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7中国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答案参考资料.doc

2017中国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答案参考资料.doc

举报
开通vip

2017中国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答案参考资料.doc2017中国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答案参考资料.doc 中国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一 认真阅读教材上编第四章《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并回答下列问题。 一、用各三百字左右的篇幅介绍三部话本、拟话本的代表作品。 在小说话本、拟话本中最具有进步意义和艺术魅力的是描写爱情的篇章。 1、 话本、拟话本的爱情故事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这反映了市民阶层对于生活与爱情关系的理解,不仅富有宋元两朝的时代特征,而且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代表作品《卖油郎独占花魁》中,莘瑶琴色艺双绝...

2017中国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答案参考资料.doc
2017中国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参考资料.doc 中国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一 认真阅读教材上编第四章《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并回答下列问题。 一、用各三百字左右的篇幅介绍三部话本、拟话本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作品。 在小说话本、拟话本中最具有进步意义和艺术魅力的是描写爱情的篇章。 1、 话本、拟话本的爱情故事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这反映了市民阶层对于生活与爱情关系的理解,不仅富有宋元两朝的时代特征,而且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代表作品《卖油郎独占花魁》中,莘瑶琴色艺双绝,善吟诗作画,为临安首妓,与她交往的都是公子王孙、官宦阔商。她本想在衣冠子弟中找一个可靠的归宿,但转眼五年过去,并无一人“知心着意”,毫无结果。那时,在她的眼中,出身卑微的卖油郎------“倒了你卖油的灶,还不够半夜宿钱” 的秦重贱如尘土。她心里装得全是有名称的子弟。后来在酒醉之余,竟然还念念不忘:“这个人,我认得他,不是有名称的子弟,接了他,被人笑话。”谁知夜来喝的烂醉,得到秦重的悉心照料。她当时也曾动过心:“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知情识趣,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一人。可惜是市井之辈,若是个衣冠子弟,情愿委身事之。”但是仍在犹豫。后来她遭到官宦子弟的百般蹂躏,衣冠子弟们撕下温柔敦厚的面纱,露出了狰狞面目。她才明白这几年的浮艳奢华生活只是南柯一梦,绚丽的生活画图只是肥皂水吹起的五彩泡,艳冠群芳的花魁只是王孙公子的潜兴之物,她终于认清了衣冠禽兽的本质。于是,面对忠诚善良的小本经济人秦重,她吐出了“我要嫁你”的心声,小说以生动曲折的情节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情实感、忠诚体贴才是爱情的基础。 2, 话本、拟话本爱情篇章的主题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贞操观念和等级观念以及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争取自由婚姻等内容上。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孙润与刘慧娘、裴正与徐文哥两队夫妇,因为巧合误会,全部违背了当初的父母之命。这也是典型的宣扬自由恋爱的优秀篇章。在这类作品中,女子的地位也有了明显提高。她们不仅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不像在以前的小说中,只作为被嘲弄和被同情的角色出现。她们不满封建社会父母媒妁对自己命运的安排,努力挣扎着寻求一条通向幸福的道路。虽然这种挣扎是痛苦的,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很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但她们的奋斗毕竟冲击和动摇了千百年来的封建礼教,而且有些人取得了胜利。尽管这种胜利有点是表面的、短暂的,甚至是痛苦的,这些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婚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荒缪残忍,抨击了封建家长的虚伪和专横;向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展示了一条通向光明幸福却布满荆棘甚至充满血腥的奋斗之路。在理学纵横的明代,不能不说这具有强烈的反叛色彩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3, 歌颂赞扬劳动人民淳朴正直、友爱仁义、拾金不昧等美德也是优秀话本、拟话本的一个重要内容。代表作《施润泽滩阙遇友》中的养蚕农民施复,凭着风调雨顺和夫妻辛勤劳作,可以勉强度日。一次,他在路上拾得两锭 1 银子,也曾想据为己有,用它再添一张织机,扩大生产,多挣些利息,改善生活;但淳朴善良的本性很快使他打消了这个念头:“若是客商的,他抛妻弃子,宿水餐风,辛勤挣来之物,今失落了好不烦恼........或者与我一般苦挣过日,或卖了绸,或脱了丝,这两锭银子是养命之银.......”于是他忍饥挨饿,等候失主,归还银子,回家后“夫妇二人,不已拾银为喜,反以还银为安。” 二、话本、拟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和前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相比,在爱情观念、人物形象上发生了哪些新变, 在爱情观念上:1、话本、拟话本的爱情故事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2、话本、拟话本爱情篇章的主题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贞操观念和等级观念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争取自由婚姻等。 在人物形象上:话本、拟话本对人物的描写具有特殊性、细致性和多样性。1、特殊性表现在人物描写上的“奇”,非常注重人物描写的个性化。比如:杜十娘、莘瑶琴、玉堂春,三人都是色艺双绝的妓女,都向往自由、渴望爱情;但她们却都有各自不同的风姿。杜十娘深沉老练、莘瑶琴质朴单纯、玉堂春机智泼辣。2、细致性十分明显,如《刘小官雌雄兄弟》写小酒店掌柜刘公在风雪天救起一个60多岁的老头,就用了4000多字。《苏小妹三难新郎》写秦少游与苏小妹进入洞房后的“三难”就用了将近5000字的篇幅。3、人物的多样性,比如:综合环境、人物身世等特点;利用矛盾冲突描写人物的行动;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心理活动;通过想象夸张塑造带有传奇色彩的理想形象等等 三、前人认为话本、拟话本“主意则在述市井间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话本、拟话本是中国古代承前启后的白话小说,其作者博古通今,大都熟悉前朝故事,不仅熟悉下层人民生活,与当时的市民阶层生气想通,而且富有表现生活的艺术技巧。