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举报
开通vip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考试流程考试流程 一、考试介绍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资格考试设置两个级别:经济专业初级资格和经济专业中级资格。参加考试并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由人事部统一发放合格证书。 经济专业中级资格考试分甲、乙两种。甲种考试为该资格应具备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考试。乙种考试为经济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考试。凡不具备规定学历的人员,必须取得乙种考试合格证书,方能参加甲种考试。 二、考试的成绩管理及时间安排 经...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考试流程考试流程 一、考试介绍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评分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资格考试设置两个级别:经济专业初级资格和经济专业中级资格。参加考试并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由人事部统一发放合格证书。 经济专业中级资格考试分甲、乙两种。甲种考试为该资格应具备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考试。乙种考试为经济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考试。凡不具备规定学历的人员,必须取得乙种考试合格证书,方能参加甲种考试。 二、考试的成绩管理及时间安排 经济专业中级资格的甲种考试每年举行一次;全部考试科目合格者,授予人事部统一印制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全国范围内有效。 经济专业中级资格乙种考试各科的开考计划,以两年为一周期循环安排。考试成绩采用单科累积的方式,每门科目考试合格,由人事部颁发单科合格证明。规定的科目全部合格后,由人事部颁发经济专业中级资格乙种考试合格证书。参加考试的人员须在1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 2011年经济师考试暂定于11月5日举行,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考试时间,将提前另行通知。各地具体考试报名时间一般在4、5月进行。 三、考试科目、题型、题量分析 经济专业中级考试有两个考试科目,包括《经济基础》和《专业知识与实务》。其具体题型、题量分析参见下表。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题型、题量、分值、考试时间表 专业 考试科目 题型、题量(分值) 考试时间 名称 单选 多选 案例 合计 经济 基础 70 35 105 2.5小时 (中级) (70) (70) (140) 专业知识60 20 20 100 2.5小时 与实务 (60) (40) (40) (140) (中级) 四、考试流程 第一章 商品流通理论 考点1:商品流通 1.概念 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它与生产过程一起共同构成社会再生产的过程的有机整体,并保证其连续进行和正常循环。 2.商品流通的功能 (1)实现功能;(2)中介功能;(3)调节功能。 考点2:商流 1.概念 商流是指商品由供应者向需求者转移过程中的商品社会实体的运动,表现为商品与其等价物的交换和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运动。 2.商流过程 商流过程即商品价值形态的转化过程或者是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 3.商流的功能 (1)实现商品价值;(2)生产先导(G—W);(3)合理配置资源。 4.商流费用 (1)市场分析费用;(2)商品调整费用;(3)谈判签订契约费用;(4)履行契约的费用。 考点3:物流 1.概念 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实体性)流动,是创造物质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的经济活动。 2.分类 (1)按物流的不同作用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2)按物流的不同空间范围分为: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3)按物流系统的不同性质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 3.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 (1)运输活动;(2)储存活动;(3)包装活动;(4)装卸搬运活动;(5)流通加工活动;(6)配送活动。 考点4:信息流 1.概念 广义的信息流是指信息的产生、加工、储存和传递等过程。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信息流包括企业内部信息流和外部信息流,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等不同领域的信息流以及纵向和横向信息流。 2.流通信息的分类 (1)按来源分为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2)按稳定程度分为固定信息、流动信息与偶然信息。(3)按产生过程分为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4)按时间分为滞后信息、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5)按作用分为决策信息、控制信息和业务信息。(6)按内容分为市场营销信息、流通管理信息、商品科技信息和流通环境信息等。 3.流通信息的功能 (1)沟通功能;(2)反馈功能;(3)决策功能;(4)增值功能。 考点5: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相互关系 1.商流和物流的联系 (1)在商品流通的情况下,商流和物流都是商品流通必要的组成部分,是商品流通的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2)商流和物流都是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运动,它们有相同的流向、相同的起点和终点。(3)商流和物流在功能上是互相补充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流通的功能,通常情况下是商流发生之后,才发生物流。 2.商流和物流的区别 (1)物流是商品物质实体的流转,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商流是商品社会实体的流转,创造商品的所有权效用。(2)物流和商流是互相独立的,各自可以独立运动,流通的次序没有固定模式,流动的具体途径也可能不一致,在某些具体情况下,没有商流和没有物流都是可能的。 3.商流、物流与信息流的关系 (1)信息流产生于商流和物流活动中,并为商流和物流活动服务。(2)信息流是商流和物流活动的描述和记录,反映商流和物流的运动过程。(3)信息流对商流和物流的活动起指导和控制作用,并为商流和物流活动提供决策的依据。 考点6:商品流通运行载体 1.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 2.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 3.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 4.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 考点7:商品流通渠道 1.概念 商品流通渠道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所经过的通道。 2.商品流通渠道成员的功能 商品流通渠道成员的主要功能是:市场调研、促进销售、开拓市场、编配分装、洽谈生意、实体储运、资金融通、风险承担八项。 3.中间商的作用 (1)中间商可以提高流通的效率;(2)中间商可以消除商品品种的差异性并进行商品归类;(3)中间商可以促使交易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化。 考点8:商品流通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 1.影响流通渠道选择的一般因素 (1)商品的自然属性;(2)商品的经济属性;(3)商品消费需求的多样性;(4)信息的传递状况;(5)交易批量。 2.影响流通渠道选择的具体因素 (1)商品方面的因素;(2)市场方面的因素;(3)企业自身的因素;(4)国家政策方面的因素。 考点9:商品流通渠道结构 1.商品流通渠道的层级结构 商品流通渠道的层级结构是指一个渠道系统中包括的中间机构的层次数量。类型有:零级渠道、一级渠道、二级渠道、三级渠道。 2.商品流通渠道系统 (1)垂直渠道系统;(2)水平渠道系统;(3)混合渠道系统。 考点10:商品流通渠道行为 1.商品流通渠道依赖 (1)概念 商品流通渠道依赖是指一个渠道成员为实现期望的目标而需要保持与特定渠道成员关系的程度。 (2)商品流通渠道依赖结构的分类 ?按渠道双方依赖的紧密度分为:松散依赖、紧密依赖。 ?按渠道双方依赖的时间长度分为:短期依赖、长期依赖。 ?按渠道双方权力运用的对称与否分为:单边依赖、双边依赖。 (3)影响依赖结构的因素 ?渠道双方关系利益;?价值分享;?关系终止成本。 2.商品流通渠道权力 商品流通渠道权力是指一个渠道成员对渠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和决策变量施加影响的能力。 3.商品流通渠道冲突 商品流通渠道冲突的根源主要在于渠道成员之间存在着各自的经济利益和相互依赖性。 考点11:流通产业的概述 1.产业与流通产业 (1)产业的概念 产业是指由提供相近产品或服务、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所构成的企业集合。 (2)流通产业的概念 流通产业是指专业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经济组织或部门的集合,是第三产业中的主要产业。我国流通产业主体是批发业和零售业。 2.产业的分类 (1)三次产业分类法 将产业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 (2)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第二次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次产业之外的其他各业。 考点12: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 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反映市场集中的程度,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分买方集中度和卖方集中度,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主要是卖方集中度。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主要有:行业集中度、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1)行业集中度 行业集中度是最常见、最简单的绝对集中度衡量指标。计算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为: CR=?X(i=1,2,„,n)/?X=(i=1,2,„,N) nii 式中:CR是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位企业的行业集中度;X是产业中n位企业的产值、ni 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或资产总额等数值;n是产业内的企业数;N是产业的企业总数。 通常n=4或者n=8。 (2)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反映相对集中度的指标,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积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3)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也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基础上。其计算公式为: 基尼系数=均等分布线与洛伦兹曲线围成的面积?均等分布线以下的三角形面积 基尼系数原是反映收入分配的指标,数值在0到1之间变动,为0时企业规模完全相等,趋向1时,企业规模分布越来越不均等。 2.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 (1)企业规模;(2)市场容量;(3)行业进入条件;(4)市场需求增长率。 3.商品差别化 (1)概念 商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商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 (2)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影响市场集中度;?形成市场进入壁垒。 (3)商品差别化的主要方法 商品差别化的主要方法包括商品主体差别化、品牌差别化、价格差别化、渠道差别化、促销差别化。 4.进入和退出壁垒 (1)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一种成本,它是准备进入某一产业的新企业必须承担、原有企业无需承担的成本。 (2)退出壁垒 所谓退出壁垒,是指某企业在退出某个特定市场时所遇到的障碍。 考点13:流通产业结构 1.流通产业结构变动规律 (1)流通产业的扩大化趋势 (2)流通产业结构的日益复杂化趋势 2.流通产业的空间结构 (1)商品流通网络的形成 商品流通网络结构是指商品流通过程中渠道、环节、网站所形成的网络体系和分布状态,是商品和服务借以运行的载体,也是众多商业行业、商业企业等商业主体的存在形式。 (2)我国商品流通网络的构成 ?以中心城市为枢纽,形成大小不等向外辐射的网络系统,维持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 ?构成一种多层互相交叉的立体网络结构。 ?不同地区的商品流通网络有较大的差异。 第二章 商品流通业态 考点1:流通业态的内涵 1.流通业态的概念 流通业态是指商品流通企业根据经营的产品重点不同和提供服务的差异,为满足不同层 次的消费者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营业形态。 2.影响流通业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变化。 (2)人口流向和流量。 (3)销售技术和科技革命的发展。 (4)消费者生活方式和购物习惯的变化。 (5)竞争方式改变及竞争程度的加剧。 考点2:流通业态的类型与特征 1.流通业态的类型 流通业态主要包括批发、零售和连锁经营等三种。 2.流通业态的特征 (1)批发的特征有:?交易批量大。?交易更加理性。?商圈更大。?交易关系稳定。 ?交易过程中服务项目的专业化倾向日益明显。 (2)零售的特征 ?交易次数频繁,交易批量小。 ?对店铺选址以及店铺设计有较高的依赖度。 ?经营场所分散,经营活动受商圈的限制。 (3)连锁经营的特征 连锁经营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经营管理方面的标准化、专业化、现代化和规模化。 考点3:流通业态选择的影响因素 流通企业在选择业态模式时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地理位置;(2)商圈;(3) 店铺规模;(4)营业时间;(5)从业人员;(6)服务方式;(7)客户关系;(8)加工能力;(9)商 品品种;(10)商品陈列。 考点4:批发的职能与类型 1.批发的职能有:(1)集散商品;(2)调节供求;(3)节约成本;(4)信息传递;(5) 流通加工;(6)流通金融;(7)风险分担。 2.批发的类型 (1)经销 ?商品所有权从制造商向批发商转移。 ?批发商独自承担市场风险。 ?批发商需要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和较好的储运条件。 (2)代理 ?具有法人地位,是独立经营的流通组织,并与制造商有长期固定关系。 ?在指定的销售区域和地理空间内只能销售其代理的商品,一般不能再销售其他具有竞 争性的商品或同类商品。 ?要严格执行制造商的商品定价。 ?按照一定时期的销售额或采购额的固定百分比提取佣金。 ?对其所代理销售或采购的商品一般不具有法律上的所有权。 (3)经纪 ?既不占有商品,也不拥有货币。 ?只提供服务,不从事经营。 ?活动具有隐蔽性、流动性和非连续性。 ?活动是有偿的。 ?活动的广泛性。 考点5:批发商的分类 1.