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新潮》小说的女性形象

论《新潮》小说的女性形象

举报
开通vip

论《新潮》小说的女性形象论《新潮》小说的女性形象 论《新潮》小说的女性形象 第22卷第6期 2007年6月 乐山师范学院 JournalofLeshanTeache~CoHege Vo1.22.No.6 Jun.2007 论《新潮》小说的女性形象 文珍 (琼州大学中文系,海南琼州572200) 摘要:《新潮》载原创小说二十六篇,其中一大部分作品以女性为叙述对象.这些女性形象不仅有顺从传统的,还有觉 醒,反抗的.而不论是前者或后者,都烙上新文化运动的印迹,成了妇女解放的宣讲者.小说技术虽不成熟,但也应珍视尝试 者的努力...

论《新潮》小说的女性形象
论《新潮》小说的女性形象 论《新潮》小说的女性形象 第22卷第6期 2007年6月 乐山师范学院 JournalofLeshanTeache~CoHege Vo1.22.No.6 Jun.2007 论《新潮》小说的女性形象 文珍 (琼州大学中文系,海南琼州572200) 摘要:《新潮》载原创小说二十六篇,其中一大部分作品以女性为叙述对象.这些女性形象不仅有顺从传统的,还有觉 醒,反抗的.而不论是前者或后者,都烙上新文化运动的印迹,成了妇女解放的宣讲者.小说技术虽不成熟,但也应珍视尝试 者的努力. 关键词:《新潮)),J,说;女性形象;妇女解放;宣讲者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66(2007)06-0013—05 《新潮》【1]杂志是北京大学第一个学生社团——"新 潮社"创办的期刊.它于1919年1月1日正式创刊,到 1922年12月悄然收刊,一共出版了12期.青年学生试 图通过《新潮》期刊的传播,向社会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自己的言论,宣 传自己的主张,从而影响文化学术,世道人心.据笔者统 计,《新潮》载二十六篇原创小说?.而以女性为主要叙述 对象的作品就多达11篇,有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 人?》,鲁迅的《明天》,俞平伯的《狗和褒章》等等.其他出 现女性形象涉及女性问题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如罗家伦 《是爱情还是痛苦》等作品.现试对《新潮》小说中的女性 形象进行解读和探讨. 一 ,《新潮》小说的女性类型 《新潮》小说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女子.简单概括, 大致有两类: (一)铁屋子里传统的女性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妇女就被囚禁在牢笼式 的铁屋子里,在失去独立地位的同时慢慢沦丧独立的人 格,甚至是人格异化.在《新潮》小说中,可以读到这些传 统的被食,自食,甚至是食人的妇女形象. 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真实展现了一个经历类 似祥林嫂的农村妇女的不幸一生.小说一开始就交代那 个年代里实在是太平常不过的事:女子"他女生在农家, 没有享'呼婢唤女"傅粉施朱'的福气,也没有享受'三 从四德"自由平等'的教训",父母想"因为他早晚总是 别人家的人,多留一年,便多破费一年的衣食零用.倒不 如早早地把他嫁了,免得白掷了心思财力,替人家长财 产",于是乎,"到了十五岁,他父母便把他嫁了".父母已 不把他当人看,更别提在夫家!"他夫家呢,……如今把 他娶了.即不能省一个帮佣,也得少养半条牛!"."嫁了 不上一年,就生了个孩子."不幸的是,"不到半岁,就死 了".此来更遭公婆嫉恨,而丈夫嗜赌如命,不仅当掉他 陪嫁的青衣大袄,还无理地经常让他吃巴掌!因不堪虐 待之苦,伊逃出夫家,只身来到城中做女佣为生,开始其 新的生活.可惜好景不长,夫家很快寻上门来,并最终在 其夫死后强行将他索要了回去,并把伊卖了廿千钱"充 伊丈夫的殓费".对此惨剧,"他的父亲,公公,婆婆,都以 为这个办法是应当的,他们想得个成例:不种了田,便卖 耕牛.他是一条牛——没有自己的主见.如今用不着了, 便该卖掉他". 