听众也是以下层小市民为主,所以内容也是写下层民众生活,以描写人物为中心,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语言是白话口语,下层小市民在听众数量上占了绝大多数。另外,讲史话本的作者大都地位低下,其听众和观众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因而,讲史话本的思想观点比正统诗文进步,较为接近人民群众,所以说话本、拟话本“主意是在讲述市井间事。” 四、结合作品分析话本、拟话本是如何运用“巧合”的手法来安排情节的。 所谓“巧合”,就是偶然性。偶然性是由必然性决定的,作品中的“巧合”来源于社会,又经过提炼加工,就是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反映生活真实,体现客观规律,又富有艺术魅力。比如《错斩崔宁》的“巧”值得一提,作者安排情节,处处抓住一个“错”,在“错”的背后又处处强调一个“巧”。刘贵戏言,二姐出走是“巧”,静山大王杀刘贵是“巧”,崔宁与二姐清早结伴同行是“巧”,刘贵与崔宁的财物正好都是十五贯更是“巧”, 2 表面看来这些“巧”是偶然的;而在“巧”的背后,是封建礼教和司法制度两把杀人的刀子。这里的“巧”表现了社会的本质和客观规律。试想,如果不是社会上普遍存在买卖妻妾的现象,刘贵怎能如此戏言,陈二姐又怎么会轻易信以为真,如果没有“男女同行、非奸即盗”的社会舆论,崔宁和陈二姐又怎会被“错绑”、“错杀”。正因为《错斩崔宁》中的“巧”戳到了当时社会的要害,所以情节的发展既扣人心弦,又合情合理。听众和读者既因为始料不及而不断称奇,又因为总在情理之中而频频叹服。 中国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二 认真阅读《水浒传》原著、教材关于《水浒传》的论述及相关研究论著,并以小组形式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讨论时,每组选择两个题目集中讨论;每人须在二者中选择其一做五百字左右的发言,并注意其他同学的观点。讨论之后,请用各150字摘要记录三位同学的发言,并将自己的发言整理提交。 讨论题目 (1)《水浒传》所描写的是否“农民起义”, 答:《水浒传》是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替天行道”,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峰巅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终于葬送了起义事业。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小说以高俅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作者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正是他们狼狈为奸,渔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挺而走险,奋起反抗。小说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2)如何看待《水浒传》鱼龙混杂的人物群像, 答:《水浒传》描写的是一个时代下由于各种各样原因导致各个行业不堪所迫,转而投身绿林,而这108将就是其中的代表。也就是说,《水浒传》中的人物虽然看起来鱼龙混杂,但实际上这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3 全书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张顺、吴用、鲁智深等英雄形象。 例如:林冲:他是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的典型代表。他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超群,既有不甘屈辱的英雄本色,又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小人之下”的怨气。但教头的地位,舒适的家庭,又使他安分守己,怯于反抗。高衙内在大庭广众之中调戏他的妻子,他忍了;中了高俅的圈套,被发配沧州,他忍了;野猪林差一点儿丧命,他又忍了;到了沧州,他还是准备继续忍下去,被发配充军还幻想有一天能回来“重见天日”。但是,高俅父子为了谋害他,竟然派人到沧州火烧了大军草料场,要把他活活烧死。在这种情况下,他才手刃了仇人,毅然上了梁山。可以说《水浒传》里的人物形象各有千秋,都有自己所特有的性格和特点,作者生动的塑造了他们,所以才使读者百看不厌,成为名著。 (3)如何理解《水浒传》的招安描写, 答:由于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不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是辽、金等国贵族与宋朝人民的矛盾,所以,“招安”是时代的要求。 “招安”在当时的确是比较为社会所肯定的。广大人民宁愿受宋朝汉族地主阶级的统治,也不原受外族的欺凌。宋朝再腐败软弱,也是一个先进的封建王朝,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金人,元人武力再强大也是一个刚从氏族社会转化而来的尚保存着奴隶制残余的落后氏族。作为一个先进的民族,遭受落后民族的奴役,如此民族奇耻,凡是有自尊心的人们无不义愤填膺,摩拳擦掌,痛心疾首地发出“驱除鞑虏,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的呼声~因此,起义军接受招安,和统治阶级共同抗击外敌,正是一种顾全大局的行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积极意义的。主要有4点: 1、宋江等怀有“保国安民”的思想。要“平虏保民安国”,只有受“招安”一条路。 2、宋江等受“招安”还有梁山泊山寨的内部原因。 3、宋江、吴用、卢俊义等主要首领都主张“招安”。 4、从梁山泊山寨的长远来说,要避免覆灭只有接受“招安”。 宋江之所以不顾弟兄伙反对,存心谋求招安,说到底是出于一个废除私有财产制的乌托邦愈演愈烈的财政危机。他的亲弟弟宋清是梁山的“财政部长”,对梁山泊三天两头排筵设宴的难以为继,知道得最清楚。而这是成天酒足 4 饭饱叫嚷杀人的李逵们并不关心的。要解决越来越多的人吃饭及梁山以后的发展,光靠前期的打家劫舍已不可能满足,而梁山又没有多少从事生产财富的人,乌托邦的破灭促使梁山接受“招安”以获取朝廷的物质支持。 另外,受“招安”的重要目的是“平虏保民安国”。 征辽是宋江等人的爱国主义的主要表现。征方腊是为国家统一和人民的安定。 征辽、征方腊是招安后的两大正义的行为。有了梁山英雄的“招安”,才有征辽、征方腊,才能达到宋江等人“平虏保民安国”的目的。 《水浒传》中的一百八将有十分之八在征方腊中相继牺牲。之后,这支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队伍,彻底毁灭。这个悲剧形成的原因当然不在梁山英雄本身,并不在宋江的“招安”和征方腊,而是在于宋朝奸臣当道,朝廷腐败。正是这些朝中奸臣才是造成如此悲剧的罪魁祸首。 (4)《水浒传》有哪几种结局,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5)《水浒传》的悲剧性体现在哪里, 答:就《水浒传》全书来看,宋江等人的起义造反的背后是封建王朝弊端的清晰反映,也是当时社会人没为你生活的深刻反映。《水浒传》中人物的刻画,让读者既体会到他们身上反抗暴政和强权的斗争精神,更体现在人物抗争过程中命运的悲剧想。 总的来说,水浒人物悲剧性的命运有着众多的原因,包括社会的,自身的,历史的等等。 以林冲为例,林冲由一个安分守己的、还算拥有美满家庭和优良地位的人物。最终走向杀人放火、疾恶如愁的地步。这不能不让人深刻反省这样的后果背后所反映的问题。 水浒众多人物身上都有着类似的悲剧性。