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象版 五年级上册 科学教案

大象版 五年级上册 科学教案

举报
开通vip

大象版 五年级上册 科学教案大象版 五年级上册 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 《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 元,是五年级上学期系统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能力的准 教材简析 备单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分析资料并 得出结论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1、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宇宙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制作宇宙模型,掌握修改单元教学目标 宇宙模型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修改自己喜欢的宇宙模型。 单元重点 通过制作、修改宇宙模型,...

大象版 五年级上册 科学教案
大象版 五年级上册 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 《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 元,是五年级上学期系统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能力的准 教材简析 备单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分析资料并 得出结论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1、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宇宙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制作宇宙模型,掌握修改单元教学目标 宇宙模型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修改自己喜欢的宇宙模型。 单元重点 通过制作、修改宇宙模型,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宇宙知 单元难点 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课时 课时安排 课 题 1、制作宇宙模型 课 型 新授课 1、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宇宙知识。 教学目标 2、通过多种方式,制作宇宙模型。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动手制作心目中的宇宙。 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宇宙,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多媒体 教学准备 学具:橡皮泥、纸、彩笔、剪刀、胶水、牙签、细铁丝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 第 1 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提问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宇宙奥妙无穷,你对宇宙了解多少呢, 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宇宙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更多的宇宙知识,用我们的小手制作一个宇宙模型。 二、小组合作,设计模型 师:请大家认真填写宇宙模型制作记录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根据你们了解的宇宙知识,设计出你们小组的宇宙模型,比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宇宙模型最棒~ 宇宙模型制作记录本 年 月 日 小组 一、模型名称: 二、所需材料: 三、职责分工: 小组长 资料员 材料员 计时员 记录员 质量员 发言人 四、模型草图: 五、评价反馈: 六、修改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第 2 页 三、分工明确,制作模型 师:同学刚才讨论的很热烈,大家对宇宙都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制作宇宙模型的环节。但是我们所知道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大家在制作的过程中只制作宇宙的一部分就行了。 师: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制作,如:剪纸、绘画、捏橡皮泥等多种方式。准备好了吗,开始动手吧~ 四、评价反馈,修正模型 师:同学们设计的真精细,一个比一个做的好~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对你们小组设计的宇宙模型进行组内修正,达到你们最满意的效果。 五、集体展示,交流模型 师:组内修改完毕了吗, 师:好,下面请各小组内留一个人讲解,其余成员到其他各组参观,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提出疑问,存入问题银行 师:同学们,在参观其他组的模型时,你一定有很多收获,也可能提出了很多疑问,下面就请大家把你遇到的疑问存入我们的问题银行吧。 出示问题银行样表: 序号 存入时间 问题 提取时间 1 9月3日 宇宙有多大, 2 9月3日 天空有多少个星座, 七、课堂小结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从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呢,你有哪些大胆的设想, 第 3 页 八、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还想知道更多有关宇宙的科学知识,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宇宙知识与大家分享交流吧~ 板书设计: 1、制作宇宙模型 设计宇宙模型——制作宇宙模型——修正宇宙模型——展示交流 教学后记: 课 题 2、修改模型 课 型 新授课 1、修改“宇宙模型”。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 3、增加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 1、修改完善宇宙模型。 教学重点 2、解释说明宇宙模型的设计思路 教学难点 根据资料查找宇宙模型的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修改。 第 4 页 各小组制作的宇宙模型;学生自主搜集的有关宇宙的资料;材 教学准备 料超市中的东西。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1课时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直接导入 师:亲爱的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动手制作了宇宙模型,各小组的成员在相互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也对宇宙模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今天我们结合这些看法和意见对自己的模型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吧。(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制定修改计划 1、组内合作,制定修改计划。 师:同学们,修改和完善模型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所以请大家先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出你们小组的宇宙模型修改计划。 2、各小组制定出宇宙模型修改计划后,集体展示,交流讨论。 3、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模型修改计划将自己小组内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筛选。 4、把筛选出的有效资料填入“小科学家记录本”上,小组内讨论本小组内的资料,找出资料所呈现的现象和规律,根据现象与规律总结本小组所讨论的结果,并在记录本上呈现出来。(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表或其他„„) 三、修改和完善宇宙模型 1、根据本小组内的分工和搜集到的资料及得出的结论进行讨论,讨论本小组模型的不足之处。 第 5 页 2、组内分工进行修改和完善模型,使宇宙模型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四、宇宙模型展示会 1、各小组向大家展示本组完善后的宇宙模型。 2、和大家交流经筛选后的有效资料,说一说自己的模型先前的不足与自己的修改之处,并说出修改后的好处。 3、积极回答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模型所提出的问题。 五、拓展提升 1、做宇宙的膨胀实验 2、阅读科学自助餐。 3、阅读9页到10页的内容。 板书设计: 2、修改模型 不足之处: 改进方法: 教学后记: 第 6 页 第二单元:时间的脚步 《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 元,是五年级上学期系统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能力的准 教材简析 备单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分析资料并 得出结论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1、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宇宙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制作宇宙模型,掌握修改单元教学目标 宇宙模型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修改自己喜欢的宇宙模型。 单元重点 通过制作、修改宇宙模型,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宇宙知 单元难点 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课时 课时安排 课 题 1、精确时间的步伐 课 型 新授课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关于钟表的资料,并与同伴交流。 