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简论胡瑗的安民之道

简论胡瑗的安民之道

举报
开通vip

简论胡瑗的安民之道简论胡瑗的安民之道 第27卷第3期(2011)河西学院Vo1.27No.3(2011) 筒论胡瑗的安民之道 张树俊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胡瑗把"仁"看着是治国的根本,他认为,统治者要使天下人对自己信服,最根本 的问题就在于实施仁政,而要施行仁政,就必须确立民本思想,多做安民,养民,教民,保民的 工作.胡瑗特另q强调,施行仁政并不是空洞的说教,关键是要以仁义被恩及人,他认为,作为君 王首要的任务就是使民能够不饿不寒.他主张多用教育手段,少用刑法手段.他还认为.实施仁 政要...

简论胡瑗的安民之道
简论胡瑗的安民之道 第27卷第3期(2011)河西学院Vo1.27No.3(2011) 筒论胡瑗的安民之道 张树俊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胡瑗把"仁"看着是治国的根本,他认为,统治者要使天下人对自己信服,最根本 的问题就在于实施仁政,而要施行仁政,就必须确立民本思想,多做安民,养民,教民,保民的 工作.胡瑗特另q强调,施行仁政并不是空洞的说教,关键是要以仁义被恩及人,他认为,作为君 王首要的任务就是使民能够不饿不寒.他主张多用教育手段,少用刑法手段.他还认为.实施仁 政要做好观察调查,纳言研思的工作,使自己的决策与时而变,量时度势,顺应民心民意. 关键词:安民之道;仁政思想;宋代胡瑗 中图分类号:B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520(2011)03—0022—18 胡瑗(993—1059)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世 称"安定先生","宋初三先生"之一,宋代义 理易学的先驱,也是与南宋思想家朱熹齐名的 宋代最有成就的教育家.胡瑗与历代儒家一 样,把"仁"看作是治国的根本.他认为, "民有匮乏者,则出粟帛以济之;民有失于奢 者,则以礼而节之;民有未出于涂炭者,则出 之而使安其所;民有人于凶顽而陷于刑辟者, 则使之改过自新."[1】他的这一论述集中反映了 他的仁政思想和安民之道.胡瑗的仁政思想非 常丰富,对于管理者来说很有参考价值,值得 我们作更深的研究. 一 ,仁义之道.必以德化 孔子认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何 为立本?立本就是时时处处身体力行,"无终 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 样才能逐步登上道德修养的高峰.显然孔子立 本的本质就是行仁义之道.胡瑗继承了孔子的 这一思想,认为"观民之道,必以德化."【](序卦) 主张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善于实施仁政. 胡瑗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秦始皇虽险厄万里,然未修其德 而亡的教训说:"秦之始皇有天下,北筑长 城,西据崤函,带山阻河,险厄万里,非无备 也.然二世则失天下者,以不为德故也.使秦 皇能以是国而修其德以济之,则倾亡之祸无有 也."[1】从统治角度来说,只有以德治国,才可 以行尧舜之治,使百姓长寿幸福.他说:"君子 有道德,可以升进而济天下之民……若王者有 至圣聪明之资,能察己之道德以升进于位而任 用之,使其道行于天下,致君子于尧舜,跻民 于仁寿,则君臣上下罔不赖其德而受其福庆 也."[】(卷胡瑗还认为,只要圣人有德,那么"有 圣人之德者,皆来仕于朝,皆以类应也."