人物在和命运抗争中,面对黑暗势力的压制和压迫,人物能够奋力的去反抗,但在如此强大的势力面前,人物的命运又似乎显得那么渺小和单薄。很多人物在最后的命运都是凄惨的.而在这许许多多的人物悲剧命运中,我们不能不感叹人物自身的遭遇,又不能不为这苍凉的世态而惋惜、痛恨。 在这样的状况下,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命运发咋矛盾特征使得人物不得不与命运斗争、挣扎。为了生存,采取暴力手段的方式在面对封建势力的残酷打击后又显得微不足道。这便是悲剧的根源. (6)如何评价《水浒传》中的江湖文化, 答:《水浒传》的核心内容就是写一群江湖好汉,基本精神就是宣扬江湖义气。 南宋时期,朝廷腐败,贪官当权,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水浒传》中许多重要人物都是被官府所迫,逼上梁山。所以说,梁山好汉的大聚义绝非偶然。但要说这是一场农民起义,还是十分勉强 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并没有真正起义。一开始就那么几个好汉加几百兵马,可能没有起义的资本。过了一段时间,兵马有几千了,却并未像一般的起义军,有攻城略地的方略,有“均贫富”之类的纲领,带领群众,杀向皇都,夺取 5 政权。好汉们只是聚义于梁山,在周边小城打打仗,然后去大城中闹闹事,仅此而已,怎谈得上起义,最后,兵精粮足,连朝廷都认为梁山“贼势浩大”,可宋江却想投降朝廷。 宋江举着“替天行道”的大旗,要“反贪官不反朝廷”。其实这很可笑。贪官在哪里,在朝廷;谁能管得住贪官,朝廷;贪官为何腐败,因为朝廷腐败,皇帝无能,所以形成了朝廷是贪官、贪官是朝廷的尴尬局面。正因如此,宋江攻击的目标也出现问题,“反贪官不反朝廷”就自相矛盾了。梁山好汉的悲惨结局其实早就被这“反贪官不反朝廷”的方针牢牢锁定~这大旗一举,更谈不上什么起义。 江湖义气,是《水浒传》的主旋律。智取生辰纲,是结义而行。落草梁山,也是义气使然。“替天行道”,招安朝廷,全碍于宋江哥哥这么做,做兄弟的就得听着,全是江湖义气支配着。李逵都讲了“杀到东京,夺了鸟位”的狠话了,也只有听的份。连吴用这样的明白人也被义气所左右。 (7)水浒英雄中你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8)《水浒传》的艺术魅力何在, (9)水浒故事长期流传不衰,并被不断搬演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三 《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的经典之作,请认真研读《西厢记》原著、教材中有关《西厢记》的论述,并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在下列参考论题中任选其一,自拟题目,写字数一千五百字左右的小论文一篇。(预留三页) 1、张生形象之我见。 2、崔莺莺形象之我见。 3、红娘形象之我见。 答:在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家生婢女”红娘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剧中的红娘有着过人的胆识和才干,心直口快,泼辣爽直,重情重义。可以说,《西厢记》没有红娘,情节将惨淡无光,而崔、张的婚事也可能只是个泡影罢了。红娘形象代表了正义、智慧和力量,也代表了在当时社会前提下女性理性的觉醒和主体意识的萌动。 红娘性格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她的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和她的正义感,这也是她性格中最闪光的地方。剧中一开始就说她是相国之女莺莺的贴身丫鬟,老夫人让她服侍莺莺,让她“行监坐守”。但是,在莺莺和张生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时,她主动站了出来为两人穿针引线。比如在“酬韵”一折中,莺莺和张生隔墙吟诗,红娘催促道:“姐姐,有人咱家去来,怕夫人嗔着”。此时连张生都怨她“不做美的红娘忒浅情”。但是,当两个人历尽坎坷即将成婚之时,老夫人的赖婚,激起了她的不平和正义感,于是她更加义无反顾的帮助,尽一切力量将两人撮合到一起。当张生绝望不知所措时,红娘主动为其出谋划策,让张生在夜晚趁莺莺在后花园烧香时通过琴声以明心志,并且不再催促莺莺回去,而且借口“瞧夫人一会”,有意让出空间让他们充分的交谈。当莺莺请她去看望张生,她没多作推脱就答应了。她感谢张生一封书信救了“俺一家儿性命”,她同情莺莺、张生婚姻的受挫,她更为夫人的 6 “失信”而不平。显然,红娘是一个恩怨分明,重情重义,有着强烈正义感的奴婢,而不是一个惟命是从、唯唯喏喏的丫鬟,这也是她最终违背夫人之命,热心帮助莺莺、张生走向团圆的根本原因,也是她个性之所在。 红娘的正义还表现在她充满反叛精神。按常理来说,崔、张的“自由”婚姻,在充斥着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下,应该算是大逆不道的,但红娘作为一位老夫人派来"看守"小姐的丫头,不仅不提醒“主子”,反而“推波助澜”,还成为这场婚姻得以美满结局的主要的牵线搭桥之人。在"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宗旨下,红娘是一个美好的化身,是美满婚姻的代言人。在这场叛逆的婚姻中,红娘不畏老夫人严词,几次三番周转于崔张之间,为他们安排月下听琴,并有晓夜奔走,传书递简等一系列行动,反映了她对这场恋情的支持,对真情的尊重,以行动表现了红娘的反叛精神。 红娘的可爱之处还表现在她机警聪明,有高度的警惕心和保护意识又富于同情心,她常在崔、张的爱情处在“矛盾期”的时候,以其特有的机警使矛盾获得解决。在为崔张二人撮合过程中,她知道莺莺有“撮盐入火”的性子,有“心肠儿转关”的狡狯,于是她处处试探、揣度,照顾着小姐的自尊心,忍受着怀疑和指责。而张生是个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年书生,在追求莺莺时不时流露出狂热的态度,他的深情和弱点都呈露在外面。于是红娘又不得不警惕着张生。同时,做为这场婚姻的一大障的老夫人,红娘依旧需要谨慎着,这样,一个小小的人心丫鬟夹杂在小姐,张生,老夫人三者之间,她担承着种种压力,却义无反顾地为别人合理的追求竭心尽力。而王实甫愈写红娘的 “两下里做人难”,愈写这“缝了口的撮合山”在困境中巧妙周旋,就愈能生动地表现她机智倔强的个性,这也是她能在相国府应变自如,独善其身的诀窍。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此的一个代表着健康的生命,富有生气的丫鬟形象是带着理想化成分的。剧中说她是个丫鬟,但是我们却很难看出真实的尊卑主仆身份,放眼望去几乎“人人平等,富有民主”,说她是丫鬟,她却老是处在居高临下的地位上,无论张生的酸腐、莺莺的矫情,还是老夫人的固执蛮横,都逃不脱她的讽刺、挖苦乃至严辞驳斥。主子小姐一会儿叫她“小贱人”,一会儿改口叫她“姐姐”;老夫人骂她“小贱人”,但是一番理论过后,又不得不服软的说“这小贱人也道的是”,马上又肯定了她。如此的一个敢与老妇人抗衡,与小姐戏弄的“放肆的大胆的”丫鬟形象在当时实难找的到。这不得不说是作者理想化的塑造,更进一步来说是对女性命运的同情,或者叫对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期望和呼唤吧~ 在《西厢记》的时代里,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十分艰难的,千百年来她们一直处于一个依附从属的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教条更为沉重的制约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然而,在红娘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礼与法”道路上探求个体的人生价值,主宰自己命运的真实情况。她是这个社会正义的化身(即使有理想成分),是这个社会的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元代女性理性的觉醒以及主体意识萌动的现状,而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 4、《莺莺传》和《西厢记》中的张生之比较。 