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

举报
开通vip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 1. 小学教育心理学及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小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和阐释小学儿童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有关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的科学。是兼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两大领域的交叉学科。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它是一门兼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两领域的交叉学科。它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质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是理论与应用的结合。 研究对象: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儿童教育的特点和任务。 小学儿童发展和教育领域里...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 1. 小学教育心理学及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小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和阐释小学儿童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有关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的科学。是兼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两大领域的交叉学科。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它是一门兼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两领域的交叉学科。它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质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是理论与应用的结合。 研究对象: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儿童教育的特点和任务。 小学儿童发展和教育领域里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2. 发展 发展的概念:发展通常是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形成于20世纪初期。1879年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它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发展起来的。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进入了发展时期。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和角度丰富了教育心理学,促进了教育学的发展和繁荣。 3.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代表人物和著作) 18世纪和19世纪的三个重要人物(法国的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赫尔巴特)。裴斯 泰洛齐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应用教育心理学家”。1879年,德国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 理学实验室,同时也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尔被称为美国教育 心理学的先锋。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桑代克 被誉为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之父。 认知过程 基 4、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的分类) 础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 反 反 作 基 作 意志过程 用 个体心理 心理状态 础 用 表 个性倾向性 体 影 现 人的心理 现 响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 支 表 自我 兴奋与抑制 陪 现 社会心理 、 、 条件反射 调 反 重要内容 控 馈 有意性 人的行为 5、 科学的心理观 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心理师脑的机能,心里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现象的 观念性,心理活动的主观性,心理反应映的能动性,心理发展的社会制约性。 6、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时间及标志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学科。 7、什么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现实(事物)的个别属性的(主观)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现实(事物)的整体(所有)属性的(综合从而认识整体)的反映 记忆:人脑(与)对曾经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的反映。(或: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8、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整体、理解、恒常性 9、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和胎期环境的影响 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三、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四、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10、理解“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化是生物个体通过与所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资料、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儿童的社会化:儿童在特定的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由生物人转变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11、学习的准备及具体内容 学习的准备又可称作“准备状态”或“准备性”。它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包括: ?身体发展?动作技能水平?智力发展?情趣水平?人际交往水平?自我意识水平 12、学习的定义及涵义 学习是指由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持久变化及其获得这种变化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以基础知识为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它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和技能,而且还要发展智能,培养品德及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 13、学习的类型 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运动技能学习、认知学习和情感学习 根据学习过程的特征分类:试误学习、顿悟学习和模仿学习 根据学习的理解程度分类: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14.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启发意义 P (32-36) 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观点: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从广义上说基于条件作用学说。条件作用学说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S(刺激)和R(反应)之间的关系。在学习情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从而也导致各种各样的反应,一定的刺激和相应的反应联系起来,学习就发生了。 启发意义:1桑代克—系统的阐述了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并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和原则,成为西方最早,最系统的理论,为教育心理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他用动物学习的基本规律说明人类学习,把人类学习简单化,机械化,抹杀了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正是这些缺点和错误使他的理论带有生物化的倾向; 2巴甫洛夫—把条件反射作为学习的基本形式之一,但是人的思维活动,言语的形成,人的内部行为的改变过程并不能做出有力的说明和解释; 3斯金纳—肯定了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其操作技能培养和训练的方式以及程序教学的设计等,对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但是,斯金纳的学习理论和程序教学带有明显的生物学化,机械主义倾向,忽略了学习的认识过程的研究,抹杀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带有极大的片面性。) 15.认知学派的认知结构学习观 P (38)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的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他认为一切知识都是按编码系统排列和组织的,一个人的编码系统是不断变化和重组的。学习就是形成类别及其编码系统,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连结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的过程。因此,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获取知识,并通过把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的建构其知识体系。布鲁纳把学习分为三过程:1、新知识的获得 2、新知识的转化 3、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16.学习理论的流派及代表人物(注:每种具体的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的主要观点请看教材32—45页) ?、学习的联结理论:桑代克(学习的联结理论) 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操作 性条件反射学说)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奥苏伯尔) 认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皮亚杰)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罗杰斯 (发起人是马斯洛) 17 知识 知识是通过实践、研究、联系或调查获得的关于事物的事实和状态的认识,是对科学、艺术或技术的理解,是人类获得的关于真理和原理的认识的总和。