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播的产生与发展

广播的产生与发展

举报
开通vip

广播的产生与发展广播的产生与发展 第八章 广播 第一节 广播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最原始的传播方式是用口述的方法进行传播。最早的广播员被称为叫街者(Town Crier)和浪游的乐师(Wandering Minstrel),中国古代对流浪传播新闻的职业称为“唱道情”。到了17世纪,美国出现了沿街报告新闻的“敲钟人”。直到后来社会上出现了传单、报纸之后,“敲钟人”宣告失业。从广义上说,这些都可谓是“广播新闻”,但现在我们一般讲到广播的时候是有特指的。1979年版的《辞海》在阐明“广播”这个概念的时候,是这样说的:“通过无线电波或通...

广播的产生与发展
广播的产生与发展 第八章 广播 第一节 广播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最原始的传播方式是用口述的方法进行传播。最早的广播员被称为叫街者(Town Crier)和浪游的乐师(Wandering Minstrel),中国古代对流浪传播新闻的职业称为“唱道情”。到了17世纪,美国出现了沿街报告新闻的“敲钟人”。直到后来社会上出现了传单、报纸之后,“敲钟人”宣告失业。从广义上说,这些都可谓是“广播新闻”,但现在我们一般讲到广播的时候是有特指的。1979年版的《辞海》在阐明“广播”这个概念的时候,是这样说的:“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音响、图像的节目,统称广播。按传输方式,可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大类。只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亦简称为‘广播’;播送图象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 一、广播的诞生 19世纪初,发生了围绕英国的以机械革命为主的工业化浪潮,有关原料需求和货物销售的市场情报,成为工业化社会生命攸关的信息。这种社会化大生产与高密度的协作分配的情势,迫切需要一种既快速又有效的远程通信工具,以代替“邮寄”或“放鸽子”式的通信方式。同时,工业化的浪潮也为热衷于物理实验和发明的天才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同时物理学的发展又使新型通信工具的发明成为可能。 1(有线广播的产生 广播的出现与其他传媒的出现一样,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尤其是其电子媒介固有的技术特质,使它的出现涉及多种方面和多个层次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经历了长期的实践和曲折的过程。 19世纪后半叶,人类从蒸汽机时代迈进电器和电子时代,电子媒介应运而生。 电子传播主要通过三种重要的方式进行:第一种是传导,即电流通过导线直接传递的过程,有线广播一般通过直接传递的方式进行;第二种是感应,即通过磁力场间接产生的电流产生同样的电磁波,感应是无线接收的工作原理;第三种是辐射,即直接发射,广播电视台的发射机通过天线发射强大的无线电波,将信号和节目播发出去。世界电子媒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有线传播到无线传播,再从无线传播到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综合立体传播方式这样一个轨迹。 19世纪末,有线广播先于无线广播问世。 1844年,被称为现代通信鼻祖的莫尔斯试验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封由导线传递的电报。从此,以“通信鸽”为代表的旧的传播时代的结束。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成功完成了利用电流传递声音的试验,试制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话。不久后,爱迪生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留声机,使声音再现的假想变为现实。科技史上的这一系列发明创造拉开了人类现代传播史的新帷幕,也为广播传媒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 建立在有线电话基础上的“电话报纸”可以算是最早出现的有线广播了。1893年,匈牙利人西奥多?普斯卡斯把布达佩斯市700多条电话线连接起来,定时报告新闻,被称为“电话报纸”,有线广播从此诞生。但这一做法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因为当时的电报电话公司认为,电话的个人通讯功能足以使公司获利,所以没有在“广播”功能上继续发展。 2(无线广播的产生 真正令电子科技的发明对大众传媒产生革命性改变的当属无线电领域。无线广播是人们 1最早也最普遍采行和推崇的电子媒介。作为无线广播物质基础的无线电技术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科学家对无线电波存在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1831年,首先应该感谢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他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最终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为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864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发现了电磁学基本原理,他通过数学论证证明,电波向外传播的速度和光速一样,每秒钟约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七圈半,这是人类在认识光的本质方面的又一大进步。 同时期的德国科学家赫兹利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威尔的理论,他发现了电流可以通过电波在空中传递,发现了产生、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发现了测量光播及电磁波波长的科学方法。人们曾一度将无线电波称为赫兹波,将计算无线电周率的千周、兆周称为千赫、兆赫,都是为了纪念赫兹的伟大发现。 赫兹的实验震动了世界,但是当时的人们还无法估量他的电磁波理论将对人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然而仅仅七年之后,电磁波理论对实践的价值便体现出来了: 1895年5月7日,俄国物理学家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发明了不用导线传送信号的无线电接受装置—雷电指示器,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用自己研制的两部无线电收发机传递了最早的一份无线电报;几乎与此同时,意大利青年工程师马可尼也取得了无线电通讯实验的成功。他们的科学发明第一次给人类提供了远距离传送信息的工具。 1906年12月25日,加拿大物理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费森登进行了一次实验广播,通过无线电波向空中播送圣诞故事和音乐,这是人类第一次在空中传播自己的声音。世人公认,这是广播第一次发射成功。此时,设备简陋而笨重,还要带上耳机才能收听。? 3(广播电台的产生 广播电台的产生为广播事业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1906年,虽然广播发射技术获得了成功,但人们对于广播的概念仍很模糊。当时处于萌芽时期的广播,设备简陋笨重,还要戴上耳机才能收听,因此,大家还是普遍认为无线电只是一种通信工具,对广播并没有明确的意识。 1916年,美国马可尼公司的无线电报务员向公司建议把现有的笨重的收音设备改制成一种有几个波长可供选择的无线电收音盒。不久,一种当时叫“音乐盒”的收音机在美国无线电公司诞生了。此时,由于收听的限制,人们尚未产生广泛使用无线电收音的意识,一些无线电爱好者出于兴趣,将其作为一种娱乐工具。收音机的出现为广播电台的产生准备了物质基础。 1919年11月,苏联下新城无线电实验所试制成功第一台无线电发射机;1920年1月11日成功播出世界上第一个语言广播节目。但由于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这个广播电台一直处于实验性广播阶段,1922年才正式开播,同年11月7日被命名为“共产国际广播电台”。 差不多在同一时期 美国联邦商业部向西屋电气公司的当权者戴维斯颁发了商业电台营业执照,并批准了KDKA这一呼号。戴维斯同时征得匹兹堡《邮报》同意,将该报的新闻用电话向KDKA广播室传送,以供播出。1920年11月2日,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这次广播的第一个节目,是报告哈定和柯克斯两人竞选总统的选举结果。广大选民聚在公共扩音器前收听最新消息,由于开票统计数字及时被播送出来,产生了极为轰动的效应。 KDKA电台的开播,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广播揭开了自己的历史,并同时掀开了世界广播新闻事业新的一页。 此后一年里,美国从商业部取得营业执照的商业广播电台就达500多家,掀起了一股办广播热。