[](卷) 从具体办事来说,"君子之人,凡能畜积其 收稿日期:2010一l0—28 作者简介:张树俊(1957-),男,江苏姜堰人,历史学研究员,政治学教授,中共泰州市委 党校副校长,泰 州市行政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历史文化. ? 6O? 张树俊:简论胡瑗的安民之道 德,韬藏其器,则无有括结凝滞之事,如是则 沛然莫之能御也,以至凡有所施为,有所动 作,必有所获,所在必有所成功."[](系辞下'从对 个人的影响来说,"好德者虽忧,虽贫,虽凶,虽 短折,不害为君子;恶而弱者虽富,虽寿,虽 康宁,虽考终命(善终),不免为小人."[】(卷上) 可见道德的好坏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有着 直接的影响. 胡瑗所讲的"德"是一种"仁德".他认 为,要实施仁政,圣人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德 行,要通过自己的仁德来感化民众,满足民众 的各种需求,使民众安居乐业.胡瑷认为要以 仁义之道治理国家,作为统治者必先求"仁". 他说:"君子之人,先求仁义以益于身,身既 益,则其仁义之道,可以推及于天下,然其仁 义既及于物,则可长裕于天下,因其所利而利 之,不待先为施设而行之,而天下之人自有其 余者也."[](系辞下'为什么呢?因为"夫以一元之 气始生万物,圣人法之以仁而生成天下之民 物,故于四时为春,于五常为仁,亨者,通也. 夫物春始生之,夏则极生而至于大通.故高者 下者,洪者纤者各遂其分,而得其性也.圣人 观夏之万物有高下洪纤乃作为礼以法之使尊者 毕者贵者贱者,各定其分,而不越于礼.故于 四时为夏于五常为礼利者和也."[](卷'胡瑗还要 求君子要以"仁德"来保民.他说:"夫圣人 宅天下之广居,司万物之性命,模范天地,以 施化辅,相天地以保民,虽事物之微,昆虫之 细,亦皆以仁信屈曲而成就之."[】'系辞上他说: "大人者,大才大德之人也.夫天高而覆,地 厚而载,故其德日生圣人,亦能以仁爱生成于 物,故与天地合德,日月至明,故无幽无隐皆 烛之,而圣人亦能同其明.天以春夏秋冬而生 成肃杀,圣人亦能以仁义刑政化天下,故与四 时合其序."[]【卷'同时要以救天下之心,有挺然 而无所惧惮的勇气."君子之人,当是时而能 越常分,推仁义不忍之心,独立特行挺然而无 所惧惮,不顾险难,不畏小人,如此则可以救 天下之衰弱,立天下之事业也.当是时,苟不得 已而不可为,当韬光遁迹,养晦仁义以道自乐, 不与世俗混于衰弊之中,而无所忧闷也."[】(卷) 胡瑗所讲的"德",还是一种"大中之德".胡 瑗的"大中之德"是一个复杂的的概念.他对 德的解释是:"德者,内则得之于心,外则得 其理,故谓之德.德有三者,即正直刚柔是 也.世之平康,则用正直之德治之;世有强悍 不顺,则刚德治之;世之和顺,则用柔德治 之.此三德者,圣人既由中道而治天下,又虑 执中无权犹执一,故用三德者,所以随宜制一 归安宁之极也,故皇极则见圣人之道,三德则 见圣人之权."[]'卷上'显然,胡瑗所说的德包括正 德,明德,刚德,柔德.其核心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是取之中 道,泽被万民.他特别强调在管理手段上要 "用其刚健之德,果敢之志,勇于行事,使所行 之事,所施之道,刚柔相济,皆得其中."【](卷) 所以"治国之道,不可专于刚,刚则暴;不可 专于柔,柔则懦.刚柔相济,然后治道可成. 何则?兵革所以御侮,而不可久玩;刑罚所以 止奸,而不可独用.必有仁义礼乐文章教化以 文饰之,则天下大同矣."(](卷所以,君子治天 下,必恩威兼用.只要有了刚柔之德,就可以 "成太平之化".[】(卷. 当然,胡瑗强调"仁",并不不否认"刑". 他说:"利物足以和义者,言君子法天霜露之 气而成就万物皆有其渐,故始以仁义礼乐教 之,导之,然民有不令不肖者,虽善教之,而 终不能迁,则必用刑罚以整齐之,使不至于 乱,而皆得其利又以渐而成治,使天下之物各 得其宜也."[1胡瑗强调"仁",也不否认兵伐. 对于罪深恶大者,必须兴师征伐.