年制专科数控技术专业。 2、根据学院教学计划,《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是一门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能力的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3、《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是工程类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后续专业课的衔接。 编写:吕恩胜 审核:李凤银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是数控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电电气控制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先修课程为《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原理》等。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2(掌握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功能、结构、分类和性能指标及典型电气控制环节的基本原理。 3(掌握机床电气图的绘制方法及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 4(了解车床和铣床的常见电气故障与故障处理。 5(掌握PLC的基本硬件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掌握PLC在数控系统的形式和控制作用。 6. 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及数控车床的电气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分析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 能根据要求编制和调试程序能力。 2.具有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初步设计和系统调试的能力。 3(能够对车床和铣床的常见电气故障进行故障处理。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1)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概述 1(基本内容:数控设备的基本结构;数控设备的结构特点;数控设备的工作原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分类;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数控机床的发展。 2(基本要求: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应该让学生了解数控机床及其控制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掌握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功能、结构、分类和性能指标。 3(教学重点:掌握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功能、结构、分类和性能指标。 4(教学难点:掌握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功能、结构、分类和性能指标。 (2)数控机床常用低压电器 1(基本内容:低压电器的基本知识;电力开关电器;低压控制电器; 热继电器;低压主令电器;低压执行电器。 2(基本要求: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应该让学生了解低压电器的范围、掌握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作用和图形符号。具体内容包括开关电器特别是空气开关的结构和作用及其符号、熔断器的作用和保护原理、主令电器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符号、接触器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符号、电磁式继电器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符号、时间继电器的作用及其符号、热继电器的结构作用和保护原理及其符号、速度继电器的作用和动作原理以及执行电器的功能。 3(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低压电器元件原理、功能和图形符号。 4(教学难点:掌握常用的低压电器元件原理、功能和图形符号。 (3)典型机床电气控制基本环节 1(基本内容:异步电机的启动;电机的正反转控制;多地控制;顺序控制环节;自动往复控制;三相异步电机的降压启动;三相绕线型异步电动机的启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直流电动机的电气控制。 2(基本要求: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应该让学生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的典型环节即掌握交流电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的原理方法及应用。具体内容包括三相鼠笼异步电机的手动控制电路、接触器直接启动控制、正反转控制、多地控制、顺序控制、自动往复控制、三相鼠笼异步电机的星型—三角形法和定子绕组串电阻以及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方法、三相异步电机的反接制动和能耗制动方法。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了解直流电机的简单控制。 3(教学重点: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的典型环节的原理与方法即交流电机的起动、制动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4(教学难点: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的典型环节的原理与方法即交流电机的起动、制动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4)典型机床的控制系统分析 1(基本内容:电气制图基础;车床电气控制分析;铣床电气控制分析。 2(基本要求:本主题以金属切屑机床中应用最多的车床和铣床为例介绍机床电气图的绘制方法、组成并分析了控制功能的实现方法。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应该让学生掌握掌握机床电气图的绘制方法;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图的组成、功能和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了解车床和铣床的常见电气故障与处理。 3(教学重点: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图的组成和功能及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 4(教学难点: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图的组成和功能及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 (5)可编程序控制器 1(基本内容:PLC概述;PLC的结构;常用外围器件;PLC输入输出接口;PLC的工作原理;PLC的编程语言;PLC的性能指标;PLC与微机系统和继电器系统的区别;数控机床的PLC。 2(基本要求: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专为工业环境下应用新型控制装置,又简称为PLC。它已广泛的应用在各行各业。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产生、发展、定义和分类,掌握PLC的基本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了解PLC的编程语言,了解PLC与微机系统和继电器系统的区别,掌握PLC在数控系统的形式和控制作用。 3(教学重点:掌握PLC的基本硬件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PLC在数控系统的形式及其控制作用。 4(教学难点:掌握PLC的基本硬件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PLC在数控系统的形式及其控制作用。 (6)三菱FX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 1(基本内容:FX系列PLC简介;FX2N系列硬件简介;三菱PLC梯形图的编程元件;PLC的基本指令及其编程;常用的基本控制程序;编程注意事项。 2(基本要求:本主题主要介绍三菱FX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硬件资源和使用方法以及基本的编程指令,介绍常用的控制程序。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菱FX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指令的使用和功能;掌握梯形图的绘制方法。 3(教学重点:掌握三菱FX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指令的使用和功能及梯形图的绘制方法。 4(教学难点:掌握三菱FX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指令的使用和功能及梯形图的绘制方法。 (7)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 1(基本内容:三相交流电机的直接启动;三相交流电机的降压启动;三相交流电机的正反转控制;交通信号灯控制;顺序功能图;步进梯形指令的应用;系统设计方法;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安装。 2(基本要求:本主题通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启动、正反转、和降压启动以及交通灯的控制来介绍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进一步熟悉梯形图的设计方法和思路。并通过实例引出步进梯形图的概念、组成结构、指令和编程方法最后总结了系统设计方法和步骤以及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安装。通过学习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方法,掌握梯形图的绘制方法,了解步进梯形图的绘制方法,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安装。 3、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方法,掌握梯形图的绘制方法。 4、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方法,掌握梯形图的绘制方法。 (8)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 1(基本内容:CK6140数控车床的主电路、电源电路、控制电路。 2(基本要求:本主题介绍了数控机床的结构特点并分析了CK6140数控车床的主电路、电源电路、控制电路。通过分析数控车床的电气控制电路掌握数控车床的电气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分析方法。 3(教学重点:掌握数控车床的电气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分析方法。 4(教学难点:掌握数控车床的电气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分析方法。 五、课时分配 教学时数 序讲课 教学内容 号 学时 实验 机动 课堂讲授 课堂练习 1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概述 4 4 2 数控机床常用低压电器 8 8 3 典型机床电气控制基本环节 14 8 2 4 4 典型机床的控制系统分析 14 8 6 5 可编程序控制器 12 8 2 2 6 三菱FX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 8 8 7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 18 12 2 4 8 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 6 4 2 60 6 合计 84 18 66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编写依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2(本课程采用课程教学与实验实训交叉融合的教学方法,在现场环境中用先进教学手段和实际设备配合授课。 3(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时数的分配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贯彻因材施教,在保证本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执行本 大纲应努力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编写:候小兵 审核:李凤银 《数控原理与系统》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高职高专数控技术专业学生重要专业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熟练掌握机床数字控制的基本原理,加工程序的预处理,各种插补算法,熟悉CNC系统结构及控制方法,熟悉各种检测装置,熟悉数控机床的伺服驱动系统,了解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从而为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本课程先修课程包括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专业课程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数控技术、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等基本概念;掌握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2(理解和掌握插补和刀具补偿的概念、方法。 3(掌握CNC装置的组成及它具有的功能和相关的概念;掌握CNC装置的硬件体系结构和软件体系结构。 4(掌握数控机床伺服机构和位置检测装置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要求。 5(掌握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进给传动系统、导轨和机床布局等的基本形式和特点;自动换刀系统、刀库的基本形式;刀具识别的编码方式和刀具选择方式。 6(了解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应使学生熟悉数控机床的基本性能指标,根据使用要求合理地选用数控机床。 2(了解计算机数控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开发数控系统打下基础。 3(了解伺服系统设计原则,能够正确选择伺服电机和机械传动环节的运动及动力参数。 4(初步掌握数控系统应用及开发各种数控设备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1、基本要求: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相关术语;理解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掌握数控系统的分类方法;了解数控技术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2、教学重点: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数控系统的分类方法。 3、教学难点:数控系统的分类方法。 (二) 插补与刀补计算原理 1、基本要求:加工程序预处理、刀具补偿原理、逐点比较插补法、数字积分插补法、数据采样插补法、其他插补方法。 2、教学重点:刀具补偿原理、逐点比较直线及圆弧的插补法 3、教学难点:数字积分插补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 CNC系统结构及控制方法 1、基本要求:CNC系统的组成及特点、计算机数控系统硬件结构、CNC系统软件结构及控制、CNC系统常用外设及接口等。 2、教学重点:计算机数控系统硬件结构、CNC系统软件结构及控制。 3、教学难点:CNC系统软件结构及控制。 (四) 数控机床的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装置 1、基本要求:了解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及要求;了解常用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理解步进电机运动控制原理,掌握步进电机控制;理解典型位置检测元件,掌握脉冲编码器。 2、教学重点:步进电机伺服系统进给运动控制、典型位置检测元件(脉冲编码器、感应同步器、光栅尺、磁栅尺等)。 3、教学难点:步进电机控制、脉冲编码器等。 (五) 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 1、基本要求:了解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设计;了解数控机床的总体布局;理解主轴变速及主轴部件设计;了解传动齿轮副、丝杠螺母副、导轨及回转工作台;了解自动换刀装置的形成、刀库、刀具的选择形式、刀具交换装置及带刀库的自动换刀装置实例。 2、教学重点:主轴变速及主轴部件、数控回转工作台。 3、教学难点:自动换刀装置。 (六) 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 1、基本要求:了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一般方法;了解人工智能与数控机床故障诊断。 2、教学重点: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一般方法 3、教学难点:人工智能与数控机床故障诊断 五、课时分配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1 绪论 2 2 2 插补与刀补计算原理 14 14 3 CNC系统结构及控制方法 12 12 4 数控机床的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装置 18 18 5 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 6 6 6 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 4 4 合计 56 56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编写依据 本大纲依据2006年7月我院最新制定的三年制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编写而成。 2、大纲采用教材名称、出版社、主编 (1)《数控原理与系统》 王润孝 秦现生 编著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数控原理与系统》 李宏胜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中间应安排一些实验教学环节。理论讲授时最好采用CAI 辅助教学软件进行讲课,以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教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大纲仅列出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课程内容,不限制讲述的体系、方式和方法,列出的内容并非要求都讲,有些内容,可以通过自学达到教学基本要求。 实验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用于基本实验的时间为8学时,每次实验每小组8人左右,使每个学生均有亲自操作的机会。 编写:李凤银 审核:李凤银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学生学完了基础课后所必修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实践性很强,与编程、操作实践紧密结合。讲授的内容对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数控技术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课程非常适应当前产业化制造业技术进步的需要,详细地阐述了数控编程的方法及步骤,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数控加工技术,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程序编制方法、自动编程方法及基本操作方法。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电工技术、机械原理、电子技术、机械设计PLC控制。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学习奠定各方面技术知识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进入机床数控加工技术等课程的学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数控加工的工艺特点与解决方法 2)掌握编程中数学处理的基本知识及一定的计算机处理方法的知识 3)掌握常用准备功能指令、辅助功能指令、宏功能指令 4)掌握调试加工程序,参数设置、模拟调整的方法 5)掌握计算机辅助编程的基本知识和一种CAD/CAM软件辅助编程方法 6)掌握常用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具备合理制订数控加工的工艺方案的基本能力 2)具备合理确定走刀路线、合理选择刀具及加工余量的基本能力 3)具备手工编写一般复杂程度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的初步能力 4)具备调试加工程序,参数设置、模拟调整的基本能力 5)具备采用计算机辅助编程的初步能力 6)具备操作常用数控机床的初步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概述 1(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熟悉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明确数控技术的分类,了解数控机床的特点及应用范围,了解数控机床的发展 (二)程序编制的基础 1(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明确数控编程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数控技术的术语;掌握数控机床的坐标系;掌握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划分、零件的装夹方法;掌握对刀点、走刀路线和加工余量 确定;掌握选择刀具和切削用量、工艺文件编制的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数控机床的坐标系。 