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

举报
开通vip

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不符合交通安全规范,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人的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分为有意的和无意的两类。 人的行为是人的有机体对于刺激的反应,是人通过一连串动作实现其预定目的的过程。 1. 人的行为的一般过程 外界事物的变化,刺激,作用于人的有机体,人体做出行为反应,达到改变外界事物的目的。 人从接受外界刺激到做出行为反应,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外界事物,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官,眼、耳、鼻、舌、身,,引起神经冲动,沿着传人神经到达中枢神经,主要...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不符合交通安全规范,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人的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分为有意的和无意的两类。 人的行为是人的有机体对于刺激的反应,是人通过一连串动作实现其预定目的的过程。 1. 人的行为的一般过程 外界事物的变化,刺激,作用于人的有机体,人体做出行为反应,达到改变外界事物的目的。 人从接受外界刺激到做出行为反应,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外界事物,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官,眼、耳、鼻、舌、身,,引起神经冲动,沿着传人神经到达中枢神经,主要是大脑,。中枢神经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后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指挥运动器官,手、脚、声带等,做出行为反应。 在上述心理过程中,有时是依靠人的本能无意识地自动进行的。然而,大多数人的心理过程是在主观意识调节下,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有目的地进行的。当中枢神经接受感官传来的信息时就会产生感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并在此基础上进而形成知觉,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再应用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和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回忆,,对感知到的事物信息进行认知,确认,、思维,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从而做到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同 时对之产生情绪,发生情感,采取一定的态度,并进一步做出如何采 取行动以改变现实的决定。 TOP 2. 人的心理过程及其对安全的影响 人的意识水平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和对人的安全的 影响如下: , 阶段一——人处于没有意识的状态,如睡眠中。 , 阶段二——人处于意识不清醒或朦胧状态,如酒肌、瞌睡、极度疲劳,从事单调工作时出现的无精打采等。这是一种不安全的意识状态。 , 阶段三——大脑活动松驰的意识状态,如休息、进餐、从事很熟悉顺手的工作。人在这一意识状态下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消极,只能从事比较一般的工作。 , 阶段四—— 大脑活动积极敏捷的意识状态,此时头脑清醒,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且范围宽广,反应迅速,决定果断,是较为可靠的意识状态。 , 阶段五——过度紧张,恐慌,如在出现意外危险情况时的意识状态。此时尽管大脑的活动高度兴奋,但注意力、判断力只集中于眼前,思维能力下降,很容易出现误操作,是一种不安全的意识状态。 人的行为是人的有机体对外界事物刺激做出行为反应的过程,人的行为反应有时是无意识的,多数情况下是有意识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行为反应都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与这一心理过程的状况密切相关的。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心理原因,如思想不集中,产生错觉,个性不良,情绪不稳定等, 生理原因,如疲劳、体力、视力、运动机能、年龄、性别差异等, 技能原因,如完成操作有困难,技能不熟练等。 ,二,客观原因 管理原因,如规章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不健全,操作规程不落实,协调配合不当,监督检查 不力,信息传递不佳等, 教育训练原因 如培训制度不健全,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不佳 等, 设施环境原因,如路面状况、道路设施、气侯条件不佳等, 社会原因,如生活条件、家庭情况、人际关系不佳等。 人的不安全行为可分为有意的不安全行为和无意的不安全行为两种, 1,有意的不安全行为 是指有目的、有意图,明知故犯的不安全行为,是故意的违章行为。如酒后驾车、无证驾驶、超速超载等。这些不安全行为尽管表现形式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冒险”。 进一步分析可见,之所以要冒险,是为了实现某种不适当的需要,抱着这些心理的人为了获得利益而甘愿冒受到伤害的风险。由于不恰当地估计了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心存侥幸,在避免风险和获得利益之间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2. 