2、统计整理信息资料,比较分类,并说明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3、选择感兴趣的钟表,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深入研究。 4、养成认真细致工作态度和不懈探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搜集关于钟表的资料,并进行表达交流。 教学难点 统计、整理、比较有关钟表的资料,并说明原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并搜集有关计时工具的资料。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交流。 第 7 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的自传形成了一天24个小时,那从古至今,你知道哪些记录时间的方法呢,你都见过什么样的表呢,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啊,看来大家都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 师:那你知道目前最准确的计时工具是什么吗, 师:对,是原子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精确时间的步伐》。 二、寻亲游戏,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子钟的工作原理吗, 生回答后,教师详细讲解原子钟的工作原理,并向学生介绍铯原子钟。 师:原子钟这么精确,那你知道原子钟是怎么发展而来的吗, 下面我们就和原子钟开始一场不同寻常的寻亲记。 通过寻亲记的小游戏,引导学生学习了解电子表、石英表、摆钟、水运仪象台、沙漏、水钟、日晷等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趣味性。 师:同学们,那你现在知道原子钟的老祖宗是谁了吗, 师: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整理你们课前准备的计时工具的资料,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并思考它们的工作原理。 教师检查各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并出示教师的搜集资料补充。 小组代表 汇报 关于vocs治理的情况汇报每日工作汇报下载教师国培汇报文档下载思想汇报Word下载qcc成果汇报ppt免费下载 整理结果,并说明各种钟表的工作原理,其 第 8 页 余倾听、思考、补充,教师相机评价鼓励学生。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大家讨论交流。 三、拓展延伸 1、请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钟表,利用课余时间小组合作继续研究,做好实验记录,并相互交流探究结果。 2、引导学生学生了解更多当代不同的计时工具:劳力士、百达翡丽天堂鸟腕表、军表、宝玑等,激发学生认识、了解、设计表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师:今天我们不仅一起了解了钟表的发展史,还感受到了人类不懈探究的科学精神,希望大家也能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坚持不懈的进行科学探究,将来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板书设计: 1、精确时间的步伐 原子钟寻亲记: 原子钟?电子表?石英表?摆钟?水运仪象台?沙漏?水钟?日晷 教学后记: 第 9 页 课 题 2、钟摆的秘密 课 型 新授课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 2、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来了解钟摆的秘密。 教学重点 钟摆的原理,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 摆长与摆摆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摆钟内部结构模型,钟表的摆模型,自制活动的摆。 教学方法 观察、猜想、验证 1课时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由故事引出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讲述伽利略的故事,并向学生介绍伽利略。 师:今天老师就想和同学们重复这400多年前伟大科学家伽利略的研究内容“钟摆的秘密”。(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都很像知道钟摆到底有什么秘密,那在我们探究之前,请先跟老师一起做一个简单的摆吧~ 教师演示并讲解操作方法:像老师这样,把摆绳固定在铁架台上的夹子上,用钩码做摆锤,让摆能够自由摆动,一个简单的摆就做完了。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摆由几部分组成,(生:可能回答由摆线和摆锤组成) 第 10 页 教师示范并讲解:把摆绳拉直,手不用力、自然松开,摆锤摆出再摆回到原位叫做摆摆动一次。 引导学生提问:你们猜猜老师这个摆,摆动10次需要的时间是多少秒,(学生猜测) 师:大家猜的准不准呢,我们一起来用表测量一下吧。 学生计时,教师操作,全班计数,验证摆摆动10次需要多少时间, 师:你们想不想测测自己的摆,摆动10次需要多少时间,一个人能测准吗,怎么办,(生:小组合作) 师:下面请大家小组合作。测出你们的摆摆动10次需要的时间,并做好记录。开始吧~ 学生操作,集体汇报交流。 师:根据各小组汇报的情况,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发现问题:同样摆动10次,时间却不同) 师小结并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操作,我们发现各小组的摆,同样摆动10次、但是所用时间不同,时间不同说明什么,(生:可能会说,说明摆摆动的快慢不同) 二、假设并制定探究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推测:时间不同说明摆摆动的快慢不同,请同学们推测摆摆动的快慢会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学生推测,板书:摆锤重量、摆绳长短、摆动幅度) 谈话:摆动快慢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学生讨论交流) 讲解:实验前,我们先来设计实验验证的方案,我们用对比实验法、控制变量研究摆摆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三个要探究的条件(因素)(指黑板)同学们可任选一个进行设计。 第 11 页 课件出示三个探究条件(因素): (1)想研究摆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是否有关系,应该改变哪个条件,怎样改变,应该控制哪些条件,怎样控制, (2)想研究摆摆动快慢与摆绳长短是否有关系,应该改变哪个条件,怎样改变,应该控制哪些条件,怎样控制, (3)想研究摆摆动快慢与摆动幅度是否有关系,应该改变哪个条件,怎样改变,应该控制哪些条件,怎样控制, 学生小组讨论, 设计方案 关于薪酬设计方案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停车场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室设计方案农贸市场设计方案 并汇报,课件出示实验表格: 研究摆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的关系 不变的改变的摆锤重量摆动10次需要的时间条件 条件 (克) (秒) 研究发现 研究摆摆动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 不变的改变的摆线长度摆动10次需要的时间条件 条件 (厘米) (秒) 研究发现 研究摆摆动快慢与摆动幅度的关系 不变的改变的摆动幅度摆动10次需要的时间条件 条件 (厘米) (秒) 研究发现 三、实验验证假设,总结结论。 师: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非常好,实验前,请同学们根据 第 12 页 各小组选择的研究条件来领取相应的材料和记录表格。 分组实验,验证假设。(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实验过程与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发现,总结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总结:摆动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没有关系,与摆绳长短有关系,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教师对结论作出相应的板书:无关、有关、无关,越长越慢、越短越快。 小结研究结论:摆摆动快慢和摆绳长短有关系。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一科学规律,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摆动60次的摆。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我们的亲自验证,我们得出了和400多年前伟大科学家伽利略一样的结论。遗憾的是伽利略受当时教会的迫害、未能发明摆钟,而是1656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完成伽利略的遗愿,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座带摆的时钟。可见科学的道路是艰难坎坷的,但所创造的价值是永恒的,希望同学们能坚持探究科学之路。 板书设计: 2、钟摆的秘密 推测:摆摆动的快慢会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摆锤重量:无关。 摆动幅度:无关。 摆绳长短:有关、越长越慢、越短越快。 第 13 页 教学后记: 课 题 3、小水钟 课 型 新授课 1、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懂得小水钟的构造原理。 2、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获得数据,得出结论,使学生呢感乐于教学目标 分析总结,动手操作。 3、使学生学会科学的看问题和想问题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小水钟搜集数据,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教学重点 科学的态度。