2)教学难点 掌握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划分、零件的装夹方法。 (三)常用编程指令及数学处理 1(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常用G功能代码;掌握常用M功能代码指令;了解程序编制中的基点和节点;了解程序编制中的误差;了解非圆曲线的直线逼近方法、圆弧逼近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常用G功能代码 2)教学难点 了解非圆曲线的直线逼近方法、圆弧逼近方法 (四)数控车床的程序编制与操作 1(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数控车床的基本结构、加工准备;掌握数控车床程序编制基础及特点;掌握数控车床基本编程指令和切削循环指令;掌握程序编制中的数学处理;掌握手工编制加工程序的基本方法及加工调试、操作的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数控车床基本编程指令和切削循环指令;掌握手工编制加工程序的基本方法及加工调试的方法。 2)教学难点 掌握数控车床基本编程指令和切削循环指令 (五)数控铣床的程序编制与操作 1(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数控铣床的基本结构、加工准备;掌握数控铣床程序编制基础及特点;掌握数控铣床基本编程指令和固定循环功能;掌握宏指令功能;掌握程序编制中的数学处理;掌握手工编制加工程序的基本方法及加工调试、操作的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数控铣床基本编程指令和固定循环功能;掌握宏指令功能;手工编制加工程序的基本方法及加工调试与操作的方法。 2)教学难点 宏指令功能 (六)加工中心的程序编制 1(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加工中心程序编制基础及特点;了解加工中心基本功能;掌握加工中心主轴控 制、换刀及辅助机能;掌握加工中心的基本编程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加工中心主轴控制、换刀及辅助机能;加工中心的基本编程方法 2)教学难点 加工中心主轴控制、换刀及辅助机能 (七)计算机辅助编程 1(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辅助编程的基本概念;了解MasterCAM软件的功能与特点;掌握平面 轮廓铣削的计算机自动编程;初步掌握基本曲面的构图 ;了解一般三维零件的造型 与编程过程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平面轮廓铣削的计算机自动编程;基本曲面的构图 2)教学难点 基本曲面的构图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讲课 实机学时 验 动 课堂讲授 课堂练习 1 概述 2 2 2 程序编制的基础 6 6 3 常用编程指令及数学处理 12 10 2 4 数控车床的程序编制及操作 22 20 2 5 数控铣床的程序编制及操作 20 18 2 6 加工中心的程序编制及操作 16 14 2 7 计算机辅助编程 6 6 合计 84 76 8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是根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教学计划编制的。适应于三年制 专科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2(大纲中课程内容中的“机动”部分视具体的学时安排情况而定。 3(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教学方法应尽量采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现场教 学部分最好采用现场教学。教师在全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课时分配表是一种指导性的方案,教学过程中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做适当调整。 5(教学计划规定应完成24个学时的实验,按《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验教学大纲》执行。 编写:仵 征 审核:李凤银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高职高专数控技术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课之一。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在数控机床诊断与维修方面具有基本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技术人材。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本课程先修课程包括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数控原理与系统、数控机床及编程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生产工作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概念、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管理等工作。 2(了解CNC机床的机械结构特点,并掌握数控机床常见机械故障的诊断技术。 3(学习典型CNC系统的原理、参数设置、PLC编程及接口,掌握伺服及主轴的调整及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的查找与维修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使学生熟悉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 2(掌握数控机床日常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方法。 3(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1、基本要求:数控机床的组成与特点,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意义,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内容与故障分类,数控系统的诊断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和诊断步骤。 2、教学重点: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内容与故障分类,数控系统的诊断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和诊断步骤。 3、教学难点:数控系统的诊断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和诊断步骤。 (二) 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管理 1、基本要求: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与验收的注意事项,数控机床的精度检测,数控机床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数控机床维护与管理的主要内容,数控机床的抗干扰,机械部件的维护。 2、教学重点:开箱验收、安装、调试与验收中的注意事项,数控机床维护与管理的主要内容,数控机床的抗干扰。 3、教学难点:数控机床的精度检测,数控机床的抗干扰措施。 (三) 数控机床机械故障的诊断 1、基本要求: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及调整,主轴部件、滚珠丝杠螺母副、导轨副、自动换刀装置、液气压传动系统等,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2、教学重点:数控机床中的各种传动件的工作原理,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3、教学难点: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四) 数控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 1、基本要求:数控故障检测的基本条件、数控技术资料、数控故障的处理,数控系统的诊断方法,数控系统的软件故障,数控系统的硬件故障,数控系统的故障检测实例。 2、教学重点:数控系统的诊断方法,数控系统的软件故障,数控系统的硬件故障。 3、教学难点:数控系统的硬件故障。 (五) 数控伺服系统故障诊断 1、基本要求:伺服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常用主轴伺服系统介绍,直流主轴伺服系统的故障诊断,交流主轴伺服系统的故障诊断,常用进给伺服系统介绍,进给伺服系统的故障诊断,位置检测装置的故障诊断。 2、教学重点:交流主轴伺服系统的故障诊断,进给伺服系统的故障诊断,位置检测装置的故障诊断。 3、教学难点:交流主轴伺服系统的故障诊断,进给伺服系统的故障诊断,位置检测装置的故障诊断。 (六) 数控机床的PLC故障诊断 1、基本要求:PLC在数控机床中的功能,数控机床中的I/O元件,数控机床中PLC的故障形式,数控机床PLC故障诊断。 2、教学重点:PLC在数控机床中的功能,数控机床中PLC的故障形式,数控机床PLC故障诊断。 3、教学难点:数控机床PLC故障诊断 (七)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实例 1、基本要求:介绍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故障诊断实例,通过几台典型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的实施,把前面学习的知识综合起来,对不同的故障现象要制定的不同的检测和终端方法。对机床资料的熟悉和分析、对机床在发生故障前的运行状态的了解、对故障表面现象的分析、了解有没有报警号、机床I/O口的状态等,以及检测仪器的选择和信号的测试。画出动作流程图,罗立所有可能的故障成因;再画出故障判别流程图,结合故障现象,进行故障定位。由实例分析,找出故障,并对诊断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2、教学重点:常见故障类型的总结;故障诊断步骤与方法的总结;确立清晰的分析思路。 3、教学难点:故障分析步骤与方法的总结;清晰思路的确立。 五、课时分配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1 3 3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2 7 7 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管理 3 8 8 数控机床机械故障诊断及维护 4 数控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伺服系统10 10 故障诊断 5 10 10 数控伺服系统故障诊断 6 10 10 数控机床的PLC故障诊断 7 8 8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例 合计 56 56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编写依据 本大纲依据2006年7月我院最新制定的三年制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编写而成。 2(大纲采用教材名称、出版社、主编 (1)武友德主编《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8 (2)王侃夫主编《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护》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1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中间应安排一些实验教学环节。理论讲授时最好采用CAI辅助教学软件进行讲课,以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教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大纲仅列出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课程内容,不限制讲述的体系、方式和方法,列出的内容并非要求都讲,有些内容,可以通过自学达到教学基本要求。 实验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用于基本实验的时间为8学时,每次实验每小组8人左右,使每个学生均有亲自操作的机会。 编写:李凤银 审核:李凤银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化工原理课程是高职高专工业分析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都有其特殊性。它的任务是从理论上阐明化工生产中的各个物理单元操作过程,找到其中具有规律性的问题;使学生掌握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单元操作过程的基本规律,了解工程研究方法,以求得在与化工相关专业技术开发中减少盲目性,增加自觉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头,掌握工程语言,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学生以后从事科研,并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本课程是该专业学习《基础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后,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以后进入化工企业从事工业分析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掌握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能灵活地使用机械能衡算式解决流体流动中的实际问题;了解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构造、离心泵工作特性曲线,离心泵安装高度的计算,离心泵选型、及操作要点;离心通风机的性能参数、特性曲线及其选用。 2.掌握非均相混合物的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的基本公式;过滤机理和过滤基本参数;恒压过滤方程式及过滤常数的测定。 3.熟练掌握热传导及对流传热的基本定律,能熟练进行传导与对流的基本计算;理解间壁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传热设备的设计计算和壁温计算。 3.掌握传质过程中的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 4.掌握吸收与精馏原理,了解吸收和蒸馏的各种方式及其各影响因素;并能熟练地进行吸收和精馏操作的基本计算。 5.了解吸收与精馏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6.掌握蒸发进行的过程基本原理及其计算;理解操作特点流程及最佳效数;了解工业应用及蒸发器的选用。 7.掌握液-液萃取进行的过程基本原理及其计算;理解溶剂选择原则及影响萃取操作的因素;了解萃取操作的工业应用及设备选用。 8.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及观看设备模型,能更深入地理解化工生产中的各个物理单元操作过程基本概念。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化工单元的基本计算能力。 2、具有化工单元实验的基本能力。 3、具备设备选择的初步能力。 4、具有化工生产的基本能力。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绪 论 教学内容:《化工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性质和任务、物料衡算、能量衡 算、平衡关系、过程速率、单位制及单位换算。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本门课程的研究对象、性质、任务及有关计算基础知识(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平衡关系和过程速率的概念),掌握法定单位。 (二)第一章 流体流动 1. 教学内容: 流体连续性能价格比的概念;流体的密度;流体的可压缩与不可压缩;流体的粘度与牛顿粘性定律;牛顿型流体和非牛顿型流体;压强表示方法;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压强、压差的测定、液封高度计算等。流体的流量和流速;稳态与非稳态流动;流体流动的物料平衡--连续性方程式;流体流动的能量平衡--柏努利方程式;柏努利方程式的能量意义及应用。流体流动类型--层流和湍流;流动类型的判据--雷诺准数;边界层的概念;流体在圆形直管内的流动阻力通式;层流时的速度分布与摩擦系数;湍流时的速度分布与摩擦系数;非圆形管内的流动阻力;局部阻力计算的当量长度法和阻力系数法;减少局部阻力的措施。简单管路的设计型和操作型计算;分支管路和并联路的特点及计算。 测速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等。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流体的主要物性(密度、粘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掌握流体静止平衡和运动的基本规律,正确理解连续性、稳态与非稳态流动、两种流动类型及其判别、边界层概念;掌握流体静力学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和柏努利方程式的内容及其应用,流体适宜流速的选择及管路直径的确定;掌握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流动阻力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了解简单管路和复杂管路的特点,了解两种不同情况--设计型和操作型管路的计算方法;掌握管路中流体的压力、流速和流量的测定原理及方法,各种流量计的测量原理、结构和性能。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利方程式及其应用、流体的流动类型及其判断、雷诺准数的定义及计算、液体流动阻力的计算、管道中流速和流量的测量、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的特性参数及影响这些参数的主要因素、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及其应用。 难点:柏努利方程的应用 (三)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1. 教学内容 离心泵的主要部件、构造和工作原理;简介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式;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和特性曲线;离心泵性能的改变与换算;汽蚀现象与离心泵安装高度;离心泵工作点和流量调节;离心泵的串联和并联操作;离心泵的类型和选择。其它类型泵, 气体输送和压缩设备。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流体输送机械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掌握离心泵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参数、特性曲线及其应用、泵的安装、操作注意事项、泵的选型;掌握离心泵的流量调节、串并联特征;了解其它类型的液体输送设备,如往复泵、旋转泵、计量泵等。了解气体输送设备的工作原理、特点及主要性能参数。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简介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式;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和特性曲线;离心泵性能的改变与换算;汽蚀现象与离心泵安装高度;离心泵工作点和流量调节; 难点:离心泵的串联和并联操作。 (四)第三章 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 1. 教学内容 球形颗粒自由沉降速度方程式;颗粒沉降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式和关系曲线;不同流动类型下的沉降速度方程式;非球形颗粒的沉降速度;沉降速度的应用;降尘室的生产能力;沉降过程;沉降槽的构造、操作与计算。离心力作用下的沉降速度;旋风分离器的结构、操作原理;旋风分离器的性能、型式与选用。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过滤基本方程式;恒压过滤;恒速过滤与先恒压后恒速的过滤;过滤常数的测定;过滤设备的结构、操作过程及生产能力的计算;分离设备的选择。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非均相物系的性质、分离目的及分离方法;掌握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基本原理、沉降速度的定义、意义、计算方法和应用;熟悉降尘室、沉降槽处理能力的数学描述以及旋风分离器的主要性能;熟悉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过滤基本方程式及恒压恒速过滤方程式;了解过滤常数的测定方法; 了解过滤设备的结构、特点及生产能力的计算;了解气体净化的其它方法、特点及应用。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过滤基本方程式;恒压过滤;恒速过滤与先恒压后恒速的过滤;过滤常数的测定;过滤设备的结构、操作过程及生产能力的计算。 难点:沉降速度的计算。 (五)第四章 传 热 1(教学内容 传热的基本方式、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平壁的热传导;圆筒壁的热传导;接触热阻;保温层临界直径。对流传热分析;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式--牛顿冷却定律;热边界层;对流传热系数及影响因素;因次分析方法;对流传热系数的准数关联式--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及传热过程的影响因素。传热能量衡算;总传热速率方程式;平均传热温差的计算;总传热系数的计算;传热过程操作型问题分析与计算。 热辐射基本概念和定律;两固体间的辐射传热速率方程式;对流和辐射的联合传热。换热器的类型和特征;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型式和设计计算;强化传热过程的途径。