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三言”看冯梦龙对“情教说”的疏离[权威资料]

从“三言”看冯梦龙对“情教说”的疏离[权威资料]

举报
开通vip

从“三言”看冯梦龙对“情教说”的疏离[权威资料]从“三言”看冯梦龙对“情教说”的疏离[权威资料] 从“三言”看冯梦龙对“情教说”的疏离 摘 要:冯梦龙是晚明“尊情”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及实践者。冯氏提出的“情教说”是晚明尊情思想的重要发展,同时也是他编纂“三言”的指导思想。“三言”中,有很多礼顺人情的内容,歌颂真情的篇章,但冯氏在叙述中也出现了背离“情教说”的内容,走向了自己学说的对立面,即道德说教。 关键词:冯梦龙 三言 情教说 道德说教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通俗文学家。他蔑视立法、崇尚真情、放浪不羁、敢为风气之先,是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人...

从“三言”看冯梦龙对“情教说”的疏离[权威资料]
从“三言”看冯梦龙对“情教说”的疏离[权威资料] 从“三言”看冯梦龙对“情教说”的疏离 摘 要:冯梦龙是晚明“尊情”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及实践者。冯氏提出的“情教说”是晚明尊情思想的重要发展,同时也是他编纂“三言”的指导思想。“三言”中,有很多礼顺人情的内容,歌颂真情的篇章,但冯氏在叙述中也出现了背离“情教说”的内容,走向了自己学说的对立面,即道德说教。 关键词:冯梦龙 三言 情教说 道德说教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通俗文学家。他蔑视立法、崇尚真情、放浪不羁、敢为风气之先,是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冯梦龙并没有专门的文学理论著作,也谈不上对文学本体论有自觉的研究。但我们还是能从他对文学著作的序、跋、评点中看出他的文学思想。 冯梦龙曾经在《情史》序中明确提出“立情教”的主张:“我欲立情教,教化诸众生。子有情于父,臣有情于君。推之种种相,俱作如是观。”他把“情教”作为最根本的文学主张来提倡,认为“六经皆以情教”,这是晚明人文思潮的结晶。冯梦龙将“情”抬高到了宇宙本体论的高度,这是一种空前的文学主张。傅承洲甚至认为:“冯梦龙‘立情教’就是要创立一种与佛教、道教一样的宗教。”冯梦龙强调文学要表现真情实感。编纂“三言”的目的就是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就是用真性情来批判虚伪的、违背人性的封建伦理道德。在这里,他的审美追求是以真为美,这种真,是人的性情之真。但是,在“三言”叙述中,作者有意或无意的已经有了背离“情教说”的内容。 “三言”凡百二十篇,小说内容不论来源于宋元话本,传奇笔记,还是明人创作的拟话本,冯梦龙在收集、整理、编纂的过程中都打上了自己文学观的烙印,即“情教 说”。但创作主张并不等于创作倾向。“三言”中这种提倡真情的主张并没有贯彻到底。 现在我们从“三言”的书名和序言中试着探寻冯梦龙文艺思想的脉络。《古今小说》刊行于天启元年,晚于《情史》,却早于《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此时是冯梦龙文学思想的一个过渡。表现出冯梦龙文学上“以情抗理”弱化,道德说教的加强。天启四年,“三言”第二集出版,他放弃了“古今小说”这种命名方式,将小说定名为《警世通言》,天启七年的小说集命名为《醒世恒言》。从《警世通言序》到《醒世恒言序》,冯梦龙对教化的关注越来越多。“事真而理不赝。即赝理亦真,不害于风化,不谬于圣贤,不戾于诗书经史,若此者其可废乎~”后来《古今小说》再版时就放弃了原本的名称,改名为《喻世明言》。从小说名称的变化就能看出作者思想的转变,正如陆侃如、冯沅君《中国文学史简编》中:“以小说为教育工具,‘三言’的命名就是一个证据。世人需要他们去警、去喻、与醒”。那么作者用什么作为劝戒的工具和手段呢,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是“情”。以情来劝导世人,从而使世人皆有情,使整个社会都充满情,这样便会使得社会纲常有序。 冯梦龙在“情教说”的先进思想指导下编纂成的“三言”一经出版,“海内奉为邺架珍玩”取得巨大成功,不但成为白话短篇小说的典范,而且还掀起了文人拟话本小说的热潮,这种拟话本的热情直至清末经久不衰。 “三言”中有很多反封建、反压迫、提倡平等、自由的优秀篇章。但也有迂腐说教的内容,有些已经背离了“真”,疏离了“情教说”的文学思想。现在从“三言”内容上来研究这种偏颇。 冯梦龙是有着比较进步的妇女观的,他同情女子、歌颂女子的智慧、鼓励女子大胆追求真爱。这些在《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晓霞相会出师表》、《卖油郎独占花魁》等篇章都有很好的体现。但“三 言”中还有很多竭力维护封建礼教,鼓吹妇女要有贞操观念。甚至有女子不贞,死都不可惜的思想。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警世通言》第二卷)中敷衍了一段庄子考验妻子坚贞的故事。庄子与第三任妻子田氏讨论“守节”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妻子坚信自己一定能至死不再嫁人。于是庄子诈死幻化成风流俊俏的楚国王孙。年轻妻子按捺不住心中的“欲”,背叛了与庄子的“生前”誓言。庄子“死而复生”与妻子对质,妻子无奈含羞自尽。这篇小说通篇讲述的是妇人要从一而终,宣扬的是“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的封建思想。冯梦龙鼓吹情欲、倡导婚姻自由,曾赞美卓文君私奔相如。容许女子再嫁、追求爱情,“欲”也是“情”的一部分,可以被理解,可以被宽容。但这里冯梦龙却给予庄子妻田氏上吊自尽,不得善终的惩罚。并且文章内长篇大论的谈礼教思想、教化思想。“情”已经消失不见了。显然,这已经背离了他自己提出的“以情教化诸众生”的主旨。 《蔡瑞虹忍辱报仇》(《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中的女主人公一家外任当官,不幸被水匪打劫,父母及仆人都被杀害。她自己也被匪徒玷污,为了报仇蔡瑞虹忍受羞辱,只想报仇雪耻。谁知遇人不淑,她无奈被商人卞福娶为小妾,几经被卖,辗转遇到朱源,终于帮她报了血海深仇。报仇之后,本该享受相夫教子的天伦之乐,她却选择“将剪刀自刺其喉而死”。