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文地质报告

水文地质报告

举报
开通vip

水文地质报告水文地质报告 《阿拉善区域水文地质报告(1:50万)》通过成果鉴定 阿拉善新闻网 2006-12-18 08:58 近日,由我盟水利勘测设计院承担完成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区域水文地质报告(1:50万)》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该报告依据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运用近年来的水文地质勘查研究成果,分析论述了阿拉善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从宏观上对地下水的形成、赋存、运移及分布规律进行了重点研究。报告根据地貌单元等要素划分了水文地质计算分区,按地下水含水岩类分别计算了阿拉善不同地段的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

水文地质报告
水文地质报告 《阿拉善区域水文地质报告(1:50万)》通过成果鉴定 阿拉善新闻网 2006-12-18 08:58 近日,由我盟水利勘测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院承担完成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区域水文地质报告(1:50万)》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该报告依据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运用近年来的水文地质勘查研究成果,分析论述了阿拉善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从宏观上对地下水的形成、赋存、运移及分布规律进行了重点研究。报告根据地貌单元等要素划分了水文地质计算分区,按地下水含水岩类分别计算了阿拉善不同地段的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可开采资源量,反映出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该成果是我盟第一份1:50万区域水文地质报告,专家认为其应用性较强,在研究地域广、难度大、水文地质比较复杂的阿拉善地区,此报告的提交是一个创新。该报告为我盟政府及有关部门宏观决策、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提供了依据,对今后该地 区的地下水勘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专家建议,阿拉善盟地处干旱缺水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今后应加大地下水勘查工作力度。 三、《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存在先入为主的错误 在调查报告的 作者:普通云南人 于 2009-07-01 15:07:27.0 发表 三、《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存在先入为主的错误 在调查报告的第一页就声明,此项调查是在“已确定 锦业公司取水口以南25米处的地下泉水是造成本次 阳宗海砷污染的砷来源”的前提下,为进一步查明地 下水砷污染的途径而开展的水文地质调查。这合理 吗,锦业公司取水口以南25米处的地下泉水究竟是 不是造成本次阳宗海污染砷的砷来源,正是本次调查 的要查明的问题,却也成了该调查报告的前提。 四、《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本身存在很多疑问 该调查报告第29页认为锦业公司的自然水池上部土 层的渗透系数为0.929至1.532m/d这比行业手册中 的数据大上千倍。但即使按该调查报告中的渗透系数 计算,每年也不过有1238千克的砷渗透出去,这样的砷是不可能造成阳宗海如此严重的砷污染的,然而该调查报告的结论仍然认为:自然水池底部正是阳宗海砷污染的主在渗透污染源,正确吗,在该调查报告记载:在雨水收集池中所钻的7个点中,除第四点外,其余六点在地下15米处砷含量均在40到100mg/Kg 之间(土壤中砷环境质量标准值为40 mg/Kg)。同时该调查报告测定当地土壤对砷的吸附能力可达到3600 mg/Kg。这说明,雨水收集池底部虽有一定渗透,但绝大部分区域没有被砷穿透,砷没有到达地下15米处,这与该调查报告认为雨水收集池是渗透污染源是予盾的。 五、砷平衡计算严重错误,缺乏理念与实践依据 专家组在进行砷平衡计算时将2008年5月一个批次的锌精矿砷含量作为年平均砷含量计算,这导致其计算的带入砷总量高于实际约2.5倍。另外在计算时,漏掉了除尘系统焙尘的砷带出量,漏掉了过磷酸钙、氟硅酸、磷石膏的砷带出量。合理吗,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书 report on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for water supply gongshui shuiwend一zhi kaneho boogaoshu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书(report on hydro- geologieal investigation for water supply) 在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中,所获技术资料的全面总结。是 供水水源地设计的依据。报告书的内容包括文字和图 表两部分。 文字部分包括序言、自然地理和地质概况、水文 地质条件、勘察工作量、地下水资源评价以及结论和建 议等。 (l)序言。概要阐明勘察的目的任务、委托单位、勘 察阶段、勘察时间、工作范围、勘察区的研究程度和地 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主要工作方法和完成的工作量。 (2)自然地理和地质概况。概述勘察区位置、交通、 地形和地貌条件;简述勘察区气象和水文特征;叙述地 层和主要地质结构的分布和特征。 (3)水文地质条件。简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条件及其动态规律;阐明勘察区内各含水层分布和水 文地质特征;叙述地下水的物理化学特征、污染现状和 变化规律;说明拟采含水层(带)与相邻含水层和其他 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状况。 (4)勘察工作量。叙述勘察工作的项目、数量、布 置、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详述其质量和精度。 (5)地下水资源评价。