像农妇这样被社会无情吞噬的人物形象在《新潮》 小说里俯拾即是,又如鲁迅《明天》中的单四嫂子,"他自 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绵纱来, 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顺从驯服的家庭妇 收稿日期:2006-04-19 作者简介:文珍(1974-),女(黎族),海南三亚人,琼州大学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民族 文学研究. 13 女——单四嫂子愚昧,无知,儿子生病了,她"心里计算: 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 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单四嫂子严 守"三从"之规,但备受愚弄和凌辱,终于死了作为唯一 希望的儿子,没有了明天. 被婆家卖掉的他和死了丈夫儿子的单四嫂子已悲 惨得令人唏嘘不已,再读杨振声《贞女》,俞平伯《狗和褒 章》两篇小说.新娘阿娇,张二姑姑的故事更让人哽噎至 无以言对. 张阿娇——"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在晚秋出嫁 了,但定亲后几个月,男的就死了,新娘嫁的只是一个 "木头牌位".这就是"贞女"——女子未嫁而夫死,至其 夫家守节者.张阿娇在暮春时节,沐和风赏春花,见麻雀 松鼠双入对,春心萌发,便无奈而绝望地吊死了!同是 望门守贞的女子,《狗和褒章》中的张二姑姑选择了不同 于张阿娇的道路.张二姑姑"望门守贞,方只二十多岁", 现已"五十多岁的她,牙齿掉多了嘴瘪了,白发挽个椎髻 儿",她的伴侣就是一条小哈叭狗.为了贞操节烈,张二 姑姑还活着.贞操节烈"在前清时代还有块牌坊",现就 是"黄白的绶,银质的褒章"一块,可她还"天天盼着", "都快想疯了!".临死时,她紧握褒章.于此,作家十分 形象地刻画了一个自食的人物形象.张二姑姑虽然还活 着,但活着却毫无意义,因为那躯壳早已没有了灵魂. 封建社会女性的自我存在,自我价值完全以男 性——父权家族的义务和权益为惟一评判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女性的 人格不仅无法正常化,还会异化.女性人格的异化在《新 潮》小说里表现为:一一是顺从驯服的妇女如单四嫂子等 等;另一是维护封建礼教的妇女如张二姑姑,或是运用 曾经戕害自己的伦理道德再去残害儿媳的婆婆们如《这 也是一个人?》中的婆婆,相比之下,《怪我不是》里阿大 的娘就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老妇指天画地说他的儿媳们种种不好,却说不 出什么道理来."老妇在新妇入门三天时,就同他吵起 来.过了一月,他的威严愈不可当,并以死相逼让儿子休 妻.阿大与妻子l临别时,"相抱而哭.哀痛非常!同里的 邻人,也为他们洒点伤心眼泪.老妇的态度却出现许多 喜色.""过了一年,老妇又为阿大娶个媳妇",但"平日吵 闹的程度比从前还更甚了.""后来阿大生了儿子的时 候,老妇的残忍更是令人不堪闻了.""老妇亦照旧买点 东西.却是搁到,二日后,才取出来.时当盛暑,已臭得 不可鼻闻.阿大的妻子,亦不敢不吃.""产后五日,老妇 忽然跑到阿大房内,向他的媳妇说:'你以为生了孩子, 就可以装懒不起来做事.'说罢用双手尽力去拉."可怜 的媳妇倒下床来,亦几乎压死在怀内吃乳的小孩.有一 天,"老妇将自己的面孔打破,要去打官司,告子媳.阿大 的妻子带着满身伤痕,忍点痛苦,下床跪在老妇面前说: "我的娘呀!怪我不是就完了!"…… 读毕小说,笔者想起汉代长诗《孔雀东南飞》里焦仲 14 卿的母亲,想起1943年令张爱玲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代 名女的"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一《金锁 记》中的曹七巧.这些人物形象何其相似!她们似乎都在 张着血盆大口,在吃人,当然这不是她们的本性.她们也 先是被吃,然后再塑出吃人的品性来.她们由封建宗法 的异端变成了宗法的执行者.