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举报
开通vip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精品汇编 附录A.(规范性附录)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制要求附录B.(规范性附录)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要求附录C.(规范性附录)选煤厂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 炭 开 采 工 程 ,征求意见第二稿, 1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XXX—2008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开采工程 ,征求意见第二稿...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精品汇编 附录A.(规范性附录)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制要求附录B.(规范性附录)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要求附录C.(规范性附录)选煤厂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 炭 开 采 工 程 ,征求意见第二稿, 1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XXX—2008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开采工程 ,征求意见第二稿, 2008-10-20发布 2009-1-1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发布 3 目 次 编制说明 1. 总则 2. 工程分析 3. 现状调查 4. 环境影响识别 5. 地表水影响环境评价 6.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7.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8.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9. 生态环境环境影响评价 10. 地表沉陷环境影响评价 11. 清洁生产及节能减排评价 12 环境风险与对策分析 13. 公众参与 14. 环境经济分析 15. 总量控制与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16. 水土保持与土地复垦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17. 露天煤矿环境影响评价 附录 附录A.(规范性附录)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制要求 附录B.(规范性附录)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要求 附录C.(规范性附录)选煤厂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附录D.(资料性附录)煤炭开采地面沉陷预测计算公式 附录E.(资料性附录)煤炭采选业产排污系数 4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规范煤炭开采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特制定本技术导则。 本导则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HJ/T 19-1997)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风险评价》(HJ/T169-2004)为基础,结合煤炭开采工程的行业特点,规定了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是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是首次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煤国际工程公司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中煤国际工程公司沈阳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研究院、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山西煤炭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负责解释。 5 1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域和水域进行的煤炭资源开采工程、选煤工程一切建设项目(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整合重组、复建)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2 规范性引用标准 本标准的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本适用于本标准 HT/J 2.1-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T/J 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T/J 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T/J 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T/J 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环境 HT/J 130-2003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HT/J 169-200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20426-2006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DZ0225-2004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GB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 1.3 术语 本标准所列术语,专门用于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3.1 煤炭地下开采:又称井工开采,通过开掘井巷抵达煤层开采煤炭资源的作业。 1.3.2 煤炭露天开采:剥离上覆岩土层揭露出煤层后进行煤炭资源开采的作业。 1.3.3 井田:煤田中由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划定给一个煤矿企业开采的三维范围。 1.3.4 选煤: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除掉煤炭中杂质,将煤按需要分成不同质量、规格产品的加工过程。 1.3.5 选煤厂:煤矿附设或独立建设的进行选煤作业的煤炭加工单位。 1.3.6 矿井水: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排放到环境水体的煤矿排水。 1.3.7 露天煤矿疏干水:在露天煤矿剥离和开采过程中(或提前),抽取并排放到环境 6 水体的煤矿排水。 1.3.8含水层:导水且饱水的岩土层。 1.3.9主要含水充水层:在煤炭开采中对矿井和露天采场产生充水量最大的含水层。 1.3.10地下水降落漏斗:煤炭开采中因井下排水量或露天疏干水量大于地下水补给量,造成地下潜水面或水压面向下降落,形成的以地下水抽排点为中心的漏斗状凹陷区。 1.3.11影响半径:从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到地下潜水面或水压面初始位置的距离。 1.3.12 开采沉陷: 煤炭地下开采时,因煤炭资源采出引起上覆岩土层和地表发生垂直和水平移动变形的过程和现象。 1.3.13 煤矸石:采、掘煤炭的生产过程中从煤层顶、底板或煤层夹矸混入煤中的岩石和选煤厂生产过程中排出的高灰分、低发热量的洗矸石。 1.3.14 环境影响因素:煤炭开采(包括建设)过程中影响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工业和交通噪声、固体废物、土地占用、地下水抽排、地表沉陷等,以及各种临时、永久改变环境因素功能的建设与生产活动。 1.3.15 环境影响因子:构成环境影响因素的各种污染物、污染指标、生态系统指标、人类活动方式等。 1.3.16 环境敏感区域:主要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规定的特殊保护区,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跨流域调水工程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文物保护单位;如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以及煤炭开采需要关注的特殊敏感区,如湿地、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永久冻土带等。 1.3.17 煤炭开采整合重组: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求,将现有两个以上生产煤矿整合重组为一个煤炭企业的活动,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是改变环境影响的资源整合重组、生产系统整合重组、环境污染与生态损害治理系统整合重组等。 1.3.18煤炭开采复建工程:煤炭开采建设项目因资金、市场、政策等原因造成建设中断,后又恢复继续建设的工程。 1.3.19 以新带老:改扩建、技术改造、整合重组、复建工程在保证新增加、新改变部分符合当前环境保护要求的同时,对原有已不符合新环境保护要求的环保设施进行改进 7 和扩充。 1.4 工作原则和一般规定 1.4.1 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确定煤炭开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类别。 1.4.2 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按照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1的规定进行,评价工作可分为准备、正式工作和编制报告书等三个主要阶段。 ——为保证执行国家法规、政策和标准,环评承担单位宜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必要时向有审批权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或向有资质的环评技术管理单位咨询。 1.5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1.5.1建设项目各单项环境影响因素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依照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1~2.4和HJ/T19的有关规定确定。 