论述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况和 数学模型的建立;论述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的依据和成 果;进行水量计算,计算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和储存量 以及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根据保护资源、合理开采的 原则,提出相应勘察阶段的允许 开采量,论证其保证程 度,并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和趋势; 进行水质评价,根 据任务要求,说明地下水的可用性,结合 环境水文地质 条件,预测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水质有无污染的 可能,提 出保护和改善地下水水质的措施。 (6)结论和建议。 提出拟建水源地的地段和主要水 文地质数据和参数;提出地 下水允许开采量、水质和精 度;建议地下水集水构筑物的型式 和布局;提出水源地 在施工和生产中应注意的事项;建议地下 水动态观测 网点的设置和要求;提出本次勘察工作中的不足 和存 在的问题。 图表部分有勘察工作平面布置图、水文地质 图 和剖面图、与地下水有关的各种等值线图、钻孔(井)柱 状 图和抽水试验综合图、井(泉)调查表、水质分析结果 统计表 和地下水动态监浏图表等。 (尚勤俭) ...... 本网讯 日前,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在邯郸主持召开了平朔安家岭井矿防治水报告评审会。由水文地质局一队承接的山西平朔安家岭井矿防治水一期工程报告和二期防治水工程设计通过专家评审,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初步落实了二期防治水工程约600万元的勘查项目。水文地质局局长王真奉出席评审会并致辞,副局长、总工程师傅耀军参加了评审会。 来自平朔煤炭工业公司、中煤建设集团、中国矿大和总局、水文地质局11名专家组成评审组,在课题组汇报的基础上,经过质疑、讨论,形成了评审意见。 安家岭井工矿二号井与一号井研究和设计报告取得了可喜要果。各项工程质量均达到有关规范、规程和设计要求;本次采用水文地质测绘、钻探、水文地质测井、抽水试验、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水化学及长期动态观测等综合勘查方法,工程布置合理,方法手段得当,取得了较好的勘查成果;在分析确定井田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比拟法、解析法和数值模拟法预测了矿井涌水量。 专家组认为,一期勘查采用综合勘查方法,并应用国际上流行的Visual Modflow软件数值模拟计算矿井涌水量,计算结果可靠。报告内容丰富,章节安排合理,论据充分,结论明确,主要附图、附表齐全。完成了设计规定的技术要求和地质任务。 对两个井的二期设计,专家认为,二期设计与矿井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工作重点是顶、底板水害防治,建议采用“三图一双预测”方法,通过实测和模拟的方法确定冒落裂隙带发育高度,最后对顶板水害做出评价。底板突水重点放在陷落柱、断层、背斜轴部,建议采用脆弱性指数法进行底板突水评价。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2007150124 徐仁江 实习时间:2010. 1.12—2010.1.15 实习地点:三峡库区 实习工具:地质包(地质锤、罗盘仪)、笔记本、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笔等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三峡库区的地质概况和三峡库区 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 2、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以及倾角。 二(实习内容: 1、认识三峡库区基本地层、岩石及构造特征。 2、认识库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 3、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山区河流水文特点 。 5、观察屈原镇龙马溪的岩层产状、链子崖危岩体、千将坪滑坡。 三.实习概况: 2010年1月12号到15号,我们在秭归进行了水文地质实习,水文地质实习是整个水文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这是一次地址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认识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水文地质学》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这四天里,我们沿着龙马溪,观看了一些典型的地质形状,到了链子崖领略天然裂缝,在千将坪回忆当时滑坡的惊心动魄,每一天都能学到很多很多……让我感叹自然的伟大与无情和作为一名水利专业大学生所肩负的责任。 四.实习过程: (1)龙马溪: 2010年1月12日的早晨八点我们由水电楼楼出发,经过3个小时的行程,终于到达了第一站----龙马溪,龙马溪是在地质上比较少见的一个逆流入江的长江支流,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产生这种特殊的地质的原因,与三峡地区地壳的上升有关,因为东坡的河流比西坡陡,其溯源侵蚀能力比西坡强,所以龙马溪逆流入江的长江。我们沿着龙马溪观看了很多地质构造,并研究了一些护坡。我们认识了泥岩,页岩,这种岩石是软质量岩,其力学程度底,属于易滑地层,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但是,页岩可以用来生产页岩砖,页岩砖是一种新建材料,其质量好,不用添加剂,它的最大的优势就是与传统的粘土砖施工方法完全一样,无须附加任何特殊`施工设施、专用工具,是传统粘土实心砖的最佳替代品。并具有强度高、保温、隔热、隔音等特点。可用于高层建筑和桥梁等。与粘土砖 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抗风化性 龙马溪背斜 能优于粘土砖,?尺寸偏差小于粘土砖,?节约资源,不占用土地。我们观察了褶皱,背斜等特殊的地质现象(在书上找有关的知识)。我们观察了整合和不整合接触。我们观察了挠曲构造它是由于倾斜岩层前沿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弯曲而形成的。我们还发现在很多地方出现了整和接触和不整合接触,所谓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岩层的产状一致,互相平行,连续沉积形成,其间不缺失某个时代的岩 层。