经营主体不同的批发商 按经营主体不同,可以将批发商分为独立批发商、制造批发商、共同批发商、批兼零批发商、连锁批发商和商品代理商。 2.经营商品不同的批发商 按经营商品不同,可将批发商分为普通批发商和专业批发商。 3.销售地区不同的批发商 按销售地区或商圈大小不同,可将批发商分为全国批发商、区域批发商和地方批发商。 4.职能不同的批发商 按职能或提供的服务不同,可将批发商为完全职能批发商和有限职能批发商。 5.处于不同流通阶段的批发商 按流通阶段不同,可将批发商分为一次批发商、二次批发商和三次批发商。 考点6:批发市场功能拓展 批发市场既不同于集市和商品交易所,也不同于单体批发商和批发企业,是一个独特的批发组织,因而也具有独持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媒介功能。(2)服务功能。(3)管理功能。(4)经济辐射功能。 批发市场功能拓展包括:(1)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批发业态。(2)增值服务批发企业。(3)向制造业发展。(4)向零售业延伸。 考点7:零销商的分类 1.组织形式不同的零销商 按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零销商划分为公司连锁零销商、自由连锁零售商、特许连锁零售商、零售商合作社、消费者合作社。 2.业种不同的零售商 按业种分类实质上也就是按经营的商品分类,我国对零售商(业)的业种分类如下:食品类零售业;饮料、烟草零售业;服装和鞋帽零售业;纺织品零售业;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零售业;文化办公用品零售业;日用品零销业;体育娱乐用品零售业;交通、通信用品零销业;家具零售业;化妆品零售业;金银珠宝零售业;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零售业;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零售业;燃料零售业;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零售业。 3.业态不同的零售商 2004年商务部发布的《零售业态分类》新标准,将我国的零售业态分为18种,即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商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助售货亭、直销、电话购物。 考点8:几种常见的零售业态 目前中国的零售业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百货商店;(2)超级市场;(3)专业店;(4)专卖店;(5)便利店;(6)仓储式商店;(7)购物中心;(8)折扣商店;(9)步行商业街;(10)元店铺销售。 考点9:零售商圈分析与店铺选址 1.影响商圈形成的因素有:(1)消费者群体因素。(2)商场本身的因素。(3)市场竞争因素。(4)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因素。(5)交通及商业地理条件因素。 2.店铺选址 (1)选址的重要性。 店址之所以重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顾客在选择商店进行购物时,顾客首先考虑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店铺的地理位置。第二,零售店铺空间位置一旦确定,就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和排他性,独特而具有天然优势空间位置是零售店形成差别化经营甚至是垄断经营的重要因素。 (2)选址地点的确定 一般来说,有三种基本的位置可供选择:?中心商业区。?大型购物中心。?独立位置。 考点10:连锁经营的类型和原则 1.连锁经营的类型 连锁经营主要有三种类型:直营连锁经营、特许连锁经营和自愿连锁经营。 2.连锁经营的原则为:(1)标准化;(2)专业化;(3)简单化;(4)规模化。 考点11:连锁经营的组织结构设计 1.连锁部分(或者总店)的组织结构设计 (1)连锁总部的基本职能 ?对连锁经营日常重大经营管理业务的决策、指令与监控。 ?财务管理。 ?制度管理。 ?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研究工作。 ?重大经营、投资、开发、营销、发展问题的决策。 (2)连锁总部的组织结构 连锁总部的组织结构形式一般可分为两种模式,即总部管理模式和地区管理部管理模式。 2.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设计 (1)配送中心的概念 配送中心是位于物流节点上,是连锁企业的物流机构,专门从事货物配送活动的经营组织或经营实体。 (2)配送中心的作用 连锁经营企业实行统一的配送一般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对各连锁分店实行统一采购和配送后,由于采供规模变大,连锁经营企业可向供货商争取到较优惠的价格折扣。 ?统一采购与配送可以较好地保持各连锁分店在经营品种、结构、质量、价格等方面的一致性,确保整个连锁经营管理的一致性。 ?可以彻底消除各连锁分店的小仓库,实现各连锁分店在商品经营过程中的“零库存”管理,节约各连锁分店的营业面积和经营成本,也免除了各连锁分店不断采购商品的业务负担,使各分店将精力集中于商品销售工作中,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考点12:连锁经营战略 1.连锁经营战略的概念和特征 连锁经营战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特征:?全局性;?环境性;?长期性;?竞争性;?导向性。 2.连锁经营战略的主要内容 1.连锁经营战略理念主要有:?顾客满意理念。?大众化理念。?流通主导理念。?大 批量、规模化理念。?科学化、标准化理念。 (2)连锁经营战略体系 一般来说,连锁经营的战略体系一次包括以下内容:?大批量商品化经营体系。?标准化的门店组装体系。?物流配送体系。?组织管理体系。?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3.连锁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1)建立实施经营战略的组织机构 经营战略的组织机构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其一,目标明确。其二,相互协调。其三,合理授仅,以调动各部门、各岗位的积极性。 (2)实行目标管理的经济责任制 ?内容分解,层层落实。 ?以战略目标为中心建立目标责任制。 (3)连锁经营战略的控制 控制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确定评价标准。二是衡量成效。三是纠正编差。 第三章 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管理 考点1:商品流通企业战略 1.概念 商品流通企业战略,是指商品流通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总体谋划。 2.特点 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的特点包括全局性、长远性、抗争性、纲领性、动态性。 考点2: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管理 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管理,是指商品流通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商品流通企业外部环境和内容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考点3:商品流通企业的战略层次 1.公司战略 这是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注意:公司战略侧重的两个方面)。特点:成本高、预期收益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需要时间长。 2.经营(事业部)战略 经营(事业部)战略也称竞争战略,是用来考虑如何加强各事业部竞争优势地位,处于第二层次的战略。 3.职能战略 在市场开发、营销、财务、人力资源、采购供应、物流配送等职能部门制订的短期目标和规划,目的是实现公司和事业部门的战略计划。 考点4:商品流通企业的战略目标 1.市场目标 (1)产品目标。 (2)渠道目标。 3)沟通目标。 ( 2.创新目标 (1)服务创新目标。 (2)制度创新目标。 (3)管理创新目标。 3.盈利目标 (1)资本资源目标。 (2)人力资源目标。 4.社会目标 (1)公共关系目标。 (2)社会责任目标。 (3)政府关系目标。 考点5: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1.确定企业使命 所谓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中所担当的角色和责任。企业使命从总体上确定企业方向、发展道路。 2.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行业分析、内部环境分析。 3.战略选择及评价 战略选择应当解决的战略问题包括:一是明确企业经营范围或战略经营领域;二是确立企业在某一领域竞争优势。 考点6: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 政法法律环境是指对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现存的和潜在作用与影响的政治力量,同时也包括对企业经营活动加以限制和要求的法律和法规等。 2.经济环境 首先,分析宏观经济的总体状况。其次,关注微观经济状况。 3.技术环境 技术的变革为商品流通企业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4.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习俗、道德观念、公众价值观和人口统计特征等。 考点7: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1.内容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观点,一个行业当中的竞争,存在着5种基本的竞争力量。这5种竞争力量除包括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外,还包括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2.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1)众多势均力敌的竞争者;(2)行业增长缓慢;(3)行业具有非常高的库存成本;(4)没有行业转化成本;(5)行业总体规模和能力大幅度提高;(6)竞争者在战略目标、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差别。 3.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程度取决于进入障碍和行业内原有企业的反击程度。决定进入障碍大小的5个因素:(1)规模经济;(2)商品差别化优势;(3)资金需求;(4)转换成本;(5)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成本优势。 4.替代品的威胁 替代商品是指那些与本行业所经营的商品有同样功能的其他商品。 5.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供应商的威胁手段有三种:一是提高供应价格;二是降低供应商品质量;三是降低服务质量。供应商有较强的讨价还价的能力的5种情形:(1)集中化程度高;(2)无须与替代品进行竞争;(3)下游企业多;(4)商品差别化;(5)前向一体化。 6.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1)买方相对集中并且大量购买;(2)购买商品占买方全部费用或很大比重;(3)所购商品标准化或无差别;(4)买方行业转化成本低;(5)买方利润低;(6)后向一体化;(7)供应商的商品对买方商品质量或服务无关紧要;(8)买方掌握供应商充分信息。 考点8: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1.企业资源分析 资源是指商品流通企业所控制或拥有的有效要素的总和。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无形资源又分为技术资源和声誉资源。资源分析的过程包括:(1)分析现有的资源;(2)关系资源利用情况;(3)分析资源应变力;(4)分析资源平衡情况。 2.核心竞争力 (1)概念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经长期形成并融入企业内质中的支撑企业竞争优势,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发展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又叫核心能力。 (2)特征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包括:?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动态性;?局部优势型;?不可分离性;?不易模仿性。 (3)核心竞争力的分析途径有:?人力资源;?技术体系;?管理体系;?信息系统;?价值观。 考点9:公司层战略选择 1.扩张型战略 (1)概念 扩张型战略又称为增长战略或成长战略。 (2)特点 扩张型战略的特点包括:投入大量资金,扩大经营规模,强化竞争实力,开拓更多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3)采用扩张型战略的原因 采用扩张型战略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机会的吸引,竞争的压力,企业家和员工的心愿等。 (4)种类 按照经营范围分为:单一经营发展战略、一体化战略、多样化战略;按照途径分为:自我扩展战略、合并战略和合资战略。 2.收缩型战略 (1)采用收缩型战略的原因 采用收缩型战略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衰退,银根收紧,存在潜在威胁,需求下降,竞争过度,经营收入不稳定甚至亏损,决策上重大失误,财务上遇到困难。 (2)收缩战略的种类 ?抽资转向战略;?调整战略;?放弃战略。 考点10:经营(事业部)层战略选择 1.成本领先战略 (1)概念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在开发市场、销售、服务、促销等方面将成本降低到最低。 (2)采取成本领先战略的原因 ?形成进入障碍;?增强企业的讨价还价的能力;?降低替代品的威胁;?保持领先竞争地位。 (3)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时应注意的问题 ?降低成本应从企业活动各个环节入手;?降低成本不可抹杀了商品或服务别具一格的特性;?应成为唯一的成本领先者;?降低成本应持之以恒。 2.差别化战略 (1)概念 差别化战略是指商品流通企业提供与众不同的商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特殊需求,形成竞争优势的战略。 (2)采取差别化战略的原因 ?形成进入障碍;?降低顾客敏感程度;?有效防止竞争者迅速模仿。 (3)实施差别化战略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 ?独具特色的商品;?快捷的送达服务;?快捷的商品维修服务;?别具一格的渠道方式。 3.专一经营战略 (1)概念 专一经营战略是指商品流通企业把经营战略重点放在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上,为特定的地区或顾客群提供某种特定的商品或服务。 (2)采取专一经营战略的原因 ?市场有显著不同的顾客群;?其他竞争者要满足该特定市场需求代价太大;?没有其他竞争者;?现有资源不允许追求较宽的市场面,企业现状更适宜某一市场。 考点11:战略实施 1.战略实施的推进 (1)制定职能战略。 (2)构建适应的组织结构。 (3)挑选合适的企业高层管理者。 2.战略实施的基本原则 (1)适度合理性原则。 (2)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原则。 (3)权变原则。 3.战略实施的模式 (1)指挥型。 (2)合作型 考点12:战略控制 1.战略控制的作用 (1)战略控制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它能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 (2)战略控制能力与效率的高低又是战略决策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它决定了企业战略行为能力的大小。 (3)战略控制与评价可为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反馈,帮助战略决策者明确决策中哪些内容是符合实际的、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不符合实际的,这对于提高战略决策的适应性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4)战略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等基础建设,为战略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 2.