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农村建设与特色农业定位以陕北地区为例

新农村建设与特色农业定位以陕北地区为例

举报
开通vip

新农村建设与特色农业定位以陕北地区为例新农村建设与特色农业定位以陕北地区为例 陕西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李胜利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062) 摘 要:特色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陕北土地资源丰富、潜力大,农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发展特色农业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本文在分析陕北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该区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与区域布局,据此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对策,试图探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特色农业;比较优势;区域布局;陕北 中文分...

新农村建设与特色农业定位以陕北地区为例
新农村建设与特色农业定位以陕北地区为例 陕西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李胜利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062) 摘 要:特色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陕北土地资源丰富、潜力大,农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发展特色农业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本文在分析陕北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该区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与区域布局,据此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对策,试图探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特色农业;比较优势;区域布局;陕北 中文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特色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特色农业进行合理定位,着力发展具有优势的特色农牧业,促使农业增收和农民增收,是区域城镇化、工业化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和市场依托,尤其对于优化西部产业结构、开拓城市乡协调发展的新空间与新途径,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陕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包括渭北高原区、陕北丘陵沟壑区、长城沿线风沙区的延安市和榆林市2个行政区25个县(区),迄今仍然是中国和陕西省最不发达的区域之一。本文在充分分析陕北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该区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与区域布局,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对策,试图探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1 陕北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 特色农业是相对常规农业而言的,主要是指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制品,包括特色种植业、饲养业、林果业、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农业的“特色”基本含义是能够适应当地农业立地条件的土特农产品,其农产品以独特的优秀品质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优先选择。特色农业可以认为是在特定区域资源优势条件下,通过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特色农产品,并形成有很强市场竞争力和显著经济效益的、有一定生产规模和产业化程度的农业生产体系。 表1 陕北地区农业基地分布情况 注:根据2005年《陕西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表1 2003年陕北地区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产量 Tab.3 Outpu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 in Northern Shaanxi 项目 全省 延安市 榆林市 占全省比例 羊(存栏只数) 8771758 1075926 3256790 49% 果园(公顷) 750506 210771 128362 45% 红枣(吨) 75252 1528 16901 24% 杏(吨) 44600 7516 2784 23% 苹果(吨) 4617921 554109 34036 13% 资料来源:《陕西省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 表3 陕北主要特色农业区及布局 Tab.3 Distribution and layou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特色农业区 范围 特色主 导产业 1 其他特色农产品 长城沿线风沙区 榆林市的榆阳区、神木西南部、佳县北部地区和横山东部地区 府谷、神木、佳县、绥德、吴堡、清涧、延川、延长沿黄河一线 羊 羊肉、羊皮、羊绒、油料、海红果、海棠果 红枣、花椒、核桃、板栗等耐干旱鲜果 杏、羊、杂粮 黄河沿岸土石山区 红枣 白于山河源区 靖边西部地区,定边全部,吴旗、志丹、安塞的大部分地区 神木、府谷、佳县、绥德、吴堡、清 仁用杏 黄土丘陵沟壑区 涧、子洲、子长、延川、延长、志丹、马铃薯、羊 马铃薯、肉羊、小杂粮、豆类 安塞等县的全部或大部 渭北高原丘陵沟壑区 延安的宝塔区、富县、洛川、宜川、黄陵 苹果 苹果、烟草、花椒、核桃等 2 陕北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劣势 2.1 陕北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 2.1.1 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农作物品质优良 陕北土地面积 8.01万 km2,约占陕西全省的39.3%;耕地 85.29万 ha,占全省 27.3%。人均耕地0.16ha,是全省平均面积的2.00倍[5]。