她们不仅忠实地继承了封 建伦理传统,甚至还变本加厉. (二)自然中觉醒,反抗的女性 当然,《新潮》小说里的妇女形象不只是传统类型的 这一种,还有许多跃动着个体独立意识的"她们".如罗 家伦笔下的"吴素瑛","眼波盈盈,于妩媚中现出一种庄 严流丽的态度."且"他所说的,多半是先得我心的话. "吴素瑛"这样一位女界中少见的有学识的人物让"我" "起了无限的爱慕心".同时,"吴素瑛"也毫无掩饰对"程 叔平"爱意的流露与大胆表达,留学临别时,"他紧紧握 着我的手".而"程叔平"新婚的妻子却是地道的传统妇 女,"程叔平"以为"爱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尊重他的人 格;"遇事"总叫他自己做主",对此他不得其解,"以为我 待他更生分了,反暗地背着我哭."还说"女子总是靠丈 夫的".相比之下,更凸显"吴索瑛"这一女子人格独立意 识强烈的闪现. 她们在自然中觉醒,这样的觉醒更多的是灵性尚未 泯灭时或说是作为自然人求生的一种本能.如叶绍钧在 《春游》描绘的女子那样:她在春游前,自己的快乐与不 快乐都因丈夫而起,可以说是没有灵魂的存在.当然她 也有个人的期待,她期待"难得的事"——便是依着她的 丈夫出游.在春游时,"她只觉得眼前景物,自然,活泼, 高洁;自己早和这自然活泼,高洁融和了.她那感想,深 印脑筋,容貌上便显出一种快乐强毅的神采——从前不 曾有的."那女子内心产生的快乐之感虽是莫名无言的, 但毕竟是作为一个自然人的自然感受,此时沉睡的灵魂 被唤醒了.朱自清在《叶圣陶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说: "《春游》(《隔膜》中)里已透露出一些反抗的消息"科.这 里说的反抗与我们理解的力量型的抗挣,挣扎,挣脱可 能有些差距,但作品里个性自由意识的觉醒从某种层面 上可以说是反抗的开始吧! 而这样的反抗消息在叶绍钧他的"《两封回信》里说 得更是明白"翻."伊"的两封回信,一是给涵青的:"你情 愿爱护我,珍惜我,永永不改,直到有生命的最后一刻, 可是我不是笼子里的画眉,花盆里的蕙兰.你见解错 了!"另一是给"他"的:"你见解错了!你看我做超人,我 白知并不是超人,而且谁都不是超人.我只是和一切人 类平等的一个'人'罢了.你要求超人容留你的灵魂,我 既不是超人,那能容留你的灵魂?"涵青和"他"不仅仅是 普通的男人个体,还代表了男人的某个群体,他们的信 代表了男子对女子的普遍认识或说是共识,尤其是涵青 的信更道H{绝大多数男子的想法——他tr'~-贯采取俯 视的态度去看待妇女.叶绍钧在《女子人格问题》(《新 潮》1卷2号)中曾有反对意见:"最文明的所谓'文明结 婚',这时男的道,'吾愿保护我妻子',女的道'吾愿敬事 我夫'.'保护'两字,原是成人对稚子,强的对弱的,一种 侵夺主权的名词.女子的主权为什么要给男子侵夺?女 子又为什么有这天赋敬事男子的义务?".而其笔下的 "伊"正是这种反对意见的宣扬者.女子不是"笼子里的 画眉,花盆里的蕙兰",也不是"超人";她"只是和一切 人类平等的一个'人"'.女子的回信不仅仅是拒绝,甚 至还是一种反抗,有意识的反抗!伊们开始在争取个人 的主权! 应该说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不是没有人起来反抗 压制,禁锢妇女的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在署名KS的小 说《砍柴的女儿》里,就有这样一位至死也决不屈从礼教 的勇敢女子. 故事是在一个十七八岁的砍柴女儿和"长着一副丑 面孔,像死鱼肉颜色一般的白"的"一个极瘦的老妇人" 的几次对话中展开的:"你十八岁了,年纪到啦.该去嫁 一 个不相识的男子啦.你不认得我.我的名字叫礼教,你 如果把灵魂给我,我就使你嫁一个好女婿,平平安安的 过日子去.不然我就使你终日受饿!""不!我不能嫁个 不相识的男子!我不能给你灵魂!"……"给我灵魂,我还 可以使你嫁了之后,生好几个孝顺儿子.不然我就使你 名声坏了!"不!""饿不怕,名声不好更不怕!反正我不 能嫁一个不相识的男子,更不能给你我的灵魂!"…… "嫁一个不相识的男子罢!给我灵魂罢!不,我就使你 死!""死也不怕!"……"给我灵魂,火就灭啦!"礼教喊 的时候,熊熊的光焰已经把砍柴的女儿的衣服烧着了. 熊熊的光焰吞噬了砍柴的女儿,多么黑暗的社会! 