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及特点、传热过程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及传热过程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掌握热传导中的傅立叶定律、平壁和圆筒壁的导热速率方程式及热传导计算;掌握对流传热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掌握牛顿冷却定律、对流传热系数的物理意义及经验关联式的建立、使用方法和条件;掌握传热过程的计算,传热速率方程式、传热量、平均温度差、总传热系数的计算;传热操作型问题的分析方法与计算;了解强化传热过程的途径;掌握列管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了解新型换热器的类型及结构;熟悉热辐射的基本定律、辐射传热计算。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壁及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计算、牛顿冷却定律、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传热基本方程式、热负荷的计算、平均温度差的计算、总传热系数的计算、污垢热阻的计算及壁温的计算。 难点:牛顿冷却定律 (六)第五章 吸 收 1(教学内容 吸收操作的依据、分类和流程;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亨利定律;相平衡曲线;吸收剂的选择。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气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液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扩散系数;对流传质;两相间的传质机理;吸收速率方程式;气膜阻力和液膜阻力;吸收过程的气相控制和液相控制。填料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式;吸收剂进口浓度和最高允许浓度;最小液气比;操作液气比和吸收剂用量的确定;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方法--传质单元、传质单元高度和传质单元数的计算;吸收操作型问题的分析方法与计算;板式吸收塔理论板数的计算。吸收系数的测定方法;吸收系数的经验公式和准数关联式。脱吸及其它条件下的吸收。填料塔的结构及填料特性;填料塔内的流体力学特性;塔径的计算;填料塔的附件。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吸收单元操作分离气体混合物的依据、目的;吸收操作过程的分类和流程;掌握吸收过程的汽液相平衡关系、传质机理和吸收速率方程式;掌握吸收过程的物料平衡--操作线方程式和吸收剂用量计算;掌握吸收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了解吸收操作型问题的分析方法与计算;了解板式吸收塔塔板数的确定方法;了解高浓度气体吸收、非等温吸收和多组分吸收的基本过程。填料塔内流体力学特性、气液通过填料层的压降、泛点气速的计算、填料塔塔径的计算;填料塔的结构、填料及其特性。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亨利定律的不同表达形式、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以及吸收过程推动力的表达形式、费克定律、双膜理论的基本论点、吸收速率方程式的表达形式、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的应用、 最小液气比的计算、实际液气比的确定、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塔径的计算、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对数平均浓度差法计算传质单元数。 难点:亨利定律、费克定律、双膜理论。 (七)第六章 蒸 馏 1(教学内容 蒸馏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蒸馏过程的依据和分类。拉乌尔定律;理想溶液和非理想溶液;双组分理想溶液汽液平衡相图t-x-y图和x-y图;泡点方程和露点方程;挥发度和相对挥发度;相平衡方程式,精馏原理;理论板的概念及恒摩尔流假定;全塔物料衡算;精馏段和提馏段的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的推导; q线方程式及不同进料状态下q线的特征;理论塔板数的计算方法;回流比的确定及其对理论板数的影响--全回流和最少理论板数、最少回流比、适宜回流比;简捷法求理论板数;直接蒸汽加热和多侧线精馏塔的计算;全塔效率与单板效率;塔高和塔径计算;间歇精馏回流比恒定时的间歇精馏;馏出液组成恒定时的间歇精馏。多组分精馏。板式塔的主要类型与结构特点,塔板上气液流动和接触状况;全塔效率与单板效率:板式塔设计。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蒸馏单元操作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依据、蒸馏过程的分类和流程;掌握双组分物系的汽液相平衡理论及平衡关系的表达形式;掌握精馏原理,并能运用该原理分析精馏过程;掌握精馏过程的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式;了解回流比、进料状态对精馏操作的影响;了解精馏塔塔板数计算方法;了解精馏操作型问题的分析方法与计算;了解多组分精馏的操作过程与计算,了解间歇精馏过程与计算。掌握板式塔内气液流动方式、板式塔上气液两相非理想流动 、板式塔的不正常操作、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板式塔塔径和塔高的计算、板式塔的主要类型与结构特点、板式塔塔板上气液接触状况、筛板塔溢流装置的设计及板面布置、筛板塔塔板校核、筛板塔负荷性能图的绘制及其作用、填料塔的结构、填料及其特性。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气液相平衡图、精馏原理、全塔物料衡算、精馏段、提馏段的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的推导,加料板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线方程的推导、进料热状态与?值之间的关系、理论板的概念、恒摩尔流假设、逐板计算法和图解法计算理论塔板数、最小回流比Rmin的计算、适宜回流比的选择、回流比的大小对塔板数及操作费用的影响、板式精馏塔塔高及塔径的计算、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的定义及其计算。 难点:板效率的定义及其计算。 (八)第七章 干 燥 1. 教学内容 湿空气的性能及湿度图 、干燥过程的计算、固体物料的干燥 、干燥器。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干燥操作的分类、基本原理及特点;掌握湿空气的性质、湿度图及其应用;掌握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掌握固体物料的干燥机理、干燥速率及干燥时间的计算;了解常用干燥器的性能及应用范围。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干燥过程的计算,干燥速率和干燥时间的计算。 难点:湿度图。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 学 内 容 学时 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 绪 论 2 2 第一章 流体流动 18 18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10 8 2 第三章 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 6 6 第四章 传 热 16 16 第五章 吸 收 16 14 2 第六章 蒸 馏 18 16 2 第七章 干 燥 10 10 合 计 96 90 6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依据三年制专科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编写。适用于高职高专三年制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 2、大纲采用教材名称、出版社、主编。 《化工原理》,王志魁,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对基本概念、基本定律与基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并重; 对基本理论的掌握与常见的各个物理单元操作过程计算能力的要求并重。 4、教学教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多媒体演示及观看设备模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编写人:张传梅 审核人:王勇, 《化工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实验教学的性质与任务 化工原理实验是生物化工工艺专业、工业分析与检测专业和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学生巩固化工原理理论学习设置的。化工原理实验是学习、掌握化工原理课程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与一般化学实验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工程特点。 二、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 实验目的除了验证理论和加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之外,还着重对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动脑动手能力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为毕业环节工作和今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打好基础。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化工原理知识、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三、课程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1(了解化工原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数据的能力。 2(了解化工原理实验常用仪器的性能,学会其使用方法,能够调整常用实验装置,并掌握常用的操作技术。 3(掌握环化工原理主要单元操作步骤,树立工程观念。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为后继课程,参加实际工作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4(学生认真预习、阅读实验教材及参考书,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内容以及必须注意的事项,学生能独立完成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独立完成报告。 5(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写出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原理、方法及仪器使用等,并作针对性指导,具体的实验步骤。 四、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 实验项目 计划学序号 时 1 2 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2 2 吸收实验 3 2 精馏实验 五、说明 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给出A、B、C。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20%,对缺实验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编写人:张传梅 审核人:王勇,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学习化工测量仪表、控制仪表及其选用,化工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及其调节规律,典型化工单元的调节方案。学生通过学习、实验、实习,应能了解自动化及仪表方面的知识,为今后正确选择和使用仪表,从事管理与开发现代化生产过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是学生具备了电工电子学、化工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后必修的专业课。在学本门课程之前,先修的课程有《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化工原理》等。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各种过程检测、过程控制仪表的构成原理、特点及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分析方法、能根据工艺生产过程的需要正确选用、使用仪表; 3、能读懂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和典型仪表的铭牌; 4、了解可编程控制器及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判断典型仪表的简单故障; 2、能正确使用、操作过程控制仪表; 3、能根据生产过程的变化情况进行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绪论 基本要求: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在化工生产中的意义;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向;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学习目的及要求。 (二)第一章 过程检测仪表概述 1、基本要求: 检测过程及检测误差;检测仪表的分类。 2、教学重点: 检测误差的计算;检测仪表的质量指标。 3、教学难点: 检测仪表的质量指标。 (三)第二章 压力检测仪表 1、基本要求: 压力单位及测压仪表;弹性式压力表;电气式压力表;压力表的选用及安装。 2、教学重点: 仪表的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仪表的结构及其特点;仪表的安装及使用注意事项。 3、教学难点: 仪表的选用。 (四)第三章 流量检测仪表 1、基本要求: 流量检测方法;差压式流量计;转子流量计;其它流量计(椭园齿轮流量计、涡轮流量计、电磁流量计等)。 2、教学重点: 仪表的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仪表的结构及其特点;仪表的安装及使用注意事项。 3、教学难点: 仪表的选用。 (五)第四章 物位检测仪表 1、基本要求: 物位测量的意义及主要类型,差压式液位计,电容式及核辐射物位计,称重式液罐计量仪等。 2、教学重点: 仪表的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仪表的结构及其特点;仪表的安装及使用注意事项。 3、教学难点: 仪表的选用。 (六)第五章 温度检测仪表 1、基本要求: 测温仪表的分类及基本原理,热电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测温仪表的选用与安装。 2、教学重点: 仪表的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仪表的结构及其特点;仪表的安装及使用注意事项。 3、教学难点: 仪表的选用。 (七)第六章 成分自动检测仪表 1、基本要求: 成分分析仪表的组成及分类;常用成分分析仪表。 2、教学重点: 仪表的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仪表的结构及其特点;仪表的安装及使用注意事项。 3、教学难点: 仪表的选用。 (八)第七章 过程控制仪表 1、基本要求: 过程控制仪表的特点及分类;常规控制规律及其作用;调节单元仪表。 2、教学重点: 各控制规律的特点;控制仪表的选用。 3、教学难点: 控制仪表的选用。 (九)第八章 执行器 1、基本要求: 气动薄膜调节阀的作用及结构原理;电/气转换器与阀门定位器。 2、教学重点: 气动调节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教学难点: 气动调节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十)第九章 过程控制系统 1、基本要求: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控制对象的特性;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选择;简单控制系统的投运及参数整定。 2、教学重点: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方框图;简单控制系统的投运及参数整定。 3、教学难点: 简单控制系统的投运及参数整定。 (十一)第十章 其他控制系统 1、基本要求: 串级、均匀、比值、前馈、取代、分程调节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安全保护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及构成。 2、教学重点: 各控制系统的应用。 3、教学难点: 控制系统的应用。 (十二)第十一章 可编程控制器 1、基本要求: 可编程控制器的构成、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教学重点: 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方法。 3、教学难点: 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方法。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践 课堂练习 机动 1 绪论 1 1 2 过程检测仪表概述 3 3 3 压力检测仪表 6 6 4 流量检测仪表 4 4 5 物位检测仪表 4 4 6 温度检测仪表 4 4 7 成分自动检测仪表 4 4 8 过程控制仪表 8 8 9 执行器 4 4 10 过程控制系统 8 8 11 其他控制系统 6 6 12 可编程控制器 4 4 合计 56 56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是根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编写的。 2、本大纲适合三年制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使用,教学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3、本门课程实物较多,为增强直观性,上课应多结合实物讲授。 4、课时分配表是一个指导性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可作适当调整。 ,编写人:李留格 审核人:王勇, 《化工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化工设备》课程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数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制图、化工原理、机构与机械零件、机械工程材料与金属热处理等基础知识以后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化工设备》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化工生产中典型设备的结构,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它用相关的技术基础学科的结论来检验、解释和处理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任务 《化工设备》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应用基础课及技术基础课知识,结合实验及实习去研究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与兴趣。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化工设备》课程是化工设备的管理、设计、制造、安装与修理的理论基础。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的课程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化工原理》等主干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薄壁壳体及其封头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了解设备附件及典型设备的强度设计的基本理论。 3(了解厚壁容器筒体及密封结构的类型与特点;能对单层或多层厚壁圆筒、平垫与双锥密封以及端盖与筒体端部等进行强度校核。 4(了解典型化工设备如换热器、塔器、反应釜的常用结构。 5(了解基本计算公式的使用方法及有关参数的物理意义和确定方法,并具有使用化工设备手册,国家标准和查阅有关参考资料的能力。 6(了解当前化工设备的状况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完成常用化工设备的设计。 2、掌握备种零部件的选用方法及原则。 3、具有使用化工设备手册,国家标准和查阅有关参考资料的能力。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绪论 1、 基本要求: 化工设备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地位及发展方向。化工设备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 2、教学重点: 化工设备的分类及对化工设备的基本要求。 3、教学难点: 化工设备常用金属材料及选用。 (二)旋转壳体的受力分析 1、基本要求: 薄壁旋转壳体的无力矩理论:无力矩理论概念,旋转壳体的形成及几何概念;旋转薄壁壳体的受力分析:微体的取法、区域及微体平衡方程式的建立;有力矩理论与边缘应力的基本概念;无力矩理论的应用范围,有力矩理论的基本概念。 2、教学重点: 边缘应力的产生及特征;无力矩理论在几种典型壳体上的应用。 3、教学难点: 受气压壳体的应力分析,受液体压力作用壳体的应力分析。 (三)内压薄壁容器的设计计算 1、基本要求: 内压容器设汁;安全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其确定,最小壁厚的确定及意义; 压力试验及致密性试验,液压、气压试验的目的、适用范围、方法,试验压力值的确定,应力校核;致密性试验的目的、方法及试验压力值的确定。 2、教学重点: 内压圆筒及球形壳体的强度计算。 3、教学难点: 设计公式中各参数的确定:设计压力、设计温度、许用应力、焊缝系数、厚度附加量、公称直径和公称压力;内压容器封头的设计计算:半球形、椭圆形、碟形、锥形封头及平盖;各种封头形状系数的确定。 (四)外压容器设计 1、基本要求: 外压容器的基本概念:外压容器的稳定性及临界压力,影响临界压力的主要因素;加强圈设计:加强圈的作用及其结构,加强圈的计算方法及步骤; 2、教学重点: 薄壁圆筒的稳定性计算:长、短、刚性圆筒的确定与计算;临界压力、长度及计算长度的计算与确定;圆筒的稳定性计算步骤;压力试验;应用图算法对圆筒的稳定性进行计算。 3、教学难点: 外压容器封头的设计:球形、椭圆形、碟形、锥形封头的稳定性系数、形状系数、当量长度的确定与计算;各种封头的计算方法与步骤。 (五)法兰联接的设计 1、基本要求: 法兰联接结构组成、标准、基本要求;标准法兰,法兰的类型、特点;常用垫片的类型及选择;标准法兰选用的方法和步骤。 2、教学重点: 法兰的密封设汁:垫片压紧力的计算;螺栓载荷的计算,螺栓数目、直径的确定和校核。 3、教学难点: 法兰的强度计算:法兰型式对法兰强度的影响;法兰力矩、应力的计算及应力校核的方法。 (六)容器的开孔与补强 1、基本要求: 容器的接管、视镜、人孔和手孔;接管、视镜、人孔和手孔与壳体或封头的联接形式、要求,标准的选用。 2、教学重点: 开孔附近的应力分析:开小孔的应力集中分析及开孔接管处的应力集中分析。 3、教学难点: 容器的开孔补强设计:开孔补强结构形式、特点;设计准则,等面积补强设计的原理及方法。 (七)搭设备 1、基本要求: 板式塔的种类和结构、泡罩塔、浮阀塔、筛板塔、网孔板塔的结构特点,适用范围;板式塔的总体结构,主要部件结构特点,零件相互间连接形式及适用范围;填料塔:总体结构、填料的种类及特性;喷淋、再分布装置的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填料的支承结构形式、特点及要求。 2、教学重点: 塔体应力校核及裙座的设计计算:塔体及裙座的受载及应力分析;裙座与壳体的连接焊缝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焊缝剪应力校核。 3、教学难点: 塔设备质量、风载荷、地震载荷及偏心载荷的计算;塔体或裙座危险截面组合应力计算与强度及稳定性校核;裙座厚度、基础环板和地脚螺栓的设计计算。 (八)卧式设备 1、基本要求: 鞍座的结构类型、特点、选用。 2、教学重点: 卧式容器的受力分析:各种载荷分析;圆筒轴向弯矩、剪力计算;轴向应力校核:圆筒轴向应力及危险横截面应力校核;鞍座处横截面上剪应力计算、应力分布规律、剪应力校核; 3、教学难点: 鞍座处横截面上周向应力计算及应力校核;鞍座的水平推力的校核。 (九)反应釜 1、基本要求: 搅拌器:类型和选择;挡板的作用及选型;反应釜支座:悬挂式和支承式支座的类型及特点、适用范围;选用标准支座的方法和步骤。 2、教学重点: 反应釜筒体设计:筒体与夹套的直径、高度的确定;内部结构形式及其零部件型式的选择;壁厚及压力试验方法的确定;导流筒的作用及几何尺寸的确定;搅拌器功率的计算。搅拌轴和轴封:填料箱的结构类型及适用场合,填料箱密封原理及转轴和填料问摩擦功率计算;机械密封原理、结构形式及选择。 3、教学难点: 轴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校核。 (十)列管式换热器 1、基本要求: 列管式换热器的主要类型、特点、标准及机械设计的主要内容; 2、教学重点: 列管式换热器结构设计:各种主要零部件的作用、特点、适用范围;相邻零部件之间的联接型式及选择。 3、教学难点: 列管式换热器的强度计算:膨胀节的种类、特点;U型膨胀节的受力分析及设计计算;管板的受力分析,管板与壳体的联接形式、特点、及联接形式的选择;国家标准《钢制管壳式换热器》管板设计计算方法的介绍。 (十一)厚壁容器筒体设计 1、基本要求: 厚壁容器的结的类型、特点及选材要求;筒体的构造类型、特点;圆筒破坏过程及失效准则;简单介绍改变筒体应力分布的方法。 2、教学重点: 厚壁圆筒的弹性失效设计方法,我国现行厚壁容器设计标准简介;考虑温差应力的应力校核;极限载荷设计概念。 3、教学难点: 单层厚壁圆筒的设计:内压及温差应力分析、特点、分布规律、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十二)厚壁容器的密封与主要零部件设计 1、基本要求: 厚壁容器的密封设计;常用密封结构的类型、特点、适用场合;平垫、双锥密封的设计计算。 2、教学重点: 零部件设计:平盖、封头及筒体端部的设计计算;开孔补强的方法及对补强结构的要求。 (十三)应力分类与几个特殊问题简介(讲授2学时) 1、基本要求: 应力分类:应力分类的方法及相应应力强度的限制;安定状态的概念;几个特殊问题简介:疲劳设计、蠕变设计简介;断裂力学简介;有限元法在化工设备计算中的应用。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践 课堂练习 机动 1 绪论 2 2 2 旋转壳体的受力分析 10 10 3 内压薄壁容器的设计计算 12 10 2 4 外压容器设计 8 6 2 5 法兰连接设计 4 4 6 容器的开孔与补强 4 2 2 7 塔设备 8 8 8 卧式设备 6 6 9 反应釜 6 6 10 列管式换热器 8 6 2 11 厚壁容器筒体设计 8 6 2 12 厚壁容器的密封于主要零部件设计 6 6 13 应力分类与几个特殊问题简介 2 2 合计 84 74 10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依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编写。 2、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教学方式应以课堂教学为主(包括练习)。在课堂教学中,要准确而清晰地讲授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零部件的作用、特点、适用场合等。在讲授零部件设计计算步骤时,结合工程中的实际情况讲授设计公式中各参数的值应如何确定。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运用挂图、幻灯、录像片、模型、实物 等直观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配合一定的实验,现场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和课外作业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将掌握的课本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在讲授知识时,应当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智力开发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讲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3、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巩固所学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兴趣,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课堂练习教学中,通过讲授,应着重强调正确的思考方式及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4、课时分配表是一个指导性方案。在执行本大纲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 ,编写人:张晓霞 审核人:王勇, 《化工机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化工机器》课程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主要学习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流体机械(泵和压缩机),液固分离机械(离心机和过滤机),固体干燥、粉碎及运输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 (二)课程任务 《化工机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化工机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结构、运转和选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化工机械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化工机器》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的课程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化工原理》等主干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离心泵的基本原理、性能和运转等有关知识,熟悉离心泵的类型、结构及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原理,具有正确选择、使用和维修离心泵的基本知识。 2(熟悉常用离心机的结构和应用范围并能正确选用。了解鼓壁应力的概念,能进行单圆盘转子临界转速的计算。 3(掌握活塞式压缩机的热力、动力特性,掌握排气量公式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熟悉活塞式压缩机及其主要零部件的结构、性能和应用范围,具有正确使用和维修的基本知识。 4(熟悉离心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性能、运转和调节方法,了解离心式压缩机的基本结构、类型、应用范围以及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具有使用和维修的基本知识。 5(了解常用其他类型泵、风机及过滤机、回转圆筒、粉碎机械和固体运输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类型,具有选型、使用和维修的基本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活塞式压缩机正确使用和维修的基本知识。 2、能查阅有关化工机器的资料、图表、标准、规范、手册等,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绪论 1、基本要求: 化工机器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化工机器的发展概况;化工机器的特点及其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2、教学重点: 学习化工机器的要求和方法。 (二)离心泵 1、基本要求: 泵在化学工业中的作用,泵的类型及应用范围;离心泵的基本结构:离心泵的工作过程,离心泵分类,单级单吸、单级双吸、多级单吸泵的结构;离心泵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及作用原理:叶轮,蜗壳与导轮,轴向力及其平衡装置,转轴的密封装置;离心泵的运行与维护:离心泵的启动和调节,离心泵的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化工特殊用泵的结构特点:耐腐蚀泵、Y型油泵、液下泵、屏蔽泵、低温泵、高速部分流泵。 2、教学重点: 离心泵的性能:离心泵的流量、扬程、功率及效率,离心泵的速度三角形及基本方程式,叶片形式,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离心泵在管路上的工作点,离心泵的串、并联工作;离心泵的汽蚀及允许吸液高度:汽蚀现象,离心泵的允许吸上真空高度及允许汽蚀余量,提高离心泵抗汽蚀性能的措施。 3、教学难点: 离心泵性能换算及选择:相似概念、相似定律、比例定律及其应用,切割定律及其应用申液体粘度改变时性能曲线的换算,离心泵的选择。 (三)其他类型泵 1、基本要求: 计量泵的应用,柱塞式计量泵和隔膜式计量泵的结构,计量泵的传动调节机构。 2、教学重点: 往复泵和计量泵:往复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往复泵的流量,空气室的作用,结构示例;齿轮泵和螺杆泵:齿轮泵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参数及典型结构介绍;螺杆泵的工作原理、工作特点及典型结构介绍;旋涡泵:旋涡泵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参数、特点及典型结构介绍;真空泵:真空泵的用途与分类,主要性能参数,往复式真空泵的工作原理与结构,水环式真空泵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四)风机 1、基本要求: 概述:风机的分类及应用。 2、教学重点: 离心式风机:离心式风机的主要性能参数,离心式风机的无因次性能曲线。 3、教学难点: 罗茨鼓风机:罗茨鼓风机的结构与性能,罗茨鼓风机的主要零部件。 (五)离心机 1、基本要求: 概述:离心机分离过程的特点及应用,离心力及分离因素,离心机的分类及型号编制;离心机的结构:间歇运转离心机,三足式、上悬式;连续运转离心机,卧式刮刀卸料离心机、卧式活塞推料离心机,螺旋卸料沉降式离心机,锥篮式离心机,高速分离机,管式分离机,室式分离机,碟片式分离机。 2、教学重点: 离心机转鼓壁应力分析:转鼓自身质量引起的应力,筛网质量引起的应力,转鼓内物料引起的应力;转轴的临界转速:临界转速现象,单转子轴的临界转速计算,多转子轴的临界转速概念,刚性轴与挠性轴,影响临界转速的一些因素,减振与隔振。 3、教学难点: 离心机的生产能力及选择:离心机的生产能力,离心机形式和性能,选型的基本原则、选型计算。 (六)过滤机 1、基本要求: 过滤机的应用和分类:过滤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过滤机的分类;过滤机的选型:过滤机选型的基本原则,过滤机的形式和适用范围。 2、教学重点: 压滤机:压滤机的分类、工作过程,压滤机的结构,滤板及其移动装置,滤布的悬吊和张开装置,压紧装置;叶滤机:叶滤机的结构,垂直滤叶卧式加压叶滤机,垂直滤叶立式加压叶滤机,水平滤叶加压叶滤机,滤叶维护;回转真空过滤机:回转真空过滤机的结构形式,筒体及分配头。 (七)活塞式压缩机 1、基本要求: 概述:压缩机的应用、分类及发展概况,活塞式压缩机的类型及型号编制,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构造;活塞式压缩机主要零部件结构:气缸、气阀、活塞组件、填料函、曲轴、连杆、十字头的结构形式、材料及技术要求 2、教学重点: 工程热力学基础:气体的性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基本热力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活塞式压缩机的热力性能: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循环及循环功,排气量及其影响因素,功率与效率,多级压缩,实际气体的压缩;活塞式压缩机的总体结构:典型结构形式;卧式、立式、角度式及对称平衡型,主要结构参数,辅助装置,压缩机标准介绍;压缩机的运转:压缩机排气量的调节,气流脉动及管路振动,压缩机的润滑,压缩机的一般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3、教学难点: 活塞式压缩机的动力分析: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惯性力分析,综合活塞力,压缩机备部件的受力分析,惯性力的平衡(卧式、L型及对称平衡型的惯性力平衡),切向力和飞轮矩的概念。 (八)离心式压缩机 1、基本要求: 离心式压缩机构造及工作原理:离心式压缩机特点及应用,离心式压缩机构造及工作原理,离心式压缩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及型号编制。 2、教学重点: 离心式压缩机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叶轮、扩压器、密封及轴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教学难点: 离心式压缩机的性能和调节:叶片功、能量损失概念,级的总耗功和功率,级中气体状态参数的变化,级的性能曲线,离心式压缩机的性能曲线,离心式压缩机和管网联合工作,离心式压缩机的喘振及抗喘振的措施,离心式压缩机的调节与运行。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践 课堂练习 机动 1 2 2 绪论 2 20 20 离心泵 3 4 4 其他类型泵 4 4 4 风机 5 16 16 离心机 6 4 4 过滤机 7 24 24 活塞式压缩机 8 10 10 离心式压缩机 合计 84 84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依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编写。 2、本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以课堂教学(包括课堂练习)为主,在课堂教学中,讲清基本理论(离心式机器的欧拉方程,振动和临界转速,气体状态方程和过程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每种机器的工作原理、典型结构及计算方法。同时运用挂图、幻灯、录像片、模型、实物等直观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验与本课程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安排中,任课教师要参与实习与实验的指导,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将掌握的知识的实践能力转化;在讲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的备个环节中,使讲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3、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基本理论和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手段。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提高解题、计算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时分配表是一个指导性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作适当调整。 ,编写人:张晓霞 审核人:王勇, 《化工机械安装修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化工机械安装修理》是学生在完成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必要的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程后,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获得化工机器、设备和管路安装修理的基本知识,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 (二)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典型化工机器零件、化工设备、化工管路安 装修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典型化工机器、设备及管路的安装、维护 和修理方法,初步具备制订安装工艺,检修规程和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并受到必要的机械维修基本技能训练。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化工机械安装修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课程,在学习本课 程之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金工实习经验和动手能力;同时,先修的铺垫课程包 括《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化工设备》、《化工机器》等。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典型化工机器、设备及管路的安装、维护和修理方法;了解摩擦、磨 损与润滑的基本知识及润滑剂的选用。 2、了解安修工作中常用的起重机具和测量工具的原理、结构、性能和使用方法, 了解安装修理工作中相关的安全技术。 3、了解国内外化工机械制造、安装和修理方面的新工艺和新技术。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认识并熟悉化工机械安装修理过程中的常用工具、机具及检测器具。 2、初步掌握基本的拆卸、装配和检测工具的使用方法。 3、初步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修理和装配方法,具备相应的动手能力。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第一章 化工机械安修常用机具 1、基本要求:熟悉化工机械安装修理中所使用到的起重工具和起重机械;掌握各类检测工具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熟悉并能够使用基本的机械拆装工具 2、教学重点:起重工具、检测工具、拆卸和装配工具。 3、教学难点:起重工具的原理与使用,检测工具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二)第二章 机器零件的修理 1、基本要求:掌握机械零件磨损和润滑的基本知识;熟悉润滑剂的性质和品种选择;掌握机械零件的基本修理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2、教学重点:磨损和润滑、机械零件的修理。 3、教学难点:机械零件的修理方法。 (三)第三章 机器零件的装配 1、基本要求:掌握机械零件拆卸和装配的常用方法和过程;掌握典型机械零件如滑动轴承、滚动轴承、齿轮传动装置和联轴器等四种机器零部件的装配和质检方法。 2、教学重点:机械零件的拆装,典型机器零部件的装配。 3、教学难点:典型机器。 (四)第四章 化工机器的安装与修理 1、基本要求:掌握化工机器安装修理的基本知识;熟悉并初步掌握典型化工机器如泵、活塞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的安装与修理的过程及方法。 2、教学重点:泵、压缩机的安装与修理。 3、教学难点:泵、压缩机的安装与修理。 (五)第五章 化工设备的安装修理 1、基本要求:掌握化工设备安装修理的基本知识;熟悉并初步掌握典型化工设备如塔类设备、换热器及中低压化工容器的安装与修理方法。 2、教学重点:化工设备安装修理的基本知识;典型化工设备的安装与修理方法。 3、教学难点:塔类设备的安装与修理。 (六)第六章 化工管路的安装修理 1、基本要求:掌握化工管路的配管技术及化工管路的相关计算;初步掌握各种管路、管件的安装与维修方法;熟悉化工管道的防腐与保温手段及管道涂色的知识。 2、教学重点:化工管路配管技术,化工管路、管件的安装与维修。 3、教学难点:化工管路的配管技术,管路的安装与维修。 (七)第七章 化工装备安装与检修的组织管理 1、基本要求:熟悉化工机械安装施工方案及化工机械检修施工方案的编写;熟悉化工管路施工方案的编写;初步掌握化工机械安装、检修施工方案的编写过程和方法。 2、教学重点:化工机械安装、检修施工方案的编写,化工管路施工方案的编写。 3、教学难点:化工机械安装、检修施工方案的编写。 (八)第八章 化工机械维护检修新技术 1、基本要求:掌握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系统组成和基本原理,熟悉常用诊断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了解当前化工机械维护检修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熟悉典型维修技术如带压堵漏新技术、带压粘接新技术及磁流体密封技术等原理与应用。 2、教学重点:故障诊断技术,带压堵及带压粘接新技术,磁流体密封技术。 3、教学难点:故障诊断系统组成与原理,磁流体密封技术。