而不整合接触又分为两种,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也称假整合,是指其间有岩层的缺失,而角度不整合是指上下岩层产状不同,彼此呈角度接触,其间缺失某时间段的岩层,接触面多起伏不平,也常有底砾石和古风化石。我们还在路旁的岩石上看到了很多节理,节理是指那些有一定成因、形态和分布规律的裂隙,按力学成因可分为剪切节理、张节理和劈节理。顾名思义剪切节理是由剪应力所形成的破裂面,张节理则是由拉应力所形成的,而劈节理是岩层中大致平行、密集和微细的构造节理。 沿着龙马溪的公路两旁有很多护坡防护,一般都是用拉网喷锚加固,外加排水工程,它首先是在山体上固定拉网,然后在拉网上喷浇混泥土,中间留有排水孔,旁边还有排水沟,一般它有15公分厚, 在那我们看到了深沟滑坡,所谓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别名叫做地滑,我国许多地方山区的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这个滑坡是是一个东西走向的顺向滑坡,全长400米左右。它位于黄陵背斜。南侧和北侧都是天然冲沟,宽20—25米,前沿是扇形滑舌,总共滑方有200万立方米左右。原本它是一个死滑坡,可是03年的135蓄水让它复活了,复活后,出现公路、房屋拉裂、下沉等一系列现象。06年的156蓄水前就对它进行了治理,治理方式有打抗滑桩,抗滑桩一般直径5米, 间距2米左右,深度达20-30米,到达固定岩层,除了抗滑桩还有加上排水措施,保护公路和房屋。当我们走到天然冲沟,发现我们正从志留纪多页岩地区走向奥陶纪多灰岩区,而这两个地区是整合接触的,在这边奥陶纪多灰岩我们发现很多海洋软体生物的直角石化石和尖角石化石。在半路上,老师给我们复习了一些工程地质上的关于岩层状态的知识,所谓岩层状态是指岩层在空间位置的分布状态,岩层的产状可分为水平的、倾斜的和直立的三种类型。一般岩层的产状用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来表示。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方向称为走向,倾向是指岩层的倾斜方向,是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而倾角即岩层的倾斜角度,是层面与水平所夹的最大锐角,也是倾向线与倾斜线的夹角。老师演示完后,同学们就迫不及待的拿出了罗盘进行实战演习。 然后我们看到了一个袖珍型水电站,在溪沟上游拦截水流,用引水洞将水引下来,在山坡上有潜池,将水灌入潜池,用压力管道将水压下来,利用落差来发电,一般发电量与落差和流量成正比,其总容机200KW,年利润居然可达到20-30万,并且这还是比较普通的山区发电模式。 在上船时,我们又看了屈原镇的库岸护坡工程,它们是由抗滑桩(桩间为挡板),锚杆结构,干砌石护坡,截排水,检测工程的治理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抗滑桩有41根,长989.38米,截面2米 *3米的17根,长400.83米,截面2米 * 1.5米的24根,长588.55米混凝土 格构,干砌块石护坡6100平方米,锚杆173束,浆砌石块石格构,干砌块石护坡9100平方米,其排水沟共1550米,总投资1100万元。 (2)链子崖 : 2010年1月13日我们一大早就乘船来到了传说中的链子崖,一上岸爬了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看到了链子崖的“七千方”滑移体的治理工程,如图所示。这个治理工程很庞大,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的目的,是改善坡体稳定状况,防止大规模崩滑入江造成危害。其中,危岩体锚固工程是整个防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改善水马门一带的“五万方”危岩体、“五千方”滑移体和“七千方”滑移体的稳定状况。经过老师介绍,我们知道,“五万方”危岩体防治工程,于1995年5月10开工,1997年8月9日完成施工作业,历时两年。 “五万方”危岩体防治工程的施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是施工前准备,主要完成:施工中临时设施的水、电、气路架设,机械设备、材料的 进场,锚索试验,设备性能检验及其它测试工作;第二阶段为辅助工程及周边分部工程施工,其中主要完成排架基础施工(开挖土石方、砌筑挡土墙、混凝土浇筑)、排架搭设、T12回填、“一万方”表层危岩清理、喷锚网工程、R203软层 加固;第三阶段是工程的主体施工,完成锚索151束(其中1000KN锚索50束,2000KN锚索61束,3000KN锚索40束)。于1997年8月20日在工地住地的瓦缸组织资料自检验收会,邀请有关专家对该工程施工质量进行了初检,同意进入资料整理和竣工报告的编写。 在高达百米的崖壁上进行锚固工程施工,难 度很大。经过多次研究,搭设了高82.6米的碗扣式施工排架及物料提升机,克服了高空施工困难。而在施工中发现,T11裂缝以内岩体 中同向裂缝仍较发育,因此, 除延长锚固深度外,将一部分锚索穿过T12号缝伸入到核桃背完整岩体中,以提高其整体性。 在多裂缝岩体中进行锚索工程施工,其关键工序是造孔质量和钻孔堵漏、锚索防腐、内锚固段注浆、张拉锁定。具体实施中,对造孔质量采取了先进的钻孔防斜保直、跟管钻进、反喷清孔等施工技术,大部分锚索孔经过了超声波和孔内电视检查;对锚索进行了合理的防腐;锚固段注浆采用了理论值与指示器相结合的质量保证措施。而张拉锁定的关键,是既充分发挥锚索作用,又不过大扰动危岩体应力状态,并促使其稳定,这一工序在变形监测的严密监视下进行。 “七千方” 滑移体防治工程,于1995年4月3日开工,至1996年6月20日完成施工,并于1996年7月进入资料整理及施工总结。施工中采用了防卡钻空气钻进技术和快速堵漏及过缝架桥等先进技 术,以及在破碎地层安装锚索的新方法,初步总结了一套保证工程质量的施工工艺方法和措施。 (3)千将坪滑坡: 2010年1月14日,我们下船之后怀着万分期待的心情一路徒步终于来到了看见了千将坪滑坡遗址,当年的滑坡的后缘还清晰可见,上面星星点点的长出了一些植物,坡面和坡底处堆积着大大小小的碎石。千将坪滑坡位于长江南岸支流青干河左岸、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村斜坡上,距长江干流5公里。长约1200米,宽约800米,前后缘高差300多米,体积约2400万方。该滑坡为群测群防监测点。今年6月16日,群测群防人员发现千将坪滑坡后缘出现裂缝。7月12日滑坡变形加剧。镇政府领导和县领导高度重视,增设20个监测点,并采取果断措施,疏散居民。129户村民连同四家企业职工共计1200人被提前安全转移。2003年7月13日零时20分,滑坡发生,下滑山体堵河成灾。由于成功预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水草化石 千将坪滑坡发生于2003年7月13日12时20分,是三峡库区自新滩滑坡后发生的最大滑坡。该滑坡地处青干河左(北)岸,与沙镇溪镇隔河对峙,距三峡工程坝址约56Km。构造上,滑 坡区位于秭归向斜南端向西弧形转折端与百福来—流来观背斜向东倾伏的过渡地段,主要出露三叠系沙镇溪组碎屑岩,岩层稳定延伸,倾向南东,倾角较缓,滑坡所在岸坡为顺向坡。