1.5.2 建设项目各单项环境影响因素的评价范围,应依照本标准规定,参照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1~2.4和HJ/T19的有关规定确定。 1.5.3 某些项目的评价等级,允许根据工程特点和区域环境特征和地方环境保护要求进行适当调整。降低评价等级应取得负责审批报告书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认。 1.6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 1.6.1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工作内容、主要专题设置和应明确回答的重点问题,参照本标准附录A和B的规定执行。 1.6.2环评承担单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保持基本工作内容和主要专题设置的基础上,增减工作内容和专题设置。减少环境评价工作内容,应向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1.7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 1.7.1 环境质量标准: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要求,执行相应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1.7.2:污染物排放标准:应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或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应优先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项目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应符合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 8 2.工程分析 2.1工程分析的时段划分,根据煤炭开采工程的时序特点,将煤炭开采工程划分为建设期和生产运营期。 对于改扩建、技术改造和复建的煤矿,当其剩余服务年限小于20年(含20年)时,应作衰减闭矿期环境影响评价。 2.2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工程分析包括项目概况、生产工艺分析、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和拟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分析等四项基本内容。 2.3 工程分析的重点 2.3.1建设期分析项目施工中产生的弃石弃土、噪声、粉尘、土地利用和生态改变、施工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等的性质、数量和影响范围;拟采取环保措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2.3.2生产运行期分析项目生产运行后污染物排放、生态扰动对矿区环境质量、生态系统和周边社会经济生活质量等的持续影响。拟采取环保措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2.4工程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2.4.1建设项目工程概况,包括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建设性质、建设地点、项目组成、产品方案及流向、总平面布置及占地面积、占用土地类型、地面运输、职工人数、建设周期、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 工程概况介绍应提供以下图表: ? 项目地理位置和交通图; ? 矿区井田划分图和各煤矿建设时序表(可合并在图上标示); ?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 ? 项目组成一览表,按照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分列工程内容和主要技术指标;需要时可增加管线工程部分的内容。 ?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2.4.2煤炭资源和生产工艺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煤炭资源赋存情况。包括井田境界、分级储量(地质储量、工业储量、可采储量和设计储量)、煤类与煤质、瓦斯、煤尘、煤的自燃特性等。 9 ——井田开拓方案与工艺。包括井田开拓方案、开采工艺、水平划分与采取布置、采煤方法、工作面参数、井下运输、通风方式、排水系统等。 ——地面生产系统。包括主、副井生产系统、排矸系统、选煤厂生产系统、煤炭储装运系统、通风系统、煤矸石堆置场选址等。需要时增加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工程。 ——水资源需求。包括项目分类分项用水量、取水水源、排水量和排水预计水质、设计提出的取水和排水方案、排水资源化和无害化方案。 ——能源利用。包括项目用电负荷、供电来源;热负荷、燃料种类及消耗量。 ——设计提出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技术特征、选址和建设时序。 ——煤炭资源和生产工艺分析应提供以下图表: ? 井田境界图; ? 地层综合柱状图(及表); ? 开采煤层特征表; ? 开采煤层煤质特征表; ? 井田开拓平面与剖面图; ? 采区(盘区)开采接替顺序表; ? 矿井主要设备技术特征一览表; ? 矿井生产工艺流程图; ? 选煤厂生产工艺流程图和产品平衡表; ? 配套公路、铁路路线图和主要技术特征一览表。 ? 项目生产、生活用水、排水水量水质表; ? 项目给排水、复用水水质水量平衡图; ?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的能量、物料平衡图。 2.4.3生态变化影响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建设期临时土地占用面积、原有生态系统类型、拟采取的临时性保护措施和使用后的恢复措施。 ——永久土地占用面积、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建设后土地利用状况改变、原有生态系统类型、开采可能影响的地表形态区域范围。 2.4.4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10 ——新建项目污染源和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的产生源、排放方式、废气排放口特征、废水排放去向等,污染物的数量、浓度(强度)。 ——改扩建、技术改造、整合重组、复建项目原有污染源和污染物及建设的改变。 ——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分析应提供的图表: ? 建设项目污染源分布图; ? 改扩建、技术改造、整合重组、复建项目以新代老污染物排放与控制对照表; 2.4.5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对建设项目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有效性、先进性、可行性分析。 ——改扩建、技术改造、整合重组和复建项目原有设计环保设施,建设面临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总量标准的变化情况。 2.4.6工程分析的方法 ——工程分析以报告书编制前最新版设计文件为依据; ——工程影响分析主要采用类比和定性-半定量方法; ——可以采用全国工业污染源普查提出的煤炭采选业产排污系数; ——当设计提出多方案比选时,工程分析应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进行分析,比较。 3. 现状调查 3.1环境现状调查的原则和方法 3.1.1 环境现状调查应遵循实事求是、全面系统、重点突出、信息丰富、客观准确、时域特征显著的原则。 3.1.2 环境现状调查一般采用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和现状环境监测法、遥感影像解译法,三种方法可以结合使用,其中现场调查(现状监测)是基础的、必要的。 3.1.3 环境现状调查对象应包括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联系的各个方面,调查范围应适当大于各个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 3.2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3.2.1 地理环境:建设项目的位置、隶属行政区划、经纬坐标等。 3.2.2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形特征;可能对建设项目产生影响的地质灾害和潜在因素,如采空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利用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估报告,以 11 地图标注和表格方式说明区域性环境地质灾害点的性质与分布。 ——地质与矿产资源。地层概况、地质构造、已探明或已开采的矿产资源。 ——气候与气象。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气候特征;典型气象参数,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影响的灾害性天气特征和发生概率。 ——评价区污染气象。应说明观测资料来源和观测站与项目气象条件的一致性。 ——地面水环境。项目所在区域的地面水体、主要水体的水文特征、所属水系划分、水环境功能区划、水质和水资源利用、本项目取水、排水口位置与区域水系的关系。 应附地面水系和水资源分布图和主要河、湖(水库)水文特征一览表。 ——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含水层分布、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地下水水质和储量、地下水开采利用和资源变化情况。 ——土壤、耕地与水土流失。建设项目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土壤质量和土壤肥力、土地农业利用情况。水土流失分类、侵蚀模数、所属公告的监管区划。 ——动植物资源与自然景观。项目所在地的主要动植物资源,有无国家规定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有无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生态保护林等。 3.2.3 社会经济 ——社会调查范围为建设项目所在县(市)、乡(镇)两级。当项目井田范围跨两个以上县(市)时,应同时调查,并以工业场地所在位置为主。 ——人口和社区。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人口数量、性别和年龄分布、职业分布、收入情况。列表给出井田范围内的村庄数、住户数和人口数。 ——区内教育、文化、医疗、通讯、市政环卫等基础设施情况。 ——工业和能源生产。区内工业的类型、产业和产品结构、工业总产值、资源和能源消耗、从业人口。 ——农业与土地利用。区内农业的类型、产业和产品结构、农业总产值、土地利用情况、灌溉和肥料使用量等。 ——交通运输。地区公路、铁路条件和运输情况。 ——文物与景观。区内国家和地方规定等级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 3.2.4 环境质量现状 12 ——调查对象:包括空气环境、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环境和生态环境。 ——环境现状监测。包括进行现状环境监测和利用历年环境监测资料。 环境监测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环境监测国家标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利用监测资料时应说明资料来源、监测时间、监测点位,说明可靠性和可利用性。 ——大气环境质量调查。 ? 大气环境质量调查范围应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一致。 ? 大气环境质量调查的基本项目为SO、NO、TSP、PM,方法包括现状环境监测和2210 利用近三年环境监测统计资料。必要时可增加监测项目。 ?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 ——地面水环境质量调查 ? 调查范围应与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一致。调查重点是建设项目排放污、废水的受纳水体;确定敏感目标和保护目标。 ? 水质基本项目为pH、COD、BOD、悬浮物、石油类、挥发酚、氨氮、总磷、砷、汞、镉、六价铬、铁、锰、铅、硫化物、氟化物、氰化物等; ? 水文条件为河流流量、流速和年际变化、河宽、水深等;湖泊与水库蓄水面积、蓄水量、平均水深、汇水面积、进出河流等水文参数。 ? 必要时可增加调查和监测项目。 ? 现状评价采用单项水质因子标准指数法。 ——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 ? 调查范围,应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一致。调查重点是当地生产生活地下水源含水层和建设项目抽排地下水含水层; ? 水质调查项目为pH、矿化度、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挥发酚、氨氮、重碳酸根、砷、汞、镉、六价铬、铁、锰、铅、硫化物、氟化物等; ? 水文条件调查为地下水补给来源、年均补给量、径流方向、水位变化以及井泉分布、地下水质类型等。 ? 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项水质因子标准指数法或采用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推荐的模糊数学法。 13 ——声环境质量调查 ? 调查对象为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确定敏感目标和保护目标。方法为类比监测法和利用已有资料。 ? 调查内容对噪声源为A噪声级、噪声类型与频率分布;对声环境为等效连续A声级(L)。当噪声超标时以每增加5dB(A)划分等声压级线,统计受影响的人口。 Aeq ? 声环境现状评价采用标准比较法。 ——固体废物环境调查 ? 调查对象为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内的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固体废物。 ? 调查的内容为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固体废物的来源、数量、排放和处置、利用。 ? 固体废物环境现状评价因子为资源化程度和无害化程度。 5环境影响识别 5.1环境影响识别应全面列出煤炭开采工程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因素及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工程队对各环境要素影响的性质和程度。 5.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性质可以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暂时影响和累积影响、局部影响和区域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等。 5.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程度可以分为影响大、影响中等、影响小和基本无影响。 5.4 环境影响识别应首先满足表5-1的要求。 5.5 经环境影响识别后,应明确环境影响评价调查和评价的环境影响因子,评价因子的筛选应首先满足表5-2的要求。 5.6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主要有专家判断法、矩阵法和其他定性分析方法。 表5-1 煤炭开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一览表 14 影响 建设期 因素 废水 废气 固体废物 噪声 排水 风险 建井废临时锅炉建井矸施工机井巷开拓临时矸石 环境 土地 水、施工烟尘烟石、弃土械、施工施工排水、堆存、冻因素 占用 生活污水 气、建材弃渣、生车辆 露天煤矿结凿井冷 堆场 活垃圾 降压排水 却液泄漏 环境空气 地表水 地下水 声环境 土地系统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景观环境 影响 运行期 因素 废水 废气 固体废物 噪声 排水 风险 矿井水、锅炉烟气生产矸石、通风、机矿井水、矸石堆环境 土地 选煤废烟尘、煤掘进矸石、修、坑木露天煤存、露天因素 占用 水、生活炭储装运洗矸、尾煤、加工、选矿疏干矿排土 污水 无组织排脱硫石膏、煤、交通水 场、采煤 放粉尘 生活垃圾 噪声 地表沉陷 环境空气 地表水 地下水 声环境 土地系统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景观环境 表5-2 煤炭开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子一览表 15 评价因子 SO2 烟尘 工业粉尘 现状调查 环境空气 污染源调查 影响评价 评价因子 COD BOD 石油类 SS 地表水 现状调查 污染源调查 影响评价 评价因子 pH 氟化物 Fe Mn 石油类 地下水 现状调查 污染源调查 影响评价 评价因子 等效声级 现状调查 声环境 污染源调查 影响评价 评价因子 土地类型 生态系统 植被覆盖 珍稀动物 自然 现状调查 生态 污染源调查 影响评价 评价因子 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 土地利用结构 人均收入 住房 社会 现状调查 生态 污染源调查 影响评价 5 地表水影响环境评价 5.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煤炭开采工程影响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16 ? 矿井水外排部分; ? 选煤废水事故性排放; ? 生活污水处理后外排部分; ? 大气降水带来的工业场地地表径流和煤矸石堆场淋溶水; ? 矿灯房酸性废水、医疗废水、机修废水、锅炉化水处理车间废水等。 5.1.1 地表水环境概况包括河流、湖泊所属流域、水系组成、水环境功能区划、主要水文参数;湖泊的进出水河流;水库设计库容、实际库容、现有蓄水量。 5.1.2 地表水污染源调查 ——污染点源调查:评价范围内排放口数量、位置、所属企业、排水量、污染物成分、浓度和总量、批准的排污总量、采取的污水处理措施、去除率、正常出水水质。 ——非点源污染源调查:利用资料说明评价区内的城市非点源排放和农业非点源排放的污染物数量、成分、排放规律。 5.1.3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 ——参照HJ/T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确定评价范围,一般为纳污河流排放口上游500m至下游5km;当下游5km以外有敏感水环境保护目标时,可延伸到敏感水环境保护目标下游500m。 ——煤矿开采工程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一般为二级和三级,主要划分依据为排水量。评价时段一般条件下为枯水期,有必要时增加平水期。 ——采样断面和采样点依据HJ/T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规定的原则设置。 ——监测方法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方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采用单项水质参数标准指数法。 5.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5.2.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原则按照HJ/T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规定的方法执行。 5.2.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因子,根据煤炭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推荐选择pH、悬浮物、COD、BOD、石油类、总盐量、总铁、总锰。 5.3 地表水环境污染控制设施评价 17 5.3.1 以清洁生产原则,分析设计拟采用的水污染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先进性、完善性。 5.3.2 论证设计拟采用的水污染控制措施满足排放总量和排放浓度的可行性,提出保证和改进的管理与技术要求。 5.4 应提供的图表 ——区域水系分布和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水污染源分布图; ——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布设图; ——水环境调查和监测获得的水质资料表。 6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 6.1煤炭开采对环境空气的主要影响源有: ? 有组织排放的锅炉烟气; ? 无组织排放的煤堆扬尘、运输扬尘、煤矸石自燃和扬尘。 ? 高瓦斯矿井的排空瓦斯。 6.2 空气污染物源强确定 6.2.1锅炉污染物源强 ——锅炉污染物排放源强可利用实测数据、物料恒算和经验系数等确定。 ——煤堆扬尘源强经验公式可利用经验公式估算。扬尘源强与煤堆形式、煤堆含水情况、平均风速等有关。 ——汽车运输扬尘源强可根据经验公式估算。 6.3 空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 锅炉达标排放分析。主要预测二氧化硫、烟尘对周围关心点典型日日均浓度的影响,预测模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大气环境》推荐的高斯扩散模式,扩散参数选择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参数。 可直接收集最近气象站常规资料分析使用;典型日根据当地关心点分布、地形条件等进行选择。 ? 煤炭储存扬尘预测。采取煤仓、封闭、设防风抑尘网等措施后,煤炭储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分析可简化或不分析; 18 对露天堆存的煤炭应预测扬尘启动风速,计算典型大风条件下扬起的煤尘浓度和下风向200m的落地浓度,计算全年扬尘损失量。 (3)从环境空气质量和总量控制等方面分析瓦斯利用的环境正效应。 7.