他说:"若 诸侯群臣所以佐天子,而反为叛逆之丑;若夷 狄所以柔服于中国,而反为叛乱之孽,罪深恶 大,非五刑所能制,必在兴师动众以征伐之.-[H 他认为奸诈之人不可避免,即使在太平盛世的 时候也会有奸臣贼子,但作为领导者却不能泰 然处之,必须即时剪除,以免骚乱.他说: ? 61? 河西学院2011年第3期 "夫田野之有禽则是害苗稼,固当猎取之;天 下有奸诈之人则是犯王之命,固当征讨之.盖 奸臣贼子,虽治平之世亦不能无,但在上之人 即时诛之,不可使滋蔓其芽蘖,必务剪除而清 其乱也."[](卷但他认为,"刑"也好,"伐" 也好,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件.就刑法来 说:"凡刑法者,小惩而大戒,刑一而劝百, 使天下之人皆迁善而远罪,是不得已而用之 也".[】'誊就兵伐来说,兵乃凶事也,非不得已 绝不使用.他引用汉武,隋炀二帝穷兵黩武, 肆行征伐,致使百姓怨毒之气彻于骨髓,愁痛 之声沦于肠胃的史实说明,穷兵黩武不是治民 安民,而是扰民害民.他举例说:"秦之始 皇,汉之孝武,隋之炀帝,皆贪一时之欲,恃 一 己之威,穷兵黩武,长征远伐,使天下之男 死不得缘南亩,天下之女疲不得就蚕室,而劳 于馈饷,流离四郊,以至老母吊其子,幼妇哭 其夫,怨毒之气彻于骨髓,愁痛之声沦于肠 胃,此皆为寇不利之明效也.[1由此他得出结论 说,穷兵黩武,自取败亡."夫国家兵武至刚 威者也,动则蠢民之财,残民之命,圣人不得 已而用之也.凡人臣有背叛,四夷有侵挠,天 子于是加兵以诛讨之,去其元恶大憝,以安天 下之生灵.待其有犯,然后应之耳,不可先之 也,先之则穷黩矣.夫穷兵黩武,岂圣人事哉! 秦之始皇,汉之孝武,隋之炀帝,唐之明皇皆 为首,以自取败亡之道耳."[1所以军旅之事, 不得已而用之,能免则免.所以他进一步指 出,"兵革所以御侮,而不可久玩;刑罚所以 止奸,而不可独用.必有仁义礼乐文章教化以 文饰之,则天下大同矣."[23"兴师之道天下之 至险也.何哉?夫兵,凶器也;战,危事也. 其征伐一出则安危随之,岂非至险乎?然而, 行此危险之事,必须顺于物理,协于民心,然 后得为师之道也."所以他强调兴师就要兴正 义之师,使上下承顺.他举例说,"若三苗之 民反道败德,而舜征之;葛伯有先祖之奉而不 祀,有千乘之富而夺人之馈饷,汤始征之;昆 ? 62? 夷獗狁为华夏之难,而文王讨之;三监叛周, 而周公诛之;四夷交侵,宣王伐之.此皆利于 御寇之明效也.[1再如,"诸侯之叛逆,四夷之 不宾服,人神之所共怒也,故圣人选兵简将以 击之,则上下之心无不承顺也."[] 二,先行仁教.后行罚伐 胡瑗继承了孔孟墨苟的思想,他认为治理 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传播圣人之道.有一段故 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据《宋史?程颐传》载, 程颐是胡瑗刚到太学任教时喜得的高足.他在 18岁游太学时,"见胡瑗问诸生以颜子所好何 学?颐以答日:'学以至圣人之道也','圣 人可学而至与?'日:'然',云云.安定得其 文,大惊异之,即延见,处以学职."从这个故 事我们可以看出,胡瑗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 "学以至圣"这与孔孟等人的教育目的是一脉 相承的. 胡瑗认为,要使天下人对自己信服,最根 本的问题就在于兴仁义之教化.他说:"圣贤 之人非苟柔邪佞媚,以取悦于天下之人,盖上 之临下以仁义之化,行已之道,兴天下之利 耳."C2](卷所以他主张用"仁"来教民.任何时 候都不能放弃仁义的教育推广.他认为,丰盛 时德教仁义容易大被天下,但在贫贱时也不能 放弃仁义道德教育.他说:"圣人当丰盛之 时,以至明之德而动则其德教仁义大被于天 下,故此所以致丰大之极也.王假之尚大者, 夫有圣人之德,虽居丰盛,则不能加益,虽贫 贱不能亏损.