滑体平面形态呈舌状,长1200m,宽1000m,总体上薄下厚,平均厚度约20m,面积约1(20km2,体积约2400×104m3。后缘呈圈椅状外形,顶部高程450m,边界位于370-420m高程线之间;前缘没入青干河,高程102m,前后缘高差348m;北东和南西两侧出现陡立的剪切滑壁,走向分别为30?和330?。滑体物质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残坡积粘土夹碎石,下部为沙镇溪组泥质粉砂岩,上、下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5m 和10m。该滑坡属于基岩顺层滑坡,滑动面与地层层面产状一致,倾向南东,倾角28?。据对岸陡坡上残存的水渍痕迹估算,滑坡产生的涌浪高达30m 以上。在滑坡碎石中我们很欣喜的找到了一些水草和贝类的化石。 这次实习历时三天,虽然时间很短,行程很累,但我丝毫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很有意义和价值,因为我们收获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就更加深了我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这才是最重要的。 五.实习总结 : 短暂的地质实习很快就结束了,而这次野外实习对我产生的影响却并没有很快随之消失。在这不到四天的时间里,每天上午随老师 一起到野外观察,测量产状,记录数据,并且及时复习了已经渐渐淡忘的部分课本知识,短短的四天,让我对野外地质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对它的方式方法有了一个最直接的了解。并且直接影响了我的学习观念,将实践的成分注入了思想中,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然而,之前的地质学习还仅仅局限与课本知识的认知,通过听课,复习,考试等环节,认识并了解了大量的地质知识,但这些都仅仅是纸上谈兵,我知道什么是断层,什么是节理,却还都只是能从插图上判断,到野外旅游的时候见了很多岩体,也没有能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判断什么是断层,什么是节理,而褶皱的向斜与背斜构造,更是无从判断。但经过这次野外实习,听了老师的讲解和分析,再加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同学之间的合作,我对之前所学的课本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感性的理解,不但能够正确迅速地区分节理和断层,用罗盘仪测产状从而判断褶曲是向斜还是背斜,还解决了很多课本学习中遗留下来无从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际的操作,学会了绘制柱状图、节理玫瑰图,而不仅仅是教条的背诵,对罗盘仪的使用也熟悉起来,而不是先前仅仅对插图的认识。野外实习在工程地质实习课程的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对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补充,虽然时间并不长,前后不过四天的时间,但是在这期间学到的方法,观念上的改变,是课堂学习中所不能得到的。只有真正走出课堂,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通过自己的操作加深理解,才能算是学习过程得到了完善。 举一反三地说,任何工程实际与课本上的罗列都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实际中的情况往往更复杂,是各方面的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有通观全局的能力,在做分析的时候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与工程相关的课程,都需要真正地走出课堂,工程地质是这样,其他课程也是这样,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学习中的观念产生了一个转变,认识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在和老师同学一起到野外观察采集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地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很多工作是自己独立操作所不能完成的,需要老师指导,需要同学配合,经过组员之间的分工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总地来说,这次实习是成功的,我个人在这次实习中受益匪浅,更多的方面的收获是隐性的,在将来的学习中,必将逐渐体会到这次实习带给我的更多收获。 (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 目的及任务 1:5万综合水文地质图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是普查、勘探试验、长期观测等野外资料的综合反映。编制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目的是全面、系统、清晰地反映工作地区的水文地质规律,阐明地区地下水类型及其埋藏条件,反映地下水形成特点以及含水岩组的富水性、岩性时代、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地下水资源分布,并提出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措施,圈定地下水开发远景地区,为今后 的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8.2.2要求 要充分、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并力争具有科学性、地区性、综合性、实用性、艺术性。为提高编图精度,要求综合水文地质图在野外工作阶段及时确定含水岩组的分布界线及各类水点的位置和富水性界线等。 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又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 一、课程性质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家从水文循环的基本原理出发,获得水文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 程地质工作中与地下水有关的问题,要求大家掌握地下水形成、分布和运移规律,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以及水化学相关问题;了解该领域目前研究状况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为今后从事与地下水有关的实际工作或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地下水(Groundwater)的一门学科,它是对地质环境中地下水的发生、运动及其水化学特性上的研究。