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气剂

理气剂

举报
开通vip

理气剂概说 【概念】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以治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气病的概念】 ┌气郁 ┌气虚┤气滞 │└气陷 气病┤ │气滞──肝气郁结与脾胃气滞为主,当行气以解郁散结。 └气逆──以胃气上逆与肺气上逆为主,当降逆平冲。 《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 【病机】 ┌气虚发热 劳倦过度──劳则气耗┤情志失调──气乱 └谷气下流 ┌寒则气闭 寒温不适┤饮食失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热则气泄 【使用注意】 首先,要辨清虚实,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理气剂
概说 【概念】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以治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气病的概念】 ┌气郁 ┌气虚┤气滞 │└气陷 气病┤ │气滞──肝气郁结与脾胃气滞为主,当行气以解郁散结。 └气逆──以胃气上逆与肺气上逆为主,当降逆平冲。 《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 【病机】 ┌气虚发热 劳倦过度──劳则气耗┤情志失调──气乱 └谷气下流 ┌寒则气闭 寒温不适┤饮食失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热则气泄 【使用注意】 首先,要辨清虚实,勿犯虚虚实实之戒。若气滞实证,误用补气,则其滞愈增;若气虚证,误用行气,则更伤其气。 其二,气滞兼气逆者,宜行气与降气并用;若兼气虚者,需配伍补气之品,以虚实兼顾。 其三,理气剂多属芳香辛燥之品,易伤津耗气,应适可而止,慎勿过剂,尤其对年老体弱者或阴虚火旺者以及孕妇等,均当慎用。[胃痛类型及适应方] 行气 【主治】行气法,适用于气机郁滞的病证。 A: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呕恶食少,大便失常。 B:肝气郁滞──胁肋胀痛、疝气痛、月经不调、痛经。 【常用方药】 肝气郁滞──常选用疏肝理气药,如香附、乌药、川楝子、青皮、郁金等为主组方,代表方有越鞠丸、半夏厚朴汤等。 脾胃气滞──常选用疏理脾胃气滞的药,如陈皮、厚朴、木香、枳壳、砂仁等为主组方,代表方有苏子降气汤等。 【代表方剂】 越鞠丸暖肝煎半夏厚朴汤厚朴温中汤枳实消痞丸 橘核丸四磨汤天台乌药散柴胡疏肝散加味乌药汤 良附丸金铃子散瓜蒌薤白白酒汤 【行气小结】 越鞠丸▲▲▲ 〖方源〗《丹溪心法·卷三六郁》越鞠丸,解诸郁,又名芎术丸。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各等分(各6g)。 〖用法〗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6~9g。 〖方歌〗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食湿因,芎苍香附兼栀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主治〗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病机〗由肝脾气机郁滞,以致气、血、痰、火、食、湿等相因成郁,以气郁为主。〖功用〗行气解郁。 ┌行气解郁,以治气郁。 君香附│ └“阴中快气之药,下气最速。” 臣苍术辛烈,固胃强脾,能入诸经,疏泄阳明之湿,燥湿健脾,以治湿郁。 佐川芎—活血祛瘀,以治血郁,又可助香附行气解郁之功。为血中之气药。 ┌神曲消食和中,以治食郁而疗脘闷纳少。 使│ └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 [越鞠丸方中为什么不配伍治痰郁专药] 1.本方为治疗郁证的代表方剂。以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等为证治要点。 2.若气郁偏重者,可重用香附,酌加木香、枳壳、厚朴等以增强其行气解郁之功;若血郁偏重者,重用川芎,酌加桃仁、赤芍、红花等以增其活血祛瘀之力;若湿郁偏重者,重用苍术,酌加茯苓、泽泻以利湿;若食郁偏重者,重用神曲,酌加山楂、麦芽以消食;若火郁偏重者,重用山栀,酌加黄芩、黄连以清热泻火;若痰郁偏重者,酌加半夏、瓜蒌以祛痰。 3.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胆石症、胆囊炎、肝炎、肋间神经痛、妇女痛经、月经不调等而有六郁见症者,可加减使用之。 