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本质

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本质

举报
开通vip

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本质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本质 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本质 对城镇化的认识需要正本清源 城镇化战略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但对城镇化的认识仍不是很一致,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一些学者,更多的还是对城镇化的外延很重视。他们认为城镇化就是加快城市和城镇建设,所以出现了“圈地运动”和“造城运动”,还有人认为城镇化就是把农村建设成为城市,所以就有了“土地城镇化”、“农村城镇化”的概念,就出现了“赶农民上楼”和“并村运动”。凡此种种,均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城镇化的本质。我认为城镇化的本质可概括为四个字:农民进城。人的城镇化才是城...

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本质
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本质 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本质 对城镇化的认识需要正本清源 城镇化战略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但对城镇化的认识仍不是很一致,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一些学者,更多的还是对城镇化的外延很重视。他们认为城镇化就是加快城市和城镇建设,所以出现了“圈地运动”和“造城运动”,还有人认为城镇化就是把农村建设成为城市,所以就有了“土地城镇化”、“农村城镇化”的概念,就出现了“赶农民上楼”和“并村运动”。凡此种种,均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城镇化的本质。我认为城镇化的本质可概括为四个字:农民进城。人的城镇化才是城镇化的本质含义。 城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伴随着工业化,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的过程。城镇化水平用城镇化率来表示,城镇化率就是城市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就是说,只有城镇和城镇人口的增长才能提高城镇化水平,城市占地的增加,城市范围的扩大,并不必然带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城镇化是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农业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农民要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必然从农业之外寻找出路。而工业和服务业大多集中在城市和城镇,因为城市具有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从农村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可以说,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 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或者说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必须依赖城镇化,通过城镇化大量减少农村人口,因为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减少的农民到哪里去,只有到城市和城镇去,没有别的出路。我们要靠大量农村人口转移来解决农民的专业化和土地经营规模扩大问题,也即只有通过城镇化,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民工的主要来源地是贵州、四川、湖南、湖北,还有河南和安徽。多数农民工是跨地区、跨省流动。现在中央非常重视农民工问题,所以在十八大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中,正式提出了要解决农业转移人口也就是农民工的权益问题,但是难就难在这些跨省市的,比如说贵州省、四川省的农民到广东省怎么办,社会福利能不能惠及到农民工,社会保障能不能惠及到农民工,能不能将全家接到广东来,在广东安度晚年,这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大城市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的政府和居民都期望年轻的农民来打工,贡献青春和活力,年老的时候再回到中西部的农村去,一些学者也有这种想法,所以,从无让农民工全家进入城市生活的准备。我们最大的失误,就是农民刚开始进城的时候,没有把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来。本来在农民工领工资的时候,个人拿一点,企业拿一点,政府拿一点,建立社会保障基金,有了社会保障,农民就不用再回到农村去,城镇化的质量就能够稳步提高。但是我们在这几十年中没有干这个事,所以累积到现在难度就很大。 西部地区处于江河的上游,即珠江的上游、长江的上游、黄河的上游。上游地区的居民垦荒种田、砍树开矿就会对下游带来巨大的影响。过去上游的人口少,生产力水平低,不会对生态有太大的影响,现在他们通过到东部打工,认识提高了,积累了一部分资金,生产力水平也提高了,对自然的影响会更大,对生态带来的威胁也会更大。东部地区只管自己富起来,不管从中西部来的农民工,一旦他们回去,向高山要矿,向河流要粮,影响的不仅是自身,恐怕还有下游的城市和乡村。既然要使一大部分农村人口逐步转化为城镇人口,一定要考虑转化的途径,不能让农村人年轻时到城里打工,年老时再回到农村去。那样,不但不能提高城镇化质量,连城镇化数量也保证不了。不但农民工自己要进城,而且老婆孩子都要进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才能够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西部地区的生态才能够恢复,中国才能够更加美丽。 实施城镇化战略,农民工是主体 进入21世纪,我国明确提出城镇化战略,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农民脱离了农业,离开了农村,进入工厂,进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群体,他们不仅为中国的工业化作出了贡献,也为城镇化作出了贡献,但时至今日,虽然在统计数据上大部分已属于城市常住人口的一部分,但身份问题没有解决,家属没有进城,未能享受城市居民平等的待遇。