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广播电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21年,法国邮电部建立广播电台;1922年英国伦敦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923年1月,美国人把无线电广播引入中国; 1 参阅《广播新闻改造》王文科著 浙大出版社 1923年10月,德国柏林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924年,意大利广播电台开播;1924年11月,日本广播电台开播…… 1940年前,广播工程技术只限于调幅广播;1940年美国建立了调频广播,1942年,调频广播风行世界。 二、广播的发展 广播出现以后,迅速在世界各国普遍发展起来。到了1930年,无线广播几乎遍及世界。 1(迅猛发展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客观上为广播的大发展提供了充分实践的机会。这个阶段成为世界广播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期间,各国电台数量猛增。据资料显示,二战爆发前后世界上共有广播电台1200多座,收音机4000多万台。节目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广播的功能也不再是过去单纯的娱乐商业服务为主,开始加入了更多的政治服务功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播成为当时重要的宣传工具,各国的电台及时报道战争消息,所有参战国都抱着把广播作为进行心理战宣传的最有利的武器。有的广播电台还派出记者奔赴前线采访,报道真实生动的战况。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爱德华?默罗就以他创造的《这里是伦敦》的现场报道而声名大嘈。一些国家元首也通过广播电台发表演讲,动员人民同法西斯斗争到底。美国总统罗斯福1933年所作的“炉边谈话”更是成为广播史上的重要事件,他亲切、自然、通俗、幽默的谈话通过无线电波深入到美国的每个家庭,使身处逆境的国家和人民都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信心,具有“呼风唤雨”的作用。 当时广播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还有一个故事可以验证。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一家电台播出了一个关于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广播剧,故事描述的火星人登陆地点是新泽西州,广播剧播出后,当地的人们因为对故事深信不疑纷纷逃离了家园,尽管广播剧在播出期间,电台不断告诉听众,这是一个虚构的科幻故事,但还是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事后有关方面调查,当时至少有600万以上的美国人收听广播,其中有28%的人误认为这是新闻广播而受到惊吓。几年后,这一场景又在秘鲁、智利多次上演。当时广播的强大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广播成为当时传播速度最快、传播范围最广的新兴传媒而受到人们的追捧。二战结束后到上世纪60年代初,世界广播的发展令人目不暇接。全世界的广播电台此时达到12700多座,其中美国就拥有电台5200多座,英国250多座,日本也由战争结束时的42座广播电台猛增到60年代的480多座。 这期间,对外广播成为当时广播发展的又一个显著特点。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是最早开办对外广播的国家。1932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用英语对全世界广播,法国对非洲开办了主要针对殖民者地广播。但早期的对外广播多是使用本国语言,广播的对象也多是殖民地和其他国家的侨民,所以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对外广播。 当时,苏维埃俄国是唯一真正理解外语在国际广播中的意义并认真加以采行的国家。1929年,莫斯科国际广播电台成立,开始连续提供德语、法语和英语节目。1933年,德国希特勒掌权后,开始以外语来进行国际广播宣传。1934年,意大利开始用阿拉伯语对阿拉伯世界进行广播。1941年底美国卷入二次大战,并于1942年开办了《美国之音》。在二战 2期间,国际广播发挥了巨大的“心理战”作用。到二战结束后,开办对外广播的国家已从战前的27个发展到55个。 与此同时,随着广播技术的不断提高,调频广播试制成功,标志着广播技术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时期。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许多国家纷纷采用调频广播。这种广播的优点是音质好、抗干扰能力强,频率资源相对丰富,维护改造费用相对较低,仅美国到1955年就 2 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p.21. 已建立调频电台552座。 2(繁荣竞争时期 进入上世纪70年代以后,电视广播逐渐普及,对广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在许多国家(地区),广播的收听率明显下滑。面对冲击广播开始努力寻找自身优势,在竞争中求发展。 首先,广播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大拓宽了广播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上世纪70年代后,收音机日益小型化,成为便携式的“随身听”,使广播成为伴随收听的最佳传媒。继调幅广播之后,出现的调频立体声广播,使广播传媒在音乐节目的传递上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之后,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世界范围的广播开始向数字化方向迅速转变。 其次,加强对外广播,寻找对外广播的新契点也是世界各国寻求广播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以全世界为对象的环球广播迅速崛起,其特点主要是“环绕全球”、“昼夜不停”和“传播新闻”。尤其以美国、前苏联、中国、日本、法国等国家最为突出。如“美国之音”、“英国广播公司”等都已建立了英语环球广播。不少国家还在国外建立了广播台。 打破传统的办台理念和办台方式,在深化改革上做文章成为当下广播竞争发展的又一项举措。如今广播的种类日趋多样化,广播的类型化、分众化、本地化概念被强化,名目繁多的专业台纷纷涌现。广播在不断满足听众个性化需求上创新发展。 实践证明,虽然电视的出现打破了过去广播“一家独大”的传媒格局,但也给广播在竞争中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广播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例如美国,1999年美国广播广告经营额为172亿美元,当年增长率为14.2%,在各种传媒广告增长幅度中位居第三,超过了电视。在中国,2001年广播广告营业额上升了20.34%,高于报纸(7.67%)电视(6.19%) 3和杂志(4.59%)的广告增幅。广播仍然继续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第二节 广播的传播特点与传播符号 从广播的定义可以看出,广播传媒作为电子媒介,其物质技术基础是电子技术设备,其 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或导线,这就使得广播在传播方式乃至传播效果上与其他大众传媒 相比既有共同之处,又有着明显的自我特征。 一、广播的传播特点 1(传播快捷,时效性强 广播传播以电波为载体,电波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七圈半,传播到收听者间的时间差几乎等于零。 广播的这种特性,使它成为最理想的新闻传播工具。广播开创之初,其主要功能还是以娱乐、商业广告为主。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由于人们急于获知战争情况,广播的快捷特点满足了人们先知先觉的需求。于是广播新闻得到了人们空前的重视。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记载:1940年4月初,英国、法国和德国都在对中立的挪威、丹麦等国施加影响。英、法海军进入挪威水域设置雷区,以阻止德国通商的船只出入。4月9日,正当英国报纸登载这条消息,并且“对此先发制人的行动发表贺词加以评论”的时候,当天早晨的无线电广播却使该新闻变成了糟糕的旧闻——德军正在挪威沿海一系列地点登陆,而且还开进了丹麦。 广播新闻的“滚动式”传播使其“快”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以美国总统里根遇刺的 3 潘力,李绍东,王玮.中国交通广播2004[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p.2. 新闻传播为例:1981年3月30日下午2点25分,里根走出希尔顿饭店时遇刺,2点30分,美国广播公司(ABC)就广播了该公司驻白宫记者萨姆?塔克发回的同一新闻。其后,各家广播公司各显神通,不断滚动播出各种相关信息和最新动态。这种传播方式加快了新闻的流通速度,加大了新闻节目的容量,加速了新闻的时效。