无意的不安全行为 是指无意识的、或非故意的不安全行为。人们一旦认识到了,就会及时地加以纠正。造成这类错误的原因是复杂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下列几方面, 外界事物信息本身有误或人无法感知信息的刺激, 人体的生理机能有缺陷, 因知识和经验缺乏而造成思维判断失误, 因技能欠缺而造成行为反应失误, 大脑意识水平低下。 上述因素可能单独导致不安全行为,也可能共同作用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无论是有意的或是无意的不安全行为,都与人的心理个性有密切的关系,不良的个性倾向性,如不认真、不严肃、不恰 当的需要和价值观,和某些不良的性格,如任性、懒惰、粗鲁、狂妄,往往会引起有意的不安全行为,能力低下和某些不良的性格,如粗心、怯懦、自卑、优柔寡断,往往导致无意的不安全行为,而良好的个性心理,如坚强的意志,有助于克服不安全行为。 各种不安全行为的表现从性质上可分为六类, 忽视或违反规章制度, 安全意识不强, 判断、操作错误, 安全装臵失效, 缺乏安全知识, 身体缺陷。 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有如下的表现, 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表现 骑自行车者的不安全表现 行人不安全表现 1. 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表现 视力较差, 注意不够, 判断不准, 反应时间过长, 操作不符合规定,出现错误, 听觉失常, 疲劳驾车, 酒后开车, 驾驶车况不良的机动车,如制动器失效、方向失控、轮胎不合格、 灯光不全等, 驾车技术不熟练, 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行车速度过快, 心理素质较差, 不遵守交通法规,违章行车。 TOP 2. 骑自行车者的不安全表现 不走非机动车道,抢占机动车道, 路口抢行, 路口、路段猛拐, 对往来车辆观察不够, 自行车制动系统失灵, 骑车技术不熟练, 青少年骑车追逐。 1,失误 从统计学观点看,失误是指在一个已知系统中,已知变量与精确变量的偏差程度。也可描述为一个最佳途径和实际途径之间产生的偏差。 失误的程度可用故障率、事故频率或失误的范围大小来表示。 2,人的失误 人的失误可确定为操作者在完成一个容许限度内的规定任务时所产生的一种故障。这种限度通常用精度、顺序和时间来表示。人的失误可以看成是人的信息处理系统遭到破坏或出现故障。人的行为失误常常作为人的性能指标,研究中常用反应速度和所造成失误次数之间的关系来表示。 失误可用失误类型、原因和在规定时期内发生失误的概率及后果的严重程度来描述,并用失误的概率与后果的严重程度的乘积对“危险”进行粗略估计。 3,人的失误分析 国内外事故统计分析表明, ,1,人的失误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在美、意、德、日等发达国家,由驾驶员失误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0,,90,。我国各地交通事故统计资料也表明,属于驾驶员责任的事故占70,,80,左右,行人责任事故约占15,左右。 ,2,人总是要失误的 现代交通工具的高速度与人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之间的矛盾,是人在现代交通环境中发生行为失误的基本原因。例如驾驶员引起的责任事故主要是在行车过程中的观察、判断反应和操作三个环节上出现了失误。 观察失误是驾驶员对危险情况发现过迟或根本没有发现。由 观察失误引起的事故占驾驶员责任事故的55,,60,。 判断失误是驾驶员对道路、车辆及行人等的形状、距离、运 动速度和运行方向估计错误或判断不准。因判断失误引起的 责任事故约占35,,40,。在行车时,驾驶员对突然出现 的危险情况反应时间过长,易造成碰撞事故。 操作失误是驾驶员对车辆错误的操纵动作,使车辆的运动失 常。因操作失误引起的责任事故约占5,左右。 人的失误的影响因素 人的失误贯穿整个交通过程中,从接受信息、信息处理、判断到行动每个阶段都可能有失误。由于人的失误,可能产生简单的差错,也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为此美国人斯温(Swain)提出了人的失误率预测法(Technigue for Human Error Rate Prediction,简称 THERP),预测的必要条件是得到人的各种误操作率即人的失误率。 人的失误率计算公式为: q=k(1-R) k=a×b×c×d×e 式中:q,人的失误率; k,修正系数; a,作业时间系数; b,操作频率系数; c,危险状况系数; d,心理、生理条件系数; e,环境条件系数; 下表列出了各种系数的参考值。R为某一动作的可靠度,可用下式表示: R=R1×R2×R3 其中:R1,接受信息与感觉能力有关的可靠度; R2,与判断能力有关的可靠度; R3,与反应能力有关的可靠度。 可由每个阶段的失误率,算出总的失误率。具体步骤是: 分析人的操作程序; 分析各个程序中的每个单项动作的内容和影响因素; 根据经验或实验得出每个动作的可靠度; 根据每个动作可靠度的乘积,求出每个程序的可靠度; 根据各个程序可靠度的乘积,可得出整个系统的可靠度; 求不可靠度,即人的失误率。 各种系数参考表 系数 名称 内容 参考值 有充足的富裕时间 1.0 a 作业时间 没有充足的富裕时间 1.0,3.0 完全没有富裕时间 3.0,10.0 频率适当 1.0 b 操作频率 连续操作 1.0,3.0 很少操作 3.0,10.0 即使误操作也安全 1.0 c 危险状况 误操作时危险性很大 1.0,3.0 误操作时有产生重大灾害的危险 3.0,10.0 综合条件,教育,训练健康状况,疲劳, 1.0 心理,生活 愿望等,较好 d 条件 综合条件不好 1.0,3.0 综合条件很差 3.0,10.0 综合条件较好 1.0 e 环境条件 综合条件不好 1.0,3.0 综合条件很差 3.0,10.0 影响失误率的固素很多,如驾驶作业的紧迫程度、行车单调性(如驾驶疲劳等)、人的安全态度、人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况、教育和训练、周围环境及监督管理等,这些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驾驶的可靠性。 