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1届一轮温习精选版 (4)74194[精品]

2011届一轮温习精选版 (4)74194[精品]

举报
开通vip

2011届一轮温习精选版 (4)74194[精品]2011届一轮温习精选版 (4)74194[精品] 2011届一轮复习精选版 (4)74194 2011届一轮复习精选版(2):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重点关注两个知识点 1.应关注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史实及特点;古代农业应从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启示,以及与当前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去把握; 2.应注意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古代经济的整体认识; 二.专题知识梳理 1.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具体成就 类别 具体成就 农 业 生产工具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春秋战国...

2011届一轮温习精选版 (4)74194[精品]
2011届一轮温习精选版 (4)74194[精品] 2011届一轮复习精选版 (4)74194 2011届一轮复习精选版(2):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重点关注两个知识点 1.应关注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史实及特点;古代农业应从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启示,以及与当前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去把握; 2.应注意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古代经济的整体认识; 二.专题知识梳理 1.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具体成就 类别 具体成就 农 业 生产工具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春秋战国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唐代曲辕犁和筒车 水利工程 都江堰、郑国渠 、白渠、坎儿井 土地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西周井田制、西汉、曹魏的屯田制以及北魏、隋、唐的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手 工 业 金属冶炼 商周青铜铸造、春秋、冶炼生铁和块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北宋普遍使用;南宋末用焦炭冶铁 丝织与棉纺 汉代获得“丝国” 称号;唐代出现缂丝技术; 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松江在元明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制瓷 新石器时代陶器如彩陶,黑陶,白陶等;制瓷技术:东汉 青瓷;南北朝白瓷;隋唐进入成熟期;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彩瓷;明代斗彩和五彩瓷;清代粉彩和珐琅彩。 商 业 城市(市场) 城市发展虽商业发展而繁荣。 秦汉至唐,“市”(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多是政治中心,多在官府指定的地区设立并由官府管理的,与居民所住的“里”“坊”严格分开。宋代以后坊市制度界限被打破。 货币 贝壳、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五铢钱、开元通宝、宋代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三.重点知识点拨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及表现 2.如何理解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它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的原 则,这一政策长期得到继承。 中国古代王朝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为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通过发展农业,专制主义王朝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工商业的发展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传统治国主张。 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如战国时期,秦国实施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跃进,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日益暴露。自然经济阻碍社会分工,难以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商品生产。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和工商业的正常发展,打乱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平衡,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这一政策的消极作用就更明显。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依然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中国社会落后的原因之一。 3(如何理解“闭关锁国”政策, 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对外开放转为闭关自守。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是落后的封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闭关自守政策,是指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 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 (2)小农经济落后性和闭塞性及封建主义劣根性,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社会根源。 (3)清朝统治的需要。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评价: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因为闭关政策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反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统治者愚昧无知,妄自尊大,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四、疑难知识解析 1.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2.明清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明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发达的商业。30多座大中城市的兴建,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 不利条件:?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在农村根深蒂固,成为商品生产难以突破的障碍。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封闭性。造 成国内市场狭窄。?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着已经聚集起来的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投向土地,加强了封建经济。缺乏资本积累,手工业难以扩大再生产,?封建制度的束缚。“重农抑商”政策压抑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重重关卡,征收重税,抑制工商业的发展。?对外转向闭关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生产手段落后、分散保守,自然科学和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3.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评价 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来自于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如临淄、邯郸、大梁、郢等。?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如隋、唐、北宋的都城洛阳、长安、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黄宗羲作为民主思想的代表,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4.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 ?生产关系的调整,既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又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因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不仅利于人民安居乐业,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知识的积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各民族各地区和中外之间经济文化技术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五.知识拓展综合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第一:基本线索: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第二:名称来源:因耕地阡陌纵横,象井字形状,故名。 第三: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所有制形式:土地国有制。即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生产方式: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争取他们的劳动。 第四: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2.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 3.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及经营形式 (1)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 (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春秋战国以后,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的局面。 (3)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明代前期以前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4)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显著发展,到明朝中叶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某些部门开始出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4.中国古代商业的主要特点 一是中国古代不同的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不同的特色。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商业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峰。宋元时期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纸币最早出现,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明清时期,一大批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徽商晋商等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等,使得明清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二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随商贸的发展呈不同的特色。秦汉至唐,在京都、郡、国所在的大县城内,多有官府在指定的地区设立并由官府管理的“市”(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与居民所住的“里”“坊”严格分开。宋代以后坊市制度界限被打破。 三是中国古代商业与商人的命运总是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有关,自战国以来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确实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六.理论方法升华 三农指农业 、农民、农村。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指小城镇建设;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概况、原因、影响及土地制度;世界各国的农业政策,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法国大革命时的农业政策、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征集制、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农业集体化中的非常措施、赫鲁晓夫改革中的农业政策、罗斯福新政的中农业政策等;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各个派采取的有关农业的措施如《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民生主义、30年代的土地改革等;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等;小城镇建设包括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进程;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的基础是农业,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从古代农业发展史中借鉴经验,吸取教训,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本专题中中国古代经济经济发展头绪复杂,线索繁多,应仔细清理,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轨迹,并从中总结出相关的经验。