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印度教.doc

印度教.doc

举报
开通vip

印度教.doc印度教.doc 印 度 教 一( 婆罗门教 1(印度青铜时代的宗教 印度河流域文明(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 or Harappa Culture,约公元前2300-1700年) 流行地区:印度河上游的旁遮普地区(五河地区,Punjab)——哈拉巴遗址(Harappa)、 印度河下游信德地区(Sind)——摩亨佐?达罗遗址(Mohenjo Daro) 文明创造者: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Dravidians) 宗教特征:崇拜牛、虎、蛇、树木等——动植物神崇拜、图腾崇拜;崇拜火神——自...

印度教.doc
印度教.doc 印 度 教 一( 婆罗门教 1(印度青铜时代的宗教 印度河流域文明(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 or Harappa Culture,约公元前2300-1700年) 流行地区:印度河上游的旁遮普地区(五河地区,Punjab)——哈拉巴遗址(Harappa)、 印度河下游信德地区(Sind)——摩亨佐?达罗遗址(Mohenjo Daro) 文明创造者: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Dravidians) 宗教特征:崇拜牛、虎、蛇、树木等——动植物神崇拜、图腾崇拜;崇拜火神——自然 崇拜;崇拜母神和林迦——农业生殖崇拜;崇拜三面长角男神——湿婆崇 拜, 2(婆罗门教(Brahmanism) (1)婆罗门教的早期阶段——吠陀教(Vedaism) 雅利安人(Aryans)的原始宗教 特点:多神教(Polytheism);自然崇拜(Nature Worship),对人格化的自然力量的崇 拜;英雄和祖先崇拜(Cult of Heros or Ancestors)。 形成时期:早期吠陀时代(The Early Vedic Period, c.1500-900 B.C.) 经典:《黎俱吠陀》(Rig-Veda):“吠陀”——“明”或“知识”(knowledge, sacred knowledge),《黎俱吠陀》意为“颂明”,即颂神诗集(The Veda of Verses or The Book of Psalms),共10章,1028首。 神明:“三十三天”、“诸天”、“提婆神”(devas),都是自然力和自然现象的人格化。 三界:天、空、地。 天界:伐楼那(Varuna)—“宇宙之主”,早期神王,水神,司法之神,维护 秩序与正义,《黎俱吠陀》10颂。 帝奥斯(Dyaus)— 天父(Dyaus pitar;Zeus pitar;Jupiter),《黎俱吠 陀》4颂。 太阳神—苏利耶(Surya),乘七匹七头红马牵引的战车,《黎俱吠陀》 10颂。 普善(Pusan or Pushan),意为“养育者”,乘山羊牵引的战车, 有保护牲畜的功能。 密多罗(Mitra or Mithra),白昼之神,常与伐楼那并列,《黎 俱吠陀》中对他的颂歌亦与伐楼 那合并,单独的颂歌只有1首。 娑维德利(Savitr),意为“生殖者”或“创造者”,全身金色, 驾双马牵引的金车。 毗湿奴(Vishnu),《吠陀》中地位低下,太阳神(a solar god) 之一,三步跨越宇宙的神话(天、空、地 三界),后成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 乌莎斯(Ushas)—黎明女神,苏利耶之妻或之女,双马童之母,《黎 俱吠陀》20颂。 空界:因陀罗(Indra),雷神、战神、神王,使用金刚杵(vajra or thunderbolt), 持弓箭,乘白象(Airavata),被称作“城堡破坏者”, 武士种姓崇拜之神,佛教的护法神“帝释天”或“天 帝释”(Sakra-devanam-Indra),《黎俱吠陀》250颂。 