减少人的失误率,可最大限度地防止碰撞。从影响失误率的各项因素人手,分析导致人失误的原因,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加以防治,使由于人的失误引发的交通事故降至最低。 面对危险人的行为 任何系统都有危险存在,从根本上完全消除危险是不可能的。问题是当危险出现时人们如何对待,如何把危险引发的接触碰撞在接触发生之前采取措施中断。 面对危险时采取的方法如下, 及早发现明显的预兆, 提高警觉注意预兆,特别是不明显的预兆, 加强训练检查危险, 将危险表现出来, 提高排除危险预防事故的责任心, 对危险的认识水平将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 生。 安全行为模型 事故预防的主要任务是防止碰撞事故的发生,因为碰撞事故占事故总数的3/4甚至更高。预防措施是多方面的,其中人的因素占重要地位。 在分析事故原因时主要有两种考虑,一是哪些因素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另一个是哪些不安全条件是引起事故的原因。拉姆齐,Ramsay ,提出的事故顺序模型,图5-3,对安全行为中人的特征做了具体详细描述。 发生事故的顺序模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许多阶段中人出现失误都可以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发生追尾造成的交通事故,避免此类事故发生的安全行为依次是: 首先,后车驾驶员必须看到前方行驶车辆,观察是否有危险 (接受信息); 其次,后车驾驶员必须认识到后车正要撞到前车的尾部(信 息判断); 再次,后车驾驶员必须了解追尾的严重后果然后决定能否躲 开他,若能躲如何躲开,是紧急停车还是改变行车方向(信息处理); 最后,后车驾驶员必须具有通过及时的动作避免与前车相撞 的能力(操作技巧等)。 在这些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败,加之偶然困素,就会出现事故。因此,研究安全行为中人的特征,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并不断得以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由上述分析可得出安全行为中人的特征, 1,感觉机能良好 诸如视觉和听觉,尤其是视觉中的视力、色盲、立体盲对驾驶员的安全行为影响较大,在驾驶员资格体检时要特别注意。 2,处理信息能力较强 处理信息能力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信息源的数量和类型影响处理时间的长短,处理的信息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 3,判断能力较强 认识到有危险存在时,必须判断如何对这些危险预兆作出反应。这一过程非常复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判断时间受相关信息量、个人态度、动机、个性、年龄、性别、智能等有关危险特征的影响。 4,熟练的操作技能 技术熟练程度和人体体能都对操作技能有影响,实际中应格外注意。 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策略 在交通活动中,人应该具有调整自身行为习惯的主观能动 性,从人自身出发,消除不安全行为,防止人的失误,提高人 的可靠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要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可采取以下的策略, 1,人的安全化 合理调节人的心理功能, 强化人的安全意识, 提高人的安全技能。 2,管理安全化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与培训, 制定并实施安全规章制度, 合理运用奖励和惩处手段, 加强驾驶适应性检查。 ,,工作环境安全化 优化工作环境, 控制危险源。 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方法 在交通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以下的方法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1,普及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知识水平 文化知识的掌握是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是决定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没有科学文化知识,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和繁荣,更谈不上安全教育的普及与执行。因此,加强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是长远大计,政府及有关职责部门应把其放在首位,当成大事来抓。 TOP 2,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 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是消除不安全行为最基本的措施。只有树立正确的安全态度,通过安全教育和训练,才能使驾驶人员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养成正确操作,提高注意、反应的能力,学会在异常情况下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提高了安全技能就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安全法规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和安全态度教育。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人们进行有目的的安全行为,而安全态度教育的目的是给人灌输进行安全行为的愿望。 正确进行安全态度教育就要研究事故发生前的各种心理状态。