土地类型多样,土壤质地良好,土地潜力较大。过去很多人没有认识到黄土是一种资源,最新的研究表明黄土不但是土壤资源,而且是性质、结构优良,化学元素和矿物成分丰富的很好的土壤资源[6]。由于黄土中化合物和元素含量丰富,种类齐全,分布均匀,加上黄土高原气候资源优势构成了特有的生境,决定了黄土层上生长、发育的农作物品质优良。如绿豆、红小豆、红枣、马铃薯、荞麦都是享誉中外的名牌产品,红枣、海红果、沙棘都是营养专家所推崇的产品。 表2 洛川黄土中几种主要微量元素含量 Tab.2 Contents of some trace elements in loess in the Luochuan region 元素 Zn Cu Mn Co Ni Pb P Ti 含量范围 71,147 13,34 486,878 14,28 27,50 15,40 131,742 417,4676 平均含量 91 25 691 21 40 30 388 4058 黄土中平均值 77 25 626 21 39 30 429 3587 现代土壤丰度值 50 20 850 10 40 10 800 4600 资料来源:据参考文献[7] 2.1.2 光热资源丰富,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陕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年日照时数达2574,2687小时。土层深厚贮水保肥易,气候温和,常年降雨量265,650mm。陕北地处几大自然带的过渡区域,生物品种多,生态类型复杂,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该区是我国玉米、谷子、糜子、高粱、薯类最适生长区之一,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优质水果特别是苹果最佳产区。陕北农业生物谱系广,完全可以建立一批规模大、效益高、独具特色的系列农产品生产基地。 2.1.3 初步建立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基地 2 陕北地区的产业开发,从烟、果、羊、薯到枣、杏、梨、菜,形成了八大产业。2003年设施养羊达到294万只,占全省的94.7%。苹果面积发展到163万亩,苹果产量提高到现在的15.54亿公斤;红枣面积发展到150万亩,红枣产量提高到1.2亿公斤,已建成巨鹰、北特等5个深加工企业,63个初加工企业,230多个季节性加工点,年加工转化能力达1500万公斤。陕北杏园面积发展到现在的158万亩,其中仁用杏面积52万亩,近年来陆续进入挂果期。酥梨面积发展到50万亩;日光温室蔬菜发展到现在的6.3万多棚。主导产业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地区单一粮食生产结构, 形成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粮食与经济作物面积比例由原来的9:1调整到现在的6:4,而两者的收入比例为3:7,也就是说农民种植业收入的70%都来自于经济作物。 2.2陕北特色农业发展的劣势 2.2.1 生态环境脆弱,治理任务艰巨 陕北地区含延安市和榆林市2个行政区,位于陕西省北部。该区域一般海拔900,,1500,,属黄土高原的主体,黄土覆盖厚达50,,150,,塬、梁、峁、沟遍布全区,因地势起伏、黄土疏松,地形极易受雨水侵蚀。土地面积约为8 01×104,,2,占陕西全省的38 93%。光照条件优越,水热资源相对不足。太阳辐射在陕西为最强,年辐射达50 24×104, ;,2,60 71×104, ;,2,日照时数2100,,2900,。年均积温3400?,3900?,农作物可以二年三熟。区内年平均降雨量400,,,600,,,降雨量在陕西全省最少,而全年蒸发量远远大于降雨量,属于水资源绝对量严重不足的贫水地区。 2.2.2 经济系统低效,环境冲突严重 在20世纪30年代,40年代,中国革命曾经奠基陕北。然而,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以及许多历史原因,陕北地区迄今仍然是中国和陕西省最不发达的区域之一。目前由于缺乏资金支持、规模还没有上去、特色产品的关键技术还没有突破等原因而发展缓慢,产业化刚刚起步,许多产品仅具有地方意义。由于经济和区位条件的限制,没有形成具有全国意义的主导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总体上较弱,特色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的产业化链条尚未形成。龙头企业在生产规模、市场开拓、品牌塑造、技术投入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突破与发展。 2.2.3社会系统封闭,科技水平落后 陕北地区人口多,增长快,人口素质差,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对不足。在长期封闭的社会文化观念支配和贫困的困扰下,造成了该地区科技教育水平极其低下。人口的膨胀限制了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教育文化水平低又会加剧人口的膨胀,加剧对资源环境的压力。陕北地区社会系统的封闭性还造成了这里的人轻视商品经济,依赖小农经济,“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等贫困地区的传统观念仍然很强。这种保守的思维模式对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有着很强的抵触力,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又一劣势。 4 陕北特色农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根据陕北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以比较优势为指导, 陕北特色农业着重从以下重点产业突破。 3.1 草蓄业 2003年陕北地区羊存栏数为4332716只,占全省存栏数的49%。陕北草场总面积为 4242120.21×10hm,其中可利用面积102.50×10hm,占草场总面积85%。今后应利用草场资源 大力发展畜牧业,利用农业带来的大量丰富的农副产品特别是玉米和秸秆资源,发展农区畜牧业,走牧畜业与农区畜牧业并举的道路。陕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模式必须由过去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单纯追求生产数量转变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以封山禁牧、舍饲养殖为突破口,把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数量的增长与经济效益的提高有机的结合起来, 走可持续循环发展之路; 必须将草地基地建设纳 3 入农田种植模式,草种以紫花苜蓿、沙打旺、冬牧70、多年生黑麦草为主,同时,根据陕北气候特点,积极引进饲料玉米, 大力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氨化技术,推进饲草产业的发展,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积极引进优良的产肉率高、繁殖性强的布尔山羊、小尾寒羊,改良本地山羊品种,宣传推广先进的养殖模式, 转变农民的养殖观念,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机制, 解除单个农户发展畜牧业的后顾之忧,加快畜牧业进程,将畜牧业提升为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草的后续产业,带动陕北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2 林果业 发展林果业, 充分发挥绿色植物调节气候、防风固土、增产增收的作用, 有利于改善该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更有利于退耕还林草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中后续产业的培育, 防治水土流失, 避免重走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老路。。