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7.1评价等级及基本工作要求 煤矿地下水环评的工作等级,可对应于勘查类型划分为三级,其中一级与二级评价再进一步分为3个亚类。一级评价对应于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的矿床、二级评价对应于开采技术条件中等的矿床、三级评价对应于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的矿床。同时考虑存在敏感区的状况,对一级和二级评价还可分为: A类:评价区内有大、中型集中供水水源地或有景观旅游、自然保护等敏感区。有A类保护目标者评价等级从高。 B类:评价区内没有大、中型集中供水水源地,只有分散的小型水源地或开采井,没有重点保护的敏感区。只有B类保护目标者评价等级从低。 表7-1建议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案 勘查成果的水文环评工作等 勘查类型 环评基本要求 地质主要要求 级及代号 开采技术条件简单不进行专门工作,不需进行模式预测,根据具体情况简单分 三级(三) 的矿床(?) 以收集资料为主 析 水文地质填图,地 开采 水文地质表水、地下水动态掌握含水层情况及其相互联系;区域地下技术 问题为主观测,代表地段的二-1 水的补排径条件;利用简单模式进行预测;条件 (?-1) 专水勘探,求取参对水量评估要量化,水质分析可定性评价 二 中等 数 级 的矿 工程地质掌握含水层情况及其相互联系;利用简单床 问题为主水文地质填图 二-2 模式进行预测;对水量评估要基本量化,(?) (?-2) 水质分析可定性简单评价 19 环境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分 问题为主 析,可用类比法 (?-3) 复合问题针对主要问题重上述要求适当简化,但需对主要环境问题 二-3 (?-4) 点开展工作 有量化评述 水文地质全面系统进行各除满足二级评价工作的要求外,还应有地 问题为主项工作项水文地一-1 下水的动态观测资料;选用较复杂的模式 (?-1) 质勘查工作 进行预测评价 开采 工程地质技术 系统开展工程地 问题为主条件 质勘查 一 (?-2) 复杂基本工作内容同一-1,只是水质预测可适 级 一-2 的矿当简化 环境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分 床问题为主 析,可用类比法 (?) (?-3) 复合问题针对主要问题重同二-3,增加地下水环境变化对其它生态 一-3 (?-4) 点开展工作 环境要素的影响分析 7.2 评价范围 7.3工程分析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7.3.1煤炭开采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应主要识别: ? 地下开采煤矿排水对地下水资源的扰动、破坏和对水质的污染: ? 露天煤矿开采疏干水对地下水动力场和地下水资源的扰动、破坏; ? 煤矸石堆放场淋滤液对地下水水质的可能污染影响; ?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和水质交互影响; ? 工程实施对地下水水质、水位变化的动态影响:可能引起的含水层疏干、地面沉陷、巷道突水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7.3.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应从地下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角度,判定拟建项目工程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因素、影响因子、影响性质。 20 7.3.3 地下水环境概况包括 ? 地质和构造:单个矿井在矿区构造中的位置,矿区应介绍到区域构造及所处位置;对一级评价应附矿区(或区域)(水文)地质图; ? 地层分布及岩性:矿区第四系含水层,煤系地层,主要充水含水层; ? 改扩建项目的矿井涌水长年观测资料及变化曲线;有条件时应说明各含水层占矿井涌水的比例; ?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包括煤系地层上覆含水层和下伏含水层,不涉及底板突水可能性时下伏含水层可从简;地下水的补、排、径条件;富水区划分原则及划分结果;区域降水入渗系数(一、二级评价应有分区); ? 含水层现状及潜在功能,说明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评价区内生产和生活开采地下水的情况,开采层位、开采水量; ? 建设项目采用地下水作供水水源时,应利用专门报告对水源地的供水层位、静储量、动储量、可采储量予以介绍(三级评价可从简); ? 矿井涌水条件,说明最大涌水量、平均涌水量,矿井排水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 ?类排矸场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汇水面积、地下水水位埋深、表层渗透系数。 ? 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评价范围内重要泉域、与地表水关系密切的地下水体、水源地以及其他国家或地方划定的需特殊保护对象,附图说明。 7.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7.4.1监测范围:原则上应在全井田或全矿区范围进行监测,考虑到采样难度,可对采样点进行适当调整。对新建矿区评价,一、二、三级评价取样点分别不应少于9、6、3个,改扩建矿区应增加1—2点;单个矿井采样点应不少于2个。 7.4.2监测点布设:应包括矿井水(同一矿区其它矿或本矿)、民井水(潜水层及承压水层均有);监测点位应保证包括: ? 矿井工业场地、风井场地; ? 排矸场地下径流的上、下游; ? 井田外围可能受疏干影响的民井; ? 井田内平均布设1~2口民井。 7.4.3监测项目:参照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确定;民用井水监测应考虑地 21 方性地下水特征污染物并说明井深、水层、水位。 7.3.4现状评价:推荐采用单因子评价法,也可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超标项目应分析超标原因,明确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 7.4.5应附图表:地下水监测布点图、监测结果统计表,监测点或监测统计资料较多时,按照地下水水质分类绘制水质分区图。 7(5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7.5.1 评价重点:预测和评价煤炭开采项目对可利用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质的影响,分类说明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7.5.2地下水评价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并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和不良影响的防治对策。 7.5.2采煤对地下水量的影响 ? 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方法可参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的推荐模式。老矿区有实际观测资料时应进行必要修正,据此分析采煤所导通的主要含水层; 分析矿井涌水的来源、矿井涌水的变化趋势(稳定、趋小或趋大)与规律(与大气降水的关系); ? 以静储量为主且疏干对象在区域无实际供水意义时,只计算预测期内地下水静储量的损失量; ? 一、二级评价应计算疏干降落漏斗;以平面、剖面图标出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 ? 存在敏感点时,应有重点、明确的说明。 7.5.3地下水环境变化对其它环境要素影响简析 ? 分析潜水水位变化对地表植被的影响; ? 分析地下水储量变化对地区生态及工农业的潜在影响; ? 矿井水去向与其用途的适应性分析。 7.5.4采煤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2-? 对采矿疏干静储量的矿区,简单分析总硬度、SO等变化趋势,对以动储量为4 主的矿区,根据涌水来源分析水质变化趋势; 22 ? 排入井下采空区的矿井水,应说明对具供水意义含水层水质的影响; ? 排污口下游存在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可能引起的水质变化; ? 煤矸石属于?类固体废物时淋溶水对潜水含水层的水质影响。 7(6防治地下水污染措施及矿井水资源化分析 7.6.1对可能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的区域,应采取的消减措施;可结合地表水专题的评价结论与拟采取措施,进行综合分析; 7.6.2结合评价区生态综合整治规划,矿井水的资源化应首先从保证或协调区域生态用水出发,可根据当地当前水价进行货贝化分析; 7.6.3缺水地区的“保水采煤”建议。 ? 禁止开采有重要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煤炭资源; ? 限制开采有敏感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煤炭资源,应以地下水资源保护为先决条件,提出限制煤炭开采范围、开采数量和开采时间; 8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8.1评价要求 煤炭开采工程均应进行固体废物评价。煤炭开采和洗选工程评价的主要固体废物为采掘煤矸石、洗选矸石和洗选尾煤;对生活垃圾、锅炉炉渣、水处理污泥、脱硫石膏等进行一般性评价。 8.2 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 8.2.1煤矸石产生量:根据井巷工程量,预测建设期及生产期掘进矸产生量;根据地质条件、煤质、开采方法、选煤工艺,采用类比法预测矿井运营期的产矸量。 ——应提供的信息和图表: ? 巷道工程量(煤巷、岩巷、半煤岩巷数量及比例)表; ? 类比项目的产矸率及排矸率表; ? 煤炭地面洗选加工产矸量表; ? 煤层顶、底板岩性及采煤方法是否割顶、截底。 ? 煤系地层柱状图,明确含矸层位及含矸率。 8.3排矸场或临时矸石堆放场选址 排矸场交通位置、土地利用和植被分布、周围500m内居民点分布、汇水面积、土 23 地性质等,特殊情况下(软岩地基、存在断裂带、高潜水位等)可引入工勘结论。 拟采取的排放方式、服务年限,论证排矸场或临时矸石堆场选址可行性。 8.4煤矸石性质界定 进行矸石性质判定可采取不同方法: ——对无地下水敏感保护目标的项目,可根据全国资料划为一般废物; ——按GB5086-2《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分析判定煤矸石属?类或?类固体废物; ——进一步确定煤矸石贮存场类型(?类或?类)。 ——对开采同一煤层的矿井,已有矸石性质结论的,不再进行浸出实验。 8.5煤矸石环境影响分析 8.5.1煤矸石自燃倾向分析根据矸石成份并结合区域自然环境因素、堆放方式和类比煤矿资料,分析其自燃倾向。 8.5.2矸石堆场扬尘对大气的影响 采用风洞实验经验模式进行预测。具体模式可参考火电厂环评规范。 8.5.3矸石堆存对土壤的影响应用有害元素分析结果进行预测或分析。。 8.5.4矸石淋溶液对地下水的影响应用浸出实验结果,结合当地地下水(主要是潜水)分布情况及水文地质进行预测。此部分可列入地下水专题。 8.5.5矸石堆存对景观的影响主要考虑劣质影响,周边非敏感区时只进行简要分析。 8.6防止固体废物环境污染措施 8.6.1 防护距离:堆场周围5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堆场及运矸道路不得有地质灾害点、高压线等。