暖肝煎▲▲ 〖方源〗《景岳全书》“暖肝煎十五:治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证”。 〖组成〗当归枸杞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或木香亦可)茯苓 〖用法〗水一盅半,加生姜三、五片,煎七分,食远温服。 〖方歌〗暖肝煎中杞茯归,茴沉乌药合肉桂下焦虚寒疝气痛,温补肝肾此方推。 〖主治〗肝肾虚寒证。睾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弦沉迟。 〖功用〗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小茴香味辛性温,暖肝散寒,理气止痛。引文 君│ └肉桂辛甘大热,温肾暖肝,散寒止痛。 ┌乌药┐ ││皆辛温大品,行气散寒而止痛。 臣│沉香┘ │当归辛甘温,养血补肝 └枸杞子甘平,补养肝肾 佐茯苓渗湿健脾 使生姜温散寒凝 ◆本方特色:温补肝肾以治其本,行气祛寒以治其标,使下元得温,寒凝得散,气机通畅,则睾丸、少腹疼痛诸症自解。 1.本方适用于肝肾阴寒,气机阻滞之少腹疼痛,疝气痛。以睾丸或少腹疼痛,畏寒喜温,得温痛减,舌淡苔白,脉沉迟为证治要点。 2.若寒甚者,加吴茱萸、干姜等以增其温中祛寒之功;腹痛甚者,加香附行气止痛;睾丸痛甚者,加青皮、橘核疏肝理气。 3.精索静脉曲张、腹股沟疝、鞘膜积液等属肝肾虚寒者,可加减用之。 若证属实热,见阴囊红肿热痛者,切勿使用。 半夏厚朴汤▲▲▲ 〖方源〗《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22》:“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君──半夏──和胃降逆,化痰开结,行气开郁,下气除满。原文 臣──厚朴──苦辛而温,行气开郁,下气除满,助半夏以降逆散结。原文┌茯苓──甘淡渗湿健脾,助半夏以化痰。 佐│ └生姜──辛散温行,助半夏和胃而止呕。 使──苏叶──芳香疏散,宣肺疏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 本方特色 1.本方主治梅核气。以咽如物阻,吞吐不得,苔白腻,脉弦滑为证治要点。 2.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等以增强其行气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可酌加川楝子、玄胡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可酌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3.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均可用之。津伤较重或阴虚者不宜使用。如见有咽干颧红,舌红少苔,阴伤津少者,虽有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厚朴温中汤▲▲ 〖方源〗《内外伤辨惑论·卷中·肺之脾胃虚方》“治脾胃虚寒,心腹胀满及秋冬客寒犯胃,时作疼痛。” 〖组成〗厚朴姜制陈皮甘草炙茯苓草豆蔻仁木香干姜 〖用法〗合为粗散,每五钱匕(10g),水二盏,生姜三片,煮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忌一切冷物。 〖方歌〗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煎服加姜治腹痛,虚寒胀满用皆灵。 〖主治〗寒湿气滞证。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沉弦。 〖功用〗行气温中,燥湿除满。 [病因病理] 君──厚朴──辛苦温燥,辛散化气以消胀,苦温燥湿以除满。[原文] 臣──草豆蔻──辛温芳香,温中散寒,燥湿运脾。 ┌陈皮──辛温、理气、燥湿,为脾肺两经要药┐ ││合用行气宽中。 │木香──辛、苦、温,善畅脾胃之气而止痛┘ 佐│干姜──温脾逐寒 使│生姜──暖胃散寒 │茯苓┐ ││渗湿健脾以和中。 └甘草┘ 1.本方主治寒湿气滞。以脘腹胀痛,舌苔白腻为证治要点。 2.若兼身重肢浮者,可加腹皮以下气利水;痛甚者,加肉桂、良姜以温中散寒。 3.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溃疡、妇女白带等属寒湿气滞者,均可加减用之。 枳实消痞丸▲▲ 〖方源〗《兰室秘藏》 〖组成〗干生姜炙甘草麦芽曲白茯苓白术厚朴炙半夏曲人参枳实黄连 〖用法〗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6~9g),白汤下,食远服。〖方歌〗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蒸饼糊丸消积满,消中有补两相兼。 