总之,知识是人类积累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 18、陈述性知识及主要的表征形式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表征形式:命题、命题网络、表象、线性排序、图示。 19、知识学习的分类 (一)1(符号学习 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是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2(概念学习 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3(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又称判断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命题,必先获得组成命题的有关概念的意义。 (二)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2(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20、知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 感知、理解、巩固、应用 21、概念 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产物。 22、概念学习及其形式 概念学习是理解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的过程。包括概念的获得和概念的运用两个环节。 形式:概念的形成——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概念的同化——指将新概念纳入到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之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 概念同化学习形式的三种类型 1、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分为两种形式:1、派生类属 2、相关类属 2、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关系,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 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面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3、并列结合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23、原理学习及其两种形式 原理学习:学会在用言语叙述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根据规则对一类刺激做出相应反应,能在体现规则的变化情境中适当应用规则。 形式:例规法——属于发现学习。从若干例证中归纳出规则或一般结论的教学方法。 规例法——属于接受学习。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规则的教学方法。 24、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低年级的小学生思维虽然开始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难以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只有在中高年级才逐步学会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分析,但他们即使达到抽象思维水平,也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其思维主要带有直观具体性和外部片面性的特点,对学习材料的分析,主要限于直观行动方面,要依赖于实物或图形等;三、四年级是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时期,大多数儿童能借助分析和综合将以前积累起来的概念加以概括,不仅判断的数量在增加,而且判断中的直观因素被压缩到最少量,对客体的关系也能根据本质进行或多或少的说明。 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25、智力技能及其形成的过程 智力技能又称认知技能,是指个体在学习与生活中形成的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 形成过程:?活动的定向阶段 ?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 ?有声言语活动阶段 ?无声外部言语阶段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26、举例说明动作技能的形成的过程 1认知阶段:认知阶段是动作技能获得的初始阶段, 2初步掌握技能动作阶段, 3熟练阶段。(学跳舞的某个动作学习的过程)(可把叙述的语言设计一下) 27、智力技能形成有何特征(即:智力技能的特点) 1(内潜性 2(观念性 3(简缩性 28、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的类型 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类型:1、迁移的效果:正、负迁移 2、迁移发生的方式:特殊迁移、非特殊迁移 3、迁移的方向: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4、按内容分:知识、技能、能力、价值观的迁移 29、学习迁移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重点:是共同要素说、认知结构迁移说)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和武德沃斯----共同要素说:当两种情境中的刺激和反应相似或相同时,迁移才会发生,两情境中相同要素越多,迁移越大。 美国罗耶----认知迁移结构说(强调领会):迁移的程度取决于在记忆搜寻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或技术的可能性 30、品德及其心理成分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或倾向,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 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31、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因素P (254) 客观原因:1、家庭不良教育与环境的影响2、学校教育失误3、社会上的其他因素 主观原因:1、模糊或错误的道德认识2、异常的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薄弱4、有不良的行为习惯。 5、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产生不良行为的重要原因。 32、小学生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发展的规律 1从他律到自律(8-9岁之间), 2从效果到动机(6-7岁之间), 3从律他到律己, 4从片面到全面 33、如何矫正不良品德P(小学生不良行为矫正方法) (256) 1、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是非观念,认识是行为的先导,要矫正儿童的不良行为首先应该解决认识问题。 2、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 3、锻炼与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 5、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34、教师角色意识的构成P (343) 教师的角色意识一般由角色认知、角色体验和角色期待构成 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知。教师的角色认知就是教师通过学习、职业训练、交往等活动,明确了社会对教师这一角色的各种期望和要求,能将教师所充当的角色与其他职业角色加以区分。 角色体验是指在扮演一定的角色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评价和期待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有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之分。 角色期待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自己或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期待,包括自我形象和公众形象的两个方面。 35、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P (344) 1、父母的代理人2、知识的传授者3、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4、学生的楷模 以上是我们对小学教师角色的一般认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师在社会发展和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愈来愈显著,现代社会教师的角色与过去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1、新世纪的小学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者(2)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者 2、新世纪的小学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新世纪的小学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与合作者 36、教师的威信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 P (350) 教师的威信:教师因自身的知识、资历、声望、才能及其良好德品而形成的一种强烈吸引学生,使 学生产生以教师为榜样,对教师的言行思想加以认同和模仿的自然的影响力量,即教 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教师威信的形成 客观因素:1、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态度 2、教育行政机关及学习领导干部对教师的态度 3、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态度4、学生对教师工作的认识和态度等等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主观因素:1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和教学艺术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 2、教师的仪表、作风和习惯,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必要条件 3、师生的平等交往对教师威信的获得也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师生关系处于亦师亦友的平等地位学生容易产生近师、亲师、信师的心理效应;另一方面教师主动关心、爱护、体谅学生,满足学生理解和求知的需要)4、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获得具有较大的帮助 37、小学教师心理特征的特殊性P(367) 1、小学教师多才多艺 2、小学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能力: (1)具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必须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育语言 (3)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 3、小学教师具有童心 4、小学教师必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本文档为【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168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13
浏览量: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