虽然她最终被恶之火给烧了,但砍柴的女儿坚决不屈的 反抗形象犹如在黑暗中划亮的一根火柴,大有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姿势!远远胜过烧了她的熊熊的光焰! 二,女性形象的时代言说 《新潮》杂志的创刊发行与师长们的《新青年》同声 相应,同气相求,互成犄角之势.叶绍钧,顾诚吾等人在 《新潮》发表诸如《女子人格问题》此类的杂文延续了《新 青年》倡导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大讨论,成为杂志以及五 四运动的一个亮点,而《新潮》作家的小说创作更使妇女 解放运动呈现强势的推进之风! 首先,对传统妇女生存状态的否定并猛烈批判封建 社会的不合理. 《左传?昭公七年》日:"天有十日,人分十等.下所以 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七,七 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这套森 严的等级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可以说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文化是 男权文化,也是奴隶文化.而女子是被摒弃于社会之外 的,妇女只是生活的依附者与工具!她们可以随意被处 置.叶绍钧《这也是一个人?》叙述了一个无名无姓的农 妇不幸的一生,就真实展现了男为尊的强权话语下传统 妇女的生存状态.小说描述虽平淡,却给人极大的震撼. 夺人眼球的字眼即m现在第一句的结尾—一"简直是狠 简单的一个动物","动物"二字就昭示了这农妇即将悲 惨的一生.因为是动物不是人,所以就只能永远地让人 发配,主宰自己的命运!父母为省钱,在农妇还是小孩时 就把她嫁掉.在以"传宗接代"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生育文 化氛围里,"丈夫在家中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 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 了",所以"嫁了不上一年,就生了个孩子".最终在其夫 死后被公婆当作一头牛卖了廿千钱.叶绍钧《这也是一 个人?》"是五四小说中第一篇提出被压迫被剥削的妇女 问题的作品"[41.之后俞平伯,鲁迅和杨振声等人在《花 匠》《明天》《贞女》《怪我不是》等小说中涉及了妇女问题 的诸多方面. 罗家伦在《什么是文学?——文学界说》(《新潮》1 卷2号)提到:"文学不但是表现人生的,并且是批评人 生的."《新潮》作家在刻画传统的妇女形象时,表现出来 的就不仅是一种对传统妇女生存状态的否定态度,还在 叙述中将矛头指向封建社会违背理性,缺乏人性的一 面,并进行猛烈的攻击与批判. 农妇没有地位毫无尊严!这些都缘于不合理的社 会.封建宗法社会是一个密闭让人窒息的牢笼,而封建 伦理道德是一具沉重扭曲人性的枷锁.顺从驯服的单四 嫂子实在令人同情,可她周围的人们却在其无助时不但 不与温暖的援助,还表现十分的无情与贪婪!作品将对 妇女剖析之笔还转向国民麻木,冷酷无情的劣根性的批 判.《贞女》里的张阿娇,初嫁不久即自缢房中,时值春光 烂漫.她以死无言控诉了强加于妇女头上"贞孝节烈"的 观念.相比之下,张二姑姑的死更能让"贞操观"这样强 权霸权的男性话语之罪恶行径曝于阳光下.她临死时, 手中还紧握褒章——她"天天盼着","都快想疯了"的褒 章.死似乎是光荣的!这种用法律形式去褒扬,奖励妇女 守节的贞操观念,已经完全天理化,宗教化,成为彻底剥 夺妇女的人身权利和精神自由的丧天害理的杀人工具. 当然,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不只是在悲剧中进行,它 无处不在.任钒《新婚前后七日记》中"和爱美丽聪明"的 新娘她觉得"凡是女子,总有点苦的."是什么样的苦楚 呢?作品提到:"只是我住在这里,终有点不自然.就如现 在,睡觉也不能自在.想后来,老怕不能都如意."女子的 苦似乎只是"白天又不能睡"的苦,真不值一提.但新娘 又说"我并不是怨你,你是我知道的."这才让读者恍然 大悟.人没带来压力,那就是周闱的环境,是谁规定新娘 不得白天睡觉,那就是新人身处的由种种礼仪礼节嗣拢 起来的社会环境.