主要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二、课程研究对象 1.概念 地下水(groundwater):赋存并运移于地下岩土空隙中的水。含水岩土分为两个带,上部是包气带 ,即非饱和带 ,在这里,除水以外,还有气体;下部为饱水带,即饱和带,饱水带岩土中的空隙充满水。狭义的地下水是指饱水带中的水。 2.地下水 利:?分布广泛,便于就地开采使用;?洁净、不易被污染,水质普遍较优;?不占用地表空间;?动态比较稳定;?供水量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具有较大到调蓄能力等。 害:?不合理的灌溉可造成次生盐碱化;?过量开采,可造成:在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地面沉降,使区内建筑物失去稳定;不同含水层之间诱发水力联系,产生水的混合作用, 使水质恶化;岩溶区地面塌陷;?其它,如矿坑涌水、基础及边坡的稳定问题等。 功能:?资源(不难理解);?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干旱或洪水);?地质营力(滑坡、泥石流等);?信息载体(找矿等)。 三、发展史 1.我国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概况 古代:我国是世界上开发利用地下水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相当于我国仰韶文化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据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发掘推测,距今约57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采用凿井取水。到了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凿井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在四川自贡一带已有深达数百米的盐井,这可算是世界上在岩石中开凿的首批深井。汉武帝时,在今陕西渭北高塬上修筑了我国最早的井渠结合农田灌溉典范“龙首渠”。驰名中外的新疆“坎儿井”,至今仍不失为开发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的有效措施之一。 我国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北方许多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17省市)工农业生产、生活的唯一水源;?南方部分地区也开始利用地下水、并且需求量越来越大;?大的工业基地的建设首先要解决水源问题。 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未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加强与地下水资源开发有 关的环境保护。(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 一些重大研究课题:地下水过量开采的对策;地下水污染防治;相关的环境质量评价。 2.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历程 初期:地下水开发地点分散且数量较少阶段,主要进行地下水水源地的勘查,通过勘查论证地下水的开发方案。 中期:地下水处于连片开发,且水源地相互干扰明显增大的阶段,将区域性大面积地下水资源评价列为论证地下水合理开发的重要工作。 后期:地下水需求量与其多年平均补给量相接近,且需求量还在不断增长的阶段,将包括技术管理、政策和法规制定的地下水管理列为支持地下水合理开发的重点工作。同时,还将研究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及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等问题,注意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实施地下水系统管理。 3.水文学发展简史 人类探索除水害、兴水利的历史,犹如人类的文明史那样悠久。在生产实践中,特别在与水旱灾害的斗争中,人类不断观测各种水文现象,思考和研究它们的规律,积累起关于水的丰富知识,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了水文科学。 水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酝酿时期,而它的飞跃发展则是最近一个世纪的事。同自然科学的许多学科相似,人们还难以找出公认的里程碑,把水文科学的历史进程划分成若干明确的 阶段。我们只是顺着它前进的足迹,大体划分为: ?萌芽时期(远古至约公元1400年) 在尼罗河、幼发拉底河、恒河和黄河这些古老文化发祥地的遗迹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已经开始了原始的水文观测,最早的水位观测是在中国和埃及开始的。 约公元前22世纪,中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已“随山刊木(立”木于河中),观测河水涨落。此后,战国时李冰设于都江堰的“石人”,隋代的石刻水则,宋代的水则碑等,表明水位观测不断进步。 最早的雨量观测于公元前四世纪首先在印度出现,中国于公元前三世纪的秦代已开始有呈报雨量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到了公元1247年,已有了较科学的雨量器和雨深计算方法,并开始用“竹笼验雪”以计算平均降雪深度。明代刘天和在治理黄河工作中,已采用手制“乘沙量水器”测定河水中泥沙的数量。 中国古籍《吕氏春秋》中写道:“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国道也。”提出了朴素的水文循环概念。成书于公元约六世纪初的《水经注》中,记述了当时中国境内1252条河流的概况,成为水文地理考察的先驱。 诚然,这些原始的水文观测和水文知识是肤浅零星的,但已为当时生活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水文资料。例如,根据雨量多少决定税收的多少,根据上游的水位向下游传递水情等,标志着水文科学的萌芽。 ?奠基时期(约公元1400,1900年) 欧洲文艺复兴带来的科学思想的解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水文科学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水文仪器的发明使水文观测进入了科学的定量观测阶段。 