产生偏差的原因 常见的情况有:战略环境多变,使原来选择的战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与实际严重相悖;原来选择的战略方案存在严重偏差;战略实施过程的明显失误;战略实施情况太好导致战略修订的要求。 3.战略校正 就校正的范围和层次来说,有局部性校正、职能战略校正、总体战略校正三类。 第四章 商品流通企业预测与决策 考点1:市场预测 1.概念 市场预测是指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信息资料,通过分析研究或运用数学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市场上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预见和测算。 2.原理 (1)可知性原理;(2)系统性原理;(3)连续性原理;(4)因果性原理;(5)类推性原理;(6)可控性原理。 3.种类 (1)按范围分为:宏观预测与微观预测。 (2)按期限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长期预测。 (3)按性质分为: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点值预测与区间预测)。 (4)按综合程度分为:单项商品销售量预测、大类商品销售量预测、总体商品销售量预测。 4.市场预测的一般过程 (1)确定预测目标;(2)收集数据和资料;(3)选择预测方法;(4)进行预测和输出预测结果;(5)预测结果的分析和调整。 考点2:市场预测方法的选择 1.市场预测方法选择的依据 (1)根据预测目标来选择;(2)根据预测范围来选择;(3)根据预测资料状况来选择;(4)根据预测期限和费用来选择。同时还要考虑连贯性、可比性、相关性。 2.市场供求形态的分类 (1)稳定形态。(2)趋势形态。(3)季节性形态。(4)随机形态。 考点3:定性预测方法 1.德尔菲法 1)概念 ( 德尔菲法又叫专家意见法或专家调查法,是以匿名的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一种经验意见综合法。 (2)特点 ?匿名性;?反馈性;?集思广益;?趋同性。 2.类推法 (1)相关类推法;(2)对比类推法。 3.用户调查法 用户调查法又称购买者意向调查法。就是定期直接向用户了解在下一时期购买的意向,通过综合分析,推出用户购买意向的变动趋势。该法对一般消费品市场预测,其准确性最低。 考点4:定量预测方法 1.时间序列分析法 (1)上期销售量法 它是把上一期的实际销售量作为下一期销售量的预测值。用公式表示为: F=D-1 tt 式中,F是第t期的预测销售量;D-1是第t-1期的实际销售量,即上期实际销售量。 tt (2)算术平均数法 它是以时间序列各个时期实际销售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下一期的预测销售量。用公式表示为: n1D(i=1,2,„,n) F=ti,ni,1 式中,F是第t期的预测销售量;D是第i期的实际销售量;n是实际销售量时间序列ti 数据的个数;?是连加符号。 (3)移动平均数法 ?一次移动平均数法。它是用过去m个周期实际销售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下期的预测销售量。用公式表示为: n1F=D(i=1,2,„,m;m,t) tt-i,mi,1 式中,F是第t期的预测销售量;D是第t-i期的实际销售量;m是移动平均所取实际tt-i 销售量的期数,简称为移动期数。 ?二次移动平均数法。二次移动平均数法是利用预测目标时间序列的一次移动平均数值和二次移动平均数值的滞后偏差演变规律建立起线性方程进行预测的方法。 (,)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包括一次指数平滑法和二次指数平滑法。 ?一次指数平滑法又称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数法。它以预测目标的上期实际销售量和上期预测销售量的基数,分别给两者以不同的权数,计算出指数平滑值,作为下期的预测值。计算公式为: F=αD+(1-α)Ftt-1t-1 式中,F是第t期的预测销售量;F是第t-1期的预测销售量;D是第t-1期的实际tt-1t-1销售量;α是平滑系数,其取值范围为0?α?1。 ?二次指数平滑法。在一次指数平滑法基础上对一次指数值再做一次指数平滑,利用两次指数平滑值,通过求解平滑系数,建立数学预测模型进行预测。 2.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是处理变量与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其中,,和,为回归系数。 考点5:市场预测的一般过程 1.确定预测目标 2.搜集数据和资料 3.选择预测方法 4.进行预测和输出预测结果 5.预测结果的分析和调整 考点6:商品流通企业经营决策的原则和种类 1.商品流通企业经营决策的原则 (1)信息性原则;(2)前瞻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5)效益性原则;(6)民主性原则;(7)科学性原则。 2.商品流通企业经营决策的种类 (1)按经营决策的重要程度和性质 ?经营战略决策;?经营战术性决策。 (2)按经营决策产生后果的特点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3)按经营决策的问题是否重复出现 ?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4)按经营决策的管理层次 ?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决策。 (5)按经营决策的方法 ?定性决策;?定量决策。 (6)按经营决策的目标的多寡 ?单一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 (7)按经营决策的期限长短 ?长期决策;?短期决策。 (8)按经营决策的要求结果和时态 ?静态决策;?动态决策。 (9)按经营决策的内容 ?经营目标决策;?经营方针决策;?经营方式决策;?经营业务决策;?经营基础决 策。 考点7:商品流通企业经营决策的一般过程 1.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 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主要目的是发现问题。 2.确定决策目标 确定决策目标,即确定决策活动要解决的具体经营问题以及解决该问题的程度。 3.拟定备选方案 拟定备选方案应遵循的原则:(1)备选方案应具备整体详尽性;(2)备选方案应具备相 互排斥性。 拟定备选方案的基本内容:(1)达到的目的;(2)方案的依据;(3)实施的步骤;(4) 工作部署;(5)实施保障措施。 4.备选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备选方案的评价标准包括:(1)决策目标的要求;(2)方案所能达到的效益值;(3)方 案实施所具有的风险程度。 备选方案的选择方法包括:(1)经验判断法;(2)数学分析法;(3)试验法。 5.制订实施决策方案的措施 制订实施决策方案的措施有:(1)做好思想动员;(2)制订详细实施计划;(3)推行目 标管理;(4)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系统。 考点8:确定型决策 1.价值分析法 (1)单一目标决策 价值的计算公式为: V=F/C 式中,V是价值系数;F是功能;C是获得上述功能的成本(费用)。 (2)多目标决策 当决策目标是多个时,方案的功能也必是多个,则给不同功能确定不同的权重,再计算 各方案的加权平均价值系数。 2.量本利分析法决策 (1)销售成本分析 ?固定成本(K) 固定成本是指它的发生额一般不直接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动的那部分费用。 ?变动成本(C1Q)(C1为单位变动成本,Q为销售量) 变动成本是指在经营要素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它的发生额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费用。 ?销售总成本 销售总成本(W),固定成本(K)+变动成本(C1Q) (2)销售收入分析 销售收入(P)=销售单价(C2)×销售量(Q) (3)盈亏转折点分析 盈亏转折点分析,即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相等时的销售量(Q),此时P=CQ=W=K+CQ;02010即Q=K/(C-C)。而P0= CQ= C2K/(C-C)即为保本销售额。 0212021 若上式中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C,并假设C/C为变动费率,用α表示,则:保本销售额212 也可以表达为P=K/(1-α)。 0 (4)盈利目标分析 商品流通企业的盈利等于销售收入减销售总成本。即盈利(J)=CQ-(K+CQ);经过转21换,保利销售量(Q)=(K+J)/(C-C);保利销售额=保利销售量×销售单价=QC;或:保212利销售额=(K+J)/(1-α)。 (5)经营安全率分析 η=(Q-Q)/Q 0 经营安全率是反映经营安全程度或风险程度大小的指标,其等于预计销售量与保本销售量之差除以预计销售量。 (6)扭亏增盈分析 预测销售量如果小于保本销售量,就亏本。根据量本利分析公式可以看出,扭亏增盈的措施有:?降低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固定成本的分摊;?适当提高销售价格;?扩大销售量;?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 考点9:非确定型决策 1.悲观 准则 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 决策(小中取大) 悲观准则,亦称“小中取大”准则。首先从每一个方案中选择一个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最小收益值(或最大损失值),作为评价方案的基础。然后,再从这些最小收益值(或最大损失值)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收益值最大(或损失值最小)的方案,作为比较满意的方案。 2.乐观准则决策(大中取大) 乐观准则,亦称“大中取大”准则。首先从每一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大收益值(或最小损失值),看作必然发生的自然状态。然后,在这些最大收益值(或最小损失值)的方案中,再选择一个最大收益值(或最小损失值)的方案作为比较满意的方案。 3.折衷准则决策 折衷准则,亦称“乐观系数”准则或“赫维斯”准则。认为决策者不应按照某种极端的准则行事,而应在两种极端情况中求得平衡。具体的方法是根据决策者的估计,确定一个乐观系数α(0,α,1)。给最好的结果和最坏的结果分别赋予相应的权数α和(1,α),中间的结果不予考虑。然后用公式“折衷损益值=α×最大损益值+(1-α)×最小损益值”,分别计算各个方案的折衷损益值,并选择折衷损益值最大的方案作为比较满意的方案。 4.等概率准则决策 等概率准则,是指通过给每种可能的结果赋予相同的权数,然后计算各个方案在各种自 然状态下损益值的平均数(由于权数相同,实际上就是算术平均数),并选加权平均数最大的方案作为比较满意的方案。 5.后悔值准则决策(从后悔值中选最小的) 这种决策方法是将每个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值定为理想目标。选择最大后悔值中最小的那个方案作为比较满意的方案。 考点10:风险型决策 1.矩阵分析表法(期望值法) 期望值是一个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所能产生的不同结果(损益值)的平均数。 2.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即运用树状图形来分析和选择决策方案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考点11:关系营销 一般来说可在三个方面来推进一个战略的实现。 1.关系营销的核心 发现市场需求、满足市场需求、培育顾客忠诚度是关系营销的三大核心内容。 2.关系营销分类 一些学者按照企业创造顾客价值方式的不同,将关系营销分成了三类。 一级关系营销。也被称作频繁市场营销或频率市场营销。 二级关系营销。强调在增加目标顾客财务利益的同时,增加他们的社会利益。 三级关系营销。通过与顾客建立结构性的纽带关系,同时增加顾客附加财务利益和社会利益创造顾客价值。 考点12:网络营销 1.网络营销概念 从网络营销的本质——商品交换角度理解,网络营销是个人或组织借助和通过因特网创造、提供并同他人交换商品和价值以满足自身需要和欲望的一种社会性经营管理活动。 2.网络营销实现的基础是:(1)信息沟通网络;(2)金融支付网络;(3)物流配送网络。 3.网络营销的商务模式有:(1)网上宣传;(2)网上市场调研;(3)网络分销联系;(4)网上直接销售;(5)网络营销集成。 4.常用的网络营销方法 (1)企业网站营销,主要包括:?网络直销;?网站促销;?互动式营销;?会员制营销;?交换链接。 (2)搜索引擎营销 ?搜索引擎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全文搜索引擎、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和元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营销的方法有:搜索引擎登录、搜索引擎优化、竞价排名、关键词广告、网络实名。 (3)E-mail营销 ?根据用户许可与否分类,E-mail营销可分为许可E-mail营销和未经许可的E-mial(垃圾邮件)营销。 ?根据E-mail地址的所有权分类,E-mail营销分为内部E-mail营销(内部列表)和外部E-mail营销(外部列表)。内部列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邮件列表,是利用网站的注册用户资料开展E-mail营销的方式。常见的形式有新闻邮件、会员通信、电子刊物等。外部列表特指企业自行向潜在顾客直接发送推广信息,或者通过专业服务商开展的E-mail营销活动。 ?根据营销的时间分类,E-mail营销可分为临时E-mail营销和长期E-mail营销。临时E-mail营销是指不定期的商品促销、市场调查、节假日问候和新商品通知等,主要通过外部列表进行。长期E-mail营销主要表现为新闻邮件、电子杂志、顾客服务等各种形式的邮件列 表,这种列表的作用要比临时E-mail营销更持久。其作用更多地表现在顾客关系、顾客服务和企业品牌建设等方面。 ?根据功能不同分类,E-mail营销可分为顾客关系E-mail营销、顾客服务E-mail营销、在线调查E-mail营销、产品促销E-mail营销。 考点13:绿色营销 1.绿色营销的内涵 广义的解释是指企业营销活动中体现的社会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充分考虑了社会效益,既自觉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更自觉抵制各种有害营销,因此广义的绿色营销也称伦理营销。狭义的绿色营销主要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既要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也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平衡,因此,狭义的绿色营销也称生态营销或环境营销。 2.绿色营销的特点 (1)绿色消费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 (2)绿色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 (3)绿色体制是绿色营销的法制保障。 (4)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 3.绿色营销的实施 (1)制定绿色营销战略 (2)制定绿色市场营销组合 绿色商品组合强调各种营销手段运用过程绿色理念的贯彻和实践。具体表现为:?开发绿色商品,实施绿色服务;?使用绿色包装;?制定绿色价格;?开辟绿色渠道;?开展绿色促销。 4.制定绿色营销计划应考虑的因素 (1)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商业伙伴;?政府官员。 (2)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分销;?促销;?人员。 第五章 供应商管理 考点1:供应商认证的方法与流程 供应商管理应当在公司战略以及采购供应战略的指导下进行,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业务交易之前的供应商认证,二是交易过程中的业务与关系管理,三是业务完成后对供应商进行的绩效考核。与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的供应商是管理的重点。 1.供应商认证的方法 对供应商进行认证评估的方法有多种,最重要的方法是“加权评分法”(实践中也称为“综合评分法”)。 2.供应商认证的流程 (1)成立供应商认证小组 (2)确定供应商评审的主要指标 (3)识别与筛选供应商 (4)供应商的深入调研 (5)加权评分 (6)将认证情况反馈给供应商 (7)供应商认证跟踪 3.供应商的分类 (1)可信任的供应商 (2)首选供应商 首选供应商一般是指比“可信任”的供应商更让企业满意的供应商。 (3)认证供应商 认证供应商是指为了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多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其整个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已经与采购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在采购企业标基础上)合为一体的供应商。 (4)丧失资格的供应商 4.认证供应商时应注意的问题 1)自制与“外包”采购 ( (2)单一供应商与多家供应商 (3)国内采购与国际采购 (4)直接采购与间接采购 考点2:供应商认证的标准 1.供应商选择的短期标准主要有:(1)商品质量合适;(2)成本低;(3)交货及时;(4)整体服务水平好。 2.供应商选择的长期标准主要有:(1)供应商的财务状况;(2)供应商内部组织与管理;(3)供应商的核心竞争力。 3.供应商综合管理水平认证主要包括:(1)供应商的基本情况;(2)供应商企业管理的情况;(3)供应商的质量体系及保证情况;(4)供应商的设计、工程与工艺情况;(5)供应商的生产情况;(6)供应商的企划与物流管理情况;(7)供应商的环境管理情况;(8)供应商对市场及顾客服务支持的情况。 考点3:供应商的筛选 供应商筛选的目的是快速确定供应商是否值得被全面评价,将被评价的供应商数量降低到便于管理的数量,以免在根本不可能被选中的供应商身上浪费时间。 供应商筛选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选择那些所需相关信息一般很容易获得的筛选标准。从这一点来说,企业必须认识到供应商筛选不是一个一次性的过程。相反,企业很可能首先根据一系列初步的标准和信息进行第一轮筛选,然后再进行第二轮或第三轮筛选。第一次筛选,企业都应该挖掘出一些更深入的信息源,同时扩展筛选标准以包含更多其他因素。 考点4:供应商深入调研 1.已公开的信息源 2.供应商调查问卷 3.拜访供应商 4.供应商客户证明人 考点5:供应商之间关系的演变 1.竞争对手关系 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竞争就是买方与卖方的竞争。此时他们之间是一种短期合同关系。 2.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采购商采购时不仅关心采购成本更注重产品质量和交货的及时性;采购商主动帮助、敦促供应商改进产品设计,促使供应商主动为自己的产品开发提供设计支持。此时的采购商与供应商是合作伙伴,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是一种长期合作关系。 考点6:依据80/20法则划分 1.重点供应商 重点供应商是指占采购商的采购金额80%左右的供应商,而这些供应商的数量只占采购商的供应商总数的20%。 2.普通供应商 普通供应商是指占采购商的采购金额20%左右的供应商,而这些供应商的数量却占采购商的供应商总数的80%左右。 考点7:供应商分类模块法 考点8:供应商“关系谱”法 根据供应商关系可将供应商分为不可接受的、可接受的潜在供应商以及5个不同层次的供应商。 供 层次 类型 处理该类供应商关系的方式 应 5 协同发展的供应商 优化协作、结成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商 4 共担风险的供应商 强化合作、签订合同固定长期合作关系 关 3 运作相互联系的供应商 可考虑采取长期合作方式 系 2 需持续接触的供应商 竞价方式 1 触手可及的供应商 现货买进 可接受的潜在供应商 将来可能建立关系 不可接受的供应商 没有关系 考点9:依据供应商的规模和经营品种划分的供应商 考点10:选择长期合作关系供应商的标准 1.供应商能提供长期而稳定的供应。 2.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能配合采购商的成长。 3.供应商有与采购商长期合作的意愿。 4.供应商的财务状况稳定。 5.供应商内部组织与管理良好。 6.供应商员工的状况良好。 除此之外还对商品质量、总成本、交付时间等标准有新要求。 考点11:评审供应商的绩效 1.评审供应商绩效的基本原则 (1)持续进行;(2)实行淘汰制;(3)客观公正。 2.评审供应商绩效的质量指标 (1)供货批次合格率=(合格供货批次?供货总批次)×100%。 (2)供货抽检缺陷率=(抽检缺陷数量?抽检样品总数)×100%。 (3)供货在线报废率=(供货总报废数?供货总量)×100%。 (4)供货免检率=(供货免检商品的种类数?该供货商所供商品总种类数)×100%。 3.评审供应商绩效的供应指标 (1)准时交货率=(按时按量交货的实际批次?订单确认的交货总批次)×100%。 (2)交货周期。交货周期是评审供应商交货时间长短的指标。交货周期是从本企业开出 订单到收到货之间的时间长度,常以天为单位。 (3)订单变化接受率=(订单增加或减少的交货数量?订单原定的交货数量)×100%。 4.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包括:价格水平;报价是否及时和客观;降低成本的态度及行动、分享降价成 果;付款条件。 5.支持、配合与服务指标 支持、配合与服务指标包括:对定单、质量投诉的反应;沟通、合作态度;共同改进; 售后服务;参与开发;其他支持。 第六章 物流管理 考点1:物流管理的概念 我国2006年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定义是:物流管理是为了以合适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正向及反向的物流活动过程及相关信息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考点2:物流管理的目标和关键活动 1.物流管理的目标 按交货期将客户所订商品适时而准确地交给客户;维持适当的库存量,尽可能地减少客户所需的商品缺货;适当配置物流据点,提高配送效率;推广采用标准化包装,以提高物流环节的作业效率,缩短流通时间;保证订货、出货、配送的信息畅通;使物流成本降到最低。 2.物流管理的关键活动 物流管理关键活动涉及商品流通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客户服务;订单处理;需求预测;库存管理;物流信息传递;物料搬运;逆向物流组织;仓库和商店选址;供应商管理;运输、配送、仓储、包装等的物流合理化。这些活动是商品流通企业的客户服务要素的重要组成。 考点3:物流管理的运作模式和决策依据 1.物流管理的运作模式 物流管理的运作模式按活动的主体分为自营物流和物流外包。 2.物流运作模式的决策依据 采用自营物流或是物流外包,企业决策的依据是物流的总成本最低,而主要影响总成本的因素主要是物流总量、需求稳定性和市场密度。 考点4:商品流通企业物流管理的过程 物流管理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即计划、实施、评价三个阶段。 1.物流资源计划与配送资源计划 2.实施阶段的控制方式和控制原理 1)控制方式主要有:?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复合控制。 ( (2)控制原理主要有:?推进控制原理;?拉引控制原理。 3.物流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1)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专门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纵向评价;?横向评价。 (2)评价的指标主要有:?服务水平;?满足程度;?交货水平;?交货期质量;?商品完好率;?收发差错率(收发正确率)。 考点5:物流标准化 1.物流标准化的概念 物流标准化是指制定物流系统内部的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子系统的技术标准,系统内各领域,如包装、装卸搬运、堆码、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及整个系统的标准的一项技术工作。 2.物流标准种类 (1)与外系统配合的统一性标准。包括基础编码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物流建筑基础模数;集散模数尺寸;物流专业名词标准;标志、图示和识别标准;专业计量标准等。 (2)物流各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包括作业车辆标准、仓库技术标准、包装标准、托盘标准集装箱标准和传输机具标准等。 (3)物流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 考点6:物流信息技术 1.物流信息技术的组成 目前商品流通企业常用的物流信息技术主要是条码技术、射频技术(RFID)、EDI技术、GIS技术和GPS技术。 2.条码及射频识别的应用 (1)条码的应用 ?条码的概念。根据国家标准《条码术语》,条码(Bar Code)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 ?条码技术的特点。条码符号制作容易,扫描操作简单易行;信息采集速度快;采集信息量大;可靠性高;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有关设备组成识别系统实现自动化识别,在没有自动识别设备时,也可实现手工键盘输入;识别装置与条码标签相对位置的自由度较大。 ?商品条码的结构和应用条件。 ?物流单元的编码。 考点7:包装合理化 1.包装的概念 包装一般分为商业包装和工业包装,工业包装又称为运输包装。 2.包装的作用 保护商品、提高效率、传递信息是包装在物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 3.包装合理化的措施 (1)适当包装 (2)标准化包装 考点8:装卸搬运合理化 1.装卸搬运的概念 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支撑)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2.装卸搬运的作用 在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先后或同一环节的不同活动之间,都必须进行装卸搬运作业。 3.装卸搬运合理化的措施 (1)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 (2)提高物品的装卸括运活性 考点9:储存合理化 1.储存的概念 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储存是指保护、管理、贮藏物品。 2.储存的作用 储存的运输是物流系统中的两大支柱。储存在时间上协调供需,起着缓冲和平衡的作用,使企业可以为客户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提供适当的商品,促进企业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考点10:运输合理化 1.运输的概念 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运输是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2.运输合理化的措施 (1)减少运输环节 (2)正确选择运输工具 (3)优化运输路线 (4)提高车载率 (5)开展联合运输,发挥综合运输体系功能 考点11:流通加工合理化 1.流通加工的概念 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流通加工是指物品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 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2.流通加工管理 (1)加强流通加工可行性研究。 (2)加强流通加工的生产管理。 (3)加强流通加工的质量管理。 考点12:配送合理化 1.配送的概念 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 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2.配送服务的种类 (1)配送商品各类及数量不同的配送 ?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 ?多品种、少批量配送。 ?配套成套配送。 (2)配送时间及数量不同的配送 ?定时配送。 ?定量配送。 ?定时定量配送。 ?定时、定路线配送。 ?即时配送。 (3)组织者不同的配送 ?自营配送。 ?外包配送。 ?共同配送。 考点13:供应链概述 1.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的定义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 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成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 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边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2.供应链的特征 (1)复杂性。 (2)动态性。 (3)面向用户需求。 (4)交叉性。 3.供应链的类型 (1)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划分,可以将供应链分为稳定的和动态的供应链。 (2)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3)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物理功能和市场中介功能)可以把供应链划分为两种: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 考点14:供应链管理的内容与管理机制 1.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主要领域: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 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 2.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第一,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供应链管理涵盖整个物流的、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过程。 第二,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是整个供应链中节点企业之间事实上共享的一个概念(任意两节之间都是供应与需求关系),同时它又是一个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概念,因为它影响或者可以认为它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市场占有份额。 第三,供应链管理最关键的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不仅仅是节点企业、技术方法等资源简单的链接。 第四,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通过管理库存和合作关系去达到高水平的服务,而不是仅仅完成一定的市场目标。 考点15: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的步骤 1.第一阶段——基础建设。 2.第二阶段——职能集成。 3.第三阶段——内部供应链集成。 4.第四阶段——外部供应链集成。 5.第五段阶——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库存控制 考点1:库存的概念和类型 1.库存的概念 库存是指处于储备状态的物品。通俗地说,库存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现在和将来的耗用或销售而储备的商品。 2.库存的类型 (1)库存按其所处的领域分为:生产库存、流通库存、国家储备; (2)库存按其在企业中的用途分为: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维护/维修/作业用品库存、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库存、产成品库存; (3)库存按其在企业中的状态分为:周期库存、在途库存、安全或缓冲库存、战略库存、呆滞库存等; (4)库存按其在企业中的需求不同分为:独立需求库存和相关需求库存。 考点2:库存的作用 1.有利的方面 (1)改善了客户服务;(2)降低经营总成本。 2.不利的作用 (1)库存被认为是一种浪费;(2)库存可能掩盖质量问题;(3)阻碍人们以整体的观点来管理企业物流。 考点3:库存量合理的含义及控制方法 1.库存量合理的含义 库存量合理是指以满足市场需要,保障销售、符合经济核算为基本原则,使商品库存量满足销售量的需要。 2.库存量合理的控制方法 (1)商品定额;(2)商品资金定额。 考点4:库存结构合理的含义及控制方法 库存结构合理的含义 1. 库存结构合理是指库存商品总额中,各类商品所占比例,同类商品中高、中、低档商品之间的比例,以及同种商品的不同规格、不同花色之间库存量的比例都适应销售的需要。 2.