这样的环境令人窒息!这样的批判虽 没能摇山撼海,但一样给读者带来作家对传统妇女生存 状态的强烈否定的效果! 其次,《新潮》小说刻画了不同的妇女形象,并赋予 15 她们人格独立等诸种时代的进步观念,使其成为妇女解 放运动的宣阱人 (一)恢复女子人格 就妇女悲惨的处境,陈独秀曾大声责问:"难道女子 就不是人?应该受男子压迫吗?"阿当然陈独秀责问中的 "男子"一词不只限于男性本身,还指霸主姿态的男权社 会以及它的代言人,比如旧家庭中的恶婆婆象阿大的 娘.顾诚吾就恶婆婆问题在《对于旧家庭的感想》(续)一 文中谈到:"但一件事情,每互为因果:这方面既有权不 认他人的人格,所以那方面只得拿自己的人格丢了.那 方面既肯拿自己的人格丢了,所以这方面更加可以不认 识他人的人格.只看做媳妇的,无论怎样受婆婆的虐待, 到了他自己婆婆,也要用老法子去虐待媳妇.这就因为 他们始终认明媳妇是不必维持他自己的人格的,婆婆是 可以破坏媳妇的人格的."(《新潮》2卷4号) 1915年9月,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发言:"破坏君 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 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 也."并认为"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 自由之人格之谓也."【6】在此,陈独秀不仅把妇女解放同 政治,宗教,经济解放一起列为社会变革的四大内容之 一 ,而且确立了妇女解放的首要标志就是恢复其独立的 人格.《新潮》二卷一号载罗家伦的杂文《妇女解放》也发 表了同样的见解:"什么叫做'妇女解放'?就是因为世界 上可怜的妇女,受了历史上社会种种的束缚,变成了男 子的附属品——-奴隶——现在要打开这种束缚,使他们 从'附属品'的地位变成'人'的地位;使他们做人,做他 们自己的人." 进步的时代观念也时常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来 传达.如任锈《新婚前后七日记》关于新娘的思想,性格 并无太多的描述,但就在只言片语中可以感受新娘十分 渴望"将来的独立生活".张厚载在其杂文《独立生活》 (《新潮》1卷4号)中提到:"'自由'和'独立'是相辅而行 的,是一椿事情的两方面.不能独立,自然没得自由,要 是生活都不能独立,那自然更不能获得自由了."某君的 新娘渴望"将来的独立生活"的意愿还有其潜台词—— 渴望"自由"!所以某君对新娘"起初单是说不出的爱他, 后来不由不敬他."而《两封回信》里始终不曾露面的 "伊"在大声道:她"只是和一切人类平等的一个'人"'! 这口号一语道出了于封建伦理道德重压下妇女的心声, 这心音铿锵有力,落地有声!与其说它是伊一个人的,不 如说是伊们一群人的呼吁来得准确一些.比起某君的新 娘,"伊"诸如此类的话更明确了女子争取独立人格的决 心.同时"男子也应知道,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是贬损 自己的人格."所以"程叔平"以为"爱他第一件事,就是 尊重他的人格;"所以凡遇事"总叫他自己做主". (二)打破贞节观念 传统贞操观念旨在保持私有财产继承人血统的纯 16 洁性,但它随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加深不 断得到强化,成为封建礼教压在妇女身上的沉重枷 锁,使无数妇女受尽了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 在晚清,以康有为,谭嗣同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就强 迫妇女守节的伦理道德进行愤怒的谴责,"以人权平等 之义,则不当为男子苦守;以公众孽生之义,则不当以独 人害公;以人道乐利之谊,则不当令女子怨苦."所以,妇 女守节"万不可行".【7I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妇女解放问 题的讨论趋向深入,可北洋政府却公布《修正褒扬条例》 大力提倡妇女自杀殉夫以守贞操,与此同时,报刊上也 相继大量报道褒扬烈女,烈妇,贞女,贞妇的事例.