现在,我国各地电台平均每小时有1次新闻节目,重要的新闻都可以在最近一次新闻节目中播出,有的重要信息赶不上固定的新闻节目时间,还可以中止正在播出的其他节目,以“刚刚收到的消息”形式插播进去。 至于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接广播是新闻报道中最快的形式,被称为同步广播。同步广播的特征是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与报道同时进行。一件引人注目的新闻事件,一个重要的大会,一次盛大的活动,一场精彩的球赛……通过电台的同步传播,既可以使相距千里万里如同“咫尺天涯”,满足人们“先听为快”的心理。 就总体而言,现在电子新闻传媒的报道时效高于印刷媒介,而在电子媒介中语言广播又快于电视广播,这是语言广播的最大优势,因此,在事实无误、观点正确的前提下,广播电台要争取做到“先声夺人、贵在神速、分秒必争、以快取胜”。 2(覆盖广泛,渗透力强 这是广播的电声特点派生出来的优势。广播用电波作为载体传播,现在更与人造地球卫星结合,其电波几乎可以笼罩全球,可以说,人类的大部分都能成为它的传播对象。具体来说,广播传播的广泛性可以由以下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广播传播容易接受。广播使用有声语言传播信息,受众不受文化水平限制。仅以我国为例,据统计,文盲和半文盲有2亿多人,他们不可能读书看报,但可以毫无障碍的听广播。广播是面向全体人民的,从学龄前儿童到年逾古稀的老人,从文盲到专家学者,只要具备听觉能力,都可以成为广播的传播对象。 第二,广播传播超越国界。广播以电波为载体,可以超越国界长驱直入。二次大战时期、冷战时期、各国政治家都把国际广播看作是国际外交宣传乃至对敌人进行威吓的强有力的工具,同时也成为各国人民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促进相互了解的友谊使者。1986年4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班牙语组在收到的许多西班牙听众来信中,看到了ADXB(西班牙最大的城市巴塞罗那的短波收听者协会)的公报,公报中说,西班牙国家电台第四台于1986年1月12日至28日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验,目的是调查在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大区(包括四个省)的群众中,最受欢迎的是哪一个外国短波电台。民意测验结果是:最受欢迎的电台为荷兰电台,其次为北京电台(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奥地利国际电台、布拉格电台、“德意志之声”电台。一位名叫卡门?贝特塔?比内尔的西班牙听众专门来信讲述了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情况,同时为女儿结婚,诚意邀请电台的工作人员去西班牙参加婚宴。据统计,现在全世界有105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国际广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43种语言和方言向世界各地广播,听众达2.5亿至3亿。广播的这种特殊广泛性是其他传媒难以做到的。 第三,收听限制少。广播覆盖广阔,不管天南地北、高山海洋、平原沙漠、城市乡村、居室内外、田间地头,广播都能到达,并能同时传到四面八方,受众可以同时收听。 第四,收听随意,不受环境限制。无论是居家还是外出,无论是乘车还是走路,无论是休息还是干活,都可以收听广播。这种灵活、自由、不受限制的随意性和非专注性,使广播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现代人对密集资讯的需求。 第五,广播信息容量大。广播信息多、内容丰富、播出时间长、多波段、多频道,可供听众自由选择、各取所需。 第六,参与方便。现在广播电台数量多,节目、栏目、话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设置多,大多服务型强,听众可以寄信、打电话、上网等各种方式参与。 第七,收听工具价格便宜。广大农村遍布有线广播网,城市家庭音响普及,收音机逐渐小型化、微型化,轻巧灵便、价格便宜、随身可带。 3(声情并茂,感染力强 报纸传播信息主要依靠文字符号(兼有静止照片或图画)。文字符号尽管也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但它不是直接的形象,它主要通过阅读转换成有声语言,经过联想才能获得事物的形象,从而深刻理解事物。 语言广播传播信息则依靠声音符号(包括各种音响及有声语言)。声音符号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人们可以通过音响和有声语言较直接地理解传播的内容。它可以省掉文字符号转换成语言符号这道“工序”,传播起来比较直接。俗话说:“闻其声如见其人”。这说明声音具有很大的传真性,它比文字的表现力更直接、传神,声音本身是具有丰富的形象性,可以表达人们各种情感和气氛,如喜、怒、哀、乐、惊恐、无畏、紧张、轻松、诚恳、虚伪、粗暴、亲切、踏实、轻浮、爽朗、忧郁、热烈、沉闷等,声音的传真性,使人产生视觉形象,听其声如见其人,听其声如临其境。 声音的不同处理和运用本身也可以表达出许多平面文字所无法传递的信息。比如声情并茂的播讲,播音员或节目主持人包含情感传播信息,通过其嗓音、语音、语调、语速、停顿、轻重等的变化处理,其感染力和鼓动性绝非平面文字可比。读过名记者穆青写的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使人深受教育和鼓舞,而经过著名播音员齐越的“再创造”,把文字符号还原为语言,通过听觉转换奉献给听众的形象,就更加感人。 4(手段多样,参与性强 广播是传播声音符号的,而声音符号的生产较之于图像符号和文字符号都要容易操作。广播可以借助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平台等新技术完成声音符号的生产,并形成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如开通热线电话,推出适时播报,为听众直接参与广播创造机会,使得广播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可以达到一对一人际传播的亲和力。双方在互动中实现同步交流、共同分享的心理满足。 5(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音频信号是顺时连续传播,不宜选择接收,这是广播新闻与生俱来的时序性特质。 报纸版面展现在读者面前,一目了然,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浏览大略,择要来读;但广播却是按时间顺序播出,你只能按时间顺序一个节目一个节目地听,往往你当时想听的内容没有,而不想听的内容却在广播。因此,人们往往说报纸是个“面”,广播是条“线”,在收音机前,有时听众会感到受限制,缺乏选择的自由,处于被动地位。 但是,广播传播方式的线性特征,如同报纸的平面特征一样,是传媒的传输系统和符号系统共同“决定”的,线性传播弱点多于长处,但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除了在认识和适应这一特征的前提下设法缩小减少它的弱点,别无其他选择。 6(转瞬即逝,保留性差 声音不是实体,由电波携带的声音,可以飞越高山大海,把信息送到受众的耳际,但受众却只能听,而不能看到或触摸到它。正因为非实体传播,广播才能不受空间和其他传递条件的限制,高速度、远距离地传播信息,为传、受双方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它同时也带来了这样那样的遗憾,如只能即时收听、不易保存、不能倒检索,因而也不利于再传播。 文字提供的信息,如果一时没有看清楚、没看懂、记不住,可以停下来反复读、细琢磨,也可以留下来作资料,有时间随时可以再看。但广播却是一播而过,一是没听清、没听懂、没理解、没记住,也只好作罢。遇到人名、地名或其他专用名词不易听懂,遇到同音或谐音字又易误解和听错。1977年,中央台在《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里广播了一篇介绍苏联20年代情况的文章,其中讲到当时苏共中央发出《公告》:“列宁病重,不能视事。”有的人能把“视事”误听为“逝世”,就打电话问电台:“人的生死,也能由中央决定吗,”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事例。 以上是广播传媒的几个主要个性特质,大多具有优势与劣势并存的两重性。因此,针对 广播传媒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挥其优势,克服其弱点,尽可能“扬长避短”,成了广播工作者的专业追求。 二、广播的传播符号 广播是诉诸人的听觉的传媒,广播传播信息的符号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的。广播中的声音符号主要有三种:语言、音响、音乐。为了对这一符号系统有一个全面认识,首先需要对符号系统的物质材料——声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1(声音的多种特征 第一,物理性。声音是一种音波,人们感知声音就是通过音波在空气中的振动而获取的。声音的物理特性表现为音量、音调、音色。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弱程度,它是由声波振动的幅度来决定的。人耳感觉到的声音一般在16赫兹到2万赫兹之间。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度,音调的高低主要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通常,人的声音可以分为高音、中音、低音。