库存结构合理的控制方法 (1)商品质量结构控制;(2)商品层次结构确定;(3)商品销售结构分析。 考点5:库存时间合理的含义及控制方法 1.库存时间合理的含义 库存时间合理是指所有库存商品的库存期适应供求变化。库存期是指商品进入库存环节后停留的时间。 2.库存时间合理的控制方法 (1)商品保本保利期控制的基本步骤: ?根据商品流通费用与库存时间的关系,将其划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两类;?根据一定时期内销售目标,逐一计算商品的保本期和保利期;?按照保本期和保利期来控制商品的进货量和出货量;?随时检查库存情况,为保证库存信息准确,以达到对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管理的目的。 (2)计算商品保本保利期时的必要假设。计算保本保利期时,必须做以下假设:?计算 期内商品的进销价格不变;?计算期内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相对稳定不变;?商品的购销是 一次性的。 考点6:库存控制的任务 1.保证现货供应 服务水平=1-每年该商品缺货量的期望值/该商品的年需求总量。服务水平以0到1之间 的数值表示。 2.控制相关成本 (1)采购成本;(2)库存持有成本;(3)缺货成本。 考点7:固定订购量系统 1.固定订购量系统的特点 (1)盘点周期不确定;(2)每次订购时的批量通常不变;(3)每相邻两次订购的间隔时 间变动;(4)订购提前期基本不变。 2.订购点与订购批量的计算 (1)订购点的计算 订购点=平均日需求量×备运时间+安全库存量 (2)订购批量的计算 库存总成本最小的订购批量称为经济订购批量(简称EOQ)。 2CD2CDEOQ=或EOQ= KPF 式中,C是每次订购成本;D是年需求量;K是单位商品的年持有成本;P是单位商品的 价格;F是单位商品的年持有成本占商品价值的百分比。 3.固定订购量系统的简化应用 固定订购量系统的简化应用被称为分存控制法,有双堆法和三堆法等。 4.固定订购量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管理简便;?节约理货费用和库存总成本。 缺点:?不便于对库存进行严格管理;?订购之前的各项计划较复杂。 考点8:固定间隔期系统 1.固定间隔期系统的特点 (1)盘点周期固定;(2)每次订购批量不同。 2.订购间隔期与订购批量的计算 (1)订购间隔期的计算 经济订购间隔期: 2C2CT=或T, 00DKDPF (2)订购批量的计算 Q=E-Q-Q 01 式中,Q是每次订购批量;E是最大库存量;Q0是订单发出时的库存余额;Q1是在途库 存。 一年中有N个作业日时,最大库存量的计算公式为: DTL(),E=+S N 式中,T是订购间隔期;L是订购提前期;S是安全库存量。 3.固定间隔期系统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1)固定间隔期系统的适用范围 ?来源相同的商品;?供应渠道较少的商品。 (2)固定间隔期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一次办理多种商品的订购,订购费用低;?一次订购的金额大,便于获得价格折扣;?不必严格跟踪库存水平,减少了库存登记费用和盘点次数。 缺点:?不论库存水平降低多少,都要按期发出订单,因而当某种商品的库存水平很高时,订购量会很小;?对于每种商品而言,采用固定间隔期系统的安全库存量比固定订购量系统的高。 考点9:一次性订购量系统 一次性订购量系统的特点 (1)关键问题是确定或预测需求值;(,)不考虑订购成本;(3)不考虑储存成本;(4)确定最优订购量重点考虑的成本是超储成本和缺货成本。 考点10: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1.供应链 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供应链是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商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考点11: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和核心及其特点 1.供应链管理的实质 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就是使供应链节点上的各相关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能力,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最有效地实现最终客户价值。 2.供应链管理的核心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合作与信任。 3.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1)复杂性;(2)动态性;(3)需求拉动;(4)交叉性。 考点12: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难点 1.供应链的多层级库存 (1)多层级库存的概念 多层级库存指库存遍布供应链渠道的各个环节,且这些库存很少是相互独立的。 (2)多层级库存的控制手段 多层级库存控制的规划往往借助计算机模拟进行。 2.供应链的渠道中库存 (1)渠道中库存的概念 渠道中库存就是置于运输设备之上,在存储点之间移动在途库存。在供应链环境下,商品在途库存通常都数量惊人,良好的管理可以带来显著的成本节约。 (2)渠道中库存控制的核心 对渠道中库存的控制,核心在于对在途时间的控制。 (3)渠道中库存的控制手段 由于渠道中库存控制的核心在于对在途时间的控制,而在途时间的控制手段无疑与运输服务的选择密切相关,减少平均在途时间常常与降低在途时间的波动有同样的效果。 3.供应链的费雷斯特效应 (1)弗雷斯特效应的含义 弗雷斯特效应因由Jay Forrester发现而得名,业界又称“牛鞭效应”,或称需求放大效应,即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相邻的下游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达到最源头的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客户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 (2)弗雷斯特效应产生的原因 ?各节点企业的需求预测修正。 ?各节点企业的订购模式决策。 ?各节点企业的最佳订购批量。 ?节点企业间的短缺博弈。 考点13: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策略 1.供应商管理库存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指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基于其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其体现了以下原则:(1)合作性原则;(2)互惠原则;(3)目标一致原则。 2.联合库存管理 联合库存管理可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具体实施。第三方物流优点有:减少成本;使企业集中于核心业务;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获得一流的物流咨询;改进服务质量;快速进入国际市场。 3.准时制库存管理 主要优点是:加速库存周转;提高商品质量;减少仓储空间。 缺点:脱销风险增大;运输成本增加;购买成本提高;小供应商受损;环境问题加剧。 第八章 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 考点1:国际物流概述 1.国际物流的概念 国际物流(简称IL),是组织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制成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流动和转移的活动。 国际物流在广义上可以理解为: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展开的商务活动中,与商品移动相关的运输、配送、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信息管理。 国际物流的狭义理解是:当生产和消费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独立进行时,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对物资进行物理性移动的一项国际商品贸易或交流活动。 2.国际物流的实质和总目标 (1)国际物流的实质 按国际分工协作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 (2)国际物流的总目标 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和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 考点2:国际货物运输 1.国际货物的运输系统 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所以有时就用运输代表物流全体),商品在交易后是通过国际货物运输作业,由卖方转移给买方。而在非贸易物流过程中,也是通过运输业将物品由发货人转移到收货人。这种国际货物运输具有路线长、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繁杂、风险性大、时间性强、内外运两段性和联合运输等特点。 2.国际海上运输 (1)国际海上运输的概念 海上运输是指以船舶为工具,通过海上航道运送旅客或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简称海运。 (2)国际海上运输的特点有:?运输量大;?通过能力大;?运费低廉;?对货物的适应性强;?运输的速度慢;?风险较大。 3.海运船舶 (1)海运船舶分类 海运船舶按用途可分为干货船、油槽船、特种船舶。 4.国际海上运输的经营方式 (1)班轮运输 ?班轮运输的概念。又称定期船运输,简称班轮。班轮运输指在固定的航线上,以既定的港口顺序,按事先公布的船期表航行的水上运输方式。 ?班轮运输的特点。 A班轮运输的基本特点是“五固定”。 B“两管”。 C承运人、托运人的权利、义务、责任、豁免以船方签发的提单为依据,班轮提单是运输合同。 D受载数量不受限制。 ?班轮运输的作用。 A有利于一般杂货和小额贸易货物运输。 B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C提供较好的运输质量。 D手续简便,方便货主。 (2)租船运输 ?租船运输的概念。租船运输又称不定期运输。它与班轮运输不同,船舶没有预订的船期表、船线和港口。船期、航线及港品均按租船人和船东双方签订合同规定的条款行事。 ?租船运输的特点。 A租船运输没有固定的航线、固定的装卸港品和固定的船期。 B没有固定的运价。 C租船运输一般是整船合租并以装运货值较低、成交数量较多的大宗货物为主。 ?租船运输的作用。 A租船一般是通过租船市场,由船租双方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船舶,满足不同的需要,为开展国际贸易提供便利。 B国际间的大宗货物主要是以租船运输为主,因为其运量大,单位运输成本低。 C租船运价是竞争价格,所以租船运价一般比班轮运价低,有利于低值大宗货物的运输。 D只要船舶能安全出入的港口,租船都可以进行直达运输。 E一旦贸易增加、船位不足,而造船、买船又难以应急时,租船运输可起到弥补需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如一时舱位有余,为避免停船损失,可藉租船揽货或转租。 考点3:国际货运代理的概念及性质 1.国际货运代理的概念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管理规定》对国际货运代理的定义是:接受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以委托人名义或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贷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服务报酬的行业。 2.国际货运代理的性质 第一,国际货运代理属于运输中介人。 第二,国际货物运输代理行业在社会产业结构中属于第三产业,性质上属于服务行业。 第三,国际货代企业作为代理人从事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是指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接受进出货物收货人、发货人或其代理人的委托,以委托人或自己的名义办理有关业务,收取代理费或佣金的行为。 第四,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作为独立经营人从事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指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接受进出货物收货人、发货人或其代理人的委托,签发运输单证,履行运输合同并收取运费和服务费的行为。 考点4:国际运输代理的分类 国际运输代理可分为:租船代理、船务代理、货运代理、咨询代理。 考点5:国际货运代理的作用 作用有:(1)专业服务、(2)组织协调、(3)降低成本、(4)资金融通、(5)沟通控制;(6)咨询顾问。 考点6:国际货运代理人 1.国际货运代理人的性质与类型 (1)国际贷运代理人的性质 从业务表面上看,国际货运代理人以贷主的代理人身份并按代理业务项目和提供的劳务向货主收取劳务费。但从整个对外贸易运输环节和法律上看,国际货运代理人与民法上的代 理完全不同。因此权利与义务也不一样。 (2)国际货运代理人的类型 ?居间人型:收入来源为佣金。 ?代理人型:收入来源为代理费。 ?当事人型:收入来源为运费或仓储费差价。 2.国际货运代理人的职责和义务 (1)国际货运代理人的基本职责 ?按照代理协议(合同)规定和委托人的指示负责办理委托事项。 ?如实汇报一切重要事宜,代理负有保密义务。 ?代理应如实向委托人收账。 (2)国际货运代理人对合同的职责 国际货运代理应对自己没有执行合同所造成的货物损失负赔偿责任。 (3)国际货运代理人的赔偿责任 收货人在收到货物时发现货物灭失或损害,并能证明该灭失或损害是由货运代理人的过失造成的,即可向货运代理人提出索赔。 (4)国际货运代理人责任期限 国际货运代理人在作为承运人运输货物时,其责任从接受货物时开始,至目的地将货物交给收货人为止,或根据指示将货物置于收货人指定的地点也视为完成并已履行合同规定的交货义务。 (5)国际货运代理人的权利 委托方应支付给代理人因货物的运送、保管、报送、签证、办理单据以及为提供其他服务而引起的一切费用,同时还应支付由于货运代理不能控制的原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而产生的费用。 考点7:国际货物运输合同的分类 1.依照承运方式区分。按承运方式的不同,运输合同分为公路运输合同、铁路运输合同、水路运输合同、航空运输合同、管道运输合同及多式联运合同。 2.依照合同期限区分。按合同期限划分,货运合同可分为长期合同和短期合同,长期合同是指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合同;短期合同是指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合同,如年度、季度、月度合同。 3.按货物数量划分。按货物数量划分,货运合同可分为批量合同和运次合同。批量合同一般是一次货运货物数量较多的大宗货物运输合同;运次合同一般是托运货物较少,一次运即可完成的运输合同。 4.按合同形式划分。按合同形式划分,可分为书面合同和契约合同。书面合同是指签订正式书面协议书形式的合同;契约合同是指托运人按规定填写货物运输托运单或货单,这些单证具有契约性质,承运人要按托运单或货单要求承担义务,履行责任的合同。 考点8: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1.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的险别和责任范围 (1)平安险的责任范围 平安险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被保险物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造成整批货物的全部损失或推定全损;由于运输工具遭受意外事故造成货物全部或部分损失;在运输工具已经发生意外事故时,由于一件或数件货物落海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被保人承保范围内的货物采取抢救、防止或减少货损的措施而支付的合理费用,但以不超过该批被救货物的保险金额为限;运输工具遭难后,在避难港由于卸货所引起的损失以及在中途港、避难港由于卸货、存仓以及运送货物所发生的特别费用;共同海损的分摊和救助费用;运输合同订有“船 舶互撞责任条款”,根据该条款规定应由货方偿还船方的损失。 (2)水渍险的责任范围 除平安险的各项责任外,还负责被保货物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 (3)一切险的责任范围 一切险的责任范围除了平安险和水渍险的各项责任外,还负责被保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一般外来原因所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这些附加险有一般附加险和特别附加险。 