目前, 陕北地区林果业发展的重点产业是苹果产业和红枣产业, 以其色泽艳丽、入口脆甜味美、果面干净无公害在国内外赢得了较高的市场声誉,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地方财源的增加。如陕北枣区包括陕北黄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府谷、神木、佳县、米脂、清涧、延川、延长等县,多分布于河流沿岸滩地、 2海拔较低的河谷地、丘陵坡塬。经过数十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在1994年37万hm枣林的 2基础上,现已发展到了9.3万hm,从府谷到延川,形成了一条长400km,宽10km的枣林带 [8]。陕北是我国栽培杏的原产地。陕北白于山区是杏树适生地,陕北百万亩杏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开发项目涉及到陕北白于山区的子长、安塞、志丹、吴旗、定边、靖边、横山和榆林市榆阳区等8县(区)[9]。截止目前,陕北杏产业基地已发展到8.7万hm2,其中仁用杏(甜仁杏)达3.3万hm2,累计实现增收2.679亿元。陕北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果实积累糖分,是苹果的最佳适生带之一。全省22个苹果基地县中,陕北延安市占5个,产量375011吨,占基地县合计产量的 12%。尤以洛川苹果为佳,被国家外贸部、农业部列为苹果外销基地县,号称“中国苹果之乡”。现在,陕北苹果及其果汁、果干等制品已成为远销全国各地的名特产品。 3.3 小杂粮 陕北地区生态环境较为严酷。耐旱、耐寒、耐瘠薄的杂粮、杂豆与薯类种植具有比较优势,且本地区的农民具有长期种植的优良传统, 创造出了比较适宜的种植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 过去作为粗粮的小杂粮在国内外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价格看好。陕北种植的主要杂粮品种有荞麦、谷子、高粱、玉米、绿豆等,此外,尚有黄豆及豇豆、扁豆、黑豆等多种杂豆等。陕北25个县(区)都种植马铃薯,主 42产区分布在白于山区和无定河流域,总种植面积达13.33×10km以上,约占总耕地面积的 814%,年总产量高达16×10kg,约占粮食总产量的20%[10]。 3.4 玉米及其制造业 陕北荒漠化地区地势平坦, 水资源相对丰富, 气候资源得天独厚, 在湖盆滩地和河谷涧地适度发展高产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具有一定潜力。该区生产的玉米、油葵杂交种和紫花苜蓿、沙打旺等草籽成熟度好, 籽粒饱满, 千粒重高, 发芽率高, 深受国内外制种行业的青睐。如1999 年玉米杂交制种0. 4 万hm2, 产量1 800万kg, 分别占当年全省玉米制种面积和产量的50%和56%。近年来对外制种发展势头强劲, 市场份额日益扩大, 种子已远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区)。2001 年已被列为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 应抓住目前有利时机, 建立3. 33万hm2, 小麦、油料、瓜菜等0. 33 万hm2, 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 应对W TO 挑战,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彦随,陆大道.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态势与区域响应[J]. 地理学报,2003,58 4 (3):381,389. [2]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咨询意见[J]. 中 国科学院院刊,2000,(6):403,406. [3] 刘兴元,王锁民,郭正刚. 半干旱地区农业资源的复合经营模式及生态经济耦合效应 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04,19(5):624,625. [4] 刘卫东,樊杰,周成虎等著. 中国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M]. 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3:225,245. [5] 陕西省统计局. 2004年陕西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260,313. [6] 赵景波. 中国最富集的优良土壤资源[J]. 干旱区地理,2004,27(3):283,286. [7] 文启忠,刁桂仪,余素华. 中国黄土地球化学若干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J]. 中国第四纪研究,1985, 6(1):149,157. [8] 贺宏年,陈锦屏. 红枣产业化对陕北经济发展和开发西部的重要意义[J].中国农学通 17(3):99,100. 报,2001, [9] 撒文清,张睿,杨途熙,等. 陕北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01, (3):43,46. [10] 闫当萍,张怿浩,王智琴,等. 陕北马铃薯产业开发调查及发展思路[J].马铃薯杂志, 1999,(1):54,57. [11] 史培军,刘学敏.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J]. 求是,2003,(4):32,34. [12] 吴传钧主编. 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作者简介:李胜利(1977,),男,陕西榆林人,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资源开发与环境规划,发 表论文10余篇,email:lishengli131@163.co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057115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4BZS022)资助。 5
本文档为【新农村建设与特色农业定位以陕北地区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901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管理学
上传时间:2017-10-05
浏览量:27