神话:杀死恶龙弗栗多(Vritra),劈山引水至大海; 伐由(Vayu),风神,速度最快的神,后期印度教中的西北方天王。 帕舍尼耶(Parganya),雨神,《黎俱吠陀》3颂。 阿帕斯(Apas),水神。 鲁陀罗(Rudra),风暴神(god of hurricane or the storm),死者之神(god of the dead),吠陀时代的湿婆原型,“兽主”(Lord of animals or Pasupati),《黎俱吠陀》3颂。 摩录多(Maruts),风神,风暴之神,鲁陀罗。 地界:阿耆尼(Agni),火神,灶神,伟大的祭司,《黎俱吠陀》颂歌数目仅 次于因陀罗。 苏摩(Soma),酒神、月神,《黎俱吠陀》颂歌数目仅次于阿耆尼,与 苏摩酒和苏摩祭有关。 娑罗室伐底(Sarasvati),河神,智慧神。 双马童(Asvins),天帝的双生神子,骑士神,《黎俱吠陀》54颂。 阎摩(Yama),冥王,佛教的“阎罗王”或“阎王”(Yamaraja)。 生主(Prajapati),创造之神,《黎俱吠陀》4颂,后与梵天(Brahma) 混同。 祈祷主(Brahmanaspati),祭坛的神格化,祭祀成功的保证。 阿修罗(Asuras=Ahuras),恶神,“非天”,居海底,寓意化的印度土 著。 罗刹(Raskas),魔鬼,其都城为楞枷,寓意化的印度土著居民。 早期的种姓制度:瓦尔那(Varna)——1 Aryans 2. Dasa or Dasi or Panis。 (2) 婆罗门教的形成 形成时期:晚期吠陀时代(The Later Vedic Period,900-600BC)或梵书时代(800-500BC)。 经典:《黎俱吠陀》(Rig Veda) 《娑摩吠陀》(Sama Veda),“歌咏明”,祭祀时歌唱的颂神诗,绝大多数从《黎俱 吠陀》中摘出,供苏摩祭(Soma sacrifice)使用,共1549首。 《耶柔吠陀》(Yajur Veda),“祭祀明”,大半从《黎俱吠陀》中摘出,部分(多为 散文咒语等)是新创作的。 《阿达婆吠陀》(Atharva Veda):“禳灾明”,巫术咒语集,魔教经典。 《梵书》(Brahmanas),吠陀经典注解集成,现存15部,如《百道梵书》(Satapatha-)、 《爱达罗氏梵书》等。 《森林书》(Aranyakas),隐士讲道用的课本,因在森林中传授而得名,现存四种, 主要传授神秘主义的神学理论。 《奥义书》(Upanishades,意为“神秘的论述”),或《吠檀多》(Vedanta,意为“吠 陀的终结”),上百部。 《法典》或《法经》(Dharmashastra or Laws),如《摩奴法典》(Manava Dharmashastra or Laws of Manu)。 (3)婆罗门教的三联神(Hindu Trinity or Hindu Triad or Trimurti) (i)梵天(Brahma),宇宙本原“梵”(Brahman)的人格化,男性神,创造之神(creative god),众神与众人之父(the father of gods and men)。其形象为四面(four faces or caturanana),四臂,白袍,骑天鹅或孔雀,或坐在毗湿奴肚脐生出的莲花上。 娑罗室伐底(Sarasvati),意译为“辩才天女”,梵天之妻,音乐、智慧和知识的女神(the goddess of music, wisdom and knowledge),《吠陀》之母(the mother of the Vedas),梵语天城体字母(the devanagari alphabet, Sanskrit)的发明者,美丽的四臂女神,坐莲花座,分别执花、棕榈页书、花环、小鼓,或两只手臂弹奏七弦琴。 (ii)毗湿奴(Vishnu):婆罗门教三大主神之一,印度最重要的受欢迎的神,被其信徒(devotees)奉为最高神(the supreme god),宇宙的保护者和拯救者,曾以诸多化身(avatars or descents or incarnations)救世,最重要的化身是罗摩(Rama)和黑天(Krishna)。