2.海上运输货物保险 (1)海上货运承保的范围 ?海上风险。包括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 ?外来风险。包括一般外来风险和特殊外来风险。 (2)海上损失 海上货物运输的损失又称海损,指货物在海运过程中由于海上风险而造成的损失,海损也包括与海运相连的陆运和内河运输过程中的货物损失。 海上损失按损失的程度可以分成全部损失和部分损失;海上损失按损失的性质可以分为共同损失和单独损失。 3.我国海运保险险别 (1)基本险 ?平安险。 ?水渍险。 ?一切险。 (2)附加险 附加险是对基本险的补充和扩大,投保人只能在投保一种基本险的基础上才可以加保一种或几种附加险。附加险有两类:一船附加险和特殊附加险。 第九章 商品流通企业信息管理 考点1:商业信息 1.信息与数据 信息,从狭义上讲是加工处理后的数据;从广义上讲是关于客观事物的知识。信息有知 识特性、数据特性、价值特性。 2.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加工后的数据代表了更高一级的信息。 3.商业信息与商业数据 (1)商业信息和商业数据的定义 商业信息是商品流通企业在经营中发生的相关商业活动的内容形式、变化过程及其发展 规律的反映。记录商业信息的载体就是商业数据。 (2)商业信息和商业数据的关系 商业数据是记录商业活动的原材料,商业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成品。商业信息是事物的 本质、是对商业数据的解释;商业数据是记录商业信息的媒介。 考点2:商业信息的特征 1.信息的属性 (1)正确性;(2)针对性;(3)时效性;(4)等级性;(5)反馈性;(6)共享性;(7) 安全性。 2.数据的属性 (1)适用性;(2)数据格式;(3)安全性;(4)记录的频度和精度。 3.商业信息的特征 (1)社会性;(2)连续性;(3)综合性;(4)系统性。 4.商业数据的特征 (1)准确性;(2)及时性;(3)多样性。 考点3:商业信息的分类 按商业信息的来源 1. (1)外部信息;(2)内部信息。 2.按管理层次 (1)操作层信息;(2)管理层信息;(3)决策层信息。 3.按业务功能 按业务功能分为顾客需求信息、销售信息、储运信息、财务税务信息、采购库存信息、 合同信息等。 4.按管理范围 按管理范围可分为业务信息、员工管理信息、行政办公信息、企业效益信息、企业决策 信息。 考点4:商品流通企业信息管理 1.商品流通企业信息管理的目的 (1)加强日常管理,使日常经营活动规范有序。 (2)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3)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 (4)加速资金周转,减少库存,提高效益。 (5)提高人员素质。 (6)支持正确决策。 2.商品流通企业信息管理的内容 (1)收集信息;(2)计算加工;(3)信息储存;(4)交流信息;(5)输出信息。 3.商品流通企业信息管理的方式 (1)人工管理;(2)计算机管理。 4.商品流通企业信息管理的技术 (1)硬件系统;(2)软件系统;(3)网络技术。 考点5:网络环境下商品流通企业的信息管理 1.以网络经营为主的信息管理 (1)销售信息管理 (2)合同信息管理 (3)结算信息管理 (4)论坛 (5)内部信息管理 2.企业内部建立局域网的信息管理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降低了信息管理的成本;二是提高了信息管理的效率;三是规范了信息管理的行为。在局域网内的信息处理中,应建立企业数据库,为企业积累信息资源。 3.企业利用互联网的信息管理 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为企业服务时应注意信息的分类存储和信息真伪的辩别;利用互联网对企业进行宣传时应注意宣传的方式和策略,如网页制作效果、网页更新的频率、宣传内容的选定等。 4.综合各种网络资源进行的信息管理 现在很多商品流通企业不断扩大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往往是综合利用了以上三种网络资源的信息管理方式,这样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信息管理效应,比单纯利用一种网络信息管理的方式所带来的效果更好,这也正是为什么网络信息资源被广泛地应用于商品流通企业的真正原因。 考点6: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1.系统的概念及其特点 (1)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指由若干个具有独立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单元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有机体。 (2)系统的主要特点 ?整体性;?层次性;?相对稳定性。 2.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3.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述 (1)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收款机、条形码、网络等技术手段对商业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2)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特征 ?人机系统;?综合系统;?动态系统。 (3)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 ?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4)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基层管理;?中层管理;?高层管理。 考点7: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实现现代化信息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具有功能:(1)数据处理功能;(2)管理功能;(3)辅助决策功能 考点8: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 1.销售点实时管理系统(Point Of Sales,POS) 该子系统是对以销售环节为中心的商品流通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将每一笔业务进行全方位信息记录,包括销售、退货、信用卡结账、在架商品盘点、补货作业、相关报表生成,等。 2.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 该系统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与贸易伙伴或社会配套服务者通过网络等通信手段,将数据、报表等按照协议在计算机之间自动进行固定格式的数据交换。 3.电子定货系统(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EOS) 该子系统是在对企业库存统计、顾客需求调查、市场分析、企业内的销售统计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后,制订定货策略和具体定货计划,并通过网络通信等技术手段直接向制造商、供应商进行电子定货。 4.网络加值系统(Value Network,VAN) 该子系统是将制造业、批发业、零售业相关的商品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互相交换的信息管理系统。 5.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 该系统是指在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配合以专家知识库、经济数学模型库、历史资料数据库等系统储备,由企业管理决策者综合各种信息资源,在决策支持系统的帮助下,制定企业决策的系统。 6.其他子系统 如成本核算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 考点9:数据库系统 1.数据库 (1)数据模型 在数据中用数据模型来抽象地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信息。简单地讲,数据模型就是用数据反映现实世界中信息的模型。 数据模型包括以下两方面特性: ?数据的静态特性。 ?数据的动态特性。 设计数据模型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真实性。即数据模型要尽可能真的反映现实世界。 ?简单性。即数据模型尽可能简单,以便于他人理解。 ?便于计算机实现。 (2)数据的完整性约束 ?实体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 ?用户定义完整性。 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1)数据定义功能。 (2)数据处理功能。 (3)数据安全管理。 (4)数据控制功能。 (5)数据维护功能。 (6)建立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功能。 考点10: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1.开发原则 (1)务实原则;(2)重点原则;(3)系统性原则;(4)实用先进性原则。(5)面向用户原则。 2.开发方式 开发方式及各种方式的比较见下表: 方式 自行开发 委托开发 联合开发 购买现成软件包 特点 对分析、设计能非常高 不太需要 逐步培养 少量培养 力的要求 对编程能力的要非常高 不需要 需要 少量需要 求 系统维护 容易 较困难 较容易 困难 开发费用 少 多 较多 较少 3.开发方法 开发方法主要有: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信息工程法、计算机辅助开发等。其中,应用较多且技术较成熟的是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 4.开发过程 (1)系统规划阶段 其任务是:组建开发小组,初步调查,进行可行性研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 (2)系统分析阶段 其任务是:进行详细调查,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写出“系统分析说明书”。 (3)系统设计阶段 其任务是:完成系统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建立系统的物理模型,写出“系统设计说明书”。 (4)系统实现阶段 其任务是:在上一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程序设计,在程序设计的同时做好系统软件、硬件及数据的准备工作和人员培训。 (5)系统评审与转换阶段 其任务是:将开发的新系统与现行系统进行平稳转换,对系统性能进行评审,写出“评审报告”。 (6)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其任务是:对系统中的运行错误进行纠正,制定系统使用、维护条例,安全、合理地使用系统、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 考点11: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对系统的应用、维护可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为此要做好人员的培训、系统的安全和维护。 第十章 商品流通企业薪酬管理 考点1:薪酬的构成 1.薪酬的概念 薪酬是指员工因向其所在单位提供劳动或劳务而获得的各种酬劳的总和。它包括直接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可以转化为货币形式的劳动报酬;工作本身带给员工个人的机会和满足感;以及工作环境带给员工的满意、方便、舒适和愉悦。前两项称为经济报酬;后两项称为非经济报酬。 2.薪酬的性质 其实质是一种公平的交易或交换关系,是员工在向单位让渡其劳动或劳务使用权后获得的报偿。 3.薪酬的构成 薪酬主要由基本薪酬、辅助薪酬和福利构成,其中,基本薪酬和辅助薪酬组成直接薪酬(经济报酬);福利则是间接报酬(包括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 考点2:薪酬的表现形式 薪酬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工资、奖金、福利、津贴与补贴、股权等。其中:工资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较为稳定的金钱,是报酬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工资主要可以分为:固定工资、职务工资、绩效工资等三种。 考点3:薪酬对企业的功能 1.保值增值功能 2.改善经营绩效 3.控制经营成本 4.配置功能 考点4:薪酬管理的内容 1.确定薪酬管理目标 薪酬管理目标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而定,具体地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建立稳定的员工队伍,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高绩效;?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的协调。 2.选择薪酬政策 所谓的薪酬政策,就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薪酬管理运行的目标、任务、手段的选择,是企业对员工在薪酬上所采用的方针政策。 3.制定薪酬计划 所谓的薪酬计划,就是企业预计要实现的员工薪酬支付水平、支付结构及薪酬管理重点等。 4.调整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是企业员工之间的各种薪酬比例及其构成。 对薪酬结构的确定和调整主要掌握一个基本原则,即给予员工最大的激励的原则。公平付薪是企业管理的宗旨,要避免员工的报酬不是给得过多,就是给得太少的现象。 考点5:薪酬管理的影响因素 1.外在环境因素有:(1)地区的行业差异;(2)地区生活指数;(3)劳动力市场;(4)社会经济环境;(5)与薪酬相关的法律规定。 2.企业内在因素有:(1)企业的经营状况;(2)企业远景;(3)薪酬政策;(4)企业文 化。 3.个人因素有:(1)工作表现;(2)资历水平;(3)工作技能;(4)工作年限;(5)工作量;(6)岗位及职务差别。 考点6:基本薪酬概述 1.基本薪酬的概念和功能 基本薪酬是一个集合词,它可以包含基础工资、工龄(年幼)工资、职位工资、技能(能力)工资等,多以计时工资形式来衡量。 基本薪酬是有以下功能:(1)保障功能;(2)稳定功能;(3)基准功能。 2.基本薪酬的特点有:(1)常规性;(2)相对稳定性;(3)基准性;(4)导向性。 考点7:基本薪酬制度的主要类型 1.结构工资制 结构工资制是指基于工资的不同功能,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工资单元,各单元又规定不同的结构系数,组成有质的区分和量的比例关系的工资结构。 结构工资制的基本构成包括:(1)基础工资;(2)岗位(职务)工资和技能工资;(3)效益工资;(4)年幼工资。 2.技术等级工资制 技术等级工资制是工人工资等级制度的一种形式,其主要作用是区分技术工种之间和工种内部的劳动差别和工资差别。技术等级工资制是按照工人所达到的技术等级标准确定工资等级,并按照确定的等级工资标准计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制度。技术等级工资制度由工资等级表、工资标准表和技术等级标准等要素组成,适用于技术复杂程度高、工人劳动熟练程度差别大、分工粗和工作物不稳定的工作和岗位。 3.岗位等级工资制 岗位等级工资制,简称岗位工作制,它是按照工人在生产中的工作岗位确定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制度。实行岗位工资,要进行科学的岗位分类和岗位劳动测评,岗位工资标准和工资差距的确定,要在岗位测评的基础上,引进市场机制参照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价格情况加以合理确定。 4.职能等级工资制 职能等级工资制是根据员工所具备的与完成某一特定职位等级工作要求相应的工作能力,确定工资等级的一种工资制度。 5.提成工资制 提成工资制是指企业实际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开支和应缴纳的各种税费以后,剩余部分在企业和职工之间按照不同比例分成。实行此制度有三要素:一是确定适当的提成指标。二是确定恰当的提成方式。主要有全额提成和超额提成两种形式。 6.谈判工资制 谈判工资制是一种灵活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劳务市场供求状况并对员工的工资收入实行保密的一种工资制度。 考点8:基本薪酬的计量形式 1.计件工资 (1)生产车间适合执行计件工资。工资的多少直接与员工本人的生产数量、质量和岗位价值系数挂钩,其中岗位价值系数依据岗位实际价值的大小计算,是车间工人进行工资分配时参考的主要标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工人岗位价值在工资分配系数上的比照。 (2)计件工资有直接无限计件工资、间接计件工资、累计计件工资和集体计件工资等形式。 2.计时工资 (1)计时工资是根据员工的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来计算工资并支付员工劳动报酬的形式,职工的工资收入是用职工的工作时间乘以他的工资标准得出来的。计算公式为:计时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2)按照计算的时间单位不同,我国常用的有三种具体形式:?月工资制;?日工资制;?小时工资制。 3.绩效工资 (1)绩效工资制度的前身是计件工资,但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资与产品数量挂钩的工资形式,而是建立在科学的工资标准和管理程序基础上的工资体系。 (2)与传统工资制相比,绩效工资制的主要特点是:一是有利于员工工资与可量化的业绩挂钩,将激励机制融于企业目标和个人业绩的联系之中;二是有利于工资向业绩优秀者倾斜,提高企业效率和节省工资成本;三是有利于突出团队精神和企业形象,增大激励力度和员工的凝聚力。 考点9:薪酬市场调查 实施薪酬市场调查的步骤一般如下: 1.明确薪酬调查的目的 2.确定薪酬调查的范围包括:?确定调查的企业;?确定调查的岗位;?确定需要调查的薪酬信息;?确定调查时间;?确定市场调查的方法;?统计分析调查数据;?核实调查数据,提交薪酬调查分析报告。 考点10:职位评价 在具体的职位评价环节,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操作: 1.挑选典型职位。 2.确定职位评价方法。 3.建立职位评价委员会。 4.对职位评价人员进行培训。 5.对职位进行评价。 6.建立申诉机制。 考点11:薪酬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1.薪酬设计的目标 商品流通企业设计薪酬体系应实现的目标主要有:与企业文化价值观相联系,巩固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同企业战略、政策相结合,符合企业的现有状况;与市场化有效结合,有利于培养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引进人才;增强薪酬体系的激励性,维持员工的高士气;能留住影响企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关键管理人才;能不断提高、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2.薪酬设计的原则包括:(1)公平原则;(2)激励性原则;(3)经济性原则;(4)竞争性原则;(5)结构性原则;(6)合法性原则。 考点12:薪酬设计的基本流程 1.制定薪酬原则和策略 2.岗位设置与职务分析 3.职务评价 4.薪酬调查 5.工资结构设计 6.工资分级的定薪 7.工资方案的实施、修正和调整 考点13:福利的设计与管理 1.员工福利的构成 对企业员工而言,福利包括两个层次:一部分是政府通过立法形式,要求企业必须提供给员的福利和待遇,称之为法定福利。另一部分是企业提供给本企业员工的福利,称之为企业福利。 2.福利的作用主要有:(1)招募和吸引优秀的人才;(2)提高员工的绩效;(3)为员工提供安全保障;(4)降低员工流动率;(5)节约组织的人工成本;(6)塑造企业文化。 考点14:股权激励 1.股权激励就是让经营者持有投票和股票期权,使之成为企业股东,将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以激发经营者通过提升企业长期价值来增加自己的财富,是一种经营者长期激励方式。 2.股权激励的优势 (1)有利于减少代理成本 (2)有利于减少经营者的短期化行为,提高企业长期效益 (3)有利于更好地吸收和留住优秀人才,减少人才损失 (4)有利于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 (5)有利于鼓励经营者负担必要的风险 考点15:团队激励 考点16:经营者年薪制 1.年薪制是指以年度为单位决定工资薪金的制度。经营者年薪制是指企业以年度为单位确定经营者的报酬,并视其经营者成果发放风险收入的工资制度。 2.年薪制的特点表现为:?以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一年)为单位发放;?年薪与经营者工作责任、决策奉献、经济效益相联系;?在构成上,固定收入与浮动收入相结合,前者水平取决于“经营者市场”形成的市场工资率,后者取决于本企业的经营状况。 第十一章 商品流通合同管理 考点1:买卖合同概述 1.买卖合同的特征 (1)买卖合同以买受人支付价款为条件,出卖人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 (2)买卖合同是双务合同。 (3)买卖合同是有偿合同。 (4)买卖合同是诺成性合同。 (5)买卖合同是不要式合同。 2.买卖合同分类 (1)一般买卖合同与特种买卖合同。根据法律有无特别规定,买卖合同分为一般买卖合同与特种买卖合同。 (2)竞争买卖合同和非竞争买卖合同。根据合同是否通过竞争方式订立,买卖合同可分为竞争买卖合同和非竞争买卖合同。 (3)即时买卖合同与非即时买卖合同。根据合同是否即刻清偿完结,买卖合同可分为即时买卖合同与非即时买卖合同。 (4)现货买卖合同与期货买卖合同。根据合同成立时标的物是否存在为标准,买卖合同可分为现货买卖合同与期货买卖合同。 考点2:买卖合同主要内容 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1)标的物;(2)数量、质量;(3)价款;(4)履行期限、方式和地点;(5)包装方式;(6)检验标准和方法;(7)结算方式;(8)违约责任。 考点3:运输合同概述 1.运输合同是指承运人将旅客或者货物从起运地点运输到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票款或者运输费用的合同。运输合同又称运送合同。将旅客或者货物从起运地点运送到约定地点的一方称为承运人,将自己或者他人的货物交付于承运人并支付运输费用的人为托运人,从承运人处接受货物的人为收货人。 2.运输合同的特征 (1)运输合同的标的是运送行为 (2)运输合同是双务、有偿合同 (3)运输合同为诺成合同 (4)运输合同较多采用格式合同形式 考点4:货运合同 1.货运合同特征 货运合同除具备运输合同的一般特征外,还具备以下特征: (1)以货物为运送对象 (2)涉及第三方关系人 (3)以实际交付货物为完成履行合同义务标志 2.货运合同托运人的权利和义务 (1)托运人的权利 ?要求履行合同的权利。 ?变更合同的权利。 (2)托运人应履行的义务 ?如实申报的义务。 ?办理审批检验手续的义务。 ?包装货物及标识的义务。 ?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运费。 3.货运合同承运人的权利和义务 (1)承运人的权利 ?收取合理运费的权利。 ?享有留置货物的权利。 ?享有提存货物的权利。 ?处置无人认领的货物。 (2)承运人的义务 ?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 ?及时通知的义务。 ?保证货物安全的义务。 4.货运合同收货人的权利和义务 (1)收货人的权利 ?提货权。 ?损害赔偿请求权。 (2)收货人的义务 ?支付运输费用。 ?及时提取货物。 ?及时检验货物。 考点5:多式联运合同 1.多式联运合同 又称混运合同,是指多式联运经营人与托运人订立的、约定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运 输方式,采用同一运输凭证将货物运到托运人指定的目的地交付给托运人或者收货人的运输 合同。 2.多式联运合同的特征 (1)多式联运合同的当事人为多式联运经营人与托运人。 (2)多式联运合同采用多种运输方式。 (3)多式联运合同使用同一运输单据。 考点6:仓储合同概述 1.仓储合同是一种特殊的保管合同,它具有保管合同的基本特征,在法律适用上,《合同 法》对仓储合同没有特殊规定的,适用保管合同的一般规定。但是仓储合同在合同主体、保 管对象、成立条件等方面均有别于一般的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具有自己的特殊特征。 2.仓储合同主要特征 (1)仓储合同的保管人必须具有法人资格 (2)仓储合同以储存动产为对象 (3)仓储合同是双务有偿的合同。 (4)仓储合同的诺成合同。 (5)仓储合同为不要式合同。 3.仓单 仓章上记载的内容也包含有存货人与仓储保管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仓单具有以下效力: (1)存货人凭仓单领取仓储物的效力 (2)移转仓储物的效力 (3)仓单具有出质的效力 考点7:电子商务合同概述 1.电子商务合同的概念 电子商务合同是指通过电脑网络和电信网络方式进行的商品交易所签订的合同。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合同的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用电子合同方式取代了纸面合同方式。 2.电子商务合同特征 (1)电子商务合同的主体具有电子化和虚似性的特点 (2)电子商务合同的载体主要表现为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 (3)电子商务合同的生效方式采取电子签名(数字签名)方式 3.电子商务合同的形式 传统的合同形式主要有两种,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是指当事人采用口头或电话等直接表达的方式达成的协议。而书面形式是指当事人采用文字方式来表达协议的内容。 考点8:合同争议的防范 1.认真订立合同 (1)遵守订立合同的基本原则 在合同的订立中应当坚持平等自愿原则,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及合法的原则。 (2)注意合同要素的完全 合同法律关系构成要素有合同主体、客体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3)合同的公证与鉴证 为确保订立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向公证机关申请合同公证或者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合同鉴证。 2.严肃履行合同 合同的履行是合同目的实现的手段,也是合同法律效力的表现。在严肃合同履行中,主要应遵守全同履行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经济合理原则。 考点9:合同争议的解决 当事人可以通过四种途径解决合同争议:(1)协商;(2)调解;(3)仲裁;(4)经济诉讼。 第十二章 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 考点1: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1.利润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企业的财富增加得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该观点的缺点是没有考虑利润取得的时间、利润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以及利润和风险的关系。 2.每股盈余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应当把企业的利润和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考察。该观点的缺点是没有考虑每股盈余取得的时间性及每股盈余的风险。 3.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目标。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纳的观点。 考点2: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 1.法律环境 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是指企业和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 2.金融环境 企业需要资金从事投资和经营活动,而资金的取得,除了自有资金外,主要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取得。金融政策的变化必然影响企业的筹资、投资和资金运营活动。 3.经济环境 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是指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种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周期、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政策等。 考点3: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1.投资决策 企业投资的主要类型是: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2.筹资决策 筹资决策即通过什么方式或途径筹集到企业所需的资金,并且使资本结构合理或最佳。可供企业选择的资金来源有: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 3.股利分配决策 股利分配决策,是指在企业赚得的利润中,有多少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有多少留在企业作为再投资。 考点4: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观念 1.货币的时间价值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的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差额。 2.投资的风险价值 投资者由于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额外收益,称为投资的风险价值或风险收益、风险报酬。 考点5: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 1.折现的分析评价方法 (1)净现值法 所谓净现值是指特定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总现值与初始投资额之差。 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nNCFt净现值=-C ,(1),ktt,1 净现值法的优点:一是净现值的计算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二是净现值能明确反映出一项投资使企业增值(或减值)的数额大小。 净现值法的缺点:一是净现值的计算主要依赖于贴现率数值的大小,而贴现率的大小主要由企业筹资成本决定。二是净现值法从投资净所得的角度评价投资项目的优劣,但因它是一个绝对值指示,所以未能反映投资的相对效益状况。 (2)现值指数法 现值指数也叫现值比率、获利指数、贴现后收益—成本比率,是指特定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总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比率。只有初始投资额的现值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nNCFt,t(1),k,1t现值指数= C (3)内含报酬率法 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贴现率。内含报酬率的计算通常是“逐步测试法”。 内含报酬率法的主要优点在于:一是内含报酬率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二是内含报酬率的计算不需要确定资金成本或企业所要求的报酬率;三是内含报酬率表示投资项目的内在报酬率,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投资效率的高低。 内含报酬率法的缺点主要是计算较为复杂。 2.非贴现的分析评价决策方法 (1)投资回收期 所谓投资回收期是指收回全部投资所需的时间。 ?初始投资是一次支出、且每年现金净流量相等时,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回收期=初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量 ?初始投资是一次支出、而每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时: 投资回收期=(现金净流量之和超过初始投资额的年份-1)+(现金净流量之和超过初始投资额的年份的上一年还没收回的投资额/现金净流量之和超过初始投资额那一年的现金净流量) 投资回收期法的优点:一是评价指标的计算较为简单;二是采用该方法只需要确定投资项目前几年的现金净流量,而不必确定投资项目寿命期所有年份各年的现金净流量;三是不用确定贴现率;四是投资回收期的经济意义容易为决策人正确理解。 投资回收期法的缺点:一是忽视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将不同年份的现金净流量直接相加;二是没有考虑回收期以后的收益,不利于对投资项目进行整体评价;三是投资回收期标准的确定不够客观,主要依赖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 (2)会计收益率法 会计收益率法的计算公式为: 会计收益率=年平均净收益/原始投资额 会计收益率法的优点在于:一是评价指标的计算简单、方便;二是经济意义易于理解; 三是考虑了投资寿命期内所有年份的收益情况。 