针对 时人对节妇烈女的奇谈怪论,胡适即发表《贞操问题》一 文尖锐地将其斥责为"全无心肝的贞操论".嘲鲁迅在《我 ,……而节烈却只 之节烈观》中说:"道德这事,必须普遍 对着女子,与男子不相干,所以节烈决不能认为是道德, 当作法式."叫.乍为新文化宣传重地的《新潮》也有相似的 言论,俞平伯《我的道德观》(《新潮》1卷5号)认为:"古 代道德根本不适应现今,而一般之所谓道德,比他本来 面目更坏,更不近清理."如"女子的贞操,在古时遵守已 极严了;但夫死无子,还许再嫁.""后来社会情状渐变, 这一件事反变本加厉,认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岂不 是有点奇怪." 同时,作家通过叙述张二姑姑们的故事来讨伐贞节 观念.他们笔下人物形象的故事是那个时代是人们见惯 不怪的事实,也就因是太平常不过,所以更能感受贞操 观念的贻害不浅,小说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两性不平等 的伦理道德的谴责和鞭笞.而人物的语言也成了掷地有 声的檄文,如"砍柴的女儿"对"礼教"老妇的回答:"饿不 怕,名声不好更不怕!反正我不能嫁一个不相识的男子, 更不能给你我的灵魂!"这是对"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 大"观点的彻底颠覆!应该打破封建的贞节观念! (三)提倡经济独立 陈独秀在分析妇女问题的成因时指出:"妇女问题 虽多,总而言之,不过是经济不独立.因经济不独立,遂 生出人格的不独立,因而生出无数痛苦的事情."IiO]对 此,《新潮》载叶绍钧的《女子人格问题》,罗家伦的《妇女 解放》等杂文都有涉及,他们还企图在小说创作中去探 讨,表达妇女要独立就先要经济独立的这一根本观念. 俞平伯《炉景》写一位"大人家的小姐"听说丈夫又 要娶,担忧"新人来了,还有我吗?"而"时断时续的呜咽 不住",且手巾都湿透了.丈夫安慰劝解到:"咱们这样人 家那会连这点名分都没有.你放心!"但并无多大用处. 女子似乎担忧丈夫喜新厌旧,似乎是用心爱丈夫的.丈 夫走后,"她一个人呆坐出神,用手抹抹眼角". 但看见上礼拜问丈夫要的汇业银行的"支票簿子在 床沿上,"便"拿在手里尽翻来翻去,轮着指头算数目.随 后按铃叫仆人套车,脸上微微露一点笑容."悬念式的叙 述在小说结尾才揭晓谜底,才告知读者女子问题的症结 所在——钱——经济. 除上所述,小说中的妇女形象还渗透着《新潮》杂志 关于妇女解放运动其他方面的观念,诸如提倡婚娴自 由,男女平等教育等. 三,结语 阅读《新潮》小说,读者可以随意地从社会里找到其 中妇女形象的原型,但也发现她们性格的大众化,一般 化.这些女性形象成了速写簿上的画,虽有线条有模样 但棱角不及精雕细琢的工笔分明可辩.鲁迅就曾说《新 潮》小说"技术是幼稚的,往往留存着旧小说的写法和语 调;而且平铺直叙,一泻无余;或者过于巧合,在一刹时 中,在一个人上,会聚了一切难堪的不幸."l11J这评价十 分中肯. 《新潮》小说艺术上的这一缺憾并不难理解.首先与 作者的创作思想不无关系,如罗家伦曾说"文学是人生 的表现同批评.……文学的第一要义是要唤起人类的同 情".后来杨振声在1928年12月12日清华大学校刊增 刊之一《文学》第1期中感言到:"文学家能改变人性,能 补天公的缺憾,就今日的中国说,文学家应当提高民族 的情感,思想,生活,使她日即于光明".旧虽然过分夸大 文学的功用,但于此言中能意料作家创作的轨迹,作家 创作首先注重文学的本体,文学的实用.换言之,《新潮》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从某种层面上就成了妇女解放运动 的代言人. 其次,它和现代小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茅盾 说:"民国六年(1917年),《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文学革 命》的时候,还没有'新文学'的创作小说出现.民国七年 (1918年),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新青年》上出现的时 候,也还没有第二个同样惹人注意的作家,更其找不出 同样成功的第二篇创作小说.