通常呈现为美丽男子,四臂,蓝肤色,四手分别执轮宝(discus or wheel,象征创造和破坏的力量)、海螺(conchshell,象征存在的起源)、莲花(lotus-flower,象征太阳和毗湿奴肚脐生出的生命树)和仙杖(club,象征“知识的力量”)。 吉祥天女(Lakshmi),毗湿奴之妻,女性美的象征,幸运和繁荣的女神(the goddess of fortune and prosperity)。 (iii)湿婆(Shiva),婆罗门教三大主神之一,既是宇宙的创造者(creator),也是破坏者(destroyer),既是生殖神(fertility god),其象征为“林迦”(男性生殖器,lingam,a phallic shaped stone),又是苦行者(ascetic),也是“舞蹈之主”(Nataraja or Lord of the Dance)。造型为四臂、三目、两条眼镜蛇分别缠绕脖颈和手臂,青颈(Blue throat or Nilakantha),头发盘成苦行者的高髻,饰有一弯月牙和三叉戟,坐骑为公牛南底(Nandi)。 湿婆的妻子——雪山神女(Parvati)、乌玛(Uma,苦修的形象)、难近母(Durga,十臂骑狮子的女武士神)、迦利(Cali or Cali Ma,意为“黑妈妈”)、萨克提(Sakti)或德维(Devi)。 (4)主要教义 (i)梵我理论(The Theory of Brahmana and Atman): 梵(Brahman)乃宇宙之最高实体,世界之精力,生命之本原,呼吸之气,万物皆 生灭于其中。我(Atman),或译“神我”或“小我”,个人之生命或灵魂。梵与我皆 为世界之原质,梵即我,我即梵,两者并无本质区别,是为所谓的梵我同一理论。 大梵常住,小梵无常,受业力驱使,轮回转世,乃苦难之源,摆脱轮回,归于大 梵,是为解脱,达到无内无外,无生无死,永恒寂静的状态。 (ii)轮回转世(samsara, transmigration, reincarnation) 轮回转世观念(Samsara)可能源于土著达罗毗荼人的信仰,后被雅利安人吸收, 成为婆罗门教的基本信仰之一。该观念最早见于《黎俱吠陀》第10章,后成为《奥 义书》吠檀多学派的哲学基础,认为生物皆有灵魂,身死灵魂犹存,在生前行为 所造“业力”(Karma)驱动下,在生死诸道中如车轮般地转生,生生死死,轮回不 息。造善业得善报,转生诸善道;造恶业得恶报,转生诸恶道。 (iii)智慧解脱(Vimukta or Mukti or Muksa): (5) 制度与仪式 种姓制度(Varna, Caste or Jati):四大种姓,贱民、婆罗门至上。 四行期(the four stages of life):婆罗门教规定的教徒修行和生活历程:1. 梵行期 (Brahmacarinm, the stage as a student);2. 家居期(Grhastha, the stage as a householder);3. 林栖期(Vanaprastha, the stage as a contemplative);4. 遁世期 (Sannyasin, the stage as a ascetic)。 祭祀:重视祭祀,“祭祀万能”,如火祭、马祭、苏摩祭等。 苦行者或“圣人”(the holy men or Sadhus),传说中的“仙人”(rsi): 3. 印度教 (1) 印度教的形成与发展 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建立,婆罗门教复兴,形成所谓“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 湿婆、毗湿奴成为独尊之大神,大神之妻渐成显赫之女神,而昔日吠陀诸神则沦为新神附庸。6-7世纪出现密教和性力崇拜,继而出现印度教的思想家商羯罗、罗摩努闍等,奠定了印度教信仰的理论基础,一神教信仰愈显强烈。 南方的宗教运动:上层哲学潮流和下层敬信潮流。以商羯罗和罗摩努阇为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印度教上层与佛教等反对派进行辩论,把印度教哲学推上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们同时也是南方梵语文化的代表。