会计收益率的主要缺点在于:一是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二是会计收益率并不能真正反映投资报酬率的高低。 考点6:流动资金的管理 1.现金管理 现金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暂时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库存资金、银行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 企业必须合理确定现金持有量,使现金收支不但在数量上,而且在时间上相互衔接,以便在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所需现金的同时,尽量减少企业闲置的现金数量,提高资金收益率。 2.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对外赊销产品、材料或供应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 应收账款是一项风险投资,应加强管理,为此要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3.存货管理 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销售或者为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企业应在保证生产经营正常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存货的投资。 考点7:股权筹资 1.吸收直接投资 (1)吸收直接投资的概念 吸收直接投资是非股份制企业筹集股权资本的基本方式,采用吸收直接投资的企业,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无需公开发行投票。 (2)吸收直接投资的种类 ?吸收国家投资。 ?吸收法人投资。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吸收社会公众投资。 (3)吸收直接投资的出资方式主要有:?货币资产;?实物资产;?土地使用权;?工业产权。 2.发行投票 (1)股票的概念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为筹措股权资本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持有公司股份的凭证。股票只能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 (2)股票的种类 ?按股东权利和义务,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按票面有无记名,分为记名股和无记名股。 ?按发行对象和上市地点,分为A股、B股、H股、N股和S股等。 3.股权筹资的优缺点 股权筹资的优点主要有: ?能够形成企业稳定的资本基础。 ?财力风险较小。 ?能增加公司的信誉。 股权筹资的缺点主要有: ?资本成本较高。 ?容易分散企业控制权。 考点8:债务筹资 1.银行借款 (1)银行借款的概念 银行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需要还本付息的款项,包括偿 还期限超过1年的长期借款和不足1年的短期借款,主要用于企业购建固定资产和满足流动 资金周转的需要。 (2)银行借款的种类 ?按提供贷款的机构,分为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 ?按有无担保,分为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是指不需企业提供抵押品,仅凭其 信用或担保人信誉而发放的贷款。 ?按贷款用途,分为基本建设贷款、专项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2.发行公司债券 (1)公司债券的概念 公司债券又称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 价证券。 (2)公司债券的种类 ?按债券是否记名,分为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 ?按能否转换为公司股票,分为可转换债券和不可转换债券。 ?按有无特定财产担保,分为抵押债券和信用债券。 3.商业信用 (1)商业信用形式 利用商业信用筹资,主要形式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收货款等。 4.债务筹资的优缺点 债务筹资的优点主要有: (1)筹资速度较快。 (2)资本成本较低。 (3)不分散企业的控制权。 债务筹资的缺点主要有: (1)不能形成企业稳定的资本基础。 (2)财务风险较大。 考点9: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1.资本成本的内容和表示方法 资本成本,是指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必须支付的各种费用。其包括: (1)筹资费用——企业在筹措资金过程中为获取资金而付出的费用。 (2)用资费用——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资过程中因使用资金而付出的费用。 一般资本成本用相对数表示: 资本成本=,每年的用资费用/(筹资数额-筹资费用),×100% 2.资本成本的计算 (1)个别资本成本 个别资本成本,即各种筹资方式的成本。其中包括:长期借款成本、债券成本、普通股 成本和留存收益成本。 ?长期借款成本,是指借款利息和筹资费用。借款利息计入税前成本费用,可以起到抵 税的作用。其计算公式为: 长期借款利息(,1-所得税税率)长期借款资本成本=×100% 长期借款筹资总额(,1-长期借款筹资费用率) ?债券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债券年利息(,1-所得税税率)债券资本成本=×100% 债券筹资总额(,1-债券筹资费用率) ?普通股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预期年股利普通股资本成本=+股利年增长率 普通股市价(,1-普通股筹资费用率) (2)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n K=KW Wjj,j,1 式中,KW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是各种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K各种资金的成本。 3.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也就是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各占多大比例。 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并且这一结构在以后追加筹资中应继续保持。 考点10:利润分配 1.利润分配的顺序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3)提取任意公积金;(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和股利。 2.股利支付的程序 (1)股利宣告日;(,)股权登记日;(3)股利支付日。 3.股利支付的方式 (1)现金股利——用现金支付股利。 (2)股票股利——用增发的股票支付股利。 考点11:股利分配政策 1.剩余股利政策 剩余股利政策,是指企业较多地考虑将净利润用于增加投资者权益(即增加资本或公积金),只有当增加的资本额达到预期的目标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后,才将剩余的利润向投资者分配。 2.固定股利政策 固定股利政策,即公司在较长时期内分期给股东支付固定的股利额,股利不随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变动,除非公司预期未来收益将会有显著的、不可逆转的增长而提高股利发放额。采取这种政策,大多数属于收益比较稳定的或正处于成长期、信誉一般的公司。 3.固定股利支付率 每年按固定的股利支付率从净利润中支付股利。 4.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 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即企业每年按固定的数额向股东支付正常股利,当企业年景好、盈利有较大幅度增加时,再根据实际需要,向股东发放一些额外股利。这种股利政策的优点 是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给企业较大的弹性。 考点12:盈利能力分析 1.销售净利率及其分析 (1)销售净利率的计算公式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2)销售利润率分析 销售利润率分析用来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净利润额与销售净利率成正比关系,而销售收入额与销售净利率成反比关系。通过分析销售净利率的升降变动,可以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2.资产净利率及其分析 (1)资产净利率的计算公式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2)资产净利率分析 资产净利率分析用来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3.净资产收益率及其分析 (1)净资产收益率(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平均净资产=(年初净资产+年末净资产)?2 (2)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分析用来是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 考点13: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及其分析 (1)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流动比率分析 流动比率分析反映短期偿债能力。企业能否偿还短期债务,要看有多少短期债务,以及有多少可变现偿债的流动资产。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偿债能力越强。 2.速动比率及其分析 (1)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分析 速动比率分析用来反映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之一。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低于1的速动比率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3.资产负债率及其分析 (1)资产负债率的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资产负债率分析 ?从债权人的立场分析,他们希望债务比例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证,贷款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从股东的角度分析,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负债比例越大越好,否则反之。 ?从经营者的立场分析,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全面考虑,在利用资产负债率制定借入资本决策时,必须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在两者之间权衡利害得失,作出正确决策。 4.产权比率及其分析 (1)产权比率(债务股权比率)的计算公式: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产权比率的分析 产权比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 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同时也表明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所有者权益保障的程度,或者说是企业清算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制度。 考点14:营运能力分析 1.营业周期 营业周期,是指商品流通企业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商品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2.存货周转率及其分析 (1)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2)存货周转率分析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应收账款等的速度越快。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而存货周转速度越慢则变现能力越差。 3.应收账款周转率及其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2)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现期越短,说明应收账款的收回越快。否则,企业的营运资金会过多地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资金的正常周转。 4.流动资产周转率及其分析 (1)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平均流动资产=(年初流动资产+年末流动资产)?2 (2)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流动资产周转率用来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等于相对扩大资产投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需要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会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盈利能力。 5.总资产周转率及其分析 (1)总资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 (,)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用来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反映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通 过薄利多销的办法,加速资产的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 考点15:发展能力分析 1.销售增长率及其分析 (1)销售增长率的计算公式 本年销售总额上年销售总额,销售增长率=×100% 上年销售总额 (2)销售增长率分析 销售增长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标 志,也是企业扩张增量和存量资本的重要前提。 2.总资产增长率及其分析 (1)总资产增长率的计算公式 年末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总资产增长率=×100% 年初资产总额 (2)总资产增长率分析 总资产增长率是从企业资产总量扩张方面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表明企业规模增长水平 对企业后劲的影响。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一个经营周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 3.净利润增长率 本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100% 上年净利润 4.人均净利润增长率 本年人均净利润上年人均净利润,人均净利润增长率=×100% 上年人均净利润
本文档为【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37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6KB
软件:Word
页数:92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2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