〖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失调。 〖功用〗行气消痞,健脾和胃。 君枳实──辛温,行气消痞。┐ │增强其行气消痞满之功。 臣厚朴──辛苦性温,下气除满┘ 佐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以泻痞┐ │辛开苦降,调其寒热, 半夏──辛温,和胃而散结除痞├ │助枳朴行气开痞除满。 干姜──温中祛寒┘ 麦芽──消食和胃 人参、白术┐ │补中健脾,祛湿和中。 白茯苓、炙甘草┘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配伍特点] 1.本方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之心下痞满证。以心下痞满,食少倦怠,苔腻微黄为证治要点。 2.若偏寒者,应减黄连用量,加重干姜,或再加高良姜、肉桂等以温中散寒;脾虚甚者,应重用人参、白术以加强益气健脾之力;胀甚者,可酌加陈皮、木香等以加强行气消胀之功。 3.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属脾虚气滞,寒热错杂者,均可用之。 〖附方一〗枳术汤 组成:枳实七枚(12g)白术二两(6g)。 用法: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功用:行气消痞。 主治:气滞水停。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 〖附方二〗枳术丸 组成:枳实麸炒(5g)白术(10g) 用法: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9g)多用白汤下,无时。功用:健脾消痞。 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胸脘痞满,不思饮食。 橘核丸▲ 〖方源〗《济生方·卷三》[原文] 〖组成〗橘核海藻昆布海带川楝子桃仁厚朴木通枳实延胡桂心木香〖用法〗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9g),空心温酒盐汤送下。 〖方歌〗橘核丸中川楝桂,朴实延胡藻带昆,桃仁二木酒糊丸,疝痛丸盐酒吞。 〖主治〗疝。睾丸肿胀偏坠或坚硬如石,或痛引脐腹。[病因、病位] 〖功用〗行气止痛,软坚散结。 君橘核──善于行气治疝┐ ┌川楝子──入气分,行气止痛│君臣相配,行肝经气血臣│桃仁──入血分,活血散结以消肿│之郁滞而散结止痛。 └海藻、昆布、海带:软坚散结而消肿胀。┘ ┌延胡索──活血散瘀 佐│木香──行气散结 使│厚朴──下气除湿┐ ││破气分积滞 │枳实──行气破坚┘ │肉桂──温肝肾而散寒凝 └木通──通利血脉而除湿 1.本方主治寒湿疝气。以睾丸肿胀偏坠,痛引少腹为证治要点。 2.若寒甚者,可酌加小茴香、吴茱萸等以增强其散寒止痛之功;瘀肿重者,可酌加三棱、莪术等以祛瘀止痛;寒湿化热,阴囊红肿痒痛者,可去肉桂,酌加黄柏、土茯苓、车前子等以清利湿热。 3.睾丸鞘膜积液、急慢性睾丸炎、睾丸结核、附睾炎等属寒湿者,均可加减使用。 四磨汤▲ 〖方源〗《重订严氏济生方》[作者简介] 〖组成〗人参(6g)槟榔(9g)沉香(6g)天台乌药(6g) 〖用法〗四味各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 〖方歌〗四磨饮子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浓磨煎服调滞气,实者枳壳易人参。 〖主治〗肝气郁结证。[胸膈胀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功用〗行气降逆,宽胸散结。 ◆乌药──行气疏肝以解郁。[原文]┐ ◆沉香──下气降逆而平喘。├三者配合,顺气破结,可使烦闷解,逆气平, ◆槟榔──下气导滞以除痞满[原文]┘痞满亦除。 ◆人参──益气扶正,使郁开而不伤气,且与沉香相配有温肾纳气之功,以增强其平喘之力。 1.本方主治肝气郁结之重证。以胸膈胀闷,上气喘急为证治要点。 2.若体壮气实而气结较甚,大怒暴厥,心腹胀痛者,可去人参,加木香、枳实以增其行气破结之力;大便秘结,嗳气,腹满或胀痛,脉弦,可加枳实、大黄以通便导滞。 3.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属气滞兼有气逆者,可加减使用。 天台乌药散▲▲ 〖方源〗《医学发明·第五卷滑脉生疝》 〖组成〗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川楝子巴豆 〖用法〗上八味,先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麸炒黑,去巴豆及麸皮不用,合余药共研为末,和匀,每服一钱(3g)温酒送下。 