5、如何看待崔张故事的发展演变。 6、如何评价崔张之间的爱情。 7、如何看待《西厢记》的故事模式。 8、如何看待《西厢记》中的老夫人形象。 9、《西厢记》的艺术魅力何在。 7 中国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四 认真阅读杂剧《梧桐雨》和传奇《长生殿》原著,以及教材下编第十章《长生殿》,回答下列问题。 一、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是古代小说戏曲的重要题材,请用各三百字左右的篇幅介绍三部关于这一题材的古代小说戏曲作品。 答:1、元曲家白朴的杂剧《梧桐雨》,写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日久,太平无事,宠幸杨贵妃,朝歌暮宴,岁无虚日,导致安史之乱。唐明皇携杨贵妃西行幸蜀,到马嵬坡六军不发,要求处死罪魁祸首杨国忠和杨贵妃。唐明皇无奈,只得赐死杨贵妃。安史之乱平定后,李隆基返回京师,退居西宫。梦见杨贵妃在长生殿设宴,请他赴席,梨园子弟正准备演出,忽然被窗外一阵阵梧桐叶上的雨声惊醒,想起正是昔日的欢会带来今日的凄凉。《梧桐雨》揭露了唐明皇昏庸腐朽、耽于酒色的罪恶,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由盛而衰的过程。剧中的哀婉悲歌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寄托了作者的兴亡之感,表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白朴善于借景抒情,以情景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他把李杨爱情的悲欢离合与梧桐巧妙的联系起来,这是其构思的得意之笔,也是本剧成功的关键所在。梧桐意向的本身就暗示着孤独、寂寞、伤心;而梧桐叶上的雨声则更加揪人心肺、凄楚动人。剧作中,淅淅沥沥、缠绵凄凉的秋夜梧桐雨,正寄托了唐玄宗对杨贵妃无尽的思念和悲戚痛楚的心境。另外,作者在揭露唐玄宗的纵情酒色、荒淫误国、昏庸腐朽的同时,又把他写成多情的天子,对李杨爱情悲剧的结局表示深刻的同情。 、传奇《长生殿》作者洪昇,《长生殿》以杨玉环和李隆基为核心,对二人形象的描绘是剧本的重点。杨玉2 环具有天然的美貌和丰富的才华,作者更多的美化了她制曲以见其聪慧和才智;写她能歌善舞,是宫廷舞蹈家,表现其美人韵事,在突出了她的美丽、聪明、才智的同时,作者也极力表现杨玉环强烈的占有欲。她排挤梅妃,也嫉妒自己的姐妹,这既是由爱情的排他性所决定的女性本能的妒忌,又是出于本能的自卫,要求爱情专一,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体现了作者进步的爱情观,马嵬兵变,军队请求处死杨国忠,赐死杨贵妃,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正义之举,杨贵妃的悲剧是咎由自取。可以看出,作者既赞扬其爱情,又批判其荒淫误国;对杨贵妃既有赞美、同情,也有严厉的批判,李隆基荒淫而多情,他的腐化堕落给人民带来灾难。在性格的另一面上,作者作者又着力表现李隆基在杨贵妃的反复要求之下,爱情趋于专一,对杨贵妃确实情重思深,刻骨相思。“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李杨爱情达到极致,李隆基是一个风流多情以致昏庸的皇帝。剧作对李隆基的荒淫误国给予严厉的批判。二人最后经过真诚的忏悔,终于得到玉帝和天孙的恩准,于月宫团圆,则表现出作者对李杨爱情的同情和赞颂。 二、洪升的传奇《长生殿》和白朴的杂剧《梧桐雨》的结局安排有何不同,谈谈你对两个不同结局的看法。 答:白朴的杂剧《梧桐雨》结局是: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唐明皇返回京师,梦见杨贵妃在长生殿设宴,请他赴席,却被窗外梧桐叶上的雨声惊醒,想起正是昔日的欢会带来今日的凄凉,可以说《梧桐雨》结尾凄凉,从一定程度上寄托来了作者的兴亡之感,表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 8 洪昇的传奇《长生殿》结局是:贵妃死后,唐明皇因思念贵妃,派临工道士觅魂,于蓬莱仙岛找到了杨贵妃,明皇与贵妃经过忏悔之后,八月十五被引进月宫在月宫团圆。可以说《长生殿》既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写到团圆收煞,本身属于正剧,也表现出作者对李杨爱情的同情和赞颂。 三、关于《长生殿》主题的各种观点中,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我赞成“双重主题说”。我认为作者写《长生殿》,对于政治政治主题和爱情主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以兴亡之感,写出儿女之情。一面要写国家兴亡之感,一面要写儿女离合之情。告诫后人,爱美人更要爱江山,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为了一时的纵欲而抱恨终生。 四、《长生殿》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1、作品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长生殿》前面几处主要写实,是现实主义的。后面几处,主要是依据民间传说,借助浪漫主义想象,描写作者和部分人民的理想。杨贵妃被赐死之后,各种传说蜂起,有点传说杨贵妃根本没死,由宫女当贵妃自缢而死,而杨贵妃的真身逃到东海蓬莱,一说到了日本,故有后来的方士觅魂、月宫团圆的说法,这其实是人们出于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而产生的一种良好愿望。显然,其虚构中也包含有现实主义的成分。这样剧作构思奇特、跌宕起伏,大起大落,情节完整,故事性强,收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2、为了铺展错综的戏曲冲突,《长生殿》以金钗和钿盒为线索来组织情节,贯穿始终,其他事件则围绕中心线索展开,纵横枝蔓,前后呼应,交织成篇。金钗和钿盒作为李杨的定情信物既是戏曲演出常见的道具,又是全剧的情节线索,在全剧的演出中多次反复出现,每次出现都有其作用和深意。从李杨二人以金钗和钿盒定情,到杨贵妃以金钗和钿盒捉奸、和要挟李隆基,再到七夕密誓,马嵬赐死,乃至最后月宫团圆,金钗和钿盒频频亮相,不断推动情节发展,展示出神奇的艺术魅力。 3、《长生殿》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前半部的豪华热闹与后半部的萧条悲戚形成鲜明对照,相互烘托,表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和作品主题,抒情意味很浓。作者痛心李隆基荒淫误国,感伤李杨爱情生离死别。《长生殿》既是爱情悲剧,又是政治悲剧。曲文也颇具抒情色彩、能声情兼备的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感情和心理活动。 4、《长生殿》曲词清丽,音律和谐。剧作吸取明代戏曲文采派和本色派的长处,又克服了双方的短处和缺陷。作品曲词优美,吸收了唐诗、元曲的特点,较多化用了唐诗元曲的名句。 9 第四章 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重点 在这一章里,大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话本和拟话本的概念 所谓话本,就是说话艺人说书的底本,说话就是说书,就是演唱故事。宋元话本包括以下几类: (1)小说,多写下层民众生活内容,其话本一般称为“小说”,是成就最高的话本。 (2)讲史,即是演讲历史故事,其话本一般称为“平话”,如《三国志平话》。 (3)说经,是宣扬佛经故事,其话本有时称为“诗话”,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所谓拟话本是指明清时代模拟话本形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二、话本和拟话本的内容 话本和拟话本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0 1、爱情故事。爱情故事是话本、拟话本最为重要的题材内容,话本和拟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和此前六朝小说、唐传奇中的爱情故事明显不同,这表现在: (1)择偶标准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反映了市民阶层对于生活与爱情的理解。比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中最后得到美人垂青的并不是王孙公子、才子文人,而是一个忠厚笃实的市井小贩,这和唐传奇才子佳人的模式有很大不同。 (2)描写的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市民阶层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比如小商人的女儿周胜仙、乞丐的女儿金玉等。 (3)主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反对门第观念、贞操观念和等级观念。在这方面很值得一提的是《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蒋兴哥和王三巧的爱情最终战胜了传统的贞操观念。 (4)争取婚姻婚姻自由也是话本拟话本爱情故事的重要内容。女子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不再只是被同情的弱者,而经常成为爱情的主动追求者和主导者,比如《碾玉观音》中的秀秀 2、断案折狱也是话本、拟话本的重要题材内容。(1)揭露封建司法制度腐败及各级官吏残酷、虚伪、无能。(2)刻画了少数正直廉明而有才智的清官。 3、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是优秀话本、拟话本的又一方面内容。 4、歌颂赞扬劳动人民美德的作品也是优秀话本、拟话本的又一重要内容。 5、描写发迹变泰、经商致富是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新的小说内容。 在话本你还本的内容的诸方面中请大家务必关注爱情故事及其不同于以往小说的独特之处。 三、话本拟话本的特点 1、体制上具有特殊形式,一般都有(1)题目。(2)入话头回,是故事的前奏,又名“得胜头回”。(3)正话,就是话本正文,正式的故事,说书的主要内容。(4)结尾,一般有收场诗和结束语,其作用在于总结概括全文。 2、借鉴古代作品、注入时代内容,这是话本拟话本小说思想内容上的重要特点。 3、在艺术构思、情节安排方面较之前代小说出现了飞跃。 (1)表现生活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使人物形象的描绘成为小说的主要使命。而且改变单一的“以事写人”的纵切格局,设计“因人设事”的横断模式。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集中描写的时间只是杜十娘爱情悲剧发生的一年。 (2)情节线索趋于单一,写一个人物、一个故事,对情节的各个方面都做了几乎滴水不漏的交代。如《错斩崔宁》着重交代崔宁被误判错斩的来龙去脉,写得周密严谨。 (3)巧于场面设计。往往选择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性格的事件设计成生动感人的场面,加以细致描写;并且发明了线索连贯法,即借助于富有特征性的肖像、器物来加以连缀场面。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以沉江的场面描写将剧情推向高潮,以百宝箱贯穿始终,做杜十娘爱情悲剧的见证。 (4)精心构思“巧合”,提出“无巧不成书”的安排情节的新标准。 4、人物描写成就极高。 11 (1)讲究常中见奇,注重人物描写的个性化。 (2)描写人物形象的细致性十分明显。 (3)人物描写方式的多样性值得注意。诸如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心理活动;通过想象夸张塑造带有传奇色彩的理想形象等。 5、开创了用白话撰写小说的先例。 (1)用白话撰写小说的同时,也吸收部分文言词语。 (2)叙述语言粗犷明快、通俗流畅;人物语言个性鲜明;评论语言简明扼要又幽默诙谐。 第五章 明代历史演义小说重点 在第五章里,大家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三国故事倾向性的转变: 1、转变过程。三国故事在流传过程当中,倾向性发生过一定的转变,由“拥曹反刘”到“拥刘反曹”。陈寿的《三国志》拥曹反刘;一直到唐代,朝廷和民间对曹操的印象还不错;到宋代情况发生了很大转变,“拥刘反曹”倾向出现,元代三国戏中则基本形成“拥刘反曹”倾向。 2、转变原因。 (1)主要与封建正统思想的加强有关。 2)与北宋以后的民族矛盾加剧有关。因为中原地区长期以来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因为曹操是北方人,( 人们就将曹操象征北方少数民族侵略者的代表,刘备就成了受压迫的汉族统治者。 二。《三国演义》的内容: 1、勾勒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小说可以分为四个情节阶段: (1)第一回至第三十三回,为第一阶段,四海纷乱,逐鹿中原。借讨伐董卓引出刘、关、张。 (2)第三十四回至第五十回,为第二阶段,赤壁之战,三足鼎立。重点写刘备三顾茅庐和以诸葛亮为主导的赤壁之战。 (3)第五十一回至第一百一十五回,为第三阶段,文治武功,兴衰变迁。重点写蜀汉集团。 (4)第一百一十六回至第一百二十回的最后五回是第四阶段,分久必合,三国归晋。 2、描写了三国时期阶级对立的状况,表现了社会矛盾,描写战乱年代劳动人民的命运:(1)充当炮灰。 (2)无辜受戮。 (3)饥寒死亡。 3、暴露了社会黑暗,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反动本质。 (1)统治阶级的本质在“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这个反面人物上得到充分体现。(2)对统治阶级 本质的揭露在正面人物身上,如刘备,也有客观描写。 4、曲折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理想,包括 12 (1)渴望统一、向往安定的理想。对于破坏安定统一的人和事一律加以批判,正面人物刘备破坏孙刘联盟的行为也同样受到谴责,反面人物曹操有利于安定统一的善举也加以肯定。 (2)圣君贤相的理想。刘备的爱民、敬贤、尚义,包含了劳动人民对圣君的理解。诸葛亮的形象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愿望,他是“忠臣的样板,智慧的化身”。 三、《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构思严密精致,结构宏伟庞大。《三国演义》则是板块式结构的开山之作,善于组织情节单元,集中铺写重大事件,构成全书主干。 2、讲究情节艺术。 (1)对比映衬的情节艺术。 (2)运用虚实相生,以虚带实的情节艺术。 (3)情节设置通盘流转,照应全书。 3、塑造了众多艺术形象,既注意历史真实性,又考虑其艺术魅力。 (1)通过不同情节,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反复进行渲染。 (2)在复杂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运用典型情节或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3)一定程度上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注重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又努力保持人物性格的多元性和发展变化。 