如不能满足时考虑重新选址。 8.6.2 水土保持:引用水土保持方案说明排矸场水保措施和水保目标,分析合理性; 8.6.3 设计采用采煤矸石不出井时论述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其资源环境效益; 8.6.4 煤矸石综合利用可设单节进行论述;说明适合本区的综合利用途径,进行简要的经济、环境、社会三效益分析。 9.生态环境环境影响评价 9.1 生态环境影响等级 9.1.1 煤炭开采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分级,原则上执行HJ/19—1997标准之 24 4.1.2条的有关规定。 9.1.2 根据煤炭开采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和重点,评定评价等级的因子依照表9-1选择后,按照HJ/19—1997标准中表4-1中的相关标准划分。 表9-1 煤炭开采项目生态评价等级划分因子选择 项目区域特征 农业生态为主 自然生态为主 有敏感保护目标 土地利用类型、生物沙化、荒漠化趋势;生敏感地区 划分影响因子 群落生物生产力变化 物多样性变化 9.1.3 建设项目分期实施,其后续开采开始晚于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监管时间阶段时,可按照首采区或先行开采的几个区域面积确定影响和评价等级。 9.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和评价要点 9.2.1 矿井开采煤矿建设项目,一类生态评价范围为自井田边界外扩3000m;井田边界临近环境敏感区域时可增加到5000m;二类生态评价范围为自井田边界外扩2000m;三类生态评价范围为自井田边界外扩1000m。 9.2.2 露天开采煤矿建设项目,评价范围为自核准井田边界外扩1000m和自排土场地面边界外扩100m。二者重叠时以最大外扩距离为准。 9.2.3 当煤矿建设项目毗邻敏感区时,评价范围可针对性地适当扩大;除与上述保护目标有明确的水力联系外,叠加后最大距离不超过5km。 9.2.4 煤炭开采生态影响评价的要点参见HI/T19—1997之附录B中B2.3.2节,并增加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9.3 与生态影响有关的工程分析 9.3.1 煤炭开采工程生态影响工程分析,原则上执行HJ/19—1997标准之5 工程调查与分析章节的基本要求。 9.3.2 工程分析主要是土地资源系统变化和地下水资源系统变化。 9.3.3 影响土地资源系统的主要工程因素:永久土地占用、施工期临时土地占用、露天矿或取土场土地挖损、地表沉陷变形、区域地形地貌改变。重点是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9.3.4 影响地下水资源系统的主要工程因素:水源地取水量和影响半径、矿井水排放量和对第四系潜水和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的影响范围、露天煤矿疏干水排放量和对第四系 25 潜水和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的影响范围、区域地下水资源数量、径流和分布的改变。 9.3.5 相邻或相似矿区同类煤矿建设和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系统演化趋势、变化过程和阶段性结果。 9.3.6 工程建设中需改变原有地面或地下水系格局,如河流改道、水面填筑、截流预抽等时,应说明工程方案和布局、水量设计指标、占用水面面积和水体体积。 9.3.7 工程分析应划分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重点是运营期,并要突出首采区开采时的工程分析。 9.3.8 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工程因素分析可在工程分析专章中统一进行;其中的有关结论在生态影响评价专章中作为影响识别结果引述。 9.4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9.4.1 煤炭开采工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方法,原则上执行HJ/19—1997标准8.之6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有关规定。 9.4.2从行业特点出发,生态环境调查应突出下列重点内容。 ——自然环境调查。重点调查评价区和邻近区域煤炭开采直接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方式和强度,引发的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特征;评价区和邻近区域煤炭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灾害间接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方式和强度。 ——社会环境调查。调查评价区内居民,重点是农民、牧民的收入来源、收入水平;人均住房面积、住房建筑质量;人均土地,重点是耕地或草场资源占用量,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和取水方式。 ——经济环境调查。重点是评价区内的经济结构,、主要产业和产品、主要生产方式;近年社会GDP和组成比例,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人均资源量。评价区内有煤炭开采和建设项目属于扩建工程的,还应调查开采前后农业生产力的变化情况。 ——人文环境调查。评价区内的人口密度分布和职业分布、人口年龄构成;区内敏感区和人文景观等的分布。 ——移民安置调查。调查评价区内因工程项目建设进行的移民安置情况,包括移民的收入水平变化、居住条件变化、生活质量变化、人均土地等生产资料占有情况变化;迁入地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的变化。 ——生态保护规划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县(市)生态保护规划和执行情况,主要成 26 绩和存在问题,规划的实施管理和资金来源、落实规划的运行成本。 9.6.4生态环境调查方法和表达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可以利用多种手段,采集多种来源信息。对调查所利用资料的基本要求是科学、准确、公开和具有权威性。 ——收集资料和成果应尽可能采用图表方式表达。必需的图件有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人口密度分布图、动植物和矿产资源分布图、敏感区与评价区相对位置图、生态保护规划图。选择性提交的图件有土壤侵蚀图、环境地质灾害分布图、既往工程性移民安置区域图等。 9.7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9.7.1煤炭开采工程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方法,原则上执行HJ/19—1997之7 生态现状评价的有关规定。 9.7.2煤炭开采工程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应重点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环境现状质量,区域生态系统的特征、类型、结构、功能与稳定程度。 ——植被破坏、荒漠化、沙漠化、濒危珍稀动植物物种消失、土地生产力下降、采矿导致的次生环境地质灾害发生的范围、强度和概率。 ——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人与生态环境长期形成的共生性、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容性与和谐性。 ——影响评价区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影响来源、主要影响因子、影响方式、作用途径和影响强度。 9.7.3 根据煤炭开采环境影响特点和可能获得的技术数据,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主要采取定性评价与半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9.7.4推荐的煤炭开采工程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方法有系统分析法、质量指标法、景观生态学方法等,具体方法参看HJ/T19-1997之附录C。 9.7.5 评价结论要明确回答现有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负荷情况,评估存在允许增加的生态环境承受能力。 9.8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9.8.1 煤炭开采工程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原则上执行HJ/T19-1997之8 影响预测的有关规定。 27 9.8.2煤炭开采工程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有 ——煤炭开采工程带来生态系统的变化的性质和程度,划分原则可参照表9-2。 表9-2 煤炭开采工程生态影响识别 序号 影响类型及程度 考虑的影响因子 1 有利影响 经济结构、生活质量的交通、通讯、文教要素 2 不利影响 生态扰动、改变资源赋存总量 3 可逆影响 居民安置和居民生活水平 4 不可逆影响 地表形态改变、土地利用类型、敏感生态系统、矿产资源 5 近期影响 施工期污染物排放、临时施工占地 6 长期影响 地表沉陷、地下水资源损失、经济结构 7 明显影响 地表形态改变、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类型、经济结构 8 潜在影响 水文条件改变、荒漠化 9 局部影响 空气污染物、工业噪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 10 区域影响 地下水抽排、迁村移民 11 单一影响 环境质量变化、耕地面积 12 复合影响 地面沉陷和地下水抽排、迁村移民、社会人口与就业 ——煤炭开采工程对土地植被种类和覆盖率、耕地面积和生产力变化、林地与草场面积和生产力变化、荒漠化与沙漠化发展趋势、地下水资源补给与供应能力变化。 ——对于1级生态评价项目,除要进行上述单项因子评价外,还应进行生态环境整体性、综合性影响评价。 ——评价结论的时空划分为开采进行5年和首采区结束两个阶段。 9.8.3评价方法 ——推荐的评价方法有系统分析法、质量指标法、景观生态学方法、类比法等,具体方法参看HJ/T19-1997之附录C。 ——为使生态影响预测与生态现状评价的结论和数据具有系统性、可比性,应采用同一种评价方法。 9.8.4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对于以农业(含牧业)生态为主地区,评价指标应以经济损益 28 为重点;在以自然生态为主地区,评价指标应以生物多样性为重点。 9.8.5 采用类比法进行生态影响预测应说明类比项目与本项目的可比性;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回顾原有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以其程(强)度和趋势作为预测的基础条件。 9.9 生态环境防护、恢复和补偿措施 9.9.1 煤炭开采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和补偿措施的评价方法,原则上执行HJ/9—1997标准之9 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及替代方案的有关规定。 