〖方歌〗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主治〗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胀。或少腹疼痛,苔白,脉弦。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原文 〖病机〗由寒侵肝脉,气机阻滞所致。 君──乌药──行气疏肝,散寒止痛。原文 ┌小茴香──暖肝温肾,行气止痛。注意事项┐ │良姜──散寒止痛│ ││四药皆为芳香之品,合用加强乌药行气 臣│木香──行气止痛。│疏肝作用。 └青皮──疏肝理气┘ 佐┌槟榔──苦温破滞,辛温散邪,泻胸中至高之气,使之下行,性如铁石,直达下焦,行│气破滞化坚 使└川楝子(巴豆炒)──既可增强川楝子行气散结之力,又可制其苦寒之性。 ◆本方特点:行气药与散寒药配伍,共成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之剂,使气行寒散,肝脉调和,则疝痛自愈。 1.本方主治气滞寒凝之疝气痛。以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为证治要点。 2.临床运用于偏坠肿胀,可酌加荔枝核、橘核等以增强其行气止痛之功;寒甚者,可酌加肉桂、吴萸等以加强散寒止痛之力。 3.睾丸炎、附睾炎、胃及十二指溃疡、慢性胃炎等属气滞寒凝者,均可加减使用。 湿热下注之疝痛不宜用。 柴胡疏肝散▲▲ 〖方源〗《景岳全书》 〖组成〗陈皮醋炒柴胡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甘草炙 〖用法〗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 〖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君柴胡──疏肝解郁 臣┌香附──理气疏肝┐ ││增强行气止痛之功,解肝经之郁滞。 └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 ┌陈皮┐ ││理气行滞 佐│枳壳┘ │芍药┐ ││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甘草┘ 使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配伍特色] 1.本方为疏肝解郁常用方剂。以胁肋胀痛,脉弦为证治要点。 2.若痛甚者,酌加当归、郁金、乌药等以增强其行气活血之力;肝郁化火者,可酌加山栀、川楝子以清热泻火。 3.肝炎、慢性胃炎、胁间神经痛等属于肝郁气滞者,可加减使用。 加味乌药汤▲▲ 〖方源〗《济阴纲目》 〖组成〗乌药缩砂木香延胡索香附甘草 〖用法〗细锉,每服七钱(20g),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 〖方歌〗加味乌药汤砂仁,香附木香乌草伦,配入玄胡共六味,经前胀痛效堪珍。 〖主治〗痛经。月经前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或连胸胁乳房胀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功用〗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君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臣乌药──辛散温通,助香附疏肝解郁,┐ ├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延胡索—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佐木香┐ ├行气止痛而消胀 砂仁┘ 生姜──温胃散寒 使甘草──调和诸药 1.本方治疗肝郁气滞之痛经。以经前少腹胀痛,胀甚于痛为证治要点。 2.若兼血瘀,经少色暗,挟有血块者,加蒲黄、五灵脂以祛瘀止痛;兼寒者,加吴茱萸、小茴香以温经散寒止痛。 〖附方〗正气天香散 组成:乌药香附陈皮苏叶干姜 用法:上为细末,每次三钱(9g)。 功用:行气温中,调经止痛。 主治:妇女诸气作痛,或上冲心胸,或攻筑胁肋,腹中结块刺痛,月水不调,或眩晕呕吐,往来寒热。 良附丸▲ 〖方源〗《良方集腋·气痹门》:“治心口一点痛,乃胃脘有滞或有虫,多因恼怒及受寒而起,遂致终身为痰。俗云心头痛者非也。” 〖组成〗高良姜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各等分(各9g) [加减配伍] 〖用法〗上两味须要各研各贮,用时以米饮汤加入生姜汁一匙,盐一撮为丸,服之立止。〖方歌〗良附丸用醋香附,良姜酒洗加盐服,米饮姜汁同调下,心脘胁痛一齐除。 〖主治〗气滞寒凝证。胃脘疼痛,胸闷胁痛,畏寒喜热,以及妇女痛经等。 〖功用〗行气疏肝,祛寒止痛。 〖病机〗本方治证为肝气郁滞,胃有寒凝所致。气滞寒凝,不通则痛,故胃脘胸胁诸痛;气为血帅,气滞则血行不畅,故可见痛经。气滞宜行,寒凝宜温,治宜行气疏肝,温中祛寒之法。 ◆高良姜──味辛大热,温中暖胃,散寒止痛,且用酒洗,以增强其散寒之力。 ◆香附──疏肝开郁,行气止痛,且用醋洗,加强入肝行气止痛之功。 ◆两药相配,一散寒凝,一行气滞,共奏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之功。 金铃子散▲ 〖方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各9g) 〖用法〗为细末,每服三钱(9g),酒调下。 〖方歌〗金铃子散止痛方,玄胡酒调效更强,疏肝泄热行气血,心腹胸肋痛经匡。 〖主治〗肝郁化火证。心胸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功用〗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病机〗本方治证为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所致。 君金铃子──苦寒,行气疏肝,清泄肝火。 臣┐ ├玄胡索──苦辛温,行气活血,增强川楝子止痛之功。 佐┘ ◆两药合用,既可疏肝泄热,又能行气止痛,使肝火清,气血畅,诸痛自止。 1.本方为治疗肝郁化火诸痛证的代表方剂。以胸腹胁肋疼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为证治要点。 2.若用于痛经,可酌加当归、益母草、香附等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功;用于疝痛,可酌加橘核、荔枝核等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力。 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胆囊炎等属肝郁化火者,均可加减用之。因本方具有活血作用,孕妇慎用。 瓜蒌薤白白酒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实一枚(24g)薤白半升(12g)白酒七升(适量) 〖用法〗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方歌〗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胸闷痛难当,喘息短气时咳唾,难卧仍加半夏良。〖主治〗胸痹。胸中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功用〗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君瓜蒌实──理气宽胸,涤痰散结,治胸痹、胸痛之要药。┐ │两药相配,为治胸痹之要臣薤白──温通滑利,通阳散结,行气止痛。┘药。 佐白酒──行气活血,增强薤白行气通阳之功。 降气 【主治】降气剂具有降气平喘或降逆止呕的作用,适用于气机上逆之证。 A:肺气上逆:气喘、咳嗽。 B:胃气上逆:呕吐、呃逆。 【常用方药】 肺气上逆常选用降气平喘药物,如苏子、杏仁、款冬花、紫菀等为主组方。胃气上逆常选用降逆止呕药物,如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竹茹、丁香、柿蒂等为主组方。 【代表方剂】定喘汤苏子降气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降气小结】 定喘汤▲▲ 〖方源〗《扶寿精方·痰门》:“定喘汤专治齁喘,取效甚速。金陵浦舍真方。”〖组成〗白果麻黄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黄芩半夏 〖用法〗水三盅,煎二盅,作二服,每服一盅,不用姜,不拘时,徐徐服。 〖方歌〗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外寒痰热喘哮尝。〖主治〗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稠色黄,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 〖功用〗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麻黄──宣肺定喘,兼解表寒 君│ └白果──既能补肺气,又能收敛肺气,故可敛肺定喘、祛痰止咳。 ┌杏仁──泻肺气之逆,而平喘咳,润大肠之燥而通便秘。 │苏子──纯阳之草。宽中利气,消痰定喘。 臣│┌润肺下气 │款冬花──辛温入肺经│ │└化痰止嗽 └半夏──降气燥湿化痰。 ┌桑白皮──清热肃肺 佐│ └黄芩──清肺中之热 使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特色:麻黄、白果两药合用,一散一收,既能增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辛散太过耗伤肺气,共为君药。