4、语言文白相间,雅俗共赏。叙述语言简明整洁,议论则高度概括精当,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第六章 明代英雄传奇小说重点 在第六章里,大家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百回本《水浒传》的内容 在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水浒传》版本众多,而不同版本的《水浒传》内容差异也比较大。我们的教材着重介绍的是百回本《水浒传》的内容,这是我们在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百回本《水浒传》的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情节阶段。 1、第一回至第七十回七十回为第一大段,主要写两方面的内容: (1)抨击统治阶级的腐朽残忍,描绘劳动人民的苦难,揭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即“乱由上作”。 (2)全面描述和热情歌颂高举反抗大旗的农民起义英雄。 2、第七十一回至八十二回,为第二阶段,描写梁山起义军接受招安的过程,包括酝酿招安、征辽、征方腊。 3、第八十三回到一百回,是第三阶段,写起义军瓦解覆灭,即起义军招安后被被利用、被消灭的命运。 二、《水浒传》中的宋江形象 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争议最多的人物形象,对这个人物的分析应该注意这几点: 1、众望所归的当然领袖。 (1)讲“孝义”,这是江湖社会肯定的为人基本品质,是团结众英雄的基础。 13 (2)有远见的战略家,对梁山事业起了决定作用。 2、有严重的思想局限,有忠君思想、正统观念等小吏特征,最后主导义军接受了招安,导致了义军全部覆亡的悲惨结局。 三、《水浒传》中梁山英雄接受招安的原因 招安问题是探讨《水浒传》思想内容无法回避的问题,梁山英雄接受招安的原因很复杂,大致可以归纳为: (1)个人因素,如根深蒂固的忠孝观念,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的人生追求目标。 (2)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即梁山义军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 (3)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即作品产生的元明之交,人民群众对同仇敌忾、抵御异族侵略统治的期待和渴望。 四、《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 1、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就。 (1)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如武松、鲁智深、林冲等。 (2)塑造了一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写出了人物活动环境的变迁以及性格的相应变化。如宋江从官府小吏到走上梁山的性格变化过程。 2、语言运用的成就。 (1)人物语言个性化,语言直接展示人物性格。 (2)人物语言口语化,代表了无文化群体的通俗语言风格。 (3)叙述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明快,是提炼净化群众口语的结果。 关于《水浒传》的艺术成就,请大家无比注意人物塑造的成就,这也是《水浒传》历来最为人称道的成就。 第七章 明代神魔小说重点 关于第七章《明代神魔小说》请大家掌握以下内容: 一、《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 (1)第一回至七回为第一部分,写孙悟空出世、学艺和大闹三界的故事,反映了被压迫者反抗的愿望,也是劳动人民渴望砸碎枷锁,争取自由的理想体现。 (2)第八回至十二回为第二部分,交代唐僧的身世和取经的缘起,在情节上起过渡作用。 (3)第十三回至一百回为第三部分,写取经过程,这是小说的主体部分,通过九九八十一难曲折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显露出批判的锋芒。同时继续表现孙悟空敢于斗争的战斗精神,寄托劳动人民除暴安良的理想。 二、《西游记》的艺术性 (1)以现实为基础,以取经故事为基本线索,又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色彩。 (2)塑造人物形象时,注意人物性格与动物属性的巧妙结合,两者和谐统一,汇成一个有机整体。 14 (3)通过复杂尖锐的矛盾与连锁曲折的情节,表现人物性格。 (4)语言诙谐风趣,幽默自然,通俗简练。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中,大家一定注意其诙谐风趣的特点,不管是表现在语言方面还是人物形象性格方面的,这是《西游记》最为突出的特点。 第九章 清代文言小说重点 第九章 清代文言小说的重点在《聊斋志异》。关于《聊斋志异》我们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一、《聊斋志异》的内容 《聊斋志异》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歌颂青年男女的爱情。爱情故事是《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分内容。《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突破了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的传统窠臼,不再以财、貌、身份、地位作为衡量爱人的标准,而倾向于两情相悦,基本接近现代的爱情观。我们熟悉的《婴宁》、《连城》、《鸦头》等都是这样的爱情故事。 2、抨击科举制度的黑暗腐朽。这也是《聊斋志异》中废话值得我们关注的一部分内容,这些故事不仅抨击了试官的昏庸贪婪、科场的黑暗,如《司文郎》《叶生》等;还对科举制度毒害下的举子也作了嘲讽,如《嘉平公子》《续黄粱》等。 3、反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前者如《席方平》《商三官》,后者如《林四娘》《公孙九娘》。 4、折狱公案故事,揭露封建社会司法的腐败,如《胭脂》 5、揭示生活哲理的寓言故事,如《画皮》。 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1)通过披上狐妖外衣的形象,曲折反映现实生活,因而是现实主义的; (2)借助花妖狐魅的超现实力量,来实现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因而又是浪漫主义的。 2、人物形象鲜明,富有个性。 (1)善于抓住人物不寻常的举动,描写人物的个性特征,塑造独特的艺术形象。 (2)善于通过人物的特殊癖好写活人物形象。 (3)刻画出了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 3、善于运用矛盾冲突、细节描写,营造曲折离奇的生动情节,引人入胜。 4、语言精练,创造性地运用古代文学语言,又适当吸收、提炼口语、俗语。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中药特别注意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就,尤其是注意女性人物形象中那些花妖狐魅的形象。 第十章 清代讽刺小说 清代讽刺小说的重点就是《儒林外史》,关于《儒林外史》,我们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一、《儒林外史》的内容 15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1、批判假儒,暴露黑暗。 (1)批判科举制度,这是全书的核心内容。其一,从根本否定了科举考试八股取士的合理性,触及科举制的本质,这是其它小说无法相比的。