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践 课堂练习 机动 1 第一章 化工机械安修常用机具 4 4 2 第二章 机器零件的修理 4 4 3 第三章 机器零件的装配 8 8 4 第四章 化工机器的安装与修理 10 10 5 第五章 化工设备的安装修理 12 8 4 6 第六章 化工管路的安装修理 12 8 4 7 第七章 化工装备安装与检修的组织管理 2 2 8 第八章 化工机械维护检修新技术 4 4 合计 56 48 8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是参考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编委会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的要求,依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三年制专科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教 学计划制订,适用于高职高专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化工机械安装修理》课程教学。 2、本大纲采用教材:《化工机械安装修理》,张麦秋主编,化工出版社。 3、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化工机械安装与修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过程中实践性环节的安排、配合和补充。应利用参观、实习、实验、现场讲解等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4、本课程依教学计划安排为 68 学时,其中讲课60学时,实践性教学8学时。课时分配表作为指导性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作适当调整。 ,编写人:王勇 审核人:王勇, 《化工机械安装维修》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实践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化工机械安装修理》课程中安排有8学时的实训课程环节,用来辅助理论教学,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教学目的。通过实训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巩固、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加强对所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同时,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技能和能力。 二、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各实训课程内容中相关化工机械结构认识、绘图、动手拆装、工具使用技能等项实训环节,同时作为一项平时作业,对学生练习、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分。 三、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1(化工机械安修常用机具的应用技能训练 此项实训内容:认识各种安修常用工具的结构、工作原理;认识并熟悉各种常用安修工具的应用场合、适用特点;结合相应机械拆装要求,进行实际动手拆装训练,掌握常用安修工具的使用技能。 此项实训课程安排在课程第一章理论教学后实施,在学校拆装实验室或实习工厂完成。 2(机器零件修理和装配工艺实训 此项实训内容:通过观察和一定程度的实际操作,增进对机器零件典型修理装配方 法的感性认识,撰写出两种典型修配方法的工艺过程。 此项实训课程安排在课程第三章结束后,可在学校实习工厂或机械修理厂进行,如条件不允许,也可通过录像、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开展。 3(化工机器的安装修理实训 此项实训内容:选择典型化工机器(泵、压缩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要求学生进行结构安装和拆解训练,并写出结构安装和拆解所需要的检修机具及进程步骤。 此项实训课程安排在课程第四章结束后,可在学校实习工厂或机械修理厂进行。如条件不允许,也可通过录像、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开展。 4(化工管路的安装修理实训 此项实训内容:通过观摩或现场操作,熟悉管路连接的几种典型连接方法,如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承插连接、焊接连接等;现场动手拆装5种典型阀门,画出结构图,写出拆装工具和步骤。 此项实训课程安排在课程第六章结束后,可在学校实习工厂或机械修理厂进行。如条件不允许,也可通过录像、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开展。 四、课时分配表 课程实训安排8个学时,分配如下: 序号 实训内容 实验时数 1 4 化工机械安修常用机具的应用技能训练 2 4 化工管路的安装修理实训 ,编写人:王勇 审核人:朱才, 《化工生产设备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化工生产设备管理》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学生在具备了技术基础课和本专业基础知识后的一门必修课。 《化工生产设备管理》属交叉学科。它以我国有关设备管理现行法规为依据,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基本理论,阐述了对化工生产设备实行技术、经济、组织、安全等方面综合管理的基本问题,以及我国有关设备管理,尤其是化工设备管理的现行方针、政策、原则和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并运用自然科学的规律考察、研究和处理设备管理中的实际技术问题。 《化工生产设备管理》课程强调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设备管理中的法规与要求、管理方法和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树立对设备全过程实行物质运动状态和价值运动状态管理的系统观念;熟悉并掌握我国有关设备管理的现行政策、方针、法规和制度;获得重要的管理单元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化工设备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化工生产设备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和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学生完成本专业大部分课程的学习后开设。与其密切相关的先修铺垫课程主要是《化工机器》、《化工设备》、《化工机械安装修理》等,同时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时间的进厂专业实习过程,熟悉工厂一般生产过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设备的状态管理、检修管理、备品备件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合理制订备品配件计划和定额的知识基础。 2、熟悉设备的基础管理、设备故障分析及事故管理、设备经济技术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规范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合理选择设备故障分析方法、拟定设备故障分析处理程序和方法的知识基础,具备正确应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知识基础。 3、熟悉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压力容器安全附件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规程和安全管理的内容;了解压力容器的主要安全附件的种类、基本性能、安装及维护要求;熟悉我国现行压力容器安全法规、规程、条例及制度;熟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及安全状况等级评定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选择压力容器主要安全附件和拟订压力容器安全使用规程的初步能力。 4(了解设备管理学科的形成发展并跟踪学习国内外设备管理学科最新发展概况。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具备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合理制订备品配件计划和定额的初步能力。 2、具备规范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合理选择设备故障分析方法、拟定设备故障分析 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及正确应用技术经济分析的初步能力。 3、具备正确选择压力容器主要安全附件和拟订压力容器安全使用规程的初步能力。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1、基本要求:了解设备管理课程的性质、任务、学习要求;熟悉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职能、设备管理的理论发展历程;认识设备管理课程的基本内容。 2、教学重点:设备管理的性质、任务,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发展。 3、教学难点:设备管理的性质和基本概念。 (二)第一章 化工设备管理概论 1、基本要求:了解设备管理的意义和任务;深入了解设备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概况及我国当前设备管理的现状;掌握设备综合管理的方针、目标、原则和组织机构。 2、教学重点:设备管理的意义和任务,设备综合管理的方针、目标、原则和组织机构。 3、教学难点:设备综合管理的方针、目标、原则和组织机构。 (三)第二章 设备的基础管理 1、基本要求:掌握设备的前期管理、资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内容。 2、教学重点:设备的前期管理,设备的资产管理,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3、教学难点:设备的前期管理,设备的资产管理。 (四)第三章 设备的技术状态管理 1、基本要求:了解设备技术状态管理的意义;掌握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的基本方法;熟悉设备密封管理和设备润滑管理的基础知识。 2、教学重点: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基本知识,设备密封管理和润滑管理。 3、教学难点: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基本方法,设备的润滑管理。 (五)第四章 设备的检修管理 1、基本要求:掌握设备检修的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及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网络技术在设备检修中的应用。 2、教学重点:设备检修的计划管理,设备检修的技术管理,设备检修地施工管理。 3、教学难点:设备检修的技术管理,设备检修的施工管理。 (六)第五章 设备的备品配件管理 1、基本要求:掌握设备备件的图纸管理知识;掌握设备备件的定额管理知识熟悉设备备件的计划管理。 2、教学重点:设备备件的定额管理,设备备件的计划管理。 3、教学难点:设备备件的定额管理,设备备件的计划管理。 (七)第六章 设备故障分析及事故管理 1、基本要求:掌握设备故障分类及故障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掌握设备事故管理的基本知识。 2、教学重点:设备故障分类及故障分析基本方法,设备事故管理。 3、教学难点:设备故障分类及故障分析基本方法。 (八)第七章 设备的技术经济分析 1、基本要求:了解资金的时间价值;掌握设备管理中的技术经济分析; 2、教学重点:资金的时间价值,设备管理中的技术经济分析。 3、教学难点:设备管理中的技术经济分析。 (九)第八章 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 1、基本要求:掌握压力容器设计、制造的管理知识;掌握压力容器的使用和管理; 熟悉并掌握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及安全状况等级的评定;熟悉压力容器安全附件及其管理。 2、教学重点:压力容器的使用和管理,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及安全状况等级评定,压力容器安全附件。 3、教学难点:压力容器的使用和管理,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与等级评定。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践 课堂练习 机动 1 绪论 2 2 2 第一章 化工设备管理概论 4 4 3 第二章 设备的基础管理 6 6 4 第三章 设备的技术状态管理 8 8 5 第四章 设备的检修管理 8 8 6 第五章 设备的备品配件管理 4 4 7 第六章 设备故障分析及事故管理 8 8 8 第七章 设备的技术经济分析 6 6 9 第八章 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 10 10 合计 56 56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是参考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编委会化工机械维修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的要求,依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三年制专科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制订,适用于高职高专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化工生产设备管理》课程教学使用。 2、本大纲采用教材:《化工生产设备管理》,尹洪福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3、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应掌握化工机械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在组织教学时,应注意将我国有关设备及技术安全方面的法规、条例、规程及制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使学生正确理解并切实掌握;同时应强调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4、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化工生产设备管理》是一门交叉学科而且实践性也较强。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练习并组织参观、讲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5、本课程依教学计划安排为 68 学时,其中讲课64学时,实践性教学4学时。课时分配表作为指导性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作适当调整。 ,编写人:王勇 审核人:王勇, 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 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是工业仪表及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计算机知识、电子技术知识后学习的专业技术课。 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术,其重点是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程实现。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强调实践技能训练。 任务和要求 (一)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学习典型芯片的原理、结构和使用等知识,学习常用接口电路的结构和使用。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从事自动化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能正确理解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熟悉典型芯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掌握常用接口芯片应用原理、使用方法和引脚接线等。 4(学习数字PID控制程序的基本指令和程序设计。 5(掌握计算机控制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 6(熟悉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步骤。 课程内容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组成、类型、发展。 接口扩展和输入输出通道: 基本概念、输入输出的传送方式。 常用接口芯片: 通用型D/A、A/D转换器。 输出4~20mA的DAC1420/1422数模转换器、12位模数转换器AD547。 3(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和串行接口8251A。 PID控制规律的数字实现: 数字PID算法。 PID算法的改进。 PID参数整定。 直接数字控制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各种控制方式的应用。 结构、引脚功能、基本时序、指令系统。 计数/定时电路: 总线:PC总线、ISA总线、局部总线、IEEE总线、RS-232C总线。 常用控制程序程序设计: 概述、程序设计基础、举例。 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 学 时 数 类 教 学 内 容 别 总学时 理论教学 实验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2 2 述 接口扩展及输入输14 14 出通道 基 数字PID控制规律 12 12 本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14 14 内 设计 容 常用控制程序设计 14 14 合计 56 56 说明 (一) 课时分配表是一个指导性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 前提下,可作适当调整。 (二) 该课程内容较为抽象,教学方式可采取课堂教学为主,适当结合实物教 学、课堂练习和实验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工腐蚀与防护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和任务 化工腐蚀与防护课程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具备了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有机化学、化工设备制造安装与维修等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之后选修的一门专业课。 化工腐蚀与防护是研究结构材料的腐蚀过程及腐蚀控制机理,采取措施延长结构材料使用寿命的一门学科。它注重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因腐蚀现象带来的诸多损失,对增产节约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本课程强调工程技术观点,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课程教学目标 化工腐蚀与防护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腐蚀与防腐蚀的基本概念;能进行腐蚀原因的初步分析,并具备一定的通过选用材料和采取适当防护措施控制腐蚀的能力。 了解腐蚀的基本概念,了解腐蚀的本质及基本类型。 掌握运用热力学原理判断金属电化学腐蚀倾向的方法;熟悉腐蚀电池、极化、去极 化及钝化的有关概念及其对金属腐蚀的影响。 了解材料、环境及结构因素对金属腐蚀的影响。 了解金属腐蚀的常见形式。 了解金属在自然环境中腐蚀的原因、特点及防止方法。 掌握铁碳合金及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了解其他金属材料的一般耐腐蚀特点。 掌握常用工程塑料、玻璃钢的性能及应用,了解防腐涂料、橡胶、硅酸盐材料及不 透性石墨的耐腐蚀性及应用。 了解全面腐蚀与控制的内容与作用,掌握非金属覆盖层的施工方法;了解其他常用 化工防腐方法的有关概念。 三、课程内容 (一)绪论 化工腐蚀与防护的重要性,腐蚀的定义,腐蚀的本质及腐蚀的基本类型,金属腐蚀速度的表示方法。 (二)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 1(金属电化学腐蚀的电化学反应过程与本质。 2(电极与电极电位;平衡电极电位及计算;电化学腐蚀倾向的判断,电位- pH图。 3(腐蚀电池的产生、工作过程及类型。 4(极化作用与极化曲线;去极化作用;钝化。 5(金属化学腐蚀:高温氧化、气体腐蚀、非电解质腐蚀。 (三)影响金属腐蚀的因素 1(材料种类、合金元素与杂质、表面状态、热处理、内应力等材料因素对金属腐蚀的影响。 2(介质种类与浓度、温度、压力、流速等环境因素对金属腐蚀的影响。 3(设备结构对金属腐蚀的影响。 (四)金属常见的腐蚀形式 1(均匀腐蚀。 2(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等常见局部腐蚀的概念。 (五)金属在自然环境中的腐蚀 1(大气腐蚀的特点及防止方法。 2(水腐蚀的特点及防止方法。 3(土壤腐蚀的特点及防止方法。 (六)耐腐蚀金属材料 1(铁碳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及应用。 2(低合金钢的耐腐蚀性能及应用。 3(高硅铸铁的耐腐蚀性能及应用。 4(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及应用。 5(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及应用。 (七)耐腐蚀非金属材料 1(非金属材料的一般特点。 2(涂料的种类与组成,常用防腐蚀涂料的耐腐蚀性能及其应用。 3(塑料的组成、类型及常用工程塑料的性能及应用。 4(玻璃钢的组成、类型、性能及应用。 5(橡胶的类型、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的性能与应用。 6(硅酸盐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7(不透性石墨的性能及应用。 (八)常用化工防腐蚀方法 1(全面腐蚀控制:设计、制造、储运安装、操作运行、维修中的腐蚀控制。 2(表面覆盖层:表面清理;表面覆盖层的种类与施工;非金属覆盖层的种类与施工。 