[定喘汤与苏子降气汤比较][定喘汤与小青龙汤比较] 1.本方主治外感风寒,痰热内蕴之哮喘。以痰多色黄,微恶风寒,苔黄腻,脉滑数为证治要点。 2.若无表证者,麻黄可减量应用,取其宣肺定喘之功;痰稠难出者,可酌加瓜蒌、胆南星等以增强清热化痰之力;肺热重者,可酌加石膏、鱼腥草等以清泄肺热。 3.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属痰热蕴肺者,可加减使用之。 哮喘日久,肺肾阴虚者,不宜使用本方。 苏子降气汤▲▲▲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三》治一切气。[原文] 〖组成〗紫苏子半夏川当归甘草炙肉桂前胡厚朴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6g),水一盏半,入生姜二片,枣子一个、苏叶五片,同煮至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方歌〗苏子降气半夏归,前胡桂朴草姜随,上实下虚痰嗽喘,或加沉香去肉桂。 〖主治〗实喘。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疼脚软,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君紫苏子──降气平喘,化痰止咳。 臣半夏──降逆祛痰。┐ 厚朴──降气平喘,宽胸除满│三药合用,助苏子降气祛痰平喘之功。 前胡──宣肺下气,祛痰止咳┘ 君臣相配,以治上实。 佐肉桂──辛温,温补下元,纳肾气以平喘┐ │温补下元,纳肾气以平喘当归──辛、甘、温,既可治咳逆上气,又能养血润燥┘ 生姜┐ 佐│宣肺散寒。 苏叶┘ 大枣┐ 使│和中而调药为使。 甘草┘ 1.本方主治痰涎壅盛,上实下虚之喘咳。以胸膈满闷,痰多稀白,苔白滑或白腻为证治要点。 2.若痰涎壅盛,喘咳气逆难卧者,可酌加沉香等以增强其降气平喘之力;兼有表证者,可酌加麻黄、杏仁以宣肺平喘,疏散外邪;兼气虚者,可酌加人参等以益气。 3.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属肺气壅实者,可加减用之。 方中药多温燥,对肺肾阴虚的喘咳,或肺热痰喘,均不宜使用。 〖附方〗三子养亲汤 方源:《韩氏医通》 组成:白芥子(6g)苏子(9g)莱菔子(9g) 用法:上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9g), 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 功用: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主治:痰壅气滞。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等。 [本方与苏子降气汤比较] 旋覆代赭汤▲▲▲ 〖方源〗《伤寒论》:“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 〖组成〗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甘草炙半夏大枣 〖用法〗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歌〗旋覆代赭用人参,半夏姜甘大枣临,重以镇逆咸软痞,痞鞕噫气力能禁。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心下痞鞕,或反胃呕逆,吐涎沫,噫气不除,舌苔白滑,脉弦而虚。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君旋覆花──苦辛性温,下气化痰,降逆止噫。[详述] 臣代赭石──甘寒质重,降逆下气,助旋覆花降逆化痰而止呕噫。 佐┌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 │生姜──温胃化痰,散寒止呕 │人参──益气补虚 │大枣──养胃补脾 └甘草──益气和中 使甘草──调和诸药 1.本方主治胃虚痰阻,气逆不降之证。以心下痞鞕,噫气频作,呕呃,苔白滑,脉弦虚为证治要点。 2.原方代赭石用量较轻,恐其苦寒质重伐胃。若胃气不虚者,可去人参、大枣,且加重代赭石用量,增其重镇降逆之功;若痰多者,可加茯苓、陈皮等以化痰和胃。 3.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胃扩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不全梗阻、神经性呃逆等属胃虚痰阻者,均可用之。 橘皮竹茹汤 〖方源〗《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组成〗橘皮竹茹生姜甘草人参大枣 〖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歌〗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枣姜益,胃虚有热失和降,久病之后更相宜。 