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小水钟搜集数据,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教学难点 科学的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岁月的悠悠长河中,我们发明了许许多多 的计时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种古老的钟表——水 第 14 页 钟,课前大家都查找了相关小水钟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二、图片观察分析 1、出示设有数学盘的水钟,观察水钟的构造,交流它是怎样用来记时的。 2、出示“受水型”“泄水型”的漏壶。并做简要的介绍。 三、小组合作,制作小水钟 准备适当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简易的水钟。 全班交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相互提建议。 四、观察思考 1、我们的小水钟工作得怎么样,有办法使小水钟更精确、测量时间更长吗,大胆试一试,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2、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流水可以用来做“钟”了,水钟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五、拓展活动 留心家里或学校里水龙头滴漏现象,测算一小时、一天、一个月流失的水量,培养学生节约用水意识。 板书设计: 3、小水钟 根据它们的工作方式,可分为两种:受水型 、泄水型。 教学后记: 第 15 页 课 题 4、小小钟表设计师 课 型 新授课 1、根据自己获得的各种资料和数据,比较各种钟表的工作原 理,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不同材料做成的钟表的共性。 教学目标 2、学会动手设计钟表,敢于大胆地实践。 3、学会自我客观的评价。 4、了解各种各样的“钟”。 1、根据自己获得的各种资料和数据,比较各种钟表的工作原教学重点 理,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不同材料做成的钟表的共性。 2、学会动手设计钟表,敢于大胆地实践。 1、根据自己获得的各种资料和数据,比较各种钟表的工作原 理,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不同材料做成的钟表的共性。 教学难点 2、学会动手设计钟表,敢于大胆地实践。 3、学会自我客观的评价。 教学准备 钟表,自己(或合作)制作钟表的材料。 引导分析、归纳总结、动手制作 教学方法 1课时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回顾与反思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精确时间的步伐》、《钟摆的秘密》和《小水钟》等,以及我们获得的各种资料,我们从 中比较各种钟表的工作原理,人们用不同材料或物体来计算时间,你能找出这些物体之间的共性吗, 学生自由发言(可参照书本上的资料卡) 小结:看来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 第 16 页 二、自主设计钟表 师:处处留心皆学问,人们利用某些物体相对稳定的运动规律,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钟表。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那同学们能自选一种来设计自己的钟表吗,看看谁是我们班的发明大王, 学生自主设计钟表,小组内相互交流想法。 展示自己的钟表,小组交流,评出最有创意者在班上进行讲解交流。 三、科学自助餐 学生自己阅读书本上的“有趣的生物钟”。如驴钟、花钟和人体的生物钟。 师:那我们人体内的生物钟,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后,举手发言。 四、设计未来的钟表 展开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的设想用图画或文字表达出来。画到24页。 五、自我评价,畅谈收获 师:通过本章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师:请大家认真思考以下问题,完成课本P24页的自我评价:你搜集到了哪些钟表的资料,完成了哪些钟的实验研究,搜集到的资料,是否与同伴进行了交流、学习,大家对我设计的钟是如何评价的, 板书设计: 4、小小钟表设计师 我们发现: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 第 17 页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热能考察之旅 本单元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教材简析 单元。本单元共有三课《寻找热能》、《体积变化之谜》和 《冬暖夏凉的房子》。 1、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 的现象。 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到两一个物体,温度表示物体单元教学目标 冷热程度的,了解温度的单位,会用温度计。 3、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 理的重要性。 4、能归纳总结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1、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 化的现象。 单元重点 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到两一个物体,温度表示物体 冷热程度的,了解温度的单位,会用温度计。 能归纳总结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单元难点 3课时 课时安排 第 18 页 课 题 1、寻找热能 课 型 新授课 1、了解什么是热能。通过学习交流,知道热能与人类生活的 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 2、能运用表达与交流的方法把自己知道知识与同伴共享。 3、能把掌握的热能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重点 了解热能,以及热能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拓展思维,利用热能知识服务人类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铁丝、食谱卡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是来自外星系的小科学家友友。我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地球上的热能。你们能协助我考察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资料,认识热能。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热能知识或课前查到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习,使学生把自己获得的资料予以展示,给学生搭建学习平台,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我们的外星系朋友能顺利的完成地球上的热能考 第 19 页 察任务,首先,我们要根据这位客人的要求,帮助他选择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下面我们就来完成这个任务,看谁完成的最好,最合理。 2、根据友友的要求,帮助他安排住宿环境。 住宿条件:当地年平均气温15?左右,空气清新,污染小。 分组合作学习,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及世界不同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表,帮助友友选择出适合他生存的地理位置。 根据学生搜集资料,出示世界不同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表。 地点 年平均气温(?) 科威特 34 罗马尼亚 10-11 南极 ,25 撒哈拉沙漠 ,30 新西兰 12 中国海南三亚 25.5 中国黑龙江漠河 ,5.5 中国云南大理 15.5 3、根据提供的资料,帮助友友选择每天的热能食谱。 师:地球人可以从不同的食物里获得热能,来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那么,我们的朋友“友友“也和我们一样,需要从食物里获得热能来维持生活,他每天所需热能也和我们差不多。下面我们就根据他的需要为他设计一份热能合理的食谱,看那位同学能最先为友友设计好。 出示食物热能资料卡。 食物中的热能 第 20 页 食物 数量 热能(千焦) 米饭 1碗(135克) 约840 粥 1碗(135克) 约300 面 1碗(135克) 约1200 肥猪肉 100克 3414 瘦猪肉 100克 598 瘦牛肉 100克 444 虾米 100克 816 鲤鱼 100克 456 鸡蛋 1个 约300 鲜奶 250毫升 565 黄豆 100克 1502 白菜 100克 88 苹果 100克 218 西瓜 100克 142 茶 1杯 ,5 可乐 1听 460 提示:友友每天食物中的热能需要8000多千焦,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及提供的食物中的热能资料,自己动手设计食谱卡,等候进行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小组探究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动手实验,体会生活中热能的产生过程 师:我们已经帮助友友安排好了住宿和饮食,下面的主要任务就是我们要帮助他完成热能的考察任务。想一想,我们在 第 21 页 生活中怎样产生热能,请把你的方法与外星系小科学家交流一下,也可以通过演示的方法介绍,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分小组进行交流,由小组长进行记录,然后全班相互交流学习。 生1:反复折铁丝,可使它发热。 生2:将两只手互相搓一搓,产生热能。 生3:电炉通电后,可产生热。 „„ 师:我们和友友通过交流学习,他对我们如何利用热能很感兴趣,我们也学到了很多有关热能的知识,经过紧张的工作和学习,我们都觉得有点热了,怎么办呢,能运用热能的知识解决这个难题吗,现在我们就和友友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四、热能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通过交流,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热能,以及热能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怎样才能把学到的热能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教材第29页的内容“制作冰淇淋”。 