其二,揭露了科举考试的种种弊端。其三,揭露封建统治者用功名利禄腐蚀知识分子,毒化社会风气。 (2)批判封建礼教。其一,用反面人物揭露封建礼教的虚伪性;其二,塑造正面形象批判礼教。 (3)批判社会世态。其一,从批判科举出身的官僚入手,批判封建末世吏治的腐败。其二,揭露土豪劣绅的压迫、剥削。 2、歌颂真儒,表现理想。 (1)塑造虞育德、杜少卿等知识分子的形象,表现自己文行出处的道德规范和礼乐农工的政治信念。 (2)通过文人化市井人物“四大奇人”寄托作者的理想,表现对封建制度下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这两方面中,批判科举制度及其导致的社会风气的败坏、文人士子的堕落是核心内容,也是更需要我们把握的内容。 二、《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为卓越的讽刺艺术,它为我们提供了塑造讽刺艺术形象的完整经验。具体表现为: (1)讲究真实,讽刺艺术形象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了生活真实。 (2)讽刺的矛头只能对准反面的东西。 (3)塑造讽刺艺术形象,要运用特殊的技巧和方法。包括:语言精练,细节生动;运用夸张、对比和对照;要注意婉曲,即讽刺要含蓄,藏而不露。 此外,《儒林外史》的结构方式也值得我们关注。《儒林外史》的结构非常独特,小说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和事件,而是围绕主题思想,把不同的人物和故事连缀成篇。 二、《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为卓越的讽刺艺术,它为我们提供了塑造讽刺艺术形象的完整经验。具体表现为: (1)讲究真实,讽刺艺术形象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了生活真实。 (2)讽刺的矛头只能对准反面的东西。 (3)塑造讽刺艺术形象,要运用特殊的技巧和方法。包括:语言精练,细节生动;运用夸张、对比和对照;要注意婉曲,即讽刺要含蓄,藏而不露。 此外,《儒林外史》的结构方式也值得我们关注。《儒林外史》的结构非常独特,小说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和事件,而是围绕主题思想,把不同的人物和故事连缀成篇。 16 第十一章 清代世情小说重点 清代世情小说的重点是《红楼梦》。关于《红楼梦》需要我们掌握以下内容: 一、《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与薛宝钗的婚姻悲剧的描写为线索,全面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画卷,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走向灭亡的必然性。小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回至第五回,小说的序幕,介绍故事背景、主要人物。 2、第六回至二十二回是贾府的回光返照阶段,着重写了两件大事:丧事,秦可卿之死;喜事,元春省亲。意义:真实地再现了贾府盛极一时的光景,表现其挥霍无度,展示了贾府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预示贾府衰败的开始。 3、第二十三回至八十回是贾府的死而不僵阶段。 (1)经济上寅吃卯粮,后手不接。 (2)政治上在在生事,防不胜防。宝玉挨打,表现正统与叛逆两条道路的矛盾;红楼二尤,表现贾府统治者的糜烂腐朽;抄检大观园,是贾府内部各种矛盾尖锐激化以后的总爆发。 4、第八十一回至一百二十回是贾府的烟消火灭阶段。 (1)一系列重要人物的死亡,如元春、黛玉、贾母、王熙凤; 2)抄家,这是贾府破败的重要标志。 ( (3)贾宝玉出家,这也是贾府彻底败落的重要标志。 第十一章 清代世情小说重点 二、《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1、“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手法,是表现特殊内容的特殊艺术手法。 (1)小说不同的名字各有其特殊含义。 (2)背景描写上既千方百计地掩盖,又千方百计地透露。 (3)结构处理上,对某些重大事件与次要事件进行特殊结构,故意藏头露尾。 (4)故意用反语、反笔进行描写,掩盖作者的倾向。 (5)取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写法,欲言又止,余味不尽。 (6)借助“真事隐去”,利用风月笔墨,爱情纠葛抨击政治。 2、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是《红楼梦》的最大成就。 (1)刻画了人物矛盾统一的不同性格侧面,表现复杂性。如黛玉的既自尊又自卑、既多疑又笃实、既尖刻又宽厚、既孤傲又谦和、既脆弱又坚强。 (2)在人物塑造上善于对比、衬托,同中写异。其一,与性格迥异的人物进行对比,比如黛玉与宝钗、袭人。其二,与性格相同女性的对比,如黛玉和晴雯、湘云、妙玉。其三,将看上去不相干的人物、事件曲折对比,如香菱学诗等。 17 (3)注意在情节的有序发展中描写人性格的演进。如黛玉的叛逆思想由萌芽、发展到成熟,最后以死抗争。从第三回进贾府到第三十四回题帕定情,是其是初恋、热恋时期,叛逆思想从萌芽到成熟。从第三十五回定情,到第七十六回联诗悲寂寞,是爱情的巩固时期,叛逆思想进一步深化。从第七***回到泪尽而逝,爱情遭到扼杀,以死抗争。 3、语言具有惊人的表现力。 (1)善于写出同样场景事件中人物的不同行动语言,表现不同的性格特征。 (2)能够通过只言片语,乃至一个字,写出人物的差异。 三、《红楼梦》的人物形象 主要是林黛玉和贾宝玉这两个人物形象。 林黛玉形象的特点: (1)具有诗人气质; (2)具有叛逆精神, (3)具有平等观念。 贾宝玉形象的特点: 1、“富贵闲人”,处在富贵的生活条件与严格的礼教束缚之中。 2、“混世魔王”,具有叛逆的性格特征。 (1)反对封建礼教; (2)反对仕途经济; (3)反对封建婚姻制度。 《艺术欣赏》形考作业4答案 1、戏剧和戏曲有什么区别,戏曲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戏剧在表现人物性格时各自的表现手段有哪些, 答:两者区别:(1)戏剧注重再现生活,舞台大多是写和具体的,包括布景、灯光等都力求真实,以便能在舞台上形象展现出社会生活环境;戏曲则注重表现生活,舞台基本上是写意和抽象的,布景和道具很简单,全凭演员的虚拟表演来实现;(2)戏剧注重写实。戏剧演员都必须从客观现实生活中找到创造角色的依据,塑造出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戏曲注重写意。它将生活中的动作加以变形和夸张,形成戏曲表演艺术特有的唱、念、做、打的程式和手、眼、身、步的手段来表现。(4)戏剧的戏剧性冲突在特定的场景是表现,而且是用对话来表现行动;戏曲则要凭借剧中人物的唱、念、做、打表现自己的感情和内心世界。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戏曲常用一些运物神态丰富人物形象,借助动物形态、神态,取其精神加以提炼并融入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如采用虎型步,以显示体形的魁梧和性格的 18 勇猛;戏剧则更多地展示舞台人物形象的自身所应具有的美,并用人物在特定场合下所应有的动作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 2、欣赏摄艺术作品,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欣赏摄影艺术作品:(1)欣赏作品真实、自然、质朴的美以及艺术家反映在作品中独特的艺术眼光。(2)欣赏摄影画面的构图美。(3)欣赏摄影的艺术技巧。例如,吴印成《白求恩大夫》塑造一个战争年代白求恩大夫这位国际主义战士的形象,典型的环境以光线的运用不仅表现了人物聚精会神的工作状态。