如认为自己经验丰富,能绝对安全驾驶,虽然在行驶上有一些危险,但认为问题不大而继续进行,根本没有感到实际存在的危险,受外界条件影响,没有意识到有危险,或没估计到有危险,认为驾驶很简单,放松警惕,驾车前饮酒或过于疲劳。 对于认识不足,或经常违章的驾驶员,应给予严重处罚,对视力不好、反应慢及患有先天疾病而影响驾驶安全性的驾驶员应禁止领照开车。 另外,进行安全态度教育可采取各种方式,以确保在思想上提高安全认识,确保安全行驶。 TOP 3,加强交通巡逻,加大执法力度 巡逻检查和交通执法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巡逻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不良的安全行为,及时进行纠正,防止不安全行为的继续发展而导致各种失误,以利行车安全。加大执法力度,目的是使交通参与者尤其是驾驶员明确违章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饮酒驾驶员的处罚,酒后驾车属于危险驾驶,处罚十分严厉。英国法庭规定酒后驾车撞死人,最高可判处,,年有期徒刑,最高罚金无上限,另外,还要吊销行车驾驶执照,即使未撞死人,单是被抓到酒醉驾车, 亦以危险驾驶论罪,最高可判处两年有期徒刑,罚金也没有上限。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对醉酒后驾车也做了规定,醉酒的人驾驶机动车辆,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相比之下,我国对饮酒驾车的人处罚较轻,应加大处罚力度。 TOP 4,改善驾驶工作条件 从人类工效学角度对驾驶工作条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并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补充,如改进操作方法,重新设计不合行车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道路,改善不良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湿度、噪声等,更换或增加必要的防护设施,包括车内、车外,,完善道路交通信息交流与联络,如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在高等级公路上设臵电视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信息,向驾驶员提前预报,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采用多种检测设备,如酒精检测器、疲劳仪等提前发现驾驶员的不安全状态,避免饮酒、疲劳的驾驶员发生事故。 TOP ,,合理使用安全标志 正确运用交通安全标志可以在无人监督下提醒驾驶员注意如何行车,这是防止驾驶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措施,并了解发生危险的具体地点,从而引起注意。我国道路交通标志,主标志,共149个,其中警告标志33个、禁令标志35个、指示 标志56个、指路标志25个,包括高速公路,。标志设臵必须考虑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合理调节人的心理功能 人的失误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合理调节人的心理功能,有利于减少人的失误,促进人的行为的安全化。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人的信息处理功能 在人机系统中,人本身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人通过眼、耳、皮肤等感觉器官接受外部信息、由于人的信息处理器的能力有限,人的感觉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减少的现象。因而,必须做到, 强化信息接收、识别、存储功能, 改进信息的显示,以符合人的习惯, 合理分配人机功能,使人能够扬长避短。 二、避免精神紧张 工作时的精神负担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在中等的激励状态时,人的行为能力处于最高点,完成工作时人的精神紧张程度最低。 避免精神紧张,保持适当激励的方法有, 避免单调的工作, 必要的监督、检查, 避免过度激励。 三、保持警觉 “警觉”,是指人从外界接受信息,经处理并通过感觉运动协调,把信息传递到其它部位的最佳状态,警觉水平的下降会使人们忽视危险的存在,低估事故隐患的危险性,以致于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提高人的警觉性十分必要。 保持警觉的措施有, 防止疲劳, 保证接收外界刺激的间隔时间不能太长,并使刺激达到最低 水平, 避免简单、乏味的工作, 从正面激励工作动力, 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 强化人的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是人们在参与交通活动时,自觉遵章守法确保交通安全的心理状态。安全意识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要使人们进行有目的的安全行为。 一、非安全意识的表现 在道路交通话动中,非安全意识是人们表现出来各种各样的不安全行为的根源,非安全意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麻痹大意, 过分自信, 没有察觉实际存在的危险, 没有意识到现实的危险, 凭经验办事。 二、强化安全意识的途径 建立交通安全规章制度,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强化监督检查机制, 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强化安全意识的途径 ---开罚单 提高人的安全技能 掌握了交通安全知识,并不等于就能够安全地进行交通活动,只有将安全知识变成安全技能,才能取得预期的安全效果。人的安全技能是安全行为的必要保证,而安全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个人的训练和努力。