音色又称音质,是指声音呈现出的特征,主要由谐音的数量和相对强度来决定。音色在塑造人物的声音形象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第二,心理性。人对声音的感知往往常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种心理因素决定了人们对声音的好恶,认同的就百听不厌,能够引起共鸣,逆反的到避之唯恐不及,甚至起到反作用。另一方面,声音表达者的心理状态对表达的影响也至关重要。表达者的情绪,喜怒哀乐都会直接影响到声音的速度、响度、亮度。同样一句话,会因为表达者心理状态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声音还可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回忆、唤起人们丰富的感受。 第三,表情性。声音能产生丰实的内涵,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听众在收听广播时往往会调动多层次的心理活动去感受广播内容,而广播能通过语言、音乐、音响等声音的强化弱化的不同处理,使声音的表情性特征达到极致,从而大大提高广播节目的表现力。 2(语言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情达意的工具。虽然它不是广播唯一的传媒,它与音响、音乐共同构成广播的传播符号,但它却是广播叙事、抒情、达意的主要手段。 语言又分为书面语言、口头语言等等,广播中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口头语言。但广播的口头语言与人际传播中的口头语言又有不同,就是既要求严格按语言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组织句子,又要适合口头表达,做到“规范的口语”。它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概括如下: (1)广播语言要口语化 通俗口语是广播对语言的基本要求,也是起码要求。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感情真挚,简洁明快,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我们要使自己的广播语言通俗口语化,首先要向群众学习,群众生动丰富的语言库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要用白话写作,不用或少用文言和文言虚词。如文言文中“该、至、系、即、均、故”等,最好分别改成为“这个、到、就是、都、所以”。文言虚词一般比较简洁,但不易上口,用在广播里一般都就改成现代口语,像“则、乃”可以改成“就、那么、于是”,“以、于”可以改成“把、用、在、向”等,“也、矣、哉”就改成“啊、呀、哪”等。 广播要口语化,就要尽量少用或不用连词介词等关联词语,像“假如、即使、况且、尽管、除非、因而、然而不论”等,因为这些词在书面上经常使用,但听起来却会显得罗嗦,咬文嚼字,很不自然。 音同义不同的字,写在书面上一目了然,没有问题,但听起来都容易听讹或起相反作用,像“全部”和“全不”,“切记”和“切忌”,“食油”和“石油”等,都应避免同时使用,或者改成另一种说法。 表示时间的字、词、句,要用日常用语。如:“某月某日”改成“几月几号”,“几时几分”改为“几点几分”,“立即”可以改为“马上”,“一刹那”可以改为“一会儿功夫”等等。 而且稿件中最好用具体日期,避免使用像“不久以前,今年以来,前一个时期”等比较笼统的说法。 要多用短句,有些稿件的长句子、复合句子、倒装句子,长达几十字,上百字,一口气念不下来,像这样的句子就要拆成几句话来说,要学会开门见山、长话短说、少用陈词滥调,多用群众的新鲜语言。 (2)广播语言要规范化 广播语言要口语化,要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但是,这决不是说口语就等于广播语言。恰恰相反,广播语言和口语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广播语言必须规范化。 广播语言必须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这是基本要求。口语因为受当时说话的语言环境影响,可以有不合语法的现象存在,而广播语言就不允许有不合语法的病句存在。 普通话广播要少用方言、土话。使用方言、土话可以给你的广播稿带来一点色彩,同时也会使你失去许多听众,因为方言、土话使用的范围毕竟比较小。 广播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的形象,因为它的语言应该是文明的。所以广播采用的大众语言,也往往指文明的大众语言,而口语中的部分词语,虽然流行很广,多数人能听懂,但是因为有低级和庸俗的成分,所以也不能成为广播语言。 简称和省略要规范。人们在日常交谈时经常使用一些简称,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简称“人大法工委”,“农业技术人员”简称为“农技人员”等。简称从它产生到听众普遍理解其全部意义有一个过程,广播在使用简称时,一定要注意这个简称是否已经被大家接受了。那些尚未被听众认可的简称最好不要在广播里出现,否则听众会因对一个简称不明白而影响后面的收听。 在广播中难以显示的标点符号,要用文字表达出来。括号里边的字应该和文章连成一体,不要形成大句子里套小句子,比如“人们非常喜欢东北的三件宝(貂皮、人参、乌拉草)……”应改成“人们非常喜欢貂皮、人参、乌拉草这东北的三件宝……”用双引号表示讽刺、相反的意思,能看明白,但广播里就不行,必须用原意;还有破折号,播音员也不容易表达出来,比如“青藏高原——世界的屋脊”,可以改为“青藏高原是世界的屋脊”。 (3)广播语言要美 广播新闻的主要特点,就是使用有声音进行报道。听众通过听觉器官来感知语言,接受广播新闻的内容,所以作为广播记者有责任把优美的语言奉献给听众。 要做到广播语言声感优美,主要靠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广播编辑在编写消息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广播的特点,运用鲜明个性的广播语言来写稿,不仅做到通顺流畅,简明易懂,还要求在选词造句方面,达到声调和谐,朗朗上口。二是播音员在播消息时,要做到掌握消息体裁,把握好播音基调,搞好“二次创作”。 广播传播有个先天不足,就是一瞬即逝,如果广播消息用语不准确、不明朗、不响亮,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收听效果。那么,什么样的字眼比较清晰、响亮,什么样的字眼不够明朗、宏亮呢,从语音上来分析,元音要比辅音响亮。就是说,我们发音时嘴能张得大的,声音就比较响亮,反之,声音就不够响亮。再就是语音的四声和字音的高低、强弱、长短有直接的关系。广播记者在采写消息时,掌握四声变化这个特点,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恰当地安排好平声字和仄声字,就会为报道增色。 汉语里有许多单音词,这些单音词一般都有相应的双音词。书面语言为了简练,多用单音词,而广播语言则要求多用双音词。双音词诉诸听觉,既可以使语言清晰、响亮,避免同音相混,又可以使表达的意思更具体、准确,播音员播起来也顺口。 广播稿件在写作时必须考虑到播音这个环节。音色、音量、音高和音长,是语音的四个要素。在广播时,四者是相互配合的,一个词、一句话、一篇文章,都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讲求处理的方法。如果播音员通过声音的运用,兼顾四者配合与变化,适当地加以调节和控 制,就会增强报道的可听性。 3(音响 广播音响是指除了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声音,是非语言符号。虽然与语言符号相比,音响的作用与语言不能同日而语,但它却是广播在传播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尤其在传情达意方面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其表情性的特点使得广播节目生动可感。 广播音响又分为写实音响和写意音响两种。写实音响是指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真实音响。广播节目中,尤其是新闻报道中所说的音响都应该是写实音响,要求确有其事,确有其声,不允许虚拟、模仿。写实音响在广播节目中起着传递信息、再现现场、烘托气氛的作用。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广播界都很重视广播音响的作用,强调现场报道、同期声,强调重大事件的直播报道,这固然有时效性的重要因素在其中,但也不可否认传播者还照顾到了听众想参与事件,感知现场的期待心理。 写意音响主要指烘托气氛、抒发情感而模拟的音乐或音效(音响效果)。它更多的作用是表达一种情绪,制造某种氛围,烘托一种气氛,常常在文艺节目中、广播剧中使用。这类音响有时比写实音响更能让人产生丰实的联想,触动人的心灵。 4(音乐 在广播的声音符号中,音乐同另外两个要素——语言和音响不同,它是一种艺术形式,是通过有组织的乐章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感情,反映现实的艺术,它是所有艺术中最富有感染力,最适宜宣泄情感的艺术形式。因此,音乐在广播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音乐要素在广播中的表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独立形态存在的音乐节目。