有很多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但不是全家进城,是一个人进城,这些农民工是城镇化的一部分,然而是是不完全的一部分,因为夫妻不在一起,和孩子不在一起,农村有很多“留守儿童”,将来还会有很多“留守父母”,这就会带来很多问题,也给城镇化蒙上了阴影。所以,农民工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让进城的农民进得来、住得下、过得好。因此,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政策的核心也应是促进人的城镇化。农民工是城镇化战略的主体,正确的选择是让进城的农民工留下来,并且让他们的家属进城来。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途径就是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就是让已进城的农民工不管是在大中城市,还是小城市、小城镇都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同等的权利与义务,不再是城市的“边缘人”。有人认为,农民工市民化就是让农民工回到小城市和小城镇,在那里解决户籍问题、住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和政治权利问题,实际上这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小城市和小城镇难以解决如此多的就业岗位。有很多人认为,农民工市民化就是解决农民工的户籍问题,户口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事实上,户口是一个形式,而附着在户口上的福利和保障才是本质内容。农民工市民化可从解决农民工的福利与保障入手,等到市民的福利与保障与农民工的福利与保障没有落差了,户口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十八大”报告明确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方针与政策,即加快改革户籍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所谓农业转移人口也就是农民工。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有理由相信,未来农民工及其家属的境遇会得到较大改善,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将同步得到提高。 城镇化,人往哪里去, 现在已经有两亿多农民工进城来,未来还要有三亿左右的农村人口从农村走出来。到什么地方去,到大城市去,还是到小城镇去,抑或到中等城市去,学者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有人建议到小城镇去,故有“小城镇重点论”,有人建议到大城市去,故有“大城市重点论”,有人建议到中等城市去,故有“中等城市重点论”。 到小城镇去的呼声最高。小城镇的生活成本低,离农村最近。如果到离自己家附近的城镇就业,无疑是最优选择。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人提出“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也就是把工厂办到农村去,其结果,浪费了土地,污染了环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没有多久,绝大部分企业关闭歇业,吸纳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事实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上世纪90年代,提出“小城镇,大战略”,鼓励企业在小城镇发展,吸纳了一部分劳动力。但绝大多数小城镇不通火车,不通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不具有发展大工业的条件。同时,小城镇人口少,服务业链条很短,也不具有发展大商业和大物流的条件。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小城镇吸纳的劳动力不但没有增加,还有所降低。 中等城市具有吸纳人口、扩大规模的巨大潜力,无疑是承接大量进城农民的主要载体,但我们发现,中等城市的数量少,由于土地指标的限制,规模扩张非常困难,产业发展既不具有小城镇成本低,也不具有大城市服务功能健全的优势,创造的就业岗位并不多。直到现在,50万至100万人的城市不到100座。中等城市多数是地级市,是所谓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由于规模不大,其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比较小,如中部地区的地级市,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普遍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状况。 大城市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所以吸纳进城农民最多。大城市也是户籍制度控 制最严格的,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城镇建设方针的首要一条就是严格控制大城市的发展。但是,大城市越控制,发展却越快。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城市具有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健全,产业配套能力比较完善,服务链条比较容易延伸,所以,随着产业不断聚集,人口向大城市的聚集便不可遏止。 由于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在未来的10至20年,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无论是大城市重点论还是小城镇重点论都有所偏颇,比较合理的选择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一个市场化过程,农民进城不进城是他的选择,他到哪儿去也不是政府确定的。农民进大城市、小城镇、还是中等城市是他自己的决定,说到底,哪里有就业岗位他就会到哪里去。提供就业岗位有两大领域,一是工厂,哪里有工厂他就会到哪里;二是哪里有服务业他就到哪里去,服务业是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领域,不能说服务业在大城市,你让其到小城镇,这是做不到的。 根据我们的研究,城市群将是城镇化的主要载体。