安全技能培养应包括个人各种机能的训练。 一、对综合刺激作出反应的训练 探索对刺激的正确反应, 奖励作出正确反应的人,批评、处罚不安全行为, 反复训练使之熟练。 二、正确概念的形成 概念对于识别和判断危险是极为重要的,人利用概念来思考、判断和行动。因而,正确概念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概念训练的核心内容是, 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交通法规、规章制度教育, 实践经验的积累。 三、解决问题的训练 解决问题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这不仅仅是若干步骤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思想方法,是填补原来知识空白的产物。对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三个方面的训练是极为重要的, 认识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提出措施,。 交通安全奖励与惩处 所谓交通安全奖励与惩处是指依据交通法规和规章制度,对于交通参与者所给予的奖励和惩处。对于一贯遵章守纪、安全驾驶、表现突出、做出一定业绩者给予荣誉或者物质利益以资鼓励,称为奖励,对于因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交通违章或者事故者,必须予以处罚、处分,称为惩处。 一、奖惩的作用 国外有学者在进行职工激励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只要发挥其20,30,的能力,便可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职工的能力可发挥至80,90,。因此恰当的激励,对于有效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而奖励和惩处则是最重要的激励手段。 奖励的目的在于加强人的行为,属于正强化,而惩处的目的在于终止、压制进行中的行为,属于负强化,在现实的管理工作中,要奖惩结合,以奖为主。 适时正确地实施奖惩,一方面可以使人们有明确的前进方向,激励斗志,努力进取,不断做出新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可教育、鞭策失职、违纪、违法的人员,使其及早改正错误。 TOP 二、奖惩的理论基础 人们生活在社会上,除极少数人之外,都有上进心和荣辱感,同时也有对物质利益的需求。人们的这种精神和物质上的需求,只能通过自己的现实表现,从社会上得到满足。恰当的激励,不论是奖励还是惩处,可正确地引导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井使其成为人们不断上进的内在动力。 如何正确地运用激励手段,以获得最佳的效果,一直是管理者最为关心的问题。通过如下的对激励理论的探讨,可使我们获得有益的启示。 1,需要层次论 美国学者马斯洛,Abraham Maslow,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归纳为五类,这五类需要从低到高的顺序分别是, 生理需要,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不能满足,就有生命 危险。生理需要是最强烈且不可避免的需要,也是最低层的需要。 安全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稳定,社会保险等方面的需要。 社交需要,在前两项需要基本满足之后,人们希望和同事保持友 谊,得到信任和互爱,渴望有所归属,成为团体的一员方面的需 要。 尊重需要,人们希望他人尊重自己的人格,渴望自己的能力和工 作得到公正的承认和赞赏,并在团体中确立自己的地位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指人们希望完悄自己的能力相称的工作,使 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所期望的人物的需 要。 马斯洛认为这五类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的情况,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对地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发展,这五类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越到上层,就越难满足,同一时期内,可能存在着几种需要,行为是受多种需要支配的,不过优势的需要总是居于地位,需要满足了就不在是推动力了。 马斯洛的需要模式较为适合普通人的情况。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关心人的基本需要,并在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关系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较高层次的需要,就能合理地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充分地调动积极性,确保交通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TOP 2,双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Fredrick Herzberg,认为激发动机的因素有两类, 保健因素,如政策与管理、工资待遇、工作条件、人际关系、 地位、监督等因素,就象卫生条件能保证人们不生病一样, 它起着防止对工作产生不满的作用, 激励因素,如成就、赞赏、挑战性工作、较大的责任、成长 与发展等固素,它能激发人们做出最好的表现,而最终使其 达到满意。 要搞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最首要的是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为此,不但要注意保健因素,使人们不致于产生不满情绪,更重要的是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去努力工作。