由于音乐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往往是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因此音乐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音乐节目也成为最受听众喜爱的广播文艺节目之一,在广播文艺节目中占据了主要地位。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省地市音乐频率纷纷崛起,受到广大听众追捧的现状,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音乐要素在广播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声音节目的辅助成分存在的。当今广播节目与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几乎所有的节目都缺少不了音乐元素,音乐已成为电台、栏目,乃至主持人的符号、形象。广播中的音乐元素具体有以下几种形态:标识乐——指电台的标志音乐或节目(栏目)的开始曲。间奏乐——节目(栏目)之间的过渡音乐或填补音乐。背景配乐——节目中的背景乐或配乐,主要用于烘托气氛、渲染情绪。 在这里,我们看到无论那种形态的音乐元素都是对语言、音响的有机补充和延伸。语言、音响、音乐共同构成的和谐体为广播创造出无限丰富和丰满的声音世界。 第三节 中外广播业 广播目前在全世界非常普遍,世界各国纷纷争先恐后开办广播电台。现在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地区都开办了无线或有线广播。仅美国全国就有1万多家电台。收音机也如同其他生活必需品一样普遍。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3个人就拥有一台收音机。广播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媒。 一、世界部分国家广播事业概况 这里仅就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广播事业现状作些概要介绍。 1(英国 英国的广播堪称世界广播的楷模,在英国广播中堪称霸主地位的当属英国广播公司(BBC)。英国广播公司创建于1927年,是在原有的6家无线电广播公司和电器公司的基础 上改制而成的,是一家公营性质的广播机构。因此它始终保持非营利经营,禁止播放广告,但可以播出厂商赞助的节目,经营费用来源主要是政府征收的收音机执照费。BBC拥有两个全国性的电视频道,办有五套全国性的广播台,加上部分地方台一起构成BBC的国内广播网。BBC的对外广播很发达,是世界上最早开办对外广播的广播机构之一,1937年它面向世界播出英语节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出色,赢得声誉。到目前BBC仍然担负着主要的对外广播任务,播出语言达30多种。BBC的办台宗旨是崇尚精英文化,要求节目要达到一定的品位。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为严肃、正统。其新闻节目强调“发现、准确”,注重事件的细节和背景分析,在国际事件的报道中它强调全球视角,以保证“平衡”、“公正”的原则。即使现在BBC开始面临经济上的压力,但他们精做新闻的传统仍然一如既往。 在英国,与公共电台并行的还有200多家私营电台,1955年成立的独立广播公司(IBA)是其中的代表。独立广播公司下辖42家地方电台,14家区域电视台和1家第四频道电视台以及其他节目公司,由两个新闻社负责向广播公司的广播网和电视网提供新闻。公司收入以 4广告经营为主要来源。 2(美国 美国的广播事业十分发达。美国广播电台大部分掌握在私人手中,与英国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国政府主张大众传媒应由公众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这种高度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使得美国广播事业的发展迅猛繁荣,也为其打上了深深的商业烙印。一方面他们在社会公共事务诸方面有着充分的言论自由,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在美国广播界,最有影响的是三大广播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虽然根据美国的“反垄断法”三大公司不能控制全国的广播电视,但他们却控制了全国绝大多数电台电视台节目的播放权,使得三大公司的节目覆盖人口达到全国人口90%以上。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是后来一跃而起的新生力量,它因在海湾战争期间对战况报道及时准确,引起了人们注意,从而在与传统的三大广播公司的竞争中拥有了一席之地。 美国另一家有影响的广播机构是“美国之音”(VOA),它是由政府直接控制,成立于1940年。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在反法西斯的战争事件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世界瞩目,从而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国际广播电台。“美国之音”很注重对外广播的艺术,它的节目以新闻为主,但大多数通过“客观”“生动”的事例影响听众,体现官方立场和美国利益。 除此之外,在美国还有许多区域性的广播网,集结了上千座广播电台,它的最大的特点是节目共享,为网内成员提供服务,地域化、专业化、细分化特色突出。 目前美国国内电台总数达1万3千多家,广播成为美国成年人接受信息新闻的第一传媒,80%的美国人每个周末听5个小时以上的广播,66%的美国人在电视黄金时段收听广播,43%的美国人在午夜收听广播。 3(俄罗斯 前苏联是世界上广播事业最发达国家之一,其广播机构均属国营性质,形成了以前苏联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强大广播网。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主要负责执行国家对广播、电视的政策。从1992年至1998年,广电总局一共发放了2500个营业许可证,但只有1500多家电台电视台在运行中,其余近1000家已停播或倒闭。在运行的广播电视台中,官方的只有92家,非官方的有1506家,其中1000家为电视台, 5近600家为广播电台。 4(日本 4 李岩.广播学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p.32. 5 张勉之.变革中的俄罗斯广播电视[A].广播漫笔[C].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日本的广播事业开始于1924年。和世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日本的广播事业也是公共体制与商业体制两大系统并存。 在日本广播界占统治地位的是日本广播协会(NHK),这是日本唯一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总部设在东京。NHK实行广播电视一体化运作,它的广播共办有三套节目,分别是新闻综合、教育和音乐。日本广播协会还承担了对外广播的任务,其国际电台使用20多种语言面向世界播出。NHK坚持公共广播体制的原则,也靠政府的拨款,也经营广告,经营来源主要靠手中缴纳的收听费。 5(法国 法国广播分公营台和私营台两类。法兰西电台是国家台,包括5个国家级台和39个地方台。新闻是广播节目的主要部分。国内台每天24个小时播出,早上5点至9点为重点新闻节目时间,9点以后,每小时都有时事新闻。星期五晚上进行政治论战,星期六上午安排经济评论,星期日上午播发驻外记者国际热点问题的报道。所有的新闻节目都直播,没有专门的播音员,所有的新闻都由采写记者自己来讲述。私营电台节目丰富多彩,娱乐性节目所 6占比例更高一些。 6(德国 吸取二次大战中广播被法西斯滥用的教训,德国走出了一种广播电视既不属于国家又不属于个人的广播体制,现在德国有11家这样的广播电视台。1984年开始允许开办私营台,但法律对私营台限制非常严格。 德国广播质量很高,一是有很强的“受众意识”;二是无论公法台还是私营台,都有调查公司,以及时采纳受众意见,调整广播节目;三是新闻节目精品意识、现场意识很强,一 7般新闻节目、文化科技节目等都要求有大量的现场采访。 7(韩国 目前韩国共有97个广播台,其中42个调频台。广播节目中收听率最高的是新闻节目。韩国的广播法规定公营广播和私营广播均包含新闻广播与商业广播要素,是根据自由竞争经营的混合性广播制度。 韩国广播新闻节目一般每个整点安排5分钟滚动播出,晚9时有《综合新闻报道》,新闻节目信息量大,而且大量使用记者的现场报道,生动客观,同时比较重视开通热线进行双 8向交流,鼓励听众积极通过来信来电参与节目。 二、中国广播事业发展概况 1(旧中国广播事业概况 1923年,侨居上海的美国人奥斯邦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国《大陆报》馆合作,开办了“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广播公司,并在,月,,号晚首次播音,呼号为,,,,但在开播了3个月后即停止;其后,美商开洛公司又与《申报》密切合作,开办了呼号为,,,的电台;美商“新孚洋行”也办了一家电台。 1927年3月18日,上海新新公司为推销自制的矿石收音机,开办了一座简陋的广播电台。这是中国第一座民办广播电台。 1928年8月11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建立“中央广播电台”(简称“中央台”)。在30年代之前,刚开办不久的广播电台虽然也报道新闻,但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广播新闻。