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诗歌情感分析

高考诗歌情感分析

举报
开通vip

高考诗歌情感分析高考诗歌情感分析 一、课前热身 1.(201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 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答案】 (1)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春水渺茫,行舟远去,愁云惨淡,小舟渐行渐远,最后惟见比沙鸥还小的点点...

高考诗歌情感分析
高考诗歌情感分析 一、课前热身 1.(201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 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 (1)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春水渺茫,行舟远去,愁云惨淡,小舟渐行渐远,最后惟见比沙鸥还小的点点白帆。(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不觉愁云惨淡。)作者以景衬情、含蓄蕴藉地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绪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韵味十足。 (2)词人目送友人扁舟渐行渐远,不忍离开;天边愁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而此时夕阳还有“一竿红”,词人不禁心中生恨,怪催促者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全词没一句言离别,一“怪”已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反常心理正好表达了(反衬)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足见两人友情之深。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描写艺术和思想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的能力;能力层级D。鉴赏材料选自我国清代著名词曲家万树的《望江怨·送别》。 万树(1630-1688),字红友,一字花农,号山翁、山农,明常州府宜兴(今江苏宜兴县)人。他才思敏捷,学识明达,工词善曲,不仅是词学家,而且是著名戏曲文学作家。万树少年时即遭变乱,嗣后家境清寒,长期飘泊四方,历在山西、陕西一带游历。清顺治年间以监生游学北京,未得官而归。康熙年间入两广总督吴兴祚幕府作幕僚,一切奏议皆由其执笔,闲暇时作剧供吴家伶人演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终以怀才不遇,忧郁积劳成疾,拜辞吴兴祚回乡,不幸病死于广西江舟旅途中,终年仅58岁。 万树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词曲家,词曲风创新,硕果累累,其新编的《词律》对中国词坛的贡献尤为巨大,影响深远。 万树送别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淡雅含蓄、情景交融。《望江怨?送别》这首词运用比兴手法,以景衬情、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更加明显。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但所描绘的景致,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绪表现得缠绵婉恻,韵味十足。 分析题目:《望江怨·送别》顾名思义为一首送别词。以“送别”为主体的诗词,多为缠绵不舍之情。 分析词句:抓关键意象。词中“春江”“残照”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断送扁舟过”可见行人已远行;“愁云”“恨”可看出词人送别时的愁情别恨,最后一句“怪人催去早”, 可以看出残照尚有一竿高,送者心中生“恨”,偏又有人“催去早”,呼唤早点回去,又怎能不“怪”!怪者,埋怨、责备也。 概括词义:(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眼前春水渺茫,一望绵远,不见端际。词人目送行舟,一直望到远去的小舟过了树木的梢头,此时,愁如云积,小舟渐行渐远,最后船已不可见,惟见点点白帆,比沙鸥还小。这时刚好有人“催去早”,词人心中生恨,反倒责怪起催促者来,更感慨若非残照只余“一竿”高,怕还会与友人相叙一番吧。 解答问题: 第一问: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 这道题考的是分析概括场景。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分三步走:先总体概括,再进行细节分析,最后点明场景与氛围。 总体概括:在春天的傍晚,诗人在江别送别友人。 细节分析:前方江水渺茫,(词人)看着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部分;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 点明氛围:“愁云”一词点明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愁云惨淡”、“悲凉寂寥”。 形成答案:前四句描写了一幅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不觉愁云惨淡。 第二问: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这道题考的是结合语句,分析全文内容,概括思想情感。审读题干,抓住“怪”这个心理描写,着重分析其对抒发词人情感的作用。注意题干“结合全词”,梳理出全文的情感脉络,分析词人为何“怪”?“怪”什么?“怪”的情感怎么一步步展开。 答案:词人在友人的帆船出发之后仍旧不忍离开,目送扁舟渐行渐远,第一次渲染了不舍之情;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愁云”再次渲染出此人的离愁;看这时夕阳,还有“一竿红”,词人心中生恨,反倒怪起催促者来,怪其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这里的“怪”进一步反衬了“不舍”,此时情感已经得到三重渲染。“怪”的反常心理,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从而可以看出两人友情之深。 二、方法点拨 (一)看标题。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喜) 《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愁) 《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怜) (二)看作者。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三)看序注。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如: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四)看诗眼。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五)品意象。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只有领悟 “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例题精讲 【考点分析】高考对分析评价思想感情的考查角度是:概括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结合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分析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 【例题讲解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暮春【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变题】变式设问,触类旁通 1.结合××句子,分析诗(词)人的思想感情。 2.××句诗(词)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4.作者为什么要写××物?作者借此物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5.这首诗(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做简要分析。 【例题讲解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变题】变式设问,触类旁通 1.诗(词)人对××事件(人物、事物)的评价是怎样的?你是如何理解的? 2.……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3.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词)简要分析。 三、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进行分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了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因此,考生解答这道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示例】“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 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 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携归画栋修花口”即修补房梁上斑驳的花朵,“落花”表明是春末。前四句写燕子惜花故衔花,实则寄托了作者惜花伤春之情。后四句通过写“乌衣巷”的衰落,“王谢”家族的没落以此抒发痛惜衰败之感。 四、语文积累 1.古诗词常见意象。下面是对一些常见意象寓意的归纳。 【动物类】 (1)蝉:感身世,诉悲凉;痛别离,苦远游。 (2)鸿雁: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3)杜鹃: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 (4)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5)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植物类】 (1)柳:“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2)梅:“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 (3)菊: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4)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5)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6)芳草:以芳草喻离恨,喻所思之人,喻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自然现象类】 (1)明月:明月蕴涵思乡之愁。 (2)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 (3)黄昏、夕照: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4)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时令节日类】 (1)中秋: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2)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3)寒食: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 (4)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特定地点类】 (1)长亭: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2)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 (3)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相应题目。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解析:诗的题目“晚泊岳阳”——在外漂泊;再从自己“失江路”,渔人“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理解出作者的思归的情绪。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相应题目。(09四川卷)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相应题目。(宁夏海南卷)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4.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2) 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本文档为【高考诗歌情感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16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9-09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