指导学生看材料超市中需要的材料。 探究制作方法与步骤。 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进行探究、活动。可单独活动,也可几个同学结合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后小结 师:热能与我们的生活十分密切,只要我们留意生活,就能发现很多知识,让我们携起手来,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为人类造福吧~ 第 22 页 板书设计: 1、寻找热能 (1)安排住宿环境 (2)制定热能食谱 (3)动手实验,体会生活中热能的产生过程 教学后记: 课 题 2、体积变化之谜 课 型 新授课 1、会做热胀冷缩的试验。 教学目标 2、能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教学重点 会做热胀冷缩的试验。 教学难点 能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教学准备 冰箱、玻璃杯、水 教学方法 引导分析、归纳总结、动手制作 1课时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情景导入 第 23 页 师:友友在拿冰箱里的饮料时,发现水被冻成了冰,玻璃瓶也裂开了,这是为什么呢,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写出你的研究计划。 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实验:装一满杯水,不该盖子。把杯子放进冰箱,让水结冰。观察并会不会超过杯口。如果并超过杯口,说明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 得出结论:水遇冷结冰后,体积会变大。 二、深入探究 1、提问:其他物体也有这个性质吗,(把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准备工具和材料,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验证。 教师通过动画视频演示实验。 师: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能根据这些现象归纳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遇冷后体积一般都会变小,而水是一个特例。 2、提问:我们知道了物体遇冷时体积变化的规律。那么物体加热后,体积又会怎样变化, 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准备工具和材料,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验证。 教师通过动画视频演示实验。 师: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小结:物体一般都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 三、拓展活动 友友提出:在地球上,冷水重还是热水重, 第 24 页 引导学生猜想并设计试验,制定研究计划,准备工具和材料,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验证。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板书设计: 2、体积变化之谜 我们发现:物体遇冷后体积一般都会变小,而水是一个特例。 水遇冷结冰后,体积会变大。 教学后记: 课 题 3、冬暖夏凉的房子 课 型 新授课 1、会做热传导的试验。 2、直到热能在物体间传递的方向。 教学目标 3、能设计出冬暖夏凉的房子。 4、能以折线图的方式建立模型,表达热传递方向的规律。 1、会做热传导的试验。 教学重点 2、能设计出冬暖夏凉的房子。 教学难点 1、直到热能在物体间传递的方向。 第 25 页 2、能以折线图的方式建立模型,表达热传递方向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的好朋友——友友感觉房子里比较热,你们能不能给友友设计一所冬暖夏凉的房子呢, 二、观察与提问 师:房子里的气温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回答:房子朝哪个方向,建房自用的材料,房子外面的温度,空调和暖气安装在什么地方„„ 三、计划与组织 选择一个适合研究的问题,制定好研究计划,做好组织工作,准备好工具和材料,进行分组研究。 四、事实与证据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计划,进行试验。 边试验边记录,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整理好,填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五、分析与总结 1、用折线图来表示试验中记录的数据。 2、分析上面的记录表和折线图,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热总是从高温的物体传向低温的物体,而不会从低温的物体向高温的物体。 六、交流收获,设计冬暖夏凉的房子 1、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得到的资料。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所冬暖夏凉的房子,并把自己的设计画在一张大白纸上。 第 26 页 七、科学自助餐 自学40-41的内容,了解《散热与保温》和《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并交流学习心得。 八、课堂小结,试剑石 1、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夏天人们用棉袄来改住雪糕,雪糕却不融化, 2、把木勺、塑料勺、铁勺固定在盆子边上当做树,用硬纸剪3个小猴子图案,用黄油或凡士林把小猴子图案站在3棵“树”的同样高度,往盆子里倒热水。想一想,哪知小猴子会先掉下来,为什么, 板书设计: 3、冬暖夏凉的房子 分析上面的记录表和折线图,得出结论:热总是从高温的物体传向 低温的物体,而不会从低温的物体向高温的物体。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生命的旅程 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教材设计了《我从哪里 教材简析 来》、《我们在成长》和《生命的周期》三个主题活动。 1、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其复杂性、单元教学目标 多样性。 第 27 页 2、了解人生长的大致过程,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3、培养学生猜想和想象,重视实验和证据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科学 探究活动。 1、知道不同的生物生命过程不一样。 单元重点 2、了解人生长的大致过程,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1、培养学生猜想和想象,重视实验和证据的科学态度。 单元难点 2、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科学 探究活动。 3课时 课时安排 课 题 1、我从哪里来 课 型 新授课 1、初步了解“我从哪里来”,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 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感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 生命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1、学会如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了解孕育生命的过程。 教学重点 2、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体验,感悟亲情。 1、学会如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了解孕育生命的过程。 教学难点 2、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体验,感悟亲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第 28 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最近我们运用以前科学课中学到的方法,把《我从哪里来》作为一个科学课的课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写出了比较详实的调查报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我从哪里来》这个课题。 二、展示资料,感受生命来之不易 1、师:谁愿意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分享给大家, 2、学生展示资料,教师播放课件补充学生资料。(胎儿的形成、试管婴儿、双胞胎) 3、活动:给小宝宝安家 4、教师适时评价总结出科学的学习方法。 5、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研讨,你有什么想说的, 6、总结过渡: 师:同学们,老师很高兴,你们在研究“我从哪里来”这 个课题时,运用了这么多科学的学习方法,懂得了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珍爱自己、欣赏自己。不过在我们成长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父母,尤其是妈妈。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做一个体验游戏,(出示课件)“我做5分钟的妈妈”。 三、游戏体验,感受母亲的辛苦 1、教师:同学们的书包大约十几斤,和妈妈怀孕时增加的体重差不多,我们就把书包当作妈妈怀孕时的你,放在前面,一起跟老师来做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注意体会做动作时的感受,还要保护好你的宝宝~ 2、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做动作。(坐着吃饭、伸手够东西、低头看脚尖、抬腿上楼梯、弯腰捡东西、弯腰穿鞋系鞋带) 3、学生根据感受谈体会。 第 29 页 4、师:我们刚才仅仅做了5分钟的妈妈,就有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妈妈在孕育我们的这十个月中,有多少个5分钟,这十个月中,妈妈会呕吐、会经常感到疲劳,负担会随着你的长大一天天加重。