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稿都是由中央通讯社提供的,此外就是宣读各种文件、通告。民营台基本上没有新闻报道;其中的商业台多播送娱乐节目,多数内容低级庸俗、荒诞不堪。鲁迅先 6 张礼栓.德法广播掠影[J].中国广播,1997,(7). 7 胡正荣,徐福建.德国广播电视事业现状[J].中国广播,1998,(6). 8 金春子.韩国广播简介[J].中国广播,1995,(11). 生对此极为不满,他曾撰文说: “外国我不知道,中国的播音,竟是从早到夜,都有戏唱的,它一会儿尖,一会儿沙,只要你愿意,简直能够使你耳根没有一刻清净……不但和‘水位在涨’‘旱象已成’之处毫不相干,就是和窗外流着油汗,整天在挣扎过活的人们的地方,也完全是两个世界。” 1929年,国民党政府允许民间开办广播电台,于是组织了一批民营电台,主要集中在上海一带。截止1937年,全国共有官办民办广播电台78座。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广播的新闻报道逐步有所加强,把戏曲节目改为呼吁警惕日本侵略行径的宣讲节目。“一二八”事变后,上海各广播电台都及时播报十九路军淞沪抗战的新闻。 2(人民广播事业在建国前的发展状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广播事业是从延安开始的。1940年12月30日,设在延安窑洞里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发射功率约300瓦,呼号为XNCR)首次播音。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该台由新华社语言广播部具体承办,当时广播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重要文件、公告、新华社播发的国内外消息等,也有少量的文艺节目。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设备虽然简陋,但它在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鼓舞人民的斗志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1943年春天,因为大型电子管失效被迫停止了播音。1945年8月中旬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5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又恢复了播音。1980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将1940年12月30日,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的日子,作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纪念日。 在解放战争期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曾作过三次转移,但是一直没有中断播音。1947年3月,电台转移到陕北瓦窑堡,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7年4月,陕北台迁到河北涉县太行山麓;1948年5月,陕北台再迁到平山县西柏坡附近。 此间,解放区的广播事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广播电台增加到10座,除陕北台外,还有晋察冀台、邯郸台和东北新华广播电台等。 1949年3月25日,陕北台第四次迁移,随着党中央迁入北平,陕北台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多次改进广播宣传,开办了最初的全国广播电台联播节目、日语节目和汉语节目,播出时间由每天5小时增加到13小时。6月20日,北平首次播出毛泽东同志6月15日在新政协筹备会议上的讲话录音。9月21日,报道了当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的新闻,并播出了毛泽东同志致开幕词的录音。9月27日,政协会议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同一天,北平新华广播电台也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 新中国诞生前夕,全国各解放区人民广播电台已有39座。 3(1949~1978年的广播事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北京新华广播电台于下午3点进行了实况转播,各地广播电台同时转播。这是中国广播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实况广播,也是首次搞联播节目。同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为我国广播宣传的中心,各地新华广播电台也先后改名为各地人民广播电台。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规定广播宣传的任务有3项:发布新闻和传达政令,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中央台按三大任务的要求,针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交通不便,以及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陆续开办了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并延续至今的节目,如《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首都报纸摘要》(后改称《新闻和报纸摘要》)等;先后开办了藏语、蒙古语、朝鲜语、维吾尔语、壮语等5种民族语言广播;1954年还开办了对台湾的广播节目。 50年代,广播新闻通过消息、评论、专题报道以及录音报道、理论讲座等形式对全国人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但另一方面,也曾因“左” 的思想影响,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这些错误都很快得到了纠正。1962年以后,中央台着重提高节目质量,增加品种,又办了一些好节目,深受听众欢迎。特别是连续报道了王进喜、雷锋、王杰、欧阳海、焦裕禄和“南京路上好八连”等系列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先进人物、先进集体的事迹和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大力宣传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和情操,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这期间,广播传媒开始发挥“走自己的路”的作用,重点改进新闻报道,加强评论,努力摆脱单纯依赖报纸、通讯社的被动局面,突出了广播的特点。同时开始更加注重和加强对农村的广播宣传。 从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传播和其他事业一样遭受了极大摧残。“文革”初期,全国广播电台一律实行军事管制,地方电台停办自办节目,全部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广播宣传“假、大、空”现象严重,套话泛滥,形而上学猖獗,唯心主义横行,影响很坏。当然也有不少广播工作者在巨大政治压力下并不屈服,在抵制和斗争中,也进行了一些正确、真实的报道宣传,尤其是外事方面,关于恢复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乒乓外交”、中日和中美建交等报道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文革”结束后,广播摆脱了10年动乱的羁绊,开始进入恢复发展时期。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播的改革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广播宣传在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报道的同时,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不断进行改革,大致可以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这几年广播在“自己走路”的方针指导下,扩大记者队伍,增加自采报道,并按“新、快、短”的原则改进新闻报道;言论节目迅速崛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1979年开始恢复评论节目;主持人崭露头角,198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徐曼主持的对台湾广播节目《空中之友》,广东台开办了李一萍主持的《大众信箱》;同时理论讲座开始兴旺。 第二阶段,从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至1986年底。这一阶段广播宣传在连续报道、口头报道和批评报道方面有重大突破和长足进步:中央台关于朱伯儒、雷雨顺等的连续报道和关于双城堡火车站野蛮装卸洗衣机事件的批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上海台的口语报道走在前列;广东台首创的“板块节目”成为一种新的节目形式。 