此言尚大者,盖其得天下之势, 则仁义道德可以大行于天下而成光大明盛之 业,固非假以自大其已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 者,言日之中正,则天下万物无所不照,王者 之道能遍通天下,使远近幽隐无所不烛如日之 中,乃可以勿用忧恤也."[】(卷'尤其是在社会风 气恶化,教育不兴的时候,更要用仁义道德进 行教育,他说"蛊,坏也.盖言三虫食一皿, 有败坏之象.又言谷之积久腐坏者败变而为飞 虫,亦蛊败之象.夫物既蛊败,则必当修饰 张树俊:简论胡瑗的安民之道 之.以人事言之,则是风俗薄恶,教化陵迟而 不纲纪也.方此之时,圣贤之人必以仁义之道 施为而拯治之也."[】(卷'对待刚刚遭于动乱之苦 的天下百姓,更应该施以教化.他说:"夫圣 贤之所以往伐首恶者,将以正天下之民也,其 恶既除,其民如苏,固不可加之暴猛峻之刑, 以益苦之也,何则?夫民之被害既已久矣,染 恶亦已深矣,故非亟而可拯也.必须化之以渐 抚之,以慈与之解其倒悬,然后以渐而正之可 也."【](誊显然胡瑗把仁义道德教育看成了救国 的良方. 胡瑗倡导多用教育手段,少用刑法手段. 他认为,天下之人虽然没有什么知识,但只要 接受教育,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收到圣人之道的 感化.他说:"圣人以仁义之道,教化之术渐 染于天下之人,天下之人虽冥然无所知识,然 被上之教化,其心康乐,不知手之舞之,足之 蹈之也.既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自不知 圣人之道所以然而然,是圣人之道渐染于人, 如神之功."[】(系辞上他甚而认为,圣人之道渐染 于人,如神之功.他说:"圣人以仁义之道, 教化之术渐染于天下之人,天下之人虽冥然无 所知识,然被上之教化,其心康乐,不知手之 舞之,足之蹈之也.既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 之,自不知圣人之道所以然而然,是圣人之道 渐染于人,如神之功0"…所以圣人乃是贤明之 人,教育就是要通过圣人来启发蒙昧之人,使 民孚信于上.他说:"蒙昧之人,智性既未 明,而贤明老成之人必以一理而决之,使其由 稍通以至于大通."[】(卷)"其民无知,不能自 治,思欲开发暗昧之心,以求于已则已,然后 居其位,明教化以导之,是以古之圣贤在上者 其处心积虑,非乐居于权位,好处于富贵,盖 民来求治于我,我当治之,亦以天之生民,者 众,无所知识,须得圣贤之人以治之".[](卷'他 认为,尤其在老百姓长期处于困境,而圣人欲 兴起救民于苦难的时候,更要加强"仁德"教 育,使天下之人知其行为之旨,明白新的道 理,从而做到口J+l+t,t~,Bl+t."夫愚民知久陷于涂 炭中,圣人兴起,亦未知圣人之所为,犹恐未 免于难,故须圣人丁宁诰戒,使民审知,然后 改正朔易服色,殊薇号制作礼乐,一新民之耳 目,使天下之人皆出孚信于上."[2](卷. 胡瑗主张对于那些为恶者也要先进行教 化,实在教育不了才能使用刑罚.他说:"久在 蒙昧,不能通明,必得在上圣贤之君申严其号 令,设张其教化,以开示之,使得其晓悟.…… 感其性识至昧,虽得号令教化开发之,而尚不 通晓于心,反善趋恶,犯君之教化,则贤明之 君,当用刑罚以决正之.……然又其间久在蒙 昧之时,不知礼义,不知教化,过而为之,以 至遭桎梏之苦,始晓悟而自悔,则圣贤之君又 当肆赦之.[】(誊又说:"利物足以和义者,言 君子法天霜露之气而成就万物皆有其渐,故始 以仁义礼乐教之,导之,然民有不令不肖者, 虽善教之,而终不能迁,则必用刑罚以整齐 之,使不至于乱,而皆得其利又以渐而成治, 使天下之物各得其宜也."[】(卷胡瑗还举过一个 具体的例子,比如说对待即将被处死的犯人, 要特别慎重,他说:"夫刑者断人肌肤,伤人 骨髓;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故君子 当明显审慎而用刑罚,辨其情伪,正其枉直, 使无至于失法又不可重伤其民."【】(卷'就是将犯 罪者处以死刑,也要对他先行仁义之道,让他 死而无怨.他说:"夫就死者,人之所难也. 圣贤先能发仁义德泽然后使之,冒犯大难至于 死地.