所谓城市群,即在一个特定地域内,分布有若干规模不等、类型各异的城市,其中有一到几个特大城市,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成为一个功能互补的具有一体化趋势的城市综合体。在城市群范围内,原来单独的城市和另外的城市形成了互补关系,大城市的功能不断升级,给小城市和小城镇带来了机遇。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城市群范围内,区位劣势在弱化,而成本优势在强化。小城市之所以发展缓慢,是因为有区位劣势,产业和人口集聚不了。在城市群中,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小城镇的区位劣势就不存在了。小城市和小城镇,各种要素成本都很低,比如零部件产业就可以在小城镇和小城市得到发展。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中有很多小城镇集聚了很多产业,和城市群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另外,在城市群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了功能分工,所以能够协调发展,而且基础设施能够共享共用。 根据城市群的定义,一个地区是否形成了城市群,需具备三大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一定要有大都市,没有大都市,都是中小城市,各自的辐射半径就很小,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联系就没有那么强,功能难以互补;第二个条件,要有一定的城市数量;第三个条件,城市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具有一体化甚至同城化的趋势。城市群不是人为圈定的,不是一个“口袋”,想装多少就装多少,而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十大城市群,即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这十大城市群的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1%,承载人口三分之一多,GDP占全国的比重将近三分之二。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城市群将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十大城市群就是中国经济的十大支柱;二是区域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城市群内占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享有三分之二的GDP,另外三分之二的人口却只有三分之一的GDP,这就是区域差距的直接表现。未来要缩小区域差距,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城市群内的产业向城市群外转移,转移出来三分之一;另外一个途径就是城市群外的人口转移到城市群中三分之一。实际情况可能是产业向城市群之外转移,人口向城市群之内转移,不可能仅是单向流动。从难易程度来看,人口向城市群内转移成本比较低,现在很多城市群内的城市和城镇经济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所以,进城农民的主要流向是城市群。 未来还会形成六大城市群,即湘东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吉林中部城市群、黑龙江西南部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像长沙、合肥、长春、哈尔滨、南宁、乌鲁木齐,近年来发展非常快,随着辐射半径的扩大,和周边城市的联系不断加强,城市群就有希望形成。 城镇化:城市怎么建, 近十年来,我国掀起了城市建设的高潮,各市纷纷建立“融资平台”,圈了很多地,建了很多园区,城市和城镇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规划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规划面 积动辄几十平方公里、几百平方公里。很多地方对城市建设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尤其是县一级政府,大都提出“大拆大建出大变”的口号,都想把自己的县城尽快改变形象,把很多财力用到城镇建设上,而且标准非常高,甚至超越了大中城市的标准。许多中等城市不是完善基础设施,而是建设大广场、大马路、大办公楼,有的城市的办公楼跟宫殿一样。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但是把大量的财力用在城市形象上去,确实是一个误区。 我们把城市规划建设得很漂亮、很美丽,城市搞的像公园一样,有的城市新区比公园都漂亮。毫不怀疑,城市规划院借助电脑技术可以把世界最美丽的城市搬到中国来,但这恰恰提高了城镇化的门槛,使农民很难进入到城市。我们提出加快城市建设,主要是指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如城市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公共交通、医院、学校等等,提高城市对人口的吸纳能力和承载能力。不是说把城市建得越漂亮越好,漂亮当然大家都愿意看,但这是要花钱的、要付出高额成本,为什么一些城市的房价那么高,我觉得,这和我们把城市建设标准提高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水平上有关。未来我们还要有几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和城镇。我们现在在高呼城镇化的同时,却抬高了农民进城的门槛。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确实存在“千城一面”的问题,存在“洋化奢华”的问题,存在“粗放分散”的问题。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应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指导方针。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注意“适度”而不能“失度”,要注重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也就是要建设集约、低碳、绿色、宜居的新型城市。
本文档为【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本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927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14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