9.9.2 煤炭开采工程生态环境防护应根据评价区的生态特征,明确提出保护目标、禁止和限制条件、允许开发强度,分析现有建设方案(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对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合理性、项目建设与区域生态保护规划的协调性。 9.9.3 对超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不可逆生态损害的建设项目,应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出发,提出调整和替代建设开采方案。 9.9.4 煤炭开采工程1级和2级生态评价项目,均应编制生态环境恢复规划。 ——对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的生物物种和敏感区、特色优质农牧业区,应编制生态恢复规划 ——对再生周期短的生物物种和减产量,30%的农业种植,以自然恢复为主。 ——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恢复规划应符合所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 ——煤炭开采生态补偿应包括经济性补偿和生态性补偿。 9.9.6 生态评价的损益分析推荐采用恢复和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调查评价法等(参见HJ/19-1997之附录E)。 9.10 结论 9.10.1 一般性原则和要求,参见HJ/T2.1—93《环境影响评级技术导则 总纲》。 9.10.2 结论的内容包括生态环境现状概要、建设项目对生态有影响的工程分析概要、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结果,提出的生态防护措施建议等。 9.10.3 明确回答建设项目的选址、规模、开发时序等是否合理,能否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能否保证要求的生态环境质量。对不符合的项目提出修改、调整、替代直至停止建设的建议。 9.10.4 对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监管制度建议,包括生态影响监测、生态环境管理、生态恢复与建设规划等。 29 9.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图件要求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图件的比例一般应为1/100000~1/10000,基础图件均应为彩色,分辨率不低于150DPI。 ——生态影响1级评价项目需要采用环境遥感资料反映全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图形图像处理成果应与评价区地形图比例一致,并说明资料来源和时间。 ——所有基础图均应为5年以内的版本,特殊情况不能获得时应予以说明。 10. 地表沉陷环境影响评价 10.1 总则 煤炭开采地表沉陷预测和评价应明确回答下列关心的问题: ——地表沉陷的范围、最大下沉深度、陷落盆地的总变形体积。 ——地表沉陷的的发生、发展过程,分首采工作面、首采区、全部煤炭资源开采结束三个时段分别进行说明。 ——地表沉陷对毗邻的敏感区的影响程度;对评价区内的地面生态系统、山体、河流、森林等的影响程度。 ——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对评价区内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包括:农业、居住地、经济结构和居民分布等。 ——地表沉陷对评价区内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影响程度,包括工业和民用建筑、铁路、公路、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输电、输水、输气线路等。 ——沉陷预测和评价应采用充分的图件和统计表格表示预测、防治、恢复的结果。 ——地表沉陷评价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等密切相关,应注意衔接和统一。 10.2 评价范围 矿井地表沉陷预测与评价的范围与埋藏深度、开采煤层数等因素有关,应按照表10-1的标准确定。有可比的地表沉陷观测资料时,优先采用实测资料确定影响评价范围。 表10-1 地表沉陷预测与评价的范围 煤炭埋深(m) ,200 200~600 600~1000 ,1000 开采煤层 单一 多层 单一 多层 单一 多层 单一 多层 外扩范围(m) 200 300 400 600 600 800 400 600 30 注:煤炭埋深以最下组可采煤层底板距地表深度计算。 10.3 影响因素分析包括 ——项目的煤层赋存情况,包括井田面积、可采煤层的埋深、层数和层间距、煤层倾角等。用井田境界图、地质柱状图表示。 ——煤田地质情况,包括煤炭上覆岩层的岩性、硬度,含煤地层中的断层分布,煤类牌号和煤层硬度等。用表格和地质图表示。 煤田水文地质情况,包括煤炭中主要含水层和隔水层、含水层富水系数、地下水补给和径流方向等。用水文地质剖面图表示。 ——煤炭开采设计,包括采煤方式、采煤工艺、顶板管理、巷道布置、采区布置、分区分层开采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各种保安煤柱留设等。用采区布置图表示。 10.4现状调查 ——对于新建煤矿主要调查地面地貌和土地利用情况,是否发生过地质灾害,若有发生,说明灾害类型、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和发生原因。 ——对于改扩建、技术改造和副建的煤矿,还应调查原有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表沉陷变形基本情况,包括采煤生产、沉陷深度、变形、裂缝;受影响的房屋损害、耕地破坏、农业生产损失和其他破坏情况。 ——在同一煤田中有其他煤矿开采的,应调查其采煤生产、受影响的地表沉陷深度、变形、裂缝;受影响的房屋损害、耕地破坏、农业生产损失和其他破坏情况。设有地面岩移观测站的,应收集其岩移观测数据资料。 ——对区内因煤炭开采进行移民的,应调查移民安置情况,包括生产、住房、就业、收入、交通的变化、移民和迁入地原居民满意程度等。 10.5 影响预测 10.5.1 沉陷变形预测 ——预测沉陷区下沉面积和下沉分布;预测最大下沉深度和出现区域、出现时间和最终稳定时间。分首采区五年、首采区结束、全井田开采结束等三个时段绘制下沉等值线图。明确标示各种保安煤柱的位置和范围。 ——预测沉陷区下沉变形曲率,分3~5个等间距绘制首采区下沉变形曲率图;分6~10个等间距绘制全井田下沉变形曲率图。 31 ——当煤田上部地表为丘陵和山地等复杂地貌时,定性说明沉陷后最终的地貌变化和总体趋势。 ——当煤田上部地表为不稳定山地地貌时,预测因沉陷变形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风险和危害程度与结果。 10.5.2 沉陷变形影响预测 ——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是否会因沉陷变形导致隔水层破坏,引起第四纪潜水漏失或减少。 ——预测因地表沉陷变形导致的地面生态系统变化、土地利用系统变化、社会经济系统变化。 ——估算在未采取防护、恢复措施条件下生态损失和农业经济损失、农(牧)业生产结构变化、农(牧)民收入变化。 ——预测地表沉陷变形导致的水土流失增加量。 ——地表沉陷变形预测模式推荐采用《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及压煤开采规程》中提供的概率积分法,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推荐该规程中的经验公式。 ——预测计算参数选取应说明依据;使用预测软件时应说明软件来源和鉴定情况。 ——对复杂、敏感项目的沉陷变形预测,可以采用两种及以上预测计算方法。当结果出现较大差异时,应慎重复核,可采取数学平均或经验判断的方法处理,并说明理由。 10.6 影响评价 地表沉陷环境影响评价应主要回答下列问题: ——地表沉陷变形长期、不可逆对区域环境质量的综合性影响; ——地表沉陷变形对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 ——地表沉陷变形对煤炭开采带来的生态成本; ——地表沉陷变形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10.7 地表沉陷的防护、土地复垦和补偿 ——根据煤炭开采和社会经济双赢原则提出优化的地表沉陷防护原则和技术路线。 ——结合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土地复垦规划,重点提出基本农田恢复与补偿办法。 ——对涉及敏感区保护的建设项目,提出限制性、保护性开采的替代开采方案。 32 ——提出生态补偿、农牧业经济补偿的标准、提出开发者应缴纳的生态恢复资金标准和分年度实施规划。 10.8结论 ——说明项目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沉陷变形面积、最大下沉深度、积水面积和积水深度。 ——说明煤炭开采地表沉陷变形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趋势、影响程度和发生的时间。 ——提出减缓和恢复煤炭开采地表沉陷变形的对策和建议。 ——提出地表沉陷变形恢复和补偿的资金需求概算。 ——提出加强地表沉陷变形观测,防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保障土地复垦的监测计划和管理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建议。 11 清洁生产及节能减排 11.1评价方法。清洁生产评价依据煤炭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标准进行。 11.2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包括 ——单位煤炭产品能源消耗指标 ? 单位煤炭产品电耗指标; ? 单位煤炭产品油料消耗指标; ? 露天煤矿采煤油料消耗指标。 ——单位煤炭产品用水消耗指标 ? ? ? ——煤炭资源回收率 ? 矿井开采工作面煤炭资源回收率指标 ? 矿井采区资源回收率指标 ——土地资源占用和损害指标 ? 煤矿工业场地占地指标; ? 不可恢复的损害土地资源指标; 33 注 不可恢复土地资源指标是指因煤炭开采破坏土地资源而不能复垦恢复的土地面积占破坏土地面积的比例。 ——坑木消耗指标。 11.3 生产技术及产品特征指标 ? 煤矿及选煤厂全员劳动生产率 ? 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比例 ?煤矿综合机械化掘进比例 ? 产品特征指标 分为动力煤硫分和灰分、炼焦煤硫分和灰分共4项。 11.4 污染物控制指标 11.4.1煤矿污染物排放控制主要考核排放达标率、等标污染负荷率和排放总量负荷率三项指标。 11.4.2 沉陷土地及露天矿排土场复垦率 矿井开采沉陷土地、露天矿排土场复垦率。 11.4.3生活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率; 11.5.1 煤炭开采排水利用率指标 11.5.2 煤矸石利用率 12 环境风险评价 12.1 基本概念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环境灾害。环境风险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的突发性、随机性的事故或事件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及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的措施。 