则民亦说乐而后之无有怨也,说之大民 劝矣哉者.夫施说之道,固非小小之事,可以 感怀天下之心,必须有仁义德泽以遍施天下, 使民难从其劳役,犯其死难,皆无怨心,况乎 纳之善教民,固劝而劝从之矣.[]'卷帕'也就是 说,作为统治者就是执行法律,处死犯人也要 发挥仁义教育的作用. 当然,胡瑗也知道,教育的效果不是一下 子就能够达到的,所以他说:"蒙昧之人其性 不通,其志不咐,必得贤明之人举其大端以开 ? 63? 河西学院2011年第3期 发之,则其心稍通,通而不已,遂至大道,亦 若民之生,虽懵然无所知,冥然无所明,必得 在上贤明之,君善教化之,教化之不已,则知 礼义而至于大道."[2](卷也就是说,教育并不是 一 件简单的事件,需要经过反复而长期的努力 才能凑效.所以他希望大办学校,通过学校来 传播"仁德"思想.他说:"学校之兴莫过于 三代(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而三 代之兴莫过于周.大司徒以六德,六行,六艺 教万民而宾兴之.纠其有言异者诛,行异者 禁.其所言者皆法言,所行者皆德行.四海之 远,万民之众,若符节之合,影响之随,教化 明于上,而风俗成于下也.三代而下,言治者 称汉唐,然未知先王教化之意,而人自为学. 汉之士则党同门,妒道真.唐之文则天宝之风 尚党,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 风尚怪.则于教化固可知矣.国初承五代之 乱,祖宗留意庠序之事,而士犹弊于俗学.神 考聪明睿智,慨然思革其弊,于是新太学,立 三舍,订经义,立师儒,而天下学者知所从. 哲宗因之,外至郡邑,率令立学,选贡士,诸 路使者提其事而督察之.由是淫辞息,被行 消,上下相勉,兴起于善,而大道之文,炳然 与三代同风矣."[] 三,以民为本,安民为重 以仁教民,以仁保民并不只是空洞的说 教,胡瑗认为,在施行仁义教育的同时还要 以仁义被恩及人.他说:"圣人有大中之德, 又居圣人之位,故当兴利除害,扶教树化,锄 奸进贤,以至经营万事,设为仁义之道,使一 民一物无不被其泽,无不遂其性."[1]而要做到 这一点,统治者就必须做到以民为本,安民 为重. 首先,要确立民本思想,有通天下之志. 胡瑗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卷'国以 民为本,本既不立,则国何由而治哉."[】'卷'为 此,君子要立民心,做到推己及人,通天下之 志.以己之心,推天下之心.他说:"君子推 ? 64? 仁义之心以及于人,行忠恕之道以同于物,则 天下之人皆同心而归."[】(卷因为"以天地之德 至广至大,而发生万物,尚有屯难,况圣贤治 天下蛊败之事,岂无险难乎……凡事已蛊败, 非下民之所能为,皆在上者至之也,然圣贤必 欲治之,则当以仁恩之令而为之先也."[](卷'同 时,他还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人民群众的这一 心理欲求.如,"天下之心虽亿兆之心,而圣 人以己之心可以见天下之心,以己之志可以见 天下之志.何则?夫人情莫不欲饱暖而恶其饥 寒,人情莫不欲寿考而恶其短折,人情莫不欲 富贵而恶其贫贱,人情莫不欲安平而恶其劳 苦.是故圣人以己之心推天下之心,亿兆之众 深情厚貌皆可以见矣.虽亿兆之心至多而难 见.而圣人但以一己之心,,一身之劳逸,虽 未见其理,未显其形,则天下之心自然而见 矣."[1]又如,"天下之人莫不欲安,则君子扶 而不危;人莫不欲寿,则君子生而不伤;人莫 不欲富,则君子厚而不困;人莫不欲逸,则君 子节其力而不尽.是皆君子尽心于己,推之于 人,恢广宏大无所不同,故能通天下之志也."[1] 要不以一己为忧乐,所忧者天下,所乐者天 下."君子有仁义之心,忠恕之道,推之于身 而加乎其民.故不以一己为忧,所忧者天下; 不以一己为乐,所乐者天下.以至天下之人合 心而从之,是君子之正也."[1】所以君子应当做 到忧国忧民不忧己,"所忧者,非忧其一身贫 贱;忧其君不尧舜,忧其民不仁寿."