而且使画面人物进行一定的交流,反映了作品中艺术家独特的纪实性艺术眼光;例如陈复礼《千里共婵娟》很好地运用了形式美法则,对称布局,同时注重追求意境的创造,以比兴的手法,借景物之形,抒作内心心情,点明了“千里共婵娟”的意旨,例如张阴增《鹅场》充分利用早晨的光,历经三次拍摄最终定稿,整个画面演奏出一曲美妙动人的鹅场晨曲。 3。结合电影作品实际和电影的发展历史,谈谈影视艺术是综合艺术的结晶,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 答:?影视艺术是综合艺术的结晶。其综合性特征体现在它吸收了各门艺术的长处和特点、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它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摄影、舞蹈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影视艺术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既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它将编剧、导演、摄影、美术、录音、音响、道具、服装、化妆等多种职能部门的电影工作者集合在一起,共同完成庞大的电影艺术工程。?影视艺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人黑白到彩色,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立体电影,全景电影,没有一项不是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无声电影是在光学、电学、化学、机械学等科学应用的基础上,经过许多前人的各种实验而发明出来的;有声电影是在无线电报,无线电广播的技术进步以及摄像机、录音设备的不断完善中得以产生的;彩色电影同样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就是胶片的发明。特别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电影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更加充分地显示出高科技手段带给影视艺术的充分想象与发展空间。 一、名词解释 19 1、《小孙屠》 宋元南戏。收录于《永乐大典》,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之一,三种戏文都较高地保留了宋元南戏的原始面目。《小孙屠》表现的重点则是家庭伦理、兄弟之情。这和元杂剧创作晚期对道德伦理的关注表现出一致性。 2、折子戏:相对于整本戏而言,指从全本中拆出的、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折(出)。折子戏演出的鼎盛时期在清代,但其源头却在明代。折子戏 大多是戏曲中的精彩片断,是那部戏曲全剧的中心或灵魂,有很强的独立性,情节浓缩,人物个性鲜明,如《牡丹亭》中的《惊梦》、《西厢记》中的《拷红》、《玉堂春》中的《苏三起解》、《白蛇传》中的《断桥》等。折子戏的风行,是清代曲坛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从一个侧面显示着中国戏曲发展的又一度变迁:演员的场上之曲正日益成为曲坛的主流。 二、简答题 1(简述南戏与北杂剧的不同。 提示: (1)内容上,南戏叙事性强,抒情性弱,抒发的多是下层民众共有之情,作者个人主体意识不强烈;北剧故事情节较简单,抒情性强,人物形象单薄,作家主体意识比较强。 (2)语言上,南戏俚俗无文采,北剧文学性较高。 (3)音乐曲律上,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用韵混乱;北剧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上有严格规范。 2、《拜月亭》的艺术成就, 《拜月亭》一方面是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第二是结构上两组线索的设置;三是曲辞的平易宛转、自然天成。 3、《宝剑记》在戏曲史上的价值 李开先《宝剑记》在题材上的开拓。李开先的《宝剑记》写的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这个故事超越了传统的南戏,以前南戏利用传统题材——婚姻家庭,开始表现政治上的中间斗争,这里面显示出文人对政治的参与精神和他们的无耐。 4、沈璟的剧作有哪些特点, )内容上注意表现市井生活。(2)注意世风,注意剧本的道德意义。(3)重视剧作的舞台效果,结构上注意 (1 避免冗长、拖沓。(4)形式上表现出杂剧与传奇的融合。(5)语言通俗浅近,并追求诙谐。 三、论述题 1(《张协状元》、《荆钗记》、《琵琶记》都是反映士子的爱情与婚姻的作品,试分析其创作主旨的不同以及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提示: 《张协状元》主要是谴责文人的负心;《荆钗记》则着重肯定文人科场得意后对爱情的忠贞,赞扬了他们的高尚情操;而《琵琶记》则通过蔡伯喈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文人“婚”与“仕”的道德反思,表达了文人心中一种普遍的人生困惑。《张协状元》和《荆钗记》的创作主旨的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宋代科举录取的数量和质量上的松弛,使得大量的士子得到入仕机会,成为职场官员择婿的对象,这样,婚变负心就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话题。而元代废科举,负心的题材不再受到注意,同时,元代剧本创作过程中有着大量的文人思想的灌注,包含了浓郁的文人意识,肯定和赞扬文人对爱情的态度以及追求则是题中应有之义。《琵琶记》的不同则在于作者高明的思想意识的左右。一方面,高明强调作品的社会教育意义,另一方面,他又不满足仅仅在伦常的层面讨论文人问题,他希望对世俗追求的功名利禄、对朝廷的威权、对文人及其家庭的生存状态作深入的思考,所以,他的主旨没有仅仅停留在文人负心的批判和忠贞爱情歌颂的层面。 2(试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时代意义。 提示: 作为爱情剧,《牡丹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子的苦闷,汤显祖写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的故事,赞扬真情、至情,批判了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不同,她并没有一个现实中的情人,她为追求梦中情人而死去,又因情而复生。她不是在现实的感情中苦恼,而是为梦境而痛苦,她不是死于爱情的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的渴望。在这里,汤显祖不仅写出了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的困境:生活中受到重重束缚,行动也受到多方约束,对于爱情,仅仅只有渴望,而无法实现。同时,汤显祖更借杜丽娘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至情观:“情”可以超越现实的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真情是无法为常理所规定和约束的 20 21
本文档为【2017中国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答案参考资料.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74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6KB
软件:Word
页数:32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1-19
浏览量: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