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名录》规定,采掘业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都要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12.2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 进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项目的事故率、事故损失和环境影响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3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是预测和评价事故对厂界外人群的生命与健康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及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减少、消除对人群和环境影响的措施。 12.3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根据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煤炭开采项目无重大危险源,物质危险性较低,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一般属于二级评价。 煤炭开采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对于大气环境影响为距离事故源点3km,地表水环境影响为距离事故源点5 km。 12.4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为: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以及风险管理。 12.4.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类型,根据煤炭开采工程的特点,环境风险类型为爆炸和泄漏两种。爆炸危险源是煤炭矸石山发生崩塌、爆喷和泥石流。泄漏危险源是煤泥水发生失控性事故排放。 瓦斯和煤尘爆炸、地面崩塌、陷落、泥石流等均属于生产安全风险和矿山地质灾害,据南有关法规要求进行专项评价,一般不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必要时可以引用有关评价结论。 12.4.2源项分析 源项分析的内容包括最大可信事故发生概率和估算有害物质的泄漏量两项。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人群健康)危害最严重的事故。 源项分析可采用事故树分析和类比法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及概率。可参照和利用经审批(认定)的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有关成果。 12.4.3后果计算 后果计算是在风险识别和源项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最大可信事故对环境(或人群健康)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进行预测分析,确定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计算的基础资料包括矸石堆场的形状、体积、所处地形地貌、周边经常性作业人数、选煤厂煤泥水事故排放的水量、水质和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和水文参数等。 35 12.4.4风险计算和评价 风险计算是环境风险评价的核心内容,任务是综合分析确定最大可信事故造成的受害点距源项的最大距离以及危害程度,包括环境损失、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如定量分析计算矸石山爆喷事故导致的局部生态系统改变、人员伤亡、短期的局部空气质量下降、土地利用状态改变等;定量分析计算煤泥水排放导致的地表水体功能短期丧失程度和范围、影响区域生产生活用水的时间、破坏景观、影响河道通水等。 12.4.5风险管理 从预防和有效控制的角度,提出为减轻和消除事故对环境的危害,应当采取的减缓措施和应急预案。 12.5 环境风险预案基本内容 存在环境风险的单位和部门都应编制环境风险预案,以防范环境风险的发生和有效减缓其后果。环境风险预案的基本内容参见表12-1。 表12-1 环境风险预案的基本内容 序号 项目 内容及要求 1 应急计划区 危险目标:爆炸和泄漏装置区、环境保护目标 2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 矿山、地区应急组织机构、人员 3 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规定预案的级别和分级响应程序 4 应急救援保障 应急设备、设施、器材、监测手段等 5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规定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及交通保 障、管制 6 应急环境监测、救险、由专业队伍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 救援及控制措施 数和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7 应急检测、防护措施、事故现场、邻近地区、控制防范区域,控制和清除污染 清除泄漏措施和器材 设施及相应设备 8 人员紧急撤离、疏散、事故现场、邻近地区、受事故影响的区域人员及公众撤 撤离组织措施 离组织计划及救护、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 9 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 与恢复措施 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 10 应急培训计划 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有关人员培训和演练 11 公众教育和信息 对矿山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 13. 公众参与 36 13.1公众参与的基本要求 ——公众参与调查的时间及承办方: 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应当编制煤炭开采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众参与调查可由环评单位配合执行。 ——公众参与调查的范围 主要调查受开采影响的井田范围内的村庄及评价区内的村庄,乡、镇政府等。 特别注意收集工业场地周围居住的公众意见、建议与要求,积极征询项目拟建区周围专家的意见、建议与要求。调查的对象中包括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职务、文化程度的公众。 ——公众参与调查的方式: 1)采用报纸、公告、网络、广播等公众媒介对项目建设及其采取的环保措施、可能的最终环境影响等向社会公示。 2)采用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及逐户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对公众进行面对面调查。 公众参与调查表发放应不少于100份,具体数目根据井田内村庄及人口数的实际情况而定。 ——矿井公众参与主要关心的问题是: (1)矿井开发建设占用土地,可能造成部分居民的搬迁。 (2)煤矿开采将引起地表塌陷,可能会造成部分农田和建筑物的破坏,对自然景观产生影响。 (3)矿炭开采可能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农作物减产。 (4)矸石排放锅炉房烟气、储煤场扬尘及运输扬尘对当地的环境空气的影响。 (6)矿井的高噪声设备及运输车辆也会对当地的声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7)矿井生活污水及矿井水的排放也会对当地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8)项目建设对当地群众进行赔偿的方式和标准。 (9)当地民众如何与矿方取得联系。 13.2 煤矿建设项目公众参与调查表的基本内容要求 表13-1公众参与调查表 编 号 被调查人 性 别 年 龄 文化程度 政治面貌 职 业 职 称 37 与户主 在本村(地)居家庭耕个人年 的关系 住时间 地面积 收入 家庭人数 家庭住址 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项目厂址、规模、煤质等)。 矿井建设(改扩建)生产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主要对策: ?矿井开发将占用土地,对自然景观产生影响,可能造成部分居民的搬迁。煤矿将按照国 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给予经济补偿,并尽量少占用耕地。 ?煤矿开采引起地表塌陷,造成对部分农田和建筑物的破坏。设计进行生态恢复。 ?锅炉及热风炉烟气、运输扬尘、废水排放可能会污染当地的环境。设计考虑了污染防治措施。 ?各种设备运行会产生噪声污染。 ?矿井开采造成地下水疏干,影响居民饮用浅层水。设计进行居民供水预案。 ?矸石排放占用土地、破坏景观,并可能造成环境空气和水体方面的二次污染。设计采用矸石排入荒沟,并覆土绿化。 为使该项目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现就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调查,谢谢合作~ 1.您的房屋所有权:?自有( )?其它,请注明:( ) 2.您的房屋结构材料:?混凝土砖结构( )?木砖结构( )?木屋( )?临时构筑物( )?其它( ) 3.家庭取水来源:?公用水井( )?山地泉水( )?自家水井( )?河水( )?自来水( )?其它( ) 4.您使用的燃料:?薪碳和稻草( )?液化石油气( )?蜂窝煤( )?其它( ) 5.您认为当地目前的环境状况怎样:?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 6.您认为当地目前环境的主要问题是:?空气( )?水体( )?噪声( )?生态( ) 7.您认为该项目对您的生活和健康有何影响:?有利( )?有害( )?无影响( ) 8.(改扩建工程)采煤造成的地表扰动、裂缝对您的农业耕作是否造成有害影响:?是( )?不是( ) 9.您对矿井废水排入当地河流有何看法:?同意( )?反感( )?不关心( ) 38 10.(改扩建工程)目前煤层开采对您的饮水是否有影响:?有利影响( )?有害影响( )?无影响( ) 11.(改扩建工程)目前矸石堆放对您的生活有何影响:?有利影响( )?有害影响( )?无影响( ) 12本地区有哪些历史、宗教或文化的有价值的遗迹,?旅游区( )?文物( )?自然保护区( )?圣地( )?岩洞( )?寺庙( )?其它,请注明:( ) 13. 矿井开采如影响您的饮用水,矿方对您进行补偿,您有何意见:?同意( )?不同意( )?不关心( ) 14.矿方向村民提供瓦斯气或处理后达标的矿井水,您愿意吗,?愿意( )?不愿意( )?不关心( ) 15. 煤矿开采造成地表沉陷,矿方进行生态恢复,您有何意见:?同意( )?不同意( )?不关心( ) 16.项目建设占用土地,如需要您搬迁,您是否接受:?接受( )?不接受( )?不关心( ) 17.占用您的农田,您所愿意接受的赔偿方式为哪一种:?