1663年雷恩和胡克创制了翻斗式自记雨量计,1687年哈雷创制测量水面蒸发量的蒸发器,1870年埃利斯发明旋桨式流速仪,1885年普赖斯发明旋杯式流速仪。这些近代水文仪器使流量、流速、蒸发、降水的观测达到了相当的精度,利用这些近代水文仪器进行水文观测的各种水文站陆续出现。 1746年,中国在黄河老坝口设立了全国第一个正规水位站,开始系统观测水位,并进行报汛。这些成就使水文现象的观测视野在深度和广度上空前扩大,为水文科学在理论上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这一时期,近代水文科学理论开始逐渐形成。1674年佩罗提出了水量平衡的概念,成为水文科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1738年伯努利父子发表水流能量方程,1775年谢才发表明渠均匀流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1802年道尔顿建立了研究水面蒸发的道尔顿公式;1856年,达西发表了描述孔隙介质中地下水运动的达西定律;1851年莫万尼提出了汇流和径流系数的概念,并发表了计算最大流量的著名推理公式。 这些科学理论的创立,为水文科学在河道水流、蒸发、地下水运动、径流形成和水文循环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它 表明人类对水文现象的认识已由萌芽时期那种肤浅零星的知识,发展到了比较深刻系统的知识。同时也表明,人类对地球上水的运动、变化规律的探索,已发展到以大量观测事实为基础,进行假说、演绎和推理,进而建立各理论体系的近代科学方法论。 19世纪末,专门水文研究机构开始出现,一些国家开始出版水文年鉴。弗里西著的《河流水文测验方法》、福雷尔著的《日内瓦湖湖泊志》、马略特著的《水的运动》等水文学专著陆续出版。这些著作总结了当时水文观测和理论研究的成就,标志着水文科学作为一门近代科学已奠定基础。 ?应用水文学兴起时期(约公元1900,1950年) 这一时期,水文科学在观测方法、理论体系和研究领域等方面继续取得新成就,但它最重要的进展是应用水文学的兴起。 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量兴起的防洪、灌溉、交通工程和农业、林业乃至城市建设向水文科学提出越来越多的新课题,解决这些课题的方法也由经验的、零碎的逐渐理论化和系统化,水文科学的应用特色逐渐表现出来。 首先,从1914年到1924年,经过黑曾、福斯特等人的工作,把概率论、数理统计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引入了水文科学,使水文变量(如洪峰和洪量)和它出现的机率联系起来,为预估工程未来运行时期内可能出现的水文情势开辟了道路。 接着,从1932年到1938年,谢尔曼、霍顿、麦卡锡、斯奈德等人在产流和汇流计算方面取得开拓性进展,为根据降雨推 算洪水开辟了道路。随后,克拉克、林斯雷等人在单位线、多个水文变量联合分析和径流调节的理论、方法等方面发展并丰富了上述内容。 在此期间,水文站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规模宏大的水文站网系统,这些成就为应用水文学的兴起在理论上、方法上和资料条件方面奠定了基础,并率先形成了它最重要的分支学科——工程水文学。接着,农业水文学、森林水文学、都市水文学也相继兴起。 1949年,林斯雷和柯勒、保罗赫斯合著《应用水文学》;同年,姜斯敦和克乐斯合著的《应用水文学原理》、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编著的《水文学手册》等应用水文学专著陆续问世,总结了这一时期的成就,标志着应用水文学的诞生。应用水文学,以它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方面服务这一鲜明特征,获得迅速发展,成为近代水文科学体系中最富有生气的分支学科。 ?现代水文学(1950,今) 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生产规模空前扩大,科学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并正在出现新的技术革命,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人与水的关系已经由古代的趋利避害,和近代较低水平的兴利除害,发展到了现代较高水平的兴利除害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赋予水文科学以新的动力和新的特色。 首先,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突出需求,水文科学的研究领域正在向着为水资源最优开发利用的方向发展,以期为客观评价、 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对自然水体,进而对自然环境正在产生多方面的影响。研究和评价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和这种效应的环境意义,揭示人类活动影响下水文现象的规律,进而探讨水文分析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防止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的影响朝着不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方向发展,这一切正在成为水文科学面临的新课题。 另外,现代科学技术使获取水文信息的手段和分析水文信息的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例如,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同时观测大范围内的宏观水文现象成为可能;核技术的应用使人们能够获得微观水文信息;水文模拟方法、水文随机分析方法、水文系统分析方法,使人们研究水文现象的能力发展到新的水平;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水文科学从水文观测到基本规律的研究,由人力和机械操作,发展到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 水文科学和其他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正在不断兴起,学科间的空隙逐渐得到填补。