只有兼顾这两方面的因素,才可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TOP 3,期望理论 美国人佛隆,Victor H. Vroom,认为激励与期望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关系, 激励,效价×期望 所谓效价是指人们对于所从事的工作和所要得到的目标的估价,期望是指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判断获得某种结果的概率。上式表明,当一个人对某项结果的效价很高,而且他判断自己获得这项结果的可能性极大时,就会极大地激发其获得这一结果的动机。 TOP 4,强化理论 强化在心理学中意指能加强人或动物行为的刺激。这种刺激使行为得到加强或重复出现的即为正强化,使行为得到消弱或消失的为负强化。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行为的后果能引起行为的加强或消弱。在此理论的基础之上,可建立起来行为改造的方法原则,即对所需要的行为,采用奖励,正强化,的办法,使其重复出现或加强,对于不需要的行为,则采用惩处,负强化,的办法,使其消弱或消失。在对他人的行为实施影响和改变时,要采用奖惩结合的原则,对于正确的行为,要予以肯定和奖励,对于错误的行为要给予处罚,以利于行为的改变和修正。 TOP 三、奖惩的基本原则 奖惩工作是一项思想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正确地运用奖惩手段,就必须遵守以下的基本原则, 1,激发人的精神 应着力于激发人们迸取向上的精神,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在精神方面的追求和需要。 2,利益原则 要在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基础之上,满足人们对自身利益的需要, 3,实事求是 正确实施奖惩制度,必须以功过事实为依据,切实做到有功者奖,有过者罚,奖惩有据,奖罚分明, ,,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物质奖励可使人们得到物质利益上的收获,以缓解人们的不满足,而精神奖励,如荣誉,责任,权利,成就等,往往可以 满足人们较高层次的需要,会极大地激发人们的潜在能力。由于人们在需要上存在差异,因而,有效的强化手段一定要因人而异,将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有机地结合起来。 ,,单位与社会相结合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社会道德、舆论等无不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搞好交通安全管理必须借助于全社会的力量,抓住全民重视交通安全的有利时机,统筹安排,分清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为交通安全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6,奖惩相结合,以奖励为主 奖励和惩处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如果只奖不罚,就会影响奖励的效果,反之,如果只罚不奖,就会消弱惩戒的教育意义。因此,必须做到奖励和惩处相结合。由于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有上进心、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所以在工作中,应以正激励,奖励,为主,并辅之以必要的负激励,惩处,措施,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和损失。 TOP 四、奖惩的方法 1,满足人们的需要 人们有各种各样的需要,由需要产生动机,由动机决定其行为。只有满足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才能有效地激发其积极性。 ,,表扬和批评 表扬和批评是常用的激励方式。通过表扬或批评,可起到强化或削弱人们某种动机的效果。表扬和批评应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表扬或批评的时机和场合, 应实事求是,有理有据, 要恰如其分,并注意方式方法。 3,给予荣誉 这是一种高于表扬的精神奖励,其影响广泛,奖励的作用也大得多。给予荣誉不但可满足个人的精神需要,也为他人树立了榜样,容易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进而对他人产生压力和吸引力。 4,晋升、降职 驾驶适性检查 一、驾驶适性含义 驾驶适性是指为了能够胜任驾驶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基础和生理心理特性,是多数人可以达到的从业要求。驾驶适性研究的目的如下, 1,指导驾驶技能培训 根据人的能力和个性,进行驾驶技能培训, 2,人员选配 根据驾驶活动对人员的心理和生理特性的要求,确定对从事各种交通活动人员的基本要求,并以此指导人员选配工作。 TOP 二、驾驶适性分析 指为确定驾驶活动对人员的职业适应性要求所进行的分析。主要是心理学分析,以确定驾驶活动对人员的心理特性的要求。 TOP 三、驾驶适性检查 1,身体健康检查 如体格、体力、感官能力、身体内部器官、系统的健康状况。 ,,心理检查 个性检查,如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性、需要、动机、兴趣、 爱好、感情、态度、性格、气质、价值观等, 能力检查, 如感知、记忆、思维、意志、观察力、想象力、 分析、综合、判断能力及能力倾向性等。
本文档为【人的不安全行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9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0K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8-10-13
浏览量: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