土地( )?现金( )?工作( )?其它( ) 18.您是否知道如何与该项目的建设方取得联系,来获取相关信息或与他们交谈:?知道( )?不知道( )?不关心( ) 19.生活、灌溉和畜牧的水源是否充足,请解释: 20.您家的农田土地够用吗,请解释: 21.您的家庭收入来源: 22.您对项目的建设有那些方面的顾虑: 23.您对项目建设的建议: 13.3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对象分析 ——调查结果分析 表13-2公众参与回答结果统计表 39 回答结果 问 题 选 项 人数 所占比例(%) (1)赞成 1.您对项目建设持何种态度; (2)反对 (3)不关心 (1)好 (2)较好 2.您认为当地目前的环境状况怎样; (3)一般 (4) 较差 (1)空气 (2)水体 3.您认为当地目前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3)噪声 (4)生态 (1)同意 4.矿井开采如影响您的饮用水,矿方对 (2)不同意 您进行补偿,您有何意见; (3)不关心 5.矿方向村民提供瓦斯气或处理后达标(1)愿意 的矿井水,你愿意吗; (2)不愿意 (1)同意 6.煤矿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矿方进行生 (2)不同意 态恢复,您有何意见; (3)不关心 (1)土地 7.煤矿建设占用您的农田,您所愿意接 (2)现金 受的赔偿方式为哪一种; (3)工作 (4)其它 8.本项目建成后能增加部分就业机会,(1)愿意 你愿去企业就业吗。 (2)不愿意 14. 环境经济分析 14.1环保费用的确定 40 14.1.1环保费用包括建设期用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建设投入和运行期用于环境保护管理和设施运行的费用。 4,年环境损失的确定估算 “三废”排放对环境的损失及环境功能等破坏造成的损失。 5,年环境代价的确定和估算 由开发建设活动消耗资源、原环境功能造成一系列环境后果,为消除,或减少,这种环境后果要付出必要的投资,即为环境代价。 6,环境成本和环境系数的确定 开发项目单位产品的环境代价为环境成本。 7,环境保护建设投资与企业总投资的比例分析。 8,年环境保护费用与年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分析。 9,年环境保护费用的经济效益分析。 15. 污染物总量控制与环境影响控制 15.1污染物总量 15.2 环境影响控制 15.2.1从环境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三方面,评价设计拟采取方案的可行性,并予以必要的改进和完善,明确规定该项目应采取的环境影响控制方案。 15.2.2环境影响控制方案应贯彻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原则,排放污染物要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受影响的生态要实行恢复与建设。 15.2.3环境影响控制方案要符合环境保护技术政策,体现先进性、合理性与可行性的统一,重要措施应进行多方案比选。 15.2.4 污染控制的重点目标包括 ? 矿井水、露天煤矿疏干水的资源化利用, ? 锅炉烟尘和SO达标排放,必要时的烟气脱硫和工艺措施, 2 ? 选煤厂选煤废水闭路循环,煤泥合理利用, ? 原煤和商品煤堆场的防尘, ? 煤矸石堆场防止自燃、流失和扬尘, ,6,地表塌陷预防与治理措施。 15.2.5 生态改善措施 ?对项目施工阶段所造成的地表扰动,采取一一对应的恢复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 41 生物措施,使施工期的生态破坏的不利因素减至最小。 ? 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的绿化方案。 ? 水土保持与土地复垦措施。 ? 地表塌陷预防与治理措施。 15.2.6环境管理及环境监理措施 ? 环境管理、监测计划及环境监理执行。 ? 环境和生态保护效果监测; ? 生产阶段全过程实施环境监理措施。 16 水土保持和土地复垦方案 16.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利用同一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水土保持和土地复垦方案的有关章节。 16.2 介绍水土保持方案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评价其可行性和水土保持效能。 16.3 介绍水土保持方案的治理和恢复目标,评价其可行性和先进性。 16.4 土地复垦方案应与评价区农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方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等一致。 16.5 土地复垦方案应遵循法规性、功能性和适宜性原则 ——土地复垦方案应首先遵照国家保护土地资源、保护耕地的法规,重点保护和恢复受开采损害耕地资源,严格保护和恢复基本耕地; ——土地复垦方案要遵循满足土壤和土地功能与结构一致的原则,使复垦后的土地资源能够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土地复垦方案要从自然、社会、经济需求和可能性的实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复垦设计,实现社会、经济、生态诸效益的优化统一。 17 露天煤矿环境影响评价 17.1露天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特有内容是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剥离、开采和排土作业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其他地面生产系统与矿井煤炭开采工程相同或相似。 17.2 煤炭露天开采工程分析的重点是露天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剥离、开采和排土作业,包括: ——井田的地质构造和设计的剥采比; ——开采边帮的边坡设计和排土场边坡设计; 42 ——设计的排土方案和外排土场选址; ——露天采场疏干水方案。 17.3 煤炭露天开采环境调查的重点 除与矿井煤炭开采的环境调查相同或相似部分外,由于露天煤炭开采对地面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牧业、林业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的面积更大、影响的程度更深、不可逆的趋势更强烈,因此环境调查的重点是: ——评价区土地利用系统现状;自然生态系统现状:生态类型、生态特征、生态结构生态功能、系统稳定程度、系统的演化趋势; ——重点分析植被破坏、荒漠化、物种多样性特别是濒危珍稀动植物消失的现状; ——评价区农业、牧业和林业的发展水平,居民经济收入;人口及人口密度、职业、人均耕地或草原资源占用量; ——水资源现状,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系和具有生活、生产、生态供水意义浅层地下水资源现状。 17.4 煤炭露天开采环境影响预测的重点 17.4.1 采场疏干排水对评价区地下水资源的影响范围、数量; 17.4.2 露天煤炭开采对评价区土地利用系统的改变; 17.4.3 采场疏干排水对评价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17.4.4 采场疏干排水对农、牧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17.4.5 采区河流改道等工程的水文变化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7.5 煤炭露天开采环境工程对策评价的重点 17.5.1 保护和恢复对自然生态系统不利影响的措施; 17.5.2 保护和恢复对农、牧业生态系统不利影响的措施; 17.5.3 采场和舍场水土保持和土地复垦措施; 17.5.4 疏干排水资源化利用方案。 17.6 煤炭露天开采环境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 17.6.1 采场边坡稳定性; 17.6.2 排土场边坡稳定性; 附录A(规范性附录)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制要求 43 附录B(规范性附录)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要求 附录C(规范性附录)选煤厂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根据选煤厂的工程特点,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安排以下重点内容: ? 工程分析和影响识别: ——选煤厂工程项目与煤矿开采主体工程的关系,包括建设规模、建设时序、厂区平面布置、共用水电暖供应设施等; ——选煤厂工程分析,包括选煤工艺、产品方案、产品数量-质量平衡表; ——选煤厂原料分析,包括煤类、煤质、煤炭可选性、粒度组成;原煤中共伴生资源的赋存情况;原煤中硫分、灰分、砷、汞、氟、氯、放射性等有害杂质的分布和含量; ——选煤厂产品分析,包括产品方案和产品平衡表、产品煤质;有价共伴生资源的回收情况;原煤中硫分、灰分、砷、汞、氟、氯、放射性等有害杂质的去除情况; ——选煤厂用水、用电、选煤化学品的品种数量和消耗情况; ——中煤、煤泥和洗选矸石的数量、工业分析指标、设计提出的资源化利用方案。 ——排放的洗选矸石的处置方案、排矸系统、贮存和处置场选址概况。 ——选煤废水闭路循环系统的组成、选煤厂水量-水质平衡表。 ——改扩建、技术改造、复建的选煤厂原有生产系统、洗水处理系统和矸石、煤泥处理利用系统与新建(新增、改造、改进)生产系统、洗水处理系统和矸石、煤泥处理利用系统的比较,给出相应的流程对照图和技术特征对照表。 ?应重点预测、评价的问题: ——选煤厂能否实现洗选废水有效闭路循环; ——选煤厂的中煤、煤泥和洗矸在技术经济可行条件下是否做到了最有效利用; ——选煤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是否做到了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的清洁生产; ——选煤厂的高噪声源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评价结论应明确回答以下问题: ——选煤厂的规模和加工能力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技术政策; 44 ——选煤厂的产品方案是否满足优化、洁净、高效利用的环境保护和节能政策要求; ——选煤厂的洗水闭路循环、节水、节油、节能是否达到同期国内先进水平。 ——选煤厂固体废物是否能够实现资源化、无害化。 ? 对于独立建设的选煤厂,还应按照单项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进行工程概况介绍和工程分析、原料和产品的煤质分析、影响识别和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环境污染因素影响预测、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 附录D((资料性附录)煤炭开采地表沉陷预测计算模式 (略) 附录E((推荐性附录)煤炭采选业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 (略) 45 46
本文档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773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