商羯罗建立了一个一神论哲学体系,即“吠檀多派”,反对多元论,强调对梵天的绝对知识和智慧解脱。罗摩努阇则认为知识不是解脱的最重要的手段,虔诚的信仰才是最重要的。神无所不在,只要虔敬爱神,错误可以得到宽宥。以泰米尔圣人(信奉毗湿奴或湿婆的婆罗门)为首的南方基层的狂热宗教运动——敬信运动(巴克提运动Bhakti)则是用泰米尔语诗歌向人民宣传对神的爱,兴起于6、7世纪之间,从东海岸向西扩张,到10 世纪衰落。敬信运动以广大群众为对象,提倡信仰面前人人平等。广大低级种人民都可以参加祝神的节庆活动,人人都可以朝圣。表面上看,后者是对婆罗门正统宗教文化传统的挑战,实际上两者都是与异教为敌,以不同方式在南方推行雅利安文化,推行印度教的种姓制,巩固和加强婆罗门的统治地位。两者异途同归,彼此没有冲突。 商羯罗(Sankara, c.788-820),印度吠檀多派哲学家,婆罗门教改革家。生于南印度的摩拉巴尔,曾经遍游印度各地,进行传教活动。吸收佛教和耆那教部分教义,改称婆罗门教为印度教。融合大乘佛教的教义,以注释吠陀文献的形式,阐述并建立了绝对一元论或“不二论”的完整理论体系,认为现实世界只是摩耶(Maya, 幻像)而非真实,只有个人的精神“我”和宇宙的精神“梵”才是同一的,不二的真实存在,为印度教的“湿婆派”和“性力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罗摩努阇(Ramanuja, c.1017-1127)印度吠檀多派哲学家,印度教虔诚派先驱,生于南印度马德拉斯。早年曾就学于商羯罗学派,后感商羯罗“不二论”之不足,提出所谓“限制不二论”,毕生从事毗湿奴派传教活动。认为神、世界和“我”(个体灵魂)都是真实的,世界和“我”都依存于神,并为神的身体,神就是永恒和完善的“梵”,神的人格化表现或化身就是毗湿奴。宗教的解脱不是与梵合一,而是对毗湿奴的崇信和屈从,神的化身显示神的仁爱。其理论为毗湿奴教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虔诚派各流派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经典: (i) 各种《法典》((Dharmashastra or Laws))的编纂最后完成。 (ii) 两部史诗最后编定 (a)《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传说的作者是广博仙人(毗耶娑,Vyasa), 比两部荷马史诗的总合还要大七倍,十万颂,十九篇。 主要内容:婆罗多王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相互战争的史诗。恒河上游,一个以象 城为都城的王国由婆罗多族统治。国王叫般度,代替双目失明的哥哥持国治理国 家。般度死后,留下五子:坚战、怖军、阿周那、孪生的偕天和无种。因般度未 成年,持国即位。般度五子和持国的百子一起受教育。俱卢族嫉妒般度族的才能, 因王位继承问题矛盾尖锐,般度五子因持国长子难敌的阴谋诡计而被迫流亡。适 逢般遮罗国黑公主招亲,阿周那以高超武艺胜过其他求婚王子而娶黑公主为妻。 后黑公主成为般度五子的共同妻子。俱卢族(Kurus)被迫将西部国土让给般度族 (Pandus),般度族建天帝城,坚战为国王。但俱卢族人邀请般度族玩掷色子游戏, 结果般度族被赌输了,被迫放逐森林十二年。般度族兄弟在森林中忍受各种苦难, 度过了12年,朝拜了许多圣地和森林修道院,与隐居的仙人们讨论各种宗教和哲 学问题,经理许多冒险的事,从仙人那里听到许多神奇的古代故事。流放期满后, 俱卢族拒绝归还给他们土地,双方旷日持久的谈判没有结果,只好诉诸战争。双 方各有许多同盟者,全印度因而分为两个敌对的阵营。双方在“俱卢之野”集结 了百万大军,决战18天,俱卢族战败,几乎全部战死。但在胜利当夜,三个俱卢 族幸存的将领夜袭般度族的营寨,把对方全部消灭,只剩下般度族五兄弟和他们 的亲属黑天,因为他们恰好黑夜里不在营寨内。