同时,人们开始看到,水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在表现它的自然属性的同时,它的社会属性也日益表现出来,并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因此,水文科学将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总的来讲,水文学从它所隶属的学科领域看,作为地球物理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地球系统中水的存在、分布、运动和 循环变化规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水圈与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关系;作为水利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水资源的形成、时空分布、开发利用和保护,水旱灾害的形成、预测预报与防治,以及水利工程和其他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中的水文水利计算技术。 4.水文学的分类 水文学开始主要研究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等,以后逐渐扩展到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海洋水。 ? 传统水文学按研究的水体来进行划分:河流水文学、湖泊水文学、沼泽水文学、冰川水文学、海洋水文学、地下水水文学(水文地质学)、土壤水文学、大气水文学等。 ? 由水文学采用的实验方法,派生出三个分支学科:水文测验学、水文调查、水文实验。 ? 由水文研究内容分为:水文学原理、水文预报、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地理学、河流动力学等。 ? 作为应用科学,水文学分为:工程水文学、农业水文学、土壤水文学、森林水文学、城市水文学等。 ? 随新科学、新技术的发展和引进,出现新分支:随机水文学、模糊水文学、灰色系统水文学、遥感水文学、同位素水文学等。 5.水文地质学的简要发展过程 尽管19世纪已开始使用水文地质学一词,但到20世纪初 科学家Mead才给出这个术语一个广泛的含义: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表以下水的发生与运动。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早期这将近30年的时间里,水文地质学一下子成熟了,成为地球科学羽翼丰满的一员。1960年之前,水文地质学主要是地质学家的领域,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对于控制地下水流动的因素和规律,毫无兴趣或者知之甚少,任凭差分方程式去加以描述。另一方面,工程师在估算井的单位出水量和总出水量时,只顾得计算,处于岩层“透水”和“不透水”之间的灰域之中,无所适从。 久远以前直到20世纪50年代,两种分叉的、几乎完全独立的方法,各不相关地沿着平行的路径研究着地下水;一边被科学家好奇心所驱使;另一边受到工程师务实精神的推动。两个分支的演变在时间上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理论与假说的定量表述,以及数学上的严格推导为其分界(图1)。 17世纪处在“自然科学分支”的“猜想”阶段,关于泉的成因以及水循环,出现了首批记录在案的问题与解答。伟大的思想家们,从公元前8世纪的荷马开始,包括亚里士多德、泰勒斯(Thales)、柏拉图,甚至笛卡儿和开普勒(17世纪)都曾猜想:泉水来源于海洋中挤榨出来的水,或者是在洞穴中冷凝而成的;而雨水不足以保持河水流量。然而,在另一个阵营中,波尔洛(Marcus Vitruvius Pollo)认为,泉来源于入渗的雨水,这一看法受到文奇(Leonardo da Vinci)和帕利西(Bernard Palissy,16世纪)的支持。定量水文观测始于17世纪,佩罗(Pierre Perr ault,1608-1680)在塞纳河盆地测量了3年降水量,得出降水量是河流流量的6倍。马利奥特(Mariotte,1620-1684)验证了佩罗的观测结果,而哈雷(Halley,1656-1742)证明了注入地中海径流的不足部分消耗于蒸发。梅瑟利(La Metherie,1791)开始测量岩石的渗透性,将入渗水区分为地表径流和深部储存,于是,水均衡的初步概念形成了。 尽管第一个自流井是1126年在法国阿图瓦(Artois)成井的,但是,关于自流现象的第一个有记录的解释出现于17世纪,卡西尼(Cassini)和瓦里斯内利(Vallisnieri)都正确地指出:承压含水层的高水压是产生自流的原因。进一步试图将概念精确化的结果是,强化了绝对隔水性的观念,然而,对广泛分布的区域性含水层和隔水层的研究,很可能因而形成了地下水盆地的概念,在这方面,最基础同时也是最有影响的著作,则是赫伯特的“地下水运动理论”(M.King Hubbert,1940)。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开始了并非出于实用目的的地下水化学研究,着重于分类(Palmer,Scholler)及化学成分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Chebotarev,Scholler,Back)。 “工程学科分支”的第一阶段,时间从很早前到1856年,主要着力于发展经验性实用方法技术,构建集取地下水的设施,以及从泉、井、坎儿井,以及其它水源提升输送地下水。第二阶段是“定量评价”阶段,以1856年达西定律的发表为标志。达西方程触发了根据地下水位变动预测井的出水量的兴趣;随之而来的 是一系列人们熟知的计算公式:裘布依、泰斯、雅可布、温泽尔(Wenzel)等,讨论的全是地下水位和理想承压含水层的定量预测。 20世纪50年代晚期到60年代早期,也许是由于偶然的巧合,也许是由于下意识地交流渗透,绝对隔水性的观念受到来自两个分支的强烈质疑——工程师们从评价含水层和井的出水量出发产生疑问,而地质学家在研究盆地地下水流动时发现了问题。雅可布、汉图斯、诺曼(Neuman)、威瑟斯庞等,引入并发展了越流含水层的概念,并将其扩展到盆地尺度的含水层系。自然科学分支这边,托特的均质的“统一盆地”被弗里泽和威瑟斯庞 “非均质化”了,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不同形态、不同规模含水岩系的基本流动型式。两方面共同的最终结论是,岩体存在水力连续性。基于岩体存在水力连续性的结论,很快人们就认识到,存在着时空尺度差别很大的流动系统,而每个系统具有自己的作用过程与伴随现象。于是,统一的观念诞生了,不断流动着的地下水是一种地质营力。 1980年前后,可以看作研究地下水的自然和工程科学两个分支的融合,从此进入成熟的当代水文地质学发展阶段。这个地球科学的新成员,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个专门性分支。为了更好地理解几乎所有的地质活动,绝对有必要熟悉当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与此同时,需要培养具有独特的教育和专业背景的、全职的水文地质学家。 当代水文地质学有以下3个主要特征概念:?地下水流动系统发育的空间尺度,变化范围很大;?地下水流动系统发育的时间尺度,变化范围很大;?流动的地下水是无处不在的地质营力,其作用可以达到地面以下极大深度,对极其广泛的自然过程与现象,都有着控制性影响。 