但是妈妈毫无怨言,即使再辛苦,也是幸福的~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给妈妈听吧~那就大声地说出来吧~(播放课件音乐) 5、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 四、总结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我们要感激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同时我们更要珍爱我们的生命,就让我们把你最真挚的话语写在卡片上,把我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板书设计: 1、我从哪里来 精子 我从哪里来 受精卵 胚胎 婴儿 卵子 大约十个月 教学后记: 课 题 2、我们在成长 课 型 新授课 第 30 页 1、了解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 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各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2、会测量并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胸围等数据。(重点教教学目标 会学生测量)能坚持定期测量和积累数据,供以后分析比较这些数 据,掌握人体生长变化规律。能设计长期测量身体各种数据的表格。 3、通过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到观察身体的变化,认识到要关 注自己,使自己健康成长。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测量培养协作意识。 了解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教学重点 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各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通过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到观察身体的变化,认识到要关注自教学难点 己,使自己健康成长。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测量培养协作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直观演示、讲授、引导、师生互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今天老师就考考你的眼力。 1、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是谁的照片,出示幼儿、儿童、少 年、青年时期的某同学的照片。(猜猜他是谁)(每张照片上的年龄)。 A、现在能猜出来吗, B、为什么刚才你们猜不出来呢,(生:照片与本人不一 样、成长变化了等) 师:大家说的都很正确,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我们自己。 板书课题:《我们在生长》。 二、探索新知 第 31 页 出示图片人的成长过程。 师:我们是在不断成长变化的,谁能说一说从哪些现象你感觉到自己长大了, 生:衣服变小了、身体长高了、力气大了、跑的快了等有关的外观的变化,最后教师要引导到知识、技能、思维方面的变化。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要学的内容。 师:同学们说出了我们生长变化的一些现象,你们有没有好办法更准确的了解我们的生长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自由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 生:用测量记录的方法来了解自己的生长变化情况。 师:要想知道自己生长变化的精确情况,科学的方法是通过测量来比较。你们认为我们该如何测量呢, 学生自由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指导测量方法 小组讨论:如何对我们的身高,体重,手和脚还有胸围进行测量呢, 学生实际测量,了解自己生长变化的情况。 师:别忘了,把你们测量的结果记录在你们桌上的小卡片里,卡片的背面是记录你们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练习题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练习题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时的身高和体重的情况,大家看一看你在这两年当中到底长了多少, 学生实际测量提问:还可以通过测量哪些方面也能够了解我们的生长情况, 在学生测量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合作操作、合作思维意识。 四、小组交流活动 整理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释生长发育的规律;同时与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 设计活动: 第 32 页 A、画一画:《将来的我》 根据自己的猜想,画出将来自己的模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各自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例如:初中的我、成年的我、当上爷爷或奶奶的我、很老的我。 B、讨论;当我们成为老人时,是否还在成长与变化呢, 五、课堂小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板书设计: 2、我们在成长 教学后记: 课 题 3、生命的周期 课 型 新授课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通过活动、探究、教学目标 交流,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活动、分析、总结,来了解生物成长过程。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通过活动、探究、交流,教学重点 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33 页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活动、分析、总结,来了解生物成长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观察、讲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生物的成长过程吗,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名字叫——空当接龙。 组织活动:空当接龙 (1)教师出示活动规则。 (2)学生看完后,开始游戏(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游戏时间)。 师:通过游戏,你有什么发现, 全班进行集体交流。 二、模型与解释 师:人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回忆上一节学过的《我们在成长》。 师:各种动物、植物的一生与人的一生是一样的吗, 小组内进行比较,交流。 三、整理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解释 集体整理总结出蝴蝶一生经历的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卵。 师做小结并出示“生命周期”或“成长周期”,师给生做相关的解释。 师:那么,我们可以怎样来表示生物的生命周期呢, 第 34 页 小组内相互交流探究。 四、课外知识拓展——科学自助餐 动物宝宝与父母的外形。 五、做一做第54页的试剑石 学生集体交流汇报。 六、课堂小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板书设计: 3、生命的周期 蝴蝶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卵 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地球在“变脸” 本单元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 单元,本单元由四课组成,按“地球概况—地球表面在变化 教材简析 —地球表面为什么变化—地球表面变化造成的影响”进行设 计教学。 第 35 页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 大部分水域构成。 2、知道地球内部由炽热的岩浆。 单元教学目标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仪的主 要标识和功用。 4、会制作物理模型,能解释自己的研究成果。 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 单元重点 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用物理模型来解释自己的研究成果。 单元难点 4课时 课时安排 课 题 1、从“天圆地方”说起 课 型 新授课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 教学目标 2、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3、通过小组合作,能制造出简单的地球模型。 教学重点 认识地球形状及地球内部的构造。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能制造出简单的地球模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资料卡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教师讲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古时候,不同地区人们心目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第 36 页 出示课件: 师: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被称为“天圆地方说”。 (2)古人为什么会对地球形状有那样的认识,如果我们生活在古代会不会有同样的认识呢,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二、表达与交流 师: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地球的形状是人们通过那些事实与证据推测出来的, 出示教学课件: 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长期的观察,得出了结论:“大地是球形的。” 1519年,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经过长达3年艰苦的海上航行,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圆形的。 