〖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呃逆或干呕,舌红嫩,脉虚数。 〖功用〗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橘皮苦辛温,下气止呕,调中理气┐ 君││降逆止呕,又可清热安胃。 └竹茹甘寒,清热安胃以止呕。┘ ┌人参镇守于中。补虚以扶正,一也;强太阴以退少阳,二也;合生甘草、大枣臣│气阴双补,三也。 └生姜呕家圣药,合橘皮、竹茹以降哕逆。 佐┌甘草┐ ││助人参以益气和胃,气阴并补,并调药性。 使└大枣┘ 1.本方主治胃虚有热,气逆不降之证。以呃逆,呕吐,舌红嫩,脉虚数为证治要点。 2.若兼胃阴不足者,可加麦冬、石斛等以养胃阴;胃热呕逆气阴两伤者,可加麦冬、茯苓、半夏、枇杷叶以养阴和胃;胃热呃逆,气不虚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加柿蒂降逆止呃。 3.幽门不全梗阻,及术后呃逆不止等属胃虚有热者,可加减使用之。 若呃逆呕吐属虚寒者或实热者,不宜使用。 丁香柿蒂汤 〖方源〗《症因脉治》:“呃逆乃胃气上逆之证,成因甚多,本方所治乃虚寒之呃逆,病起于久病或误治,损伤脾胃阳气,中阳不振,胃气虚寒,失其和降之职,寒阻气逆。”〖组成〗丁香(6g)柿蒂(9g)人参(3g)生姜(6g) 〖用法〗水煎服。 〖方歌〗丁香柿蒂人参姜,呃逆因寒中气伤,温中降逆又益气,胃气虚寒最相当。 〖主治〗虚寒呃逆。呃逆不已,胸脘痞闷,舌淡苔白,脉沉迟。 〖功用〗温中益气、降逆止呃。 〖病因〗胃气虚寒,胃失和降所致。 ┌丁香──温胃以行滞气 君│ └柿蒂──降逆以止呃逆 臣生姜──温中降逆 佐人参──补中益气 ◆合而用之,能使寒散气行,胃虚恢复,则呃逆可止。 1.本方主治胃气虚寒,气逆不降之呃逆。以舌淡,苔白,脉沉迟为证治要点。 2.若兼气滞痰阻者,可加半夏、陈皮以理气化痰;胃气不虚者,可减人参。 3.神经性呃逆、膈肌痉挛等属胃中虚寒者,可加减使用。 胃热呃逆者不宜使用。 总结 ①越鞠丸为治气、血、湿、食、痰、火六郁轻证而设,以治气郁为主。本方不配化痰药而能治痰郁者,因气郁则湿聚痰生,若气机流畅,五郁得解,湿邪得去,则痰郁亦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配化痰之品。 ②半夏厚朴汤中半夏配厚朴,一散痰结,一行气滞,共为君药,有相辅相成之妙。方配苏叶者,以其芳香行气,既可理肺化痰,又可舒肝散郁,而非散表外寒之用。 ③瓜蒌薤白白酒汤方中瓜蒌配薤白,具宽胸涤痰、通阳散结之用,是治胸痹、胸痛之要药,白酒辛散温通,行气活血,增强薤白行气通阳之功。 ④厚朴温中汤配伍以温中行气而除满为重点,方用草豆蔻者,既助君药厚朴行气消胀、燥湿除满,又协干姜温脾暖胃以散中寒。 ⑤苏子降气汤组方体现了标本兼顾、上下并治、以治上为主的特点。方用苏子配半夏、厚朴、前胡,降气祛痰、平喘止咳,以治寒痰壅肺之上实为主,再以肉桂配当归治肾阳不足之下虚的喘咳。其中当归又可治咳逆上气,并非专为补养营血而设。但全方性偏温燥,且以治实为主,故肺热痰喘或肺肾两虚之喘,均不相宜。 ⑥定喘汤中体现散收配伍的药是麻黄与白果。麻黄宣肺散邪,白果收敛肺气,二药相伍,白果之收,可防麻黄耗散肺气;麻黄之散,可制白果收敛恋邪,相反相成,且平喘止咳效用大为增加。 本方与苏子降气汤均有降气、祛痰、平喘之功,均可治疗喘咳,但运用有别。苏子降气汤降气作用较定喘汤为强,偏于温化寒痰,兼有温肾纳气之效,故临床常用于寒痰阻肺、肾阳不足之上实下虚喘咳证;本方于降气之中寓宣散,兼宣肺发表之功,偏清化热痰,无温肾 之力,临床常用于外寒束肺、痰热内蕴之喘咳证。 ⑦旋覆代赭汤是为胃虚气逆、痰浊中阻之呕、呃、痞而设,临床运用应与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散相鉴别。三方均有降逆止呕、补虚益胃之功,均可治胃虚气逆的呕、呃,但旋覆代赭汤长于化痰,橘皮竹茹汤长于清热,丁香柿蒂散长于温中。故旋覆代赭汤多治痰阻气逆之呕吐,吐涎沫,苔白滑,脉弦而虚;橘皮竹茹汤多治虚热气逆之呕呃,干呕无物,舌嫩红,脉虚数;丁香柿蒂汤多治胃寒气逆之呕呃,伴胸痞、舌淡、脉迟。 复习自测 1.越鞠丸方中为什么不配伍治疗痰郁专药? 2.半夏厚朴汤中苏叶,完带汤中黑芥穗,炙甘草汤中桂枝,各有何作用? 3.苏子降气汤与定喘汤各用治何种喘咳证? 4.旋覆代赭汤、理中丸、藿香正气散、麦门冬汤所治呕吐,有何不同?
本文档为【理气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606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2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9-01-14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