水文地质学向何处去发展,作为一门成熟科学,建立于工程师的数学严谨和科学家自由想象之上,建立于相关学科的技能、方法和技术之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水文地质学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不大可能有新的突破;反之,预期将会出现各种“名副其实”的学科分支,例如:环境水文地质学、污染水文地质学、农业水文地质学、油气水文地质学,等等。 就我国来讲,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历史是与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分不开的,近半个世纪以来,水文地质学的成长与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可称为奠基阶段,主要接受前苏联学术思想的影响,基本依照前称联模式。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可以称为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由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外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因此受西方学术思想影响较多,特别是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现代应用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等新思想、新理论与新技术的输入,使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使水文地质学从定性研究进入到了定量研究阶段,纳入到系统工程的轨道,与现代科学更紧密地融合了起来,因此我们把20世纪50年代到70年 代奠基阶段的水文地质学称为传统水文地质学,而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发展阶段的水文地质学,称为现代水文地质学(图2)。 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与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学科紧密结合,比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及相应产生的系统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等,对水文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应用数学与水文地质学的结合,特别是数值模拟方法得到普遍应用,模型研究成为水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使水文地质学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的新阶段;?从地下水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研究,扩大到与社会经济系统关系的研究。对地下水资源的研究,也从数学模型发展到管理模型与经济模型的研究;?许多新的分支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比如区域水文地质学、岩溶水文地质学、遥感水文地质学、环境水文地质学、医学环境地球化学、污染水文地质学以及数学水文地质学、水资源水文地质学;?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除计算机技术外,遥感技术、同位素技术、自动监测技术,室内模拟技术,以及高精度水质分析技术等,都得到普遍应用,推动了水文地质学的发展。 这要强调一点:水文地质学领域中的许多研究都是由水文地质学家、地质学家、水文学家好气象学家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合来完成的(图3)。 四、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前边讲过,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在人类从事开 发利用地下水活动的漫长过程中,通过长期实践经验和认识的不断积累,逐渐形成和充实、发展了有关地下水的知识,按其内涵范畴涵盖水文学、土壤学、地质学与流体力学等学科。 随着水文地质科学的发展,它的研究内容越来越广泛,主要研究内容可归纳为六个方面: ?地下水的形成与转化:阐述地下水起源与形成的基本知识(包括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并探讨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交替的基本规律。 ?地下水的类型与特征:阐述地下水的储存条件及其基本类型,包括地下水的主要理化特性。 ?饱水带及包气带中水分和溶质的运动:主要研究地下水流的基本微分方程,包括地下水向井、渠的流动,以揭示地下水位和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同时探讨包气带水与地下水溶质运移的基本方程。 ?地下水动态与水均衡:讨论在不同的天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条件下的地下水水均衡方程。 ?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分别讨论局部开采区和区域性大面积开采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方法,并具体介绍有关含水层参数测定及地下水补给量和排泄量的计算方法。同时,阐述地下水水质评价的有关知识。 ?地下水资源系统管理:阐述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方面的 基本知识,着重讨论地下水资源系统管理模型及其应用。 五、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1.研究方法:数学物理方法和概率统计方法两类。 2.应用的技术手段:?调查、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和遥感技术;?各种观测和试验技术(水位、流量等的观测;抽水试验、示踪试验和弥散试验等);?各种地下水模拟技术(目前数值模拟用的较多);?同位素技术等。
本文档为【水文地质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30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2K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0-16
浏览量: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