现在,宇航员从太空中拍摄回来的照片也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三、观察与提问 教师拿出地球仪,让学生观看: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出自己的家乡吗,说一说在地球仪上你还发现了什么,看到地球仪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内交换意见。 四、展示搜集资料 师:关于地球内部的有关资料还有哪些,请同学们勇敢地到黑板前展示。 第 37 页 课件出示资料卡: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几百万年,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科学家通过研究地震波和火山爆发等,间接地揭示了地球内部的奥秘。一般认为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17千米,但各处厚度不一,陆地厚度平均约35千米,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7千米。 下一层是地幔,平均厚度为2900千米左右。它是液态岩浆的发源地,但它的大部分是固体。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活动造成的。 地球中心部分为地核,半径3470千米左右,温度约3000摄氏度,最高可达5000摄氏度。地核又分为外层地核和内层地核,根据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定,外核可能是液态物质,内核可能是固态物质。 五、巧手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师:请大家根据地球内部结构的有关资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 课件出示制作提示: (1)这个模型要做多大,需要把实际大小的地球按多少的比例压缩, (2)我们需要那些工具和材料, (3)小组成员如何分工, 六、展示与评价 师:请各小组把自己小组制作的模型给同学们介绍介绍。 师:这个模型还可以怎样改进,请提出你的宝贵意见。 第 38 页 师生共同评出最棒地球模型。 七、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板书设计: 1、从“天圆地方”说起 一般认为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教学后记: 课 题 2、地球“大变脸” 课 型 新授课 1、知道地球表面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2、了解常见的矿产资源。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表面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知道地球表面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教师讲授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 39 页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知道地球的脸是指什么吗, 师:对,地球的脸是指地球的外貌,简称“地貌”。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经历了复杂的变化。 二、阅读与提问 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59页上的内容。 2、引导学生提问。 3、集体解答交流。 4、将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三、组内交流搜集资料 1、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地貌的资料。 2、小组长整理、汇报小组资料。 3、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进一步补充有关地貌的资料。 四、模型与解释 各小组进一步整理有关地貌的资料,并制作一个模型来给大家演示地貌的形成过程。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地貌。 五、展示与评价 师: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模型展示会”环节,请各小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制作的模型。 师:这个模型还可以怎样改进,请提出你的宝贵意见。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设计、制作给予肯定。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第 40 页 板书设计: 2、地球“大变脸” 教学后记: 课 题 3、地球“变脸”之谜 课 型 新授课 1、能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2、会运用模型解释地貌变化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 能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 能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多媒体课件、粘土、托盘、饮料瓶、小苏打、面粉、红墨水、 教学准备 水、勺子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讲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猜想与验证 课件出示地貌的变化。 师提问:是什么引起了地貌的变化, 学生猜想:火山爆发、地震、风„„ 第 41 页 二、计划与组织 1、引起地貌变化的原因很多,各小组先讨论交流后,选择一个开展研究。 2、各小组合作讨论,制定一份详细的研究计划,并做好明确分工。 3、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汇报各组的研究计划和分工。 5、对各组的研究计划和分工进行评价,集体提改进意见。 6、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63页的内容,并结合集体提出的改进意见,修改本组的计划。 三、模型与解释 1、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火山爆发模型。 (1)先准备好工具和材料。 (2)用粘土将饮料瓶埋起来,使它们像一座锥形火山。 (3)把小苏打、面粉、红墨水和水混合成浆状,倒进瓶子里;最后倒白醋。 2、探究活动。 环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地震活动最频繁,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板书设计: 3、地球“变脸”之谜 (1)猜想与验证 (2)计划与组织 (3)模型与解释 第 42 页 教学后记: 课 题 4、地球“变脸”带来的 课 型 新授课 1、知道地球表面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2、了解常见的矿产资源。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表面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知道地球表面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多媒体课件、铁架台、线、一罐饮料、彩笔、白纸条、透明胶 教学准备 带、剪刀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阅读引入新课 师:地貌在变化的过程中,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 生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请大家自主阅读课本第65页的内容。 二、表达与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来的资料。 第 43 页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66页的内容。 (1)了解天然气、石油、煤在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我国能源的分布情况。 3、拓展活动(一):鉴别本地的岩石。 师:大家了解周围的岩石吗,利用双休日你在家或学校附近搜集不同类型的岩石了,我们该如何像科学家那样对岩石的破碎程度、外观、硬度、条痕和遇酸反应等进行检测呢, 把学生搜集的岩石,通过从破碎程度、外观、条痕、硬度、遇酸醋反应几个方面去鉴定。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68页的内容。 5、拓展活动(二):地震的测量。 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试验。 (1)安装架子。 (2)在彩笔上捆上各重物。 (3)笔尖正好挨到纸条。 (4)晃动桌子,并慢慢拉动纸条。 6、自主学习科学自助餐。 (1)自学71页的内容。新课 标 第 网 (2)演示避震逃生活动。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板书设计: 4、地球“变脸”带来的 拓展活动(一):鉴别本地的岩石。 拓展活动(二):地震的测量。 第 44 页 教学后记: 第六单元:开心游乐场 本单元是五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是对学生“模型与解 释”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第五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对学教材简析 生进行“能将所得出的结论应用于实践,并验证其正确性” 的能力训练。 1、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 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2、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风力、水力、重力、弹单元教学目标 力、摩擦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大胆想象、爱提问的能力;关 注与科学有关的身边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单元重点 能将所得出的结论应用于实践,并验证其正确性。 单元难点 5课时 课时安排 第 45 页 课 题 1、走进游乐场 课 型 新授课 1、通过活动,认识生活中的几种力。 