3(电化学保护的有关概念。 4(缓蚀剂保护的有关概念。 四、课时分配计划 教学时数 教学内容 总时数 讲授 实验 绪论 4 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 12 影响金属腐蚀的因素 6 金属常见的腐蚀形式 4 金属在自然环境中的腐蚀 4 耐腐蚀金属材料 6 耐腐蚀非金属材料 6 常用化工防腐蚀方法 14 合计 56 五、说明 (一)本大纲是根据我院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编制,与其相近专业(如化工机械、有机化学工艺)可参照执行,但使用时教学时数可以做适当的调整。 (二)课时分配计划是一个指导性方案,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可以作适当调整。 (三)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介绍腐蚀理论时应主要介绍有关概念,少进行教学推导。在讲授应用环节时,最好能应用电化学教学手段。 (四)实验是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之一,可按《化工腐蚀与防护实验教学大纲》(后附)执行。 (主要执笔人:郭德顺, 制冷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制冷与空调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为空调系统、冷库制冷系统、小型制冷装置供制冷方面工作原理、工作循环、系统分析、热力计算及设备选型的技术支持。 课程主要讲解以相变制冷为理论基础的蒸汽压缩式和溴化锂—水吸收式制冷循环。主要包括:获得低温的方法和相关的机理以及与此相应的制冷循环;结合实际对制冷循环进行热力学的分析和计算;学用制冷剂的热力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本课程以“流体流动及热工学”课程为基础,同时它是“制冷压缩机与设备”、“空气调节”、“制冷空调自控技术”、“空调工程施工与运行管理”等课程的技术基础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常用的制冷方法。 2、了解复叠式、螺杆式、离心式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工作循环以及相应的lgp-h图。 3、熟悉工况换算。 4、熟悉常用的制冷剂的热力和物理化学性质。 5、熟悉吸收—制冷剂溶液的特性、焓浓度(h-,)图。 6、掌握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工作原理、工作循环以及相应的lgp-h图;系统中制冷剂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热功传递及热力计算;系统性能的影响因素和措施。 7、掌握双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工作原理、工作循环以及相应的lgp-h图;系统中制冷剂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热功传递及热力计算;系统性能的影响因素和措施。 8、掌握溴化锂—水吸收式制冷循环工作原理、工作循环以及相应的(h-,)图。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根据客户需要,选择适用的制冷循环,提供经济合理的制冷技术方案。 2、能根据使用实际和环保要求,合理选择制冷剂。 3、能利用lgp-h图分析制冷系统各机器设备、各循环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制冷系统正确的运行状态,为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制冷系统的运行、维护打好基础。 4、能根据制冷系统耗能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有效利用能源和节能。4(能根据制冷系统耗能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有效利用能源和节能。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绪论 1、基本要求:了解常用的制冷方法以及制冷的发展历史和前景。 2、教学重点:常用制冷方法及制冷体系划分 (二)第一章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1、基本要求: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制冷循环压焓图(lgp-h图)的应用;单级蒸气压缩式理论制冷循环及热力计算;单级蒸气压缩式实际制冷循环及热力计算;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工况 2、教学重点: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单级蒸气压缩式理论制冷循环及热力计算;单级蒸气压缩式实际制冷循环及热力计算 3、教学难点: 制冷循环压焓图(lgp-h图)的应用;单级蒸气压缩式实际制冷循环及热力计算 (三)第二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 1、基本要求: 制冷剂种类及其编号;对制冷剂的要求;常用制冷剂的性质;制冷剂的替代;载冷剂 2、教学重点: 制冷剂种类及其编号;常用制冷剂的性质 3、教学难点: 对制冷剂的要求;常用制冷剂的性质 (四)第三章 双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1、基本要求: 采用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原因;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原理及热力计算;双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运行特性分析;复叠式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 2、教学重点: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原理及热力计算;复叠式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 3、教学难点: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及运行特性分析; (五)第四章 吸收式制冷循环及吸收剂-制冷剂溶液性质 1、基本要求: 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原理;工质对;二元溶液的温度浓度(t-,)和压力浓度(p-,)相图;吸收剂—制冷剂溶液的焓浓度(h-,)图;吸收剂—制冷剂溶液的加压和节流 2、教学重点: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原理;工质对 3、教学难点: (六)第五章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 1、基本要求: 溴化锂—水溶液的特性;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影响因素及措施;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2、教学重点: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影响因素及措施 3、教学难点: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 (七)第六章 其他制冷方法 1、基本要求: 蒸气喷射式制冷;吸附式制冷;热电制冷;空气膨胀制冷;涡流管制冷 2、教学重点: 蒸气喷射式制冷 3、教学难点: 热电制冷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1 2 2 绪论 2 18 18 第一章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3 8 8 第二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 4 14 14 第三章 双级蒸气压缩式和复叠式 制冷循环 第四章 吸收式制冷循环及吸收剂 5 8 8 -制冷剂溶液性质 6 12 12 第五章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 7 2 2 第六章 其他制冷方法 64 64 合计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编写依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2、大纲采用教材《制冷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雷霞主编。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验教学和课堂练习。 4、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结合制冷行业的新技术,重视直观教学,多采用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授课学时为56学时,根据学生素质、社会需求情况,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 执笔人:滕文锐 审核人:樊 磊 制冷压缩机与设备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制冷系统中常用的制冷压缩机与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调节等方面知识,使学生掌握制冷系统中主要制冷压缩机与设备的工作原理、整体结构,掌握各类制冷压缩机、制冷设备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本课程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也为今后在制冷行业中从事与制冷压缩机及设备相关的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解制冷压缩机与设备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的作用。 2(掌握制冷压缩机的种类、性能、结构、特点及使用范围。 3(掌握冷凝器、蒸发器的传热特性、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使用范围。 4(掌握节流装置的种类、性能、结构、特点及使用范围。 5(了解制冷系统常用辅助设备的作用及结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能看懂制冷压缩机与设备的结构图。 会查阅制冷压缩机与设备的相关资料、图表、标准、规范、手册等,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 具有根据使用要求选用制冷压缩机与设备的初步能力。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绪论 1、基本要求: 了解制冷压缩机与设备在制冷循环中的作用;掌握制冷压缩机的一般分类;了解常用的制冷设备;了解制冷压缩机与设备的发展概况 2、教学重点: 制冷压缩机与设备在制冷循环中的作用;制冷压缩机的一般分类 3、教学难点: 常用的制冷设 (二)第一章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 1、基本要求: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及分类;我国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型式及基本参数;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热力性能;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受力分析与结构参数的选择;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主要零部件;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总体结构与机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运行。 2、教学重点: 我国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型式及基本参数;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热力性能 3、教学难点: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受力分析与结构参数的选择 (三)第二章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 1、基本要求: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性能特点与型号编制;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热力性能;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主要零部件;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总体结构与机组;单螺杆式制冷压缩机。 2、教学重点: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性能特点与型号编制 3、教学难点: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热力性能;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主要零部件;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总体结构与机组 (四)第三章 离心式制冷压缩机 1、基本要求: 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工作原理与基本构造;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特点及应用场合;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结构和机组;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组的性能曲线及能量调节。 2、教学重点: 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工作原理与基本构造;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3、教学难点: 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结构和机组;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组的性能曲线及能量调节 (五)第四章 其它型式制冷压缩机 1、基本要求: 滚动转子式制冷压缩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特点;滚动转子式制冷压缩机的主要结构形式、主要性能参数和主要结构参数;滚动转子式制冷压缩机的能量调节的方法与原理;涡旋式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涡旋式制冷压缩机的总体结构及特点涡旋式制冷压缩机能量调节的方法与原理 2、教学重点: 滚动转子式制冷压缩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特点;滚动转子式制冷压缩机的主要结构形式、主要性能参数和主要结构参数;涡旋式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3、教学难点 滚动转子式制冷压缩机的能量调节的方法与原理;涡旋式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六)第五章 冷凝器与蒸发器 1、基本要求: 冷凝器中的传热;冷凝器的结构;蒸发器的结构 2、教学重点: 冷凝器的结构;蒸发器的结构 3、教学难点: 冷凝器中的传热 (七)第六章 节流装置 1、基本要求: 手动节流阀的工作原理与结构;浮球节流阀的工作原理、结构型式与安装要求,能进行容量的计算;热力膨胀阀的结构与自动调节原理;内平衡热力膨胀阀与外平衡热力膨胀阀的工作原理;热力膨胀阀的工质充注、热力膨胀阀的工作特性及热力膨胀阀容量的确定方法;电子膨胀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电子膨胀阀的特点与性能;毛细管节流的基本原理;毛细管的选择与计算。 2、教学重点: 手动节流阀的工作原理与结构;浮球节流阀的工作原理;热力膨胀阀的结构与自动调节原理;内平衡热力膨胀阀与外平衡热力膨胀阀的工作原理 3、教学难点: 热力膨胀阀的工质充注、热力膨胀阀的工作特性及热力膨胀阀容量的确定方法;电子膨胀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八)第七章 制冷系统的辅助设备 1、基本要求: 润滑油的分离与收集设备;油分离器的种类、结构与工作原理;制冷剂的分离与贮存设备;制冷剂的净化设备;中间冷却器与回热器;紧急泄氨器;截止阀的作用、种类、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安全阀、压力表阀及止回阀的作用、种类、结构及工作原理;空调系统通风管道用阀的种类、结构及工作原理 2、教学重点: 润滑油的分离与收集设备;油分离器的种类、结构与工作原理;制冷剂的分离与贮存设备;制冷剂的净化设备;中间冷却器与回热器 3、教学难点 润滑油的分离与收集设备;油分离器的种类、结构与工作原理;制冷剂的分离与贮存设备;制冷剂的净化设备;中间冷却器与回热器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1 绪 论 2 2 2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 24 24 3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 14 14 4 离心式制冷压缩机 10 10 5 其它型式制冷压缩机 12 12 6 冷凝器与蒸发器 8 8 7 节流装置 6 6 8 制冷系统的辅助设备 8 8 合 计 84 84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编写依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2、大纲采用教材《制冷压缩机与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朱立主编。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验教学和课堂练习。 4、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结合制冷行业的新技术,重视直观教学,多采用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授课学时为56学时,根据学生素质、社会需求情况,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 6、相关教学内容要满足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要求。 执笔人:王 勇 审核人:樊 磊 《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学校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是进入专业理论和技能学习的一级重要台阶,是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的主干课和核心课。它的任务是,讲授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计算,使学生掌握从事制冷和空调设备的运用及其维护工作所必需的热工与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好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应用数学基础和工程制图,后续课程是制冷技术、空气调节系统、中央空调、流体机械与制冷压缩机、冰箱空调器及其维修、综合实训等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本课程涉及制冷装置的热力学基础、工质及其它介质的流动计算,制冷装置中换热过程的基本原理及计算。但只涉及到装置的热力过程,不涉及装置的结构、分类、选型及制造工艺等。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基础知识中的基本概念。 2.、掌握热力学基本定律、流体流动规律及其应用、热量传递基本方式和换热器基本热力计算方法。 3.、了解蒸汽和湿空气的热力性质及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原理。 4、掌握换热器的原理及传热的基本计算。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正确使用常用制冷工质热力性质图表。 2.、具有运用热工基础知识分析制冷循环的初步能力。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第一篇 工程热力学 第一章 工质及气态方程 1、基本要求 了解工质、热力系统、热力状态等热力学基本概念;掌握工质的基本状态参数及其单位换算;了解系统的平衡状态及其状态方程;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2、教学重点: 工质的的基本状态参数及其单位换算;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3、教学难点: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过程;对系统平衡状态的状态公理的理解。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基本要求: 了解准平衡过程、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的概念;了解功、热量与系统内能的概念;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深刻理解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熟练运用能量方程式解决压缩机、节流、换热器等装置的热和功的计算。了解比热的概念,能运用定值比热和平均比热进行简单计算。了解理想气体能、焓和熵的计算。 2、教学重点: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的应用;运用能量方程式解决压缩机、节流、换热器等装置的热和功的计算;比热和平均比热进行简单计算。 3、教学难点: 运用能量方程式解决压缩机、节流、换热器等装置的热和功的计算;理想气体能、焓和熵的计算。 第三章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及气体压缩 1、基本要求: 理解理想气体定容、定压、定温、绝热的过程方程、初终状态参数关系、过程曲线;了解多变过程;了解单级活塞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和理论耗功量。 2、教学重点: 理想气体定容、定压、定温、绝热的过程方程、初终状态参数关系、过程曲线。 3、教学难点: 理想气体定容、定压、定温、绝热的过程方程、初终状态参数关系、过程曲线;单级活塞式压气机理论耗功量的计算。 