如我国古代兴修水利、土地制度、纺织、制瓷、货币等方面,都可从前到后整理出一条线索。要注意对同类或不同类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分析、比较能力。要采用因果分析的方法,正确分析和认识一些经济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和由此造成的影响。要注意处理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既要从总体上把握,又要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并充分认识经济因素对历史演进的决定作用。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千耦其耘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代田法 2、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 3、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4、《汉书》上记载西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你认为造成当时粮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人民更加勤劳 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5、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C(均有无而通万物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6、古代西方一直称中国为“seres”和“china”,它们的意思分别 是“丝绸之国”和“瓷器”,可见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丝绸和瓷器就是古代中国的象征。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叙述,不正 确的是 A、商朝时期我国出现了原始瓷器 B、唐朝时期我国的瓷器制作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明清时期洛阳是全国的“瓷都” D、明清时期丝织业开始使用专门织造花纹的花楼机 7、《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这说明了 A(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 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 C(纺织收益较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 D(纺织业已经产生,并且已经成为独立的经济部门 8、史书记载: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用熟铁制的,刺到敌人身上立刻弯曲,需放在地上用脚踩平再用。同一时期,我国的刀剑却锐利坚硬。这种情况印证了 A(战国时期我国已能够造钢剑 B(同一时期我国战争更多 C(春秋时期我国出现灌钢技术 D(春秋时期我国铁质兵器完全取代青铜兵器 9、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种精美的秘色瓷,才印证了唐代就开始制作秘色瓷而非五代。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民间传说 ?考古挖掘?史书记载?文学侧面反映 A(?? B(?? C(?? D(?? 10、被称为“茶神”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陆羽推崇越州青瓷。 ?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唐 朝时期白瓷质量不如青瓷。 A(???? B(??? C(??? D(?? 11、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重农轻商C(以农为本 D(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12、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布或纱,清晨入市,易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且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是 A(浙江农村出现商品经济 B(大量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C(棉纺织业的中心已形成 D(商人控制手工业生产 13、唐朝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曾有“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的诗句,而韦应物 的《杂体五首》中有“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的句子。对比这两句诗,可看出 A 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 B 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 C 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欧洲地区 D 丝织品为织者自己所用 14、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制瓷业进入黄金时代,宋应星《天工开物》 记载“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这主要反映了制瓷业 A.分工细密 B.瓷器品种增多 C.制造瓷器的过程繁琐 D.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 15、明朝李鼎的《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反映了明代 A.出现了区域性的商帮 B.长途贩运日益发展 C.海外贸易趋于繁荣 D.乡村集市开始 兴起 16、下列关于古代“坊市与城镇”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唐朝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坊”“市”分开,“市”定时开启 B 唐朝以前,商业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C 宋朝“坊”“市”界限打破,但商业活动依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视 D 明清时出现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17、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写到“今北方之吉贝(木棉)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海而鬻诸南,布则泛海而鬻诸北”,从以上材料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增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得到发展 ?农业和手工业互为市场?明代棉花种植已推向江北 A、???? B、??? C、??? D、??? 18、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明清政府的做法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性 19、明代中后期,江南一带的纺织行业中出现了雇佣大量“机工”的“机房”,还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的市场,这说明 A(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进一步强化 B(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D(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方式在中国出现 20、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A. 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朱陈村》: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请回答: (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景象,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分析作者在诗中表现的思想倾向, (2)“朱陈村”的婚姻状态有什么局限性, (3)如何评价“朱陈村”的生产结构,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湖州有顾渚之紫笋,……常州有义兴之紫笋,……寿州有霍山之黄牙,蕲州有蕲门之团黄,而浮梁之商货不在焉。 ——《唐国史补》 材料二 安徽祁门“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祁之茗色黄而香,贾客咸议,愈于诸方。每岁二、三月,赍银缗缯素求市,将货他郡者,摩肩接迹而至”。 ——《全唐文》 材料三 在民间有较大规模的制茶业者,据《太平广记》中记载:天宝年间,寿州有一个名刘清真制茶业者,“与其徒二十人,于寿州作茶,人致一驮为货”。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 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类甚多。 ——《封氏见闻录》 材料五 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初税茶。凡州、县产茶及茶山外要路,皆估其直,什税一,从盐铁使张滂之请也。自是岁收茶税钱四十万缗 ——《资治通鉴》 回答: (1)唐朝茶叶生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对当时经济的发展有何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成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 郑文融《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三 《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请回答问题: (1)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2)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 (3)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明朝社会经济发展各有什么影响, (4)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为什么, 参考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 21. 【解析】 此题属于诗歌型材料题,选材新颖、独特,让人耳目一新。第(1)问,通读全诗,可知“朱陈村”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在男耕女织下,恬静、安恬的小村,正好比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这与作者所处唐朝走向衰落的时期,藩镇割据、战乱频繁时代背景有关。第(2)问,从“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和“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等句可知“朱陈村”的婚姻状态是近亲结婚,这当然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 高。第(3),可以从男耕(小农业)女织(家庭)手工业的生产结构的利弊去谈感受,答案是开放的,只要围绕这个中心即可。 (1)描写了男耕女织为基础的农村景象,即“朱陈村”在自然经济环境中恬静、安适的情趣。作者处在唐朝走向衰落时期,此时藩镇割据、战乱频繁,诗中表达了作者渴望安定的社会环境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保守的思想。(2)近亲结婚,不利于人种的优化。(3)“朱陈村”的生产结构,是我国古代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生产结构,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的干扰下,农民可以吃饱穿暖,在盐铁之外,不必外求,有利于生产者的生活安定。但这种小的生产规模,在封建制度的社会条件下,很难扩大再生产。它的自给自足的性质,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2. ?主要在山多田少的山地种植;茶园规模大、产量高、著名品种多;茶叶加工制作专门化和规模化,市场需求广泛、贸易活跃,茶叶商品化程度较高,政府开始对茶叶生产与销售征税,并成为当时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有利于农业生产,进一步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带动了相关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也增加了封建国家的收入。 23. (1)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经营商业;从事封建地租剥削;兴办手工工场。(3)经营商业和兴办手工工场,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投资田产,从事封建地租剥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投资田产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本文档为【2011届一轮温习精选版 (4)74194[精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48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6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