[1 其次,要有实在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使民不饿不寒.胡 瑗认为,"凡为人君之道,当如天之造物,云 行雨施满盈天下,使万物无不被其泽则可 也."【】(卷作为君王首要的任务是使民能够不饿 不寒.他解释"货"时说:"货者即布帛可衣 之类也,夫古之圣王治天下,既不欲一民之 馁,又不欲一人之寒."【.](卷同时作为君王要善 于安民.他说:"安者静也,爱者养也.夫圣 人禀天地之全性,五常之道皆出于中,天下有 一 物不被其赐者若已内于沟壑,由是推已之性 张树俊:简论胡瑗的安民之道 以观天下之性,推已之仁以安天下之物,使天 下之人,万品之物皆安土而定居矣.人能安 土,物既遂性,则父母兄弟,亲疏上下遁相亲 睦而敦仁爱之心矣".【】(系辞上'他说尤其当民众在 危难之时更应该关心民众疾苦做好安民养民工 作.他说:"夫当蹇难之世,生灵不得其安, 民物不遂其所,人人思治之时也.若圣贤之人 治天下之蹇,则置民于宽广生育之域,然后得 其安而至于太平也."[】(卷''又说:"屯难之世, 天下未定,万民未安,不可重为烦扰之事往而 挠之.若馥主而挠之,是益屯也.必在省其刑 罚,措其甲兵,轻其徭役,薄其税敛,以安息 之可也."[2](卷'他还认为在百姓有为难的时候, 济民之难不能拖延,速度要快,切不能让民众 久处于困难之中."民在患难,非圣贤则不能 济,然济民之难,务在于速,不可使之久困 也."【】【卷另外,'还要通过使民足食,促进民众 劳而厚业.他说:"夫圣人之治天下,未有不 以足食为本.故凿井耕田,劝劳而厚业,使民 无游手,而人皆种作于田亩.所谓仓廪实然后 语荣辱之分衣食足然后议廉耻之事.故尧命四 子而节授时候舜命后稷而播时百谷皆为此 也."[](上卷胡瑷虽然言天命,但他在解经中更重 视领导者安民之重要.如他解释《洪范》中 "王乃言日: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 君"一句说:"骘,定也.王乃问而言日呜呼 箕子欲问箕子而先叹者,所以重之也.言天不 言而默定下民之命,又且相助合协其居而使有 常生之资定.下民之命者或贫或富或贵或贱或 寿,莫匪天定之使然也.然则既有短长之命又 定其贵贱之材,而且助合居,其使有恒产,则 如懋稼穑以足食,勤蚕桑以有衣使乐岁.上可 以供给父母,下可以畜妻子.凶年免于死亡, 莫非天之佑而使然也.[](卷上'"君子……必以权 变之术,刚明之德,释去民之险难,以和众情, 以导众志,使皆得萃聚而至于亨通."[2](卷m 再次,要节取其利,使民心顺悦豫.胡瑗 认为,君子"当尽仁爱之道,以养育万物,使 天下各遂其所,各安其业,以至鳏寡孤独皆得 其所养,如此则可以使天下之人,久于无妄之 道也."[](眷所以,国家关于财税方面的政策措 施要符合实际情况,顺应民心民意.他说: "圣人所动皆顺于民心,则民无有不顺而悦豫 也."[】(卷他还举武王的例子说,"若武王伐纣 之后,天下之民,既出于涂炭而得其和乐,于 是象其成功而作大武之乐,是由顺民心而动者 也,且圣人作乐不惟民得其和,又且荐之上天配 以祖考,所以通人神之和而告其成功也."【](卷) 顺应民心民意必须厚民.他认为,"凡居上者 当此之时,必先厚于其下.所谓厚下者,盖以 仁义之道,务农重本,轻徭薄赋.天下之人, 衣食充足,财用丰实而又安其所居,使各得其 所.如此是可谓治剥之道也."[】(卷又说,酌民 厚薄,取之有节."赋税之设非欲聚敛其财 货,厚取于民以自足己.盖有郊庙之祀,宾客 之供,兵储之备,此为国者不可废也,是以不 得已而取之.取之必有中道,中者天下之通 制.取之过甚,则在下者财匮而不能给;取之 薄,则在上者用度不足.是以量时之丰约,酌 民之厚薄,使天下之人乐从而易于输纳,可谓 得节之道也."n饲时要做到取之以时,用之有 节."圣王作为节制,斧斤不时不入山林,数 罟不入污池,昆虫未蛰不以火田.如是之类, 是皆取之以时,用之有节,使至微至隐之物皆 遂其生而涵濡其性.豚鱼无识之物犹且被泽而 不妄有所伤,则有识之类其蒙信也可知矣."[1 此外,胡瑗认为,要以仁安民,还必须做 好观察调查,纳言研思,了解民情的工作.