民国八年(1919年),《新 潮》杂志发刊以后,小说创作的'尝试者'渐渐多了,然而 也不过汪敬熙等三人,也没有说得上成功的作品;然而 '创作'的空气是渐渐浓厚了.……"从这段概述中可 以知道《新潮》小说是现代小说发展道路上的摸索者,拓 荒者,那么在尝试的过程里就无法避免幼稚与粗糙.但 不能因此否认《新潮》尝试者的努力,他们"蹒跚学步的 足迹也应该珍视,也要给予一席地位"?.如《怪我不是》 仅千余字,却淋漓尽致地刻画出阿大的娘这一生动的, 可说是曹七巧之先驱的人物形象来,可以说《怪我不是》 是《金锁记》的拓荒之作.并且《新潮》原创小说大都是胡 适提到的"最经济的文学手段"——"短篇小说"【151,他们 用实践推动现代小说的发展. 注释: ?《新潮》载二十六篇原创小说为笔者统计,有:汪敬熙《雪夜》,《谁使为之?》(1 卷1号);汪敬熙《一个勤学的学生》,《一课》,欧阳予倩《断 手》(1卷2号);杨振声《渔家》,罗家伦《是爱情还是痛苦》,叶绍钧《这也是一个人?》(1卷3号);杨振声《一个兵的家》,俞平伯《花匠》,佚名 《怪我不是》(1卷4号);任钎《新婚前后七日记》,叶绍钧《春游》,郭弼潘《洋债》(1卷5号);鲁迅《明天》,KS(砍柴的女儿》,俞平伯《炉景1(2 卷1号);汪敬熙《死与生》,杨钟健《一个好百姓1(2卷2号);俞平伯《狗和褒章1(2卷3号),叶绍钧《两封回信》(2卷4号);叶绍钧《伊和 他》,杨振声《贞女》(2卷5号);叶绍钧《不快之感》,杨振声《磨面的老王》,潘垂统《贵生与他的牛1(3卷1号).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新潮社.《新潮》合订本【『】.上海:上海书店,1986 【2】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61 【3】朱自清.朱自清序跋书评集【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213 [4】田仲济.中国现代小说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136 [5】陈独秀.陈独秀着作选:第2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266 [6】陈独秀.陈独秀着作选:第1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30 i7悚有为.大同书【M】.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159 【8】胡适.人生大策略【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246 [9】鲁迅.鲁迅集?杂文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7 【10】陈独秀.陈独秀着作选:第2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268 I11】鲁迅.鲁迅书话【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396 【12】杨振声,杨振声代表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17 【13】茅盾.茅盾全集:第2O卷【Ml_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451 [14】朱德发.五四文学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438 f15】胡适.胡适讲演【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202 17
本文档为【论《新潮》小说的女性形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29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1
浏览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