第三阶段,从1986年底至90年代初,广播改革从单项到整体,从微观到宏观。1986年12月15日,广东创办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以“板块节目”为特点,采用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的方式,密切了与听众的联系,实现了听众直接参与;1987年6月,上海台推出新体制,按新闻、文艺、教育、经济分类,率先实现系列台模式;此后,大板块、主持人直播、听众热线参与各种节目遍地开花,采编工作面目一新。 第四阶段,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广播新闻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的基础上,以全新面貌出现在新闻竞争中,开始了重新振兴和再创辉煌的新时期。这一轮改革的特点,一是再造新闻优势,创办名牌和精品节目,以优化和提高节目质量为主攻方向;二是多样性专业化特征日趋明显,专业台设置基本框架完成。同时,广播新闻事业的运行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和管理机制和改革也同步推进,为广播新闻事业的更大发展积累后劲。 三、台港澳地区的广播事业 1(竞争中的台湾广播 1993年前,台湾电台只有33家(官营7家、军营5家、民营21家);1993台湾当局开放广播频率后,电台便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截至目前共有正式注册电台156家,另有台湾电信监理单位侦测在案的地下非法电台221家,台湾的天空热闹非凡,节目的形态也从单向 传播转为侧重与听众间互动的多元传播。一个狭小的空间布满如此众多的电台,迫使各家电台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纷纷寻求良策,甩出奇招,以争夺听众,发展自己。据1998年6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最常收听的广播节目类型”前5名分别为综艺型、纯音乐型、空中对话、新闻性、热线电话(台湾称call-in)节目。值得一提的是,热线电话在台湾各类节目中非常盛行,内容上提供资讯、反映民意、探讨热点问题,因此颇受听众欢迎。当然,台湾广播存在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生活环境所带来的视野局限,使台湾缺少大气派、大手笔的作品;节目追求生活化、娱乐化无可非议,但有过于随意和庸俗化趋向;节目制作不够精致,比较粗糙等。 2(香港的广播事业 香港广播事业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目前香港广播事业单位有4个,广播电台10余座,听众占香港9岁以上总人口的85,。香港电台是官方电台,下设7个专业台,商业电台和新城广播是两家主要商营电台。香港开始时依照英国收取牌照税利,60年代中期取消,70年代受彩色电视冲击,收听率大幅度下降,80年代后开始回升。1986年春节期间,香港电台分别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国曼彻斯特电台“东方地平线”、美国纽约中华裔业广播电台合办“向全球华人贺岁”节目,这是香港电台首次与内地电台合办节目。香港电台陆续播出香港广播界首创的大型“口述历史”节目《岁月如流话香江》,以专题形式系统介绍香港的历史和掌故,颇有吸引力。香港电台的新闻及公共事务节目时效性较强,每天早晨的《朝朝早,精神好》节目拥有较多的听众。 3(澳门的广播事业 澳门无线电广播始于1933年,现在当局经营的广播电视公司设有2座广播电台,一座电视台。另有一家私营的澳门绿村商业区电台。 澳门广播电台是当局经营的电台,1948年开办,原隶属新闻旅游处,1976年改为独立机构。中文广播电台每小时正点播送新闻一次,每次约3分钟,每天早、午、晚播送详细的新闻4次,每次20分钟。新闻来源除自采的以外,选用路透社、法新社、葡新社和新华社的消息。专题节目多为杂志式综合节目,内容广泛,谈话、歌曲兼而有之。澳门绿村电台以文化为主,没有新闻节目。 第四节 广播传媒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世界广播业的基本运作形态和体制 广播作为大众传媒无疑会受到国家制度和政策法规的影响,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其广播的组织结构形态和体制都有不同。 从本质上区分,当前世界广播的管理体制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公共经营形态 指国家不直接参与管理,而是委托公共机构经营,既“非商业”也“非政府”。其最大特点是运作经费主要来源于公众缴纳的视听费(电视机执照费)。代表国家以西欧特别是英国最典型,日本的NHK也是典型的公共形态广播机构。英国的BBC现行收视费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每户每台彩电每年116英镑,而日本的NHK为1395日元,仅收视费收入一项,BBC每年达 930亿英镑,而NHK每年达近60亿美元。 公共广播一般不允许进行广告经营,在传播中遵循普遍服务的原则,坚持公共利益为上的理想。但近年公共广播也受到挑战,如其自身存在的机构庞大、冗杂、节目陈旧等问题以及受众对缴纳视听费制度的不满质疑,都使得公共广播面临新的考验,引入竞争机制,打破 9 张勉之.世界广播趋势[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p.4. 传统格局变得势不可挡。 2(商业经营形态 其主要特点是私人所有,以赢利为目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广告收入。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广播的最终目的,而收听率、收视率则是吸纳广告的基础,因此商业广播大多以市场为导向设置节目,重视节目的市场卖点。国家对这类电台的管理主要通过法律途径来实施。 美国是商业经营形态的代表国家。目前美国全国有1.3万家电台,其中商业电台有1.1 10万多家。 3(官方国营形态 这一运作体制规定,广播电视事业属国家所有,由政府所经营。其资金来源比较多元,既有政府拨款,又有视听费,还有商业广告。历史上官方国营形态的广播体制以前苏联为代表,我们国家的广播电视事业也属于这种形态。采用这种体制的国家认为,广播电视是政府的宣传工具,其主要功能是推行政府政令,引导民众行为,促进社会发展,因此一般这类电台的节目较多侧重于政治宣传,政府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干预和控制比较严格。 二、当今世界广播业的发展现状和走势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广播事业又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广播业的改革也迎来了深入发展的阶段。而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是市场需求,二是技术革新。 从当今世界广播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 1(广播的“窄播化”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在发生着彻底的改变,人们更注重自我的需要和自身利益的维护,因此传媒受众在传媒传播中也就越来越强调自我中心的地位,他会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兴趣去选择传媒,而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受众的需要又是多种多样的,不同人群对传媒的需求和兴趣千差万别,这就要求传媒对传播内容进行细分,广播的“窄播化”趋势就是针对听众需求多样化的特点而采取的传播内容细分化的措施之一。其中专业化和类型化是各国广播普遍实行的办法。 如果按照专业内容来分,电台可以分为新闻台、音乐台、体育台、交通台、经济台等等。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广播类型化或专业化的做法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其中美国是走在最前面的。据最新资料统计,目前美国1.3万多家电台中新闻/谈话台开了1761家,老年台816家,体育台391家。所占比例最高的是音乐台,大约有9000多家。而这其中乡 11村音乐台就有2134家,各类成人抒情音乐台1570多家,各类摇滚音乐台1170多家…… 我国广播的专业化、类型化路子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最早始于广东人民广播电台二台正式更名为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在节目设置、播出方式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具备了早期专业台类型台的雏形。此后1987年上海台率先实施系列台模式,推出新闻、教育、经济、文艺等系列台分类。到现在,全国几乎所有的省级甚至省会市级广播电台都将这一模式引入行业内部,促进了广播的极大发展。 类型化使广播保持了旺盛的竞争力。有资料显示,在美国,多年来广播电台在全国的广 12告市场上始终占有10,以上的份额,在全世界也绝无仅有。国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广播的复兴繁荣更是给传媒市场带来震动。据统计,北京地区10年来广播广告持续以20,的 13速度增长,甚至在全国广播广告负增长的1999年,北京电台广告仍增幅不减。 