2、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力。 教学目标 3、教育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的探 究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重力、弹力、磨擦力等。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搜索出各种不同的力,并能用口语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法、游戏法、启发引导、总结归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提问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 课件展示游乐场热闹的场景和丰富有趣的游戏。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由发言。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种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游乐场》,看哪些同学能从游乐场中找出它们, 二、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游乐场场景。 2、指导学生看书搜索力(并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力组图) 3、设计表格把搜索结果填在表格里,比一比看谁搜索出的多。 第 46 页 序 号 活动项目 找到的力 1 射箭活动 弹力 2 滑冰 摩擦力 3 4 5 三、表达与交流 师:刚才我们从游乐场里搜索到许多的力,其实,生活中不仅仅这些,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火车在铁道上奔驰,成熟的果子从树上落下,这里面都有什么力,你还从其它科技书和电视以及网上等了解到相关的资料,请设计手抄报与同学交流。 学生自主搜索资料,小组合作设计手抄报,进行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板书设计: 1、走进游乐场 搜索生活中的力,填在下表里: 序 号 活动项目 找到的力 1 射箭活动 弹力 2 滑冰 摩擦力 3 4 5 第 47 页 教学后记: 课 题 2、蹦床里的学问 课 型 新授课 1、通过试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以及 它有什么特性。 教学目标 2、通过自己亲身实验,如玩蹦床、橡皮筋拉长,让学生了解 一定限度内,弹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重点 理解弹力的形成与特性。 教学难点 理解弹力的形成与特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交流、实验、猜想、验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蹦床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玩过蹦床吗,你知道蹦床里有哪些学问 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蹦床里的学问》。 二、探究新知 1、结合蹦床游戏,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第 48 页 师:玩蹦床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谁可以勇敢的站起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和疑问呢,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什么叫弹力,什么是弹性,并让学生大胆猜想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2、教师向学生讲解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3、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做的实验可以是拉弹簧秤,或者是橡皮筋)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如何判断弹力的大小。 4、分析交流 (1)小组之间先整理实验结果进行交流,结合以下问题: 你们的猜想正确吗,有什么新的发现, (2)全班进行交流。 师生小结新的发现: 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三、制作“小小火箭发射塔” 1、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弹力知识,自制一个“小小火箭发射塔”。 制作过程中,可以结合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并及时纠正: 如果我们把弹簧或者橡皮筋无限拉长,会把火箭射出无限远吗, 我们前面做出的结论正确吗,有没有需要修正的,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交流新发现。 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3、了解生活中弹力的应用。 (1)根据学生课前的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弹力的例子, (2)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补充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 49 页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板书设计: 2、蹦床里的学问 我们发现: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教学后记: 课 题 3、滑梯里的奥秘 课 型 新授课 1、了解一些浅显力学知识—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有关,与它们之间的压力有关。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分析、综合能力;在实 验中发现其规律的思维能力。 3、启发学生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能过交流玩滑滑梯的感受,说出自已对滑梯里的科学道理的教学重点 理解、疑惑和猜想。 能过交流玩滑滑梯的感受,说出自已对滑梯里的科学道理的教学难点 理解、疑惑和猜想。 第 50 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木板、毛巾、白布、测力计、秒表等。 教学方法 实验法,实践活动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滑梯吗,你有什么感受,(你能具体说说有多刺激吗,) 师:小熊欢欢也很喜欢玩滑梯,让我们来看看它玩得怎么样,好吗, 课件展示:小熊从平矮的滑梯滑下,说:真没劲~小熊从高高的滑梯滑下,栽了一个跟头,说:太危险了~ 师:小熊的感受为什么会跟我们的感受不一样呢, 学生发表观点。 师小结:看来,滑梯中有着很多的科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滑梯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引导观察,进行猜想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个小朋友滑“滑梯”的情景。(课件展示) 师:为什么有的人滑得快,有的人滑慢, 学生大胆猜测一下。 师:什么是摩擦力呢, 师讲解:我们在滑滑梯时,滑梯就给了我们一个摩擦力。 2、猜一猜滑梯怎样才能滑的更快, 师:那你们来猜一猜,怎么样才能滑得更快呢, 第 51 页 学生个别发言。 师追问:你认为会有什么情况,你猜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板书:重量、表面的光滑度、坡度。 三、动手实验,自主探索 1、介绍对比实验法。 师:如果要比较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有何不同,可以用什么实验方法呢,。 2、认识实验器材。 师:老师提供给大家一些实验器材,你们看,这是什么, 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不认识的老师介绍。 3、讨论实验方法。 (1)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怎么利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 (2)哪一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实验方案, 4、进行自主探索。 (1)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用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吧~并把实验的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上。这张表上还有一些小小的建议,请同学们自己看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学生合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综合分析,形成结论 1、交流。 下面请各小组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展示课件。(课件展示:三个结论的动画) 第 52 页 2、小结: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发现物体越重,摩擦力就越大。(教师板书结论) 3、汇报新发现。 师:你们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物体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它们之间的压力有关。 师:看来关于力学的知识还有很多啊~希望同学们今后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第二课时 一、知识运用,拓展延伸 师:摩擦力无处不在,既可恨,又可爱。需要时,人们设法增大它,不需要时,人们就设法减小它。 课件演示:增大摩擦力的例子和减小摩擦力的例子。 师生小结:滑梯设计得科学合理,小熊才能玩得开心~看来,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学到很多知识,还能利用科学来为我们服务。 1、谈一谈: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应用了滑梯的科学,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课件随机展示:激流勇进、滑雪、滑旱冰、滑板、高空飞车、冲浪快艇、过山车等场景。 