后来,阿周那的孙子继承了王位, 看破红尘的般度族五兄弟退隐到喜马拉雅山上。 史诗第六篇《毗湿摩》中的一部分——《蒲伽梵歌》(Bhagavad-Gita)实为一部 重要的哲学叙事诗,它着重记述了数论、瑜伽、吠檀多派的宗教哲学与伦理思想, 强调通过瑜伽的修持来使梵我合一,达到超越生死轮回的至高至善的境界。 (b)《罗摩衍那》(Ramayana):传说的作者为蚁蛭大仙(Valmiki),二万四千颂, 七篇。 主要内容:楞伽岛上的恶魔,强大的十首王罗波那令天神畏惧。 毗湿奴下凡为恒河流域阿逾陀国十车王长子罗摩,娶悉多公主为妻子,并被十车 王选中为王位继承人。后因十车王的第二个妻子施展阴谋诡计,国王指定婆罗多 为王位继承人,而将罗摩流放森林达十四年。悉多和弟弟罗什曼那追随之。十首 王罗波那劫悉多与楞伽岛。罗摩寻找妻子,帮助猴王哈努曼复位。猴王报答罗摩, 组成猴子和熊的大军,在罗摩统率下进攻楞伽岛。最后罗摩杀死罗波那,救出仍 保持贞洁的悉多,结束了流放期,回国复位。后来罗摩夫妇生活幸福和谐。 (iii)神话集:《往世书》(Purana): 古印度神话传说的汇集,相传为广博仙人所著,实为公元1世纪至10世纪逐渐 形成的一批典籍,大多数产生在印度教产生之后,因而为印度教各派信奉的重 要经典。现存18部(还有小《往世书》18部): 《梵天往世书》、《莲花往世书》、《毗湿奴往世书》、《湿婆往世书》、《蒲伽梵往 世书》、《那罗陀往世书》、《摩根德耶往世书》、《火神往世书》、《未来往世书》、 《梵转往世书》、《林伽往世书》、《野猪往世书》、《室建陀往世书》、《侏儒往世 书》、《龟往世书》、《鱼往世书》、《大鹏往世书》、《梵卵往世书》。 (iv)承认《吠陀》权威的正统派哲学 六论——数论(Samkhya)、瑜伽论(yoga)、胜论(Vaisesija)、正理论(Nyaya)、 弥曼差论(Mimamsa)、吠檀多论(Vedanta,商羯罗之学说) 各学派的学说不仅保存在大史诗中,也各有其经典。 (3)印度教的流派及其崇拜 毗湿奴派 8世纪后成为有影响的教派,其信徒为the Vaishnavas。该派的实际创立者为罗摩努阇(Ramanuja,1017-1137),认为万物的最高本体梵就是毗湿奴神,自我应通过与梵(神)的结合而获得解脱。具体表现为对梵(神)的虔敬信仰、敬奉和归附。无论男女贵贱种姓高低均可崇拜之,并由此获得解脱。经典称为“本集”(Samhita),有一些称为“阿格玛”(Agama,据说有108部)。 崇拜神祗:毗湿奴(Vishnu)及其诸化身(avatars);如罗摩(Rama)、黑天(Krishna)等;吉祥天女(Lakshmi);大鹏金翅鸟(Garuda,半人半鸟);神猴哈努曼(Hanuman,罗摩派崇拜对象)、罗什曼那(Lakshmana)、黑天的情人拉达(Radha)等。 毗湿奴派在神庙中举行敬神活动,设立毗湿奴及其化身的像和配偶吉祥天女的像。膜拜时不断默念神名并坐禅。信徒被要求修苦行和实行素食,并在额上划“U”。 毗湿奴派后演化出许多支派(the Vaishnava Sects): 罗摩派(Ramanandis):崇拜史诗《罗摩衍那》中的英雄人物罗摩(毗湿奴化身之一),妻子悉多和神猴哈努曼。只要默念罗摩的名字,真正对他表示虔敬,就可解脱。 黑天派:崇拜史诗《蒲伽梵歌》和《往世书》中的黑天(毗湿奴的另一化身),只要唱颂黑天,真正归附之,即可解脱。 扎格纳特派,黑天派影响下形成,极端的派别,崇拜毗湿奴的化身之一扎格纳特。宗教仪式极其狂热豪华。宗教活动中,教徒往往自我折磨和残害,甚至在大祭时投身于神像车轮下让车压死,以表虔诚。 湿婆派(Shaivism) 8世纪后成为有影响的教派,其信徒为the Saivas。商羯罗(Shankara,788-820)为该派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经典为“阿格玛”(据说有28部)。湿婆派教徒一般崇拜湿婆有毁灭世界的能力,也崇拜其创造世界(生殖)的能力,并修苦行,希望通过对湿婆的虔诚膜拜获得恩惠,最终得到解脱。 主要神祗: 湿婆(Siva or Shiva),或名“自在天”(Isvara)或“大自在天”(Maha-isvara)。 