但是,还应看到当前国内广播业在专业化、类型化的推进中还存在定位不准、管理粗放、节目质量低下、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专业化和类型化的水平还比较低。 10 张勉之.世界广播趋势[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p.8. 11 张勉之.世界广播趋势[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p.16. 12 张勉之.世界广播趋势[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p.17. 13 吴长伟,陈国权.“羽势”广播在北京如何崛起[J].中国记者,2005,(8). 如今,广播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给广播带来了极大丰富的频率资源,这无疑更会加速广播电台类型化、专业化的进程。因此当前广播面临的形势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2(广播传播的全球化趋势 随着卫星、数字技术和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地球已经成为了“地球村”,由此带来的广播的全球化趋势已势不可挡。 早在二战期间,世界各国就纷纷开办了对外广播,到二战结束,对外广播的国家已从战前的20多个发展到了50多个。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随着国际政治局面的发展变化,对外广播逐渐从服务于一国政治需要的狭隘观念中解脱出来,找到越来越多的与世界和平共处的契合点,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国际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以及广播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开办起“环球广播”。例如,美国的全国公共广播网已于2000年5月通过欧洲热鸟卫星推出全天候数字卫星广播节目,覆盖欧洲、中东、俄罗斯、 14北非和中亚的2500多万个家庭,使听众遍布世界。 环球广播,或对全球广播,或对世界广播,其英文为WORLD SERVICE或GENERAL SERVICE,即以全世界为对象的全球性、综合性、普遍性广播。 这是当代世界各国在办国际广播方面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办广播方式,通常用英语和本国语昼夜不停地对全球各个方向(或众多方向或无方向)连续播出一整套新闻性节目(包括国际国内新闻、报道、评论、解说、专稿等)。近年来有关经济、金融等新闻栏目大量增加。 环球广播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其一,一般都同时播向全世界五大洲,所用语言大多为通行范围最广的英语,或加上本国语,或单用本国语。其二,就整套广播而言,一般都是昼夜24小时不停地连续播出,但就各个具体方向而言则有长有短。其三,以新闻性节目为主,一般都在每小时整点和半点开始播送几分钟到一二十分钟国际国内新闻和评论,然后辅以其他新闻性节目及音乐文艺节目。 除环球广播外,一些发达国家还通过跨国跨洲输出节目、输出资本等手段占领国外广播市场。郭景哲在他的《西方国家广播电视的扩张战略》一文中提供过这样一些数据:一份对91个发展中国家的广播电视调查资料表明,这些国家进口的节目占他的全部播出节目的30%,75%,在进口节目中又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节目为主。美国目前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 全球化趋势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应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3(广播传媒形态的数字化、多传媒化趋势 近年来,信息高速公路迅速崛起,世界广播都在加快步伐进入信息高速公路,向数字广播电视转变。数字音频广播(DAB)是继调幅、调频之后的第三代广播,也是数字化和压缩技术之后的新发展,它的信号在传送过程中不会引入噪声、失真及其他有损品质的因素;同时,由于DAB信道内有一个码率可变速率很高的数据业务通道,利用该数据业务通道作为信息平台,可以支撑各种数据业务的传送;甚至还可以低价传送电子报纸及杂志:只要一排定版,马上可以送给用户等。可以预料,DAB的发展意义已经远远走出了广播界,它将成为支持多传媒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数据信息传送手段。 广播发展的另一种新趋势是:广播电台和因特网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持久的和大有赢利前景的合作关系。长期以来,电台以擅长现场直播为特色,但也因稍纵即逝而在与其他传媒竞争中显得后劲不足。网络广播使广播不仅听得见,也可以“看得见”,突破了播出时间和功率的限制。另外,通过网上交谈,进行异地采访扩大了报道的范围,更能吸引听众。电台 14 温飚.新世纪之初的世界广播发展趋势[A].广播的创新与发展[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p.76. 上网后,记者可以充分利用因特网庞大的信息资源,查找和调阅新闻线索。 1995年8月,美国广播网首先利用因特网进行全球广播,1997年已有85%的广播电台在因特网上设站。据1999年资料显示,西方能在网上听到的电台可能比空中听到的电台更多,只要拥有一台联网的多传媒个人电脑,就能听到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550多个网上电台的广播,绝大多数网站为即时播送。传统的广播与最新的因特网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广播事业的迅猛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这些新技术正在改变广播过去单一的传媒形态,形成一个交互传播的多传媒形态。这一切又为广播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小 结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传媒的竞争日趋激烈~广播正受到电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强烈冲击~广播的影响力不可否认正在减弱。另一方面~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科技事业的快速进步~为广播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和物质基础。广播因此也受到人们的极度关注。 与其他传媒的产生一样~广播在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诞生时~也曾经引起世界轰动~尤其是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广播迅速拥有了庞大的听众群体~当时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似大有取代报纸之势。 广播的优势是其电子媒介固有特性派生而来的~它为广播在传媒中拥有自己的优势地位奠定了基础。但同时派生而来的是广播不可避免的弱点。这一弱点使得广播在与后来新兴传媒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而受到威胁。但从世界传媒的产生发展和趋势来看~任何传媒的存在和繁荣都有其合理性、必然性。人们自广播诞生起就没有停止过对广播的研究~到如今~广播为了生存和发展正在不断利用人类创造的科技文明~弥补自己的弱项。广播正在通过加强与其他传媒的融合~在创造传播新形态~发掘传播新特点等方面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开拓广播的新天地。 学习思考题 1( 什么是广播,包括广义、狭义两种,, 2( 简述广播诞生发展的脉络。 3( 广播传播的个性特征有哪些, 4( 在广播传播的声音符号中~语言、音乐、音响分别有何特点和作用, 5( 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广播业的特点及其具有代表性的广播机构是什么, 6( 简述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发展概况。 7( 世界广播业的运作形态和体制是什么, 8( 当今广播传媒的发展现状和走势是怎样的, 推荐阅读书目 张勉之:《世界广播趋势》~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李岩:《广播学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胡正荣、曹璐、雷跃捷:《广播的创新与发展》~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周小普:《广播新闻与音响报道》~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本文档为【广播的产生与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390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6KB
软件:Word
页数:3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