只 有做好观察调查,纳言研思的工作,才能作出 正确的决策,使人民安居乐业.一方面要做好 观调查工作,同时要求在观察调查中做到解放 思想,旧章不迷.他说:"夫王者将欲观人 情,则纷华盛丽不可阂也,哇柔曼不可蔽也, 分别贤佞殊异适庶官人有序,旧章不迷,如此 则视之谓明矣,若其耽于色悦声信谮放贤乱其 适庶不肖与贤者淆混如此则视不明矣,故王者 ? 65? 河西学院2011年第3期 之视必明而后可."['](卷上同时,为君者要善于亲 自做调查了解工作.他说:"夫纳刍荛之言来 廊庙之语而求天下之情者,未有不自君耳听 之."[】(卷上'因为"夫十室之邑,有邪有正,况四 海之内,有佞有贤,访刍荛有廊庙之语面恭有 欺天之言,苟非人君廊璜纩行之塞举未进之 贤,可谓耳之不聪也,故尧命龙作纳言而不使 谗说殄行得聪之道也,若其亲嬖幸,远忠良, 如此则正士退谗,夫兴比率耳之不耳聪也."口】(卷上 另一方面他强调广纳人言,善于与人谋划.他 说:"圣人凡欲施为,凡所举动之时,必先与 众谋其得失之理,谋之卿士,谋及庶人,询及 众庶,谋及鬼神以明其得失,以别其吉凶,然 而鬼神之道,至幽至隐,不可以形见."[2】(系辞下) 尤其是有关立君,迁国,平治危乱,征讨敌国 等大事一定要与大家商量."夫君有大疑,惟 是立君,迁国,平治危乱,征讨不臣国之大 事,犹豫不决必求众志以决之,然则谋及其 心,则思虑之渊而为兴事之主,未有不先果决 之也.然虽已决而未可行,又咨之于卿士之官 以卿士者,惟其才智之人为之,然贝lJ谋及其则 思虑之渊而为兴事之主,未有不先果决之也. 然虽已决而未可行,又咨之于卿士者,惟其才 智之人为之,然则咨之既毕,犹未为当,又就 众民而为之,谋虑且庶民虽鄙贱而为之,谋者 刍荛之间,亦有廊庙之语如何敢违弃哉.咨民 既毕乃就卜筮而决之,卜筮者,问天地之情考 鬼神之意也,然则圣人举事必先咨之于人,然 ? 66? 后问之于卜筮者,何哉?兹见圣人将有为未尝不 与人谋.谋之既同,则天下之情往往合矣."[](卷下 另外自己也要多做一些研究和思考."夫天下 茫茫,万事藉藉,神而明之,研思极虑."[.】(卷上) "夫君之所以治天下之务,思虑之深则无有不 通矣.政无小大,能通之也;情无昭隐,皆见 之也.举天下之大,四海之远,人所及者,莫 不通于耳,虽天地鬼神,亦能通之也."[】(卷上同 时,"思者深微之义,夫圣人既有天下之广, 四海之大,万几之业脞庶政之至烦,未有不思 而得也,朝不暇食所以虑之,夜不安寝所以思 之,利于民则行之,益于国则行之,思深则思 当,事当则可久矣.此圣人所以思虑至深微 也,若其思之不深,虑之不远,虽苟取一时之 利,岂无后世之患乎."【](卷上 总之,"仁"是治国的根本,治国安民必 须实施仁政,作为统治者必须以仁为先,以民 本,多教少刑,多安少战,让民众不饿不寒, 安居乐业,真正做到以仁义被恩及人,从而使 民心悦豫. 参考文献: [1]胡瑗.洪范口义.四库全书文渊阁本[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缩印本,1986. [2]胡瑗.周易口义.四库全书文渊阁本[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缩印本,1986. [3]徐建平,胡瑗.[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 社.20oo. OnHuYuan'SStrategiestoPlacatethePeople ZhangShu-Jun (TaizhouCCPCollege,TaiZhou225300,Jiangsu) [责任编辑:朱耀善]
本文档为【简论胡瑗的安民之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573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13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