湿婆之妻雪山神女(Parvati)、乌玛(Uma)、难近母(Durga)、迦利(时母)(Cali or Cali Ma)、萨克提(Sakti or Shakti)或德维(Devi)。 象头神(Ganesa,Ganesha or Ganapati),湿婆教和毗湿奴教共同崇拜的智慧神。 塞建陀(Skanda),或名“六面子”(Karttikeya)或“童天”(Kumara)等,佛教之护法神“韦驮天”,战神,六头十二臂。 主要支派: 三相神湿婆教派(Kashmiri Shaivism):北方克什米尔地区流行,约9世纪形成。湿婆的三相一般指恐怖相(表示毁灭一切的能力)、温柔相(表示创造能力,即生殖能力)和冥想相(表明经沉思禅定而证悟一切事物的“真谛”。认为湿婆具有表现为世间各种事物的能力,自我须膜拜湿婆,以求与之合一。该派否认婆罗门的特权,主张只有信神方可解脱。 圣典派(Shaiva Siddhanta):流行于南印度,因较重视念诵和研究此派的圣典而得名。信奉的经典与许多是泰米尔文写成的,也有梵文的。该派在哲学上探讨万有的基本成分,分析湿婆神、个我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认为只有与神合一才能解脱。该派还视牛为神圣之物。 林伽派(Lingayata or Lingayats):因信徒持有(或佩带)林伽(生殖器,Lingam)标志而得名,而林伽是湿婆的重要标志。该派形成于12世纪以后,现在主要流行于南印度。该派在印度教中有些改良色彩,对吠陀权威和婆罗门至上表示怀疑,并反对歧视妇女,鼓励发育成熟后结婚和寡妇再嫁。 性力派(Saktism or Shaktism):印度教三大派别之一,其信徒为the Saktas。 主要崇拜对象: 湿婆之妻雪山神女(Parvati)、乌玛(Uma,苦修形象)、难近母(Durga,十臂骑狮女武士神)、迦利(时母)(Cali or Cali Ma,意为“黑妈妈”)、萨克提(Sakti or Shakti)或德维(Devi)。梵天之妻娑罗室伐底(Sarasvati),即“辩才天女”。毗湿奴之妻吉祥天女(Lakshmi)。恒河女神(Ganga)。 经典:《坦塔罗》(Tantra),64种,多散佚。 仪式:牺牲(祭品为动物、植物乃至人身);轮座(男女杂交);亲证(特殊的瑜伽实习);魔法,反对种姓歧视和寡妇殉葬制度。组织上分为左道(Vamacharis)和右道(Daksina),前者比较私秘和放纵;后者比较正规和公开。流行于印度的孟加拉、奥里萨和阿萨姆等邦。 近代印度教的新派别: 伽比尔教派(Kabirpanthis):印度教虔诚派领袖伽比尔(Kabir,1440-1518)所创,将印 度教的吠檀多哲学与伊斯兰教的苏菲派哲学结合,宣称宇宙的最高实在是“梵”、神或真主,反对偶像崇拜、种姓制度和歧视妇女,提倡“普遍的爱”。为后来锡克教的诞生奠定的思想基础。 梵社(Brahma Samaj),1828年由罗易(Ram Mohan Roy, 1772-1833)创建,奉梵天为唯一真神,主张改革印度教,反对偶像崇拜、种种清规戒律以及对异教的歧视,反对殉葬、童婚和多妻制,否定业报轮回,主张男女平等,重视社会福利和教育工作。 雅利安社(圣社)(Arya Samaj),1875年由达耶难陀?娑罗室伐底创建,主张改革印度教,反对偶像崇拜、种姓隔离和童婚,建立“吠陀社会主义”。 罗摩克里希那教会(Ramakrishna Mission) 印度教大会(Saratiya Hindu Mahasabha),印度教社团,其宗旨是组织全国性的印度教教徒联盟,,帮助宗教动乱中受难的印度教教徒,使被迫加入伊斯兰教者改宗印度教,推广印地语,宣传印度教节日,主张在印度建立以印度教统治的国家等。1951年部分成员另立人民同盟。
本文档为【印度教.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497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09
浏览量: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