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基本要求: 理解热力循环的基本概念;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了解熵和温熵图的概念;掌握卡诺循环、逆卡诺循环的构成以及在P-V图和T-S图上的表示和经济性指标的计算。 2、教学重点: 热力学第二定律;卡诺循环、逆卡诺循环的构成以及在P-V图和T-S图上的表示。 3、教学难点: 熵和温熵图的概念;卡诺循环、逆卡诺循环经济性指标的计算。 第五章 水蒸气 1、基本要求: 了解蒸汽的基本概念和水的定压加热汽化过程;掌握常用工质蒸汽图表的使用方法。 2、教学重点: 水蒸汽图表的使用方法,利用水蒸气焓,熵图进行热力过程的分析计算。 3、教学难点: 水的定压加热汽化过程在P-V图与T-S图中的表示;利用水蒸气焓,熵图进行热力过程的分析计算。 第六章 混合气体和湿空气 1、基本要求: 掌握道尔顿定律及混合气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掌握湿空气湿度及相对湿度、饱和湿空气、未饱和湿空气、湿度比、含湿量等概念的物理意义及计算,并且能在湿空气焓-湿图上表示出湿空气的加热(或冷却)、绝热加湿、冷却去湿等过程,了解这些过程的特点,并进行热力计算。 2、教学重点: 混合气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湿空气的性质及焓-湿图的应用; 3、教学难点: 湿球温度的概念;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的计算。 第七章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1、基本要求: 掌握稳定流动基本方程及其应用;了解气体和蒸汽在喷管和扩压管中的定熵流动;掌握喷管流量的计算;理解绝热节流的概念及应用。 2、教学重点: 稳定流动基本方程及其应用;喷管流量的计算。 3、教学难点: 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的应用;绝热节流的应用 第八章 压缩蒸汽制冷循环 1、基本要求:了解压缩制冷循环及制冷剂的压焓图。 2、教学重点:无 3、教学难点:制冷剂的压焓图。 (二)第二篇 流体力学 第九章 基本概念 1、基本要求: 了解流体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主要力学性质、质量力和表面力的概念;了解流体的惯性、重力特性、沾滞性、压缩性和热胀性等物理性质。 2、教学重点:无 3、教学难点:流体的物理性质。 第十章 流体静力学基础 1、基本要求:了解流体静压强的概念及特性;掌握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及等压面的概念;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及其应用。 2、教学重点: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 3、教学难点: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 第十一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 1、基本要求:了解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连续方程和能量方程的物理意义;熟练运用恒定流连续性方程计算流速和压强;掌握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2、教学重点:柏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3、教学难点:柏努利方程的应用。 第十二章 流体阻力和能力损失 1、基本要求,了解沿程阻力与沿程损失、局部阻力与局部损失的概念。了解阻力计算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和作用,了解层流、湍流特征,掌握判别流态的方法。熟练掌握层流的沿程阻力计算,了解阻力分区图和紊流各区沿层阻力计算的基本思想,并能借助设计手册进行计算。掌握局部损失的计算,了解减少阻力损失的方法。本章可作层流、紊流的演示实验。 2、教学重点,判别流态的方法,层流的沿程阻力计算,局部损失的计算。 3、教学难点:局部损失的计算。 第十三章 管路的水力计算 1、基本要求:了解管路水力计算的任务及长管、短管、标准管径和限定流速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管路的计算;了解复杂管路的计算;熟悉管网水力的计算基础。 2、教学重点:简单管路的计算。 3、教学难点:复杂管路的计算;管网水力计算基础。 (三)第三篇 传热学 第十四章 稳定导热 1、基本要求:了解导热、导热系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傅立叶定律;掌握平壁和圆筒壁的稳定导热计算。 2、教学重点:傅立叶定律;平壁和圆筒壁的稳定导热计算。 3、教学难点:圆筒壁的稳定导热计算。 第十五章 对流换热 1、基本要求:了解对流换热的概念和对流换热的机理;了解影响对流换热的主要因素;理解相似理论的基本思想、相似准则、准则方程、定性温度和定形尺寸的意义和作用;熟练地利用准则方程计算大空间自然对流、管内受迫流动、流体横掠管束时的换热;能利用换热公式计算大容积沸腾换热、管内沸腾换热、竖管和竖壁的凝结换热。 2、教学重点:定性温度和定形尺寸的意义和作用;直管内层流、湍流换热计算。 3、教学难点:管外流体强制对流换热计算;大容积沸腾换热、管内沸腾换热、竖管和竖壁的凝结换热。 第十六章 辐射换热 1、基本要求:了解吸收、反射、透射、黑体、灰体、辐射强度等概念,掌握斯蒂芬—玻尔兹曼与基尔霍夫定律。理解有效辐射和角系数,了解两平行平板、空腔内物体与空腔内壁之间的辐射换热计算。 2、教学重点: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3、教学难点:物体间的辐射换热计算。 第十七章 传热与换热器 1、基本要求:了解复合换热的概念;了解传热过程、传热系数、传热热阻的概念;掌握传热基本方程式及其应用;了解增强和削弱传热的途径;了解换热器的基本型式;掌握传热温差的确定方法。 2、教学重点:传热基本方程式及其应用;传热温差的计算。 教学难点:传热基本方程式的应用。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1 工质及气态方程 4 4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0 10 2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及气体压3 6 6 缩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6 6 5 水蒸气 2 2 6 混合气体和湿空气 6 6 2 7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2 2 8 压缩蒸汽制冷循环 2 2 9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 2 2 10 流体静力学基础 10 10 2 11 流体动力学基础 10 10 2 12 流体阻力和能量损失 10 10 13 管路的水力计算 2 2 14 稳定导热 6 6 15 对流换热 6 6 16 辐射换热 2 2 17 传热和换热器 10 10 2 合计 96 96 10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是依据高职高专新教学计划编写。 2、本大纲采用教材《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黄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3、该课程将传统的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内容优化组合为一门课,内容贴近专业,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教学,尽量避免繁琐的公式推导,将重点放在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公式、定律的运用上,注重宏观的物理现象,不涉及微观的领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水蒸气、制冷剂蒸气图表以及湿空气图表使用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应用图表的能力。 5、相关教学内容要满足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要求。 执笔人:郭军利 审核人:樊磊 空气调节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制冷与空调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的主要任务是:讲授湿空气的物理性质、h-d图的应用、空调负荷及风量的确定方法等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空调系统的构成、空调原理和空气处理设备的特点,从而能进行一般空气调节的设计,并具有测试运转的技能,以适应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要求。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也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本课程是制冷与冷藏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系统地学完《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等专业基础课程,要求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湿空气的性质,h-d图的应用方法。 2、掌握空调负荷及风量的确定方法。 3、了解主要空调设备的特性及选择方法。 4、掌握空调方式、特点及方案确定原则。 5、了解空气分布器特性及风道布置要求。 6、了解消声、隔振及防火措施。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看懂空调系统图纸且具有借助手册、设备说明书等资料,查阅设备的有关数据和使用方法的能力。 有对空调系统及设备进行分析的能力。 3、能进行一般空气调节的设计。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绪论 基本要求: 了解空气调节的任务和作用,了解空调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2、教学重点: 空气调节的概念、性质、任务和作用。 3、教学难点: 空气调节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二)第一章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焓湿图 1、基本要求: (1) 理解并掌握有关湿空气及描述其物理性质的概念:压力、温度、含湿量、相对湿度、密度(比容)。 (2) 掌握湿空气焓湿图的组成,掌握其绘制方法。 (3) 掌握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4) 熟练掌握焓湿图的应用方法:确定空气状态,空气状态变化过程线,空气的各种处理过程在h—d图上的表示,两种状态空气混合过程。 (5) 了解空气状态参数的计算法。 2、教学重点: 湿空气物理性质的描述,焓-湿图的组成,应用其确定空气状态,空气状态变化过程线,空气的各种处理过程在h—d图上的表示,两种状态空气混合过程。 3、教学难点: 应用焓-湿图确定空气状态,空气状态变化过程线,空气的各种处理过程在h—d图上的表示,两种状态空气混合过程。 (三)第二章 空调负荷与送风量 1、基本要求: (1) 掌握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我国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的确定。 (2) 掌握夏季、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的确定原则和方法,以及我国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的确定。 (3) 理解并掌握室内各种热湿负荷的计算方法与原理:不透明围护结构得热量和冷负荷计算。通过透明围护结构进入热量及其他室内发热冷负荷的计算,室内各种冷(热)湿负荷的计算。 (4)理解并掌握空调房间送风量的确定原则和方法:热湿比的概念,确定送风状态点及送风量的原则和计算方法。 2、教学重点: 室内各种热湿负荷的计算方法与原理:不透明围护结构得热量和冷负荷计算。通过透明围护结构进入热量及其他室内发热冷负荷的计算,室内各种冷(热)湿负荷的计算。 空调房间送风量的确定原则和方法:热湿比的概念,确定送风状态点及送风量的原则和计算方法。 3、教学难点: 室内各种热湿负荷的计算方法与原理;空调房间送风量的确定原则和方法。 (四)第三章 空气的热湿处理 1、基本要求: (1) 了解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 (2) 掌握喷水室的结构、类型,用喷水室处理空气的方式、特点及系统组成,熟悉其处理过程在焓湿图上的表达。 (3) 熟悉用表面式换热器处理空气的方式、特点及系统组成。 (4) 了解空气的其他热湿处理方法、特点:各种加热、冷却、加湿、减湿处理过程,相关设备及系统组成和特点,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 2、教学重点: (1)喷水室的结构、类型,用喷水室处理空气的方式、特点及系统组成,其处理过程在焓湿图上的表示; (2)熟悉用表面式换热器处理空气的方式、特点及系统组成。 3、教学难点: 喷水室的结构、类型,用喷水室处理空气的方式、特点及系统组成,其处理过程在焓湿图上的表示。 (五)第四章 空气调节系统 1、基本要求: (1) 了解空调系统的分类方法。 (2) 熟练掌握新风量的确定方法和空气量的平衡计算。 (3) 熟悉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一次、二次回风空调系统)的组成、特点,掌握该系统空调方案的确定、计算及在焓湿图上的表达方法。 (4) 了解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原理和设备组成,了解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分类和特点,了解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几种主要控制方式。 (5) 熟悉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熟悉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新风供给方式,掌握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几种处理过程在焓湿图上的表示方法及计算方法。 (6) 了解局部空调机组的分类和特点,了解局部空调机组的不同应用方式。 2、教学重点: 新风量的确定方法和空气量的平衡计算。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一次、二次回风空调系统)的组成、特点,掌握该系统空调方案的确定、计算及在焓湿图上的表达方法。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组成和特点,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新风供给方式,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几种处理过程在焓湿图上的表示方法及计算方法。 3、教学难点: 新风量的确定方法和空气量的平衡计算。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一次、二次回风空调系统)空调方案的确定、计算及在焓湿图上的表达方法。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几种处理过程在焓湿图上的表示方法及计算方法。 (六)第五章 空调房间的空气分布 1、基本要求: (1) 理解并熟悉送、回风空气流动规律及物理描述方法。 (2) 熟悉空气分布器的类型特点及房间气流分布形式。 (3) 掌握房间气流分布的计算方法。 (4)了解几种气流分布性能的评价方法及特点。 2、教学重点: (1)送回风口型式; (2)气流组织形式、设计计算及其评价。 3、教学难点: 房间气流分布的计算方法。 (七)第六章 空调系统的全年运行调节 1、基本要求: (1) 熟悉室内热湿负荷变化时的运行调节方法。 (2) 熟悉室外空气状态变化时的运行调节方法。 (3) 了解半集中式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方法。 2、教学重点: 室内热湿负荷变化时的运行调节方法。室外空气状态变化时的运行调节方法。 3、教学难点: 室内热湿负荷变化时的运行调节方法在焓湿图上的表示。室外空气状态变化时的运行调节方法在焓湿图上的表示。 (八)第七章 空调系统的消声防振 1、基本要求: (1) 了解空调系统的噪声源和噪声的自然衰减。 (2) 掌握消声器消声量的确定方法。 (3) 掌握空调系统消声器的选择计算方法。 (4) 熟悉空调系统的防振措施及其计算方法。 2、教学重点: 消声器消声量的确定方法。空调系统消声器的选择计算方法。空调系统的防振措施 及其计算方法。 3、教学难点: 空调系统消声器的选择计算方法。空调系统的防振措施及其计算方法。 (九)第八章 空调系统的测定和调整 1、基本要求: (1) 熟悉系统空气动力工况的测定与调整方法。 (2) 熟悉系统热力工况测定方法。 (3) 了解系统调试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分析及其排除方法。 2、教学重点: 系统空气动力工况的测定与调整方法。系统热力工况测定方法。 3、教学难点: 系统空气动力工况的测定与调整方法。系统调试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分析及其排除方法。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1 2 2 绪论 2 第一章 空气及其焓湿图 4 4 3 16 16 第二章 空调负荷与送风量 4 7 7 第三章 空气的热湿处理 5 11 11 第四章 空气调节系统 6 4 4 第五章 空调房间的空气分布 7 4 4 第六章 空调系统的全年运行调节 8 2 2 第七章 空调系统的消声防振 9 6 6 第八章 空调系统的测定和调整 56 56 合计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根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编写。 2、大纲采用教材名称、出版社、主编。 《空气调节》 化学工业出版社 蔡炳鉴 主编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充分讲解,利用相关多媒体手段讲解; (2)结合实例讲解,并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掌握课程内容; (3)让学生多了解有关的空调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4)授课与自学相结合。根据学生情况可将少数章节做重点提示后,让学生自学,再通过课后作业或集体讨论、总结,检查自学情况。 4、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理论与实际要紧密结合; (2)补充相关手册的查阅方法。 5、特殊要求 (1)教学大纲适用于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与空调专业,学制三年。 (2)《空气调节》授课学时为40学时,实验学时为16学时。根据学生素质、社会需求情况,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 执笔人:肖玉灵 审核人:樊 磊 小型制冷装置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小型制冷装置》是制冷及冷藏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电工电子、热工与流体热工与流体力学、力学、制冷原理、制冷压缩机与设备、空调制冷与测控技术等知识后必修的一门课程。 小型装置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家用、商用制冷与空调设备的结构、原理及维修知识。本课程实验、实训力求贴近生产,强调实际、实用,突出能力培养。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本课程是在学完电工电子技术、制冷原理、制冷压缩机与设备等课程后学习的一门专业课。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电冰箱与空调器等单体小型制冷设备的结构、性能、常见故障的判断和维修技术知识; 2(熟悉电冰箱和空调器的结构、制冷系统和电气系统; 3(了解制冷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电冰箱与空调器常见故障检查与判断的方法; 2(具有对故障进行维修的实际操作技能; 3(掌握分体式空调器的安装方法。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绪论 基本要求:介绍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基本内容和要求。 (二)第一章 家用电冰箱 1、基本要求: (1)电冰箱箱体结构 了解电冰箱的分类、规格和型号,掌握电冰箱的箱体结构。 (2)电冰箱制冷系统 了解制冷系统的零部件,掌握电冰箱制冷系统的种类与特点。 (3)电冰箱电气控制系统 掌握压缩机电动机的起动与保护装置的工作过程,掌握温度控制器的工作过程,掌握间冷式电冰箱定时融霜装置的工作过程,学习电冰箱典型电路的分析方法,了解电冰箱电气控制新技术。。 (4)电冰箱检修技术 掌握电冰箱制冷系统的维修基本操作,掌握电冰箱开背修理技术,掌握无氟冰箱的检修技术。 (5)电冰箱常见故障判断与维修 掌握电冰箱制冷系统和电气系统常见故障的判断方法及维修方法。 2、教学重点: 电冰箱制冷系统、电冰箱电气控制系统。 3、教学难点: 电冰箱制冷系统的维修基本操作。 (三)第二章 商用电冰箱 1、基本要求: (1)冷藏柜 掌握冷藏柜的结构特点,掌握冷藏柜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掌握冷藏柜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电路连接。 (2)陈列柜 掌握陈列柜的结构形式,掌握陈列柜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掌握陈列柜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电路连接。 (3)小型制冰机 了解小型制冰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小型制冰机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电路连接。 (4)冰淇淋机 了解冰淇淋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冰淇淋机电气控制的工作原理及电路连接。 (5)小型冷饮机 了解小型冷饮机的结构与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了解小型制冷机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电路连接。 (6)商用电冰箱常见故障判断与处理 掌握商用电冰箱制冷系统和电气系统的常见故障判断方法与处理方法。 2、教学重点: 冷藏柜的结构特点,掌握冷藏柜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掌握冷藏柜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电路连接。 3、教学难点: 电器控制系统的分析。 (四)第三章 房间空调器 1、基本要求: (1)了解空调器的分类、规格和型号。 (2)窗式空调器 掌握冷风型窗式空调器结构组成,掌握热泵型窗式空调器结构原理,掌握电热型窗式空调器结构原理。 (3)分体式空调器 掌握挂壁式空调器结构原理,掌握柜式空调器结构原理,了解一拖二空调器结构原理,了解变频式空调器工作原理。 (4)空调器的检修与安装 掌握空调器的检修技术,掌握分体式空调器的安装方法。 (5)家用小型中央空调 了解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类型,了解风冷热泵式空调结构原理,了解多级分体式空调结构原理,了解风管式空调结构原理。 2、教学重点: 分体式空调器和柜式空调器的结构原理。 3、教学难点: 变频式空调器工作原理。 (五)第四章 汽车空调器 1、基本要求: (1)了解汽车空调器的特点,了解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趋势。 (2)汽车空调器结构原理 了解汽车空调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汽车空调器制冷系统的主要部件,了解汽车空调器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电路连接,了解典型汽车空调器电路的分析方法。 (3)汽车空调器维护与检修 了解汽车空调器的维护及检修方法。 2、教学重点: 汽车空调器制冷系统。 3、教学难点: 汽车空调器制冷系统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1 2 2 绪论 2 家用电冰箱 22 22 3 商用电冰箱 8 8 4 房间空调器 20 20 5 汽车空调器 4 4 合计 56 56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依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编写。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与实验相结合。 3、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4、注意把新产品,新技术适时引入教学内容。 5、实践性教学中,应让学生接触实物,多动手,尽可能创造条件在现场进行安装、调试和操作的训练。 执笔人:徐咏冬 审核人:樊 磊 制冷空调测控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制冷与空调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熟悉自动控制的基础知识、常用自动化仪表和元件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典型的制冷和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回路等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制冷与空调装置自动控制设计、安装维修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本课程是在学完电工电子技术和制冷原理与设备等专业基础课后学习的一门专业课。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自动调节的基础知识。 2、了解制冷与空调系统中常用自动化仪表和元件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制冷机的自动控制程序和安全保护措施。 4、掌握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程序。 5、了解制冷与空调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管理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正确安装、调试和使用制冷空调系统中常用的自动化仪表和元件 2、能借助资料查阅制冷空调新型自动化仪表和元件和有关数据、功能和使用方法。 3、掌握典型的制冷空调系统工艺自动控制方案。 4、能分析判断和处理电冰箱、空调器、工业制冷装置自动控制系统中常见故障。 5、根据控制要求,设计有关制冷装置自动控制线路。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绪论 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基本要求及发展趋势。 2(了解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 1、基本要求: (1)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2)自动调节系统的品质指标以及常用的控制器; (3)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 2、教学重点: 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控制品质和和双位、比例调节器。 3、教学难点: 双位控制、比例控制、积分控制规律的比较。 (三)第二章 制冷与空调装置的控制元器件 1、基本要求: (1)温度控制元件、压力控制元件、液位控制元件 、流体流动控制元件、湿度控制、程序控制元件、电器控制元件的基本测量原理。 (2)掌握温度控制器、压力控制器、液位控制元件、湿度控制元件、程序控制元件以及常用电器控制元件的使用方法、基本结构、操作维修方法和适用范围。 2、教学重点: 温度控制器、压力控制器、流体流动控制元件、电器控制器。 3、教学难点: 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四)第三章 制冷与空调装置基本控制电路 1、基本要求: (1)电气图形符号及其使用原则; (2)基本控制电路和保护电路; (3)理解并能完成制冷电动机的起动电路的设计与操作; (4)掌握制冷与空调装置常用的控制方法。 2、教学重点: 电气图形符号及其使用原则,电动机起动电路的设计以及基本控制与保护电路。 3、教学难点: 控制电路的设计。 (五)第四章 制冷机的自动控制和安全保护 1、基本要求: (1)掌握活塞式、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启停程序和安全保护措施,了解能量调节控制 方法。 (2)了解离心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压缩机的启停程序和安全保护措施,了解能量调 节控制方法。 2、教学重点: 活塞式、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自动控制和安全保护。 3、教学难点: 活塞式、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自动控制和安全保护。 (六)第五章 制冷系统的控制与保护 1、基本要求: (1)氨泵的控制电路与保护措施; (2)风机的控制电路与保护措施; (3)冷凝器的控制电路与保护措施; (4)蒸发器的控制电路与保护措施。 2、教学重点: 风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保护。 3、教学难点: 蒸发器的保护。 (七)第六章 典型制冷与空调装置的自动控制 1、基本要求: (1)掌握电冰箱、厨房冰箱、冷库、房间空调器等制冷设备的自动控制参数的设置; (2)掌握电冰箱、厨房冰箱、冷库、房间空调器等制冷设备自动控制线路的组成以及 工作原理, (3)了解中央空调的控制电路。 2、教学重点: 控制电路的分析。 3、教学难点: 控制电路的分析。 (八)第七章 微机在制冷与空调装置中的应用 1、基本要求: (1)掌握微机控制原理及组成; (2)掌握微机控制系统与制冷设备的接口技术; (3)了解微机在制冷与空调装置中的应用过程。 2、教学重点: 微机控制系统与制冷设备的接口。 3、教学难点: 微机控制原理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机动 1 2 2 绪 论 2 4 4 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 制冷与空调装置的控制 3 14 14 元器件 制冷与空调装置基本控 4 12 12 制电路 制冷机的自动控制和安 5 4 4 全保护 6 4 4 制冷系统的控制与保护 典型制冷装置的自动控 7 12 12 制 微机在制冷与空调装置 8 4 4 中的应用 56 合计 56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依据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学院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编写。 2、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课堂教学中应多采用实物教具和模型进行讲解,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注 意理论联系实际。 4、注意把新产品,新技术适时引入教学内容。 5、实践性教学中,应让学生接触实物,多动手,尽可能创造条件在现场进行安装、调试和操作的训练。 执笔人:徐咏冬 审核人:樊 磊 冷库工程施工与运行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冷库设计及施工运行管理》是制冷与冷藏专业重要专业课之一,其理论性、实践 性都很强。该课程以冷库设计,冷库制冷站设备安装库体施工及设备操作运行为主要内 容,主要讲授负荷计算、设备选型、设备安装及运行管理。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冷库设计及施工运行管理》是继《制冷原理》、《制冷压缩机及设备》知识点的巩 固加深和应用。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冷库分类、组成; 掌握冷库负荷计算、设备选择、保温防腐、 掌握机房布置、库房及设备安装施工的要点 掌握设备运行的正常标志,对故障进行简单的分析、排除 (二)能力培养目标 具有施工图识图及施工图预算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进行设备维修和管路安装的能力。 具有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故障处理的能力。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绪论 1、基本要求: 了解冷库分类、组成 了解冷库建筑特点 2、教学重点: 冷库分类、组成; (二)第一章 冷库建筑及施工 1、基本要求: 掌握冷库平面设计要点 掌握冷库围护结构隔热处理及施工方法 掌握冷库围护结构防潮处理及施工方法 2、教学重点: 冷库分类、组成;建筑特点;围护结构隔热防潮设计及隔热防潮材料。 3、教学难点: 冷库平面布置要点;隔热防潮施工。 (三)第二章 负荷计算 1、基本要求: 掌握库容及生产能力的计算 掌握冷间热流量的计算 2、教学重点: 负荷计算 3、教学难点: 负荷计算 (四)第三章 设备选型 1、基本要求: 掌握压缩机及机组的选型 掌握其他设备的选型 2、教学重点: 设备选型 3、教学难点: 设备选型 (五)第四章 冷库制冷系统 1、基本要求: 掌握冷库制冷工艺及流程 熟悉多种系统设计方案 熟悉系统节能方法 2、教学重点: 氨系统、氟系统 3、教学难点: 系统节能方案 (六)第五章 制冷管道设计 1、基本要求: 掌握管径的确定方法 掌握管道的布置原则 熟悉管道的防腐保温 2、教学重点: 管径的确定、管道的布置 3、教学难点: 氨管道布置原则、氟管道布置原则 (七)第六章 机房、库房设计 1、基本要求: 了解机房布置要点 了解库房布置要点 2、教学重点: 机房布置、库房(冷却间、冻结间、高温库、低温库等)布置 3、教学难点: 机房设备布置原则 (八)第七章 冷库制冷设备安装施工 1、基本要求: 掌握压缩机等设备安装要点 掌握管道防腐、保温及安装要点 熟悉初试车运行内容 2、教学重点: 设备的安装、管道的安装 3、教学难点: 设备、管道的安装 (九)第八章 制冷装置运行管理 1、基本要求: 掌握压缩机的运行管理内容 掌握其他设备的运行管理内容 掌握放空气、放油、融霜操作步骤 2、教学重点: 设备运行管理、放空气、放油、融霜操作 3、教学难点: 设备运行管理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训(践) 课堂练习 机动 6 6 绪论 12 12 冷库建筑及施工 6 6 负荷计算 14 14 设备选型 16 16 冷库制冷系统 10 10 机房、库房设计 12 12 冷库制冷设备安装施工 8 8 制冷装置运行管理 84 84 合计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编写依据: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制冷与冷藏专业教学计划 2、大纲采用教材名称、出版社、主编。 教材:《冷库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李建华 王春 主编 《冷库工程施工与运行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王一农 主编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 4、教学教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时数的分配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贯彻因材施教,在保证本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执行本大纲应 努力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执笔人:樊 磊 审核人:樊 磊 空调工程施工与运行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空调工程施工与运行管理》制冷与冷藏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的主要任务是:讲授空调工程施工准备、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进行一般螺杆式、活塞式、离心式和溴化锂吸收式中央空调系统的安装调试与运行管理。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空调工程施工与运行管理》是继《空气调节》、《制冷原理》、《压缩机与设备》知识点的巩固加深和应用。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空调工程的施工准备。 2(掌握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的安装与运行管理。 3(掌握风冷活塞式冷风机组的安装与运行管理。 4(掌握离心式制冷机组的安装与运行管理。 5(掌握溴化锂吸收式中央空调系统的安装调试与运行管理。 6(了解水质管理方面的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小四号宋体加粗) 1(能自觉严格遵守国家规范进行空调工程的施工及运行管理。 2(有对空调系统及设备进行分析的能力。 3(能进行一般空调工程的施工与运行管理。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绪论 1、基本要求: 了解空调的发展史 了解空调的分类、组成 了解空调工程施工的内容 2、教学重点: 空调的分类、组成 (二)第一章 空调工程施工准备 1、基本要求: 了解施工图预算 掌握基础施工及验收标准 熟悉施工机具和材料 2、教学重点: 施工图预算、基础施工、基础验收、施工机具、材料 3、教学难点: 基础施工及验收 (三)第二章 螺杆机空调系统安装调试与运行管理 1、基本要求: 掌握制冷循环系统的安装。 掌握冷却水系统的安装。 掌握冷媒水循环系统的安装。 掌握水管布置与新风回风管路的安装。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掌握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 了解制冷系统的维护与安全管理。 2、教学重点: 制冷循环系统的安装、冷却水系统的安装、冷媒水循环系统的安装、水管布置与新风回 风管路的安装、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 3、教学难点: 制冷循环系统的安装、冷却水系统的安装、冷媒水循环系统的安装、水管布置与新风回 风管路的安装 (四)第三章 活塞机空调系统安装调试与运行管理 1、基本要求: 掌握活塞式空调系统的安装。 掌握活塞式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 理解活塞式空调系统的故障及排除方法。 掌握空调系统设备的正常维修。 2、教学重点: 活塞式空调系统的安装、活塞式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活塞式空调系统的故障及排除方 法 3、教学难点: 活塞式空调系统的安装、活塞式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 (五)第四章 离心机空调系统安装调试与运行管理 1、基本要求 掌握离心式制冷机的安装及运行管理。 理解离心式制冷机的故障及排除。 了解离心式压缩机的维护。 2、教学重点: 离心式制冷机的安装及运行管理、离心式压缩机的维护 3、教学难点: 离心式制冷机的安装及运行管理 (六)第五章 溴锂机空调系统安装调试与运行 1、基本要求: 掌握溴化锂机组的安装。 掌握溴化锂吸收式机组的运行管理。 2、教学重点: 溴化锂机组的安装、溴化锂吸收式机组的运行管理 3、教学难点: 溴化锂机组的安装 (七)第六章 水质管理 1、基本要求: 了解冷却水的水质管理和水处理。 了解冷冻水的水质管理和水处理。 了解循环水系统的清洗与预膜。 2、教学重点: 冷却水的水质管理和水处理、冷冻水的水质管理和水处理、循环水系统的清洗与预膜 3、教学难点: 冷却水的水质管理和水处理、冷冻水的水质管理和水处理 五、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践) 课堂练习 机动 2 2 绪论 6 6 空调工程施工准备 24 24 螺杆机系统安装调试运行管理 18 18 活塞机系统安装调试运行管理 14 14 离心机系统安装调试运行管理 14 14 溴锂机系统安装调试运行管理 6 6 水质管理 84 84 合计 六、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编写依据。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制冷与冷藏专业教学计划 2.大纲采用教材名称、出版社、主编。 教材:《空调工程施工与运行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孙见君 主编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 4.教学教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时数的分配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贯彻因材施教,在保证本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执行本大纲应努力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执笔人:樊 磊 审核人:樊 磊 冷库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冷库设计》是制冷与空调专业重要专业课之一,其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该课 程以冷库设计为主要内容,主要讲授冷负荷的计算方法、设备选型、制冷系统方案的确 定、管道设计以及库房设计。 二、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的要求: 了解冷库的分类、组成 了解冷库维护结构的隔热防潮 掌握冷库冷负荷计算方法 掌握冷库制冷设备选型计算 学会运用制冷原理设计冷库制冷系统及机房、库房的设计 了解制冰原理及冰库设计 了解冷库的给排水工程 了解设计文件及冷库施工图 三、课程内容 绪论 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安排及教学目标 制冷技术与冷库的发展 教学要求 1、了解该课程内容、教学安排 2、了解冷库的发展史 第一章 概述 教学内容 冷库分类、组成 冷库建筑结构特点及平面设计 教学要求 了解冷库的形式和组成 了解冷库建筑特点 冷库维护结构的隔热和防潮 教学内容 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 冷库建筑的隔热材料 维护结构的隔汽防潮 冷库建筑的隔汽防潮 教学要求 1、 掌握冷库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及做法 2、 掌握冷库维护结构的隔汽防潮设计及做法 制冷负荷计算 (一)教学内容 1、 计算用基础资料和设计参数 2、 生产能力和库容量的计算 3、 冷间热流量的计算 4、 冷却设备负荷和机械设备符合负荷的计算 5、 制冷负荷的估算 (二)教学要求 1、 掌握制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制冷负荷的估算方法 制冷机器设备的选型计算 (一)教学内容 1、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选型计算 2、 螺杆压缩机的选型计算 3、 冷却设备的选型计算 4、 冷凝器的选型计算 5、 辅助设备的选型计算 6、 节流阀的选型计算 7、 氟利昂专用设备的选型 (二)教学要求 1、 掌握设备的选型计算 2、 熟悉氟利昂制冷系统设备的选型步骤 制冷系统 (一)教学内容 1、 制冷系统概述 2、 制冷系统方案设计 3、 氨制冷系统 4、 氟利昂制冷系统 5、 螺杆压缩式制冷系统 6、 热气旁通能量调节 (二)教学要求 1、 了解制冷系统的组成、方案的确定 2、 熟悉氨制冷和浮礼昂制冷系统及它们的不同点 制冷管道设计 (一)教学内容 1、 管径的确定 2、 氨管道布置 3、 氟管道布置 4、 管道支架 5、 管道的隔热 (二)教学要求 1、 掌握制冷管道的设计原理 2、 能够运用原理对氨、氟利昂系统进行管道设计 3、 熟悉管道隔热、防腐及管道吊、支架的做法 机房设计 (一) 教学内容 1、 机房布置的要求 2、 主要设备布置的要求 (二) 教学要求 1、 掌握机房布置的要求 2、 掌握设备布置的要求 第八章 库房设计 (一) 教学内容 1、 冷却间 2、 冻结间 3、 冻结装置 4、 冷却物冷藏间 5、 气调冷库 6、 冻结物冷藏间 (二) 教学要求 1、 掌握冷却间、冻结间、冷藏间的设计 2、 熟悉冻结装置 3、 了解气调冷库 第九章 制冷与冰库 (一) 教学内容 1、 盐水制冰 2、 其他制冰装置 3、 冰库设计 (二) 教学要求 1、 了解盐水制冰及其他制冰装置 2、 了解冰库设计要点 第十章 冷库给排水 (一) 教学内容 1、 给排水设计 2、 给排水设计实例 (二) 教学要求 1、 掌握冷库给排水设计要点 第十一章 设计文件及施工图 (一) 教学内容 1、 工程设计程序 2、 设计文件的编制 3、 施工图的绘制 (二) 教学要求 1、 了解工程施工程序和设计文件的编制 2、 运用AutoCAD2002进行冷库施工图设计 四、课时分配计划 总课习题教学内容 讲课 时 课 绪论 2 2 第一章 概述 4 4 第二章 冷库维护结构的隔热和防潮 4 2 2 基 第三章 制冷负荷计算 6 4 2 第四章 制冷机器设备的选型计算 8 6 2 本 第五章 制冷系统 8 6 2 第六章 制冷管道设计 4 2 2 内 第七章 机房设计 4 2 2 容 第八章 库房设计 6 4 2 第九章 制冷与冰库 4 2 2 第十章 冷库给排水 4 2 2 第十一章 设计文件及施工图 2 2 合计 56 38 18 五、说明 (一) 本大纲是根据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的要求而制定的,对招收 高中毕业的三年制大专执行。 (二)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在讲授有关冷库施工的基本知识外,必 须加强学生通过实践来充实理论,使之培养成为实用性人才。
本文档为【河南工业大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2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