二、创造设计,激发思维 师:看了这么多好玩的项目,现在,老师请同学们也来做一回设计师。 课件展示: 请你来做设计师: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你认为 第 53 页 最理想的滑梯或其他玩具。(播放音乐) 集体展示学生的作品。 学生相互点评,教师肯定指导。 三、总结谈话,鼓励进取 师:本节课同学们不仅发现了滑梯的科学,还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不少生活中的问题。老师相信只要用心,同学们都能成为伟大的设计师和科学家~ 板书设计: 3、滑梯里的奥秘 猜想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 重量、表面的光滑度、坡度。 通过验证,我们发现: 物体越重,摩擦力就越大。 教学后记: 课 题 4、我们的游乐器材 课 型 新授课 第 54 页 1、让学生能自制游乐器材,并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2、让学生述说自己的设计思路,演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培养 教学目标 说话能力与演示能力。 3、认识重力、弹力与摩擦力等几种力。 4、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培养自信。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勇于表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勇于表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讲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跷跷板、滑梯、蹦蹦床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玩过后的感受。师:你还玩过什么器材,愿意自己制作游乐器材吗, 二、学习新知 1、欣赏借鉴教材第86—87页的三种游乐器材展示,小组 交流体会。 2、你有更好的点子吗,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形成文字,力求详细实用。 3、小组合作完成自己的游乐器材。 4、展示交流。 师:大家的游乐器材都做好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展示展示。 第 55 页 (1)小组汇报:1人讲解,1人演示。 (2)特邀评委讲评。 (3)教师总结,并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4)小组同学记录各方意见,课下讨论改进方法。 三、自主提升 1、认识五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磁场力。 2、关于这五种力你还知道什么知识,你还知道什么力, 四、自我总结 师:本次活动结束了,你的表现怎么样呢, 1、自己填写第90页的表格。 2、小组讨论填写左边的“小组评价”。 五、课外拓展 1、讨论:运动员在上单杠前,要在手里涂些镁粉,这是为什么呢, 2、找找图中出现的力。(课本第90页) 板书设计: 4、我们的游乐器材 认识五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磁场力。 教学后记: 第 56 页 第七单元: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本单元为“探究的探究”单元,本单元的二级目标是“通 过分析科学家们建立学说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如何更好地分教材简析 析事实与证据,并得出结论。”包括教学内容《光合作用是 怎样发现的》和探究内容《我也能当科学家》两部分。 1、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2、学习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4、通过猜想、探究、交流,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求知 精神。 1、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们锲 而不舍的探究精神。 单元重点 2、通过猜想、探究、交流,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分析科学家们建立学说的过程和方法,学习如 何更好地分析事实与证据,并得出结论。 单元难点 2、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求知 精神。 2课时 课时安排 课 题 1、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 课 型 新授课 第 57 页 1、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教学目标 2、学习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 教学重点 探究精神。 通过分析科学家们建立学说的过程和方法,学习如何更好地 教学难点 分析事实与证据,并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法、分析法、讨论交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被发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研究这个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阅读第92,93页前两自然段内容,然 后分组讨论。 2、小组汇报交流情况。 3、得出结论: (1)海尔蒙特实验证明:水分是植物体建造自身的原料。 (2)接着,英国化学家约瑟夫.里斯特利设计并做了这样的实验。 实验后得出结论: 第 58 页 植物有时能把坏空气变好,有时也会把好空气变坏。 (3)到1779年夏天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做了500多次实验进一步得出结论。 分组实验后得出结论: 只有绿叶和绿枝才能真正把空气由坏变好。 (4)又经过瑞士牧师谢尼伯德国科学家末里斯萨克斯等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不懈的努力。 终于了光合作用的秘密: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的绿叶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产生了氧气。即:水,二氧化碳,>碳水化合物,氧气 三、巩固练习 1、按照“土壤汁”的说法,植物生长的需要的物质全部来自于土壤。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海尔蒙特用实验证明,柳树长大需要的物质来自雨水,他的结论正确吗, 3、普里斯特利设计的实验想证明什么,他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豪斯的实验证实了阳光对植物的作用,他的依据是什么, 5、谢尼伯的贡献是什么, 6、为什么说光合作用是生生不息的原动力,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些科学家们对科学研究的执着与懈而不舍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第 59 页 师:其实,在你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科学家的潜质,期 待着你能成为下一个科学家~ 板书设计: 1、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 光合作用的秘密: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的绿叶利用 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产生了氧气。 即:水,二氧化碳,>碳水化合物,氧气 教学后记: 课 题 2、我也能当科学家 课 型 新授课 1、通过猜想、探究、交流,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教学目标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求知精神。 通过猜想、探究、交流,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教学重点 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求知精神。 第 60 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玻璃瓶、小鱼、水草、软木塞、自制表格、图片。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小组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 模型与解释 1、出示图片,设疑导入。 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密封的透明玻璃瓶子,瓶子里养着两条小鱼和一些水草,一年多过去了,小鱼还活的很好,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解释一下吗, 2、引导学生猜想、表达与交流。 3、合作探究。 (1)分组做实验。 指导学生用已有材料动手做做看,通过观察、思考,让学生证实自己上述的猜想是否正确。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探究的结果,并引导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评议。 4、教师小结。 二、 回顾与反思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你有没有得出什么让自己满意的结论,能进行分析吗,还可以将其写下来或画出来。 2、发放自制的表格,引导学生按要求填写“我的科学经历”。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第 61 页 4、小组内交流,班内集体交流。 三、自我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你 觉得自己能当上科学家吗,你还需要哪些努力, 板书设计: 2、我也能当科学家 (1)模型与解释 (2)回顾与反思 (3)自我总结 教学后记: 第 62 页
本文档为【大象版 五年级上册 科学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49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4KB
软件:Word
页数:55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17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