令人可悲可叹~蔡瑞虹深处于名教体系之中,本身的贞洁观念就非常浓厚,这在她遇到卞福时就叹气道:“罢罢~父母冤仇事大,辱身事小,况已被贼人玷污,总今就死也算不得贞节了。且待报仇之后,寻个自尽,以洗污名可也。”她的命运注定是以死来明志,她被玷污后,除了报仇,活着就是多余的了。不管年幼的儿子和心爱的丈夫离了她的日子有多想念,日子有多难熬。她心里只有名节才是大事。 蔡瑞红的命运是悲惨的,不但遭遇强盗,又被人哄骗、转卖。但这些都不是她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她最想贞洁,却偏偏不能,就连她都嫌弃自己。这是封建社会下妇女悲惨的一个缩影,也是封建礼教杀人的又一例证。对于这样的人间惨剧,冯梦龙却对蔡瑞红根深蒂固的糟粕思想给予了欣赏和提倡,这就违背了“情”,违背了人的本性。 另外类似的篇章还有《陈多寿生死夫妻》、《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等篇章都体现了作者男尊女卑,从一而终的封建思想。即使被丈夫无情抛弃、谋害,女子能做的只有隐忍、等待、甚至是等死。这些都与冯梦龙提倡男女平等、提倡情欲的“情教”思想不同。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冯梦龙提倡平等、互信、互助的进步交友观念。可在“三言”的一些篇章中,冯梦龙又不能忘怀“忠臣”、“义仆”的观念。表现出矛盾的思想,出现了与文学主旨“情教”思想背道而驰的现象。 《老义仆义愤成家》(《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入话中写唐朝萧颖士学富五车、名倾朝野,但恃才傲物、性子严急。“奴仆稍有差误,便加捶挞。”别的家仆惧怕他的暴行,纷纷逃走。只剩下一个奴仆杜亮殷勤照顾他,忍受他的打骂。后来杜亮被打的口吐鲜血,得了伤痨症,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这算是被主人活活的蹂躏死了。可作者非常提倡这种“义仆”的精神,对之大加赞赏。在这里,人与人之间呈现的是一种附庸关系,从属关系,毫无平等可言。正文写嘉靖年间,浙江严州府淳安县锦沙村徐家老仆人阿寄年老力弱,分家时三家都嫌弃他,不想要他。后他被分到第三房的孤儿寡母家中。为了主母及小主人,他年过半百还要学习经商、远走他乡,忍受奔波之苦还不受信任。幸亏他机智聪敏,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独立将主人家做成大户,否则他不但无法善终,死后还要遭受非议。冯梦龙评价阿寄时说:“并无半文私蓄,至今名垂史册。待小子慢慢的道来,劝谕那世间为奴仆的,也学这般尽心尽力帮家做活,传个美名;”这里冯 梦龙俨然成了一个道德说教家,提倡个人安守本分,仆人就应该为主人卖命,只有主人赏赐的东西才是应得的,还要谨小慎微、感恩戴德。仆人的“物欲”被否定,情感被漠视,更无人格尊严可言。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喻世明言》第十六卷)中写汉明帝时,范巨卿与张劭相知相交,约定第二年去张劭家赴约,但一时忘记,想去赴约时,千山万水早已来不及。于是他就自杀,变为鬼,日行千里赴约。张劭为范巨卿的行为感动,辞别老母赶到山阳县,也自尽而死。这篇文章讲交友要重视承诺。但讲求诚信却因小失大,为了一次相见居然双双送上性命,抛下老母、妻儿不管不顾。让家人情何以堪~冯梦龙对这方面大力提倡,充满了陈腐的说教,不仅损伤了作品的审美价值,而且也与冯梦龙自己提倡的“情教说”相矛盾。 对于冯梦龙这种对“情”、“真”的疏离,我们不能一味否认。虽然文章中各种道德说教、宣扬封建思想的确使得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情感魅力下降,有些作品读起来味同嚼蜡。但我们应全面的看冯梦龙这个完整的人,这个矛盾的统一体。他的“情教”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继承发展了李贽的“童心说”,并把“情”作为评判作品的唯一标准,这些都是进步的,振聋发聩的。尤其是,他针对明代复古主义的弊端,大声呼吁立“情教”,教化世人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对这一问题,应该辩证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冯梦龙全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2]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 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4] 董国炎《明清小说思潮》[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5] 傅承洲《明清文人话本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6] 聂付生《冯梦龙研究》[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7] 宋克夫、韩晓《心学与文学论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8] 傅承洲《冯梦龙“立情教”新说》[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 [9] 李双华《论冯梦龙之情教思想》[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1 [10] 赵维国《论心血思潮与冯梦龙的情教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1?1 作者简介:邢钺莉(1987.1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明清小说方向2011级研究生。 文档资料:从“三言”看冯梦龙对“情教说”的疏离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本文档为【从“三言”看冯梦龙对“情教说”的疏离[权威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69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14
浏览量: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